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 经典译林 八年级下配套阅读 译林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 经典译林 八年级下配套阅读 译林出版社精美图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 经典译林 八年级下配套阅读 译林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 经典译林 八年级下配套阅读 译林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7463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1
  • 页数:410
  • 价格:22.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26

寄语:

正版


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他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鸟克兰夏天的夜晚是可爱的。像谢佩托夫卡这样的鸟克兰小镇,它的中心是市区,四郊是乡村,一到夏天宁静的傍晚,年轻的人们都跑到到外面来。那些姑娘们、小伙子们,成群结伙的,对对双双的,有的坐在自己家的台阶旁边,有的坐在花园和庭院里,有的就在大街,坐在盞房子用的木料堆上。笑声和歌声一直不停。

颤抖的空气充溢着浓郁的花香;星星就像萤火虫,在天空的深处微微地闪;人声传得很远很很远…


亲爱的保夫鲁沙:

这些活本来可以当面告诉你,不过还是觉得写下来更好一些。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我和你谈起的事,不要在你生活里留下痛苦的回忆。我知道你很坚强,所以我相信你说的话。我对生活的看法并不太拘泥于形式,在私人关系上,有的时候,如果确实出于不平常的、深沉的感情,是可以有例外的——你就可以得到这种例外。

不过,我还是打消了偿还青春宿债的念头。我觉得,那样做不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愉快。保尔,你对自己不要太苛刻,要知道我们的生活里不仅有斗争,还有美好感情带来的欢乐。

至于你生活的其他方面,我的意思是说,对你生活的主要内容,我是完全放心的。紧握你的双手。

丽达

保尔沉思着,把信撕成了碎片,然后两手伸出窗外,任凭风把纸片从手里吹走。保尔没有睡意,所以他用一晚上的时间看完了丽达的两本日记。到达哈

尔科夫的时候,他去邮局把丽达的日记寄还给了她。

两年过去了

无情的时光不断地积成日,积成月,而生活,那飞速前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这些表面似平单调平静的日子里,总是充满着新鲜的、今天不同于昨天的事物。

ー忆六千万伟大的人民,开天辟地第一次成为自己辽阔土地和无穷宝藏的的主人,他们满腔热情地、紧张地劳动着,重建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国家在日益巩固,在集聚力量。不久前,不少工厂还废置着,没有一点生气。一片荒凉,到现在烟囱全都冒起了烟。

P206


阿尔青说:“但是,我回头看看自己的生活,搞清楚了我生活中缺少的是什么。仅仅保卫苏维埃政权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在一个大家庭里,接替列宁,让苏维埃政权像铁打的江山一样稳固。我们应当成为布尔什维克。这可是我们自己的党啊,不是这样吗?”


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妈妈,我发过誓,只要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还没消灭光,我就不找姑娘谈情说爱。什么,你说要等很久?不,妈妈,资产阶级的日子长不了啦……一个人民大众的共和国就要建立起来,将来你们这些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头老太太,都送到意大利去养老。那个国家可暖和了,就在海边上。那儿根本没有冬天,妈妈。我们把你们安顿在资本家住过的宫殿里,让你们在温暖的阳光底下晒晒老骨头。我们再到美洲去消灭资产阶级。”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都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在苏联,作者 1936 年 12 月 22 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 50 次。在苏联解体之前,这部著作先后用 61 种文字印行了600 多次,同时流传国外。

这部世界名著的中文译本在我国的出版历经半个世纪,粗略统计大概也有二十余种译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的过程,特别描述了当他双目失明是如何坚持创作小说的。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精彩短评:

  •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9 20:09:50

    “当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又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读。

  • 作者:457 发布时间:2024-03-15 11:35:28

    不好看不爱看

  • 作者:今皓闻 发布时间:2020-08-14 21:50:34

    苏联革命早期战斗和建设一线实录部分价值最高。对非无产阶级者(包括农民)和托洛茨基反对派多有贬损,不过此中托派的一些观点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作者思想虽有摇摆,但作为斯派的论述太少了。政治部分被苏联文学遗产委员会审查删减也很遗憾。

