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2006—2015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详解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23

2006—2015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详解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2006—2015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详解精美图片
》2006—2015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详解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06—2015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详解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20932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2.4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袋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23

内容简介:

  此书针对考研学生设计和成书,每年的真题客观题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如下内容:原文译文、核心词汇提取解释、长句解析、答案选择讲解。主观题部分包括评分标准、样文示例和套用模式讲解。


书籍目录: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作者介绍:

  王建华,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市高校英语研究会专家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语考试中心专家,*考试中心直属考试报顾问专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2015—

  —2015

  Section ⅠUse of Englis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Choose the best word(s)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A],[B],[C] or [D] on ANSWER SHEET(10 points)

  Though not biologically related, friends are as “related” as fourth cousins, sharing about 1% of genesThat is 1 a study, publish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d Yale University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2 

  The study is a genomewide analysis conducted 3 1932 unique subjects which 4 pairs of unrelated friends and unrelated strangersThe same people were used in both 5

  While 1% may seem 6, it is not so to a geneticistAs James Fowler, professor of medical genetics at UC San Diego, says, “Most people do not even 7 their fourth cousins but somehow manage to select as friends the people who8 our kin”

  The study 9 found that the genes for small were something shared in friends but not genes for immunityWhy this similarity exists in smell genes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for now10 , as the team suggests, it draws us to similar environments but there is more 11 itThere could be many mechanisms working together that 12 us in choosing genetically similar friends 13 “functional kinship” of being friends with 14 !

  One of the remarkabl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as the similar genes seem to be evolving 15 than other genesStudying this could help 16 why human evolution picked pace in the last 30000 years, with social environment being a major 17 factor

  The findings do not simply explain peoples 18 to befriend those of similar 19 backgrounds, say the researchersThough all the subjects were drawn from a population of European extraction, care was taken to 20 that all subjects, friends and strangers, were taken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1[A]what [B]why

  [C]how [D]when

  2[A]defended [B]concluded

  [C]withdrawn [D] advised

  3[A]for [B]with

  [C]by [D]on

  4[A]separated [B]sought

  [C]compared [D] connected

  5[A]tests [B] objects

  [C]samples [D]examples

  6[A]insignificant [B]unexpected

  [C] unreliable [D]incredible

  7[A]visit [B]miss

  [C] know [D] seek

  8[A]surpass [B] influence

  [C] favor [D]resemble

  9[A]again [B] also

  [C]instead [D]thus

  10[A] Meanwhile[B] Furthermore

  [C] Likewise[D]Perhaps

  11[A] about[B] to

  [C] from[D]like

  12[A] limit[B]observe

  [C] confuse[D]drive

  13[A] according to[B] rather than

  [C] regardless of[D]along with

  14[A]chances[B]responses

  [C]benefits[D]missions

  15[A] faster[B]slower

  [C] later[D]earlier

  16[A] forecast[B] remember

  [C] express[D]understand

  17[A] unpredictable[B] contributory

  [C] controllable[D]disruptive

  18[A] tendency[B] decisio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such我好像真能预知未来! 发布时间:2012-09-27 17:07:07

    值得收藏

  • 作者:Neroat 发布时间:2019-02-03 00:50:55

    2009.12.08.就是很喜欢啊。

  • 作者:JIANWEN 发布时间:2015-05-18 20:45:27

    这种东西不需要评价。

  • 作者:青橙蝶灭 发布时间:2024-03-14 21:39:50

    没啥意思,好多真的过时了。

  • 作者:operaticist 发布时间:2007-07-14 19:24:04

    最好的小篇幅歌剧入门书

  • 作者:英恩 发布时间:2013-11-07 13:21:36

    他的头脑里有太阳,他的心里有风暴。四十年来,他欧诺个人类激情的键盘和他的画笔演奏壮观的、可怕的或者温和的音乐,从圣徒传递到战士,从战士传递到情侣,从情侣传递到老虎,从老虎传递到鲜花。


深度书评:

