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中华经典藏书:韩非子(升级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13

中华经典藏书:韩非子(升级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华经典藏书:韩非子(升级版)精美图片
》中华经典藏书:韩非子(升级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华经典藏书:韩非子(升级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11458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0.3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13

内容简介: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书籍目录:

难言

主道

二柄

扬权

孤愤

说难

备内

内储说上七术

内储说下六微

外储说左上

外储说左下

外储说右上

外储说右下

难一

难势

五蠹

显学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精彩短评:

  • 作者:清一郎 发布时间:2022-06-30 18:38:57

    知識補充。

  • 作者:小郁 发布时间:2012-05-23 13:39:42

    这篇比较不恐怖 搞笑比较多呢

  • 作者:ご 空瓶氧气给谁 发布时间:2022-04-29 13:43:09

    区块链领域的基础读本,讲的比较基础,逻辑也还算清晰

  • 作者:maomao 发布时间:2016-07-04 20:21:48

    这就是教材呀

  • 作者:名侦探季生 发布时间:2012-10-30 19:11:28

    艾玛这书还没人点评呐,宝康你给赵尧舜带个好啊,还是好好看这里是北京吧,写得忒一般了

  •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21-01-13 07:24:44

    行文晓畅,语言生动,语言生动,全套合写了一个书评。


深度书评:

  • 韩非子 评述

    作者:犀首 发布时间:2016-05-26 20:40:02

    速读:韩非子认为人性趋利避害,因此威逼利诱才是治人之道。如果有人胆敢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得把他们干死。不能指望下属忠心,不能靠以德服人,要用赏罚使得下属不得不忠心,所谓君不仁,臣不忠,则大治。威逼比利诱更有效,并且威逼越残暴越有效。如果用割鸡鸡惩罚随地吐痰,那么不仅随地吐痰,连当街撒尿都没人敢了。相反,利诱越少越显得珍贵,越能调动人。权力的本质是执行赏罚,如果不用赏罚,傻乎乎地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感化下属,就等于螃蟹不用钳子大象不用鼻子。并且“相信下属可以被感化”也是有违人性的。丢了赏罚执行权就等于丢了权力。可是死死抓住赏罚权忙不过来呀?没关系,用权术阴谋来弥补。比如握明问暗,神鬼莫测。明明知道实情还要问下属,就能窥探下属的忠心。

    如果从一种思想在政治、社会上发挥的实际作用来看,恐怕没有什么学说能比冷酷的法家思想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影响更为深远。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在文采、逻辑、说理的通透性上水平极高,可以逻辑严密地论证出一套骇人听闻的政治哲学。梳理《韩非子》,不仅能解释历史和现实,如果足够无耻,甚至可以把它当做混迹官场、玩弄公司政治的葵花宝典。 既然是评述,断章取义之嫌疑恐怕在所难免,尽量给出引文以方便核查上下文。

    1 韩非的人性观:人性恶,并且必须恶,你胆敢高尚,你胆敢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把你干掉

    韩非是性恶论者,这没啥新鲜的,但是极端地认为人必须性恶,品性高尚就是错的,只怕独此一家了。实际上韩非论证性恶的方式就比较冰冷。他数十次举父母子女的例子:父母生了男孩儿庆祝生了女孩儿掐死,不是对女孩痛恨,算计利益的结果(韩非子,六反);从春申君为小妾杀妻弑子看,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韩非子,备内);母亲爱小孩儿胜父亲十倍,可是父亲说话比母亲有效十倍,皇上对民众没什么爱,但民众听皇上的话百倍,就在于人本性就是趋利避害的,才不会被什么爱感化呢“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 子多善,用严也。”(韩非子,六反)。父母穷养小孩儿,小孩儿有意见,子女赡养父母不到位,父母骂骂咧咧,都是为自己考虑的结果“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至于医生舔伤口,卖车的盼大家富贵卖棺材的盼大家早死,不是前者心眼儿好后者心眼儿坏,都是为了钱(韩非子,备内);人看到毛毛虫蛇寒毛直竖,可是养蚕捉鳝,利之所在而已(韩非子,说林下)。 可是如果有人不是自私的呢,所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君子呢?韩非子的想法很简单,干死他们!以保证人皆自私的正确性,以保证威逼利诱的宇宙真理。比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韩非子,奸劫弑臣)。给钱不要,抓起来不怕,给他当国王他都不当,那我这套威逼利诱的法律怎么实施?“上见利不喜,下临难不恐,或与之天下而不取,有萃辱之名,则不乐食谷之利。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 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韩非子,说疑)。“赏之誉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姜子牙被封到齐地,先杀了号称不求于人不受人支配的狂矞、华士,解梦的周公都没来得及劝阻,姜子牙解释说使唤不动丫的,留他们何用“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对于那些辞官位不受厚禄的人,也要鄙视。爵禄排场就是区分功劳、能力的,以节俭低调的名义乱了等级,就乱了这套激励机制,就是沽名钓誉乱国之源。晋国上卿盂献伯因为国人吃不饱,不愿按上卿的规制坐车,苗贲皇,这是为私名乱国政。“臣以卑俭为行,则爵不足以观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2. 韩非子的政治哲学:正因为人性恶,所以不要相信有什么仁君忠臣,要用赤裸裸刑罚和赏赐治天下,所谓君不仁,臣不忠,则天下治