  • 作者:Izdubar 发布时间:2024-04-09 23:14:37

    才发现我对苏俄文学的刻板印象是从这里形成的……

  • 作者:古果果 发布时间:2024-05-06 16:51:43

    坚持自己的信念 从未动摇

    某种意义上 他是十分幸福的

    -----

    突然 心里 便十分想读下从下便耳闻的保尔

    在悲痛失落彷徨的三月

  • 作者:才23哎 发布时间:2019-03-11 12:34:34

    20160317


深度书评:

  •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作者:醉葫芦 发布时间:2006-08-25 17:59:5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号称影响一代人的书想必大家早已耳熟目详了,但真正看过的又有几个呢?说实话,老夫在二十岁以前也没看过(老夫的意思是说:即使像老夫这么爱看书的人都没看过,所以原谅那些至今还没看过这本书的人)。当然,这本书早就想看,但老夫很担心这本书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就像鲁迅先生在中国的地位一样,有人为拨高的政治原因。不过近来实在无聊,鼓起“上当也就一回”的勇气,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已经是凌晨二点,虽然已经是深夜,但老夫却心潮澎湃,毫无睡意,心中是又喜又恨: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老夫失望,名著不愧就是名著;恨的是那些看过这本书而又误导过老夫的朋友(以前问他们好不好看他们总是回答不好看)。为了不让大家再受欺骗,老夫在这里忍着眼睛被电脑辐射的危险和一小时0.6元的电费,以一种雷锋精神给大家做一次免费导读,让大家好好体会名著中的精华。

    在这本书中,老夫最喜欢的人就是保尔•柯察金(下面简称保尔)这个人物了,记得在前几年有过一次大讨论,说什么“是保尔更伟大还是比尔•盖茨更伟大”,那时的老夫由于年少无知,喜欢上了比尔,如果早几年看这本书,老夫可以指着天上的流星发誓一定会投保尔一票。因为,在保尔的身上老夫看到了人性,不错,是人性。我们知道,文学即人学,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部分都要描写人性。而什么东西最能体现人性呢?是爱情——伟大而又战无不胜的爱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那个作者奥什么什么司机(请原谅我这点微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如何来描写那个保尔的一生中的四个女人(当然,在书中只明确写了四个,至于有没有地下的就不得而知的)和他的爱情的,在这里大家注意一下,由于这本书实在精彩,老夫在这里大段地引用了原著中的句子,希望大家好好读读这些段落,并仔细体会一下某些词语的韵味。

    有句话说得好:“年轻时的我们不懂爱情。”但不懂并不意味着不能去爱,保尔的第一个初恋情人叫冬妮亚,还是个什么官的女儿,而那时的保尔只是个会打架的淘气男孩,地位也很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产阶级。但偏偏冬妮亚对保尔一见钟情(伟大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作者在写这部小说时也用了这种套路),在见过保尔几次面并且跟保尔长聊过一次之后,爱情已经在两个人的心中种下了种子。且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第一次长聊完之后赛跑回去的情况:

    他猛地冲过去,紧紧地抱住了她的肩膀。

    “逮着喽,小鸟总算让我逮住喽!”

    他兴奋地叫着,上气不接下气。

    “放开我,怪疼的……”

    她挣脱着。

    两个人都站住了,气喘吁吁的,心口扑通扑通地跳着。

    因为跑得太快了,冬妮亚累得精疲力竭了,无意间稍稍靠在了保尔的身上;看上去,他俩更加亲密了。

    自从两人开始交往后,保尔常常有事没事就往冬妮亚家里跑,这是第一次去她家里:

    他俩在一起呆了好几个钟头。

    这期间,两个人都很开心,也都有种情投意合的满足。

    再一次去她家时,他们的感情又更进了一步:

     

    “咱们去水池边吧。”她提出了建议。

    于是两个进了花园,紧接着穿过花园踏上了那条小路。

    这时,保尔已把冬妮亚当作了知己。

    从此以后,冬妮亚有事没事就盼望着保尔常去她家里玩,而保尔对此也很热衷(实在想不出冬妮亚家有什么好玩的):

    那一天,他俩是偶然相遇的,冬妮亚请他到她家去玩。

    她对他说:

    “爸和妈都去鲍利尚斯基家参加命名礼去了,只留下我一人在家。保尔,亲爱的,到我家来吧。……咱们可以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你愿意来吗?”

