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上场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寂寞上场了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失乐园是一个地方,一种心境,一种色彩。
幾米在《失乐园》里创造了数十位小朋友,以各种独特的方式为受伤的心发声。这些角色中,有的害羞寂寞,有的世故早熟,有的遗失了童年,有的终日寻求不可知的答案……他们天真的话语表达了我们内心曾有的困惑,所有不被理解的情绪,在失乐园里都得到了抚慰。
如果我们安静倾听,就可以感受到失乐园里温柔的光,看到彩虹以微笑的姿势出现。
小樱子听不见,眼镜小乖看不见,漂亮的小天使娜娜不能说话,驴头妹家里很有钱却长得很丑……虽然他们都有无法摆脱的命运和天生的缺憾,但是他们的心还是那么善良,以为靠着想象就能接近天堂……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幾米,知名绘本作家。幾米是笔名,取自作者英文名字的音译。
1998年开始出版绘本,把原本童书领域的绘本延伸到大众读者群里,至今出版作品五十余种。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荷、西、葡、意、日、希、德、韩、泰、俄、波兰、爱沙尼亚、瑞典等多种语言。
幾米的作品获得过国内外诸多奖项,多部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电视剧、电影、动画。他也与英国、美国、日本的出版社合作原创绘本。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失乐园是一个地方,一种心境,一种色彩。
幾米在《失乐园》里创造了数十位小朋友,以各种独特的方式为受伤的心发声。这些角色中,有的害羞寂寞,有的世故早熟,有的遗失了童年,有的终日寻求不可知的答案……他们天真的话语表达了我们内心曾有的困惑,所有不被理解的情绪,在失乐园里都得到了抚慰。
如果我们安静倾听,就可以感受到失乐园里温柔的光,看到彩虹以微笑的姿势出现。
小樱子听不见,眼镜小乖看不见,漂亮的小天使娜娜不能说话,驴头妹家里很有钱却长得很丑……虽然他们都有无法摆脱的命运和天生的缺憾,但是他们的心还是那么善良,以为靠着想象就能接近天堂……
精彩短评:
作者:잘자 发布时间:2024-01-14 16:09:11
每个失乐园的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Miss_Cynthia 发布时间:2017-08-21 11:14:35
遇见双雪涛之前,我既不读短篇小说,也不读国内作家;遇见他,相当于打开了我 文学阅读的新世界,这是我的幸,希望有更多的读者领会到这份幸运。
作者:路易大叔 发布时间:2021-07-31 11:27:19
列宁同志的官方传记吧,列宁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啊,与沙皇专制、与孟什维克、与托洛茨基……战斗,永不止步。
作者:绯月 发布时间:2020-08-29 14:23:53
《6步》的更新版。前面都还好,最后一章写了好多中药的东西,还非要把常规植物成分说成中药,真是中国特色呢,搞得我也不知道该打还行还是推荐了。这书适合外行初窥配方门道和入门不久的人看,专业的还是常备《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吧,每一种原料的知识点都太太太多了(还有些东西从业了才知道,书里估计也不会写,不然会被原料商拍死)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16 22:41:57
驴头妹那里大扣分……………
作者:RitaTurner 发布时间:2023-10-18 13:00:56
随便翻翻就行了
深度书评:
血性乡巴佬-分享沈从文
作者:何大草 发布时间:2009-03-04 23:26:08
一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总会招来许多质疑或嘲讽,托尔斯泰、卡夫卡、博尔赫斯等无缘该奖的大师必然被再一次提起,以证明评委的有眼无珠。而这个时候,评委中的汉学家马悦然照例会通过中文媒体说说话,以满足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爱恨交加的情结。在马悦然对当代中国作家有些吞吞吐吐的评说中,又总会牵出一个已故作家的名字来,这就是沈从文。据马悦然披露,沈从文如果不在1988年5月去世的话,他将于该年的10月获得这一项奖励。
