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教育经济学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经济学、教育学理论模型建立了教育经济学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并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实际,重点探讨我国教育经济领域内的有关重大问题。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为读者进一步探索教育经济研究领域的有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研究分析工具。
本书可作为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材使用,对上述研究领域的教师、学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基于经济学、教育学理论模型建立了教育经济学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并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实际,重点探讨我国教育经济领域内的有关重大问题。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为读者进一步探索教育经济研究领域的有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研究分析工具。
本书可作为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材使用,对上述研究领域的教师、学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精彩短评:
作者:吉吉范特西 发布时间:2021-10-06 15:53:35
突然发现地理学得好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自己搜集整理各个国家、地区、城市、街道等的地图,因为学过一些基础地理知识,所以整理时,可以凭借前人积累的规律,也可以结合自己探索的兴趣,慢慢编织自己的世界图纸网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愿意把地理当成一门学科了,我也希望我的子女能学好它,将来开车出游方便,留学移民也是。新西兰人口太少了,成不了大气候,我去了肯定难以适应,澳大利亚也好不到哪里去,合计还没有北京市人口多,肯定会有诸多的不便,因为人才能创造链接万物的可能,还是美国发达城市圈好,世界需要更多的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和与之匹配的制度发射光芒,吸引世界各地人口慢慢向这它们靠拢。
作者:Luke LOU 发布时间:2018-07-23 20:02:42
认识LP大概十年,完成了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呼伦贝尔并不是我偏好的目的地,但第一次带着任务深入草原与大兴安岭,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
作者:魯小乙 发布时间:2020-12-13 21:06:29
被書名騙到的書。資產階級中年男人婚外情文學不必用《失樂園》打掩護。
作者:噜啦啦噜啦啦 发布时间:2022-03-25 10:07:37
真不是传销吗?能打负分吗???
作者:其实我很羡慕你 发布时间:2019-12-30 04:37:59
书写成这样,完全是浪费纸。强烈建议不要翻开。
作者:Chao 发布时间:2014-10-06 11:19:01
考研刷题必备
深度书评:
一些亮点
作者:不履不停 发布时间:2019-07-28 23:02:42
很多失败的教材,大多死于以下原因:一、合编(已经是原罪了吧);二、贪大求全,反而模糊中心,不简洁有力;三、功底不足。本书,倾一人之力,删繁就简,重要的问题一目了然。以下是一些节选第笔记:
P6:表示物权的股票和表示债权的债券之间并不是壁垒分明的,而是存在中间状态(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看看许德风老师的论文)。
P6:现实的经济活动丰富多彩,公司自然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定出一些变种来。有些学者据此将优先股分成许多类:累积的与非累积的;可转换的与不可转换的;可赎回的与可赎回的;等等。这种分类追求表面上的形式整齐,忽略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但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而且容易误导学生。证券的变种是丰富多彩的客观经需要决定的,现实的需要多种多样,变种也将不胜枚举。只要抓住了该种证券的基本特征,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一通百通,没有必要做出那么多分类(考研的同学可能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P14:次级债券(垃圾债券)及律师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
P46:SEC v. Howey Co(1946)
投资合同是指将钱投资到一项共同事业中,期望完全依赖别人的努力来盈利。