    正因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趋利避害,首先君主或上级不能靠仁搞统治或管理。如前文所说,母亲对孩子够仁,父亲比较严厉,孩子反倒更听父亲的。甚至韩非认为民众就像小孩儿,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不知道,给他们割痤疮的时候“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韩非子,显学)。况且人性贪得无厌,只有神农、老子那种圣人才知足不辱,大部分人你对他们仁,他们要蹬鼻子上脸的。(韩非子,六反)。还有用古代君王的仁劝解当今圣上,那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有巢氏搭窝,燧人氏钻木,大家推他当王,如果现在还有人这么干,大家肯定当他傻逼,所以“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再说,古代人少财多,有的分,现在相反,古代尧舜禹吃穿跟看门人一样,干活要带头,捞钱还不如现在一个县令,当皇帝是苦差,巴不得禅让呢,所以轻易让天下舍不得让县令,只因油水多寡。古代舜以德降服苗族,可是现在徐偃王名声太好反倒招来灭国之祸,所以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您讲道德那一套都过时了,现在是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韩非子,五蠹)。古代的人傻逼,一谈情怀就上道,现在民众狡诈,都想着现实好处,讲虚名就不灵光了(韩非子,忠孝) 。

    不讲仁道可以极端到否定自己有仁道,否定民众爱戴自己,韩非的意思是:我好你爱我,我不好就可以不爱我么?干脆切断“你们爱我"与"我是什么样的人"之间的联系。秦襄王生病百姓杀牛祈祷,秦襄王就罚了祈祷的那些人。“彼民之所以为我用者,非以吾爱之为我用者也,以吾势之为我用者也。吾释势与民相收,若是,吾适不爱而民因不为我用也,故遂绝爱道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其次,对臣下,也不能相信他们的人品和道德。不要指望别人爱我对我好,要用赏罚让他们不得不爱我对我好。“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韩非子,显学)“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夫君臣非有骨肉之亲……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不为己听(韩非子,奸劫弑臣)。相信别人就会受制于人。君臣没有骨肉之情,不过是受制于形势才侍奉君主的,老婆孩子那么亲近了都不能新,其他还能信什么呢?“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韩非子,备内)。“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故自恃无恃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挟大利以听治,故其任官者当能,其赏罚无私。使士民明焉,尽力致死,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 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矣。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 其力尽而不望。【此谓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 】”(韩非子,六反)。

    3 韩非子的权力观:人性好赏恶罚,权力的本质就是赏罚权的行使,丢了赏罚权,就丢了权力。不用赏罚,靠以身作则激励大家,最傻逼!无故不能赏,就算饥荒也不能给白给灾民粮食吃。

