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我们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全书俄文直译
收录作家早期作品
译后记剖析作家心路历程
~~~
本书为扎米亚京的小说作品集,包含作家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我们》,以及三个早期作品:《僻县》《岛民》《捕人者》。
《僻县》是最早为扎米亚京赢得声誉的作品,其中描述的“无视道德而又贪得无厌的动物本性”的形象至今为人称道。《岛民》和《捕人者》两篇小说创作于作家旅居英国的最后两年,因此这两篇小说也极具“英国腔调”。在这两部作品中,作家就像在《僻县》中批判俄罗斯毫无生机的生活那样,无情地鞭笞了所谓西方文明里世界机械式无意义的生活。这几部作品也为后来《我们》的创作打下了根基。
《我们》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为人们所熟知,但是除了反乌托邦元素,小说中还鲜明地论述和剖析了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心理与哲学、爱情与工业也同样是小说的架构性主题。与其说乌托邦或反乌托邦题材的特色催生了扎米亚京的想象力,不如说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作者本人力求摆脱现实引力的结果,也是他又一次检验各种思想正确性的大型艺术化实验。与其说未来世界的法则和科技发展的预期辉煌成就是读者的兴趣点,不如说主人公因心态失衡而造成的矛盾冲突才真正直击人心。也正因如此,这些创作距今已经超过百年的小说,不仅在今天依然毫不过时,甚至为人们带来了更多有益的启示。
书籍目录:
我们001
僻县245
岛民343
捕人者425
译后记457
作者介绍:
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884—1937),“十月革命”后对苏维埃文学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同时也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他不仅文学造诣极高,同时也是苏联早期最优秀的船舶制造工程师之一。因曾在英国学习、生活多年,扎米亚京精通英语,为人极为绅士,早年的作品也颇具“英国腔调”。早在“十月革命”之前作家便多次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在“十月革命”之后,作家没有改变支持革命的初衷,但是对过于严苛的审查制度表示不满,因此引起了当局的排斥。之后他的作品开始遭到封禁,最终作家本人也被迫移居巴黎,并在巴黎渡过余生,但终其一生都保留苏联国籍。作家的传世之作《我们》最初于1924年在英国出版,但直到1988年这部作品才正式在作家的祖国与读者见面,《我们》也被认为是“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扎米亚京以“著名反乌托邦主义作家”闻名于世,但是实际上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不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更是继承了兼顾思想与文学性的伟大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经典文学大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自由与犯罪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嗯,就像飞机的运动与它的速度,当它速度为零时,它就是静止的,当人没有自由时,他就不会犯罪。这是很清楚的道理。不让人犯罪的唯一途径就是剥夺他的自由。
上帝曾经让天堂里那两位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选择没有幸福的自由,第三种选择是没有的。……
“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后的数字,最终的数字,最大的数字。”
“但这太荒唐了!数字的数目是无限的,怎么会有最后的数字呢?”
“那怎么会有最后的革命呢?最后的革命是不存在的:革命是无休止的。”
(摘自《我们》)
“这表明,你喜欢。你怕它,是因为它的力量大于你。你讨厌它,是因为你怕它。你喜欢它,是因为你无法使它顺从你。人只喜欢他无法占有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进了沙子的眼睛、一根长了脓疮的手指,一颗蛀牙会感觉到其存在,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健康的眼睛、手指、牙齿是不会有感觉的——它们似乎并不存在。个体意识只是一种疾病,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两个死去的黑暗的星星相撞了,在听不见又足以令人耳聋的撞击后,诞生出一颗明亮的新星:这就是革命。