P54:State v. Hawaii Market Center , Inc. (1971)
风险资本:(1)投资者给予了要约方一定的初始价值;(2)该价值至少有一部分要冒所投资事业的风险;(3)投资者之所以提供了该初始价值,是因为根据要约方的许诺或描述,投资者很自然地认为通过该事业的经营将会给他带来超过其初始投资价值的利益;(4)投资者对该事业的经营决策都没有控制权。
P69:承销协议的特色条款
补偿条款、靠边站条款、申明和担保条款、个别违约条款、超额配售条款(over-allotment option、greenshoe)
P74:二级市场的四种结构
自找市场、经纪市场、自营商市场和拍卖市场
P82:柜台市场与做市商制度
柜合市场是以充当自营商的证券商为核心组成的。自营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通过买卖差价赚取利润。这种活动俗称做市或造市。正是由于这些自营商的存在,柜台市场才得以存在,所以他们被称为做市者或市场建造者。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自营商,一个投资者要买进某家公司的证券时必须寻找另一个愿意卖出相同数量而且价格刚好合适的投资者,即使是联系广泛的经纪人,恐怕也很难帮你找到这样一个卖方,而且寻找的费用一定高得惊人。所以,自营商对建立柜台市场的贡献是不小的。(结合B站视频:公司治理与融资:中国的创业板市场的困境与出路【6集】(邓峰:北京大学)一起服用更佳,虽然录制时间有点久)
P89:我国证券市场的畸形发展
一、市场割裂:国家股、法人股(不流通股)与个人股(流通股);A股与B股;
二、一级二级市场价差巨大;
三、股票发行远高于债券;
P155:根据《证券法》第69条的规定,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发行人的公开失真负过错责任。过错责任给被告以出路和希望,使每个人努力为自己开脱,将责任推给别人,在诉讼和举证的过程中将会挖掘出大量的、原本无法发现的事实和证据。如果不做区别对待,不分内外部董事,不区分任职的长短和各种具体的情况,一棍子打死,容易使这些同病相怜的被告抱成一团,互相庇护,不利于分化被告,更不利于有效而真实地公开。法律的规定充满了政策和策略的考虑。
P212: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认定
为了解决因果关系难题,尤其是为了达成保护投资者的目的,根据让有过错的公开责任人承担责任的公平理念,我们不妨采用美国联邦第九巡回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提出的“市场欺诈”(fraud on the market)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和健全的,能够及时地吸收所有已经公开的信息,市场价格就是所有这些已经公开的真的和假的信息的综合反映。投资者在不知道失真真相的情况下,出于对市场的信赖,作出了投资的决定,自然也就包罗了对虚假信息的信赖。因此,投资者只要证明失真的信息是重要的,法律便可以推定因果关系成立。可见,所谓市场欺诈,是指违法行为对整个市场的欺诈。投资者作为这个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与整个市场一起遭受了欺骗。因此,即便投资者没有阅读过公开材料,也根本没有听到过责任人的虚假陈述或误导,也还是受到了欺骗,因而因果关系可以成立。
1988年,市场欺诈理论作为诉讼过程中的一条举证规则,正式得到了联邦最高法院的确认。在基础有限公司一案的审理中,联邦最高法院采纳了市场欺诈理论,并指出这是一种可反驳的信赖假定,也就是说,市场欺诈理论一旦适用,投资者就因果关系的初始举证任务即告完成,举证责任转向被告,由被告来证明因果关系不成立。被告可以证明投资者事实上没有信赖失真的信息。例如,他事先知道该信息失真,或者尽管不知道,但他即使知道了也会进行同样的证券买卖。此外,被告还可以证明投资者的损失是由违法行为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前面说过的市场本身的波动,但那是与损害后果的认定一起进行的。
P247:内幕信息是尚未公开的信息,社会公众在没有与内部人交易的情况下并没有获得知悉内幕信息的权利。所以,内部人从事内幕交易并没有侵犯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P336:防御性措施要看是否适度,凡是有利于股东利益,迫使收购人提高价格的,就是适度,本案中的毒药丸便是;凡是彻底关闭大门、杜绝收购的就是过分的,本案中的锁定选择便是。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此外,商事判断规则的适用和举证责任的分担有所调整。在公司收购中,由于存在着利害冲突的天然嫌疑,目标经理层必须首先证明他们在采取防御性措施时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公司的经营方针和运行效率遭受了威胁,证明的途径是表明自己的善意和经过了合理的调查。此外,他们还必须对收购的性质和收购将对公司产生的后果作出分析,从而确定他们所采取的反收购措施对于这种威胁来说是合理和适度的。只有在目标经理层满足了这一首先举证的要求并且举证成功之后,商事判断规则才能适用,举证责任转向原告。(参见张巍《资本的规则》)
有观点,无论证;有想法,无文笔
作者:弱水三千 发布时间:2010-03-07 21:38:01
2010年3月7日
上个月看了黄仁宇的《蒋介石日记》,里头尽是在说他自己提出的所谓“中国大历史”,却又始终没讲清楚这“中国大历史”是个什么意思。之后便干脆找出这本《中国大历史》来一读。这本书其实2000年时刚买来时便读过,但迄今除了记得他说中国在现代化这前尚无法进行数字化管理这一条之外,已全无印象。