    如前所述,用赏罚治人最有效,所谓“夫严家无悍虏, 而慈母有败子”( 韩非子,显学)。迂腐的孔老夫子都知道赏罚的厉害:鲁国人烧积泽,哀公号召大家救火,大家都去打猎也没人救,仲尼说,打到兔子了是自己,救了火也不给钱,谁来救谁傻逼。赏罚才能调动大家,可是事情紧急,来不及赏,赏也太费钱,国库赏光了都不够,应该昭告天下,谁不救火就充军。火很快被扑灭了。(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口头名誉都很有用。越王打算伐吴,蛊惑大家轻生死,看到路上癞蛤蟆支其后腿发怒,立马下车膜拜,结果第二年十几个人把自己脑袋献给越王“由此观之,誉之足以杀人矣。”(韩非子,说三)。君主表彰服丧而消瘦的孝子,结果第二年哭死的人十几个“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权力的本质是赏罚,给人官位,却没有赏罚权,等于没给。自己的赏罚权给架空了,离死期就不远了。大禹想把位置传给儿子,但碍于禅让制把位置传给了益,可是赏罚权都给了儿子夏启。后来儿子利用赏罚大权结党推翻了益。“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丢了赏罚权,就等于丢了大权,很危险。姜子牙的后人齐景公把赏罚权都给了田氏,田氏用国家财力讨好国人,国库的粮食大斗借人,小斗还回,最后取代了姜氏齐国,景公的后人只能去山坡上挖坑煮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赏罚权之于君主如水于鱼,“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甚至权势可以无形中发挥作用。靖郭君富贵了,站在那跟人说会儿话,随手给人个小东西,都会让别人觉得受者是大人物的亲信从而富贵(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子路曾经用私财赏罚劳工,孔子听说了,吓得赶紧派人去把子路施舍饭的锅给掀了,就是为了避免被人怀疑有夺权私心(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关于丢了赏罚就丢了权势,韩非同学举了个特猥琐的例子:燕人李季总出远门,赏罚家人的权利就落到老婆手里了。老婆跟人通奸,李季都捉到了。老婆让奸夫裸奔出去。李季蒙了,问家人,你们看到裸男没,大家异口同声,没看到!他老婆说,哎呀你见鬼了,赶紧找五种牲口的大粪泡个大粪澡驱邪!可见赏罚下人的权利落到淫妇手里,丈夫就会被淫妇和家人合谋蒙蔽(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既然拥有赏罚权,就应该利用,而不能在其位而用德行仁心领导大家。即使有用也不提倡:晋国赵简子带人砍卫国,躲在犀牛盾后面敌箭射程之外敲鼓,号召大家往前冲,大家大眼瞪小眼没人动,赵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烛过说,先王带这些人,砍遍天下,是你带队不行。赵听了,立马从盾后钻出来,走到敌箭射程范围内,再敲鼓煽风,大家果真勇猛冲上去砍杀。这个本来是将军身先士卒打胜仗的典型宣传案例,韩非子却说,父亲被围困,冒着石头飞箭去救,100个孝子里可能也就一个。靠以身作则带兵,就是指望跟自己没啥亲缘关系的那些人像百里挑一的孝子那样为自己卖命。如果用赏罚,不冲锋的砍头,杀敌奋勇的给升官,当俘虏的灭九族,所有人都会跟死了爹一样猛冲(韩非子,难二)。要是指望君主以身作则,带头打仗耕地,那就太傻了。不要期望自己事必躬亲然后带动大家,要通过威逼利诱、赏罚让大家不得不做,在领导的位置,掌握赏罚大权,应该用这种赏罚权利去调动积极性管理团队,而不是靠身先士卒从精神上感召大家(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明赏罚可以极端到不给灾民发粮食的程度。古代统治者守着满仓粮食不给饥民发,除了变态的皇帝,一般皇帝也不太拿这个事情娱乐的,除了皇帝本人看不到实际情况,还有一个就是按法家的想法,赏罚必有因,放粮就是无故而赏,乱法。秦昭襄王秦大饥荒,昭襄王就拒绝开仓济民,“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 而为了使赏罚有名,一条破裤子都要待时而赏。“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嚬笑哉!裤之与嚬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靖郭君相齐,与故人久语,则故人富,怀左右刷,则左右重。久语怀刷,小资也,犹以成富,况于吏势乎?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说一)

    4 韩非子律法观:严刑峻法最有效,随地吐痰就给割了鸡鸡,大家不仅不敢随地吐痰,更不敢随地大小便,是为以刑去刑

    赏罚的执行也是有原则的,简单地说,要重刑少赏“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韩非子,饬令)。韩非子数次引用商鞅主张严刑峻法的话: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也(韩非子,奸劫弑臣)。重罚能制止的行为,轻罚不一定能制止。偷鸡斩首,利小罚大,就没人去做了“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 (韩非子,六反)

    董阏做上地太少,看到悬崖问别人,有人掉进去么?大家说没有。有婴儿盲人疯子掉进去么?没有。有牛马掉进去么?没有!董阏说,设严刑峻法如此悬崖,就不怕治理不好了(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

    孔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赞同严刑峻法:商朝法律规定把灰倒在街上,就要上刑,子贡觉得太重,仲尼觉得“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严刑峻法像是火,看起来吓人,可是很少有人烧伤,轻刑弱法像水,看起来温吞,淹死的人却多【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5.管不过来怎么办?