  • Go语言实战读书笔记

    作者:飞雪无情 发布时间:2017-08-09 09:35:08

    是的,我基于这本书,写了15万子的读书笔记系列。该系列非常详细,书中的知识会融会贯通,也基于知识面的角度,写了很多书中没有的知识和实战,系统性的对这个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Go语言实战》笔记到现在算是结束了,基本上关于Go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还有些不是太常用的,比如CGO以后会专门再讲,不会放在这个系列里了。该系列一共写了近30篇文章,约15W字,大概写了近4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每周一篇,产出不算高,但还算稳定。

    《Go语言实战》读书笔记已经完结,感谢支持,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flysnow_org或者网站

    http://www.flysnow.org/

    ,跟进后续文章。

    先列几篇:

    Go语言开发环境搭建详解

    Go语言实战笔记(一)| Go包管理

    Go语言实战笔记(五)| Go 切片

    Go语言实战笔记(九)| Go 接口

    Go语言实战笔记(十三)| Go 并发资源竞争

    Go语言实战笔记(二十)| Go Context

    Go语言实战笔记(二十四)| Go 反射

    Go语言实战笔记(二十六)| Go unsafe 包之内存布局

    初衷

    我14年接触Go语言,是因为Docker,才开始去了解这门语言,入门很简单,比C语言更容易,并且性能也很高,所以就选择了这门语言作为我的“C语言”,平时做一些辅助工作或者批处理的工具什么的,并没有花很大精力去学。

    在后面的两年,一直到16年,接触和使用Go都比较少,一直到Go成为16年的年度语言,又开始拾起来。那时候PHP已经开始有点没落,并且边缘化,PHP招聘越来越难,简历也越来越少,PHP的供应越来越不足。在面试PHP的过程中,发现很多PHP的开发人员已经在原来的公司内部转Go,他们找工作虽然还是PHP,但是希望做一些GO的开发工作,或者公司有着方面的计划,这些使我觉得PHP转GO可能是个机会,不管是对公司还是个人,就像10年Java转做Android一样。

    所以我就有了让手下的PHP项目组转Go的打算,一来对公司可以同时使用Go和PHP的人才,满足业务需求;而来对于项目组内的PHP人员也是个机会,跟上技术发展的红利,并且可以享受它。为了更好的转,我就开始继续深入学习Go(我自己本身是Java系),自己熟悉了解后,转型也不至于太盲目,所以就买了些书,这其中就包括《Go语言实战》,经典的Action系列。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也让同事以及想学习Go的朋友们更好的入门和深入Go,所以我萌发了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更通俗的语言,诠释书中的内容,并且引申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让大家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过程

    写作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持续的写作,坚持也很难,还好我以前有写博客的习惯,也写过一本书《Android Gradle权威指南》,所以还算好,产出虽然不高,但是还算稳定,最终写完。

    学习一门语言或者说新东西的时候,想的和实践的是不一样,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很深的这样的感触,以前的一些理解,在真正的通过代码实践去验证的时候,发现和想的不一样,我通过实践也不断的修正我以前错误的理解,让我对Go的理解更深入一些。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介绍了一些原理,比如map的内存分配,数组的底层是什么样,这是这本书优秀的地方,不止让我们会用,还要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基于此,我也会在我的系列中加入了一些源代码的分析,通过源代码的辅助和理解,更好的学习这个概念。

    基础

    这本书特意写了笔记,还有一个原因是:不管学什么语言,要注重基础。我面试的时候也是一直坚持这个准则,考试基础,因为基础就像大楼的地基一样,基础越好,走的更远。

    尤其对于初学者,不要为了追求成就感,好高骛远,先使用大量的第三方框架工具,开发自己的项目,很快。但是如果你基础不好,这个框架你根本看不懂,一旦遇到问题,你就束手无策,而且对于你自己,如果你换家公司,他们不用这个框架了,那么你以前工作经验都是白搭,无法让你溢价。

    框架对我们来说,都是辅助我们的工作,是一套约定,让我们可以更快速的开发项目,同事间协作也更容易,因为你们有同样的基准规范,就是基于这些框架,这是框架的好处。

    但是对于我们自己,还要掌握它,了解它,深入研究它,这都要靠深厚的功底,有时候还需要设计模式,架构等方面的知识,有了这些,掌握了框架的基本原理,就不用太依赖框架了,你自己就可以改良框架,甚至可以自己开发框架,以后不管用什么新框架,都可以快速上手。

