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内容索引编制法:写作和编辑参考手册 张琪玉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正版保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图书内容索引编制法:写作和编辑参考手册 张琪玉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正版保证】精美图片
》图书内容索引编制法:写作和编辑参考手册 张琪玉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正版保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图书内容索引编制法:写作和编辑参考手册 张琪玉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正版保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258888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08
  • 页数:195
  • 价格:15.0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52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详细介绍了图书内容索引的基本知识、结构、总结了图书内容索引的编制过程、编制方法、标引方法、专门索引的编制,探讨了图书内容索引的设计、编制工作计划、标引深度、检字法等问题,由浅入深,清晰明了。

  实用性强:列举了大量典型实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读者即学即用,快速掌握图书内容索引的编制方法。

  适合广大图书作者和编辑工作者参考。


书籍目录:

 -索引与图书内容索引的基本知识

 - -. -索引的基本概念

 - -.2 -索引的两大基本类型

 - -.3 -图书内容索引的功用

 - -.4 -图书内容索引的种类

 - -.5 -中文图书内容索引与外文图书比较

2 -图书内容索引的结构

 - -2. -总体结构

 - -2.2 -索引款目

 - - - -2.2. -标目

 - - - -2.2.2 -出处项

 - -2.3 -参照系统

 - -2.4 -索引款目排序规则和导引标志

 - -2.5 -凡例

 - -2.6 -索引的出版形式

3 -图书内容索引的编制过程和编制方法

 - -3. -图书内容索引编制的一般过程

 - -3.2 -索引款目标目类型的选择

 - -3.3 -索引款目的编制法

 - -3.4 -索引款目的排序法

 - - - -3.4. -字顺排序法

 - - - -3.4.2 -分类排序法

 - - - -3.4.3 -其他排序法

 - -3.5 -参照系统的编制法

 - - - -3.5. -单纯参照的编制

 - - - -3.5.2 -相


作者介绍:

张琪玉,中国图书馆学家,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图书内容索引的基本概念和编制方法。内容全面,详细介绍了图书内容索引的基本知识、结构、总结了图书内容索引的编制过程、编制方法、标引方法、专门索引的编制,探讨了图书内容索引的设计、编制工作计划、标引深度、检字法等问题,由浅入深,清晰明了。实用性强 列举了大量典型实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读者即学即用,快速掌握图书内容索引的编制方法。适合广大图书作者和编辑工作者参考。


书籍介绍

详细介绍了图书内容索引的基本知识、结构、总结了图书内容索引的编制过程、编制方法、标引方法、专门索引的编制,探讨了图书内容索引的设计、编制工作计划、标引深度、检字法等问题,由浅入深,清晰明了。

  实用性强:列举了大量典型实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读者即学即用,快速掌握图书内容索引的编制方法。

  适合广大图书作者和编辑工作者参考。


精彩短评:

  • 作者:美丽世界 发布时间:2011-11-23 23:31:02

    是本初学者学习软件的好书,其中的例子都很经典,但是此版书籍没有倒塌分析的,又出了新版(第二版)加入了倒塌分析的例子,可以买第二版的。

  • 作者:Zephyr 发布时间:2023-01-18 15:28:03

    这本书应该是系列里质量最差的。首先编目不清楚,10武汉+14其他城市+5乡村访查记,但是仅有一篇投考武汉大学记是34年写的,其他都是抗战或者解放战争时期的,游记特征不明显。十篇武汉文章看完,对武汉也不会有太明显的了解。第二部分同样,仅仅是最后两篇说天门和神农架的文章尚可。5篇考察记除了鄂西行外都离题太远。这就不能叫做极目楚天。顶多是战时鄂省。编者还是湖北人,应当对湖北更有了解,所以这本编的确实不行,甚至没有一篇后记,也是全系列里内容最少的一本。

