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网络至死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11

网络至死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网络至死精美图片
》网络至死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网络至死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883207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8
  • 页数:183
  • 价格: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11

内容简介: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内容简介:我们也许已经晓悟,但也许并未察觉,我们正陷入空前的“网络统治一切”的危机之中,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忧虑的那样,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而现在这技术等同于网络。我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网络所创造的一切,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一遍遍地刷新网页,而短暂的断网也使我们心绪不宁。注意力极易分散,记忆力严重退化,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度扼杀……我们在网络越来越强大的信息世界面前,越来越措手不及,越来越被机器所主宰。

“网络至死”,绝不是危言耸听,人类为机器、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精神之中的世界难题了。怎么办?我们被迫在信息时代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该如何重新掌控我们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赢得这场人与机器的网络之战?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与此同时,作者文笔幽默而轻松,让读者得以在会心一笑之余,思考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书籍目录:

我的大脑已经落伍了

全新的大脑

思考机器变形记

为什么医生束手无策?

数字泰勒主义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多地去适应机器?

我们是如何忘记飞翔的艺术的?

短时记忆的混乱

多任务处理是对身体的损害

电脑认识我们

电脑不会讲故事

我们想和它们一样

电脑一生中最大的失望

人在数学中的变形

”肢解”和“烹煮”人类的方法

当人类不再思考

数字达尔文主义

当电脑开启,人脑便停止转动了吗?

工具如何改变着它的发明者

属于温和而有用的统治者的时代

让人丧失意志力的香味

关于疲惫与自我耗竭的科学

对于意料之外的事物,我们是盲目的

逆时针方向实验

时尚、潮流、泡沫与狂热

什么都不是的偶然

教育的未来

玻璃球游戏

致谢


作者介绍:

弗兰克·施尔玛赫 Frank Schirrmacher,毕业于海德堡和剑桥大学,拥有博士学位。1994年起,担任《法兰克福汇报》主编之一,曾多次获得德国文学和新闻领域大奖。《周日世界报》曾评价道,施尔玛赫是个“对题材具有天才嗅觉的执著报人”。其著述甚丰,前一本著作《玛土撒拉的密谋:颠覆高龄化社会的迷思》,主要关注老龄化社会的老年歧视问题,曾居德国非小说类排行榜第一名,德国2004年非小说类最畅销读物,迄今仍名列畅销榜前茅,已发行70万册,授权14种语言翻译,并为他赢得“黄金文笔奖”、“克林纳国际书卷奖”专业类书籍奖,以及“2004年德国最佳记者”的殊荣。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网络至死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网络至死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网络至死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社会里,我们的注意力在丧失,我们对于复杂文本的理解力在慢慢荒废和退化。


“注意力干扰”:我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每段信息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的社会联系。当我上网的时候,欲望似乎很难得到满足,我只是不停地搜索,却不管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我搜索到的内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了解我到底要搜索什么。我就像在挠蚊子咬出的包,越挠却越痒。


信息是需要耗费注意力的,信息的洪流带来的可能是注意力贫乏的浪潮。


阅读最核心的秘密在于可以让读者的大脑获得自由思考的时间,而这种思考所得远远超过他们在阅读之前所拥有的认识。


我们已经太依赖于通过电脑来建立我们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从计算到纠错,从读懂城市规划到记住电话号码——电脑已经使得我们大脑中这些不同的功能分区弱化、缩小、关闭,我们的一些神经元甚至已经陷入提前退休的状态。


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所谓的最能干的人,而只有获得信息最多的人。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内容简介:我们也许已经晓悟,但也许并未察觉,我们正陷入空前的“网络统治一切”的危机之中,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忧虑的那样,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而现在这技术等同于网络。我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网络所创造的一切,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一遍遍地刷新网页,而短暂的断网也使我们心绪不宁。注意力极易分散,记忆力严重退化,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度扼杀……我们在网络越来越强大的信息世界面前,越来越措手不及,越来越被机器所主宰。

“网络至死”,绝不是危言耸听,人类为机器、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精神之中的世界难题了。怎么办?我们被迫在信息时代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该如何重新掌控我们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赢得这场人与机器的网络之战?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与此同时,作者文笔幽默而轻松,让读者得以在会心一笑之余,思考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精彩短评:

  • 作者:空羽 发布时间:2012-03-11 17:53:15

    装腔作势、不负责任的、肤浅的“盛世危言”。PS:28元?2.8元还差不多。

  • 作者:天平上的尘埃 发布时间:2013-12-02 10:53:57

    我们是否还能意识到自己每天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我们是否注意过微博、微信(facebook twitter)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社交习惯?我们是不是觉得越来越难以集中精力,太容易被短信、email、微信占用了我们的注意力,而网络上各种各样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在无情的吞噬着我们。人类发明了电脑和互联网,而电脑和互联网却改变着人类的思维。这一切到底都是如何发生的,而背后的秘密又是什么?

  • 作者:豆友37311082 发布时间:2012-05-14 10:58:44

    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脉相承,一个是对电视大吐槽,另一个则是对网络的大吐槽。看到这么激烈的书就莫名兴奋有木有?

  • 作者:乌有 发布时间:2012-06-22 13:49:27

    人脑的异化,无异于精神的死亡。

  • 作者:门面主唱江崎光 发布时间:2024-02-03 11:25:19

    有趣。

  • 作者:岂能无怪哉 发布时间:2015-12-14 01:59:34

    咦…好像并没有解决副标题的问题啊……#难道是让读者自己去google# #别在网络上搜索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回去确认了一下 其实作者在最后一页的倒数第二段…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呵呵


深度书评:

  • 信息世界的阴暗面

    作者:顽夫子 发布时间:2012-04-21 22:29:07

    其实,若不是《网络至死》这本书,并无法去想到,信息科技,其反过来对人思维甚至行动造成的影响和制约。为什么人身处在信息洪流中,思想却越来越空洞?

    记得最初能够上网的时候,那个时候,用的还是电话线,速度为5k,而可以去用的网站,除了那么些个门户网站和一些刚刚起步的bbs,那时候甚至还有聊天室这种东西。网络作为一个完完全全新鲜的东西,并没有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无非,就是从诸如电视这种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到可以自己主动去搜寻去点击。而且,信息似乎可以永远在那里,随叫随到。仅此而已,就已经让人对未来的网络生活充满想往。这就是Web 1.0的时代。

    后来,有了宽带。于是,下歌曲多了,下电影多了,下游戏也多了。在体验高速网络的同时,信息的传送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亏得如此,很多人从“沙发土豆”中解放出来,玩网游,看电影,做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自主去选择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亏得无法管理的版权问题,很多软件和技术,很容易得到最新的版本和技术。像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所说,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盗版软件的横行。谁能想到,超级短的工期,一个城市,几年的变化是如何赶上人家几十年的,一个规划,一个城市,似乎短短的2年,就可以拔地而起。如果没有免费的软件和标准图集,城市发展进度必然是慢了。

    渐渐地,Blog出现了,Facebook出现了,Youtube出现了,Twitter出现了。这几个始祖网站以及其之后发展出来的偏专一类型的衍生网站,使得互联网也进入了Web 2.0时代。互联网真的成为了与现实世界相似的另一个平行世界。可以匿名,可以实名,但是有什么差别?慢慢地发现,每个人的上网习惯,无非就是那么些个网站,浏览器为了方便用户,就也出现了像safari的首页,又或者是常用网站这样的类似九宫格。而我们慢慢所忽视的每天,几小时,就在那么刷着微博,校内等等,让时间在身边溜走。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打开电脑,无非就是为乐打开浏览器,所以Google 出乐Chrome系统。毕竟,企业就是要绕着人心转嘛。

    网络依赖?

    多少人,在Facebook、Google上泄露了自己的行踪。过去恋人分手,可能,分开了就极大可能老死不相往来,而现在呢?哪怕你把一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删除地干干净净,但是如果有着共同的朋友,共同的交际圈,你在人家的Facebook上看到对方给别人说的话,过分点甚至可能是调情,心里也会难受一阵吧。这,又是网络带来的人际关系的新的关系方式。就是,你几乎永远兜没有办法跟另一个人彻底绝交。而如此书说举的例子,一个美国的作家在Facebook上居然看到了曾经抛弃了自己的母亲,当看到自己的母亲抛弃了自己,而现在却有着温馨的家庭,你到底是去捣乱捣乱呢,还是说,就那么默默地关注着人家给自己孩子拍的可爱照片?当自己尝试着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朋友,又或者从某种程度来说给人家装逼的时候。这一切,真的仅仅是对自己的利益么?一切,又似乎真的可靠么?