    她那浓密的栗色头发上戴了一顶小白帽,帽子下面那对大眼睛充满真诚的期待。

    保尔望着她这对美丽的眼睛回答:“我一定来。”

    他们分手了。

    保尔欢快地回到机器旁。

    一想到可以跟冬妮亚单独度过整整一个傍晚,他只感到炉火格外旺了,木头也发出了更动人的噼啪声。

    他们俩关系真正得到进一步巩固是在保尔出狱之后,在离开家乡出去外面避难的前一天晚上,那天晚上他躲在了冬妮亚的家中,而冬妮亚也冒着窝藏罪收留了他并且陪他度过了最美好的一个夜晚:

    冬妮亚的爱抚叫他感到无比的甜蜜与幸福。

    他真不知道,在残酷的生活中还有这种青春的快乐!

    黑暗中,他清晰地闻到了姑娘的发香,仿佛也看见了她的眼睛。

    他激动地倾诉着衷肠:

    “冬妮亚,我多少爱你呀!我真是说不出多么爱你——我真不知该怎样告诉你。

    他的头晕眩而目光迷离……

    她那柔绵的肉体是多么湿润顺从啊……

    ……

    他们睡着了的时候,天已经麻麻亮了。

    睡前,他们相约终生不忘。

    当然,任何爱情都是有曲折,有诱惑的,当保尔入狱时,他就受到过诱惑:

    当她伸过双臂紧紧地搂住他,并把他拉向她时,他并没有一下子明白过来。

    “你听我说,亲爱的。”她热切而又低沉地向他诉说,“不管怎样,我是得失身的:不是那军官,就是这些大兵!我把我这女儿身给你吧,亲爱的,我给你吧,我决不让那些畜生来破坏我处女的贞洁。”

    “赫里斯季娜,你说什么?”

    她有力地拥抱着他。

    她的嘴唇温暖而又丰满,是无法逃避的。

    那少女的话简单而又温暖,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眼前的苦痛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他忘记了门上的锁、红头发的哥萨克兵、残暴的司令官、野蛮的抽打以及七个痛苦的长夜……

    在这刹那间,只有火热诱人的嘴唇和满是泪水的清沌少女的面颊。

    当老夫看到这里时,还真担心保尔会受不了诱惑,但是,我们知道,保尔的意志是坚强的,就在他把快要把持不住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冬妮亚”,看,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谁说爱情让人失去理智?保尔这种理智地行为总是让老夫想到那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各位看官,请扪心自问:如果那个男人换作是你?你能做到“不乱”吗?在这里,老夫可以诚实地告诉大家:老夫一定做不到,老夫一定会很乱。

    闲话少叙。虽然说保尔跟冬妮亚两人一片真心,但最终还是不得以分手告终,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两人阶级不同。每想到此,老夫都感慨不已,看来古人提倡“门当户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毕竟禁不起往下猜想,因为他们往往不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过,好在此时的保尔并没有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因为在无产阶段队伍中他又有了奋斗的目标,那就是他的政治指导员,他的同志兼老师丽达(看来琼瑶小说《窗外》中的“师生恋”也影响了那个奥什么司机的创作路线):

    她站在那那儿,微微仰着头,阳光照得她眯起双眼。

    保尔第一次有平时少有的神情看着自己的同志兼老师。与此同时,他第一次意识到,丽达不仅是个团省委的委员,而且也是……

    但当他一发觉自己产生了这种荒唐的念头时,他立时就自责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想想倒也罢了,但倘若仅仅只是想想那他就不是那个意志坚强的保尔了,如他们坐火车去出差,因为坐位有限,丽达出于一种同志式的关怀,邀请保尔跟她睡同一张卧铺(为什么这小子总能碰到这样的好事?):

    保尔听了便躺下去,紧挨着丽达,舒服地伸展着他那浮肿的双腿。

    ……

    她的胳膊亲热地搂住他。

    保尔感到她柔美的头发贴到了自己的脸庞上了。

    在保尔眼里,丽达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她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志,她是他的政治指导员。

    但她毕竟是个女人!