  • 作者:赵抑抑 发布时间:2020-03-07 14:19:21

    读客这个系列唯一的问题就是封面太丑,每一本都丑

  • 作者:听然 发布时间:2012-12-16 21:34:42

    ……我不是认真的= =

  • 作者:释槐鸟 发布时间:2020-08-09 14:29:41

    埃迪特的儿童文学早已被改编成多册绘本,大都以“乌鸦”的名义进行着。理查最后通过一根白色羽毛漂白了自己的身份,读到末尾略有一些遗憾。其实,做一只乌鸦挺好的。一身乌黑,出没于悄无声息中。除此,很喜欢记忆女神露娜与理查的那一番对话,“试试看,想象一下,把你在另一生命里的随便什么放到这片云上”。

  • 作者:阿里阿秃 发布时间:2023-06-10 18:16:03


深度书评:

  • 笛卡儿发现的思想是本书的关键(抄录)

    作者:Rn 发布时间:2010-07-31 23:28:26

           这是一部经典巨作,不仅给出了解析几何的渊源,而且给出了方法指导。其中附录II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给我留下印象,找到了波利亚先生数学发现的源头之一 。翻译不好,记得很多长段只有一个句号 ,逗号无数。

        书分为<笛卡尔几何>,附录I《方法谈》附录II《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附录1《方法谈》

    第二章中的笛卡尔的思维方法:

        第一条是:凡是我没有明确的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做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第二条是: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第三条是: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知道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第四条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第一条就是著名的“笛卡尔的怀疑”。第二条至第四条就是在原则的讨论中,反复分析的几个要点:分析,次序,列举。 而怀疑,就成了一个最初的起点。这个起点,启迪了无数的人。

     

    具体说附录II,扉页就令人激动不已:景观真理而获得乐趣……这可以说是人生中唯一不惨杂质的幸福。

    概要

    I

    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指导我们的心灵,使它得以对于[世上]呈现的一切事物,形成确凿的、真实的判断。

    II

    应该仅仅考察凭我们的心灵似乎就足以获得确定无疑的认识的那些对象。

    III

    关于打算考察的对象,应该要求的不是某些别人的看法,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推测,而是我们能够从中清楚而明显地直观出什么,或者说,从中确定无疑地演绎出什么;因为,要获得真知,是没有其他办法的。

    IV

    方法,对于探求事物真理是[绝对]必要的。

    V

    全部方法,只不过是:为了发现某一真理而把心灵的目光应该观察的那些事物安排为秩序。如欲严格遵行这一原则,那就必须把混乱暧昧的命题逐级简化为其他较为单纯的命题,然后从直观一切命题中最单纯的那些出发,试行同样逐级上升到认识其他一切命题。

    VI

    要从错综复杂事物中区别出最简单事物,然后予以有秩序的研究,就必须在我们已经用它们互相直接演绎出某些真理的每一系列事物中,观察哪一个是最简单项,其余各项又是怎样同它的关系或远或近,或者同等距离。

    VII

    要完成真知,必须以毫无间断的连续的思维运动,逐一全部审视它们所要探求的一切事物,把它们包括在有秩序的充足列举之中

    VIII

    如果在要寻求的事物顺序中出现一事物,是我们的悟性不能直观得足够清楚的,那我们就必须暂且停顿、多加考虑,不要继续考察下去,以免徒劳无功。

    IX

    应该把心灵的目光全部转向十分细小而且极为容易的事物,长久加以审视,使我们最终习惯于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地直观事物。

    X

    心灵如要获致灵巧,它就必须探求他人所已经发现者,还必须有条理地通观人类技艺的甚至最微末的一切结果,但是,主要还是考察表明以某种秩序为前提的那些结果。

    XI

    在察看了若干单纯命题之后,要想从中得出其他推论的话,不妨以连续的毫不间断的思维运动把那些命题通观一遍,考虑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妨择出若干来尽可能清楚地全面加以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才可以更加确定得多,心灵的认识能力才可以大为提高。

    XII

    最后,应该充分利用悟性、想象、感觉和记忆所提供的一切助力,或者用以清楚地直观单纯命题,或者用以恰当地比较所求事物与已认识事物,以便得知所求,或者用以发现那些应该彼此关联的事物,从而使人的奋勉努力之所及不致有所遗漏。