    这时候就用到术了。除了严刑峻法震慑,杀一儆百,也要玩弄很多权术。印象深刻的是韩非提到韩昭侯的使者巡视,看到城南有黄牛犊在啃麦苗,然后假装不知道,问下属,下属看了东西北三面,说,都没有啥事儿发生啊。韩昭侯说再看,结果看到南门有牛啃麦苗。这样其一知道下属是否说了实话,其二不仅南边的事情知道了,连没去过的其他三个方向也知道了。至于假装丢了什么试探下属,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这就是所谓握明问暗,用已知信息诈出未知信息,并且显得神鬼莫测,让下属心惊胆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天在后宫淫乐,还能把天下管好。真是阴险狡诈,估计各位也被领导这么玩过。

  • 韩非子 v.s. 老子

    作者:狗小白 发布时间:2020-10-12 10:27:32

    公众号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Keay6XBFdSGcds3FXfPXQ

    这篇在近十年前第一次抄阅《韩非子》的时候就想写,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还是没有动笔;虽然现在也依旧觉得自己水平不济,但先写了再说吧。

    这篇的长度也快追上《管子是否宏观经济学第一人》那篇的长度了,从十一假期开始,写的过程卡了很久,今天终于完稿了。目录如下,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看:

    两位大家的生平

    老子李聃

    老子的形象大家比较熟悉,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为春秋末年人物,“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都为人熟知,特别是近些年的仙侠小说/剧的流行,《道德经》中的不少文字又被普及了一遍,小儿摇头晃脑“道可道、非常道”的场景也不少见。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图书管理员果然都是巨巨),以博学而闻名;也是儒家承认的孔子的老师之一。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弃官乘青牛西行归隐,路过函谷关,关令尹请著《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 一书共计5000字左右,是诸子百家里抄阅起来最不累手的之一,但涉及面却不少: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朴素辩证法对我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无为而治”的“黄老之说”也曾在汉初之际的文景之治中作为执政思想推行,后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才逐渐走向宗教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佛教battle的佛道之争,同时期,道家经典著作葛洪的

    《抱朴子》

    也揭示了道家内部派系的争斗,也出现了与儒家争夺统治者亲睐的论述;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以智治国,国之贼”又是权术的体现;

    修身养性方面,“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韩非

    韩非出身韩国宗室,但未能得到韩王倚重,遂埋头著述,后来投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与李斯是同门师兄。后来辗转来到秦国,其《存韩》中的政见与李斯不同,秦始皇以为韩非并非为秦谋划,而是为韩国谋划,留而不用。李斯忌惮韩非的才能,毒害之。

    相对比老子的受人尊敬,韩非子则与大部分法家人士一样,要么一生悲凉,要么下场凄惨。且法家思想受儒家攻讦,诸如管仲、商鞅、慎到、韩非等人的思想虽对后世影响也颇深,却未能像儒道两家一般受到人们的敬仰。

    《经史百家杂钞》中摘录的文章,凡提及法家,年代越早攻讦法家“酷吏苦民”的就越少,贾谊的《过秦论下》就能公正地评价商鞅变法为战时之法,肯定了其在战国时期发挥的作用,但指出一统六国之后应当根据新的形势进行更迭。

    再如宋元时期著有我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集大成之作《文献通考》的马端临,对“君子”攻讦商鞅变法的言论斥为“书生之论不可行”,又指出现实:“后之为国者莫不一遵其法”。

    到晚期,法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已经成了妖魔化的形象,凡提及不骂一骂,都显现不出来读书人的仁义爱民。

    以至于到现代也有许多人云亦云者,明明对法家思想不甚了解,却极力攻击法家。譬如某位写的《中国是部金融史》,简直就是“这特么什么鬼!”,攒书攒成这样不嫌丢份么?

    法家人物多死于非命,也是后世用来攻击法家的一个观点。鄙人不才,反倒觉得这正说明了法家人物的伟大之处:同旧势力作斗争,从既得利益者手中夺权,动作轻了是改革,动作大了就是革命,固守常规往往于近处无碍,破窗者免不了牺牲。韩非在《孤愤》篇中也阐述了为何能法之士往往下场凄惨:

    法术之士操五不胜之势,以发数而又不得见;当涂之人乘五胜之资,而旦暮独说于前。故法术之士奚道得进,而人主奚时得悟乎?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如果说先驱者无知无畏,那么已经明白飞翔代价的后继者还依然如此英勇,敢为天下先、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理想抱负,正说明了这些“大仁不仁”的法家志士的伟大:

    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而不见民萌之资夫科身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

    ——《韩非子·问田第四十二》

    政治观点的异同

    前面说了,《老子》中涉及的内容较广,本文因而只对《老子》和《韩非子》中的政治观点异同进行对比。

    政治理想状态

    《老子》(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第八十章描述了一派景象:

    小国寡人,是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也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常出现了高考的古文常识中,大约也多为人熟知,是老子描述的世外桃源。

    在老子描述的理想国中,国家的资源禀赋并不复杂,人口也少,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可满足生活所需,如此简单朴实的生活,记录和交流也可从简,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就已足矣。民众对衣食住行的条件均心满意足,所以也无向外开拓之意。我国如此,他国亦如此,因此要远行的舟楫和保家卫国的士兵也无用。

    这种理想国几乎是浪漫的,一场常见的洪涝灾害就能幻灭这美丽的泡沫。但结合传说和神话,沿此出发,发挥想象力构建出蓬莱仙境,再说自然万物皆有灵、又来点丹药法术,无怪乎道家要奉老聃为“太上老君”最高神了。

    那么韩非呢?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百家争鸣》里说,法家是百家争鸣时期执政最为现实的学派,儒家想恢复周礼,道家的理想更不得了,想要回到远古时期,只有法家是立足现实,顺应历史车轮在大争之世找出一条路来。

    在《韩非子》的《奸劫弑臣》篇中,韩非眼中的理想国出现在我们眼前:

    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

    相比老子的理想国笼了层缥缈蓬莱的仙气,韩非子眼中的理想国则显得更看得见摸得着。但无论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开创未来,归根结底都是古圣人身处由奴隶制走向封建王朝时期,对未来的何去何从所描绘的蓝图。

    治国理念及手段

    理想有了,那么又该如何实现它?

    老子

    老子强调“无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认为君主最好的状态是像天地自然那样,无处不在又让百姓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呢?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然而“道可道,非常道”,这个“莅天下”的“道”究竟要如何解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也就是说,老子认为天地有“道”,不需要人去做什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自然会“损有余而补不足”,盈亏互换。当正道不再,人间才会崇尚“义”;民众有了各种学说,才巧舌如簧存在奸诈大伪;亲人间不和睦才需要强调慈孝。

    那如何才能回归大道?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民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同老子缥缈的理想国一样,在追求现世的幸福过程中,老子也否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为天地之中的规律或者说“道”自会发挥它的作用,君主/人类的行为只会加大偏移正道的程度,不如放弃作为,静静等待天地规律运作。

    老子大概会在西方古典自由经济学派里找到半个知音:老子颔首,Taoism;西方古典自由经济学派说,“看不见的手”。两者相视而笑。然后西方古典自由经济学派说,社会财富的累积啊。老子抬眼,“余食赘行”,摇摇头,骑上青牛慢悠悠地走了。

    “看不见的手”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站出来,随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相争了百年,学术流派一茬一茬地冒:古典自由主义、正统凯恩斯主义、正统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世纪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供给学派)、后凯恩斯主义。

    这些学派之间的不同假设、均衡观点、市场调整和政策主张,还是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特别爱考的考点。对此,贴一段韩非的话,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定儒、墨之诚乎?... 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

    非愚则诬

    也。

    ——《韩非子·显学》

    当然这顿骂,用在宗教正统之争上更合适了。

    相比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近代百年之争,中国在“无为之治”和“家长主义”之间几千年前就已经做出了选择。始皇一统六国后,二世而亡,短暂的混战后,汉朝一统天下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舍弃法家的“战时法度”后,老子的“道”作为黄老之术促成了“文景之治”,很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从此也退出了政治舞台。

    韩非子

    在经济金融领域,有句笑话自由主义的话,“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这句用在老子的治国之策上,也行得通。

    汉初,从纷争伐战的春秋战国而来的百姓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统治者的“无为”是给了百姓喘息的时间。但农耕文化下,碰上黄河决提、洪涝灾害,如果没有一个集权强大的国家机器调配资源,百姓靠自己怎么面对这些问题?当然,老子认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灾害来了也就来了;但帝王们可不这么认为,老子的理想国吸引不了他们,再把宗教色彩都撇清,估计也不太能吸引遍野的饿殍。

    但是老子的理想国仍不失为一种理想:在生产力极高、物质精神生活极丰富的情况下,“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倒真的是许多人的追求。虽说人是群居动物,但更多的人际交往是为了生存的目的,如无必要,谁不愿意活得纯粹简单,只与志同道合者同路?

