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青海省主要活动构造和历史地震研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2

青海省主要活动构造和历史地震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青海省主要活动构造和历史地震研究精美图片
》青海省主要活动构造和历史地震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青海省主要活动构造和历史地震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285336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
  • 页数:196
  • 价格:51.66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2

内容简介: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省内主要的活动构造有50余条。这些主要的活动构造控制了青海省中强地震的发育,严重影响了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1990年共和7.0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的8.1级地震,2003年德令哈6.6级地震,2006年玉树5.6、5.4级地震群等。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我省强震频发,如2008年、2009年大柴旦地区发生了两次6级地震序列,2009年治多地区和唐古拉山地区连续发生9次5级以上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强震,2016年门源发生6.4级地震和杂多6.2级地震,这些地震不同程度的造成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这些地震可能是整个青藏块体变形的响应,因此对青海省内地震活动构造与地震危险性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作者在青海省工作近20年,对14条主要断裂有过研究工作,分别日月山断裂,拉脊山南、北缘断裂,鄂拉山断裂,宗务隆山断裂,玛多-甘德断裂,青海南山北缘断裂,夏日哈北侧断裂,夏日和断裂,昆中断裂,东昆仑断裂和玉树-甘孜断裂玉树段等,通过对这些断裂活动性的总结,力求获得青海境内地震构造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的新认识。研究结果对于解决有助于为青海省强震活动趋势判定、青海省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为青藏块体的演化与变形提供参考。青海省

早有资料记录的历史地震是1947年达日7.0级地震,地震历史记录比较久远,早期的地震科学考察报告和灾害损失评价报告由于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考察报告显得有些杂乱,而且年代久远,资料不全而且零碎。本文作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历史地震等震线和震害特征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为供后续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 手资料。

通过对这些断裂活动性的总结,力求获得青海境内地震构造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的新认识。研究结果对于解决有助于为青海省强震活动趋势判定、青海省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为青藏块体的演化与变形提供参考。本文作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历史地震等震线和震害特征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为供后续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 手资料。\"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李智敏,男,1977年生,目前在青海省 工作。2005~2018年在青海省 工作,2019年至今在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工作。2019年3月,评为 骨干人才,2013年评为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中级评估师,2005年评为青海省引进人才。以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为支撑,通过帮、带、领等方式培养多名青年人才取得了 专业技术职称;作为 地震预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副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主要从事 的业务工作如下: 作为项目负责和骨干完成地震安评项目120余项,涵盖核电站、重大引水隧洞、特大桥、水库大坝、油气输送管道、超高层建筑等多个重大项目;完成西宁市、德令哈市、延吉市、深圳市、岷县等 5 个县市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作者在青海省工作近20年,对14条主要断裂有过研究工作,分别日月山断裂,拉脊山南、北缘断裂,鄂拉山断裂,宗务隆山断裂,玛多-甘德断裂,青海南山北缘断裂,夏日哈北侧断裂,夏日和断裂,昆中断裂,东昆仑断裂和玉树-甘孜断裂玉树段等,通过对这些断裂活动性的总结,力求获得青海境内地震构造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的新认识。研究结果对于解决有助于为青海省强震活动趋势判定、青海省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为青藏块体的演化与变形提供参考。  本文作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历史地震等震线和震害特征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为供后续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这些断裂活动性的总结,力求获得青海境内地震构造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的新认识。研究结果对于解决有助于为青海省强震活动趋势判定、青海省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为青藏块体的演化与变形提供参考。本文作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历史地震等震线和震害特征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为供后续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精彩短评:

  • 作者:Eluo 发布时间:2024-01-17 02:25:06

    自学者福音,清晰实用。

  • 作者:钟方源 发布时间:2023-10-02 23:49:47

    已经是国内比较好的教材,却还是远不如国外的优秀教材。

  • 作者:上帝哭了 发布时间:2011-08-07 19:41:56

    能把那些故事融合到认知治疗的技术中,实属不易。

  • 作者:小嘀嗒 发布时间:2022-01-19 12:17:41

    故事的最后,小猴子发现天空是没法被“造”出来的。破损的地方,可以修修补补,遮遮掩掩,但有些缺失的东西,是无法被替代的。

  • 作者:PHAME 发布时间:2021-04-24 22:05:21

    非常实用——对于交作业来说。

  • 作者:大壮他爹 发布时间:2019-12-14 12:46:30

    看这封面就够够的了,人物比例和动作都不协调啊


深度书评:

  • 轻便的语法书

    作者:Surreal 发布时间:2023-02-13 21:17:53

  • 《哈佛中国史 最后的中华帝国 大清》,读书笔记

    作者:阅读思考写作 发布时间:2017-11-30 14:10:51

    在目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课本上,划分古代史与近代史的界限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包括很多研究机构的划分与安排也是遵从这个分界线的。这个分界线的来历是哈佛费正清教授的观点,被近代中国历史研究者认可,由于这种划分具备上佳的政治效果,因此很快就成为政治上正确的分界。一旦一个学术观点变成政治观点,至少在这种政治可以覆盖的地域,这个观点就是不容置疑的了。这种观点在政治上的便利性是非常清晰可见的,在鸦片战争后,清帝国的国运开始急转直下,变成一种被奴役与压迫的落后政权,因此使用新的政权替代这种落后的政权就具备了极度的正义性与合法性,这种正义性体现在驱逐外敌恢复中华荣光,而不一定体现在对于清朝政治制度的否定,事实上,清朝大量的政治制度并没有随着清帝国的消亡而消失。

    当然在政治无法覆盖的地区,这种分界的观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种分界将一个完整的延续的王朝一分为二,甚至将同一个皇帝与绝大多数官员的任期也一分为二,而这种划分的唯一性与适用性是值得讨论的。如果说这是中国第一次签订屈辱的赔款的卖国条约,实际上宋朝与辽、西夏、金签署的条约更加卖国;如果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现代条约,但其实中俄尼布楚条约更早;如果说这标志着中国被迫开放其国门开始对外贸易,那么首先在鸦片战争之前对外贸易就在广州大规模进行,其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能够得到他们所期望的通商环境,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得到的;如果说这标志着中国丧失其领土,首先不说中国西北、西南边界的持续动荡,澳门在明朝的时候就被葡萄牙人占据,而在清朝的时候即便是最强盛的时期似乎也没有要求收回这个小小的口岸。所以,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分界线至少在学术上是缺乏绝对的严谨性的。还有另外两种划分可以考虑,一种是把近代史向前推到清朝建国的1644年,因为近代中国从清朝继承了大量政治制度与国家体制,另外一种是把近代史向后推到1927年,因为只有到这个阶段中国才摆脱了传统的王朝纷争而建立了现代的国家。

    在一般观念上清朝是一个叫做满族的外族政权统治了汉族的中国,这里带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满族?首先毫无疑问满族与汉族的划分是无法从生物学上找到的,因为至少到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满族在基因上与汉族有任何区别;其次如果从文化上划分,那么入关之后学习汉文化的满人与汉人怎么划分;第三是从习俗上划分,那么居住在东北的汉人怎么算;第四是从宗族上划分,但是汉人内部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同的宗族,比如客家人为什么算是汉人呢。一种观点认为满族实际上是努尔哈赤为了政治与军事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个民族,在关外混居着各种不同的人,为了与明朝的对抗中取得优势,唤醒超越部落范围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举措,为此需要创造一个民族,包括民族自己的文字、语言与习俗,而在占据中国之后,满族这种种族的划分更多意义上是为了保护开创基业的各个家族的利益,用民族性把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区分开来。那么民族又是什么呢?这里引用一个观点:由其成员彼此磋商而同意 ,并且绝大部分为其邻居们接受的 “想象的共同体 ”

    对于满清而言,对中国的征服不是结束于1644年,而是开始于1644年,在此之前清与明的关系都是边界战争。这种征服从南明灭亡、三藩造反延续到收复台湾,这里带出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台湾的历史。在清朝以前,台湾基本上是不出现在任何一个朝代的版图之上的,中国对于台湾的实质性占据开始于郑成功,而且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明末反抗清兵入侵的反制。问题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对于台湾都缺乏兴趣呢?没有价值?不是,因为清朝历史证明台湾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粮食产区。对于南方海外岛屿不感兴趣,那么更南的海南岛为什么早早就纳入了中央政府的辖区。因为航海的技术问题?这个就更说不过去了,在唐朝中国就可以抵达日本,宋朝的时候与东南亚的贸易就非常繁盛了,而到了明朝连印度洋都可以自由航行了。没有发现?对于台湾最早的记录来自三国的吴国,而且来自福建与广东的移民早已经大批迁移到岛上了。无法征服?但是在郑成功之前从来没有中央政府尝试征服台湾的记录,虽然元朝与明朝都曾经设置官署,但是都没有实施真正有效管理。这个问题还是留到以后再研究吧。