    XIII

    我们要透彻领悟一个问题,就必须把它从任何多余的观念中抽象出来,把它归结为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并且把它分隔为尽可能最细小的部分,同时却不忽略把这些部分一一列举。

    XIV

    还应该把这个[问题]转至物体的真正广延[上去考虑],并把它通盘提供给想象借助于单纯形象[去观察],因为,这样一来,悟性才可以更加清楚得多地知觉它。

    XV

    描绘这些形象,把它们对我们的外在感觉显示出来,使我们能较为容易地集中思维,这在大部分时间也是有用的。

    XVI

    至于心灵观察时无需加以注意的事物,即使为作结论所需,与其使用完整形象,不如使用十分简略的符号来标志,因为,这样的话,就不会由于记忆不好而失误,另一方面,当思维致力于演绎出其它事物时,也不至于分散注意去记住这些。

    XVII

    应该直接通观所提困难,撇开有些项已知、有些项未知不管,用若干次真正通观去察看它们是怎样互相依存的。

    XVIII

    为此,仅仅要求四则演算:加、减、乘、除。后两项在此不会经常提到,这既是为了避免不慎造成混乱,也是因为以后完成可能更容易些。

    XIX

    应该运用这种推理方法,寻求在同一数中表现为两种不同方式的量,使我们假定未知项为已知,以便直接通观困难: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两个相等项之间进行同等数量的比较了。

    XX

    方程式一旦找到,就应该把原来略去的演算完成,每逢需要用除法时,绝对不要用乘法。

    XXI

    这类方程式如有几个,就必须把它们统统归结为单一的另一个方程式,即,各项在必须据以安排成秩序的连比的量系列中占据最小次的那种方程式。

    前十八有详解,后三条笛卡尔未写,去世了。条数很多不作分析了,列出来就能给人不少启发。

     

     

     

     

     

  • 我与GTD,从2012至2020;GTD三本书及OM简介

    作者:wsxck 发布时间:2017-03-07 15:06:38

    上篇:我与GTD,从2012至2020

    最早结识GTD是2012年5月,在cop参加为期半月共5次的时间管理(TM)培训课上。第一次课从“捕捉收集”开始学习这一套名曰“GTD(getting things done)”的TM方法。当时我也从图书馆借来了GTD1的书来看,印象不好,读了几章像说明书一样简单和无趣,我就丢开了。这就是我和GTD的首次见面,我没看上人家,错过了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潜力无限的GTD,唉!

    我其实一直是比较关注TM的人,因为TM比较差,从小就拖拉。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次要考历史了,我非得拖到前一天才开始背书。但我妈妈又说我小学的时候很自觉,一放学就自己搬个小板凳很认真的写作业。不过小学的寒暑假作业我是有拖到最后才写的,有几次还是糊弄过去的。高中的时候我前排有个学霸,晚自习前他都会把任务写在本子上一个个打钩,我也学他可我却很难完成,因为做了太多非计划的事。大学的时候考计算机三级,别人要一学期我一星期就侥幸通过了。总结学生时代拖拉的原因除了懒,主要还是总觉得能完成任务。偶尔个别事我即使提前做完了,但在交之前我是不会再做的,所以心里会有个预计总时长,即使提前做了时长也不会多给。也就是说,对要做的事,心里还是有杆秤,但大部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大的事业方向。这一阶段可谓是TM的混沌期。

    TM的启蒙期源于硕士毕业后2008年5月在第一家单位工作时,我的主管上司效率奇高,她也用一个本子记录要做的事。因此我再次捡起来用本子写计划。 2009年有三年比较自由的时间,我计划好好管理自己,做一个高度自律有秩序的人。从2009年4月开始我用本子记下当天要做的事,完成就打钩,基本也都做完了,但字迹很潦草,断断续续能一直坚持一个月每天记的都没有,没有总结,态度很不端正。

