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波伏瓦回忆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7

波伏瓦回忆录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波伏瓦回忆录精美图片
》波伏瓦回忆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波伏瓦回忆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636262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
  • 页数:287
  • 价格:3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7

内容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无疑是20世纪法国一位伟大的回忆录作家,其四部主要回忆录的巨大规模与篇幅,至今无人出其右。其即:《西蒙娜·德·波伏瓦回忆录》之《第一卷:端方淑女》(1958)、《第二卷:岁月的力量》(1960)、《第三卷:事物的力量》(1963)与《归根到底》(1972)。这四部回忆录所具有的圣西蒙式的历史社会价值,只有像波伏瓦这样既是文学家又是社会活动家、“介入者”的作家兼斗士才能提供。此外,还有三部回忆录或自传性作品,与前四大部回忆录构成一个编年史般的整体。

波伏瓦在回忆录中则力图提供一个反抗传统、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端方淑女》记述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到她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为止。《岁月的力量》回顾她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从开始就业自立并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迈出最初的几步,直到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事物的力量》是其自大战结束后到60年代初期的生活记录,即在以萨特与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风靡法国以致整个欧洲的那个阶段里种种活动的实录……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作者介绍: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1986.4.14),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一生著作甚丰,其中以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名士风流》、被奉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理论著作《第二性》和鸿篇巨制的回忆录《波伏瓦回忆录 第一卷:端方淑女》《第二卷:岁月的力量》《第三卷:事物的力量》《第四卷:归根到底》最为突出。20世纪50年代,波伏瓦访问中国,遂有《长征》(1957)问世。此外,其他重要作品有《女宾》《他人之血》《存在主义与民族智慧》等。

译者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著有:《杜拉斯与亚洲》(法国ANRT, 2007)、《经过》(黄山书社,2009),主编《圣艾克絮佩里作品》全集,主要译作:《外面的世界II》《玫瑰的回忆》《小王子》《人类的大地》《花事》《然而》《解读杜拉斯》《爱如何降临》《对面的疯子》《秋之蝇》《战斗的海狸》《萨冈之恋》《爱丽舍宫的故事》《卡拉斯画传》等。

罗国林,著名文学翻译家,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法国语言文学教学二十余年,后又在广东花城出版社做文学编辑近二十年,业余做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成果颇丰,出版有《包法利夫人》《娜娜》《波斯信札》《纪德散文选》等译著二十余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波伏瓦回忆录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波伏瓦回忆录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波伏瓦回忆录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我曾经写过两部长篇小说,开头几章写得还算站得住脚,但随后就成了走了样的大杂烩。

这次我下决心写一些简短的故事,从头到尾都一丝不苟。

我严禁自己编造一些蹩脚的传奇和浪漫情节。我放弃营造一些我自己都木相信的情节,描绘我自己一无所知的环境。我把人物和环境都限定在我所了解的范围里。

我尝试让别人理解我亲身体验过的现实,这会让全书前后一致,这本书的书名就点出了主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是从马利丹那里借用来的:《精神至上》。


孤独从来都不会让我感到压抑。

我对万物和自身的在场每每都会感到惊喜。

尽管,我严谨的计划将这种偶然变为必然。

或许我的幸福圆满的真谛就在于此,只是当时尚未能言明:我自由的意志摆脱了任性,同样也摆脱了束缚,

因为环境的限制,不仅没有让我烦恼,反而为我的计划提供了支撑和内容。

通过随意却执着的游荡,我赋予自己充满乐观精神的疯狂行为一种实质。

我享受着诸神的幸福,我自己就是造物主,创造让我欣喜若狂的礼物。


现在我明白了,做犹太人和做雅利安人,二者并非没有差别,但我还没有意识到女性的生存状况也有其独特性。如今,我突然遇到很多年过四十的女人,她们际遇不同、职业不同,但所有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经历:她们在生活中扮演“配角”。因为我写作,因为我的情况和她们不同,我想,也因为我善于倾听,所以她们都跟我讲很多事情。我开始意识到大多数女人在她们的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虚假的优势、陷阱和障碍。我也感到她们在多大程度上被贬低、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实。我还没有非常重视一个间接和我有关的问题,但我的兴趣被唤醒了。