沈从文若地下有知,不晓得他会有哪样的心情。是淡然、平和,一笑置之吧?我猜不会这样的。这奖励从最小处说,可能真是18个瑞典老人的游戏,但金额和风头,却还没有谁可以盖过它。迄今为止,拒领者也只有萨特一个人。诺贝尔文学奖对沈从文意味着什么呢,至少不是误解、贬损、委屈吧。沈从文写了一辈子,即便在他写出最出色作品的时候,也在受到误读,后半生一度受到遗忘,而在生活和写作的双重状况中,他无疑都受到了委屈。据马悦然披露,他在惊悉沈从文去世的消息后,曾打电话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核实,但接电话的人反问他:“沈从文是谁?”这是让人十分惊讶和感慨的!我真希望他能够带着愉悦和尊严,从瑞典国王手上接过奖状和奖金,我相信,这会让他曾长期抑郁的内心有一些舒展。然而,愿望而已,那年领奖的是埃及人马哈福兹。
今天的读者一般是通过别人的回忆来认识沈从文的,在那些充满缅怀的散文中,沈从文似乎总是淡然的、平和的,甘于寂寞、与世无争。而他晚年的照片,那个圆脸、无须、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也在为此做着最好的注释。但我要说,这的确是真的,但远非全部。
沈从文不是怀着淡然、平和的心情写作的。近年出版的《沈从文全集》共有33卷之多、一千万字之巨,其中大多数是50岁之前写下的,仅从这个庞大的数字上,就可以看出他争雄天下的抱负。1922年他来到北京,写作既是为了改写个人的命运,也是为了创建一个纸上的世界。1938年,沈从文在云南呈贡写给大哥的信中,提到自己在“寒酸”生活中对写作的坚持,他自信地说,“我这工作,在另外一时,是不会为历史所忽略遗忘的,我的作品,在百年内会对中国文学运动有影响的……充满骄傲,心怀宏愿与坚信”。在他的后半生,许多作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写,如老舍之写《龙须沟》;一是不写,如巴金,便再没有小说了。沈从文则走了另一条路,他依旧在写着,写文物,所谓“花花朵朵、坛坛罐罐”,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堪称巨著,和钱钟书的《管锥篇》一样,属于那个荒芜时代生长的奇葩,并且同享不朽。孔子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我以为那时的巴金,堪称为狷,而沈从文、钱钟书是真正的狂:深信天降大任与我,舍我其谁?虽然沈、钱总被后人一厢情愿地敬为温良恭俭让。
钱钟书的小说,除了《围城》,就只一本薄薄小册《人兽鬼》,极有才气,也是逞才使气,如高手偶现江湖,一朝解气,收刀入鞘,从此长揖而去。而沈从文的小说,至少十倍于钱吧,因为太多,质量参差不齐,也就像是恣意生长的野林子,杂芜而有勃勃生气。小说之于他,不是心血来潮,是视为一生的工作,甚至前二十年的写作,都还仅仅是“习作”。因为他的宏愿,如他信中所说,是在用一支写小说的笔,去孤立对峙整个的社会。换句话说,他要写出一个纸上的世界,同现实的世界相抗衡。这个世界的主体,就是一个叫做“湘西”的地方。
二
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是从《湘西》、《湘行散记》开始进入沈从文的世界的。湘西美得让人伤心,因为美都是脆弱的,让人发愁的,就连沈从文自己的文字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泄露出灰蒙蒙的怆然来,“去乡已经十八年,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他说的,还是1934年冬天的景象呢(《长河》题记)。我阅读沈从文,已经是1970年代的最后年头了:那真是一个激情充沛的阅读期,和沈从文一起进入大学校园的,还有钱钟书、金庸、萨特、福克纳、米切尔,以及阿梅农、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繁华盛宴,也是泥沙俱下,让每个人都患上了嗜读癖。同寝室中,最早大赞沈从文的,偏偏是个与文学没什么缘分的人,他来自山西,那儿贫穷、干旱,一口井要打200米,一年只能吃上一斤肉,所以他就迷上《湘西》了。沈从文的湘西,是可以让人以各种方式来表达爱意的。时间再过了十多年,我问去过湘西的人,那边是否还有些《边城》的风味?回答都是一律的:“早就面目全非了!”我这时已经不会吃惊了。这倒不是因为我的冷静中多了些常识,晓得大炼钢铁、滥砍滥伐的历史伤了山林多大的元气,而是我怀疑,这个世界是否真正的存在过?就连沈从文自己,当初也表现了暧昧和犹豫:妻子问,你写的到底真不真?他回答,为什么不问美不美?
