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法入门笔记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房地产法入门笔记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房地产法入门笔记》是按照房地产法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阐述了房地产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基本制度,主要内容涉及房地产法概述、房地产权属及不动产登记、房地产开发用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房地产金融和税费、房地产与环境法律、住房保障、物业管理与服务、房地产司法等法律制度。本书的受众对象主要为法学或非法学背景的高校本科生、高职高专在读学生,也可供房地产实务人员参阅。
《房地产法入门笔记》的特点:其一,阐述简练,概念规范,要点突出,条理清晰,法理严谨,行文流畅,表意准确,避免晦涩的文句表达;其二,争议点采通说,较少涉及本学科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其三,体系完整,包括房地产法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知识点全面,内容全新,并保持适度的内容前瞻性,例如,对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住房、房地产税、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都有简要的介绍;其四,在案例使用上,仅选编“小案例”来阐释相关的房地产法律制度,并作简要评析,以释明正文知识点,不作延伸阐述,不采用复杂的或者综合性的“大案例”;其五,本教材以知识点为核心,设置不同栏目,如“教学目标”“推荐资料”“相关法条”“延伸阅读”等,以四类星级对“知识点”进行标记,并择要提示历年司法考试出题点等,栏目为教学内容服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房地产法概述
第一节 房地产与房地产业
第二节 房地产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房地产立法
第二章 房地产权属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权利与权属
第二节 土地权属制度
第三节 房屋权属制度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房屋共有
第五节 房地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制度
第三章 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概述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的权利范围与登记类型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的程序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用地概述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法律制度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法律制度
第四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
第五节 国有土地租赁制度
第五章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家征收制度与集体土地征用制度
第二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补偿标准
第四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的处理及法律责任
第六章 房地产开发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的规划管理与开发企业
第三节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第四节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监理制度
第七章 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交易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转让制度
第三节 商品房预售制度
第四节 房屋租赁制度
第五节 房地产评估制度
第六节 房地产中介服务制度
第八章 房地产金融和税费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金融与税费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按揭制度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制度
第四节 房地产税收制度
第五节 房地产收费制度
第九章 房地产与环境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运营中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房地产环境法律制度
第十章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住房保障法
第二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
第三节 廉租住房制度
第四节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第五节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第六节 共有产权房制度
第十一章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物业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 业主、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第三节 前期物业管理
第四节 物业管理服务
第十二章 房地产纠纷解决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纠纷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纠纷行政处理与救济
第三节 房地产纠纷的仲裁
第四节 房地产纠纷的诉讼
作者介绍:
谭柏平,湖南省耒阳市人,法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市法学会生态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东泽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法、经济法。
主要学术成果:《海洋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专著)、《中国能源法学》(合著)、《环境法(第五版)》等,撰写了四十余篇学术论文在《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Natural Resources Forum》《社会科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上发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房地产法入门笔记》是按照房地产法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阐述了房地产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基本制度,主要内容涉及房地产法概述、房地产权属及不动产登记、房地产开发用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房地产金融和税费、房地产与环境法律、住房保障、物业管理与服务、房地产司法等法律制度。本书的受众对象主要为法学或非法学背景的高校本科生、高职高专在读学生,也可供房地产实务人员参阅。
《房地产法入门笔记》的特点:其一,阐述简练,概念规范,要点突出,条理清晰,法理严谨,行文流畅,表意准确,避免晦涩的文句表达;其二,争议点采通说,较少涉及本学科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其三,体系完整,包括房地产法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知识点全面,内容全新,并保持适度的内容前瞻性,例如,对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住房、房地产税、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都有简要的介绍;其四,在案例使用上,仅选编“小案例”来阐释相关的房地产法律制度,并作简要评析,以释明正文知识点,不作延伸阐述,不采用复杂的或者综合性的“大案例”;其五,本教材以知识点为核心,设置不同栏目,如“教学目标”“推荐资料”“相关法条”“延伸阅读”等,以四类星级对“知识点”进行标记,并择要提示历年司法考试出题点等,栏目为教学内容服务。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究竟是什么限制了女性选择的自由?