我欣喜地发现,大人们曾经喋喋不休昢咄逼人地对我讲“生活是严肃的”,其实并非那么难以承受。过去经过的一次次考试,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付出过艰苦努力,生怕考砸,碰到诸多障碍,累得精疲力竭。现在在任何地方都不再遇到障碍,我感觉像在度假,永远在度假。私人授几节课,又在维克多一杜瑞中学担任非正式辅助教师,日常的生活费就确保无虞了。这两项工作我并不觉得是什么负担,因为干起来就像玩一个新的游戏:我在扮大人呢。想办法找上辅导课的学生、与学校校长或家长商谈、筹划开销、借进还出、悉心计算,诸如此类事情,我做起来开心,因为都是头一回做。还记得拿到头一张支票时,那才叫高兴呢,就像是从什么人手里诓骗来的。


我们觉得已经生活在黄金时代。在我们眼里,这黄金时代就是历史被掩盖的真正面貌,只要显露出来就行了。

在所有方面,我们对现实的分量都一无所知,却自夸获得了彻底的自由。由这个词,我们坚忍不拔地信奉了这么长时间,现在我该仔细看一看我们赋予了它什么内涵。

自由这个词包含着一种现实的体验。任何活动中都显示出某种自由,尤其是在脑力活动中,因为脑力活动没有多少重复的可能。我发奋工作,必须不间断地理解和创新。对自由,我们有一种讲究实际、不容置疑的直。我们的错误就是没有把它控制在恰当的限度之内。我们对康德的鸽子的形象感兴趣:空气对鸽子形成阻力,但并没阻碍它飞行,而是承载了它在我们看来,已知条件是我们努力的理由,而不是对我们努力的制约。我们不想依赖任何东西。


我们的囊中羞涩也能给我带来快乐。

这种快乐不是与极尽奢华获得的即时快乐一样好吗?奢华之物可以充当与他人交往的媒介,它们的诱惑力是靠有诱惑力的第三者获得的。我们受到严格的教育,坚定不移地立足于知识,所以绝不会在王公显贵、西班牙财主、穿金戴银的贵妇、爵爷贵族、百万富翁们面前折腰。这些上层人物都是我们所责的制度下的为富不仁者,我们甚至把他们视为人渣。对他们我怀着鄙薄的怜悯。他们脱离群众,把自己幽闭在奢华和时髦之中。每当我经过普通人进不了门槛的富凯餐厅或马克西姆餐厅时,心想被社会摒弃的其实是他们。一般来讲,他们在我眼里根本不存在。我丝毫不奢念他们的特权和穷奢极欲,就像5世纪的希腊人不奢念电影和收音机。这金钱造成的隔令我们惊诧莫名,但我们并不气恼,因为我们认为富人们不能教给我们任何东西,他们的摆阔和挥霍恰恰掩盖了他们心灵的空虚。

因此,没有什么能限制我们,没有什么能规约我们,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屈从。我们与社会的联系由我们自己建立,自由是我们的本质。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西蒙娜·德·波伏瓦无疑是20世纪法国一位伟大的回忆录作家,其四部主要回忆录的巨大规模与篇幅,至今无人出其右。其即:《西蒙娜·德·波伏瓦回忆录》之《第一卷:端方淑女》(1958)、《第二卷:岁月的力量》(1960)、《第三卷:事物的力量》(1963)与《归根到底》(1972)。这四部回忆录所具有的圣西蒙式的历史社会价值,只有像波伏瓦这样既是文学家又是社会活动家、“介入者”的作家兼斗士才能提供。此外,还有三部回忆录或自传性作品,与前四大部回忆录构成一个编年史般的整体。

波伏瓦在回忆录中则力图提供一个反抗传统、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端方淑女》记述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到她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为止。《岁月的力量》回顾她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从开始就业自立并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迈出最初的几步,直到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事物的力量》是其自大战结束后到60年代初期的生活记录,即在以萨特与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风靡法国以致整个欧洲的那个阶段里种种活动的实录……


