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武志红主导策划、亲笔作序,资深咨询师黄玉玲作品,致那些善良却活得并不开心的朋友们,学会表达内心隐藏的委屈、恐惧和愤怒,有能力防守,才能敢于进攻
内容简介:
自我压抑,习惯性讨好,没有界限,拼命付出……
如果在以上现象里,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很可能是,你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对外的不满转向了自身进行自我攻击,没有很好地活出自己的攻击性。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核心观点之一,“攻击性”并非是破坏性的,而是代表着中性的、原始的生命力。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玉玲从业十多年,积累了很多成功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案例。在这本书中,她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多维度解读,你还能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学习如何活出攻击性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你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方案。
书籍目录:
PART 1攻击性:美学篇
攻击性之真实之美:过度防御会使关系陷入困境
什么是攻击性?
真实面对情感,会带来改变
心理咨询中的真实与坦然
生活中的真实之美
攻击性之流动之美:允许负面情绪流经自己的身体
晓文和我的故事
当有人透过迷雾理解你,给你承托
妈妈婆婆仇人变闺密
外在的照顾者与内在的照顾者
攻击性之活力之美:在“生能量”驱动下,深情而炽烈地活
可以吵闹,可以狂欢,一种迷人的关系
孩子的闹腾是生命力和攻击性的体现
老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攻击性“爆棚”的边缘来访者
互动:攻击性本身就是动力
PART 2攻击性:神仙篇
神仙自恋与现实挫败:婴儿式大人的行事方式会受到现实的反击
当神仙自恋遭遇现实边界
以婴儿方式行事的成年人
神仙自恋与依赖:
外部环境影响着婴儿处理攻击性的方式
我想要的,你就得给我
婴儿的彻底无助与依赖
自恋暴怒的背后是生死攸关的恐惧与挣扎
月光宝盒与扭转乾坤:长期的内疚和自责是对自己的攻击
我们想回到过去吗?
偏执性地回到过去是一种攻击
如何“扭转乾坤”?
互动:如何做个不好惹的人
PART 3攻击性:江湖篇
攻击性之碧血丹心
攻击性与抑郁:要求完美,是对自己的攻击
攻击性与过度拯救
敌意是关系的杀手
讨好让你失去自己
互动:走出恐惧,增加力量感
攻击性与焦虑:过度控制,是看不见对方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分化与纠缠:离开你,我活不下去
焦灼与恐慌:焦灼的婴儿与缺位的妈妈
高期待与面具人:高期待的背后是什么
互动:远离低自尊
攻击性之东邪西毒
主动攻击:暴力引发的攻击性直接、主动,且带有摧毁性
越界是一种剥夺
暴力,一种破坏式表达
指责,拿走你的核心自我
互动:不要幻想父母会改变
被动攻击:对生命的辜负,是这辈子你没有活出自我
过度依赖,不决定,就不负责吗?
拖延,你的行动出卖了你
1.失控型
2.纠结型
3.对抗型
4.暴力型
疾病,你的身体出卖了你
互动:直面依赖背后的恐惧
攻击性之华山论剑
“九阴三经”:学会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攻——学会要求
守——学会说“不”
道——学会去爱
互动:不断探知边界,调整自己
“九阳三经”:我们的勇敢,是真实地活着
学会“定”:跟自己在一起
学会“容”:为自己创造空间
学会“真”:有勇气看见真相
互动:减少苛责,接受当下
作者介绍:
黄玉玲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学士。
中美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住院组督导组成员,欧文亚隆人际关系取向团体咨询师。
中德舞动治疗师,知名育儿杂志心理专栏特约撰稿人。
从业近十二年,接触过各个年龄层的来访者,擅长精神动力学取向的成人自我发展咨询、抑郁、焦虑情绪的缓解、人际压力的调整、亲密关系的修复。
两个孩子的母亲。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观点摘录】
◇真实意味着你需要通过面具去看那个你一直想要隐藏的自己,那里面可能有许多脆弱、许多羞耻、许多恐惧。
◇无论是打、是吵,还是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找到一个可以激发内心的攻击性、可以吵、可以闹的伴侣才是真正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关系有活力。
◇当你真正地关注自己的内在,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时,攻击性更可能朝着创造性的方向前进。
◇哀悼是我们重要的人生功课之一,因为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失去、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获得。
◇保持对自己的觉察是很重要的。觉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保持觉知,勤反思。
◇怨恨者常见的内在声音是:你为什么那么对待我?他们很希望等到一个道歉,但往往以失望告终。
◇所有的攻击性后都要与这个世界碰撞,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敌意是关系的杀手
大部分抑郁者的情况是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话也不多,通常喜欢一个人待着。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抑郁不是没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的主要方向指向了自己。
常见的抑郁者不会直接向周围的人或者事表达攻击性。实际上,他们难以表达攻击性,小到一点点的失望,大到强烈的愤怒。他们在处理这些情绪的时候深感乏力。比如,一个妻子对于丈夫总是不管孩子感到不满意,但她既不能表达,又不能做出调整,情绪一直压抑,感到无能为力。
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愤怒?主要的原因是抑郁者害怕这些情绪,这种恐惧令他非常不安。在他感受到这些情绪的时候,同时感觉到了敌意。
在上一章中,我提到婴儿的全能自恋被满足的时候会得到“我能”的感觉。而没被满足的婴儿会更早地体会全能自恋的挫败与暴怒。比如,用哭声免疫法训练孩子的睡眠,孩子哭了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人来安抚,于是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我控制不了。一个不能被自己掌控的世界对于小婴儿来说,就是有敌意的。
