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谋略全书 上策中策下策 雷祯孝【正版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 上策中策下策 雷祯孝【正版书】精美图片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 上策中策下策 雷祯孝【正版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 上策中策下策 雷祯孝【正版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228404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9
  • 页数:472
  • 价格:44.25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9:14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上策中策下策(第七版),ISBN:9787802284043,作者:雷祯孝


书籍目录:

上策 战略大计三十六计

 套 - -自强计——使自己强大成功的计谋体系

 -  -第计 - -独立自主

 - - 第2计 - -转益多师

 - - 第3计 - -取长补短

 - - 第4计 - -愈炼愈强

 - - 第5计 - -自我设计

 - - 第6计 - -自我推销

 第二套 - -弱敌计——削弱竞争对手实力的计谋体系

 -  -第7计 - -擒贼擒王

 - - 第8计 - -釜底抽薪

 - - 第9计 - -美人计

 - - 第0计 - -隔岸观火

 - - 第计 - -间谍计

 - - 第2计 - -文性征伐

 第三套 - -守战计——内部建设的计谋体系

 -  -第3计 - -善孚民心

 - - 第4计 - -君甘臣酸

 - - 第5计 - -知人善任

 - - 第6计 - -约法三章

 - - 第7计 - -吐故纳新

 - - 第8计 - -未雨绸缪

 第四套 - -攻战计——主动进取的计谋体系

 -  -第9计 - -调虎离山

 - - 第20计 - -老虎追羊

 -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各种文化相互竞争又彼此依赖的时代,不仅竞争需要智慧谋略,合作也需要智慧谋略。本书是在传统的智慧谋略《三十六计》德基础之上,重新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重新整理,重新分其门,别其类,取其精,去其粗,理其旧,继承了《三十六计》、突破了《三十六计》、超越了《三十六计》!本书是雷祯孝先生将传统的智慧谋略《三十六计》进行大规模的重新整理,重新分其门,别其类,取其精,去其粗,理其旧,继承、突破、超越《三十六计》的成果。全书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智慧、文化、历史、经验着眼,总结立身治国、为人处事、谋取成功的经验,告诉您08个成功人生的智慧与计谋。


书籍介绍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上策中策下策(第七版),ISBN:9787802284043,作者:雷祯孝


精彩短评:

  • 作者:iprincei 发布时间:2022-08-30 15:35:48

    内容丰富,画风多变,表达有趣,小朋友很喜欢这种危险的主题,也希望她能了解后避免遇到危险。

  • 作者:一小片蓝 发布时间:2017-10-23 10:49:29

    现在这社会,在哪里生活都不缺吃不缺喝,最大的区别在于你生活得是否体面,是否可以成为人上人。——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打着北漂的年轻人。

  • 作者:是哦哦啊 发布时间:2022-04-29 14:42:27

    让Yossarian和chaplain都在黑暗的荒诞的战争中看到了希望是一个很让人欣慰的结局,但也显得更加无奈

  • 作者:火烧冰山家的 发布时间:2024-01-21 19:54:10

    还可以 ,一口气读完,外国人讲就一个活的真实

  • 作者:果粒宸gyc 发布时间:2016-02-16 22:38:28

    整本书读来感觉平淡,像教科书一样中规中矩,注释标注位置、详略安排欠考虑,编纂方式过于个人化。其中不乏元曲中的精品,但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只能作为入门书、枕边书来读,不精、不深是本书的遗憾

  • 作者:亮明 Arthur 发布时间:2010-02-20 18:54:34

    对以后的职场生存很有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稍微用到


深度书评:

  • 用鼻子思想

    作者:维舟 发布时间:2014-05-06 23:05:16

    动物行为学家Konrad Lorenz曾说,哺乳动物大多都是“用鼻子思想的”,所以它们用气味来表示占有权,且这种权利归属不仅受空间限制,还受时间影响。这方面,人类虽然没那么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的嗅觉退化了,现代都市尤其是一个嗅觉迟钝、视觉主导的社会),但也不例外。尤其是香气——就像对甜味一样,对香气的喜好似乎是全人类共同的倾向。