精彩短评:

  • 作者:壹行 发布时间:2018-06-03 00:37:26

    2018-40: 这一部主要写和萨特的相识,两个人前卫的两性关系,不仅没有遭到周围人的排斥,人们反而非常尊重他们。他们用自己追梦的方式实现了自己想要的的生活方式。

    所以呀,当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去做。你所想象的障碍,真的只是想象。

    另外主要是关于波伏瓦徒步旅行和阅读的部分,这个占到书中很大比例。借由波伏瓦的叙述,感受到她对生活强烈的热爱。渴望像她一样,走万里路,读万卷书。

  • 作者:Root 发布时间:2019-05-03 10:43:52

    “我从未有一刻想要接受他的这一提议。婚姻使两个人遭受更多家庭的束缚以及社会的劳役。相反,为追寻自身的独立而受的困扰远不及此沉重;对我来说,在空洞中寻找自由是如此的做作,因为这种自由仅仅存在于我的头脑与心灵。”

  • 作者:Yvonne M. 发布时间:2015-08-07 11:46:59

    P74写她构思一本小说的过程很有共鸣。这本书和库切的,以及都可以作为写作者难产时的动力来源

  • 作者:喳喳喳 发布时间:2023-06-16 20:29:38

    萨特是除了她自己以外最重要的人。从她的描述看来,他们更像灵魂伴侣,总是在谈话,如果不能见面,就写信。两个人真心的关怀彼此,精神上高度共鸣。不像通常意义上的情侣,书里提到萨特迷恋的漂亮姑娘我记得名字的有两个,而且都在波伏瓦的眼皮子底下发生。她说:“从一开始萨特就告诉过我,他可能会有外遇。我既已接受了这个原则,接受这个事实也就没有困难了。”她被洗脑得很彻底。我感觉她是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反应。

  • 作者:laure_进步 发布时间:2024-03-25 17:52:17

    兼具科普功能和美感,题材也很好,从身边的现象开始,增加了和孩子的话题。

  • 作者:伊卡洛斯在迷楼 发布时间:2019-02-13 23:24:58

    “我悲伤地想到了所有我读过的书,所有我看过的地方,所有我积累的知识,而以后都不会再有了。所有的音乐,所有的绘画,所有的文化,那么多的地方:突然间便烟消云散了。这些东西,它们不能酿出蜂蜜来,也不能给任何人提供营养。

    如果我的书还有人读,读者顶多会想:她见识过的还真不少啊!但是,这些事物的独特总和,我的人生经历及其全部的有序与无序——

    京剧、韦尔瓦竞技场、巴伊亚的坎东伯雷舞、瓦德的沙丘、瓦班西亚大道、普罗旺斯的黎明、梯林斯、卡斯特罗对着五十万古巴人讲话、云海上硫磺色的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红太阳、托切罗岛、罗马、我谈过的所有事情、我还没说的那些事情——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它们重生了。”


深度书评:

  • 岁月的力量(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01 10:05:43

    《岁月的力量》(一)是波伏娃21岁到30岁的回忆,波伏娃21岁时认识了23岁的萨特。两人虽然没结婚,但之后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

    波伏娃的文笔非常好,能把女人的心思很准确的表达出来。她好早熟呀,很小就知道束缚她的是什么,她需要挣脱的是什么。很羡慕早熟的人,不用走太多弯路,不用让自己窝囊的活着。

    对我来说这本书好看的地方还有波伏娃对当时欧洲局势的解说,各方政治力量的较量,希特勒为什么能搞起那么大的灾难。

    波伏娃20岁的时候就在观察主宰人言行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她发现不遵守人就一事无成,甚至寸步难行。小到个人婚恋工作,大到国际局势。

    波伏娃在跟萨特的关系中,双方都是受益者,其中信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对方智识的欣赏与尊重。这个非常重要。波伏娃知道自己想做的是写作,但她的最初尝试都失败了,萨特督促她写自己,她是鼓起勇气才写自己的,果然成功了。波伏娃的成名作《女宾》就是写她,萨特还有奥尔加的“三重奏”。