婴儿借助于妈妈的存在来感知自己、感知世界,妈妈不在,婴儿就感觉不到自己,那么,婴儿会过早地启动防御功能,控制自己。所谓“你不管他,他就不哭了”的真实情况是婴儿已经很绝望了,他不再那么期待外在给予反应,他会觉得比起控制别人,控制自己相对容易一些。
在临床上,我注意到过早听话的孩子容易“遭遇”抑郁,就好像一匹马一直要求自己按照外界的要求不停地跑,跑到一定的时候就再也跑不动了,甚至有的马会暴毙。抑郁者往往有透支生命的感觉,这种透支又没有办法及时补充,后变成了一个大洞。
温尼科特曾说,在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作为一种有用的能量整合进个体的人格之中,参与工作和游戏。但在不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会变成暴力与破坏性。很多人抑郁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在某些瞬间有种想要破坏东西、破坏环境,甚至破坏自己的感觉。抑郁者内心的破坏性与外在的恐惧同时存在,他们看上去好像并没有过多的攻击性的原因就在于,恐惧使攻击性的能量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如果婴儿被过早地唤醒内在意识,被要求立即适应这个社会,那么他的恐惧显然大于其他情感,因为这是生死存亡之大事。在关系里,恐惧意味着某种隐含着的敌意。但是,当你的生命被掌握在他人手上的时候,这些敌意都只能被压抑下来。
敌意并不能直接呈现在关系里,至少不能被直接地感知到,因为敌意代表着危险。应对这种敌意的方式便是开启理想化防御模式。在关系里,把对方理想化和把自己理想化是同时进行的。但是,理想化的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攻击。典型的就是要求完美:一件事情一定要非常完美才能够放过自己、放过别人。
常见的就是完美妈妈。她们养育孩子时,凡事亲力亲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自己已经很累了,还是不停地付出,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安排妥帖。孩子如果闹情绪了,她作为一个完美妈妈,一定要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绪,理解他、陪伴他。完美妈妈并不是无所求,她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她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完美的。比如,孩子要懂事、听话,能够理解她的苦心,要成绩好、身体好。
要求完美的妈妈其实对孩子是有很多敌意的。我有一位来访者就是个完美妈妈,但孩子并没有成为她想要的样子,反而经常对她大吼大叫。她觉得自己已经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为什么孩子还会这样对待她?她非常生气、愤怒,但是不能表达,渐渐地抑郁了。
我在跟这位来访者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已经很会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了,但是她的父母偏爱弟弟。她从来没有表达过对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愤怒,反而用自己的理想化防御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近乎全能的人,以此赢得父母的关注。显然,她承担了不该承受的重担,过早地变成了小大人。
“完美孩子”往往也有对父母的敌意。在孩子长大后,这种敌意的表达方式有:愿意给父母钱,但是不愿意回去看他们;爸爸妈妈一说话,就感觉在给自己提要求;总想离父母远远的;对身边所有提要求的人都感到愤怒。
我的这位来访者对待她的孩子就像对待她的父母一样,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同时要求孩子变成理想的父母的样子,要求孩子关注她。显然,这样对待孩子,孩子感觉到的是敌意和恐惧。孩子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被妈妈所爱,而是被妈妈当作了一个工具。所以,孩子当然对妈妈很生气,当然会攻击这段关系、攻击妈妈,比如,不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这位来访者的孩子和童年时的她有所不同。孩子毕竟还能向她大吼大叫,而在她的童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压抑得很厉害。现在,她的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愤怒和抗议。
这位妈妈看到了孩子的愤怒,就像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愤怒。她次明白,原来对别人的过高要求、对自己的过高要求,都是在表达愤怒。当隐藏的敌意慢慢浮现的时候,她说她感到轻松。她其实也可以用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她甚至还找到了更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敌意是指向恨的。温尼科特曾说,让父母在孩子恨他们之前就先恨孩子。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父母,你完全可以去恨你的孩子而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恨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是一种安慰和理解。父母可能都恨过自己的孩子,不必苛责自己,我们不需要做得那么完美。
这位来访者和我的咨询关系持续了三年,当咨询结束的时候,她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大为不同了。这得益于她不断地面对自己。她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勇敢的妈妈,她一直都在直面自己的黑暗,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
即便曾经孤独地长大,也仍然有新的机会重新成长。
锦囊一:让自己感到安全。如果在你的生命里,有人能够让你感到安全,建议你在这样的关系里得到滋养,化解敌意。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关系,我建议你找专业的咨询师。这段关系也是安全的,很多敌意可以被化解。
锦囊二:保持对自己的觉知。当一段关系里有冲突的时候,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思考一下,是不是其他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是什么引发了这些感受。这能够帮助你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敌意。