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桃花源。陶潜的《桃花源》是用诗写的,带着明显的假设、虚拟和模糊,没人会把它当真,不过就是寄托梦的地方吧。沈从文的湘西则是散文的质地,一条河、一条官道、一座城,都有名有姓,每一件道具,一条船,一块川盐,都是实指,毫不含糊。在这个风土中,徐徐展开的故事,也仿佛是作者在忆旧。其实,这也都是为安置梦而虚构的。可以作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沈从文从未离开过湘西,而又掌握了小说的技巧,他能坐在凤凰的一棵桔树下,写出如我们今天所见的《边城》么?一定不会的。要写,也不会是这样子。寻梦是需要距离的。
这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有一点类似,马尔克斯从姥姥那儿学到了以毋庸置疑的态度讲鬼故事的方法,这使天马行空的魔幻也释放出了现实的力量来。而沈从文在造梦的时候,其态度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和马尔克斯不同的是,马尔克斯始终是清醒的,晓得自己在干什么,而沈从文沉浸其中,自己也莫辨真假了。当然,文字里的湘西,何尝又不是另一种真实的存在,就像大地,可以让我们进入和分享,从而寄托我们的愿望和哀悼。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几乎人人是好人,如《边城》的顺顺、大佬、二佬、翠翠、爷爷、杨马兵,如《长河》的长顺、夭夭、老水手,都好到极处去,倘若有瑕疵,也是反过来证明他们作为常人的完美。就连一个嫖客和妓女之间的情义,“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更可信任。”从这个结论出发,湘西那些可恶的家伙,要么本身就自城市来,要么就是被城市的风气染坏了。再譬如刀子,这是和血腥、血性最有关联的,湘西人在需要用刀时,就霍地拔出来,并且敢于捅出去。对付仇人是这样,两男争一个女人,也是这样,因为湘西人“不作兴有‘情人奉送’如大都市怯懦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
血性,似乎是沈从文给一个人下判断时,首要的尺度。我想起一个和沈从文了不相干的大作家,他一生迷恋的也是匕首和流血,佩服的英雄全是些街头的恶棍、流氓和冷静的杀手。这就是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居于大地的另一面,自我囚禁于书房或一个更大的、环形的图书馆。他对杀手的向往,来自他自身体魄的孱弱,全是一个个高度抽象的愿望。这和沈从文完全不一样,《从文自传•怀化镇》里有一段很平静地写到,“我在那地方约一年零四个月,大致眼看杀过七百人。一些人在什么情形下被拷打,在什么状态下被把头砍下,我可以说全部懂透了。”这一份经验是十分可怕的,而它带来的后果就是:“使我活下来永远不能同城市中人爱憎感觉一致了。”城市中人,这是一个他念念不忘,总以轻蔑口气说出来的词。那么,像博尔赫斯这样的绅士与智者,也该算这群人中的某一个吧?似乎不一定。在沈从文的词典里,城市人,大概是总括贫血、懦弱、市侩、狡诈……的一个大名词。他对自己最满意的称呼,自然就是“乡下人”。
三
巴金是沈从文的挚友之一。《怀念从文》可能是巴金写得最出色的散文,见证着他们之间极深的情义。他们在青年时有过相同的选择,即脱离故土,毅然出走。不同的是,《家》是控诉,巴金之离开,意味着精神上的永不回头。在巴金的感召下,多少年轻男女携带着《家》、一口皮箱和朦胧的希望,远走了他乡。在我眼里,巴金的形象始终是青年、战士,是黑白电影《家》结尾处站在甲板上出三峡的觉慧,迎着风把白围巾向肩后坚定地一甩!而我从一开始阅读《湘西》,我就觉得沈从文是一个中年人,似乎他从未年轻过。这不是指他的面孔,在较长的时间内,我甚至都没有看见过他任何的照片。我所说的中年人,首先是一种中年感,来自阅读的声音,他在他的文字中说话,缓慢、低沉,带着无法派遣的哀愁,仿佛在看着自己披肝沥血、一生呵护的家园,正在留不住地褪色、远去,缥缈了。后来我明白,这种声音,就是所谓的沧桑。这种沧桑,流入《长河》,在题记中表达得尤为沉痛。他是带着故乡一起出走的。《长河》可能是沈从文最深刻的小说,这种深刻表现在作者从单纯而倔强的赞美,终于有了相当的犹豫,因为他在无法扭转的变化中,写出了乡土湘西和纸上湘西的双重困境,而他要以一己之力坚守的东西,在更宽广的人世间,已经式微了。1940年代末,沈从文曾经试图自杀,除了极大的政治压力外,也许还有对“湘西”远去的悲剧性体验,这和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有着内在的相似,都自殉于某种坚守不二的传统价值观。
