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复原 (美)朱迪思·赫尔曼 著 施宏达,陈文琪 译 自由组合套装社科 正版图书籍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创伤与复原 (美)朱迪思·赫尔曼 著 施宏达,陈文琪 译 自由组合套装社科 正版图书籍 机械工业出版社精美图片
》创伤与复原 (美)朱迪思·赫尔曼 著 施宏达,陈文琪 译 自由组合套装社科 正版图书籍 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创伤与复原 (美)朱迪思·赫尔曼 著 施宏达,陈文琪 译 自由组合套装社科 正版图书籍 机械工业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150779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4
  • 页数:235
  • 价格:79.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28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8:21

内容简介:

在西方,关于心理创伤疗愈的著作非常丰富,其中最通俗易懂的当属美国顶级心理创伤专家朱迪思•赫尔曼所写的《创伤与复原》。

书中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恐惧、失控和面临毁灭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创伤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伤害,社会往往也是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原因是,研究和治疗心理创伤“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邪恶”。而这些丑陋的东西却正是整个社会所不想面对,一般人希望眼不见为净的。因此,也便产生了“受害的一方或许想遗忘,但是却无法遗忘;旁观的一方有着不自觉的强烈动机要遗忘,而就真的遗忘了”的矛盾情境。

本书的临床素材取自作者在一家女性精神医疗中心的20年执业经验和研究成果, 以及她在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10年教学和担任督导的经验,主题覆盖了乱伦恶行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者,以及那些曾参与过战役的退伍军人和恐怖活动的受害者。

自1992年出版,本书就被誉为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将个人经验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主张心理创伤只能在社会背景中加以理解。出版20多年来,它改变了人们思考和治疗创伤事件与创伤受害者的方式。

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创伤治疗专家来说,本书将帮助你深入理解来访者心理创伤的本质,并提供有效的方法来辅助你,帮助来访者从创伤中复原。

对于创伤受害者来说,你可以在本书中获得理解和共鸣,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获得真正有效的帮助。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与创伤真正和解

推荐序二穿越创伤的旅程:为了重生

前言记住暴行,揭露真相

第一部分创伤性障碍

第1章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面对人的脆弱性与劣根性

歇斯底里症的英雄时代

喝彩渐歇,英雄退却

战争创伤神经性官能症

难以磨灭的长期烙印

两性战争中的战场神经性官能症

第一次进入公共讨论的领域

第2章恐怖经历

自我防御系统瓦解之后

过度警觉

记忆侵扰

禁闭畏缩

创伤症状的矛盾冲突

第3章外部关系的断绝

受损的自我

脆弱性与适应性

社会支持的影响

最亲近之人的评价

社群的角色

第4章囚禁

心理上的支配

断绝与外界的联结感

彻底投降

长期创伤症候群

人际关系的重大改变

第5章受虐儿童

受虐环境

双重思想

双重自我

对身体的攻击

长大的孩子

第6章一个全新的诊断分析

错误的诊断标签

新概念的需要

成为精神科患者的创伤患者

第二部分复原的阶段

第7章治疗关系

首要原则:恢复自主权

创伤性移情作用

创伤性反向移情作用

卷入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冲突里

治疗契约

治疗师的支持系统

第8章安全

给难题命名

恢复主导权

建立安全环境

照顾自己,掌控身体

完成第一阶段

第9章回顾与哀悼

重建创伤故事

转化创伤记忆

哀悼创伤导致的损失

第10章重建联系感

学习战斗

与自己和解

重新与人建立心理联系

追寻创伤患者的使命

创伤的解脱

第11章共通性

借助他人找回自己

为安全而组建的团体

回顾与哀悼的团体

团体帮助成员,成员启发团体

临别的仪式

再创联系的团体

后记创伤的矛盾冲突仍未休

附表


作者介绍:

朱迪思•赫尔曼(Judith Herman)

美国顶级创伤与虐待专家,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的临床教授,剑桥医院暴力受害者课程的培训主管。她也是位于马萨诸塞的妇女心理健康联盟的创立者。

赫尔曼于1996年获颁国际创伤应激研究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心理创伤的痛苦源于无力感。在受创当时,受害者笼罩在无法抵抗的力量下而感到无助。……创伤事件摧毁了人们得以正常生活的安全感,世间的人与事不再可以掌控,也失去关联性与合理性。