    这本书所谈的,其实是一种颇为狭义的“香”,即在文学、历史和文化中所呈现的“香”。作者毕竟是做文学批评出身的,她恐怕无意写一本《甜与权力》或《香料的历史》之类的学术书,以分析香的社会文化史,或其在人类学上的意义。全书的结构是以不同的香来区分,简便易读,全不晦涩,对不同的香料在文学中的意象、象征,都十分熟悉,可想是留意已久。这样的写法,趣味性、知识性强,而思辨性则弱。

    不过由此还是给人不少的启发,例如作者证明“香”最早的来源和功用都与宗教有关。这就不免让人想到,“香”文化是怎样逐渐世俗化的?到现在,香本身已很少神圣化,有时甚至是极度世俗化的(“香艳”)。此外毫无疑问,在烟草、糖、可可等流行之前,香料原曾是最早的跨国上瘾商品之一,但却直到很晚才工业化,这其中原因又何在?或许是因为香料、香水本身单价昂贵,又不能像糖、咖啡那样大批量地满足所有社会阶层,变成全民化的商品?——这当然也有可能,因为直到今天,也只有很少部分人使用香水。

    有点遗憾的是,作者从头到尾只讨论了“香”,而不涉及“臭”,但这两者如果并起来看,或许能有更多新发现。汉语中的“臭”,原仅指“气味”,无贬义,而“香”则由“禾”、“甘”构成,二字最初均无后世之意,可见从属于两者的对立含义均为后来派生,二者的对立可能是相互加深的——因为有了“香”,也就重新界定了“臭”,反之亦然。而香臭不仅是气味,也在后世文化中逐渐带上道德高下(忠臣为香草、奸恶者为逐臭之夫,乃是常见的隐喻)、以至阶层分异的意味。“香”不仅是一种气味,也是一种符号,象征着人格、身份、品味、格调。在世俗文化中,“香”还常常能起到迷惑、掩盖的作用。

    苛刻一点说,书中提到的许多地方,其实与“香”这种气味本身无关,而变成了在谈论“花”。尽管“香”本身来自这些花草,但“花”的文化象征与文学描述,与“香”的文化象征,理应分清是有关联但不一样的两件事。不知为何,全书所谈完全都是植物之香,对动物的麝香、龙诞香则几乎不曾提及,自然也就没谈到王沂孙那首《天香》(可能是中国古代咏香料最著名的一首词了),文史典故上,也漏了著名的“荀令留香”——当然,好多人可能更熟悉的是楚留香,如今提到“香帅”,第一反应想到这位鼻子不灵敏的大侠的可能性,要比想到张之洞的多多了吧。

    细节上有些地方出错,似乎有点不够细心,故减一星:

    p.27:一五八六年波斯占领印度:按,1586年尚在莫卧儿帝国全盛的阿克巴大帝时期,似无此事

    p.29:南北朝时代梁朝诗人江淹曾作《藿香颂》。和桂花、麝香相比,他认为还是藿香好,因为“桂似过烈,麝似太芬”:按,这里所说的“桂”应是肉桂,其香气特浓烈,江淹故有此言,唐宋之前诗文中提及的“桂”,通常都指樟科的肉桂而非木犀科的桂花树

    p.33:《本草图经》里说薄荷:“旧不着所出州土”:应作“著”

    p.59:白居易的《草词毕遇芍药初开》:“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按,诗题全名当作《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

    p.69:茉莉既是菲律宾的国花,也是福州的市花,不久前又被选为扬州的市花:按,扬州市花是琼花,全国以茉莉为市花的是福州和芜湖

    p.93:湖北的孝成:孝感?

    p.98:“雏菊”来自古英文,意思是“白日之眼”,就是太阳:daisy之意取自day’s eye,实是因其昼开夜闭,非其花即如太阳

    p.103:毫菊……来自安徽的毫州:亳州

    p.103:数年前中国大陆曾推出七张菊花邮票系列,从这么多的品种里,精挑细选,入选的七种是:黄十八、绿牡丹、如意金钩、金牡丹、帅旗、柳线:按,此处说是七种,实际只列出六种;这一邮票系列,即1961年2月24日(应是“数十年前”)发行的“特44《菊花》”邮票,全套18枚,此处所列六种即这套邮票的第1、2、5、6、7、8枚

    p.130:隋朝黔州刺史田宗显:当为“黔中”

    p.131:上海黄埔区:黄浦

    p.167:[香妃]她本是和卓皇帝的小妾:“和卓”本是宗教尊称,不应也不能称作“皇帝”

  • 《神曲》与我妈

    作者:假行囚 发布时间:2020-05-08 21:59:08

    三册,内封是裸脊,彩页,一两百幅插图

    我不知道点进来的各位是否是带着好奇,或者是看热闹的心态,请容我解释一下。这个题目并不是无故瞎起的,而是在我开始读这版本《神曲》的地狱篇时,就决定的题目。起因是我妈跟我的一段对话。

    我妈一边把刚买回来的鸡蛋一颗颗码进冰箱,一边问:“最近在看什么书?”