作者:沉默的枪手 发布时间:2024-03-24 15:28:59
在下单这本书之前,主要是好奇作者获得及处理数据的方式。这类研究往往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数据内涵的复杂性导致因果关系的可靠性不高。但读后的感觉却有些复杂,既有和经济学专业有关的不同理解,也有些和专业无关的思考。
经济学的目的是理解与社会现象相关的因果关系,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很复杂。因果关系不同于相关性,有相关性不一定代表有因果关系,甚至相关性本身只是需要解释的现象。因果关系背后要通过一套逻辑正确和一致性理论来推论出来。关于男女不平等这个社会现象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汹涌的女性主义浪潮。
我对女性主义了解不多,去年蹭热度读了上野千鹤子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很难认同她的理论及推理过程。她的论证建立在男性权力和资本权力假设的基础上,但这二个权力——即便有——也只是现象、表象,所以她的解决方案——我理解需要推翻二个权力统治——自然也是开错了药方。父权大部分是文化属性(少部分有法律和政治属性),并不具备绝对的强制性的权力特征,是经济运行机制在社会文化层面的映射。有一种理论认为资本具有客观的或内在的经济价值和发展规律,而人则是资本的奴隶。但资本——如果是私人拥有的——只是为消费者服务的,资本一旦停止使用,就根本没有价值。如果资本拥有权力,它一定是和某种政治权力合谋了。
戈尔丁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她既没有讨伐父权制,也没有批判资本主义,她只是认证了女性的选择是符合经济理性的。研究的方法很严谨,给出的建议也是温和的。但肯定有很多人会有意或无意曲解她的研究结果,包括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雅各布·斯文森说:“理解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对社会很重要。感谢克劳迪娅·戈尔丁开创性地研究,我们现在对潜在因素和未来可能需要解决哪些障碍有了更多地了解。”在评奖委员会的致敬文章中,很大篇幅地谈到戈尔丁的研究为世界各地不同的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经济现象,以前的经济学家通常希望了解现象的运作机制,但遗憾的是自凯恩斯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往往醉心于通过政策干预来达到期望的最佳结果。一旦政策干预成为常态,很多运动,包括女性主义运动的目的也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理性地探究现象背后的机制,通过取消对自由选择的限制或者保护自由选择的权利,耐心等待自发秩序发挥作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运动的力量推动干预政策的制订与实施。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回到本书的研究,首先得吐槽一下书的翻译,真的不够好。特别是书名的翻译,英文的书名是“Carrer and Family”,但翻译成中文却成了”事业还是家庭(Carrer or Family)”。我觉得这是故意曲解,凸显了家庭和事业的对立,也许是为了吸引眼球吧。这世界确实是资本的、商业的,但有其内在的伦理道德,译者和出版商都应该了解。
事实上作者在书中已经预设了女性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事业和家庭兼得,而不是二选一。这个研究范式符合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至少在现阶段是合理的。至于是否一直合理?当然不可能。人类已经经历了母系社会和男权社会,如今正在走向男女平等,乐观一点看,未来正如研究所昭示的那样可预期。在更长的时间视野里,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只不过女性人生目标组合的可选项之一,没必要刻意强调事业与家庭这一特定组合,一切取决于每个个体目标组合的边际效用。对男性来说也如此。
但正是这一预设前提,控制了一些必要的变量使得比较成为可能,才真正揭示了当下男女不平等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原因。
关于研究样本的选择也是值得一提的,隐含了作者对一些事实的基本判断。首先是事业的定义。虽然收入的差异是体现不平等的指标之一,但事业仍然不同于工作,它被定义为“持久的、受欢迎的职业”,和个人的身份的塑造联系在一起。这里隐含了研究的对象是独立而不是从属的女性。这和预设前提保持了一致,当下社会环境已然给予女性独立和自由选择的保障。其次家庭被定义为“有亲生的或收养的孩子,但不一定有配偶”。单亲妈妈或单亲爸爸则被视为有家庭。这样的定义直指事情的本质:导致不平等的原因不是婚姻,不是生育,而是养育责任的不公平。
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家庭内,为什么总是女性面临灵魂拷问,而男性有豁免权——“你愿意为抚养孩子放弃雄心勃勃的事业吗?“这样的定义的隐喻则是不公平在家庭之内,而非家庭之外。
戈尔丁把研究对象按时间跨度分成可比较的五组,通过严谨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再现了代际之间的演变历程:“事业与家庭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是百年世代传承的一部分,其间穿插了经济和社会的根本性变迁。各个小组都接过接力棒,跑出一段路程,闯关通卡,尽力闪避障碍。每代人无不面临千变万化的限制,也迎来了一系列家庭和生育有关的技术进步,所有这些都为未来铺平了道路。“对自由选择的限制才是她极力想探索并展示的主题。