这次拿出来只是想草草翻翻,知其大概便了事,不料还是断断续续搞了两周才看完。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先生的文字太难读。这本书明显原文是用英文写给美国的读者看的,也不知是他自己以中文重写了,还是另找人翻译了,总之这变过来中文十分拗口。我想很可能是因为黄氏自40年代起便生活在美国,脱离了中文白话文后来几十年发展的环境,他所用的中文其实是40年代时中文的活化石,因此现在再读来便十分生硬。比如说,他一再重复的所谓“在数目字上管理”,说成“数字化管理”岂不更加简洁明了?读得慢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书中讲述的历史材料倒是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所以虽然难读,但还是放慢速度地看了下来。
先讲他的主要观点。所谓“中国大历史”,其实只是说要从宏观、长时段的角度来看历史,历史发展的许多过程,唯有在此长时段的眼光下才能看出个究竟。这没什么新意,布罗代尔所说的longue duree即是此意。
他对“中国大历史”的关注主要是集中在国家管理这一点上,或者说,就是国家最根本的两件事:收税和征兵。这一点奇怪,这是西方社会科学中对state building最关注的话题。但可能当时中国的历史学界可能并不知道这个理论角度。
他的另外一个主要理论角度是以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变来理解现代化的过程。这是个Polanyian的观点,把传统的农业社会与现代的商业社会看作两种不同的经济整合方式。前者是以权力与社会关系为媒介而在各个体间进行的reciprocity(也可能更准确的描述是宏观上的redistributive─国家政权与地方经济之间以权力来推动货物的流通、交换,而在微观上─各个体经济角色之间─是reciprocity),而后者则是身份平等的个体间,通过脱离了具体的、因人而异的社会关系的市场交易,而实现总的经济整合 (economic integration)。既然如此,对于这一转型过程中最应关注的就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将个人从束缚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过程(即对reciprocity 破的过程);二是建立市场交易所需的制度基础的过程(市场经济的立的过程)。黄似乎是意识到了这两点,但却没有真正着力于从这两点上来组织和解读历史数据、来讲解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他只是屡次提到,中国社会尚缺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制度条件,比如说保险、银行、信用、民商法等等。
这个角度对我倒是很有帮助。在此之前,我没有有意识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商品化的农业在中国农村的出现。这一过程便需要以上提到的各种市场制度条件的具备。说到底,市场经济要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交易所不可避免地带来的市场风险、和围绕这风险而产生的责、权、利的分配。具体的保险、银行、商业票据、共同海损、打捞权、贷款抵押、信用记录、纠纷之调解等等,只是应对市场风险和确定责权利的方式而已。
去年十二月在闽南考察时所看到的当地的商品化了的水果种植,就必然牵涉到这些方面的发展。比如说,小林收购了青枣之后,通过当地的货运公司送到他的下线─各城市里的水果批发商─手上。但这运输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风险如何解决?如果翻车了,货物损失由谁承担?这都是应该问的问题,当时却没想到。这就是理论准备没做好。
了解了这些,便可知道市场制度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有些制度条件能够出现?有些却没有出现?地方政府、大资本和个体经济角色在此过程中各起了什么作用?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的,是描述了市场经济出现后的结果,但却没能搞清楚市场经济出现的过程和影响此过程的种种因素。这是下一次要专门研究的地方。而回答这种问题需要跟踪下去、把一条线全搞清楚,以前采用的以点为主的办法不行了。还有就是,这个问题需要比较研究:要找至少两个不同的例子,一个是自下而上地、以个体经济角色的为主导,在市场交易中自发形成的市场制度(闽南可能如此),另一个是自上而下地、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为促进市场交易而搭建的制度条件(比如说寿光)。
更具体一点说,黄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中反复出现的朝代更迭、但似乎只有螺旋没有上升的现象,作了如下的解释。中国过早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统治这样一个充满了地区性差异的大帝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抹平地区性差异(因为中央政权无法识别、应对这些地方性差异),将全国的经济基础改造成一个单一的模式:小自耕农;如此之后,中央政权面对的便不再是千差万别的地方经济,而是千篇一律的自耕农。然后,通过直接向小自耕农收税、征兵,中央政权才能既汇集社会资源,又实现对子民之统治。