一个分子脱离了自己的轨道,闯入邻近的一个原子宇宙,诞生出一种新的元素:这就是革命。
罗巴切夫斯基凭借一本书打破了千年之久的欧几里得世界的围墙,为无数人开启了通往非欧几里得空间的道路:这就是革命。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全书俄文直译
收录作家早期作品
译后记剖析作家心路历程
~~~
本书为扎米亚京的小说作品集,包含作家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我们》,以及三个早期作品:《僻县》《岛民》《捕人者》。
《僻县》是最早为扎米亚京赢得声誉的作品,其中描述的“无视道德而又贪得无厌的动物本性”的形象至今为人称道。《岛民》和《捕人者》两篇小说创作于作家旅居英国的最后两年,因此这两篇小说也极具“英国腔调”。在这两部作品中,作家就像在《僻县》中批判俄罗斯毫无生机的生活那样,无情地鞭笞了所谓西方文明里世界机械式无意义的生活。这几部作品也为后来《我们》的创作打下了根基。
《我们》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为人们所熟知,但是除了反乌托邦元素,小说中还鲜明地论述和剖析了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心理与哲学、爱情与工业也同样是小说的架构性主题。与其说乌托邦或反乌托邦题材的特色催生了扎米亚京的想象力,不如说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作者本人力求摆脱现实引力的结果,也是他又一次检验各种思想正确性的大型艺术化实验。与其说未来世界的法则和科技发展的预期辉煌成就是读者的兴趣点,不如说主人公因心态失衡而造成的矛盾冲突才真正直击人心。也正因如此,这些创作距今已经超过百年的小说,不仅在今天依然毫不过时,甚至为人们带来了更多有益的启示。
精彩短评:
作者:咸鸭蛋橘子 发布时间:2024-03-19 13:06:30
一共四部作品。当然《我们》这个故事是最精彩的,也是作者投入最多心血的。在20世纪20年代书写的反乌托邦小说,在一百年之后的现在读起来确实恰如其分,基本已经没有一丝科幻的成分了。书中作者精妙的描写和对人物的情绪的捕捉,妙语连珠,都想让人摘抄下来。
作者:芝麻馅儿 发布时间:2024-01-25 08:55:08
反乌托邦三部曲里写得最早的,也是最索然无味的。
日记形式的文体倒是少见,但写得非常刻意做作。
三部曲里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人性尚存的地方。在《我们》里是高墙外,在《美丽新世界》里是野人保留区,在《1984》里是群众生活区。
也不约而同地都是因为对女人的爱情而产生思想上的变化。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得是爱情,为什么非得是对一个女人的爱情。
在《我们》里,这个爱情来得最突兀最莫名其妙。然后就造反了,然后就失败了。
最后,三部曲里还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思想改造。《我们》最直接,也最天真简单:烧坏某个神经。《美丽新世界》通过修改出厂设置的方式在控制思想,从源头解决问题。《1984》最恐怖,因为他进行了后天改造,让你自愿接受这一切:我爱老大哥。
总而言之,《1984》是神。
作者:huhu 发布时间:2024-01-18 17:07:09
有点意识流,看得很累,隐喻太深了
作者:刘liu 发布时间:2023-11-04 00:27:43
省图借。1:扎米亚京的小说集,个人最喜欢的反倒是那个中篇《僻县》,实在是太俄罗斯了,巴雷巴这种毫无底线贪得无厌的小人物写的比很多“多余人”形象多了。2:《我们》因为盛名在外所以期待比较高,但是读完后感觉余味不是非常好,这种设定不能说没有震撼,但是总觉得前后有些撕裂,脱节。自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真是充满了邪教意味的PUA。3:《岛民》《捕人者》用俄罗斯人的眼光写的日不落帝国的故事,扎米亚京的毒舌,吐槽功力可以媲美王尔德。对于一些刻板的英国人的刻画堪称入木三分,当然以偏概全或者曲解也是有之的。
作者:舒 发布时间:2012-04-10 00:59:28
大概翻看就可。看这个还不如推荐去看杂志《37℃女人》以及彩页姐妹版《37℃女人优格》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24-01-20 22:05:34
总感觉在这本反乌托邦的小说里看到了两种反乌托邦,既包含了反对big brother,也反对了美丽新世界,太优秀了
