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特不错教师点拨.9年级物理 上 R版》由荣德基主编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特不错教师点拨.9年级物理 上 R版》由荣德基主编
精彩短评:
作者:菜菜子 发布时间:2020-07-14 11:41:08
作者写的很用心,技术精进需要不断的知识充电
作者:上帝哭了 发布时间:2011-06-14 16:40:36
入门书,比第五版改动不少。操作性强,中肯的循证观点贯穿其中。
作者:Bанаекрипт 发布时间:2019-06-06 19:09:30
两年前看过,完全忘了
作者:安蓝·怪伯爵 发布时间:2020-07-02 22:39:31
【2020.31】“关于美的深切感受,某些时候是我的软肋”,马特阿德里安笔下鸟儿们柔美得富有诗意;安杰拉莫尔顿的肥啾众生相是整本书里最亮眼的两页。像看了一个奇妙的展览,主题是鸟、(外国)名画。里面竟然还有我比较熟悉的名字,比如卡尔马斯顿的水彩鸟间隔页,是我在微博上无数次保存到手机里想学习的画风。克里斯廷贝里的“鸟宾果”真好看!给我构思的肥啾图鉴提供了灵感和思路!我要去找来看完整版。 ps,散装校对上线,p43第二句第一个字应该是“与”,但其实也不通,编辑自己推敲去吧!pps,纸质真不赖,画的纹理也能给表现出来。
作者:浪紫天涯 发布时间:2024-05-13 18:05:18
咱就是说,能养在鱼缸里的鱼,有没有可能不能放归大海
作者:麦子 发布时间:2017-09-23 10:13:49
书名应该:公众号纸质营销。有益的东西不多,主要是微信走到如今的背书,微信独大的气候很大原因是国人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基于微信平台的创新也就是1到多的表层表现啦。
深度书评:
听《贝聿铭传》
作者:Barton 发布时间:2022-05-30 22:02:12
又是一本人物传记,关于建筑大师的传记,这是第一次听。发现各个领域的大师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共性的。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他的人生。
贝聿铭是富二代,小时候成长在苏州,狮子林的名字,据说是他的叔伯辈的长辈给取的名字,他从小就对东方园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也深深影响了他未来的建筑风格。长大之后去了上海,他对于上海外滩的老式建筑不感兴趣,却非常喜欢上海的高楼大厦,总之,他对于建筑的浓厚兴趣,就是在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
随后,他去美国留学了,他是个非常主见,非常有主意的人,他没有选择父亲为他选择的金融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建筑专业。说实在的这个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的父亲居然同意了。现在想想,既然他的父亲愿意把他培养出这样独立自主的性格,自然也就不会干涉他自己的选择了吧。不过,想象一下,贝聿铭没有选择金融专业,是不是让中国损失了一个巴菲特呢?
大学阶段学习,让贝聿铭的建筑知识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尤其是跟他的导师的学习,让贝聿铭成为一个西方的建筑大师。后面讲到了贝聿铭的两个代表作有关的故事:第一,是肯尼迪图书馆,这里提到了贝聿铭是怎么赢得了肯尼迪夫人的认可,获得了肯尼迪图书馆这个订单的;第二,又讲到了他和密特朗之间的交流,他如何能够洞察密特朗对于卢浮宫的建筑诉求。
书中的最后一个部分,讲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大型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公司,他的一些管理手段。
《元素的盛宴》读书笔记(上)
作者:鹦鹉螺 发布时间:2024-02-21 14:57:55
摘要:《元素的盛宴》是科普作家山姆·基恩的代表作,他在这本书中追溯了元素周期表背后精彩的化学史。在第一部分中,他介绍了各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行列定位。在第二部分中,他介绍了原子是如何生成、被创造和被破坏的。在第三部分,他介绍了作为生物基础、毒药、良药和骗子的元素。
第一部分 定位:行行又列列
1.位置决定命运
· 某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几乎决定了它的全部科学意义。对于元素来说,位置即命运。
· 当温度降低到零下271.1摄氏度时,氦会变成一种超流体,黏度和流动阻力都是绝对的0。超流体氢无视重力,可以向上流动,翻越墙壁。
· 原子会尽可能地用自身的电子填满最里面、能量最低的层级,然后抛弃、分享或是偷取电子,来确保最外层的电子数正确无误。