但问题就在于,王朝建立之初,因为连年战乱、或因为开国之君的强势,实现了对社会的改造,创建了一个全国一致的小农经济,中央尚能直接向小自耕农收税;但用不了多久,地方差异便会开始显现,更重要的是,在中央与自耕农之间,衍生出了阻碍这层关系的、基于地方的、中间势力,也就是以地主阶级为核心的地方权贵集团。地方权贵集团一旦诞生,原来的自耕农便成了他们的佃农,原来上交给中央政权的税赋现在却被地方权贵收走,而中央则因为技术上和政治上的难度,又无法以累进税或其他办法来向这些地方权贵征税。于是,中央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是逐渐失去地方的税源和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变得虚弱甚至瓦解;要么就是继续对佃农征税,造成底层生产者的税赋负担过重,民不聊生、直至揭竿而起。发展到这一步,新一轮的朝代更迭又开始,又通过一次动乱来重新在全国一统化的自耕农经济之上建立新的中央政权。
黄由此而将中国自秦以降的历史分为三大循环(他称为“三个帝国”,其实三者间的区别、各自的起始,他讲得都不清楚):由秦自南北朝为开创性的第一帝国,由隋至元为发展性的第二帝国,由明至清为收敛性的第三帝国。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所谓的农业经济不可数字化管理。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经济活动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比较的、可计算的媒介─即货币化的价格,所以众多的经济活动变得对于中央政权来说illegible(这是Jim Scott的词语,黄并没有用),中央政权既不能识别,便更无法收税。而要形成哪怕是局限于某地区的经济活动的货币化,所需要的也是当地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则始终没有做到。至于为什么,黄没有讲清楚。不过他模糊提到过一点,我这里将它提炼一下,就是家族宗法制度对人际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的限制,使得经济个体并没有同质性,其行为受各人具体社会身份的影响,各个体之间的交易因此也因身份和相互关系而千差万别,不能形成完全由市场供需所调控的价格、和可以理性计算的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以上这个观点站不站得住脚,由历史学家们去讨论吧。但理论逻辑还是清楚的,这是他的长处。但他的弱点在于,在这本书里,他所做的工作仍然是只在描述,而没有论证。他几乎从来至尾都没有拿一个具体的例证来清楚地说明,原来基于向自耕农直接征税的制度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已经破产,而中央政权又不可能找出新的办法来从其他经济活动中或对其他经济角色征税。
这里又涉及到他的写作方法的问题。他这本书好象有两个目的,一是向无知的老外介绍中国历史,二是阐发他的所谓大历史观。但此两目的经常相互干扰,因为既然要向老外介绍中国历史,就需讲些其实跟阐发他的观点无关的趣闻轶事,而轮到应该阐发观点时,他却只是简单地把观点象口号似地重复地喊一遍了事。
再回到他的观点上,且不论它在历史经验上是不是完全站得住脚,这个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路倒是对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帮助的。从这个观点来看,中国的发展将不是来自中央依据某个理论性的构思而对地方经济生活进行改造、或直接地参与,因为中国的地区性差异太大,不可能找到一个放之四隅皆准之模式,所以一统就死。中国的经济活力来自地方,来自各地的、不计其数的经济角色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而进行的尝试和努力。以前的王朝之所以屡屡要削足适履地对地方经济进行改造,是因为非如此,中央政权就无法有效地从地方经济活动中收税。而这一能力上的缺陷既是因为当时的技术不够,也是因为市场经济制度(也就是黄所说的商业社会)尚未建立,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无法抽象化、数字化。所以,现代中国的中央政权应该做的,就是扶助此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然后在此制度的帮助下,实行放权地方的发展模式:让地方经济自主发展,而中央又同时能从增长的地方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税收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共所领导的改革道路基本上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在发展,而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也可以说是此方法的成就。
除了以上这些大的观点之外,此书还提到一些零散的片断,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继续关注。比如说当中国出现相对稳定的分裂局面时,只要各分治之小国不没完没了地打来打去,而是有一定的和平稳定,地方经济便会出现长足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尤其是南方的几个地方性政权)就是个例子。又比如,中国的国家不象西方国家一样,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的,中国的国家民族主义(表现为在政治上对华夷之别的强调)似乎相对较晚才出现(南宋?)。