    再或者,当我们说,为什么发现豆瓣上给自己的推荐靠谱了,为什么突然发现,淘宝把自己买的东西罗列了历史清单后,甚至你在Google上搜索的东西,当打开网页的Google邮箱的时候,你会发现旁边的广告,就算自己不会去点,也都成了跟自己有关的推荐。这里,就更不用去提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了。那么,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真正所需要的,还是隐隐中,被其他人,甚至是被机器给操控了的呢?人很难抵抗诱惑,一个认真的查询者,可能也会看到陈冠希新艳照门而去点下看个究竟。所以,这一切终究,还是归入了当年控制媒体的学说。而现在,更是以一种防不胜防的方式犹如洪水而来。

    对于个人而言,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自己。我个人,如果没有Google Map,可能就不清楚该怎么走路。对于一个如我的路痴来说,这真的是好事。但与此同时,经过每一个城市,都太过于胸有成竹了点吧。然后,慢慢,就会觉得,所有城市,其实还是很相似的样子。方便是好事,同时失去的是旅行的陌生感和新鲜感。

    想做饭,就先去下厨房去找些新鲜的菜谱。有个什么概念或者定义,那么就是维基百科。旅游,则是各种去哪儿的网站。人们好像发现自己可以越来越跟随着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一些事情,却殊不知已经被一只大手压在了五指山下而浑然不知。

    网络改变了个人的人际关系,甚至是爱好,习惯。就像一个无名的窥视者,窥视着自己的一切,而好笑的是,这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愿放上去的。

    信息革命?

    网络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举个例子,豆瓣上的读书笔记,相当于高中时候的好词好句摘抄本。每个人都喜欢那种自己被认可的良好感觉,希望很多人关注,很多人说好。好,一个人的摘抄可以被很多人看到,那我完全可以做到。联系很多人一起摘抄,辞海也能被干掉,但是又不违反规则。既然如此,越是吃香作家的书,就越是可能整本直接被盗版了。如果是这样,书商,作者,版权问题,又何解?这就是分享的弊端。哪怕这个世界今后真的能够到达了完全的信息免费,可是,又有什么人去甘愿承担如此的科研者,去花自己甚至十年,可能只是啃着穷苦的面包,去完成一项伟大的改变世界的发明?爱迪生靠专利过着富有的日子,盖茨,乔布斯同样也是。那是否,当信息越发变得如此无可厚非的时候,人类的技术进步也可以说就停滞了?

    信息免费,必然是未来社会的一个趋势。可是,免费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不付出代价。

    除了免费信息,另外一个则是信息过量。信息过量对大脑所造成的一个伤害就是思维短路和思维片段化。我们通常不会在网络上好好去阅读一篇文章,都是匆匆而过。也就是那么一分钟的事情。特别是读图时代的来临,5秒就够了。这种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就变成了思考问题时候的思维片段化和思维短路。脑子似乎习惯了阅读的那种方式,并而同时影响到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一刻思考着这件事情,而很突然地,思维短路,想不下去了。其实这个时候并没有任何事情打扰自己,而是脑中另一个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把之前的思索打断,这就是为什么我目前写的这篇文字完全没有结构。

    Dezeen等数量繁多的设计类博客,展示着世界上那么多人的想法,Idea, 这个世界从什么时候似乎变得那么的丰富多采。甚至是一段视频,一些其实很辛苦的工作,配上激情澎湃的音乐,就把那么些无聊的程序变得那么带感,搞得自己好像在做一件很潮的事情,而且世界由你把握一样。然而事实上,人们的创造力却越来越被这些过多的信息给拘束,似乎从脑子里想出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别人已经曾经实现过的东西。越来越多的脑子变成了废品,慢慢地习惯了跟随。