在沈从文的时代,鲁迅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虽然在沈从文的交往中,鲁迅基本上是缺席的,然而对于那时代所有的小说家,鲁迅都必然会在场,因为他是最大的参照系。鲁迅同巴金、沈从文一样,都是从故乡出走的,而且始终在写故乡,就后一点来说,他比巴金更加接近沈从文。但故乡在两个人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鲁迅的故乡,生活着的,不是翠翠、顺顺、大佬、二佬这种人性至纯、重义轻利的乡下人,却挤满了孔乙己、华老栓、假洋鬼子、赵七爷这样病恹恹的活物。故乡也有过短暂的欢愉,但都和戴银项圈的润土一样,早就过去了。在题名《故乡》的小说中,故乡无非就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凤凰、茶峒和鲁镇、未庄的云泥之别,可以举两个人作代表:一个是翠翠,一个是阿Q。沈从文对故乡有着深切的爱,四十岁时他还说,写湘西,就是要写出在湘西人身上有着的“人类最高品德的另一面”,要“写出对这类人的颂歌”来。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份感,即一个乡下人。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鲁迅和他有着最大的不同:“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在酒楼上》)这种丧失家园的漂泊无依感,使鲁迅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作家,触摸到了虚无。沈从文坚定,鲁迅彷徨;沈从文理想、浪漫,鲁迅清醒、焦灼;沈从文是相当单纯的文学家,鲁迅还兼着最为沉重的思想家。当沈从文终于在《长河》中写出了他的犹豫、不安时,鲁迅已早被孤独所吞噬,长眠地下了。今天不少人是很乐于比较两人文学上之优劣长短的,这种比较其实没意义。沈从文比鲁迅单纯,而单纯往往是幼稚的别名。但文学家的幼稚,并无伤于他作品的品质,譬如李白、杜甫,其幼稚就是少有人能匹敌的,就像少有人能抵达他们诗艺的高度。因为有鲁迅,我们看到现实无所不在的严酷与荒谬;又由于有了沈从文,我们就有了一个寄托愿望的共同的湘西:它不在苦难的大地,也不在缥缈的天上,它在别处,在纸上。
四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也许是写得最好的,却不是我最难忘的。《边城》的好是顺理成章的,故园之美、人情之美,溢于他的文字中,我早已不再陌生了。他最让我震动的小说,是他小说中偶然一现的另类:他讲了一个血性的故事,我所读之后的感受是,都市人也可以是乡下人。这个小说的名字叫《都市一妇人》,一篇少有被人提起的作品。
这个故事即便被三言两语转述出来,也是让人难以平静的:一个大地主的儿子、二十岁的英俊上尉,爱上了一个三十五岁的妇人,因为她的美丽、尊贵、善解人意和风情万种。这妇人原本北京小户人家的女儿,天资聪明、俏丽,来往旗人贵家以缝衣绣花讨生活。后来进了一个老外交家的宅中,被收为养女,从此浸染了一身华贵人家的气息。后来,她未经养父同意,和一个青年人私奔到上海。狂热的恋情后,青年把她抛弃了。她那时仅仅二十岁,唯一办法就是回到北京,在养父跟前滴泪悔过,得到了养父的宽恕,一切又恢复到从前。然而自此之后,她成为了另一个人,从前她被男人糟蹋,现在她学会了糟蹋男人。为了虚荣,她甘愿做了×总长的姨太太。当×总长被刺杀后,她联合妓女出身的二姨太,各争得一笔可观的遗产。然后她又去了上海,做了一个妓女。作为妓女,她的华贵气质,是风采逼人的。