深度书评:
当“我”消解于“我们”
作者:思考的猫 发布时间:2006-10-12 08:14:39
一提反乌托邦小说,几乎必然会提起著名的三大反乌托邦小说,而一提这三部小说,人们往往又会突出那部奥威尔的《1984》,其次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最后恐怕才会提起扎米亚京的《我们》。确实,对于扎米亚京,我们知之甚少,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也似乎就《我们》略为有些名气,而且往往仅仅限于名气而已,很少有人看过。这位作家无疑是位睿智而天才的作家,但是他的这部作品又不幸碰上专制的体制,于是他的小说只能被查禁,他的肉体只能流亡。扎米亚京和《我们》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巴别尔和《骑兵军》的故事,不同的是巴别尔被极权体制夺去了性命,相同的是扎米亚京在《我们》之后也再也没有传世之作,他和巴别尔一样,文学生命早早的结束了。
与气氛压抑的《1984》相比,《我们》显得要“有趣”一些,作者以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极权世界的一位普通人民的思想历程。但是,幽默既然已经成为黑色,它就是那种让人笑中带泪,笑后沉思的幽默,尽管风格不同,但是奥威尔和扎米亚京一样,通过他们的笔有力的展现了极权社会下一个虚幻的乌托邦世界的真实状况。
《我们》从形式上是本日记体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描述来以一斑窥全貌。小说的前面几个章节无疑让人读来感到搞笑和不可思议,主人公是“积分号”太空船的一名设计人员,他生活的联众国是一个在他看来美好的世界,一切和谐无比,没有自由的“野蛮”,而像他这样的个体已经没有了个性的名字,只有一个个代号,主人公便代号D-503。这些人完全忠实的服务与联众国,臣服于类似《1984》中的“老大哥”那样的“无所不能者”。在D-503看来,他无法想象不少人类“仍旧生活在自由状态(亦即不受管理的原始蒙昧状态)的那些年代发生的不可思议之事。”,无法想象“没有义务性散步,没有对进食时间的精确规定!人们居然可以随意在任何时候起床,上床。”,甚至“对性生活完全放任之流”,“简直就像牲畜一样,完全反科学!”。到了这里,D-503生活的世界已经渐渐浮现,无疑,这是一个极权的社会,它有许多反乌托邦小说描述的极权社会的固有特征,比如政府对思想的控制,对人们生活上的极端军事化管理,对性生活的功利化管理等等。而在联众国中,人们甚至没有了最基本的“个性”――姓名,他们被一个个代号所标示,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书中被联众国赋予历史性重大使命的飞船被命名为“积分号”,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一个个本来可以充满个性的个体被当作零件一般标号,成为一个庞大社会一小部分,而这些部分又被“积分”成一个整体,成为为整体服务的“部分”,具体的个体,即一个个“我”就这样消解于笼统的“我们”中,成为极权制度下的悲剧性群众。
显然,如果本书只是简单的叙述一个极权社会的景象,那么这只是本让人开怀大笑的喜剧故事,而黑色幽默往往要在让人在荒诞中发现残酷的真实,所以扎米亚京开始慢慢引入悲剧元素。显然,爱情是可以营造悲剧效果的绝佳因素,于是,I-330号出现在故事中。在本书中I-330号不但是一个令D-503心动的女人,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I-330一出场就给人以不同一般之感,首先,D-503已经给人一种可悲的感觉,而在他眼中的,I-330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甚至是个荒唐的人,正是这点让读者对这个新出现的女人有了兴趣。而男女起初见面的不解与鄙夷往往会演变成戏剧化的爱情,I-330便这样对眼中这个不同女人产生了爱意,这个女人充满个性,而且显得神通广大,总之她的一言一行都显得与众不同,甚至与联众国倡导的价值观不符。是的,I-330便是一个异端的角色,一个追求自由的异端角色。当D-503开始拥抱与I-330的爱情时,也就开始拥抱自由,一种与他长期的价值观背离的生活方式。我想,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看,D-503中的D是否就可以看作Dependence,而I-330中的I是否可以看作Independence,一个人是需要依赖一个庞大极权象征的“我们”生存的个体,一个人是可以独立于所谓的“我们”的真正的“我”。而独立的I-330不但要自身独立,而且是一个抵抗组织的一员,她试图劝说一个在本书中起初看来很忠贞的联众国价值观信徒配合他们的胆大妄为的革命。在书中,“绿墙”是一个隔离了极权世界与自由世界的象征,就如很多人后来给予柏林墙的象征意义,当强势一方无法彻底摧毁异端时,将之隔离到另一个世界便成为一种节省成本的手段,而I们正试图从绿墙外突破到绿墙里,或者墙里墙外本身就是相对的概念,事实上是I们试图将千万个D们从自由世界的墙外拉进来。