正因为创伤经历的再体验导致如此强烈的情绪折磨,受创者都会极力避免。虽然原意是要自我保护,但这种避开侵扰症状的努力,却会进一步恶化PTSD;因为如果经常可以逃避这种创伤的再体验,会导致觉察力受限和从人际关系中退缩,徒然虚耗生命。


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从不去想象未来,也不为未来做计划,因为他们预期自己会早夭


受创者会避免任何足以勾起过往创伤回忆的情境,或任何可能涉及未来规划与风险的行动,却也同时剥夺了一些新的契机,因为如果能够成功地面对、处理,或许可以减轻创伤经历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禁闭畏缩的症状,虽然可能代表一种抵御痛苦情绪状态的企图,却也可能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这些症状会窄化并耗损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使创伤事件的影响永远存在


儿童要能发展出正面的自我感,必须仰赖照顾者审慎使用本身的权势。如果一个权势比小孩大得多的父母,能表现出对孩子个体性与尊严的注重,孩子将因此觉得自己是有价值且被尊重的,并因此发展出自尊。孩子也将发展出独立自主性,那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中有适当界限的自我感。孩子也会学着控制和週节他的身体功能,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识就是力量,通常,受创者光是知道她真正的病名,压力就减轻了。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在西方,关于心理创伤疗愈的著作非常丰富,其中最通俗易懂的当属美国顶级心理创伤专家朱迪思•赫尔曼所写的《创伤与复原》。

书中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恐惧、失控和面临毁灭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创伤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伤害,社会往往也是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原因是,研究和治疗心理创伤“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邪恶”。而这些丑陋的东西却正是整个社会所不想面对,一般人希望眼不见为净的。因此,也便产生了“受害的一方或许想遗忘,但是却无法遗忘;旁观的一方有着不自觉的强烈动机要遗忘,而就真的遗忘了”的矛盾情境。

本书的临床素材取自作者在一家女性精神医疗中心的20年执业经验和研究成果, 以及她在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10年教学和担任督导的经验,主题覆盖了乱伦恶行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者,以及那些曾参与过战役的退伍军人和恐怖活动的受害者。

自1992年出版,本书就被誉为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将个人经验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主张心理创伤只能在社会背景中加以理解。出版20多年来,它改变了人们思考和治疗创伤事件与创伤受害者的方式。

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创伤治疗专家来说,本书将帮助你深入理解来访者心理创伤的本质,并提供有效的方法来辅助你,帮助来访者从创伤中复原。

对于创伤受害者来说,你可以在本书中获得理解和共鸣,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获得真正有效的帮助。


精彩短评:

  • 作者:耀空 发布时间:2016-11-28 19:57:22

    太赞了。第四章整章节都可以画重点。标题是囚禁,其实讲的是施虐和被虐,包含家暴、邪教和色情犯罪中的人身控制。是心理上的也是肉体上的。人和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后面讲如何治疗,指导治疗师。一本非常厉害的书,特别是现实意义。能帮助很多人

  • 作者:重庆陶陶 发布时间:2010-02-25 17:17:11

    内地版封面不好看!!印刷也相当一般了!!!

  • 作者:蕴塔 发布时间:2019-01-27 21:17:11

    比起只会叫人快点恢复早日回归社会的医生们高到不知道那里去了(白眼

  • 作者:心是孤独猎手 发布时间:2016-08-14 21:48:10

    可以用3个三概括本书:创伤研究的三段历史(领域),创伤障碍的三个特征,复原的三个阶段。相见恨晚。

  • 作者:冬菇猫 发布时间:2017-05-30 07:33:20

    好书。自己对Trauma therapy的理解深受此书影响。这本书对therapy的治疗阶段的介绍清晰有条理,对不同创伤的影响也写得非常详细。但最击中我的还是此书把创伤问题看作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角度。面对个人的暴行即是在面对全社会的暴行。创伤问题正说明了,心理健康的损害不仅相关个人,更是社会该深思反省的问题。想起村上《地下铁事件》的前言,他说他人对地下铁事件后受影响的个人的闲言碎语,同地下铁事件本身对那个人的伤害一样,都是社会的暴力。