锦囊三:确认。在现实里,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这样对待他。比如,你的孩子在户外玩耍,你觉得他渴了,应该喝水,但是带的水喝完了,于是你回家拿水给孩子。等水拿回来了,孩子却不喝。你很生气,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回家拿水,孩子却不接受你的好意。在这个例子中,现实确认就是你要和孩子确认他现在需不需要喝水。如果他不需要,你就不需要去做这件事。
这个例子背后的幻想是:你在担心,如果你不拿水,你就不是好妈妈。你为自己做好妈妈而付出,要求孩子必须配合。一旦孩子不配合,你的敌意就窜出来了:都是你,让我这么辛苦。但现实是:孩子并没有让你这么辛苦。他只想玩耍,不需要饮水。
锦囊四:活得快乐一些。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运动、听歌、看电影、旅行,有助于化解敌意。
(1)所有理想化的背后都含有敌意。
(2)要求完美是对自己的攻击。
(3)敌意指向恨的方向,当有一个空间允许自己恨时,敌意就会被化解。
(4)如何在现实层面化解敌意?请看本节后的一些建议。
【观点摘录】
◇真实意味着你需要通过面具去看那个你一直想要隐藏的自己,那里面可能有许多脆弱、许多羞耻、许多恐惧。
◇无论是打、是吵,还是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找到一个可以激发内心的攻击性、可以吵、可以闹的伴侣才是真正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关系有活力。
◇当你真正地关注自己的内在,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时,攻击性更可能朝着创造性的方向前进。
◇哀悼是我们重要的人生功课之一,因为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失去、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获得。
◇保持对自己的觉察是很重要的。觉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保持觉知,勤反思。
◇怨恨者常见的内在声音是:你为什么那么对待我?他们很希望等到一个道歉,但往往以失望告终。
◇所有的攻击性后都要与这个世界碰撞,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敌意是关系的杀手
大部分抑郁者的情况是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话也不多,通常喜欢一个人待着。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抑郁不是没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的主要方向指向了自己。
常见的抑郁者不会直接向周围的人或者事表达攻击性。实际上,他们难以表达攻击性,小到一点点的失望,大到强烈的愤怒。他们在处理这些情绪的时候深感乏力。比如,一个妻子对于丈夫总是不管孩子感到不满意,但她既不能表达,又不能做出调整,情绪一直压抑,感到无能为力。
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愤怒?主要的原因是抑郁者害怕这些情绪,这种恐惧令他非常不安。在他感受到这些情绪的时候,同时感觉到了敌意。
在上一章中,我提到婴儿的全能自恋被满足的时候会得到“我能”的感觉。而没被满足的婴儿会更早地体会全能自恋的挫败与暴怒。比如,用哭声免疫法训练孩子的睡眠,孩子哭了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人来安抚,于是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我控制不了。一个不能被自己掌控的世界对于小婴儿来说,就是有敌意的。
婴儿借助于妈妈的存在来感知自己、感知世界,妈妈不在,婴儿就感觉不到自己,那么,婴儿会过早地启动防御功能,控制自己。所谓“你不管他,他就不哭了”的真实情况是婴儿已经很绝望了,他不再那么期待外在给予反应,他会觉得比起控制别人,控制自己相对容易一些。
在临床上,我注意到过早听话的孩子容易“遭遇”抑郁,就好像一匹马一直要求自己按照外界的要求不停地跑,跑到一定的时候就再也跑不动了,甚至有的马会暴毙。抑郁者往往有透支生命的感觉,这种透支又没有办法及时补充,后变成了一个大洞。
温尼科特曾说,在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作为一种有用的能量整合进个体的人格之中,参与工作和游戏。但在不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会变成暴力与破坏性。很多人抑郁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在某些瞬间有种想要破坏东西、破坏环境,甚至破坏自己的感觉。抑郁者内心的破坏性与外在的恐惧同时存在,他们看上去好像并没有过多的攻击性的原因就在于,恐惧使攻击性的能量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如果婴儿被过早地唤醒内在意识,被要求立即适应这个社会,那么他的恐惧显然大于其他情感,因为这是生死存亡之大事。在关系里,恐惧意味着某种隐含着的敌意。但是,当你的生命被掌握在他人手上的时候,这些敌意都只能被压抑下来。
敌意并不能直接呈现在关系里,至少不能被直接地感知到,因为敌意代表着危险。应对这种敌意的方式便是开启理想化防御模式。在关系里,把对方理想化和把自己理想化是同时进行的。但是,理想化的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攻击。典型的就是要求完美:一件事情一定要非常完美才能够放过自己、放过别人。
常见的就是完美妈妈。她们养育孩子时,凡事亲力亲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自己已经很累了,还是不停地付出,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安排妥帖。孩子如果闹情绪了,她作为一个完美妈妈,一定要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绪,理解他、陪伴他。完美妈妈并不是无所求,她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她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完美的。比如,孩子要懂事、听话,能够理解她的苦心,要成绩好、身体好。
要求完美的妈妈其实对孩子是有很多敌意的。我有一位来访者就是个完美妈妈,但孩子并没有成为她想要的样子,反而经常对她大吼大叫。她觉得自己已经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为什么孩子还会这样对待她?她非常生气、愤怒,但是不能表达,渐渐地抑郁了。