    即便在意大利和德国在西班牙进行纳粹活动时,波伏娃跟多数欧洲知识分子依然乐观,觉着不会来第二次世界大战,谴责归谴责,从来不担心炮弹会落在自己家门口。

    波伏娃的回忆录还是值得一看的。

  • 成长在群星闪耀的天空下

    作者:平淡的流年 发布时间:2024-03-24 21:54:46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法国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代表人物波伏娃的自传(40岁前)。 29年20岁第一阶段,幼稚但优

    秀。39年30岁第二阶段,矛盾且成熟。 冰冷的现实是推动成长的第一动力。

    Impressions

    我对人有了自己的看法,年轻时看书,接受远多于对话。 感觉哲学是把人们的所思所想逻辑化,

    理论化,直观的感觉是很烧脑。 4年的战争使作者的思想加速成熟。

    How I Discovered It

    读库-译文的年度订阅给到的书

    Who Should read it?

    存在主义和理性主义者研读 想要从新的角度去体验二战中的法国的人研读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让我认识了萨特和波伏娃这两位现实主义代表,以及初步认识了女性主义。

    认识人的成长,长期思考的重要性。剧变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家破人亡,但也是使人成长。

    My Top 3 Quotes

    “不过,对这次经历我还是保留着深刻的回忆。我想,最糟心的莫过于你尊敬的评判者把你当

    作罪人对待。一种无法辩驳的谴责最终会破坏你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维系在一起、影响

    你一生一世的关系。我又一次感到自己很幸运,用不着一个人承受一个秘密的重负。p153”

    “对我而言,节日首先是人们在对未来担忧的时候产生的对此时此刻的无限热爱。如果日子一

    天天平静而幸福地流逝,这不会激起我们想过节的冲动。只有在深陷不幸的时候,希望才会

    重生,只有当你触摸到世界和时间的脉搏的时候,那一刻才会开始激情燃烧,你可以让自己

    沉浸其间,和它一起疯狂。这就是节日。远处的地平线依然模糊不清,希望中带着忧虑威

    胁,正因为如此,节日才显得分外动人。它直面这种模糊不清,并不逃避。催生出情爱缠绵

    的夜宴,凯旋的日子盛大的庆典:在骚动的醉意中,依然有一丝死亡的气息,但是在狂欢的

    时刻,连死亡都不知所终。危险依然威胁着我们,在狂欢的解脱之后,等待着我们的依然是

    无数的失望、悲伤和数月乃至数年的动荡。我们并不想自欺欺人,我们只想在混乱中抓住几

    许快乐的光芒并沉醉其间,暂时不去管令人扫兴的明天。我们的默契让这成为可能。这些晚

    会的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这种快乐,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只是微弱的火苗,

    但大家聚在一起,火苗成了照亮我们的太阳,燃烧在每个人的脸上:p572”

    “首先是生活;无论我们做什么,当然首先是活着。但是把我们所要度过的每时每刻连成一体

    的方式却不止一种。比如说可以把时间都花在一个行动中,或者也可以把它投入一个作品

    中。我呢,我的事业,就是我认为握在自己手中的我的人生。它应该能满足我的两个要求,从

    我乐观主义的角度看来,这两个要求是密不可分的:一是幸福,二是把握世界。我认为,不幸会

    扭曲现实。我和萨特的和睦相处确保了我的幸福,我所关心的就是尽量体验、充实自己。和

    童年时候一样,我的种种发现并不遵循一条确定的直线,我并没有感觉自己一天天在进步。

    但在混乱无序中,它们让我心满意足。(此处仅节选了开头,详见原书)p352”

    Summary + Notes

    1929年这10年,作者还是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令我惊讶的是,至少在作者的描述中,其青年阶

    段的所有事情都非常有目的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上进青年的常态。我自己还是比较能接