    收益

    看不如练,练不如讲,对于我来说,我只看一遍这本书,收益肯定没有现在。当你只看的时候,会想当然的理解,有时候理解是对的,有时候又是错的,这个只能通过代码示例的练习可以发现。

    还有一部分概念和原理,只看很难理解甚至理解不了,但是如果你写几个例子,打印输出看下结果,慢慢就理解了,这也是练的好处。

    读了,练了,自己学到了,但是如何给别人讲,让别人也能学到,甚至通过你的讲,让其他人更容易理解,甚至比书更通俗易懂,这就是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了,通过给别人讲,教别人也可以让自己理解的更深入,这就是

    教是最好的学

    还有通过写文章,和读者可以互动,一起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结语

    这个系列写完了,这几个月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相互的交流,也认识了不少朋友,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这个后记也是一篇学习一门知识的思路,通过读、练、讲,让自己更深入的学习一本知识,不管什么知识,基础很重要,打好基础,路更远。

    《Go语言实战》读书笔记已经完结,感谢支持,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flysnow_org

    或者网站

    http://www.flysnow.org/

    ,跟进后续文章。

    扫码关注

  • 我不知道人是什么

    作者:撄宁 发布时间:2019-09-12 19:37:56

    第一次翻开金爱烂的短篇集《你的夏天还好吗》,就被她对生活和人的敏锐洞察深深击中。金爱烂的小说关注人,以及人在其中生活的家庭和城市空间。她的人物无不背负着巨大的生活艰难前行,就像每天被淹没在日常中的你我。“你有可能仅仅是会成为我。”“犹如关闭在括号里的问号一样封在隔间里,逐渐凋零的八年……”金爱烂看似不经意的笔总能精准地插入真与假的接缝之间,剥下生活表面泛着雅致珠光的壁纸,让布满污渍与霉点、斑驳龟裂的内壁呈现在读者眼前。但她不同情,不讽刺,也不说教,只是用带着淡淡温度的语气轻声对你说:“生活真的很累,对吧?”一瞬间,你感到一直以来累积的疲惫与压抑,竟像有了出口。

    直击人生的伤口本身

    暌违五年之后,金爱烂已经不满足于靠洞穿日常生活的悲凉底色唤起读者的共鸣,这一次她将温和而锐利的目光直接对准了人生的伤口本身。在《你的夏天还好吗》中,人物在生活的苦海中挣扎,奋力想浮出水面。在《外面是夏天》中,生活则以更复杂难解的姿势在人物眼前下坠,甚至毁灭,孩子、父亲、丈夫、爱情、身份、尊严……生命中重要的人与事物一一离席,“丧失”感弥漫在字里行间。但金爱烂当然不会声嘶力竭地渲染苦难,在书中“丧失”很少以现在进行时态存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多是“丧失”迫近的脚步声和“丧失”燃烧过后的余烬。如《风景的用途》一篇中的比喻,作者将苦痛的原点封存在时间的水晶玻璃球中,球内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外面是夏天。“丧失”过后人物就被囚禁在这玩笑般的时差里,像是永远无法再跟上生活的时序,却又不得不拼凑起残骸,跌跌撞撞地继续向前。

    书写属于个体的生活史诗

    书中描述的是在生活中遭遇丧失的人,也是在疾驰的时代列车上失去席位的人。《立冬》就是书中“民生”气息较为浓郁的一篇。故事中的夫妻拼搏了二十年,所求不过是在城市拥挤不堪的“圆圈”之中,拥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方栖身之地。然而当他们如愿以偿地住进贷款买入的二手房后,却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唯一的孩子。丧子之痛摧毁了他们刚得到不久的一切,小说的结尾,丈夫对着空虚的居所,也对着时代和生活沉痛地发问:“我们到达的地方‘就是这里吗’?是陡峭如悬崖的壁面之下吗?”他们巨大的痛苦似乎找不到理由,更无从寻觅答案。