· 氦只有一个电子层,它所拥有的电子也正好填满这一层。这种“封闭”的结构赋予了氢极大的独立性,因为它不需要与其他原子发生交互、分享或偷窃电子,它自己就能满足自己。
· 碱金属和卤素气体建立了利益同盟,卤素气体外层有7个电子,少了1个;而碱金属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电子满额,所以后者自然会把多的那个电子丢给前者,最后产生的正负离子之间形成强键。
· 原子交换电子来形成或破坏连接,化学家将这个过程称为“反应”。酸基反应直观而纯粹地体现了这种交换,而且通常比较剧烈。
· 酸可以被称作电子剥夺者。性质与酸相反的粒子基,如漂白剂和碱基,则可以称为电子提供者。
· 锑能够将渴求电子的元素聚集在一起,所以它是制酸的理想材料。将五氟化锑(SbF5)和氢氟酸(HF)混合起来,科学家们制出了一种pH值为-31的物质。
· 最强的单组分酸仍是碳硼烷(HCB11Cl11)。它既是世界上最强的酸,又是最温和的酸。碳硼烷能够为反应提供大量质子,然后把分子冻结在关键的节点上。
· 元素周期表“西岸”是活跃的金属,“东岸”卤素和高贵气体参差矗立,而中间则是宽广的“大平原”,即从第3列到第12列的过渡金属。
· 同一行的多种金属暴露在外的电子数量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似。
· 镧系元素把新电子埋得比过渡金属还深,经常藏在两个能级下面。这意味着它们比过渡金属更为相似,彼此之间几乎无法区分。
· 原子核中带正电的质子数量,即原子序数,决定了原子的性质。原子既不会得到质子,也不会失去质子。通常情况下,原子也不会失去中子,但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可能会有不同的中子数,被称作同位素。
· 格佩特-梅耶提出,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也是分层排列的,就像电子一样,因此填充原子核内的层会带来稳定性。
2.亲密双胞胎与黑羊:元素家谱
· 碳是氨基酸的核心部分,氨基酸像串珠一样链接起来,形成蛋白质。每个氨基酸的一端有几个氧原子,另一端是一个氮原子,中间则是两个碳原子。
· 一个碳原子最多可以和4个其他原子共享电子,这使得碳原子能够形成复杂的链状结构,甚至发展出三维的分子网。碳原子只能分享电子,不能窃取电子,所以它形成的结构稳定可靠。
· 硅的最内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则有8个,剩下4个电子在最外层,和碳的情况一样,所以硅和碳一样善于变通。
· 从应用化学的角度讲,硅基生命存在的希望渺茫。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不同,它是固态而非气态。细胞不能吸入或呼出固体。固体不会流动,难以分解成独立分子。
· 硅不溶于水,那么硅基生物就只能放弃在演化上大有优势的血液(或者说一切液体)系统。硅不够灵活,没法把自己弯到合适的位置上来形成环。硅原子不能把电子压缩到小空间中形成双键,而几乎每一种生化分子中都有双键结构。
· 巴丁和布拉顿用锗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固态(区别于真空管)放大器,他们称之为晶体管。戈登•蒂尔带来了硅晶体管。
· 基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将工程师从手工焊接的暴政里解放了出来,所有元件都在同一片电路上,再也不需要人工焊接了。后来集成电路的雕刻工作也实现了自动化,工程师做出了非常小的晶体管,即第一片真正的计算机芯片。
3.元素周期表上的科隆群岛
· 周期表中的每种元素受热时都会产生狭窄锐利的彩色光带,比如说,氢受热后会产生一条红色、一条黄绿色、一条浅蓝色和一条靛蓝色的光带。
· 门捷列夫最初的想法很粗糙,他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将元素分成有相似性的小组,并找到某种科学规律,将这些小组纳入一个周期体系。
· 门捷列夫对元素本质特性的理解更为深刻,认为元素的原子量是元素的本质特征。门捷列夫预测会出现新的元素。
· 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从矿物中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色带,他立刻准确地推断这是一种新元素。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镓。
· 镧系元素到底应该放在周期表里的哪个位置,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仍深深折磨着化学家。似乎铈就是门捷列夫所知的世界的边界。
· 中国瓷器的秘诀是一种名叫高岭土的白色黏土和一种长石,在高温下,二者会熔合成玻璃状。和大多数陶器不同,瓷器的釉面和黏土必须同时烧制,而不是分步进行。高温下釉质和黏土互相熔合,正是这个步骤赋予了瓷器透亮的外表和坚韧的内在。
· 有7种元素可以追根溯源到于特比,在于特比发现的7种元素中,有6种是门捷列夫表格里空缺的镧系元素。
第二部分 制造原子,破坏原子
4.原子从哪里来:“我们是群星之子”