    2015年1月是一个转折点,整个人状态很好,TM进入发展期。开始执行晚上10点睡早上6点起的作息,坚持隔天的运动健身,坚持每天写计划第二天总结,后来开始每个月做总结,也有一次年度总结。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计划很多天是事后的回补。再加上纸质版不便携带也无法进行数据化管理。TM书籍方面我1-10月我先后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小强升职记》《把时间当朋友》《自控力》《拖延心理学》《奇特的一生》《番茄工作法图解》等书,2016年5月我又在知乎重点看了时间管理的最常见误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83640

    ),每个重要观点都作了印象笔记。2016年6月终于又一次捡起来GTD1再看,到10月看完了2-3。中间反复看了GTD书和钻研网上关于GTD的帖子。时隔4年,再次与GTD见面,终于明白她的珍贵。2016年11月开始钻研基于GTD开发的软件Omnifocus(om),12月购买了手机版的om2,2017年4月开始用flat tomota电子化时间记录,将从16年12月停止的每天时间记录又捡起来了。2018年6月除了记录还每月用数据透视表总结。2019年12月开始用om3 pro,2020年1月开始用excel捕捉收集-明确意义-组织整理-深思回顾,并把“视角”加入flat任务,并区分了一二三类工作用不同的om。2020年4月又一次温故了TM的核心书籍,2020年7月1号ipad加入om大军,并结合excel表做gtd也快50天。

    回首从第一次接触GTD到如今的8年已过,2012年我之所以与GTD的失之交臂,主要原因,还是心智模式问题。仓禀实而后知礼节,尚在温饱线挣扎的我,对自己都没空去了解,何能掌控自己?所以并不是捕捉收集整理回顾这套理念难以接受,我一直都是有收集习惯的,本科的时候就有给自己定很多目标,虽然有的至今没有完成。到今天我也还是经常会目标异化,因为性格上我就是个冲动的人,从小就没有规划,父母也没这方面教导,做事全靠心血来潮,关注上一个就死磕,其他的全抛脑后。我本性即如此,不是4年8年就能随便改的了的。而GTD恰是治疗我冲动病的良药。因此我要多谢cop的那一次培训,让我结识了GTD这个现在每天都见面、以后一生也要打交通的朋友。

    下篇:GTD三本书及OM简介

    一、GTD三本书

    GTD(Get Things Done)系列有三本书,1我看了两三遍,2看了一遍,3三遍。《小强升职记》作者邹鑫建议有空只看3。我觉得这是不行的,1是必须要看的,否则3是看不太明白的,3是建立在1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理念拔高,不再重复1琐碎细小但又很实用的内容,而且3由于翻译的原因,读起来拗口,需要较大的毅力才能看完,而1要好看很多,有很多地方会因为引起你的共鸣让你欣喜得像读小说一样放不下手,所以1是一定要看的,甚至我觉得如果没空可以只看1。2的话我是在晚上睡前看完的,都是一些时间管理或精力管理的心得,有些章节故意用自相矛盾的表达做标题,每一节都很短,不超过两页,因为基本是作者的零碎感悟所以不成体系,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看了1和3、熟练使用GTD后,有空再翻翻2,就像是你买了主机显示器这些硬件(1),装上了操作系统等软件(3),电脑运行了一段时间,你还想更快更好再来学一些操作技巧或心得总结(2)。

    总之,这三本书我还是建议都买回来,1首先看,3重点反复看,2偶尔翻翻。时间允许的话,建议还可以再多看看其他时间管理的经典作品,例如《小强升职记》(速成版)、《奇特的一生》(神级版)、《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职场版)、《番茄工作法图解》(麻雀版),还有《自制力》、《拖延心理学》等心理版。再有时间,可以多逛逛知乎的“时间管理最常见误区”等帖子,我曾经也做过笔记(印象笔记TM里)。

    二、我对GTD的理解

    每一本GTD我都添加了短评,其中1还有书评(本书的结构),3除了本书评还有对横向的五章作了读书笔记提炼其主旨和精华。往往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当面对一件大作时,我们习惯于去理解它,学习它,模仿它,却忘记了自己,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同化,去挑战。GTD的理论脉络其实很简单,作者也一再强调这个体系的简化和封闭。总结起来就三个模型:一个掌控与视角的纵横图,一个下一步行动结构图,还有一个自然式计划模式(非重点)。