    这个世界满世界都是不靠谱和自以为是的Idea,个人的和有沉淀的想法却越来越少了。

    另外一个伤害则是注意力的分散,往往本来你可以画图连续画3小时不间断。而现在,则因为网络的存在,很可能就是半个小时后就把浏览器打开,调节调节。左点点,右点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时间甚至过得比自己干正事的时间还多。等到自己发现的时候,天啊,完了完了。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以前的专注和刻苦,若非可怕的Deadline,就真的无法找回。惜时专心,这些东西,变得越来越难了。

    网络阅读,网络思考等随之对大脑思维方式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健忘。一旦人脑习惯了这种可怕的思维方式。那么健忘也是可能的,这就像《记忆碎片》中的男主角,5分钟以后的事情,就完全不记得了。于是很多时候,女朋友会问,为什么你不记得你说过什么。这些改变,真的让人好怕。渐渐地,我也开始找到了自己健忘的解决方法,回归简单,开始用记事本。确实很有用。

    公共言论?

    2011年的时候曾经算是参与进了一个项目。是一个建筑的国际竞赛。当时我们算是与一个国际知名的事务所合作,也就是说方案几乎都是他们的东西。 而这件事情除了参与的几个人员,没有人知道这么个事情。竞赛结果按理说到目前也没有见报就是了。结果就是同事一时手快开心,把几张效果图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上面,而现在Google项目关键字,所能找到的是无穷无尽的那几张被缩小了的方案效果图。这件事情目前似乎并没有对当事人造成影响,但是,这是我真正觉得,其实每个人自己就是强大的媒体机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事情。网民检举是我们唯一可行的民主手段。如何获得一个切实不造成误伤的言语环境,却是一件难题。

    上面一件事情,可以说,只要整出几个吸引人的或者热门的关键字,想制造一个谣言,该是件多么简单和容易的事情。远的来讲,当年被炒高的非典时期的板蓝根,近的来讲,日本地震后疯抢买盐的事情。若没有网络的推波助澜,还真的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二逼影响。如果有人别有用心想搞垮一个公司,大可尽量注册一个马甲,说自己是内部人员,想赶紧走掉,然后爆出丑事。莫须有的事情也可以被快速传播起来。并且造成的影响或许是再也无法挽回了。诸如这次的韩方大战,现在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各执一词。但是,对双方的伤害和影响,已经再也无法挽回了。再或者可怜的舒淇,就这么躺着也中枪了。想搞垮一个人,一个利益集团,真是如此方便容易。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再去思考事件了。人言可畏。

    在信息洪流下,谁还去关心这条信息到底是真是假,一个屌丝的泰坦尼克吐槽居然被当作了真新闻让詹姆斯卡梅隆知道了。这一切是那么荒诞却那么真实。

    因此,网络是否像夏娃的苹果?像潘朵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好坏无人能知?可是作为自己,网络到底对自己影响多大,或者说,我们的成长,与网络的相关,这种主观媒体(Web 2.0)存在的价值,都很值得考虑啊。

  • 在网络时代沉思

    作者:山水 发布时间:2012-02-29 15:54:58

                                          在网络时代沉思

        在办公室的时间几乎都坐在电脑前,即使隐身也会挂着QQ,如果无法登陆QQ则意味着网络连接出现故障,不能连接网络的电脑形同虚设,此时焦躁不安的询问此起彼伏,在网络连接后归于沉寂。挂着QQ并不是一项明确的工作要求,但开机挂QQ是一种固定的工作模式。上级部门在工作群里发布通知并要求回复,与同事传输文件,因此即使视线不在电脑屏幕上也会不时观察QQ是否闪烁。此外,花费很多时间浏览各种网页,在搜索引擎上查找资料,不定期关注微博信息。即使意识到大部分点击其实并不必要,只是在电脑前不看看什么就觉得无所事事,否则无所事事造成时间流逝带来的强烈的虚无意识,这样的真空状态令人难以忍受,而网络行为至少让人获取一些亲身经历无法感知的讯息,填充自己的认知,丰富谈资的内容。在微博如火如荼的当下,会议场所除了睡觉的景象,更为普遍的是一人发言,其他的人埋头玩手机刷微博,关注他人的动态,同时发出自己的信息。会议本来就是让众人聚在一起面对面交流信息的形式,可是大家却在会场上通过微博评论来交流。似乎离开网络,一个人即使在人群中,他也失去了他的社会关系,并因无法独处而心神不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天在办公室里的网络活动,在时间的长度和距离的亲近上,超过了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工作在形式上其实是人在为连接网络的电脑打工,工作时间对网络的依赖如此之深,却并未引起足够的警惕。