    金爱烂在陈述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时说:“青年们换房子的过程,实际上反映了韩国的现代史。”她会赋予小说某种历史感,却绝不会让小说成为历史的脚注。正如导演北野武在谈起日本一次地震时所说的:“悲恸是一种非常私人的体验。我们不能将这次震灾笼统地概括为‘死了两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金爱烂的小说也从不普遍化个体的苦难,而是选择书写无法用事实和数据承载的,属于个体的生活史诗。《立冬》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夫妻俩终于下定决心整理生活的残骸时,却在久未移动的收纳箱下面发现了儿子荣宇在世时偷偷写下的名字:“我从来没见过荣宇写自己的名字。我知道他偶尔会在地板或素描本上写写画画,画些既不算画也不算字的歪歪扭扭的东西。原来那个不会坐也不会爬的孩子,转眼间突然长大了。”他们仿佛被荣宇留下的暗号短暂地带回了那个荣宇还在一天天成长的时空,又被重重地扔回这个荣宇的生命已经永远静止的现实。悲伤像一支回头的箭再次将他们射穿,内心本已开始结痂的伤口再度鲜血淋漓。金爱烂认为小事比大事更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她充满细节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代的阵痛碾过每个人的身体时,那疼痛是多么真实而具体。

    金爱烂的文字时常流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直觉般的敏感,她不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解析事件,而是在用一个女性的身体和感官,与经过自己生命的现象发生化学反应。她的文学无法被纳入女性主义范畴,好的文学也不会是某一种主义或立场的图解。她会在小说中加入社会和政治的元素,我想那并不是因为她想在作品中寄寓某种社会批判或政治观点,只是因为人无法隔绝于社会和政治之外生活,生活的真实本就如此。

    我不知道人是什么

    作家余华有一本杂文集名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句话出自一位在二战中冒着生命危险挽救犹太人生命的波兰农民,在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答道:“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余华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例子来证明伟大作家与作品的共通之处——他们都知道人是什么。人究竟是什么呢?金爱烂的这本小说中自然也不乏对人性普遍特质的深刻洞察,但她似乎更想表达的是对人这种生物的好奇,是对人性不可解之处的困惑,是“我不知道人是什么”。

    《卢赞成与埃文》中,跟随忙于生计的奶奶生活的十岁小男孩赞成,不得不独自承担起老犬埃文的“老病死”。从竭力想挽救埃文的生命到决定让埃文接受“安乐死”,再到为了手机“挪用”埃文的“医疗费”,最后不敢面对包裹在袋子里血淋淋的真相。金爱烂不带任何评判,只是忠实地描述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面对生命和死亡,跟随本能做出的一系列决定和行动。在她平静的叙述之中,孩子的懵懂无知与生命的沉重荒诞地对撞,故事之外,对人性的困惑也在读者心里重重地荡开。

    《遮挡的手》则一步步揭开看似融洽的母子关系中骇人的真相。小说的前半部分,金爱烂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制作料理的场景和她对儿子成长节点的温馨记忆,烟火的气息,日常的稳定感,日式家庭片一样的温柔画面,母亲的视线之下,梓伊像植物一样安静而茁壮地成长着。如果故事以这样的节奏进行下去,那就是是枝裕和而不是金爱烂了。金爱烂耐心地描画生活的温柔正是为了铺垫后面的凶相毕露。随着情节的推进,小说中开始频繁出现“吃饭的手”和“遮挡的手”这两个意象:在母亲目光的注视下,梓伊手的骨节一天天变粗,母亲一厢情愿地觉得这是梓伊“成长得很好”的表现,她欣慰地叮嘱儿子:“梓伊呀。多吃海带,对骨头好。”但她忽略了跟随“吃饭的手”一起变粗的还有“遮挡的手”,如果说“吃饭的手”象征着成长,“遮挡的手”则隐喻着成长过程中生命的异化。在母亲看不到的地方,“社会”这个不速之客早已闯入梓伊的生命中,让他一天天远离母亲的视线,蜕变为让母亲辨认不清样貌的“陌生人”。反过来,从儿子的角度看,母亲其实也从来不曾对他敞开心扉。她不愿向儿子坦承跟丈夫分手的真相,也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儿子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承担的社会重量。亲密如母子,关系中竟也隔绝着如此不可逾越的鸿沟。小说的结尾,看着嘴角泛起诡异微笑的孩子和在黑暗中慌乱地寻找模糊脸孔的母亲,不禁感慨人与人的生命之间是这样的孤立,一股寒意渗透了全身。