毫无疑问,受基督教清教徒主义影响甚深的美国在男女平权历史上的表现并不光彩。有人说美国的宪法制订之初,只关乎男人,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以至于对特有的女性权利保护的宪法解释因为找不到依据,就一直很别扭。第一组女性面临的是真正的不平等,真正的选择不自由。法律的限制、社会文化的规训和经济上的壁垒,让男性享有绝对的不选择的权利,而女性只能在家庭与事业之间二选一。选择事业的女性要有巨大的勇气去面对并克服那些障碍和风险。举二个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例子:一个是因为性别歧视而与诺贝尔擦肩而过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加州大学曾经因为她是女性而拒绝了她的入职请求;她曾参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因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原子核物理的女王“;她最重要的成就是用实验证明了杨政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1957年杨和李因“发现宇称不守恒“获得诺奖,但意外的是吴健雄却被忽略了。另一位是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前不久,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宣布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以”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而著称的她居然没有相关的文凭,原因竟是一百年前的宾大建筑学系不招收女生,所以尽管她修读了建筑学的几乎所有学分(除了两门坚决不让女生修读的课),而且成绩优秀,她仍然拿不到建筑学的学位。事实上在那个时代的美国充斥着诸如此类的招生性别限制、就业婚姻限制和怀孕限制、”裙带关系“规则等腐臭的保守主义观念,甚至直到6、70年代避孕在部分州仍然是违法行为。
不过在戈尔丁看来,即使没有正式、非正式的壁垒,鉴于家庭的巨大需求,第一代女性兼顾事业和家庭也极其困难:那时的家庭生活还没有实现电器化,操持家务仍然是繁重的工作;那时经济的发展还不能为女性提供大量收入丰厚的白领工作岗位;还有更生死有关的问题,避孕措施还非常原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产生大于预期的家庭。大多数女性并不想为了追求挑战性事业不得不放弃生育孩子、婚姻或建立实质性的亲密关系,这是符合经济理性的。在戈尔丁看来不同组别女性选择的差异并不是第一组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婚姻倾向不同于后面几组,她们的人生出现分歧时因为她们面临了不同的壁垒与限制。是可选项不同了,不是她们的偏好发生了变化。
但依然有一部分第一代女性大学生把独立视为自己最重要的生活目标而选择单身,甚至积极投身于挑战现有规则的活动中。这些女性大学毕业生能够成功的唯一原因是,她通常在年少时期就做出了选择,要去追逐自身的梦想。她们经营社区服务所,担任市政领导人、医生、监狱管理者等。她们争取选举权,为废除“血汗工厂“和童工抗争,为最低工时限制和生育控制而奋战。她们成群结队,相互扶持,在大学里引导那些有类似追求的女性,为她们撑起保护伞。
戈尔丁目睹玛格丽特•里德提着长方形的大盒子,在雪地里蹒跚独行:“玛格丽特于我远不只是遥不可及的楷模。我在她身上窥见了可能的愿景,并渴望去寻找找寻自己缺失的梦想。她犹如‘幽灵’,是对过去的提醒,是对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代勇敢的女性,开启了一个神奇的时代,绽放出辉耀历史的光芒:一方面启迪了无数后来的女性,把独立视为当然的生活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警醒了男性群体,并把他们拖入”选择的游戏“中。自发秩序就这样形成并开启了它的男女平权之旅。
除了那些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妨害女性追求事业的阻力,戈尔丁更关注的是那些经济理性背后我们无法控制的更强大力量的重要性。“它们就象地壳运动推动巨大板块那样,调整着站在上面的人的选择。“科技和经济层面的力量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无论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女性工作机会的增加,家庭电器化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活动中解放出来,还是生殖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女性生物时钟与职业时钟的冲突,都让女性独立的基石越来越坚实。
在今天,显性的法律和政策壁垒几乎已不可见,性别差异正在层层消解,但为什么职业上男女的不平等却依然是很多女性的痛点?戈尔丁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迥异于大部分女性主义者——她们更多地归因于父权制及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规训。但实证的数据显示男女收入的不平等在普通女性群体与女性精英群体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普通女性群体与男性收入的差距远远小于精英女性。这说明男女职业不平等无法在法律、政策及文化层面得到解释,而需要在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中找到答案:精英女性从事的职业往往有灵活的工作、贪婪的工作、非升即走等特点,这些特点不利于养育责任的平衡承担,使得承担了养育责任的女性在事业的进度条上落后于男性。
戈尔丁没有解释为什么是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的养育责任。她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已经来到探寻如何改变制度以实现更大的性别平等和夫妻公平的时刻……答案是必须改变工作的结构设计。”在她看来这只是个小小的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她没有明说是应该让其自发的改变还是需要法律的、政策的干预,但她清晰界定了她的研究边界:药师行业的案例告诉我们的是哪些变化可以促进性别平等和改善夫妻公平,而不是这些变化如何实现。
其实她已经在分析中经暗示了合理的路径:无论是药师行业、律师行业演变,还是当代很多知名企业已经在工作结构上作了有利于养育责任平衡的设计,背后推动的力量依然来自于内在的商业规律。有这样一种自发调整的可能性:“公司未必拥有人性化、关怀体贴、富有同情心的经理,但这无伤大雅。行星偶尔都会连成一线,见怪不怪;所以对公司有效率的东西没准也对员工有效率。被要求长时间、不规律工作的男人们要求加薪,说不定会刺激公司想出计策节约员工的时间,而不是要求他们放弃家庭生活。”