        每当开工做事,不时被闪烁的QQ干扰,或者被更新的QQ空间、微博分散了注意力,以至于本应连贯的工作状态变得支离破碎,效率之低如同梦游,特别明显的表现是短时记忆的衰退和工作上的杂乱无序,其结果是尽可能的拖延。我之前将这种心神不定的状态归因于来来往往的人和事,以及年龄增长造成的反应能力下降,而没有意识到网络与我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为其支付了多大的代价。娱乐性的交流侵入了工作时间,无止境的网络链接引发应接不暇的信息洪流而让人心绪涣散,同时感觉疲惫。熊培云在《第六种自由》这篇文章中援引索尔仁尼琴的话:“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德国的弗兰克·施尔玛赫的《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对网络与人的关系分析得更为深入。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Payback”,对应的中文意思是偿还。这个词更显意味深长,我们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信息和娱乐,却经常意识不到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互联网高举免费的大旗,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也许是让人丧失自制和理性的诱惑。

        在人与电脑的关系上,曾经有过观点展望人工智能的前景是机器人控制人类,而现实是无论机器人或者计算机,都只是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强大的机器,具备思想的机器如同永不衰竭的永动机,只是一个幻想。人力在很多方面不及动物,更不如自己发明创造的机械,但人在改造世界的进程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正因为人类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人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的短处跟机器的长处较量,发扬自己的创造力才是明智之举,而网络上泛滥的信息消耗了人的有限精力和专注力,最终损害了人最可宝贵的创造力。在“我的电脑”里打开多个文档,在浏览器上打开多个网页后又去点击新的链接,因此,施尔玛赫认为电脑处理器的处理方式——多任务处理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处理事务的方式。“同时做很多事情,这意味着不停地被干扰,又不得不无休止地去解决这种干扰。”“人类几乎失去了所有让其区别于电脑的特质:创造力、灵活性和自发性。”或许有人认为只要多任务处理并不冲突,反倒是灵活与高效的表现。美国行为经济学家森德希尔·穆莱纳森指出,雇员收入低是因为他被迫不断分心去解决别的问题,无法集中精力于工作,而收入高的雇员则有更多的钱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全身心得投入到工作中去。

        2009年斯坦福大学克利福德·纳斯教授对日常生活中较多和较少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两类人进行了对比研究,摘录研究结果如下:

    ◎追随跟踪的媒体越多,越难以集中注意力,工作中的选择性记忆越差。

    ◎习惯于多任务处理的人会系统地失去对于事务重要性的判断力。同时,对记忆的重要性的判断也会减弱,导致总结能力下降。

    ◎多任务处理者会越来越多地对“错误的警报”作出反应,这就是说,他们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不做,最终的结果就是分不清事务的轻重缓急。

    ◎多任务处理者在多任务处理这件事情上的效率会慢慢降低。他们处理单项任务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同时在任务转换的时候缺乏调适能力。

    ◎在某些领域,多任务处理者会变得更容易犯错误,他们的工作能力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也就是说,多任务处理导致注意力的涣散,对电脑程序和网络信息失去判断和抵抗力,对人的精神控制力造成损害,从而导致人的精神贫乏和经济贫困。面对网络,我们看似有很大的选择权,但这种选择权其实受制于程序员的程序设计和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以及网络商家的促销诱导,还有公共话题引发的沉默的螺旋对独立思考的压制。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的一篇文章认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拒绝让大脑屈服于各种数据洪流。”而我们大多数人,不自觉地甚至被迫在数据洪流里挣扎。