    所以此时,她的搂抱让他产生了十分欢欣的冲动。

    他感觉到她均匀的呼吸,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她那双唇近在咫尺……

    一处莫名的强烈的愿望支配了保尔——去亲吻那美好的双唇。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保尔战争受伤,回家治伤却被误报死亡,导致丽达离开了这个城市,最终两人失之交臂。每看到此,老夫总是不胜禁嘘嘘:为什么两颗心彼此相爱,但人却总是走不到一起呢?

    当然,保尔一生并不缺女人,由于受伤,他右眼失明,还留下了后遗症,后来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竟然要面临瘫痪的危险,但是,我们知道,保尔的意志是坚强的:病魔怎么阻止得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呢?在治病的那段时间里,他去看望了他妈的(他母亲的)一个老朋友,他母亲那个老朋友有个女儿叫达雅,是个独身主义者,曾经对保尔说过“就是死,我也不结婚”之类的话,但这并难不倒保尔这种意志坚强的人:

    他一直住在达雅家。

    ……

    达雅踌蹰了一下:这怎么行?深夜和小伙子在房间里谈话,母亲肯定会骂我……

    但她又怕伤了他的心。

    他们坐在黑暗的房间里,互相离得那样近,她可以感觉到他的呼吸。

    ……

    你应该开始新的生活,达雅,你我两个人的生活现在都没乐趣,我已决心给它放一把火。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愿意做我的伴侣、我的妻子吗?”

    就这样,也不知保尔用了什么手段,达雅,一个独身主义者,答应了嫁给保尔,嫁给一个眼睛即将失明、身体即将瘫痪的人(老夫的这种想法真他妈世俗)。至此,这个世间又多了一段伟大的爱情。不过故事到了这里老夫有点不爽,因为保尔对他妈说过“我发过誓,不把全球的敌人消灭净,我决不找对象娶媳妇。”从他结婚这件事看,这似乎违背了他的诺言,有损他的英雄形象。不过仔细想想,英雄就是要有点缺点才显得有血有肉,这样保尔的形象岂不更真实吗?再说了,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爱情的伟大:它居然能让保尔这种意志坚强的人违背自己的诺言。

    当然,至此,保尔已经收获到了他最完美的爱情,而我们在看名著时,除了看之外,更多的还是要学习,学习书中主人公的成功经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意志坚强,就没有追求不到的女人——哪怕她是个独身主义者)。老夫总结了一下,发现保尔的爱情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他意志坚强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他常常反省自己,总结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再接再励:

    他的一生,从幼年以现在,闪现在他的眼前。二十四年来,过得好呢,还是不好?他像铁面无私的法官似的检查着自己的生活。

    他对自己是满意的。

    但是,他犯过错误,这都是由于缺乏经验,由于年轻,甚至是无知。

    人虽圣贤,孰能无过?年轻时的保尔不懂爱情,所以他的无知注定了他与冬妮亚恋情只能是“那一场风花雪夜的事”,在遇上丽达后又因为缺少经验,于是两人之间只能留下“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至于那个在监狱里主动投怀送抱的赫里斯季娜,老夫不知保尔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会不会后悔(请原谅老夫这种“坐怀很乱”的小人之心),不过即使真的发生了点什么事,想必也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看来那个能陪着保尔“一起慢慢变老”的就只有那个独身主义者达雅了。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要骂老夫了:你小子就不会说点正经的?好,咱再说点正经的(难道我前面说的那些就不正经吗?)。凡时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者包括很多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对这一段话想必是记忆深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这是保尔在参观烈士公墓想到的一段话,相信很多人都能够背诵,因为这段话从小就写在教科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傻逼要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那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事业?),也就是这段话,那我们觉得生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将来不因……而悔恨(而不是说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甚至是没有目的的活着?),更为恶心的是,这段话还确确凿凿教训别人“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老子爱过不过,谁要你教啦)。作为教育的受害者,很不幸,老夫从小至今都还能背诵这段话,但是看过这本书之后,老夫倒觉得有段话更为激励人,更值得我们欣赏,更值得我们去背诵,因此在文章结尾,谨以这段话与大家一起共勉:

    于是他反复问自己:“为了挣脱生命的枷锁,为了能够重新战斗,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呢?”