有钱的男人争着为她折腰,还有人为她自杀,而她想要就要,想甩就甩,很奢侈地活了多年。三十岁后,她倦于风尘,做了一个老将军的别室,想从此过上长久而安宁的日子。然而,两三年后,老将军死了。老将军的朋友专门开了个俱乐部,请她来管理。于是她就像个解甲归田的老兵,收了心,专意做掌柜,颐养天年了,活得贞洁而素朴。就在这时候,她和上尉相遇了:一个快要熄灭了的火把,同一个不曾点过的火把并在一处,又放出了极大的光!在青年上尉滚烫的追求中,她嫁给了他。婚后生活,如胶似漆。但一个夜里,青年的眼睛被人用药揉瞎了。女人痛苦得晕死了好几回。后来他们八方求医,都没有效果,最后决意返回家乡,相依为命。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乘坐的轮船,失事沉没,一船人全死了。当“我”晓得沉船的消息后,自然是很沉痛的,但讲述这个故事的一个老军人却说死得好:一段孽缘总算了结了。因为他能肯定,下药的人就是那妇人,目的要让丈夫永远看不见她衰老。
当年我读到这儿时,是有点心惊肉跳的。但更让我惊诧的,是沈从文给予这妇人以超越道德的赞叹:“那么新鲜,那么有力。”因为,他眼所见的都市妇人,都像蚱蜢、甲虫,“不是极平庸,就是极下贱,没有什么灵魂,也没有什么个性。”但这个因爱而揉瞎丈夫眼睛的妇人,却“如一个光华炫目的流星,本体已向不可知的一个方向流去毁灭多日了,在我眼前只那一瞥,保留到我的印象上,就似乎比许多女人活到世界上还更真实一点。”如果说沈从文在经营纸上的湘西时,是洋溢着自恋的乡情,那《都市一妇人》就是对都市活生生、直接的挑衅。他何曾甘于寂寞呢。
沈从文作为一个自称的乡下人,他和跟自己经历大不相同的胡适、徐志摩等人往来密切。丁玲对此曾在一篇文章中暗示,沈从文这样做是出于自卑,因为他“希望自己也能在上流社会有些地位……始终有些羡慕绅士阶级……他很想能当一位教授。”丁玲的话是说得刻薄、浅陋的,她可能误解了沈从文,也误读了沈从文侠肝义胆写出的《记丁玲》。丁玲的一生很不容易,有过非常苦难的日子,但苦难似乎没有让她多悟到点宽容,她给人的印象总有些自负、敏感,睚眦必报。1980年6月沈从文在和美国学者金介甫的一次访谈中透露,丁玲曾模仿他的笔迹给鲁迅写过一封信,造成鲁迅对他的误会,他和鲁迅没有来往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沈从文晚年口述》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我读了这段回忆,吃惊的程度,不减于读《都市一妇人》。说远了。
在上世纪自称乡下人的文学大师中,除了沈从文,还有一个是福克纳。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是,他们其实都有显赫的家世:福克纳的曾祖父是大庄园主,在南北战争中官拜上校,统领过一个团,至今石像还矗立在故乡的小镇上。其祖父则当过州议员和银行的董事长;父亲最不济,也做过密西西比大学的庶务长。沈从文的祖上似乎更多了些传奇,祖父早年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战功卓著,22岁即任云南昭通镇守使,后升任贵州提督,相当省军区司令了。其父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唐沽战役,后来在北京组织过“铁血团”密谋刺杀袁世凯,虽因泄密而不成,但只此足可以证明这个男人的勇敢和刚烈。有其父必有其子,沈从文的血性是有来历的。福克纳和沈从文一辈子都在写着自己的故乡,土地、传统、真情实感,不同的是,福克纳写的是挽歌,沈从文写的是颂歌,福克纳把南方安放在了历史中,而沈从文把湘西供奉在了永恒里。在不朽的《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里,福克纳把那些留不住的东西都和爱米莉一块埋葬了;而沈从文在《都市一妇人》中似乎投下了自己的影子,拼死也要把最后的美色留下来。死对于沈从文,不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字眼,他淡淡地告诉金介甫,“我亲自看到总共有五千人被杀。”对流血与死亡的亲身体验,中国作家哪一个能超过他?