        在人与网络的交流中,人自认为更聪明,其实网络更精明。我们在网上留下的痕迹越多,网站对我们的计算就越精确,它们对用户信息的搜集就是这样得来的,把用户作为数据进行解码,以至于网站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需要什么,当然它也同时推销一些我们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我们也就越来越趋向于网络设置的行为模式。

        2005年左右,在博客兴起的热潮中,几乎上网的人都开了博客,当时有言论称博客给予了普通人表达言论的机会,将会出现公民意见的充分表达并推动民主进程。遗憾的是,多数人在短暂更新后,博客热潮迅速退去。即使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件,多数人仍然去关注韩寒说了什么,所谓的公民意见只是留言或者评论中的宣泄。即使有了博客,多数人仍然只会尖叫,不会说话。

        有人认为博客文章里的网络语言和错别字,对语文能力是一种伤害。这种看法指出了博客存在的问题,但这种问题没有存在多久。博客的字数限制是5000字,大多数博客文章都接近不了这个篇幅,即使是记录每天的吃喝拉撒,许多人也难以坚持。大多数的表达都是碎片式的,于是微博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微博的表达让人更为自由,但这种自由不会是免费的,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施尔玛赫先生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主编之一,他写的这本《网络至死》也不是用数据和理论论证观点的学术著作,而是他的观察和思考。他说:“数字社会正处在其内部机制重新编程的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电脑开始将它们的只能积聚到一起并互通有无。然而几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跟着它们在这条路上前进。只要我们允许自己被机器驱使,我们就会惨败无疑。错过信息的恐惧和消费每一条信息的压力会将我们吞噬。我们会忘记独立思考,因为我们不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几乎在每个领域,我们都服从于机器的权威统治。我们的思想会逐渐散逸,逃离我们内在的自我,依附在键盘上。生活呗预先精确地确定,人们对改变命运的无力感,都无疑是信息泛滥的后果。”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信息无处不在,如云在天,我们接收信息,对信息的理解越来越肤浅,失去对信息内在逻辑的把握能力,我们的行为模式可以被计算。网络知道我们喜欢什么,据此向我们推荐。

    当然,作者并不意在提倡逃离信息社会,他认为在网络数字技术与人的关系中,人拥有巨大的机遇,“我们拥有电脑欠缺并羡慕的特质:创造力、宽容和沉着。”而这些特质,正被链接互联网的电脑侵蚀,我们却放松警惕。

        不间断的实时信息过度消耗了我们的精力,让我们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而我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逐渐技术化,从而受制于电脑和网络。问题不在于技术的进步,而在于人与电脑的关系上。人与电脑,谁主谁仆?问题已经明了,各人只有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解决之道。《网络至死》提供的建议是“我们需要一个以新的方式重获对思考的控制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学校提供沉思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在里面,可以学会思考,在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在搜索引擎的时代去认识正确的问题。”

        技术再先进,工具再便捷,也不及思想之美妙。“千百年的思想,我们在这一刻只需按一个键就能将其调出。但是它们都没有我们此时此刻在自己意识中听到的思想的振翅声那样美妙,那样有价值。”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中评(621+)
  • 推荐购买(679+)
  • 赚了(168+)
  • 四星好评(208+)
  • 速度快(556+)
  • 藏书馆(104+)
  • 书籍完整(318+)
  • 图文清晰(102+)
  • 无多页(339+)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颜: ( 2024-12-26 13:25:17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16 17:50:09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家***丝: ( 2025-01-04 14:23:10 )

    好6666666

  • 网友 国***芳: ( 2024-12-08 17:04:59 )

    五星好评

  • 网友 訾***雰: ( 2024-12-28 16:39:3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印***文: ( 2024-12-11 14:21:0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隗***杉: ( 2025-01-05 15:07:5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陈***秋: ( 2024-12-08 05:42:1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游***钰: ( 2024-12-18 10:38:10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堵***洁: ( 2024-12-10 05:29:01 )

    好用,支持

  • 网友 后***之: ( 2024-12-15 22:21:4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訾***晴: ( 2024-12-20 12:37:1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寇***音: ( 2025-01-01 04:59:2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辛***玮: ( 2025-01-06 00:58:0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饶***丽: ( 2025-01-04 12:00:2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仰***兰: ( 2024-12-27 20:45:3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