    模型1 掌控与视角的纵横图

    模型2 工作流程-下一步行动结构图

    模型3:自然式计划模式:原则宗旨→展现结果→头脑风暴法→组织整理→下一步行动

    首先,作者认为GTD可以画在一个坐标轴里(第二象限的),横坐标掌控是捕捉→明确意义→组织整理→深思→参与/行动(0点),纵坐标视角是参与/行动(0点)→项目→责任范围→长期或短期目标→愿景→宗旨/原则。纵坐标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你思考问题的层次,比如活的开心(5万英尺)是你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宗旨,职业自由是你的愿景,成为律师是你的目标,过司考你的责任范围,民法刑法等则是一个个需要复习的项目,眼前的行动就是看完导学部分。纵坐标这五个分类不需要死板去记,有的人可能只有三项,有的人可能更多,明白精要最重要,就是你的宗旨是什么最好要想清楚,自上而下的安排就像水往下流一样有规律可循,如果你实在想不清楚顶层建筑那些看似虚无的东西,尽力做好眼前的事情一步步逐渐明白上层建筑的东西也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横坐标相对来说要难以理解一点,因为基本每个人都会有理想和计划这种思维体系的东西,我们传统的教育例如儒家思想也一再强调战略的重要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日之计在于晨”,中国人不缺“诗和远方”的规划,要不然也不会有“十三个五年计划”之类的东东。GTD难就难在横坐标这种西方式的看似死板却是严密的思维逻辑。戴维艾伦一再兜售GTD的核心就是收集-处理-行动-回顾这一放空大脑的思维体系。这个我们中国人可能就不是很适应。从小邓小平就告诉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人都是比较功利主义,拿来就用,甚至走马观花。因此我个人觉得,GTD的首创一定是收集/捕捉这一环节。我个人三十多年的习惯也是想到一件事,立马就做,一下子跳过了三五个环节,这不利于管理,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会遗忘,会混乱,所以低效。

    因此,我计划的GTD践行方案是:每周最后一天是先总结完,然后再收集下一周要做的事情,都放进OF收件箱里(当然,接下来这一周临时哪天有想法或突发事件完全当天随时都可以立即收集进收件箱的,但不立即处理,每天晚上总结的时候再处理)。按理来说,如果第一周进行全面收集的话,下一周很多“将来/也许”的事件就会少很多,第一次收集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可能需要一天时间,后面应该就轻松多了,不要一个小时,应该就能搞定一周的收集工作。

    其次是明确意义和组织整理,如果你只看GTD3的话,以为这是两个截然分开的动作,其实不然,1里已经明确申明,这两个动作可以同步进行,现实情况我想应该也是合并的,收件箱的事项想一下(明确意义)后就可以立马处理成项目或者清单或者将来或者垃圾类(2017-3-8修改,明确意义对于简单的材料可以与组织整理合并,但对于复杂的材料,最好还是先明确完所有收件箱材料的意义,再组织整理,因为有的项目复杂要耽误很多时间,会架空明确意义的时间)。这里介绍一下艾伦将明确意义和组织整理也整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第二个重要的模型“下一步行动结构图”(上图2),就是材料-是否需要行动-不需要(垃圾/参考资料/辅助资料)/需要行动(3D,do delegate defer)。明确意义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结合纵坐标里你的高层建筑来审批是否需要做这件事,例如“学吉他”这个可能还是别做了好。组织整理只是一个技术活,列一堆精细便利的项目或清单,利用OF提醒自己而已。

    再次是参与,即下一步的行动,更准确的说,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单一行动。设置条件反射性的情景A-行动B的操作让你只有功夫执行,没有功夫思考。选择何种行动的方法GDT1归纳为“四标准”“三分类”“六层次”法:影响(情景、时间、精力、重要性)、选择(计划好的事,突发事件和自我行动(收集整理回顾))和排序(纵向视角的6个层面)。行动的选择靠自己的逻辑与感性认识,排序并不重要,不正确的do也比犹豫不决更好。