  • 作者:一天天吓人 发布时间:2017-12-07 15:35:35

    在叶美老师朋友圈第一次看到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词,于是就找这本书来读。心理咨询屡出意外,感觉二十几年都像是没有灵魂一样生活着,学习成绩、友谊、吃喝玩乐,这些包裹我的事物就像雾一样,从未落地,自己仿佛飘在空中,一天除了睡眠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是解离状态,从小学有记忆开始就已经这样了,有时候深夜失眠就会想活到现在也是奇迹。大学之前也没真的读过什么书,都是些市场上流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脑子里存档着一堆在不同的人身上观察到的相同行为,以及自己被殴打时痛哭的场景。读这本书的前1/3有点坚持不下去,童年记忆不断侵扰,无法自制流眼泪,现在终于可以面对了,状态还是极差,但我反复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每一个经历创伤的人都会产生同样的反应。生活真难,但,还是要继续撑下去。


深度书评:

  • 创伤: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作者:春日迟 发布时间:2021-01-05 22:36:58

    鲜为人知的是,对创伤最早的系统性研究是弗洛伊德开始的。没错,又是弗老爷子,万能的弗老爷子。当时他的病人中很多中上层阶级妇女罹患癔症(hysteria),她们会产生种种奇怪的幻想,或者身体某个部分无法正常运转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其中相当一部分童年时都有过创伤经历,尤其是性侵。

    然而在保守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几乎是个禁忌的话题。当时父母(尤其是父亲)被认为是儿童的绝对支配者,家庭是人们安全的堡垒,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刚刚兴起不久,甚至“童年”的概念仍是个略显新奇的事物(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出1850年-1950年这个阶段是童年发展的最高阶段)。

    事实上,即使是21世纪的现在,仍然有许多人难以相信儿童被性侵这个事实有多普遍。比如家长会告诫孩子注意陌生人,社会不停警告女性不要去危险的场所,影视作品中的性侵多发生在夜黑风高的夜晚。可是统计表明,80%的性侵发生在认识的人之间,相比藏在小巷子里的陌生人,性侵者更可能是亲戚、邻居、上司、约会对象乃至伴侣和亲生父母。

    随后,一战与二战的到来极大拓展了创伤研究的广度、深度及影响力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及生活的改变难以估量)。人们发现许多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呈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功能异常,如易怒、失眠、噩梦、酗酒、过度警戒等,他们对巨响、烟火、血肉等有过激反应,即使身体完整也丧失了大半战斗力。

    当时心理学及精神病学对此现象没有研究,军方将领们多将这种反应归结于士兵的“懦弱、胆小、不够坚强”,将其变为道德问题,更有以逃战为名将受过创伤的士兵送上军事法庭处死的。因当时战争的标志性大规模性杀伤武器是炮弹,所以英国的心理学家Charles Samuel Myers便创造了“弹震症”(Shell Shock)一词,用来描述受创士兵的症状。

    直至1945二战结束后,大量二战军人回流社会引发种种问题,加之科学心理学的主要阵地随着德国的战败及纳粹人的逃离转移到了美国,战争、压力和创伤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一直到了越战后,由于越战退伍军人有组织的努力,才有了系统性的大规模的对战争引起的长期心理影响的研究。

    也是越战和二战让欧美等国意识到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士兵们不仅上战场前需要心理准备,退伍后也需要帮助回归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其作用相当于我国08年汶川地震和20年新冠疫情对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影响。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熟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迟至1978年才被人提出,并在1980年被收入DSM第三版中。

    本书首次出版于1992年,即PTSD的概念刚刚普及不久,创伤研究迈入新阶段的时刻。在第三阶段,人们发现创伤未必来源于重大的天灾人祸,如战争、地震、性侵等;它可能也来源于一连串更小的事件,如体罚、虐待、辱骂、忽视等。尤其是对儿童来说,他们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创伤的影响会更加持久甚远。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创伤对人的影响,创伤相关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与复原。这篇书评会整理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第三部分因为内容太多后面会再写一篇读书笔记。

    首先是PTSD的主要症状,也是创伤事件对人的主要影响,可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别