故事的结局则带有彻底的悲剧色彩,而我一直认为一个喜剧的贯穿,悲剧的结尾才是真正黑色的幽默,一种令人心悸的“幽默”。最终,他们的行动失败,而I-330在D-503的面前倍受折磨,更多I们被处死,这些联众国下的“非理性号码”本身就不在联众国合法的号码登记簿上,所以,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消失。联众国的秩序得到了拯救,一切又会一如往常,无数的“我”在有计划的性生活下被创造,从出生其就成为一个数字,一个零件,而当他们成年后在日记中或许也会如D-503一样写下对没有异端,没有自由的秩序的赞叹。扎米亚京没有讲述一个自由反抗暴政的成功故事,而是在荒诞色彩的故事中揭示极权令人窒息的真实。
就在我写这篇书评时,猛然发现我竟然很难记住书中的人物的“名字”,也就是他们的代号,甚至几个主人公,我不得不翻书去寻找他们。看来,数字确实容易被人遗忘,我们更容易记住的是那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想到这点,我不禁感到一阵更深的沉重。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34221.html
您的情况不妙!看来您已经有了灵魂
作者:石头摇篮 发布时间:2014-11-24 14:35:32
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俄国作家叶•伊•扎米亚京的《我们》,命运多舛。作品完成于1920年,1924年才以英译版在美国面世,俄文版50年代中期出现,仍然是在美国,在俄国正式出现,则迟至1988年。扎米亚京自1929年起便不再能发表作品,并遭受严重迫害。1931年,他以“一个被判处极刑的人”的身份致信斯大林,请求允许他和妻子一起出国。在高尔基的斡旋下,斯大林批准了他的请求。扎米亚京移居到了巴黎,1937年在巴黎去世。
《我们》采用书信体,由40篇日记构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日记主人描绘了一个经过“伟大的200年战争”建立起来的未来世界。
“记事一”和“记事四十”,有着完整的首尾呼应。日记主人在第一篇日记的开头,逐字抄录了当天《国家报》上的一则公告,内容是为120天后“一统”号宇宙飞船即将竣工并飞入太空,征集“论述和歌颂”作品。这个乌托邦国的历史和奋斗目标也通过这则短短公告予以呈现:“1000年前,你们英雄的祖先征服了全球,建立起了大一统王国。”建造宇宙飞船飞入太空,是为了“将其他星球上的未知生物置于理性的良性桎梏之下——他们可能至今仍生活在自由的蛮荒时代。”“大一统王国”的领袖是“大恩主”,王国的全体人民无名无姓,只有一个号码。日记主人是Д-503,“一统”号设计师,数学家。
Д-503自谦数字家的秃笔写不出“悦耳而富于韵律的乐章”,因此决定实录见闻,“敬献给大一统王国”。因为“我的思想”就是“我们的思想”。而《我们》,是他为自己这部记事录所取的名字;预设的读者是“一统”号将要飞抵的蛮荒世界的原始人们。
最后一篇日记是地下组织夺取“一统”号飞船、炸毁绿色大墙的革命失败后,Д-503接受了摘除幻想的“伟大手术”,“脑袋里的那根刺已被拔除,现在头脑很轻松,空荡荡的。”他和大恩主一起,平静地观看了他曾经热烈爱过的女人I-330的受刑。她被押到气钟罩下,抽掉空气,晕过去后拖出来电击,醒了再被放进去,三次,但她没有招供。第二天,她将和所有的反叛者一起被处死。“我希望胜利属于我们。我不只是希望,我确信,胜利属于我们,因为理性必胜。”Д-503这样结束了他的全部日记。被I-330牵引着,经由本能被唤醒,对爱和自由之美有了切身的体认,也产生了冲破禁锢、获得解放的冲动和渴望,但绕了一大圈后,他回到了原点,回到了写第一篇日记时对“大一统王国”和“大恩主”的忠诚,回到了他没有灵魂的“号码”人生。
《一九八四》中的温斯顿也写日记,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温斯顿从买下那本精美的日记本和那支沾水笔时,就已经开始了他清晰彻底的反抗行动,他清楚“大洋国”对记日记者的处罚是轻则劳改,重则死刑。他也清楚,罪行不在于你写不写日记,写什么内容,而在于“思想罪”。“思想罪”既已犯下,结局都一样:深夜里的逮捕,姓名从姓名册上被抹掉。可当他发现自己除了“新话”别的语言已经不会写了时,他从“打倒老大哥”开始写,一遍一遍,写满了半页纸。再往下,笔端流畅起来,他发疯似地写下一串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他们会枪毙我我不在乎他们会在我后脑勺打一枪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他们总是在后脑勺给你一枪我不在乎打倒老大哥——”温斯顿的日记从一开始就是对抗体制的武器。