文/何大草
(选自何大草散文集《记忆的尽头》,全书18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让死去的女儿继续活下去,因为她还没准备好告别
作者:noparty 发布时间:2017-09-21 19:26:57
对于死亡的探讨,我们好像总是讳莫如深。
到底心脏停止跳动是死,还是思考泯灭是死?对于脑死亡的界定一向模糊的社会,如何视还有呼吸还能心跳的亲人为死亡?这是东野圭吾在《沉睡的人鱼之家》中对生命和死亡发起的提问。
这注定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脑死亡就代表着生命的终结,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从伦理角度来说,毕竟亲人还有呼吸和心跳,就这样判定为死亡,难免有些于心难忍。在科学和伦理的拉扯中,一场生与死的抉择让人纠结不已。
面对亲人离开,在短时间内总是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意外离去,更是给死亡增添了一份让人望而生畏的憎恨。但是,如果一个没有质量的生命,哪怕是父母子女般的亲情,我们是否有权力要求别人为我们多活一分一秒?面对一个没有灵魂的至亲生命,我们是否该打着爱的旗号去绑架他人的生命?
让死了的女儿继续活下去
6岁的瑞穗在用泳池中意外溺水,导致脑死亡,这一变故打破了熏子夫妇本想在女儿小学面试后便离婚的想法。在夫妻俩准备与女儿做最后告别的时候,熏子在一个瞬间突然感觉到女儿的手颤动了一下,似乎是错觉,但又那么真实。
对于父母来说,和还有呼吸还能心跳的女儿做最后的告别,是残忍的。于是熏子夫妇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继续让女儿“活”下去,并暂时不离婚。
同时,一场科学与伦理的拉锯战也在暗暗展开,它让每一个相关者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熏子依靠丈夫和昌的雄厚财力和最新技术,给女儿安上了呼吸机并通过电刺激使瑞穗的胳膊能够移动,这样就保持了瑞穗的肌肉不至于萎缩。就这样她让已经死去的女儿又活了好多年。
在外界看来,瑞穗就是一个怪物,一具活着的尸体。她给弟弟生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学校会因此被嘲笑;她给外婆带来的是巨大的愧疚感,由于自己的疏忽让瑞穗溺水,这个心理的坎儿恐怕一辈子都无法过去。而享受这一切,把瑞穗当作正常人看待的只有熏子自己,她会觉得女儿只是睡着了,她的内心也总期待奇迹的发生。周围的亲人都在默默配合她演戏,内心不接受这个女孩还活着的事实,但又不得不逢场作戏。
这一切看上去很荒诞,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说又是合情合理的。
世间最让人无奈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的至亲慢慢被死神侵蚀,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更何况瑞穗还能心跳还有呼吸,是一个那么招人喜欢的孩子。任何一个母亲遇到这种情况都很难在心里承认自己的女儿已经死去吧。
但是,这终究是一场无法逆转的变故,我们可以感受到熏子渴望奇迹的心情,也能感受到她迸发出母爱的伟大。但这种伟大背后承载的负担太重了,其实熏子自己也是纠结的,
她知道发生奇迹太难了,是因为不会发生才叫奇迹。
即使这个世界陷入了疯狂,仍然有我们必须守护的事物,而且,只有母亲能够为女儿陷入疯狂。
这是书里的一句话,熏子自己也明白,她这样守护着女儿是一件疯狂的事情,她渴望的奇迹永远不会发生。但作为一个母亲要守护女儿的那种天性成为了她的一个心结,在开始的时候她自己解不开,似乎也不愿意去解开。
对于母子父女之间的关系,我比较赞同龙应台在《目送》里所说的: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你们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望着他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头,慢慢地看着他,消失在小路尽头的拐弯处,他用他一生的背影告诉你三个字:不要追!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新章房子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虽然在逻辑上很多行为是正确的,但毕竟人类并不光靠逻辑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不符合逻辑,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符合理性是否也没有关系呢?毕竟人类是一种感性的动物。
转身的一瞬间,不是她走了而是你放下了
日本人对死亡一向有一种独特的情结,甚至有些崇拜死亡。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的扉页上有一句话: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这句话印在第一页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但读完整本小说就会发现,其实这句话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生命逻辑: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死对于死者来说并没有那么可怕,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可能具有致命的打击,他们会感到孤独和痛苦。也许这就是熏子不愿让瑞穗死去的原因吧。
在《沉睡的人鱼之家》里作者探讨了日本社会关于另一种死亡的困境:到底该如何判定脑死亡,以及对脑死亡者器官捐献的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深刻探讨。
书中的另一条故事线是,一个需要心脏移植的小女孩无法在国内找到合适的移植器官,而不得不远赴美国进行治疗,但巨额的医疗医疗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暴击。即便是在各方人士不断募捐的情况下,小女孩最终还是难逃死亡的命运,这也是日本的社会的一种悲哀。