另外,与上头提到的中央政权对地方缺乏有效的实际管理,因而只好偏赖对人员的管理来维系对地方的管制。在古代,中国的统一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上的统一,地方强人其实可以自立门户,但文化上的一致性和对大一统的认同,使得很多地方在中央政权对其并没有实质性的管制力的情况下,仍选择从属于大一统的中央政权中。而在当代,中共对地方的管理实际也类似,也就是通过对地方干部的任命和影响来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去年在红河跟刘书记谈话时就听刘书记强调这一点,中共治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要靠对基层干部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改造来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共直到今日仍老爱搞一些外界看来过时甚至有些愚蠢的思想政治运动,一会儿是戴三个表,一会儿是科学发展观。外人看来很无聊,但对地方干部来说,这些运动对其思想认识的改造还确实是有的,而通过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改变,中央虽无需(有时也是无法)下达具体政令,但其政策目的仍能通过这些被改造了思想的干部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经典(653+)
- 差评少(569+)
- 值得购买(577+)
- 赞(247+)
- 一般般(349+)
- 体验好(568+)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格: ( 2024-12-14 20:32:58 )
OK,还可以
- 网友 石***烟: ( 2024-12-12 20:58:3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扈***洁: ( 2024-12-26 13:53:5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步***青: ( 2025-01-04 05:31:34 )
。。。。。好
- 网友 邱***洋: ( 2024-12-30 02:06:0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宫***凡: ( 2025-01-05 04:28:28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蓬***之: ( 2024-12-19 09:13:51 )
好棒good
- 网友 寇***音: ( 2024-12-15 19:23:1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隗***杉: ( 2024-12-20 23:50:1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通***蕊: ( 2024-12-12 09:19:4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沈***松: ( 2025-01-01 23:55:48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宫***玉: ( 2024-12-07 17:00:48 )
我说完了。
- 网友 苍***如: ( 2024-12-24 01:25:5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冉***兮: ( 2024-12-21 14:58:4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精神分析导论(第2版) Jane Milton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国货币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知乎运营:爆款内容+实操案例+素人掘金+品牌赋能 掌握运营底层逻辑,零基础玩赚知乎 秋叶等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预订】Ichiro Y9780547252698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大字实用版)【双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前冲刺密卷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税务筹划案例100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华图版201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命题预测试卷(附赠360元网络课程+39元网课代金券)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布光 拍摄 修饰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俄国19、20世纪之交法政文献选编 郭春生 主编;粟瑞雪 等 编译;陈金鹏 等 译校 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