· 大爆炸理论提出,140亿年前,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集中在一个奇点上,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从这个点喷发出来的。
· 理论上说,大爆炸喷出的元素在各个方向上应该是均匀的,可是观测数据显示,大多数年轻的恒星中只有氢和氢,更老的恒星里却有许多种元素。一些非常不稳定的元素(例如锝)在地球上并不存在,可是在一些“化学组成很奇怪”的星球上,却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 当恒星中的氢烧尽后,缺乏氢的恒星为了保持高温,会开始燃烧、聚合核内的氦。燃烧氦放出的能量比燃烧氢要少,所以恒星里的氦最多撑上几亿年就会消耗干净。然后一些小的恒星可能就此“死亡”,形成白矮星,白矮星的主要成分是熔融的碳。
· B2FH历数形形色色的聚变反应,解释了这些过程如何最终创造出铁,这就是元素的演化。根据B2FH理论,今天的天文学家将从锂到铁的元素统称为“恒星金属”,只要在一颗行星中找到了铁,就不用再去找更小的元素了,一旦有铁生成,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小于铁的元素也必然会出现。
· 燃尽的恒星突然失去了维持体积所需的能量,在自身的巨大重力下,它开始向内坍缩。坍缩之后便是反弹,恒星再次爆炸,形成超新星。超新星爆发期间,每秒内都有携带巨额动量的海量粒子无数次相互碰撞,它们聚合成各种比铁更重的元素。
· 在木星的形成过程中,如果再多吸收10倍的物质,它可能就会成为一颗褐矮星,褐矮星的质量勉强只够某些原子产生聚变,释放出低瓦数的褐色光线。这样我们的太阳系里就会出现两颗恒星,形成一个双星系统。
· 大多数恒星系很可能都是由超新星形成的,每个星系中确切的元素比例取决于之前那颗超新星有多少能量来聚合元素,也取决于当时有哪些物质(例如星际尘埃)与超新星产物熔合形成星系。
· 铅-206、铅-207与铅-204的数量之比以可预测的频率增长,因为铀会不断地衰变成前二者。如果彼得森能找到现在与最初的比值差,那么利用铀的衰变率,他就能反推出地球诞生的时间。
· 三个事实——看起来有规律的灭绝;铱,暗示着撞击;铼,暗示着撞击的天体来自太阳系内部——使科学家觉得这背后应该有原因。
5.战争年代的元素
· 哈伯先是把氮加热到几百摄氏度,然后注入一些氢气,再将压力调节到大气压的几百倍,加入关键的催化剂饿,于是普普通通的空气变成了氨(NH3),即所有肥料的鼻祖。
· 正是因为哈伯,滑稽可笑的溴弹退居幕后,冷酷无情的氯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会让人全身糜烂,又名芥子气。
· 哈伯还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出了一套奇异的生物学规则,用于衡量毒气浓度、暴露时间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史称“哈伯定律”。
· 钼能经受高温,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钼的熔点比铁高1000多摄氏度。钼原子比铁原子大,因此它们兴奋得要慢一点。钼比铁多60%的电子,所以它能吸收的热量更多,相互之间的连接也更紧密。在钢里掺入钼可以将铁原子“粘住”,防止它们到处乱跑。
· 钨和自己上面的钼性质相似,不过它的电子比钼还多,熔点高达3426.67摄氏度。钨原子比铝原子重,所以能更好地固定铁原子。
· 钆很适合用于核共振成像(MRI),铷能产生前所未有的强激光,而钪则像鸨一样成了一种金属添加剂,用于生产铝制棒球棒和自行车框架。钽和铌密度很大,抗热性能良好,不易生锈,适合储存电力,很适合用来制造手机。
6.完善周期表……砰的一声
· 莫塞莱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物理特性联系了起来,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等于它的原子序数。这证明了元素的排列并非毫无规律,而是根据原子的解剖结构依序上升的。
· 卢瑟福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把所有衰变归入了几种普遍的类别,他按照希腊字母表将它们分别称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原子核释放出集中的X射线时会发生γ衰变,它也是今天各种核噩梦的源头。
· 查德威克发现了电中性的中子,它不改变原子电量却可以增加原子质量。β衰变是中子到质子的转变,因此β衰变会使原子变成另一种元素。α衰变同样会使元素发生变化,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被释放掉了。
· 如果一个原子含有过多中子,它就会分裂,释放出能量和超额中子。如果附近的原子吸收了这些中子,就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吐出更多中子,这个过程叫作链式反应。