    我抬抬手,把手里的书示意了一下,说:“看得挺杂,正在读《神曲》。”

    我妈点点头,接着码鸡蛋:“嗨,这书我也看过。”

    幼稚的我本能地觉得“读过神曲”和“码鸡蛋”的气质不是很契合,于是饶有兴趣问:“是吗!”

    我妈说:“昂,你忘啦,以前咱家书房里不是就有神曲吗,那都是我以前看的。还有什么《红与黑》啊,《战争与和平》啊,这些我都看过。”

    我赞道:“厉害,厉害!”

    我妈码完鸡蛋,走过来,拿起了她的手机,到一边坐下,说:“不过我那会儿看,看他们啊……觉得可没意思了,看不懂。”我妈的神情变得很些不好意思,“看完了也觉得在装样子……你觉得好看吗?”

    我其实一下子就理解了我妈问这话的背后有个什么心态:1、她希望我觉得好看,因为这样说明她的娃很有文化,能看懂这么“艰深”的东西;2、同时她也希望我觉得不好看,因为那样就可以证明读神曲感到索然无味不是她的问题。

    真是知母莫若女啊。

    我当时刚刚看了没几章(篇),所以不大能回答。

    但是第二天我就很兴奋地拿着《神曲》跟我妈说:“这书太好看了,真的!”

    我妈的附和里全是尴尬。

    而这也就引出了我想说的事儿了。

    神曲,艰深不艰深?艰深!繁难不繁难?繁难!好看不好看?好看!

    我并没有读懂神曲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但我仍觉得它很有意思;我并没有了解并记住但丁引述的所有神话、历史人物是谁、干了什么、代表什么,但我仍觉得它很有意思;读着读着,我甚至已经没有把《神曲》当作一部“伟大”“震撼”“意义深远”的“绝世名著”,但,我仍觉得它很有意思。

    这其中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值得谈一谈。

    我发现很多人会因为作品的“名声”、“意义”而拒绝它,这类作品通常被称为“名著”、“经典”、以及我很不喜欢的一个称呼——“精英文学”。而人们拒绝它的方式大概有这样几种:“哎不行,这类书我哪看得懂啊……”、“我日常就看看网文,看不了这些……”、翻一两页“看不明白,还是等以后我有了阅历再看吧……”、“不行不行,我太肤浅了,看不下去。”……简而言之两种态度:1、我不配;2、我不敢。

    久而久之,这就导致了一种奇妙存在的产生——优越感。

    读这些“名著”的人很容易就对不读这些“名著”的人产生优越感——“哈,我是读高级作品的,我有深度,我有思想,你们这些只知道看网文的都是辣鸡!”

    有了优越感,人就容易骄矜,就容易在知识与真理面前失去谦卑感。一旦如此,人就会变得轻浮、轻狂,开始喜欢夸夸奇谈,乃至颐指气使;这也就是所谓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

    所以可以说,我是借“神曲”与“我妈”,来代表“名著”与“大众”,来讲两件事。

    1、是人读书不是书读人,你读的是正版书,你就配!

    2、书不咬人,读书不可耻,读书读不懂也不可耻,别不敢!

    归根到底一句话,我想把这些名著们,拉下神坛。

    内页插图用的是布莱克,而不是常见的多雷!

    拉下神坛的意思不是说否定他们的意义,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改变“敬畏”的心态,不要敬而远之。

    面对名著,我认为态度应该是这样:不要因为别人、所有人说它伟大就接受这种说法,然后参拜一下了事;而应该把别人对名著的每一句赞誉当作一剂安利,由此产生好奇心,去接近它,深入它,然后自己去感受,去判断它是否如别人所说的那么伟大。

    那么应该如何“接近”,如何“深入”,如何“感受”?