我在跟这位来访者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已经很会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了,但是她的父母偏爱弟弟。她从来没有表达过对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愤怒,反而用自己的理想化防御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近乎全能的人,以此赢得父母的关注。显然,她承担了不该承受的重担,过早地变成了小大人。
“完美孩子”往往也有对父母的敌意。在孩子长大后,这种敌意的表达方式有:愿意给父母钱,但是不愿意回去看他们;爸爸妈妈一说话,就感觉在给自己提要求;总想离父母远远的;对身边所有提要求的人都感到愤怒。
我的这位来访者对待她的孩子就像对待她的父母一样,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同时要求孩子变成理想的父母的样子,要求孩子关注她。显然,这样对待孩子,孩子感觉到的是敌意和恐惧。孩子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被妈妈所爱,而是被妈妈当作了一个工具。所以,孩子当然对妈妈很生气,当然会攻击这段关系、攻击妈妈,比如,不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这位来访者的孩子和童年时的她有所不同。孩子毕竟还能向她大吼大叫,而在她的童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压抑得很厉害。现在,她的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愤怒和抗议。
这位妈妈看到了孩子的愤怒,就像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愤怒。她次明白,原来对别人的过高要求、对自己的过高要求,都是在表达愤怒。当隐藏的敌意慢慢浮现的时候,她说她感到轻松。她其实也可以用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她甚至还找到了更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敌意是指向恨的。温尼科特曾说,让父母在孩子恨他们之前就先恨孩子。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父母,你完全可以去恨你的孩子而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恨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是一种安慰和理解。父母可能都恨过自己的孩子,不必苛责自己,我们不需要做得那么完美。
这位来访者和我的咨询关系持续了三年,当咨询结束的时候,她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大为不同了。这得益于她不断地面对自己。她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勇敢的妈妈,她一直都在直面自己的黑暗,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
即便曾经孤独地长大,也仍然有新的机会重新成长。
锦囊一:让自己感到安全。如果在你的生命里,有人能够让你感到安全,建议你在这样的关系里得到滋养,化解敌意。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关系,我建议你找专业的咨询师。这段关系也是安全的,很多敌意可以被化解。
锦囊二:保持对自己的觉知。当一段关系里有冲突的时候,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思考一下,是不是其他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是什么引发了这些感受。这能够帮助你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敌意。
锦囊三:确认。在现实里,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这样对待他。比如,你的孩子在户外玩耍,你觉得他渴了,应该喝水,但是带的水喝完了,于是你回家拿水给孩子。等水拿回来了,孩子却不喝。你很生气,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回家拿水,孩子却不接受你的好意。在这个例子中,现实确认就是你要和孩子确认他现在需不需要喝水。如果他不需要,你就不需要去做这件事。
这个例子背后的幻想是:你在担心,如果你不拿水,你就不是好妈妈。你为自己做好妈妈而付出,要求孩子必须配合。一旦孩子不配合,你的敌意就窜出来了:都是你,让我这么辛苦。但现实是:孩子并没有让你这么辛苦。他只想玩耍,不需要饮水。
锦囊四:活得快乐一些。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运动、听歌、看电影、旅行,有助于化解敌意。
(1)所有理想化的背后都含有敌意。
(2)要求完美是对自己的攻击。
(3)敌意指向恨的方向,当有一个空间允许自己恨时,敌意就会被化解。
(4)如何在现实层面化解敌意?请看本节后的一些建议。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底线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国内首次聚焦精神分析核心之一“攻击性”
帮你重新认识你自己内心隐藏的委屈、恐惧和愤怒
学会将自我攻击转化为真实的生命力
让情绪自然流动,坦然地爱上自己,活出自在人生
武志红主导策划、亲笔作序,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玉玲***作品
来自武志红平台的爆款自我认知课,超过150万人次学习,好评率高达96%
“我由衷觉得,黄玉玲老师是为大家解读‘攻击性’这个话题的*人选。”——武志红
有滋养的攻击性不是要有意伤害别人,也不是要伤害自己,而是合理地表达,果断出手,带着善意,却不失锋芒。——黄玉玲
媒体评论
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
生命力和活着的感觉,都与攻击性相连。有攻击性是健康的,无所谓,我能抱持住你。
——温尼科特
每个人都不好惹。特别是,你自己也绝不好惹。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攻击性,这个人很容易像是虚假的,他很难和别人建立起生动、真切的关系来。
——武志红
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愧疚是*的负能量。
——蒋方舟&马东
这本书讲的是攻击,内核却是:真实。在每一个当下,当突破内在藩篱,活出真实自我时,真实的流动会在关系中产生真实的连接,从而得到深入的疗愈。
——周琼
如何从自我伤害转向自我绽放?活出你的攻击性,这帮你从混沌无明、无知无觉的状态中觉醒,绽放出生命原本具足的内在能量,重归安宁、稳定和圆满。
——楚学友
前言
推荐序
你觉得自己活得真实吗?
你有真切的存在感吗?
你会常常体验到自在吗?
你能充分享受与人的相处吗?
你能自如地谈判吗?
你能直接与人谈利益吗?