    如果说捕捉是GTD第一要义,深思/回顾则是第二要义。我们从小就喜欢背书,有的人可能一天能背500个单词,但是有用吗?关键是你掌握了多少,所以定期回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每天背10个,定期复习,也只是花了你第一天背500个同样的五个小时,那哪种来的牢固呢,毫无疑问。这可能是我本人很大的缺点了,好大喜功,毕其功于一役,不愿总结。因此,每天晚上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睡前阅读的书改为中午看吧。总结这里要学习OF的“检查”功能。

    最后,其实GTD还整了一些我觉得并不重要的概念,例如自然式计划模式(就是为什么要做(宗旨),做什么(头脑风暴法),怎么做(组织整理-下一步行动),自然式计划模式有与纵横向坐标重叠的部分),以及自我管理矩阵(受害者/空想家/微观执行者/舰长和指挥官),然后就是2和3附录里有一些提示清单和工作流程图。3还增加了一个运用GTD管理“格雷西花园”的实例可以看一看。

    第三,OM

    Omnifocus(OM)是苹果公司下面一个专门研究效率的团队基于GTD开发的时间管理软件,市场价格比较昂贵(mac版+iphone差不多1000元,包括内购了自定义透视的升级版)后面每一代更新差不多又要花一千元,至今我的OM还没有发挥为它付出的价值。OM还必须要用电脑一起配合的,所以我又买了Macbook,光手机没有全局感,手机不适合用来组织整理,一个个点比较浪费时间。手机最适合用来打钩(结合apple watch那就更爽,不过暂时om的aw版功能还是很少),在方便的时候用语音手机也比较快,用siri,通过设置捕捉提醒事项可以自动导入到收件箱。到目前中美贸易战阶段不建议买om,因为国内同步太卡了。

    首先,可以做到再也不忘事了。因为有了第一时间全网式的收集,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遗忘很重要的事情,只要你养成一有想法就收集的习惯,om随时可以做到。

    其次,做到了精力管理,最重要的事情加旗标(目前我用的少),重要的设截止时间,不太重要的设推迟时间。推迟时间是个好东西,不到那个时候不扰乱你。OF使用了精力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注意力,放松你的大脑。所以在OF设置里,视图都应该选择“可用”,除非特别想查才用“剩余”并立即换回来。在电脑端维护om可以用聚焦。

    第三,养成仪式习惯。我定制了一个每日仪式的透视,把每天从起床到睡觉都必须做的事放到这个项目里,这样有利于养成小到每天早上一杯水,大到性格上一个好的品质。以前背扇贝单词是记得情况下才会背,加入到每日om,即使不用打卡的约束,也都做到每天背单词了。

    第四,最重要的,高效利用时间有更多产出了。GTD只是教你做事管时间的方法,OM可以将其严密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尤其是结合番茄钟等其他软件,会让你的生活像康德一样严谨,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且能看得到的产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626+)
  • 赞(166+)
  • 一般般(194+)
  • 下载快(333+)
  • 推荐购买(207+)
  • 二星好评(149+)
  • 书籍完整(239+)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4-12-28 11:44:3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步***青: ( 2024-12-23 08:26:00 )

    。。。。。好

  • 网友 邱***洋: ( 2024-12-18 13:13:4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孙***夏: ( 2024-12-24 20:18:5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益***琴: ( 2024-12-16 20:43:3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訾***晴: ( 2024-12-26 20:13:3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隗***杉: ( 2025-01-03 04:00:0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石***致: ( 2024-12-24 16:06:1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濮***彤: ( 2024-12-24 19:21:5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印***文: ( 2024-12-17 21:51:5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堵***格: ( 2024-12-20 22:04:29 )

    OK,还可以

  • 网友 辛***玮: ( 2024-12-16 16:30:2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冷***洁: ( 2024-12-22 11:38:1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宫***玉: ( 2024-12-20 02:58:14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