Д-503不同,他是被动卷入革命的,他的日记是敬献给体制的花束——至少一开始是的,不幸的是,最后也是。是扎米亚金强烈的反讽更有力量,还是奥威尔深刻的揭露更有力量?三部反乌托邦作品我认为最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中的“大一统王国”和《美丽新世界》中的“世界国”的强烈幻想/科幻性质;而《一九八四》中的“大洋国”更像现实中的人类世界。最主要的是《一九八四》中的人,更像人类;而在赫胥黎和扎米亚京描述的王国里,人已非人、已形同行尸走肉。因此从个人的阅读感来说,读《我们》和《美丽新世界》虽然深深惊叹于作者敏锐的直觉和深邃的眼光,面对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映像,心中更有深长的悲叹和痛楚,但和读《一九八四》那种深刻的恐惧,还是有质的区别。
“大一统王国”是人类经过“伟大的200年战争”建立起来的地球上唯一的国家。它被绿色大墙所包围,墙内的天空都经过消毒处理,一丝云彩都没有。整个王国都用坚固的玻璃烧铸而成,人们住在一个个透明的玻璃房间里,只在“性生活日”——由性管理局根据每个人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制定的——才能凭粉红色小票,跟“登记”好的对象——一个人可以登记几个异性——在规定的一小时内放下窗帘。每个人的房间里都挂有“守时戒律表”,几百万人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像一个人似的起床,睡觉,吃饭,散步,开始工作,结束工作……“我们融合成一个有百万只手的统一身躯”。国家制定有“母性标准”和“父性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的人才能生育。人们穿统一的灰色制服,胸佩金色号码牌。普通的食物已绝迹,人们吃食油食物,咀嚼时跟着节拍机的节奏,每口咀嚼50下。散步时四人一排,在铿锵的进行曲伴奏下,迈着统一的步伐行进在铮亮的玻璃路面上。街道上安装有音响振动膜片,用来记录人们的街谈巷议。学校的老师都是机器人,上课时值日生为其插上插头,机器人老师便开始播放授课录音。诗人被赋予”国家诗人“称号,他们赋诗讴歌幸福、明智、永恒……诗句像是乘法口诀表;他们还写诗歌形式的判决书,被处决的也是诗人,因为写了亵渎大恩主的诗篇。大恩主亲自操纵死刑机,死刑犯瞬间化作一股青烟和一滩具有化学成分的洁净液体。——没说要不要回收利用。《美丽新世界》中,人死后火葬时,磷是要回收利用的。行刑日是王国的盛大节日,他们还有一个“伟大的一致同意节”,用来一致同意大恩主连任大恩主……这是一个将一切自然和本能,尤其是思想,都规定为犯罪的王国。在这里,国家意志至高无上、无所不在。
除了性管理局,“大一统王国”还有护卫局、卫生局、手术局……护卫局兼具特务、警察、军队等等功能于一体,他们也负有检查每个人的每一封通信这样的“小事”的责任,护卫局里最常见的景观是天天排着检举揭发其他号码的长队;手术局则有尽人皆知的刑罚器械:大气钟罩。受罚者被关进透明的罩里,随后慢慢抽掉空气。摘除幻想的手术就是手术局的发明,后来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一手术。手术后的号码,成了“人形机器”。
扎米亚京是了不起的语言大师,即便是中译本,读来仍能强烈感觉到他高超的语言技艺。《我们》所呈现的是一种既酣畅淋离,又极富表现力和想象力的诗性语言。那些极具份量的华丽语言,还蕴含着清脆悦耳的声音的质感,甚至有时还发出金属撞击的铮铮之声,读得出来。——我对《我们》语言金属质感的评价是一再确认的观感,而非窃自Д-503,因为他曾经说过:“我可以非常清晰地听到思想铮铮的敲击声。”又说,“有的思想是黏土质的,有的思想是由金子和我们贵重的玻璃雕凿出来的,是永世长存的。”更有大量的段落,如果一句一句换行排列,直接就是诗歌。说在《我们》写成而不得出版的起初几年里,扎米亚京常常在朋友或作家聚会上朗读它。可以想象当那些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意蕴深长的声音,穿过听众的耳膜抵达他们的内心时,所产生的震颤。《我们》的语言几乎没有疲塌之处,——不是指故事,故事颇有一些牵强或讲得不清楚的地方。那怕是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作者也用了饱满的笔触和灵动的语言书写。比如:“I-330纵声大笑,她的笑声淋了我一头,我的梦呓被浇灭了,四下里都是一短截儿一短截儿的笑声,熠熠闪光,发出银铃般的声响,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作品中有着大量精妙的比喻,既准且狠。比如,Д-503常为自己生着一双多毛的手惭愧,认为那是不成体统的返祖现象,但他却时不时觉得心里像是压着一个他多毛的双手交叉而成的“X”。这个“X”所代表的,是他潜伏着的人之为人的原始本能。