……
如果这些问题,你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原因很可能是,你没有活出攻击性,你的攻击性被压抑了。而你的攻击性被压抑后,你可能呈现出一种瘫软的好人状态,没有活力,也没有创造力。在他人看起来很善良、很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同样是一种软弱。
攻击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温尼科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就要扩张气泡的大小。所谓“攻击性”,就是气泡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我喜欢直接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如果你不能合理地表达攻击性,那意味着温尼科特所说的能量泡,在你这里出现了坍塌。具体就是,你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生命不断萎缩。并且,你很容易成为滥好人,努力压制,拼命付出。
然而,你会悲哀地看到,你的好并不能换来认可,特别是不能换来亲密,甚至会被辜负和背叛。
真爱,必然要从真实开始。如果你失去了攻击性,也就失去了真实。然后,真正的爱与亲密,你也一并失去了。
当然,谈攻击性,我从来不是说,你要直接去伤害他人。那样意味着,攻击性变成了破坏性。攻击性,是中性的、原初的生命力,它可以被祝福,也可以被诅咒。
黄玉玲老师是我们广州工作室的首席咨询师,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解读攻击性,学会支配自己的力量,活出自在人生。我由衷地觉得,黄玉玲老师是为大家解读“攻击性”这个话题的人选。
直接的原因是,我写“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的一年多时间里,黄老师一直是我专栏的顾问。同时,我们每周会召开一次例会,进行各种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但凡涉及攻击性的话题,黄老师那里总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并且是成功地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也就是说,在这方面,她心中有大量饱满的故事,这是比有系统的理论更为重要的基础。
更深层的原因是,黄玉玲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不好惹的人,特别是她的父母和奶奶,攻击性堪称“超群”。
讲个故事吧。
她的妈妈和奶奶持续发生冲突,她爸爸请奶奶离开自己家,奶奶就叫了娘家人来教训儿子。她奶奶请来的是她爸爸的舅舅和爸爸的四个兄弟。这五个男人,特别是其中一个还是长辈,你可以想象那种场景,那种压力。
她爸爸的舅舅对他说:“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我必须打你一个耳光。“听到这句话,黄玉玲爸爸立即“爆”了,他说:“你试试看,你要敢这样做,我会让你们五个都倒下。”
黄玉玲的爸爸的确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他有这个名声,他的气势也吓住了这五个男人。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终究没敢动手。
爸爸不好惹,妈妈也不好惹,奶奶也一样。同样地,黄玉玲也不好惹。这一家人都是活出了攻击性的人。同时,他们的世界是开放的,情商很高,人缘很好,相互之间也充满情感。当然,有爱也有恨。
你必须活出攻击性,然后你才能真实。也因为真实,你才有可能建立真实的情感关系。当然,攻击性也是危险的,它不能简单地发泄,也不能真去伤害人、真去搞破坏。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
在这一点上,黄老师是极好的人选。无论从数据上还是从直接反应上,她都是我们工作室好的咨询师之一。就做咨询这一点,黄老师远胜于我。通过黄老师讲述个案以及她生活中的细节,你会看到黄老师的功力。
攻击性的确是极为重要的命题。这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将学会平衡自己的攻击性,升华、转化它,有策略地运用它。
跟随黄老师,开启你的隐藏力量。不再惧怕软弱,不再伪装善良,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活出一个肆意、畅快的自在人生。
武志红
自 序
我这本书,与大家做一个关于攻击性内容的探讨与分享,这源于曾和武志红老师有一年在“得到”小组的思想碰撞。我跟伙伴们分享多的,是我和我的来访者、我和我家人以及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许多是很沉重的,它们常常带我们进入更深的思考。也有很多是轻松、温暖,甚至有趣的,它们让我们感到希望。
透过心理咨询这样深入生命的工作,我逐渐深刻地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过得不快乐。而这样的人,多数内心都很善良,不会,甚至也不忍心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尽职尽责,甚至过度付出。但是,他们没有因此感觉到力量和富足,反而感到越来越孤单。
发生了什么?当你那样去呈现你自己时,其实,你没有照顾好自己。也许,不会拒绝的背后是恐惧被报复、内疚。这里面藏有巨大的软弱。人们总是不愿意让这软弱,见到光。这背后,或许是更深的羞耻。这一环扣一环的痛苦,使人们必须穿上保护的衣衫。比如善良,又或者,我们用另一个更精确的词来说——“好人”。这件衣服穿上后会带来某种安全感,但这是虚假的安全,内心的匮乏没有停止过。真正的力量来自我们直面内心的软弱、人性的暗黑,并从中成长。
你是否也会逃避这些软弱?
你是否在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的时候,说过“不”?
你是否想过你自己的愿望,可以不再羞耻,而是理直气壮地去追求?