    他每次都坚定地回答:“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 杂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背后的历史

    作者:小剑仙 发布时间:2012-02-18 12:52:40

    过年了,我把自己的书柜“整理”了一下,那乱七八糟的书啊,该保留的保留,该卖钱的卖钱。当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说翻出来的时候,一本封面破烂不堪的小说进入我的眼帘。那是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买这部小说时,只是个中学生;那时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推出了一个新节目叫《佳片有约》,头一期就播放了前苏联70年代的影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片结尾还有影评人点评。当影片播出时,我立刻就被电影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第二天就到书店去买了这本小说,虽然小说远比电影要冗长,复杂,故事情节也有很多不同,但我还是一口气把他读完。后来,央视版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一套播放,全国掀起起了“保尔热”,我的那本书顿时成为抢手货,在同学之间借来借去,我颇有点洋洋自得的感觉。小说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沃伦省的奥斯特罗什县的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引病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样完成的。

    现如今,几年过去了,翻起这本小说,读起来感受大有不同。

    众所周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大篇幅是描写乌克兰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从乌克兰独立,革命,到加盟苏联这一段历史;其中有很多笔墨描写了苏联红军与乌克兰民主主义者彼特留拉“匪帮”和波苏战争这一历史背景。

    下面简单叙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反映的乌克兰内战和波苏战争背景: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民族爱国团体于1917年3月7日成立“乌克兰社会团体联合拉达”(“拉达”为乌克兰语,“会议”、“议会”、“代表大会”之意,俄语则为“苏维埃”)。中央拉达推举著名历史学家格鲁舍夫斯基为主席。格鲁舍夫斯基曾因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而被沙俄政府强制留居莫斯科。起初,乌克兰中央拉达与俄临时政府于7月16日双方并相互承认,但是8月17日,改组后的俄临时政府推翻了7月间达成的协议,不承认乌克兰总书记处的合法性。中央拉达起初拥护布尔什维克,但不久又宣布乌克兰自治,十月革命之后,11月20日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独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2月17日,俄国人民委员会向乌克兰中央拉达发出“最后通牒”:一方面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却要求它服从苏俄政权管辖。这样荒唐的通牒,乌克兰中央拉达当然不会响应。由于乌克兰中央拉达成员多半是民族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乌克兰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把基辅政权交给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的决议。12月24日,在苏俄的支持下,他们在哈尔科夫召开了第一次全乌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宣布乌克兰为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央拉达抗衡,至此,乌克兰分裂,内战爆发;在苏共的帮助下乌克兰各地不断起义,中央拉达无法镇压住起义,就只好同德国媾和,签订的《布列斯特-立陶宛协议》,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帮助镇压,抵抗苏俄武装。这一招纯粹是引狼入室,没想到德国人和苏俄都无力把战争支持下去,在1918年3月,苏德双方妥协,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苏俄放弃波兰,芬兰,乌克兰,爱沙尼亚,土耳其一大片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主权。1918年4月,德国占领军解散了中央拉达,并建立由哥萨克人斯科罗帕茨基为首领的政权。斯科罗帕茨基主张乌克兰文化复兴,原达拉中央成员西蒙·彼得留拉(就是小说中那白匪头子)也参与其中。1918年秋,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1月13日,俄国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开始收回失去的领土。11月28日,乌克兰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组成了临时工农政府,1919年1月29日,乌克兰临时工农政府被改组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另一方面,乌克兰民族主义政党在1918年11月14日,成立了民族主义的执政内阁,12月14日执政内阁部队在彼得留拉率领下进驻基辅,推翻斯科罗帕茨基政权。次年2月彼得留拉就任执政内阁首脑。