    清朝不同于前朝的一个观点,就是其民族性。在明之前的王朝,强调的都是汉人的正朔(所以对于元朝争议很多,而南北朝时期强大的北魏也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中国的正朔),但是满清将国家性提升到了民族性之前,对于汉人而言,他们就是皇帝,对于蒙古人而言,他们就是大汗,对于藏族人而言,他们就是转轮王。传统近代史划分的一个便利性还在于很容易把中国包装成帝国主义扩张的一个受害者,但是如果按照清朝本身的历史看来,清朝自己就是帝国主义扩张的一部分,当西欧各国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开始在海上扩张的时候,俄罗斯与中华帝国也同时开始了陆地的扩张,相对于明朝,清朝的实际版图扩张了一倍,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现代中国所继承,因此,说中国也是帝国主义的受益者并不为过。

    清朝的政策一向是轻赋税,藏富于民的。经济改革的成功(唐宋与明清两次成功的经济改革),交通的改善,行政效率的提升,军事力量调动的便利,使得中国可以长期维持一种大一统格局而没有像欧洲一样分崩离析,同时,新的粮食作物的引入、冰河期过去后气候的改善加上民间财富的聚集都引发了大幅度的人口膨胀,从传统儒家观点看来,人口的提升是仁政的表现,因此清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其作为仅仅是通过行政手段将人口在不同地区迁移(比如因为张献忠的原因四川人口大幅减少,所以需要用湖广人口填充四川),清初由于领土的扩张这没有形成严重的冲击,反而带来了繁盛,但是这种失控的人口增长,在清朝末年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相对于明朝,清朝更加强调了中央集权,并且按照中央集权的需求构建起了整个官僚体系。在传统的行政系统中,引入了多层架构。在中央,大学士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无法控制其他高级官员直接上书的权力,在地方,督抚之间也互相制约。地方的权力分离表现在有负责行政的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负责军事的提督(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巡抚或者总督(相当于书记)原本只是一种监察职务,但是因为他代表了中央皇帝的权威,最后凌驾在其他官员之上成了地方最高官员,而总督的权力扩大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清末内乱导致的军事行动的需要。

    在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传统的行政体系之外,有构建了一个平行的体系,其中有负责治理外藩(比如西藏)的理藩院,有负责皇帝本人事物管理的内务府,而最为关键的是皇帝直接控制的军机处,通过这些机构,皇帝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绕过传统的行政体系包括内阁、六部而实施对皇帝本人负责的管理,当然这种当然这种中央集权在另外一个方面牺牲了地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需要皇帝本人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因此对于清朝而言选拔继承人也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应该说在整个清帝国,继承人的选择还是基本成功的,除了清初三个杰出的皇帝之外,即便在清末皇帝的行政能力在整个王朝时代也不算太差。

    清朝为什么会被远远甩在后面,帝国制度的落后似乎是一种解释但是不完美,帝国的崩溃发生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即便是东方式的帝国比如俄国与土耳其,在19世纪还依旧是强国。清朝的闭关锁国也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虽然乾隆拒绝了英国外交的诉求,但是清朝从来就没有关闭贸易的大门,事实上清朝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参与者。农耕文化也不能完美解释,因为清朝的商业文化已经非常发达,事实上很多望族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是商业活动而非大规模占有土地。清帝国的危机,可能是三个因素同时发挥作用的结果:西方扩张的外来冲击、社会经济问题积累而形成的长期危机,还有朝代循环模式中每个王朝后半期所发生的政府失能。长期危机的来源包括巨量增加的人口带来的人均耕地减少、产业政策的落后导致的出口萎缩(还有生产技术的落后,与印度一样,传统手工业的成本优势在大规模机械生产的工厂面前不复存在,类似于棉布的出口大幅减少)、教育普及加上人口增加导致的过量无法消化的人才过剩(其中一个典型就是洪秀全);政府失能的典型表现就是官僚阶层的力量增加、监督体系的失效以及随之必然发生的普遍的道德沦丧,其中一个后果是大规模的腐败,而遏制腐败的努力往往把王朝带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大批怠政的官员。当所有最优秀人才都争相投身仕途,当录取率与该职位寻租的可能成正比的时候,认为这批未来官员初始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而非为自己谋求利益就是自欺欺人。那么能否彻底根除腐败呢?每一个王朝的历史都写下了失败两个字,要么是只能满足于处罚表面的几个官员(其中还可能掺杂政治斗争),要么就是整个政府彻底失效,这在专制社会中必然带来的就是对现有政权的强烈冲击。