    “过度警觉”(hyperarousal),持续不断地预期将面临危险,将生活中中立无害的线索解读为危险的信号,从而时刻处于戒备状态里。

    “记忆侵扰”(intrusion)是受创时刻的伤痛记忆萦绕不去,常以噩梦、闪回的形式反复出现

    “禁闭畏缩”(constriction)则反映出屈服放弃后的麻木反应,

    记忆侵扰和禁闭畏缩形成了一个矛盾的辩证关系,一种摆荡于两端的律动。这两个相反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许就是创伤后症候群的最大特征。

    最初的三到六个月里,记忆侵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更高,受害者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担惊受怕的情况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环境中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将他们带回创伤事件发生的当下。随后禁闭畏缩逐渐成为受害者生活的主旋律,他们逐渐断绝与从前生活的练习、闭门不出,或是表面上努力完成各项日常任务内里却变得麻木不仁,只有短暂地记忆闪回的时刻能重新唤起。

    受创者会发现自己被摆荡在失忆与创伤重现两个极端之间,摆荡在被排山倒海而来的强烈情绪淹没和完全无感无觉的麻木状态之间,摆荡在慌张冲动的行为和完全被抑制的无能之间。此种矛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创伤破坏了人体危机应对的平衡态。正常情况下,我们既需要在危机到来或预测到危险靠近时做好准备,又要在事件过去后平息自己,遗忘一定的细节。当受创者这种平衡功能被破坏后,他们便只能处在两个端点,无法享受中间的过渡状态。

    创伤对人的改变是广泛的,覆盖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其中生理变化最显著

    。这也是为什么谈话治疗对创伤效果有限的原因,因为创伤主要影响我们的爬虫脑而非新皮层,存留于我们的身体而非理智中。

    首先创伤会改变人的记忆系统。

    大量的动物实验显示,当有高浓度的肾上腺素或其他与压力紧张有关的荷尔蒙在身上循环时,记忆的片段会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同样的创伤记忆,也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精神科医生贝塞尔·范德科尔克(Bessel van der Kolk)推测,在交感神经系统受到高度激发的状态下,语言性的记忆受到抑制,而中枢神经系统则回复到如幼儿时期一般,使用感官与图像的形式记忆。

    因此创伤记忆与一般记忆不同,它难以用言词叙述,也缺乏前后脉络,而是以栩栩如生的感受和影像方式储存起来。研究日本广岛与其他一些民间灾难和战争创伤患者的罗伯特·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将创伤记忆描述为一种“抹不去的影像”(indelible image)或“死亡印记”(death imprint)。通常会有一组特别的影像让创伤经历更显清晰具体,就是利夫顿所称的“终极恐惧”(ultimate horror)。

    其次创伤会改变激素分泌,影响感知觉系统。

    受创者会对环境中的危险线索极度敏感,即使没有处在危机中,肾上腺素及其他压力荷尔蒙的水平也比一般人高,从而使得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精神科医生罗杰·皮特曼(Roger Pitman)和范德·科尔克还曾以实验验证,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参战退伍军人,其疼痛知觉产生永久性的改变,说明创伤有可能对身体内产生的类鸦片成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和鸦片麻醉剂相同效果的天然物质)的调节机制造成永久性的改变。那些无法在体内产生自发性解离的受创者,可能会企图使用酒精或镇静剂,以产生类似麻木无感的效果。

    接着,创伤会改变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模式,因为创伤事件的再体验会表现在行动上。创伤情境的重演(reenactment)在儿童一再重复的游戏中最为明显,这种创伤后的游戏“是令人不舒服且刻板单调的……由创伤引发的游戏不易停止,而且就算时日已久,内容可能也无太大改变。与一般儿童的游戏不同,创伤后的游戏会不由自主地强迫重复着”。

    重演有其吊诡之处。即使它是有意识地进行,还是会有不由自主的感觉;即使它不会产生危险,还是会有纠缠不清的驱力在。弗洛伊德将一再发生这种创伤经历的记忆侵扰现象称为“重复性强迫冲动”(repetition compulsion)。

    对创伤线索的回避也会干扰受创者完成他们的日常职责,如开车出行、商场购物、与陌生人交流合作等。

    当人的生理基础与行为模式都被改变后,心理功能和社会关系自然也会遭受损害。

    受创者在以前的生命经验中习得的诸多能力如今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干扰,如独立自主地生活、建立和处理亲密关系、规划自己的未来、效能感和进取心.....你的人生被连根拔起。创伤事件的不寻常处,就在于它破坏了人类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