扎米亚京费笔颇多地写了Д-503对自然的想象,春天,大墙外松软的野地,春风,黄色的花粉,云朵……甚至他的思绪有时还会“从正号跳到负号”,想起博物馆油画中所描绘的古人的生活景象……另一个“X”是苗条,挺拔,曲线毕露的I-330的面部特征,由她高高挑起的眉梢和深深的法令纹构成。Д-503第一次见她时,就发现了这个奇特的、撩拨人的未知数。这个“X”频频向他发起攻势,打开了他心中的那个“X”。因此可以说。I-330的“X”是打开Д-503的“X”的钥匙。I-330的这个“X”所代表的未知,当然还包括以她为核心的那场革命的巨大的不确定性。除了“X”,还有“-1的平方根”、“我的方程式”、“一根眼睫毛”、“芒刺”、“后脑勺那只小箱子”、“墨水滴”、“亮闪闪的剪刀片子”、“烤软而塌陷的镜面内部”等等大量比喻,并且都被多次重复使用。层出不穷的比喻,在很大程度上将日记主人内心的分裂和挣扎、作为人性的人和作为号码的人的较量,烘托得非常丰满和立体。
反讽是《我们》最突出的文学特色,扎米亚京将其用到了极致。在歌颂了“守时戒律表”后,他对古人自由的生活表达了强烈的困惑,“怎么会允许人们的生活中没有我们这样的守时戒律表,没有必要的散步,对用餐时间不做精确的安排,任人自由地起床、睡觉。……这样的生活是真正的全民性大屠杀,只不过是慢性的、日积月累的。……这个国家对性生活放任自流……这岂非是咄咄怪事:不管是谁,在什么时候,进行多少次……都随心所欲,完全不按科学行事,活像动物。” 在古宅里边走边看,I-330看出了他交织着强烈优越感的惊讶,故意问他,“真难以想象,在这里人们竟为爱而爱,他们爱得发狂,为爱情而受折磨……人类的精力如此消耗,实在太不明智。我说得对吗?”他虽然感到她微笑中流露的讽刺,“但是我不能不同意她的说法,不可能不同意。”因为,“她好像在替我说话,说的都是我的想法,”Д-503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消息,说发现了一个想要“从大一统王国仁厚恩德的枷锁下获得解放”的组织的线索。他议论道,“自由和犯罪密不可分……就像飞船的飞行和它的速度一样。飞船速度等于零,它就不能飞。人的自由等于零,他就不会去犯罪。这是很明白的。要使人不去犯罪,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人从自由中解放出来。”他甚至想象他应该进气钟罩,“在大一统王国里,我享有接受惩罚的权利。我不会放弃这一权利。我们任何一个号码都不应该也不敢拒绝这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权利,因此它更珍贵。”这样的反讽作品中无处不在,不胜枚举。不难看出,其鞭指极权主义不仅囚禁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囚禁了人的思想,人已经丧失了对普通事物的正常理解力。
《美丽新世界》中有一处“野蛮人保留区”,被高压电网所包围;《我们》中有一座被玻璃罩子罩着的古宅。它们所代表的意象非常一致:自然的、自由的、本能的、人性的、个人意志的……I-330到了古宅,换上明黄的薄绸短裙,露着深深的乳沟,还穿着黑色的长筒袜,戴着宽边黑色呢帽。“她穿上这件衣服,比不穿衣服要可恶1000倍。”可见其杀伤力有多大。I-330抽烟、喝酒,嘴对嘴给他灌下一大口酒。烈酒下肚,Д-503分裂成了两个自我,“一个是过去的Д-503,号码Д-503,另一个……以前他只是从躯壳里稍稍探出两只毛耸耸的手,可是现在他整个人都爬出来了,外面的躯壳出现了裂缝,马上就会变得四分五裂……”分裂,便是觉醒的开始。大恩主后来向Д-503指出,他们之所以需要您,是因为您是“一统”号的设计师。这确实是事实。说I-330色诱,毫不为过。这除了再次说明美色、性从来都是革命的武器外,恐怕更说明围墙越厚越高,空气越干净,禁止越多,武器的范围就越大。一个吻,一口酒,一次不限时的自由性爱,一条薄裙,一本书,一支曲子……再细微的事物,只要它被强大的国家机器所禁止,它就成了武器。《一九八四》中,温斯顿对裘莉亚说:“你听好了,你有过的男人越多,我越爱你,你明白?”他们在却林顿店铺楼上简陋的小屋约会,裘莉亚让他转地身去,当他再转过身来时,看到的是比她赤身裸体还要让他惊奇的事情:她化了妆,粉白的脸颊上涂了胭脂,嘴唇上抹了口红。他拥她入怀,又嗅到了香水味。在极权的高压和恐怖之下,反抗,便由这些小小的违禁开始。
Д-503自从去过古宅后就开始了做梦,梦醒,“感到一阵甜蜜得要命的恐惧……”因为做梦在王国被认为是很严重的疾病。后来更是发展到失眠、幻想……他知道自己病得很重了,必须去卫生局。“您的情况不妙!看来您已经有了灵魂。”医生对他说。他吓了一大跳,心想:“怎么突然有了灵魂呢?以前一直没有啊。”《我们》中的黑色幽默,始终被控制在同一个刻度上,令作品的整体风格很稳。
故事设定上最大的漏洞一是“古宅”的功能过于被神化——它似乎暗藏通往高墙外的地道,好像还具有某种神秘的传输能力;而无孔不入的护卫局却任由这里成了管控的真空地带,地下组织的人在这里来来往往;二是“一致同意节”上I-330带着几个人投了反对票,Д-503冲动施救,竟然可以逃脱。当然这也可能是大恩主施的放长线钓大鱼、一网打尽计;三是在一个控制如此严密、洗脑如此严格的国度,怎么会一下子冒出那么多革命者?