    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另外一个生命,这是一种美德吗?如果看过金爱烂的这篇《您想去哪里》,你会觉得在这里使用“美德”这个词太过轻佻。

    小说一开篇,平静的叙述之下就隐隐透出歇斯底里的气息。你很快辨认出,这平静不是日常,而是一片生活的废墟,故事中失去丈夫的女人心底压抑的巨大痛苦,随时会将这份伪装出来的平静打破。但金爱烂并不急于释放高潮来抓住读者,她小心翼翼地将叙述的力度控制在冰面将破未破的分寸之间,耐心等待一封信闯入主人公的生活,来信人是丈夫牺牲性命去救的那个学生的姐姐。这一刻,禁闭着小说中所有能量的闸门终于泄洪般打开了,从此处开始直到结尾的每一个字,都被喷薄而出的能量烧灼得滚烫。

    通过这封信,处于悲剧天平两端的两个人——救人老师的妻子和被救学生的姐姐令人难以置信地携起手来,并肩走向那个夺走她们至亲生命的场景。经由姐姐的叙述,妻子看到了让她丈夫丢掉性命而自己也没能活下来的那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挣扎求生的脸孔。这个场景值得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救命。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不停地吞着溪水,朝着世界长长地伸出手来。孩子的眼睛在我面前闪烁。”想象着这个画面的妻子仿佛醍醐灌顶,终于理解了丈夫那一瞬间在她看来“莫名其妙”的行为。面对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的呼救,丈夫不是在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之间做选择,而是根本别无选择。金爱烂敏锐而冷静地抓住了这一缕人性的强光,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也许在那天,那个时间,在那个地方,不是‘生命’闯入死亡,而是‘生命’闯入‘生命’。”读完这句的我定在原地,“美德”“高尚”等词语无法承载的生命力量,在生命的绝境之中盛放的人性力量,如黄钟大吕之声,从四面八方排山倒海地涌入我的身体,在脑海、胸腔、血管里翻腾震荡。人究竟是什么呢?在《遮挡的手》中我们看到人与人的生命之间是那么的隔绝,互相理解是那么的无望。而在《您想去哪里》中,通过一封信,救人的老师、被救的学生、老师的妻子、学生的姐姐,本来隔绝的生命又不可思议地像电路般串联起来,在死亡的寂灭之中亮起一盏人性的明灯。

    作家沈从文曾说:“黑夜仰望苍穹,可见细碎的星子。文学就得如星子,得有光明,哪怕是细碎的光明,它得包含一种永恒,一点力量,一点意志,它得是未来的种子。”诚然,金爱烂的这篇小说也无法带我们抵达人性的真相,但或许某一天,在我们对人感到绝望的时候,抬头仰望黑夜的苍穹,会记得这篇小说曾在内心播撒下的那片星子之光。

    金爱烂曾这样表达她对人类的看法:“我们人会去伤害别人,会去剥削别人,但我们又会为了不认识的人、家人以外的人去牺牲、去贡献。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想当然的事情,我也不认为这样很美好,我认为人的这些行为很‘奇怪’。”这是属于真正小说家的视角,正是在这种“好奇”的驱使之下,她才提笔写下这本《外面是夏天》中形形色色的关于人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种好奇,一代代小说家才能向着人类内心雾气弥漫的密林,一次次勇敢地发起或许永远无法抵达终点的探险。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470+)
  • 在线转格式(518+)
  • 章节完整(361+)
  • 傻瓜式服务(495+)
  • 博大精深(122+)
  • azw3(386+)
  • 二星好评(312+)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5-01-06 14:09:4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宓***莉: ( 2024-12-09 13:23:4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师***怡: ( 2024-12-24 15:08:45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丁***菱: ( 2024-12-28 22:18:3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相***儿: ( 2025-01-03 00:58:3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薛***玉: ( 2024-12-28 03:34:4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12 05:59:0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习***蓉: ( 2024-12-08 05:14:37 )

    品相完美

  • 网友 焦***山: ( 2024-12-08 00:34:22 )

    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