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京剧大师程砚秋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7:06

京剧大师程砚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京剧大师程砚秋精美图片
》京剧大师程砚秋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京剧大师程砚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170572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04-01
  • 页数:251
  • 价格: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7:06

内容简介:

京剧大师程砚秋“以艺名世,以德照人”,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轰轰烈烈的人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他幼年丧父,学艺艰辛,出污泥而不染,高风亮节铮铮铁骨,终成一代戏剧宗师,他创建的“程派”艺术至今是戏苑的一支奇葩。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京剧大师程砚秋“以艺名世,以德照人”,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轰轰烈烈的人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他幼年丧父,学艺艰辛,出污泥而不染,高风亮节铮铮铁骨,终成一代戏剧宗师,他创建的“程派”艺术至今是戏苑的一支奇葩。


精彩短评:

  • 作者:花簪 发布时间:2008-06-06 14:59:55

    暨大图书馆的中午看的

  • 作者:豆豆爸爸 发布时间:2017-09-10 19:04:13

    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合了。

  • 作者:..DearBabeSa.. 发布时间:2009-03-17 10:01:45

    内容基本都是拿旧资料拼拼而已。

  • 作者:默默向上游 发布时间:2022-06-07 13:16:47

    补标

  • 作者:夯奔走 发布时间:2008-07-11 12:20:18

    实在是无趣

  • 作者:Épiméthée 发布时间:2013-11-13 17:05:45

    基本史实较为充分,作者也试图以己度人,揣摩程砚秋的心理和思想,但这样总会让人产生“这真的是程砚秋吗”这样的疑问,对于传记来说,似乎是败笔。行文并未完全以时间为序展开,故而多处初看难以辄解。许多以作者私人名义辑录的照片聊可一观。


深度书评:

  • 下册的一些摘抄和一点点想法

    作者:登登登登登登登 发布时间:2019-01-05 13:54:53

  • 汉唐宋明清之政府组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笔记

    作者:吴寄北 发布时间:2016-01-06 13:33:47

    原书讲述了政治制度的四个范围,即政府组织、考试和选举、经济制度(田赋)、国防和兵役制度,此处只整理出政府组织之要点。

    一 汉代

    (一)皇室与政府

    两大主题:1、皇室和政府的职权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这两大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贯主题

    皇权和相权

    皇帝: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之统一

    宰相: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秦始皇统一天下,封建制→郡县制

    化家为国,家务→政务

    宰相:家的管家→政府的领袖

    (二)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文官首长,管行政(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武官首长,管军事(除军事外,不闻其他政事)

    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包括政府和皇室的),是副丞相,隶属于丞相

    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官,管皇室的一切事,隶属于御史大夫

    (凡具“中”字的官,都指驻在皇宫的)

    九卿——隶属于丞相

    (官位是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因他们都是中央政府里的二千石,以示别于郡太守地方行政首长之二千石而名)

    1.太常:管祭祀祖先鬼神,监管教育(因为古代学术都是在太庙的)

    2.光禄勋:阍,门房

    3.卫尉:掌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即皇室的卫兵司令(当时凡属军事方面的官都称“尉”)

    4.太仆:皇帝的车夫

    5.廷尉:掌法

    6.大鸿胪:管交际,相当于外交部

    7.宗正:管皇帝的家族,其同姓本家及异姓亲戚

    8.大司农:管政府经济,管田赋收入(为大宗收入),其收入支销国家公费

    9.少府:管皇室经济,管工商税收,为皇室私用

    (三)地方政府

    汉代的地方政府,共分两级:郡,县

    全国100+个郡,1100-1400个县

    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至今未变

    汉代郡的长官叫“太守”,地位与九卿平等,也是二千石

    郡太守调到中央可做九卿,再进一级可当三公;九卿放出来也做郡太守

    汉代官级分得少,升转极灵活

    “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

    (四)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上计——每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簿,“计簿”是各项统计表册,即地方的行政成绩

    刺史:中央特派到地方来调查的官员

    全国分13个调查区,每区派一个刺史

    刺史是小官,原始官俸只有六百石

    侍御史:15个,专事弹劾中央及皇宫里的一切事情

    刺史+侍御史,隶属于御史大夫

    二 唐代

    (一)唐汉相权之比较

    相权的变动

    汉之“领袖制”→唐之“委员制”