1932年扎米亚京在谈及《我们》时指出:“目光短浅的评论家在这部作品中只看到政治讽刺,这当然是不对的。这部小说是一个危险信号,预告人和人类会受到无论是机器还是国家过大权力的威胁。”依奥威尔所见,《我们》“并非一本一流的书,但无疑是本不寻常的书,”他又说它整体结构不怎么好,“情节很弱,很松散,复杂得不好总结”。当然,他最强调指出的是,《美丽新世界》的创作灵感肯定部分得自于《我们》。他的这些观点,我都非常有同感,特别是对于最后一点,因为那实在再明显不过了。而最为明显的地方在于:《我们》中,Д-503讽刺20世纪的古人“没有按逻辑程度发展到最后一级——婴儿生育学,没有考虑要制定我们的母性标准和父性标准。”赫胥黎又往前跨了一大步,或者说他从根子上解决了问题,他干脆取消了人类生育这件事。在《美丽新世界》的世界国里,“父亲”和“母亲”已经被消灭,人类全部通过生物技术,从试管、瓶子里出生。
(请勿转载)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158+)
- pdf(659+)
- 差评少(308+)
- 不亏(366+)
- 实惠(662+)
- 情节曲折(468+)
- 无多页(153+)
- 无漏页(453+)
- 下载速度快(430+)
- 内容齐全(488+)
- 中评(128+)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 2024-12-29 09:09:4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潘***丽: ( 2024-12-17 05:23:1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石***烟: ( 2024-12-27 12:46:12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25 06:28:4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温***欣: ( 2024-12-27 08:15:4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瞿***香: ( 2024-12-31 03:05:4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游***钰: ( 2024-12-25 11:44:3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师***怀: ( 2024-12-26 09:14:4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习***蓉: ( 2024-12-31 04:14:18 )
品相完美
- 网友 通***蕊: ( 2024-12-07 18:55:19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曲圣魏良辅【正版书籍,满额减】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规范条文熟悉·理解·应用 混凝土结构 桥梁结构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汪汪队立大功·恐龙骨头大发现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动物英雄国际动物小说品藏书系沈石溪主编中小学生课外书读物系列三四五六年级8-10-12-15周岁儿童文学正版动物小说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素描石膏像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第二版)(教师用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我的光荣与信仰:大律师丹诺回忆录 (美国)克莱伦斯·丹诺(Clarence Darrow) 金城出版社【正版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国祥物(插图本) 一本书读懂中国人的祈福心愿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凯文老师的极限运动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白鹅(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步阅读)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