    我不敢说提供方法,只以《神曲》为例,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与经验。

    一、搞清自己在读什么

    《神曲》,是一首长诗,意大利的诗人但丁写于十四世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世纪末尾,文艺复兴之初。可是西方过去的诗与我们一般理解的诗并不大是一种东西了。我们现在(不论东西方)所说的诗,都是只平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等的一种文体,而神曲的这“诗”,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格式”。但丁选择用这种形式来叙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读《神曲》时,以为自己是在读小说。

    确实,从内容上讲,但丁讲述了一个以自己为主角的奇幻故事。在翻译时,有一些译者更注重于讲清楚故事,所以选择性地弱化甚至舍弃了对其本身的“诗体”的翻译。

    正如“作家榜”这个版本选择的王维克的译本,这个译本是《神曲》非常优秀,备受推崇的一个译本。译者尽量讲好这个故事,但同时,也还想保留诗的特点,因此译者使用了优美的诗化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比起完全的诗的格式,要易懂,而比起完全的小说叙事语言呢,多了优雅感却少了平实,这也是有些读者初次阅读时,偶尔感到有些生涩、拗口的原因。

    虽然我们说《神曲》,但如果直译的话,《神曲》的原名“La Divina Commedia”应该译作“神的喜剧”。这里的“喜剧”也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欢乐喜剧人的这种哈哈哈哈的喜剧(哈哈哈哈……),而是一个相对于悲剧来讲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有着皆大欢喜结局的作品,再直白一点说就是,不是虐文!著名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为了致敬这个“神的喜剧”,写下了著名的《人间喜剧》。

    二、理解文本在写什么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神曲》的本质,是以诗的格式来讲故事,那么在阅读的时候,就专心读这个故事好啦~

    我认为,大可不必一下子就带着拜读博士论文的心态小心翼翼地字斟句酌。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神曲》刚刚被写出来那会儿的普通人,那时这作品还不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巨著,而是一个新鲜出炉的故事。带着这种“平等”的心态开始阅读,去体验那些浮华虚名之下的,这个文本、故事本身。

    这样,你会发现,但丁经由神曲所讲述的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真的很美妙,很神奇。

    但丁有一天在树林里散步,啊,突然迷了路。大半夜的,野兽们闻着肉味儿都赶来了,弱小可怜且无助的但丁面对着豹子、狼等等食肉动物,瑟瑟发抖!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英雄出现了,保护了但丁,拯救了但丁。

    但丁定睛一看,救了自己的人,竟如正是自己从小崇拜到大的爱豆维吉尔!

    这样的惊喜还不够!维吉尔还告诉他,我之所以赶来救你,是因为你暗恋了多年的女神贝雅特里齐听说你有危险,拜托我来救你的!

    你看看,你看看。

    我觉得管男频爽文叫杰克苏就不对,完全可以叫但丁苏嘛——暗恋多年的女神派我的爱豆来救我。

    写到这儿就已经足够美好啦!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爱豆维吉尔,带着但丁开始了免费的上天入地旅游活动。

    去地狱看看,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民俗传统;再去净界(涤净灵魂的世界)看看,把你这个不怎么纯净的灵魂免费给你清洗清洗;然后带你上天堂,见你的女神贝雅特里齐,再由她带你去见各位天使与老天爷(上帝)!

    啊,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少年,在穷困潦倒之际,得到了这番境遇,有挚友提携、女神关怀还走遍三界,甚至亲自见到三界共主!

    你就说这个剧情爽不爽,爽不爽!

    这还只是主线!这旅程一路上,他们见到了种种神奇的景象,经历种种奇妙的事件,见过了天使、恶魔、鬼、怪、古今的大佬等等等等

    他摸过地狱三头犬,骑过大妖怪,跟自己的祖宗聊了天等等等等

    真的,什么也不需要,不需要知道多少人写了多少论文,花了多少时间研究这神曲里的多少隐喻、意义……这些一概都不是阅读这作品,感受这作品的趣味与美妙所必需的,把那些都暂时摒弃,只是读这故事本身,就已经很有意思了。

    当然了,确实,就神曲来讲,阅读起来,因为语言与文化的隔离,一时肯定有一些地方完全读不懂。这个时候,就要依靠翻译的水平、典故的注解、甚至于人物关系图来辅助理解。

    啊,所以我吹爆这版本……太贴心了,书里准备了地狱、净界与天堂的地图诶,还标出了重点NPC,我一边儿读,一边看书里的插画,一边看这地图,找找,诶,我们先在到这儿了。美滋滋。

    地图与NPC!