    如果如同近现代一般,把理想的实现去划分阶段,那么战国时期儒、墨、法三家的理想,倒可以说成是初级阶段了。

    毕竟,韩非子所描绘的理想国似乎与儒墨两家所向往的治世也无甚么大不同。

    史说韩非在不受韩王重用期间,埋头案牍,读百家言论,后师从“人性恶”假设的儒家大师荀子,所以《韩非子》著作中也隐约有儒家思想;至于其对老子的尊崇,可以说,老子的朴素辩证法直接融入了其法家思想。

    《说疑》篇中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出处为《吕氏春秋》中记录的孔子言论。后世大儒们所称颂的尧舜禹汤,在《安危》篇中也被韩非所提及: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虽融合了诸子百家思想,但《韩非子》的《定法》篇中,明确自己师从法家,相比申不害的术,尤其继承了商鞅的“法”,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

    高中的《中国古代史》说,韩非,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那么,集的是什么?

    法家学派又分三派,有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伊尹、管仲和商鞅的法。《韩非子》在《难三》中指出《管子·牧民第一》的“言于室,满室,言于堂满堂”非法术之言,又分别在《难势》篇中指出了慎到仅凭“势”可治国的看法“浅矣”,在《定法》篇中指出“申子未尽于法”,商鞅的法也存在缺漏。

    (PS,中华书局的《管子》这句是“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好家伙,把前人都给批判了一番,连自己的老师都不放过。但法家也没有这种尊重长者的传统:《商君书》的《更法第一》就是朝堂上讽讥老士族;《管子》都被直接叫仲父了,齐桓公不乖乖听话称王称霸、管仲拂袖而去,齐桓公还得可怜兮兮请人回来,这还有谁不敢怼?

    韩非,也算学到了精华。

    (讪笑.gif)

    以上法家人物,既言不相同,如何说都是法家人士?

    皆明于霸王之术,察于治强之数

    ——《韩非子·奸劫弑臣》

    那么,既然把长者们都批判了一番,韩非子自己的法家理念又如何?

    理念:实用至上

    韩非认为,恪守祖宗之法,遵前人之规,是守株待兔的愚蠢行径。无论是学说、法令,都应当因当世情形而定。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五蠹》

    且韩非认为,一项法令,必然是有利有弊的,立法与否,也应从实用角度出发,利大于弊便应当修立,

    法所以制事,事所以名功也。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

    ——《韩非子·八说》

    看待人臣,也不从世俗的忠义信出发,只分“有用”“无用”,譬如《奸劫弑臣》篇中指出伊尹、管仲、商鞅不顾及世俗之见,只管君王能否成霸王之业,因而有用;而伯夷叔齐这样的名臣,于霸业无益,那就是“无益之臣”,

    伊尹得之,汤以王;管仲得之,齐以霸;商君得之,秦以强。此三人者,皆明于霸王之术,察于治强之数,而不以牵于世俗之言...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若此臣,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用不用臣子,也不应考察其私德,只看他是否违法犯禁,

    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

    ——《韩非子·八说》

    连百姓也分了“有用”“无用”,《六反》篇指出被世人称赞为“贵生之士、文学之士、有能之士、辩智之士、磏勇之士和任誉之士”的六种人实为“奸伪无益之民”,又有被世人诬为“失计之民、朴陋之民、寡能之民、愚戆之民、怯慑之民、謟谗之民”实为“耕战有益之民”。

    韩非子将一切如此划分,并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是大爱,而仁义实则只是一种小爱。这种大爱犹如《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里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是一样的,虽看似不近人情,但实则能为天下带来长治久安。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六反》

    这样的观点,有人赞同,有人接受无能,其是否合乎公平公正暂且不论,但就这实用主义,可谓几千年前便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moral vaccum。

    (强烈安利英剧

    Yes, Minister

    , 不过这儿字幕稍有点错误orz)

    君王的权柄手段

    韩非认为,法令和权术是君王的成就霸业缺一不可的“帝王之具”。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定法》

    申不害只用术,虽清了吏治,但是韩国七十年都无法称霸,“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商鞅用法不用术,变法强国的好处都被诸如穰侯之属的大臣夺了去。

    韩非子认为管子的“言室满室,言堂满堂”只能用于彰显法令,但君王还应依仗术数,而这术数须得暗藏不为人知:

    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

    ——《韩非子·难三》

    君王要想称霸成就帝业,法、术缺一不可。

    何为“明法”

    既然“法”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定义“法”是好的呢?