    与此同时,原奥属波兰城市利沃夫发生乌克兰人起义。起义军领袖维克多夫斯基宣布成立“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定都利沃夫,并声称对整个东加里西亚地区拥有主权。而由波兰共和国支持的反对乌克兰人起义也由此爆发,起义的波兰人宣布脱离“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西蒙·彼得留拉将军率领乌克兰军进入西乌克兰,与波兰军队战斗,由此引发了波乌战争;这也是波苏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自波兰共和国成立以来,约瑟夫·毕苏斯基一直想收复被俄罗斯1772年掠夺的土地,此次战争正好提供了机会,把整个乌克兰和立陶宛重归版图,但毕苏斯基的波兰军和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混战的同时,苏俄红军也来了。由于面临苏俄红军的进攻,彼得留拉与波兰人签订了停火协议,在毕苏斯基看来,布尔什维克只是个纸老虎,不堪一击,而彼得留拉,这个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却能顽强抵抗,虽然彼此是敌人,但同是反共反俄人士,却加深了“亲近”。1919年11月21日,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确认波兰对东加里西亚拥有25年的行使主权,1920年4月21日,毕苏斯基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西蒙·彼得留拉签署波乌联盟条约。毕苏斯基答应帮助彼得留拉“保卫”基辅,赶走俄国人,以此换取彼得留拉承认兹布鲁奇河为乌波边界。4月25日,波兰和乌克兰两国军队在毕苏斯基的统帅下,向苏维埃俄国发动了进攻,史称波苏战争。1920年8月苏俄红军兵败华沙城下,以苏俄兵败而告终,在此战争中,波军损失5万人,苏俄红军损失15万人,但双方已无法把战争持续下去,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领土,而苏俄则在1922年获取到了乌克兰苏维埃的加盟。

    现在,从当今乌克兰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苏俄也罢,还是波兰也罢,其实都是乌克兰的瓜分者,而彼得留拉才是乌克兰的英雄,只不过他太相信波兰人了,后来兵败,遭到了波兰人扣留,以至于他流亡海外。历史中的彼得留拉并非小说中说得那么坏,至少他是个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彼得留拉一生追求的是乌克兰的独立,十月革命后,他成为乌克兰中央拉达总书记处下属“保卫乌克兰特别委员会”三位领导人之一。他反对德国和波兰的侵略,又反对苏俄对乌克兰的野心。其实苏联人最擅长的把戏就是“革命输出”,支持别国,特别是在邻国搞苏维埃政权,然后堂儿皇之把别的国家以“加盟”的形式,纳入自己的版图。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暗暗透露出这种思想:

    “同波兰白军的战争结束了。红军几乎已经打到华沙城下,只是因为远离后方基地,得不到人力和物力的补充,没能攻破波军的最后防线,就撤了回来。波兰人把红军的这次撤退叫做“维斯瓦河上的奇迹”。这样一来,地主老爷的白色波兰又存在下来了,建立波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理想暂时没有能够实现。到处是血迹的国家需要休息一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北京燕山出版社 196页]

    我由此想到了在二战后,斯大林对苏维埃大家庭的模式更是情有独衷,斯大林希望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合并,罗马利亚和匈牙利合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合并,然后这合并了的三个国家再“自愿”加入苏维埃大家庭;但这回并没重蹈波罗的海三国的覆辙,铁托与斯大林的率先决裂,打乱了这个进程,使斯大林的“巴尔干联邦”计划胎死腹中。从波罗的海三国乃至芬兰,伊朗北部,中国的新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遭遇上看,苏联的那套大家庭的模式比沙俄更具有“侵略性”。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中,还大量描写了彼得留拉匪帮屠杀犹太人的情况,其中那戈卢勃上校和帕夫柳克的罪行令人可憎,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彼得留拉匪帮,波兰白军外,苏俄红军哥萨克骑兵也有屠犹的情况,而且不是红军哥萨克的个别情况,在另一本苏联文学,伊萨克·巴别克的《骑兵军》中,作者把哥萨克对犹太人的仇恨描写得淋漓尽致,也把红军哥萨克的嗜血的野性真实地反映出来。无论是苏俄哥萨克的红色骑兵,还是争取独立的“乌克兰人民军”,都从没有停止对犹太人的暴行和杀戮。