    三、体会作者想说什么

    作者想说的,也就是作者写作是为了什么。

    有的作者写作,是想给读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有的作者写作,是为了给读者讲一些道理;有的作者写作,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些记忆;有的作者写作,是为了给某一个人,传递自己的感情……等等等等

    不同的作者写作有着自己不同的目的,可能只有一个,可能有很多。

    在我们读了文本本身之后,对作品有了基本的了解,就可以开始思考这些事情了。

    比如《神曲》。

    但丁说得很明白了,很直白地告诉读者,他不是只是再写一个爽文而已。

    比如他让维吉尔告诉但丁,一开始想咬你的不是母狼,那是贪婪的化身!比如他们一层层游览地狱,每一层里都有不同的人呆在那儿接受惩罚。

    他们是谁,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为什么受罚。

    净界与天堂亦然。

    这些对我们来说稍显陌生的人名被下面的注认真的解释了。

    我们发现,但丁笔下的,除了如雷贯耳的先哲、各种神话角色以外,更多的,是跟但丁几乎同时代的一些人——有他的朋友,有他的仇敌,有他的亲人。

    诶,这就很奇妙了对不对。

    但丁在自己的作品里,对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进行审判,判定他们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或去净界涤罪。

    这就可以帮助读者去体会但丁他自己的一些观点。

    他认为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是善,什么是罪。

    而除此之外,我们不能不结合时代背景。

    中世纪,是神权高于一切的时代。那个年代,哲学都沦为神学的奴婢,人们没有自我,人们在教会的教导下,认为世间一切都没有价值,自己没有价值,人类没有价值,只有神有价值,神的话有价值。不必有思考,因为神即是真理。

    在这种情况下,但丁写了神曲,他借了神的壳子,可是,发声的思考的是他自己,对文中出现的所有人进行审判的,不是上帝,是但丁自己。

    为什么后世将但丁尊为“旧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将他尊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之首”。

    因为他,这个总穿红袍的小人,在那个所有人都认为只有神配讲话思考的时代,用人(他自己)的头脑和才华,抢夺了“神”的话语权。

    四、判断作者说得好不好

    读一个作品,像是欣赏一朵花。

    你看它第一眼,去看这眼前美——花朵的娇艳,叶片的映衬,它的形态、它的芬芳,感受到了美。

    然后你喜欢上了它,开始去了解,这朵花什么季节开放,开几天,是谁栽的,为何所栽。

    当你知道了这一切,再进一步欣赏这朵花,就会发现与之前不同的美感。

    但是,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这花开得好不好,养的好不好。

    我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有些狂妄,我始终认为,不论是怎样的一本名著,不论有多少人对它推崇备至,新的读者都有评判它好与不好的权力,都有说喜欢与不喜欢的权力。

    但是这个,因人而异,也与时间、阅历与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有关。

    更加是可以改变的。

    以前喜欢,后来不喜欢;以前觉得不好,后来觉得好,都很正常。

    五、交流其他读者的阅读所得

    这不就是豆瓣书评区存在的意义嘛!嗯!

    综上,我跟我妈进行了一番长篇大论,认真探讨。

    我妈表示:“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神曲》还真的挺有意思啊,这么多年了,我都忘了里面究竟讲了啥事儿了,等你读完,我也看一看吧。”

    我,太,欣慰,了!!!!!

    还有随书附赠的七张藏书票…藏书票对我来说就是会心一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txt(119+)
  • 无漏页(429+)
  • 四星好评(475+)
  • 值得下载(556+)
  • 无盗版(399+)
  • azw3(417+)
  • 排版满分(374+)
  • 收费(419+)
  • 在线转格式(328+)
  • 一般般(315+)
  • 微信读书(385+)
  • 赚了(587+)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玉: ( 2024-12-23 07:51:1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师***怀: ( 2025-01-05 07:13:4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国***芳: ( 2024-12-16 01:00:21 )

    五星好评

  • 网友 常***翠: ( 2025-01-03 16:41:27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苍***如: ( 2024-12-26 15:46:3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薛***玉: ( 2024-12-09 01:13:16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5 17:11:2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融***华: ( 2024-12-12 21:15:44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宓***莉: ( 2024-12-15 18:03:0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邱***洋: ( 2024-12-22 14:15:2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