我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人,他们热烈地活着,他们勇敢地去爱,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他们勇敢地去做,不管别人怎样反对。他们可能碰得头破血流,也会沮丧、感到挫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眼神,总能看到希望和快乐。
《大鱼海棠》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这个旅程很短,你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而这些大胆,来自哪里?就来自你内在的攻击性。
但是,我们的常见误解是:攻击性是可怕的,是恶魔,会毁掉我们的生活,毁掉我们的一切。这是把攻击性等同于破坏性,这是对生命力的误解与辜负。
我希望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全新的视角,还能让你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我会通过自己的解读,帮助你多维度地理解攻击性。相信这将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动力。
深入地体会这本书,你将会读到以下内容:
部分,重新认识攻击性。我将分享给大家的是攻击性的美学篇。因为攻击性被误解,很多生命体验被卡住。我会从生命动力与发展需要的角度去阐述攻击性,让你重新认识及审视自己的攻击性。
第二部分,了解攻击性起源。这部分主要谈的是攻击性与全能自恋,聚焦在一个人无所不能的自恋需要,以及对他人的期待上。这也是攻击性发展的起源阶段,我们将通过对这个阶段的了解,学习如何通过攻击性,建立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探知现实的边界。
第三部分将是本书核心的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进入真正的“江湖”,看到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挣扎与自我的冲突。我将通过大量的咨询案例与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在不同关系、情境下,如何实现攻击性的转换,找到应对困境的资源。具体聚焦于常见的抑郁、焦虑的原因,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的表现,以此来进一步了解攻击性的表达方式。
要特别感谢金庸先生,他的《射雕英雄传》是我小时候的爱。我借用了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来帮助我们更有趣地理解攻击性。
现实惨淡,我们需要被安抚,同时也需要去创造。世界经由你的心,将会不同。愿你有勇气、有策略,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
黄玉玲
推荐序
你觉得自己活得真实吗?
你有真切的存在感吗?
你会常常体验到自在吗?
你能充分享受与人的相处吗?
你能自如地谈判吗?
你能直接与人谈利益吗?
……
如果这些问题,你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原因很可能是,你没有活出攻击性,你的攻击性被压抑了。而你的攻击性被压抑后,你可能呈现出一种瘫软的好人状态,没有活力,也没有创造力。在他人看起来很善良、很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同样是一种软弱。
攻击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温尼科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就要扩张气泡的大小。所谓“攻击性”,就是气泡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我喜欢直接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如果你不能合理地表达攻击性,那意味着温尼科特所说的能量泡,在你这里出现了坍塌。具体就是,你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生命不断萎缩。并且,你很容易成为滥好人,努力压制,拼命付出。
然而,你会悲哀地看到,你的好并不能换来认可,特别是不能换来亲密,甚至会被辜负和背叛。
真爱,必然要从真实开始。如果你失去了攻击性,也就失去了真实。然后,真正的爱与亲密,你也一并失去了。
当然,谈攻击性,我从来不是说,你要直接去伤害他人。那样意味着,攻击性变成了破坏性。攻击性,是中性的、原初的生命力,它可以被祝福,也可以被诅咒。
黄玉玲老师是我们广州工作室的首席咨询师,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解读攻击性,学会支配自己的力量,活出自在人生。我由衷地觉得,黄玉玲老师是为大家解读“攻击性”这个话题的人选。
直接的原因是,我写“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的一年多时间里,黄老师一直是我专栏的顾问。同时,我们每周会召开一次例会,进行各种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但凡涉及攻击性的话题,黄老师那里总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并且是成功地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也就是说,在这方面,她心中有大量饱满的故事,这是比有系统的理论更为重要的基础。
更深层的原因是,黄玉玲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不好惹的人,特别是她的父母和奶奶,攻击性堪称“超群”。
讲个故事吧。
她的妈妈和奶奶持续发生冲突,她爸爸请奶奶离开自己家,奶奶就叫了娘家人来教训儿子。她奶奶请来的是她爸爸的舅舅和爸爸的四个兄弟。这五个男人,特别是其中一个还是长辈,你可以想象那种场景,那种压力。
她爸爸的舅舅对他说:“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我必须打你一个耳光。“听到这句话,黄玉玲爸爸立即“爆”了,他说:“你试试看,你要敢这样做,我会让你们五个都倒下。”
黄玉玲的爸爸的确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他有这个名声,他的气势也吓住了这五个男人。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终究没敢动手。
爸爸不好惹,妈妈也不好惹,奶奶也一样。同样地,黄玉玲也不好惹。这一家人都是活出了攻击性的人。同时,他们的世界是开放的,情商很高,人缘很好,相互之间也充满情感。当然,有爱也有恨。
你必须活出攻击性,然后你才能真实。也因为真实,你才有可能建立真实的情感关系。当然,攻击性也是危险的,它不能简单地发泄,也不能真去伤害人、真去搞破坏。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
在这一点上,黄老师是极好的人选。无论从数据上还是从直接反应上,她都是我们工作室好的咨询师之一。就做咨询这一点,黄老师远胜于我。通过黄老师讲述个案以及她生活中的细节,你会看到黄老师的功力。
攻击性的确是极为重要的命题。这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将学会平衡自己的攻击性,升华、转化它,有策略地运用它。
跟随黄老师,开启你的隐藏力量。不再惧怕软弱,不再伪装善良,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活出一个肆意、畅快的自在人生。
武志红
自 序
我这本书,与大家做一个关于攻击性内容的探讨与分享,这源于曾和武志红老师有一年在“得到”小组的思想碰撞。我跟伙伴们分享多的,是我和我的来访者、我和我家人以及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许多是很沉重的,它们常常带我们进入更深的思考。也有很多是轻松、温暖,甚至有趣的,它们让我们感到希望。
透过心理咨询这样深入生命的工作,我逐渐深刻地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过得不快乐。而这样的人,多数内心都很善良,不会,甚至也不忍心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尽职尽责,甚至过度付出。但是,他们没有因此感觉到力量和富足,反而感到越来越孤单。
发生了什么?当你那样去呈现你自己时,其实,你没有照顾好自己。也许,不会拒绝的背后是恐惧被报复、内疚。这里面藏有巨大的软弱。人们总是不愿意让这软弱,见到光。这背后,或许是更深的羞耻。这一环扣一环的痛苦,使人们必须穿上保护的衣衫。比如善良,又或者,我们用另一个更精确的词来说——“好人”。这件衣服穿上后会带来某种安全感,但这是虚假的安全,内心的匮乏没有停止过。真正的力量来自我们直面内心的软弱、人性的暗黑,并从中成长。
你是否也会逃避这些软弱?