而以此来反观熏子的行为,耗费着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维持一个没有质量的生命,似乎有些不合理,甚至是过分。
但究竟生命该呈现出怎样的价值?是符合社会的理性逻辑还是要顺应人性中感性的坚持?
东野圭吾在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且还对周围人看待瑞穗的态度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维持一个无意义的生命是否是对神灵的亵渎?用最新科技摆弄一具脑死亡的尸体是不是一种变态?
但最终熏子还是妥协了,她说她梦到瑞穗向她告别,其实是她自己内心承认了女儿已经死去的事实,是她放下了。
马东曾经在节目中讲过关于他父亲的去世,他说他父亲在去世三年后曾托梦给他
我父亲跟我说我今天才真正的走了,很高兴和你做一世父子,有缘再聚。我不信那是我父亲跟我说的,我觉得是我自己跟自己说的,我自己的潜意识放过了我自己,然后从那天开始我也可能就真的放下了。
熏子也是一样,瑞穗向她告别是她潜意识里放过了自己,最终他们夫妻还是做出了捐献器官的决定,让女儿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来。一切都以她的执念开始和结束,她接受了现实,妥协于生活的逻辑,回归了以往的生活。
也好,这样对瑞穗,对熏子夫妇,对所有的亲人和受捐器官的小男孩都好。
高晓松在《奇葩说》作了一首诗,很好地诠释了死者对生者地意义:
你是那颗星星
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
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
它变成了暗物质
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
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无论
你在哪里…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收费(291+)
- 无水印(298+)
- 愉快的找书体验(394+)
- 藏书馆(335+)
- 已买(213+)
- 赚了(108+)
- 中评多(432+)
- 中评(178+)
下载评价
- 网友 融***华: ( 2024-12-14 13:44:5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孙***美: ( 2024-12-15 09:31:42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方***旋: ( 2024-12-23 17:59:1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印***文: ( 2024-12-25 04:34:0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詹***萍: ( 2024-12-08 19:57:2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家***丝: ( 2024-12-11 03:31:37 )
好6666666
- 网友 国***舒: ( 2024-12-30 18:30:5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权***颜: ( 2024-12-08 14:12:1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冯***丽: ( 2025-01-01 19:36:37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冯***卉: ( 2024-12-11 01:54:2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习***蓉: ( 2024-12-15 09:10:27 )
品相完美
- 网友 利***巧: ( 2024-12-27 21:08:4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马***偲: ( 2024-12-18 09:05:0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5 22:43:1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屠***好: ( 2024-12-28 15:44:21 )
还行吧。
- 网友 隗***杉: ( 2024-12-14 17:10:5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壬归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预订】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宝宝入园准备一本通: 我会懂礼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隋炀帝传(精)/中华历代帝王传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个人所得税实务操作与汇算清缴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口腔正畸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人像摄影化妆造型教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Hansel and Gretel Vocal Score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第2版)/黄靖淋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23新书 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观点集成 第三版 朱树英 主编 曹珊等裁判要旨司法观点讲解诉讼实务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法律用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