    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

    ——《韩非子·南面》

    怎样的“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

    ——《韩非子·守道》

    也就是说,法应当赏罚分明,且力度要大。奖赏要足够诱人,惩罚要足够严厉以使众人不敢犯,同时要足够完备,能够囊括足够多的情形,能尽量不依赖任何执法者的主观判断。

    关于“法”的变与固,韩非也都有阐述,前文说“法”应循时而变,在《心度》篇又再次强调,

    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但朝令夕改也不行: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这也不难理解,法既循实用主义考虑利大于弊而立下,那么民众了解熟知此法尚需时日,自然是不能朝令夕改,须得等到此法的弊大于利才予废除。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以刑去刑”“重刑刑轻”的思想,也是后世之人一般较难理解和赞同的地方。关于这点,在《内储说上》、《六反》和《五蠹》、《饬令》篇均有解释;在《制分》篇也解释了为何实行连坐制。

    为何用术?何为术?

    为何要用术?

    因为君王之位权至高、势至大,高处不胜寒,父母、妻儿、近臣、亲戚,都可能趁虚而入,今日爱之,明日他们矜骄;今日远之,今日他们便要怨你。

    然而君王依仗治国之人也是这些人,倘若不能治住他们,欺上瞒下壮大自己也只是轻的,重则篡位、身家性命也难保。

    什么是“术”?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稍微说说其中一个,考察臣下的言论。韩非认为,臣子进言,要考察他说的是否有论据支撑,合于事实,别被文采斐然、巧言令色给糊弄过去了。

    说到这个,想到一个好玩的历史故事。说有一个皇帝,看臣子给自己的奏章,屁话特别多,看得那个不耐烦啊,把臣子弄来打屁股,这边打完,那边奏章也是看完了,觉得有道理,还是准奏了。后来就颁一法令,不准臣子以后这么上奏章,就改成简洁的。(好像是朱元璋来着)

    韩非子如何将老子的思想运用于自己的法家之道

    韩非有著《解老》《喻老》,其中《解老》从霸王之道出发,对《老子》中的部分言论作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有法家的赏罚有度、公私分明;而《喻老》则是用真实的历史故事来阐明老子的思想。

    这也是世人通常认为韩非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运用于自己的法家思想之处。

    然而我认为这并非全部,《解老》篇的观感,与我读《论语》的感觉类似,孔夫子看着好似不相干的事情,居然也讲出了一番仁义的道理来;原本为解读老子,但实际阐述的是自己的法家,这并非相似。

    但韩非的法家思想,又确实与老子思想是有相似之处的——这就在于,在单纯阐述自己的法家理论,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也融合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和“道”:

    《二柄》篇中的“去好去恶,群臣见素”与《老子》第十二章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相通的。

    《奸劫弑臣》篇中的

    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邪,而国已治矣”

    以及《说疑》中的,

    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而虽弋驰骋,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也;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

    也是在努力达到《老子》的“无为之为”。

    《亡征》篇里列举亡国的征兆,表示,有了亡国征兆并不一定国家立即危亡,还有“强弱相踦”,这合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同时这篇还提到,

    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

    这个道理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是相通的。

    《饰邪》篇中的“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和《五蠹》中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也与《老子》第十九章的想法一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观行》篇中“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债短,之谓明主”也显然是从《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中衍化而来。

    《五蠹》篇中更是将老子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给狠狠贯彻了。

    韩非是不是纸上谈兵?

    我们知道,韩非一生都没能被君王重用,所以不同于管仲、商鞅等真正实施过自己理念的人,韩非生前只有理论。

    当年我的

    《商君书》笔记

    里表示认为韩非高于商鞅,法家吧里的一个同好阅后评论,商鞅变法强国,韩非口吃,都没斗过李斯,怎么能说是高于商君。

    当年看书毕竟不如这次仔细,这种“高于”的感受只是阅读时留下的印迹,如今终于可以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了。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受害于同门残害的并非韩非一人,孙子膑足缘于庞涓,难道就说明孙子比其它兵家代表人物弱?李斯先是吕不韦门客,再至为始皇所用,在秦国根基深厚,韩非如何能比?再说商鞅入秦之前,也是先在魏国受挫。

    这就是形势比人强,不能证明什么,如同韩非所说,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韩非子·难势》

    有人认为,韩非先后得罪了当权的李斯和纵横家姚贾,这从《韩非子》里也能略见一二:《存韩》篇与李斯政见相左,《忠者》篇又将纵横家斥为“虚言非所以成治也”。

    但《商君书》中《更法第一》里得罪老一辈当权者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光凭这点,可不能说明韩非“弱”。

    再者,韩非的理论真的只留存于纸面,没有得到过实践么?其实不然,

    贾谊的《过秦论上》有言,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这也是法家最为后世非议的举措:焚书坑儒。

    但其中的“销锋镝”针对的是任侠的墨家。只可惜墨家没能进入政治舞台,不然后世提到法家的罪过怎么把这项给忽略过去了。

    后世提及“焚书坑儒”,要么提始皇,要么提李斯。

    要知道,李斯留下的文字里最出名的一篇是《谏逐客书》。《古文观止》和曾国藩编撰的《经史百家杂钞》都有收录,头一句就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连将执百家之言的客卿们逐出秦国都觉得“过矣”,怎么这位后来反倒开始提倡“焚书坑儒”了?