你是否在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的时候,说过“不”?
你是否想过你自己的愿望,可以不再羞耻,而是理直气壮地去追求?
我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人,他们热烈地活着,他们勇敢地去爱,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他们勇敢地去做,不管别人怎样反对。他们可能碰得头破血流,也会沮丧、感到挫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眼神,总能看到希望和快乐。
《大鱼海棠》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这个旅程很短,你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而这些大胆,来自哪里?就来自你内在的攻击性。
但是,我们的常见误解是:攻击性是可怕的,是恶魔,会毁掉我们的生活,毁掉我们的一切。这是把攻击性等同于破坏性,这是对生命力的误解与辜负。
我希望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全新的视角,还能让你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我会通过自己的解读,帮助你多维度地理解攻击性。相信这将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动力。
深入地体会这本书,你将会读到以下内容:
部分,重新认识攻击性。我将分享给大家的是攻击性的美学篇。因为攻击性被误解,很多生命体验被卡住。我会从生命动力与发展需要的角度去阐述攻击性,让你重新认识及审视自己的攻击性。
第二部分,了解攻击性起源。这部分主要谈的是攻击性与全能自恋,聚焦在一个人无所不能的自恋需要,以及对他人的期待上。这也是攻击性发展的起源阶段,我们将通过对这个阶段的了解,学习如何通过攻击性,建立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探知现实的边界。
第三部分将是本书核心的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进入真正的“江湖”,看到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挣扎与自我的冲突。我将通过大量的咨询案例与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在不同关系、情境下,如何实现攻击性的转换,找到应对困境的资源。具体聚焦于常见的抑郁、焦虑的原因,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的表现,以此来进一步了解攻击性的表达方式。
要特别感谢金庸先生,他的《射雕英雄传》是我小时候的爱。我借用了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来帮助我们更有趣地理解攻击性。
现实惨淡,我们需要被安抚,同时也需要去创造。世界经由你的心,将会不同。愿你有勇气、有策略,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
黄玉玲
书籍介绍
自我压抑,习惯性讨好,没有界限,拼命付出……
如果在以上现象里,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很可能是,你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对外的不满转向了自身进行自我攻击,没有很好地活出自己的攻击性。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核心观点之一,“攻击性”并非是破坏性的,而是代表着中性的、原始的生命力。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玉玲从业十多年,积累了很多成功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案例。在这本书中,她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多维度解读,你还能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学习如何活出攻击性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你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方案。
精彩短评:
作者:楚门 发布时间:2023-05-19 20:44:18
亲子阅读打卡第六季·第706天#《屁屁侦探:来自遗址的求救信》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2 16:00:11
“恨因爱而不能”——所有的攻击性都可以汇聚为一个点:想要,却得不到。
“人生这个旅程很短,你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过度拯救带来过度纠缠,过度纠缠带来怨恨。
完美=内耗,损人不利己,是对自己的攻击。
当我们用隐忍拯救身边的人、自己委曲求全时,我们没有照顾好自己,是在给内在攻击性增加破坏性的力量。
余生,愿你活出真正的自己。
作者:油头虚翁 发布时间:2021-04-04 22:51:12
1.无论是打、是吵,还是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攻击性被人看见了、理解了、陪伴了,人就是会变得柔软一些,会更容易看见彼此真正的样子。
2.暴力与压抑有关联。暴力行为中的很多人,平时可能比较平易近人、温和有礼。但是,温和的背后,可能积聚了很多愤怒、恐惧和哀伤的情绪,因为不能也不敢表达,这些情绪一直被压抑、不能被消化,最后像火山爆发一样变成破坏性的暴力表达。
3.在两性关系里的很多人——大部分是女性——会比较喜欢间接表达,但通常对方搞不懂你的需求,所以这种方式其实帮不到自己。你需要明确的是:真的很想要这个东西吗?很想要,就直说。我们可以在说“这个包好漂亮”之后加一句“我要”,能明确自己要什么是内在主体性的呈现,这个呈现非常有价值。
作者:希里 发布时间:2019-12-23 20:59:15
比较浅,适合了解下“攻击性”、生命力的内容
作者:甜橙 发布时间:2020-01-12 16:45:22
现在心理学方面的书,是不是都要起一个心灵鸡汤的书名?
作者:本燕 发布时间:2020-05-15 13:45:48
1、每个人说的都是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眼中的样子,你只不过是在某一个瞬间,跟他人内在世界的一部分有了一个小小的重合。
2、成年人都是可以自己活下来的,你要相信自己。
3、后面一部分书中提到“母亲15岁偷拿户口本离家出走”的事儿挺感动的,谁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是活生生的存在呢?