    人的安全感,或基本的信赖感,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与第一位照顾者的关系中获得的。这种信赖感源于生命本身,并将跟着一个人走完人生旅程。它是所有关系与信念系统的基石,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普通人可能意识不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仰赖于对陌生人的信任、对一套精密运转而我们不知机制的系统的相信。当我们踏上公交或走入地铁前,需要相信司机会准时、安全地将我们送达指定的地点,而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当我们进入餐馆就餐或旅馆休息,需要相信服务人员不会在饭菜中动手脚、不会在我们放松休息时对我们不利。即使是走在路上或搭乘电梯这样的小事,也得以相信路上的行人不会无缘无故对我们发起攻击为前提。

    恐怖事件发生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向最初安全感的来源寻求安慰和保护,一旦这样的哭喊没有得到响应,基本的信赖感即开始破灭。失去了这种对人基本的信任,再想要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可谓天方夜谭。治疗当中,临床工作者的第一步便是与受创者建立初步的信任,否则难以开展后面的工作

    伴随着基本信任感的丧失,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破裂,受创者经常还感到一部分的自我“死去了”。“自我”是一种叙事,是我们对于自己是谁、如何行动的一种连贯性叙事。当创伤性事件发生时,这种连贯性便被打破了。

    创伤幸存者往往有着强烈的羞愧,羞愧自己在事件发生的当下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们会责怪自己不够勇敢、没有反抗、本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受创者是群体性事件的幸存者,他们可能还会有“幸存者愧疚”。许多人会反复追问:为什么是我活了下来?为什么死掉的是其他更值得活下来的人而不是我?如果当时我反应再快些,是不是能够救下其他人?这种强烈的愧疚感常常让受害者拒绝接受帮助或开始改变,以此作为一种自我惩罚;或是将遗忘视为一种背叛,因此不愿减轻记忆侵扰的症状。

    当受创者不仅仅是恶性事件的目击者,同时也是参与者的时候,内疚与羞愧便会达到巅峰。越战的士兵罹患PTSD的几率如此之高,除却战争本身的残忍之外,也和当时许多士兵参与到了对越南平民的屠杀当中有关。一项针对越战老兵的研究显示,每一个参与到恶行里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十年仍然饱受PTSD的折磨。

    在这样的案例里,当事人的确做出了与自己本性截然相反的行为。士兵们出于忠心、爱国、奉献等品质加入军队,他们许多人是周围人眼中善良可爱、风趣幽默、忠诚可靠的男孩,结果却参与到屠杀平民这样的暴行中,这与他们的自我叙事是完全相悖的。死者的形象,连同异国他乡那潮湿、炎热、满是水稻与河流的景色永久地刻在了他们心灵中,此后一生啃噬着他们的良心。

    基于以上理由,创伤的复原也应从生理、行为与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同时进行,有时仅仅让受创者持续参加治疗都非常困难,因此创伤的治愈往往要花费经年累月的时间。

  • 很深刻

    作者:爱哲学 发布时间:2022-01-10 20:59:33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127+)
  • 二星好评(129+)
  • 简单(644+)
  • 书籍完整(562+)
  • 体验还行(512+)
  • 情节曲折(540+)
  • 内容齐全(393+)
  • 中评多(339+)
  • 还行吧(99+)
  • 下载速度快(596+)
  • 收费(367+)
  • 格式多(287+)
  • azw3(357+)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 2025-01-03 16:37:02 )

    够人性化!

  • 网友 訾***晴: ( 2024-12-25 11:44:4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曾***文: ( 2024-12-14 12:45:4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29 16:00:5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屠***好: ( 2024-12-15 14:49:04 )

    还行吧。

  • 网友 瞿***香: ( 2024-12-17 20:30:2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通***蕊: ( 2024-12-31 13:38:4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国***舒: ( 2024-12-14 11:32:41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蓬***之: ( 2025-01-05 08:29:04 )

    好棒good

  • 网友 习***蓉: ( 2024-12-18 10:23:47 )

    品相完美

  • 网友 融***华: ( 2024-12-18 04:49:2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冷***洁: ( 2025-01-06 04:39:4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