    反倒是《韩非子》的《问辩》、《五蠹》、《显学》、《忠者》篇在反复论证儒、墨、纵横的学说盛行,沽名钓誉、干预法治,更有甚者联合臣子推翻君王统治,论证这些世人赞颂的“士子”对君王的害处,世人倒把“始作俑者”的韩非子给漏过去了。

    现实意义

    正如西方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敌意,盛行了千年的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有着刻骨的敌意,愿意好好研究法家思想的人并不多。

    数千年间,一些法家、墨家人士首创的思想,被儒家吸收之后,就变成了儒家思想;就像劳动价值论的首创并非写了《国富论》的亚当·斯密,但这不妨碍人们提到劳动价值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亚当·斯密;就像民主原本是苏联的口号,如今人们看到这个字眼,想到的只有灯塔国。

    话语权,就是这样重要。

    国家的治理要依靠法治而非人治,公私分明是法家思想最为核心的思想,但这个理念自秦朝灭亡,儒家登上政治舞台之后,以仁义为主的人治实施了数千年。

    当然,韩非自己都承认的问题,那就是法家反人性,法家思想持有者也更容易被孤立、为人所害。请问,一个如此脆弱、又容易被颠覆的体系要如何稳定?韩非泣血书《说难》、《孤愤》,希望有道之君能够看懂其中道理,推行此理念,要智者去修法,其余只需能实施便可,但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反复论证。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忽然一种情绪涌了上来,好似感受到了韩非子著书时的悲愤之情,哭了半分钟才继续写)

    好在,数千年时光流转,古圣人的思想光辉在现世中得到施展发挥。

    作为后人,我们果真需要为这些圣人“平反正名”吗?

    有段时间,特别是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系列小说大火的时候,冒出了许多热爱法家思想的人士,许多几乎要一杆子打死儒家。当年我也曾是受这种思想影响过的,但真正看过这些著作之后,倒觉得还是某位说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是有道理。

    再说《大秦帝国》系列虽对法家人物美化过甚,但对于普及法家思想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如处于战国末年的韩非,其思想中已经揉杂了不少儒道思想,中国封建时期的儒生实在也有不少思想中掺杂了法家的内涵。譬如我看苏轼、苏辙两兄弟,苏轼思想中儒家思想更重一些,苏辙则实用主义更重一些。

    作为后人,倒真要警惕,那些打着古人的旗号名义的说法,夹杂私货是十之八九。

    这些思想的运用,倒也不光是治国上,《韩非子》许多思想和举措,也能运用于现如今的公司治理上,各位也别只着眼于术数,光“公私分明”、“赏罚有度”真正贯彻执行到位了,企业中的大半问题就能逐步解决,说不得都比可能水土不服的MBA管理经验更值得企业管理者去学习、汲取营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快捷(164+)
  • 体验差(77+)
  • 在线转格式(80+)
  • 服务好(652+)
  • 博大精深(219+)
  • 差评(361+)
  • 全格式(458+)
  • 内涵好书(614+)
  • 购买多(249+)
  • 赚了(521+)

下载评价

  • 网友 辛***玮: ( 2024-12-22 20:06:39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晏***媛: ( 2024-12-20 04:23:39 )

    够人性化!

  • 网友 宓***莉: ( 2025-01-02 18:22:2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堵***洁: ( 2024-12-31 19:33:35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5-01-02 19:52:17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谢***灵: ( 2024-12-13 17:20:02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寿***芳: ( 2024-12-12 18:57:4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康***溪: ( 2024-12-07 08:21:11 )

    强烈推荐!!!

  • 网友 龚***湄: ( 2024-12-16 13:29:49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家***丝: ( 2024-12-24 15:29:43 )

    好6666666

  • 网友 屠***好: ( 2024-12-17 12:37:30 )

    还行吧。

  • 网友 詹***萍: ( 2024-12-31 17:44:1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常***翠: ( 2024-12-14 11:25:3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曾***玉: ( 2024-12-10 08:12:21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宫***玉: ( 2024-12-19 08:34:03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