    受胡适日记中所描写的青年阶段生活状态,打牌-打牌-打牌-反省-打牌-打牌。

    作者年轻时的目的就是去写作,同时作者把生活放在第一位。所以作者带有目的性地去读书,看

    剧,去旅游,去感受生活,同时去感受剧作背后作者和导演的意图,以及他们在剧作中使用的技

    巧。

    年轻时,作者作为无产阶级,开始支持共产主义。同时,作者也敏锐地发现共产主义内部的教条

    主义。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利益……于是作者选择旁观,寄希望于用写作做一些贡献。我认

    为在青年时期有这样的认知,是非常优秀的。

    20岁-30岁,感觉作者在教书的同时,始终过着穷游欧洲的生活。也正因为这些游历的经验,为

    她和萨特带来许多写作的灵感。字里行间之中,还是能读出以写作作为工作的艰辛。 这个阶段

    中,战争已经越来越迫近,社会的矛盾经过长期的压抑和聚集,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爆发边缘

    的张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虽然作者努力不去碰触,但是生活已然受到影响。但似乎作者将更多

    的注意力放在了研究身边人的心理,研究身边人的发展和与之互动并产生的感情上,更多着墨于

    她和萨特以及萨特的小女朋友之间的关系……我感觉这(着迷于细致的心理研究)可能是推动作

    者成为女性主义大作家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因为性别不同,我总是觉得这些关注点太细枝末节

    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啊,远有比其重要的事情要关注。

    可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也许我不应该只以自己的角度去判断。

    30岁左右,作者开始真正的写作,并且希望用写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得益于博览群书、常

    年细致入微的对于人性的观察和研究,以及不断走出去旅行,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已经积累了一

    定程度的思考,成熟且敏锐。这一段开始阅读体验直线上升,作者的成熟度不断上升,萨特和她

    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于写作与理论探讨,辅以二战给欧洲带来的大变局,引人入胜。作者基于自己

    的思辨,对于30岁前的自己做了总结,让我感受到哲学的魅力,用理性逻辑的方式总结问题。读

    起来使人愉悦。

    战争和死亡对于作者的影响巨大,远胜于年轻时的饥饿和一直伴随的贫穷。同样是对身边的人的

    观察,39年后,作者更关注于大家在一起的意义,而非家长里短。更关注于身边人对于其自身生

    命追去的意义而非他们对作者自己生活的改变。作者开始用文学作为工具去表达,并开始去尝试

    影响身边的人。

    “文学的真诚和我们通常想象的真诚不同:它并不是把你每时每刻的情绪和想法都写出来,而

    是要指出我们尚未企及、几乎还看不见,但事实上就在那儿的地平线;”

    整体来看,全书其实非常切题,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成长。而且可以通过作者的眼

    睛和思想将自己带入到一战前后的乱世,去体会动荡的时局,去感受触手可及的死亡,同时去体

    会作者那豪华的朋友圈,萨特、毕加索、加缪、爱因斯坦……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时常会出现在

    作者的身边,让读者对巴黎心生向往。我有些受不了39年前那些无聊的人物关系,也许从作者的

    角度回顾人生,这些关系对她的成长至关重要吧。(可能对于《第二性》的写作很重要。)

    3.5/5.0分吧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无缺页(77+)
  • 微信读书(127+)
  • 可以购买(251+)
  • 目录完整(181+)
  • 中评(301+)
  • 傻瓜式服务(99+)
  • 无广告(600+)
  • 体验差(436+)
  • 小说多(180+)
  • 值得下载(353+)
  • 体验好(388+)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致: ( 2024-12-18 19:19:0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饶***丽: ( 2025-01-03 10:58:2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谭***然: ( 2025-01-02 11:42:58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宫***玉: ( 2024-12-19 01:06:46 )

    我说完了。

  • 网友 权***颜: ( 2024-12-15 04:16:0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丁***菱: ( 2024-12-14 18:26:16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居***南: ( 2024-12-10 06:28:5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晏***媛: ( 2024-12-27 17:10:15 )

    够人性化!

  • 网友 焦***山: ( 2024-12-25 20:21:33 )

    不错。。。。。

  • 网友 常***翠: ( 2024-12-15 15:37:2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宫***凡: ( 2024-12-26 09:17:3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