    “我被分派在一个艳闻四播的红发寡妇家住。我一安顿好,便梳洗一下上街了。路灯柱子上挂着告示,说是师政治委员维诺格拉多夫今晚将做报告,传达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精神。在我窗前,有几名哥萨克正以间谍罪处死一名白发苍苍的犹太老人。那老人突然尖叫一声,挣脱了开来。说时迟,那时快,机枪队的一名鬈发的小伙子揪过老头的脑袋,夹到胳肢窝里。犹太老头不再吱声,两条腿劈了开来。鬈毛用右手抽出匕首,轻手轻脚地杀死了老头,不让血溅出来。事毕,他敲了敲一扇紧闭着的窗。

    “要是谁有兴趣,”他说,“就出来收尸吧。这个自由是有的……”

    [《骑兵军》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城别列斯捷奇科]

    巴别克这样的描写,惹恼了第一骑兵军的军长布琼尼,布琼尼指责巴别尔诬蔑纪律严明的红军,把他们描写成一群彻头彻尾的“马赫诺匪帮”。在高尔基的保护下,巴别克安稳地过了几年,但高尔基死后,巴别克失去了保护人,于1939年5月15日被捕,以间谍和颠覆国家的罪名,在1940年1月被秘密处决,就像《骑兵军》中描述的哥萨克以间谍罪处死那个犹太老人一样,被干掉了。(巴别克也是个犹太人,当初他隐瞒了犹太人的身份以随军记者的名义去体验苏波战争,写下了这部《骑兵军》)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中,红军战士安德罗修克说过一个故事:苏联红军的三个侦察兵强奸了波兰妇女,结果全被连长枪毙了。保尔也曾说过虐待波兰白军俘虏,是要被枪毙的。

    但实际上在波苏战争中,苏俄红军,特别是红军哥萨克骑兵杀人如麻,嗜血如命在当时是最臭名昭著的。在1920年6月在波兰小城Berdyczow,红军哥萨克骑兵把600多名波兰伤兵和修女关在一起,活活烧死。在波兰人眼里,苏俄红军并不是俄国人所宣传那样,把波兰贫苦人民从罪恶的资产阶级手中解放出来的“解放者”,而是地地道道的侵略者,在苏俄红军从波兰撤退途中,如果有某一战士或伤病员落了单,往往会招到波兰人棍棒的“招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做出这种事的大部分人不是什么地主白匪,资产阶级残余,而是苏俄红军所要“解放”的波兰农民。苏军将领托多尔斯基曾在日记中气愤的写道:“波兰农民的觉悟是如此之低,他们的脑筋竟然被狭隘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所填满,向阶级兄弟舞枪弄棒。”在《钢铁》一书中作者描述苏俄红军兵败是由于“因为远离后方基地,得不到人力和物力的补充。”从另一个侧面上讲也反映了苏俄红军无法从波兰农民那里弄到多少粮食。

    波苏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作战”,几乎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找不到影子的战争,却被西方历史学家赋予了“欧洲保卫战”的头衔,有重大的历史政治意义,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看来,如果波兰被苏俄占领,那么中欧的德国,匈牙利,捷克将会不保,整个欧洲将会陷入多米诺骨牌效应,整个欧洲将会淹没在红色的革命浪潮之中,而毕苏斯基则是保住了欧洲文明免遭赤色浪潮吞没的英雄。