    为什么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期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这里有三个因素。首先是动机,重商主义讲求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可是偶然的因素使得中国的茶叶成为英国人生活中的刚性需求,如何平衡茶叶贸易的逆差一直在困扰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个尝试是印度的棉布,但是中国自身棉布的产量加上自身经济的衰退使得棉布需求大降;第二个尝试是将茶叶贩卖到美洲换取中国需要的白银,可是北美兴起的贸易保护(波士顿倾茶就是中国的茶叶)与南美的民族运动阻碍了这种交换;第三个尝试就是被诟病的鸦片了。其次是意识形态的正当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扬了自由贸易,这给予了贸易方式上的正当诉求,拿破仑之后国家之间平等外交的国际秩序与清帝国普世主义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外交上的正当性。第三是手段,拿破仑战争极大促进了欧洲军事工业的发展,这种发展使得英国占据了绝对军事优势。三者的结合,使得英国政府以九票之差通过了战争提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让清朝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随后的同治中兴就颇为耐人寻味。这里的因素包括把中国强制性纳入国际贸易体系后西方国家发现清朝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从而中止了战争行为走向和平,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客观上减少了人口压力,复兴的儒家代表如曾国藩缓和了满汉矛盾,地方势力的兴起促进了贸易、工业与自由经济,加上有执行力与开放态度的慈禧与恭亲王的组合,以及随之而来的洋务运动与初等工业革命,才将清朝从悬崖边挽救回来。中国最后可能在西方思想与工业的影响下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但是醒悟太晚加上权力斗争(包括对于义和团的支持),还有官僚资本主义对于发展的障碍(当然还有一个观点是高水平收入陷阱与技术闭锁,也就是前期高度的经济发展耗尽了潜力,在迈向更高台阶的时候后继乏力,而且旧技术的维护成本太高但是又无法放弃,比如水利工程),再加上普遍的反满情绪和最后一代年轻缺乏经验和恋权的满清皇族,最终清帝国还是在突然中轰然倒塌,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国时代。相对于其他王朝末期常见的蔓延全国的烽火,清朝的覆灭看上去非常平静,但是在清朝灭亡之后,烽火还是燃起,并且一直延续了将近40年。

    吏治一日不肃 ,则民一日不聊生 ;民一日不聊生 ,而欲天下之臻于至治不可得 。 … …则督 、抚 、藩 、臬其标准矣 。十余年来 ,督 、抚 、藩 、臬之贪欺害政 ,比比皆是 。幸而皇上亲政以来 , (一些罪犯已受处罚 ) ,此外 … …官大省 、据方面者如故也 ,出巡则有站规 、有门包 ,常时则有节礼 、生日礼 ,按年则又有帮费 。 … …无不取之于州县 ,州县则无不取之于民 。 … …亮吉以为今日皇上当法宪皇帝之严明 ,使吏治肃而民乐生 ;然后法仁皇帝之宽仁 ,以转移风俗 … …。这是清朝官员洪亮吉写给刚刚铲除了和珅的嘉庆皇帝的信,换来的就是流放之刑,不是说的不对,而是赤裸裸的正确。

    从 1 7世纪中叶到 2 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 ,一个名为 “大清帝国 ”的重要政治实体在欧亚大陆据有一块广大且持续扩张的空间 。这个帝国不是西方人之前以为的那个对外界不关心的 、与世隔绝的 “天朝 ” ( C e l e s t i a l E m p i r e ) 。相反地 ,其历史在诸多不同方面与全球历史进程紧密交织 ,对此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 。并且 ,和我们所知者存在更大差距的是 ,这个帝国与之前各王朝 、之后出现在这块领土上的诸多国家 ,有着性质上的差异 。然而 ,清帝国的历史为我们现在认为的 “中国 ”政体与社会设定了基本条件 ,其影响范围既深远且全面 。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587+)
  • 强烈推荐(241+)
  • 目录完整(535+)
  • 四星好评(561+)
  • 不亏(61+)
  • 品质不错(425+)
  • 体验还行(467+)
  • 赚了(563+)
  • 博大精深(173+)
  • 无盗版(149+)
  • 种类多(456+)
  • 书籍完整(429+)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4-12-26 13:43:1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索***宸: ( 2024-12-23 19:39:04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宫***玉: ( 2024-12-13 13:12:53 )

    我说完了。

  • 网友 国***芳: ( 2024-12-26 10:24:01 )

    五星好评

  • 网友 养***秋: ( 2024-12-26 22:19:1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敖***菡: ( 2024-12-24 16:10:2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屠***好: ( 2024-12-22 11:52:03 )

    还行吧。

  • 网友 家***丝: ( 2024-12-20 13:05:50 )

    好6666666

  • 网友 相***儿: ( 2024-12-11 16:39:29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苍***如: ( 2024-12-25 10:44:3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田***珊: ( 2024-12-11 13:38:1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隗***杉: ( 2024-12-21 00:05:5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游***钰: ( 2024-12-25 07:51:5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