    东汉之后,宰相职权被皇帝夺去,皇帝把他的私属像中书、门下、尚书之类来代行政府宰相的职权

    唐代把以前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亦即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

    (二)三省

    中书省:主发令;中书省拟定,皇帝下勅→最高命令/诏书(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

    门下省:对诏书加予覆核,即副署权(门下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

    尚书省:执行(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及右仆射)

    中国政治上的传统观念,对以一件事之从违抉择,往往不如西方所谓民主精神那样取决于多数

    中国人的传统,常取决于贤人

    春秋时即有“贤均从众”之说:那一人贤,就采纳那一人的意见;假若双方均贤,则再来取决于多数

    “贤”属质,“众”属量,中国传统重质不重量

    (三)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政事堂:中书省和门下省举行联席会议,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中书、门下始称真宰相

    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政事”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

    唐制除三省长官外,也有其他较低级官员而得附“参知机务”或“同三品平章事”等职衔的,如是亦得参与政事堂会议

    政事堂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记录讨论结果;这是唐代的宰相一职,采用委员制中的“首席”来代替领袖制

    (四)尚书省与六部

    尚书省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共分六部

    此六部制度,自唐至清末,推行了一千多年

    吏部:掌人事及任用之权(五品以上官,由宰相决定,吏部可以提名,五品以下官,宰相不过问,全由吏部依法任用)

    户部:掌民政、户口等

    礼部:掌宗教、教育等

    兵部:掌军事

    刑部:掌司法

    工部:掌建设

    六部比于九卿

    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皇室内廷的家务官;唐代始正式有六部尚书,显然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不像汉代只似皇帝的侍从

    无论从体制讲,从观念讲,都是一大进步

    尚书省的总办公厅名为“都堂”,两旁为左右两厢

    左:吏部,户部,礼部——左仆射分领

    右:兵部,刑部,工部——右仆射分领

    每部分四司,六部共24司。每部之第一司为本司,如吏部之第一司为“吏部司”,其余各司各有名称

    尚书省各部主管,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遇事易于洽商;下午各归本部分别办公

    如有“参知政务”或“同平章事”衔者,可去政事堂出席最高政事会议

    中国历史上关于政治制度有两大名著

    一为《周礼》:先秦时代人之“乌托邦”,系一种理想政府组织之描写

    一为《唐六典》:是唐代实际的行政法规,为唐代政府所真实遵循,虽富理想,已成事实

    (五)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唐代 好于 汉代

    地方政府:唐代 不如 汉代

    唐代已渐渐中央集权,逐渐内重外轻

    地方行政最低一级仍为“县”

    县以上为“州”,与汉“郡”平等;州设刺史,在汉代本为监察官,唐代的刺史则为地方最高行政首长

    唐县分上、中、下三等,州也分上、中、下三级;唐代地方长官的职权比重降低

    地方长官之援属:

    在汉代,由郡太守、县令长自行辟署任用;唐代则任用之权集中于中央之吏部

    唐代的行政分级较多,升转不灵活,影响行政实际效力

    (六)观察使与节度使

    御史台,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不属于三省

    监察权脱离于相权而独立,此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汉代相异之点

    御史台分左右御史

    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六部每两部各设“御史监察”一人,谓之“分察”

    (中央方面最要者为监察尚书省之六部,中书、门下两省不在监察之列)

    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谓之“分巡”,分巡则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御史最后称为“观察使”

    观察使常驻地方,渐渐成为地方更高一级的长官,把州、县长官压抑在下面,如是地方行政本来只有二级,后来变成三级;遂形成一种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极有流弊

    中央监察官变成了地方行政官,是一大缺点

    节度使:监察使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要他对地方事务随宜应对,临时得以全权支配

    节度使在其地域,指挥军事,管理财政,掌握用人大权,于是形成“藩镇”

    节度使制度本意在中央集权,而最终演变所极,为军人割据,尾大不掉

    东汉末年之州牧既已如此,而唐代又重蹈覆辙,安史之乱即由此产生

    军队首领来充地方行政首长,更是大毛病

    中国政治史内外政权分合一大条例:

    唐——节度使

    清——总督,巡抚

    三 宋代

    (一)中央政府

    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如有变动,只是迫于形势,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不能说它有建立

    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

    (二)相权之分割

    中书省:行政

    枢密院:军事

    三司使:财政

    考课院:用人

    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单独取旨,中书省称“政事堂”

    枢密院:管军事

    枢密院本是唐五代传下的一个新机构,宋人不能纠正,把它沿袭下来,成为一重要官职

    “两府”:中书省+枢密院;中书为丞相,枢密与中书对立

    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

    “司”本是尚书六部下的官名,安史之乱后由宰相自兼司职。宋代也因其弊不能革,却变成政府财权专落在司的手里,三个司的地位提高,独立起来掌握全国财政

    用人之权,本该隶属于宰相职权之下,宋代另设“考课院”

    如是则不仅宰相和唐制不同,就是尚书成为行政总机关的制度也破坏了

    (三)君权之侵揽

    宋代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显是相权之低落,反面即是君权之提升

    皇帝诏书

    唐代,诏书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印画”

    宋代,宰相写一“劄子”,即意见的节要,送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注:劄,音“闸”)

    (四)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

    谏官不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同须由皇帝亲擢

    谏垣:纠绳皇帝→纠绳政府

    (五)地方政府

    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是中央集权

    中国的地方行政,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太差

    宋代地方政府分三级

    最高一级称“路”,相当于唐代之“道”

    中一级是府、州、军、监,相当于唐代之州、府

    最低一级仍是县

    自五代以来,地方行政长官全属军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其兵权削了,地方上的政务另派文臣去,为“知某州事”、“知某府事”

    其本职是一中央官,而暂去管某州某府的事

    宋代无地方官,只暂时派中央官员来兼管地方事

    宋代的地方检察官为“监司官”

    每路共四个监司官

    “帅”:安抚使,掌一路兵工民事

    “漕”:转运使,掌财赋

    “宪”:提刑按察使,掌司法

    “仓”:提举常平使,掌救恤

    宋代的地方财政全部解中央,地方无存储

    中央军权集中、财权集中,地方日趋贫弱;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四 明代

    (一)中央政府

    明、清两代,皇帝专制独裁,此为实

    汉、唐、宋诸代,皇权、相权划分,其间比重有不同

    明太祖废除宰相;中国古代政治到明代有一大改变,是宰相之废止

    中书、门下两省都废了,只剩尚书省,但尚书令和左右仆射都不设了

    尚书省没有长官,改由六部分头负责,叫做“六部尚书”

    秃头的尚书,多头的衙门;六部首长,各不相属

    都察院:由御史台变来,专掌弹劾纠察,全国各事都在都察院监督之下

    通政司:掌管奏章,公文出纳的总机关

    大理院:主平反

    (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院=“三法司”,遇重大司法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六部+都察院=“七卿”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院=“九卿”

    明制,“有卿而无公”,多头政府,皇帝总其成

    武官则有大都督,全国有五个大都督府(唐朝有16个卫)

    一切大权就集中到皇帝

    有许多事,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

    廷推:小官归吏部尚书任用,大官由七卿、九卿再加上外面的巡抚、总督开会公开推举

    廷议:倘有大事,各部不能单独决定,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

    廷鞫:大的狱讼,三法司解决不了,也有七卿、九卿开会定夺

    给事中:对命令进行审核,发表意见,或原旨退还;遇到廷推、廷议、廷鞫也可出席

    (二)明代内阁制度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内阁”;秘书是“内阁大学士”

    办公地点在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还有文渊阁、东阁两阁

    这些处所都在内廷,所以称“内阁学士”

    太祖时,内阁学士不过像是皇帝的顾问,作皇帝之参考;奏章批答,从前是宰相的事,现在是皇帝的事,皇帝不能一一亲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所谓“传旨当笔”

    政治大权本在皇帝,不在大学士;后来皇帝偷懒,把政权交付内阁,阁权慢慢地重起来

    明代大学士由六部尚书和曾经的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来兼任

    大学士,就管制论,绝对不能和汉、唐、宋时的宰相地位相比

    其官职虽低,权任却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过他们的手

    (三)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历史上“省”字原始是衙门名,非地域名;在金、元两代,开始有“行中书省”