    “妈妈,我发过誓,只要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还没消灭光,我就不找姑娘谈情说爱。什么,你说要等很久?不,妈妈,资产阶级的日子长不了啦……一个人民大众的共和国就要建立起来,将来你们这些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头老太太,都送到意大利去养老。那个国家可暖和了,就在海边上。那儿根本没有冬天,妈妈。我们把你们安顿在资本家住过的宫殿里,让你们在温暖的阳光底下晒晒老骨头。我们再到美洲去消灭资产阶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北京燕山出版社 273页]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中保尔的这段话透露当时的布尔什维克普遍有种世界革命成功的理论,上至列宁,下至普通党员都有种无比的自信,坚信能在不长的时间“解放全人类”,不但能解放欧洲,大西洋彼岸美洲也不例外。而波苏战争的失败对于苏俄也是冲击巨大的,苏俄的输出革命遭到了惨败使列宁认识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要一下子使世界变成社会主义,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与其不顾一切地搞输出革命,倒不如先消灭盘据境内的反革命匪帮,回归到本国的建设上来,完成本国的工业化,使国力强盛,与西方国家暂且妥协,改变成天宣传推翻资本主义国家的口号,使国与国之间外交正常化,打破西方封锁再说。这一转变引起了西方金融集团在俄国获得经济利益的希望,于是美国的赈灾粮食与大量的资金投资纷至沓来。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在苏联的领导下得到一定的发展,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粮仓”,但在苏联建立初期,由于领导人推行强制征粮政策和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出现大饥荒。上世纪30年代,乌克兰又成了“大清洗”的重灾区,大批乌克兰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监禁和枪决,还有大批乌克兰民众被迫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些都让俄乌两族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以至于到了二战的时候,德军入侵,而相当多的乌克兰妇女拿出了自家的农产品欢迎德军的到来,把纳粹德军当成民族的“解放者”,这不能说不让人感到悲哀。

    另外苏联极力干预和阻挠乌克兰人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采取了一种偏激和压迫的手段来消除乌克兰的文化特性,这样大大伤害了乌克兰人的民族感情。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赵云中教授在他的著作《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中叙述道:“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苏联在文化和科学领域开展了反对“敌对意识形态”的斗争。乌克兰史学被贴上“民族主义”的标签,其代表人物被打成“民族沙文主义者”。这类意识形态的整肃,在随后的数十年中反复进行,许多乌克兰史学家受到谴责,罪名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实际上就指民族分裂主义。依靠政治高压建立了官方的乌克兰史学,一些献媚的著作被奉为金科玉律,不容争辩和非议。这些官方的口径几乎一字不差地从一本书搬到另一本书。于是,在乌克兰历史书籍中只有一种声音,重复着曲意逢迎政治需要的一模一样的词句,一切都以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为评价标准。”

    有恶因就有恶果,在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中,3700多万乌克兰选民,83%的人参加投票,结果90%以上的人赞成乌克兰脱离苏联,成立独立的国家,绝大多数乌克兰人对苏联没有丝毫的眷恋。

    我认为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这本小说还是要把文学和历史一分为二来看。其实抛开历史争议和意识形态,客观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本书的确能使读者热爱生活,是部励志向上,鼓舞人心的作品。但现在乌克兰已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了,苏联也不存在了,中国人对乌克兰的历史了解太少了,许多乌克兰人很恼火中国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的热情崇拜。

    本人喜好俄罗斯和苏联文学远胜过英美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骑兵军》都是我喜欢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虽然与我所知的历史有差异,但他在书中表露的那种情感和精神是真实的,他的品格是崇高的,是令人尊敬的。至于伊萨克·巴别克,这个犹太天才作家,他的《骑兵军》在中国的影响虽然比不上《钢铁》,但这本禁而不绝的《骑兵军》以他的新颖独特,震撼人心的真实性更值得让人细细品位。

    如果说尼·奥斯特洛夫的早死是历史的遗憾的话;那么伊萨克·巴别克被冤杀则是历史的悲剧。

    “我是无辜的,我从未做过间谍......我只请求一件事,让我完成我的作品。”这是巴别克被枪决前,他最后的陈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好评(432+)
  • 三星好评(113+)
  • 中评(640+)
  • 可以购买(411+)
  • 盗版少(463+)
  • 强烈推荐(192+)
  • 排版满分(540+)
  • 引人入胜(323+)
  • 方便(564+)
  • 四星好评(385+)
  • 下载快(459+)
  • 差评少(566+)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28 04:44:3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冉***兮: ( 2025-01-05 05:22:0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权***颜: ( 2024-12-09 08:18:2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17 01:46:1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冯***丽: ( 2024-12-14 09:37:27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索***宸: ( 2024-12-22 11:56:2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仰***兰: ( 2024-12-13 06:26:4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郗***兰: ( 2024-12-22 19:27:37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林***艳: ( 2025-01-03 15:45:4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国***芳: ( 2025-01-05 19:16:10 )

    五星好评

  • 网友 孙***夏: ( 2024-12-13 10:20:3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