· 蒙特卡罗方法摒弃了昂贵的实验,对高质量的蒙特卡罗模拟器的需求推动了早期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变得更快、更高效。
· 氢弹采用钚和铀在液态超重氢中激发类似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如果没有电子计算机,整个复杂的反应过程永远不可能从军方的秘密报告变成发射井里实实在在的武器。
7.在冷战中扩展周期表
· 西博格让镎产生衰变,然后除去多余的镎,提纯放射性样品。他用一种强力的化学药剂将剩下的样品原子中的电子一个个除去,最后这种原子的带电量(+7)超过了任何一种已知元素,它必然是94号元素,被命名为钚。
· 西博格-吉奥索小组用α粒子轰击元素,得到了镅和锔,以及锫和锎,还在氢弹试验后有放射性的珊瑚中发现了锿和镄,并制造出了钔。
· 科学家们开始挖掘元素周期表更深处的秘密,试图把一些较轻的元素聚合起来。一位波兰理论物理学家提出,用氪(36号元素)轰击铅(82号元素)也许能制造出118号元素。
第三部分 周期之惑:疑难初现
8.从物理学到生物学
· 欧内斯特•劳伦斯发明了一种名为回旋加速器的粒子加速装置,用于大量制造放射性元素。比起创造新元素来,劳伦斯更感兴趣的是创造已知元素的同位素。
· 塞格雷在加速器的废料钼条上发现了43号元素,并称之为锝,锝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元素。
· 铀和其他把电子埋在f层里的元素与稀土元素十分相似。因此这些元素必然会在同样的位置从主表格里跳下去,在化学反应中,它们的表现也与稀土元素相似。
· 塞格雷曾错误地把核裂变产物当成了超铀元素。这回他正好又搞反了,马马虎虎地把超铀元素镎当成了裂变产物。
· 鲍林发现了量子力学如何作用于化学键:它决定着化学键的强度、长度和角度。化学从根本上说研究的是原子之间键的形成和破坏。
· 鲍林轻而易举就发现了阿尔法螺旋,若是他没有错过另一种螺旋分子,即DNA,那他肯定会成为史上最伟大的5位科学家之一。
· 遗传学家分别用放射性示踪元素标记了病毒DNA中的磷和蛋白质中的硫,然后测试被病毒侵蚀的细胞。放射性磷被注入了细胞中并传递下去,而含有硫的蛋白质却没有出现。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才是。
· DNA中4种核酸(A、C、T和G)的比例总是成对的。在DNA内部,A和T、C和G一定是成对的。带负电荷的磷离子就不会接触到了。于是他们得到了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 塞格雷和张伯伦共同发现了反质子。反质子是普通质子的镜像:它们电性相反,在时间的维度上运动方向大概相反,如果反质子与“正”物质接触,就会发生湮灭。
9.毒药协会:“哎哟喂”
· 镉可以用来制造电池和计算机零件的防腐壳,且镉在颜料、糅皮药剂和焊锡中的应用也有很长历史。镉会潜入人体取代锌的位置,于是人体就不能获得足够的锌了。镉有时候也会赶走体内的硫和钙,这解释了它为什么会影响人体骨骼。镉一旦进入人体,就没法被代谢出来。
· 毒药协会里的元素在被排出之前,会深深潜伏在身体里面。这些元素(和许多重金属一样)可以抛弃数目不等的电子。
· 一旦进入人体,铊立刻就会抛下伪装,开始拆散蛋白质中关键的氨基酸键,破坏氨基酸复杂的折叠结构,让它们变成一堆废物。
· 法国科学家把纯铋放进精巧的护罩里,排除一切可能的外部影响,然后接上探测器,试图测出铀的半衰期。根据该理论,铋的半衰期 应该是2×10^19年,比宇宙的年纪还要长得多。
· 作为一种重元素,氡会沉进肺里,替代空气的位置,然后释放出致命的放射性粒子,最终引发肺癌。
· 烟雾探测器里有放射性元素锢。锢可以稳定地产生α粒子,这些粒子被导入探测器内的电流中,烟雾会吸收α粒子,所以一旦烟雾超标,电流就会中断,探测器就会发出尖锐的警报声。
10.带两个元素,早上打电话叫醒我
· 如果某种细菌、真菌或藻类钻进了铜质品,它们就会吸入破坏其新陈代谢的铜原子,但人体细胞不受影响。这种效应,即微动力效应,或称“自消毒”效应,使得金属更不易滋生微生物。
· 钆位于稀土行中间,拥有的单个电子数量最多。体内有这么多不成对、未抵消的电子,所以钆的磁性比其他元素强得多,非常适合用于磁共振成像(MRI)。
· 钆能使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反差变得更加鲜明,钆也许不只是能用于诊断肿瘤,也许它还能为医生提供一条新路,用强辐射消灭肿瘤。
· 银和铜一样有自消毒效应。它和铜之间的区别是,身体吸收了银,皮肤就会永久变成蓝色。
· 巴斯德发现了生物分子的偏手性,人身体里每种蛋白质里的每种氨基酸都是左旋的。巴斯德提出,目前手性是唯一“能够明确划分出无生命和有生命的物质之间界限的化学性质”。
· 百浪多息作为一种药物大获成功,正是因为它违反了八电子规则。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硫原子周围的元素都很强势,那它会把自己外层的6个电子全都“借”出去,于是它的外层稳定电子数就从8个变成了12个。百浪多息里的硫将一个电子共享给碳原子组成的苯环,一个电子共享给短氮链,然后与两个氧原子各共享两个电子。