4、目标:努力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人。
深度书评:
了解攻击性的来龙去脉并有所实践
作者:Sherry谢好好 发布时间:2020-02-09 12:12:37
看清你的软弱,疗愈你的善良
作者:向象 发布时间:2021-08-26 15:09:12
你觉得自己活得真实吗?你有真切的存在感吗?你会常常体验到自在吗?你能充分享受与人的相处吗?你能自如地谈判吗?你能直接地谈利益吗?
如果这些问题,你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很可能是,你没有活出攻击性,你的攻击性被压抑了。
攻击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温尼科特形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都要扩张气泡的大小。所谓攻击性,就是气泡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我国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地表达攻击性,那意味着,温尼科特所说的能量泡,出现了坍塌。
而当我们生命出现了坍塌,也许就会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生命不断萎缩。并且,很容易成为滥好人,努力压制、拼命付出。
然而你还会悲哀地看到,你的好并不能换来认可,特别是不能换来亲密,甚至反而会被辜负和背叛。
本书作者黄玉玲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她的家庭背景中,她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不好惹的人,特别是她父母和奶奶,攻击性堪称爆棚。总之全家都不好惹。那么在这一家都充满攻击性的环境中,她却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也许你能对自己多一些了解,在生活中我们总误解,攻击性是可怕的,是恶魔,会毁掉我们的生活,毁掉我们的一切。把攻击性等同于破坏性,而压抑着自己的一生。
本书作者用全新的视角诠释着攻击性,重点想传达一个理念:你的苦难有人经历过,你并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地面对,你的感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你准备好了成长,未来是会有很多希望的。
在书中也许你能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活出你自己生命的力量。
本书《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作者把攻击性的整个过程分为了三个篇章。
第一部分:美学篇
核心部分是希望。我们都带着曾经的痕迹来到现在,很多人都曾经在或者还继续在自己的苦难里挣扎,无论这个过程多么不容易,至少都还没有放弃。这是一种关于希望的力量,它来自我们的内心。
人们惧怕攻击性往往是惧怕它的破坏性,甚至很多人认为破坏性就是攻击的全部。恐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手脚。事实上,这种对于攻击性等同于破坏性的理解,其实没有找到破坏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平衡点。就像火,使用得好,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生活变得更好;使用得不妥当,就会酿成灾难。
当作者向大家呈现攻击性的美学维度的时候,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你的恐惧吓倒。在一些关系里,少量破坏性的攻击性,是对关系发展有促进作用的。
而对大家非常有挑战的是,怎样找这个平衡点。作者的建议是:在现实中尝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段关系是完全一样的、可以复制的。
作者认为自己所说的一切都只是参考,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在一段关系里,到底到什么程度需要停下来,什么时候需要前进。
重点是,反复确认你的感觉:舒服,还是不舒服?一个让自己舒服,对方也舒服的点就是一段关系中的平衡点。如果只让一方舒服,那么这段关系就是失衡的,需要重新调整。
这有可能并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磨合。你需要给自己时间,慢慢地寻找。
第二部分:神仙篇
核心部分是幻想。人们被困,不是被现实的困境所困,而是被幻想的恐惧所困。幻想,在人们的心智发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是非常忠实的伙伴。理解幻想,有助于我们理解攻击性是怎样发展的。
第三部分,江湖篇。
核心部分讲理解和看见。作者分别讲了攻击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以及解决一些攻击性带来的问题的方法。
总结升华
一个人为什么要攻击这个世界、攻击自己呢?核心原因就是:他过得不舒服、过得憋屈、过得压抑。他的生活变成了一场痛苦的行走。
攻击性其实就是在说生命力,而要把自己生命力打开,需要一把智慧,而黄玉玲老师的这本心理学书籍,就是一把钥匙。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带上一把去打开它。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310+)
- 好评(237+)
- 一般般(472+)
- 快捷(455+)
- 无广告(238+)
- 三星好评(123+)
- 书籍完整(72+)
- 实惠(665+)
- 可以购买(179+)
- 速度慢(76+)
- 差评(188+)
- 不亏(328+)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4-12-11 20:04:5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沈***松: ( 2024-12-28 05:30:3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邱***洋: ( 2024-12-22 16:07:2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辛***玮: ( 2024-12-20 23:33:2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居***南: ( 2024-12-15 14:28:1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冉***兮: ( 2024-12-19 02:04:4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隗***杉: ( 2024-12-28 12:13:1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温***欣: ( 2024-12-27 06:07:35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谭***然: ( 2024-12-18 06:06:3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19 12:37:04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谢***灵: ( 2024-12-10 11:12:42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养***秋: ( 2024-12-27 02:22:4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冯***卉: ( 2024-12-10 15:51:03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范胡图快乐成长记·别人家的孩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最新象棋特级大师对局精解(第1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周礼译注(精)/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经典案例分析(第三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增广贤文 全集 成人版初中生国学经典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17考研数学考前冲刺10套卷(数学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泵测试实用技术 第2版 郑梦海 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正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傅佩荣译解孟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美国大学英语写作(第九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浮雕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