    中书省是当时中央的宰相府,一般称为“都省”;“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

    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二人去镇压

    “行省”是一个行动中的中书省

    这是元代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原因是异族征服了中国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要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制,便于军事控制

    (省区的“省”字,根本是一个不详的名称;最好以后能在新的地方政治区域划分下把这字革除,不再沿用)

    如是,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中央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明代废去中书省,无行省,把行省长官改成“承宣布政使”(官),全国13个“承宣布政司”(衙门)

    (四)地方政府及督抚

    地方行政分级

    最高一级为省(即承宣布政司)

    其次为分司

    再次为府,州

    最低一级仍是县

    承宣布政使:管行政

    提刑按察使:管司法

    都指挥使:管军事

    合称“三司”

    总督、巡抚,为中央派到地方的;在布政使、按察使之上

    唐之节度使,意在对外开边

    明清之总督、巡抚,意在对内防乱

    五 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制度:指政治而言;出之于公的

    法术:只是事情或手段,不能说是政治;出之于私的

    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

    唐代,是在建立制度,宋代,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

    明代,有许多只能说是一些事,清代,可说全没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据着明代,在其中加上许多私心

    这种私心,可说是一种“部族政权”的私心;一切从满洲部族的私心出发,所以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自古至今,政权全是由集体来掌管的

    神权:有宗教团体支持

    王权:有贵族或军人支持,“贵族政权”,“军人政权”

    资产阶级政权:有工商大资本家支持

    无产阶级政权:有工农阶层支持

    士人政权

    中国历史从汉代起,就不能叫皇权,也不是贵族政权,已没有显然的贵族

    中国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大权掌握在读书人“士”手里

    从汉到明,都是如此;虽也有种种规定,但没有世袭特权

    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可以代表着全民

    读圣贤书,讲修齐治平之道,由国家加以考试,量才录用;此辈读书人的意见,则可代表全民

    西方:公开选举;中国:公开考试

    西方与中国——理念相同,方法不同

    部族政权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变态的、特殊的政权,是“部族政权”:政权掌握在某一部族手里,即异族政权

    蒙古人、满洲人的政府,是其蒙古、满洲全体部族在拥护此政权,于是蒙古人、满洲人是此政权中之特殊阶级或特殊分子

    他们拿一个部族来控制政府,掌握政权,当然是私心的

    (三)中央政府

    清代沿用内阁大学士掌理国政,这对于满洲人是一种方便,因为废了宰相是利于皇帝专制的

    雍正在三大殿(内阁)背后另设一个军机处,即“南书房”

    重要政令在军机处,不在内阁;最高法令转变为军事统制

    最高命令称“上谕”,分两种:1、“明发上谕”,2、“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为清代特有,不按程序,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清代比明代更独裁

    六部尚书

    六部尚书不能对下直接发命令,不成其为行政之首长

    六部及各部均无首长,尚书、侍郎都对皇帝单独上奏

    府学、县学里都有明伦堂,每堂都置有一块横躺的石碑,叫“卧碑”,上锲有几条禁令: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四)地方政府

    明代,布政使是最高地方长官,总督、巡抚非常设

    清代,总督、巡抚变为正式的地方行政首长

    总督、巡抚——布政使——道员——知府——知县;总督、巡抚之上或有中央另派的经略大臣、参赞大臣

    (五)清代的各禁区

    关东三省——留作满洲人的退步

    台湾——怕造反

    察哈尔和绥远——目的是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

    新疆——此处土壤肥沃,尚未开辟,他们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

    http://www.douban.com/note/414766576/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好(65+)
  • 下载速度快(441+)
  • 情节曲折(362+)
  • 快捷(624+)
  • 品质不错(76+)
  • 排版满分(308+)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凡: ( 2024-12-26 18:51:4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习***蓉: ( 2025-01-06 09:53:44 )

    品相完美

  • 网友 瞿***香: ( 2024-12-13 11:22:4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辛***玮: ( 2025-01-02 01:13:25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敖***菡: ( 2024-12-24 15:59:1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仰***兰: ( 2025-01-01 02:03:55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苍***如: ( 2024-12-18 20:31:2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05:34:1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师***怀: ( 2024-12-25 09:26:1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