· 打败细菌的不是百浪多息,而是它的衍生物磺酰胺。哺乳动物的细胞会将百浪多息分子一分为二,产生磺酰胺。这立刻就解释了试管里的细菌为什么不会受到影响。磺酰胺中央是硫原子,周围环绕着6条支链,它会破坏叶酸,所有细胞复制DNA和自我繁殖都需要叶酸。
· 诺尔斯只要制造出有手性的铑催化剂,就能收获很多很多手性正确的分子。铑帮诺尔斯做出来的药是左旋二羟基苯丙氨酸,或称左旋多巴。
11.元素也会骗人
· 我们的心脏、肺和大脑实际上并不会探测周围的氧气,它们只会判断两件事情:我们是否在吸入气体,什么气体都行;我们是否在呼出二氧化碳。
· 血细胞会成群结队地包围外来物质,用光滑纤维质的胶原蛋白将它紧紧包裹起来。但细胞无法鉴别哪种外来物质是有害的,哪种又是有用的。
· 微量的铍虽然是甜的,但随着剂量增大,它的毒性会急剧上升。当人暴露在铍粉尘中,肺部会受到损害,和吸入极细的硅颗粒一样会引发化学性肺炎。
· 从分子层面上说,我们尝到的“酸味”只不过是味蕾被氢离子激活了。我们的舌头会将带电粒子产生的电流和酸的味道弄混。
· 要想预防先天性缺陷和智力迟钝,在饮食中加入碘是政府能采取的最廉价也最有效的全民健康措施。在食盐中加碘可以使数百万儿童免遭先天缺陷之苦。
参考文献
基恩,《元素的盛宴》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在线转格式(291+)
- 还行吧(581+)
- 藏书馆(255+)
- 图书多(188+)
- 小说多(517+)
- mobi(413+)
- 格式多(89+)
- 情节曲折(416+)
- 四星好评(137+)
- 微信读书(605+)
- 字体合适(433+)
- 超值(525+)
- 赚了(538+)
下载评价
- 网友 宓***莉: ( 2024-12-10 14:24:1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蓬***之: ( 2024-12-22 20:10:06 )
好棒good
- 网友 印***文: ( 2025-01-05 13:07:22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寇***音: ( 2024-12-14 08:16:1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焦***山: ( 2024-12-31 20:46:56 )
不错。。。。。
- 网友 汪***豪: ( 2025-01-04 09:56:16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冷***洁: ( 2024-12-29 03:16:3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瞿***香: ( 2024-12-07 03:15:0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国***芳: ( 2024-12-30 12:36:59 )
五星好评
喜欢"2023秋 特高级教师点拨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RJ 荣德基初三9年级上同步教材知识讲解训练辅导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全解全析"的人也看了
-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用书·2016考研数学(一):真题精讲与热点分析 2006-2015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全球经济中一件T恤的旅行 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 :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9787565436741 正版新书希望阶梯图书专营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23春小学教材全练六年级6年级语文下+数学下人教版(RJ版) 赠小学错题本(套装共3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公2017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历年真题汇编+模拟试卷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复习指南及考点解读[1/2](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用教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专注力!世界大发现·传统的亚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侵权责任法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进食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