在政治正确盛行的当今美国,有些话不能乱说,所以戈尔丁没有解释为什么是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养育责任。无论如何呼吁家庭内的公平不会有错。她说:“让男性参与照顾孩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但如何让男性放弃“豁免权”主动地承担养育责任呢?唯一的答案仍然是:女性的自由选择。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把“愿意平等承担养育责任”作为选择伴侣的标准时,灵活工作、贪婪工作的成本也一定会越来越高,最终迫使企业改变其工作结构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只是时间问题。”戈尔丁明显对未来有乐观的预期。
前些日子,家里的领导——她对女性主义话题有一定的关注,始终支持女性反抗男权统治的努力——给我转发了一篇文章“请君重作醉歌行”。她很为陈朗不值,不满于研究女性主义的徐晓宏知行不一。我有点忐忑地回答说:“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在怨恨的同时应反思自己。”自由主义逻辑总是冷冰冰的,当然不如理想国那样温暖人心、甚至让人热血沸腾。和理想主义的“他律”道德观不一样,自由主义道德观是“自律”的。在法律之外,你不能从道德上去否定、攻击、要求和绑架别人,你只能通过自己的选择间接地影响这个世界。
米莱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极其震撼:“自由主义已经提供了性别之间的平等。我们的信条的基石是所有人生而平等……激进的女权主义议程所导致的只是更大的国家干预,阻碍了经济过程,为那些对社会没有贡献的官僚提供了工作,例子包括妇女部门或致力于推广这一议程的国际组织。”一个反讽的例子是美国《离婚法》的修订被认为是削弱了对女性的保护,“最糟糕的莫过于人到中年,丧偶或离婚,还没有自己的身份和兴趣爱好。”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女性”被迫“更快地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试图保护结果往往走向结果的反面,应该保护的永远只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回想前几年《婚姻法》的修订,恰恰是背道而驰。我们曾经养了一大批人去控制女性生育,未来可能要继续养着他们去强制女性生育,收获的只是一地鸡毛,甚至连女性最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刑法》中的拐卖妇女罪究竟在保护谁?
这个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社会,人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我不鼓励女性选择事业,也不鼓励女性选择家庭,我同样不鼓励她们要二者兼顾。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特别的,我只想尊重她们选择的权利。不应该有任何的法律限制,不应该有任何的政策干预,也不应该有任何的道德绑架。所有问题都没有所谓的理想蓝图,也没有什么快速解决路径。
作为第一代女性中的一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在婚礼当天写信给未来的丈夫、出版商乔治•普特南,明确表示“你务必要清楚我本不愿结婚,我感觉这样会搞砸工作机会,而工作对我很重要“。普特南没有搞砸她的工作机会,六年后也没有阻止她登上导致她在太平洋上空不幸离奇失踪的飞机。
是的,在书的一开始,戈尔丁其实就说出了她心中的答案:“我想要一个想我所想的男人。”希望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自信与坚持,都能像阿梅莉亚•埃尔哈特那样去选择。
同样地对每个男性来说,应该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愿意象乔治•普特南那样不搞砸她的工作机会,不阻止她登上计划的航班吗?
也谈《资治通鉴》及其阅读方法
作者:反派角色 发布时间:2017-12-24 18:36:17
作者:海 波
关于这部著作,我们简单点,其实说来说去就三个大问题:
一、《资治通鉴》是什么?
(一)它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下简称《通鉴》),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对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一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之间的历史事件进行记载,横跨了14个世纪,体例严谨,脉络清晰,史料充实,简繁得宜,可以说,《通鉴》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世界文明的一朵奇葩。历代大家无不对其顶礼膜拜,胡三省说:“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皆当知通鉴。”顾炎武表示:“通鉴,以一生经历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梁启超也提到:“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它的伟大,自不必多言。
(二)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读者长时间沉浸在这套著作中时,会发现自己会陷入它所提供的一整套东西当中:话语系统、思考问题的角度、阅读方式、使用时间的方式等。这一切化作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这套经典,携14个世纪的国史呼啸而至,将读者团团包裹起来,改变着他们的人生、刻画着他们的骨相。
二、《通鉴》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史实
在宋代以前的那漫长时光里,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大事呢?这部书可以给我们一个基本的答案。
(二)它可以塑造我们的历史观
中国,如同一驾风尘仆仆的马车,从历史深处磕磕绊绊走来,我们需要从它荡起的烟尘、从它碾过的车轮印记中,寻找它曾经的辉煌和没落、苦难与失意。历史是无法改变的,能够改变的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当这样一部巨著摆在面前,这部历经了漫长时光、见证了无数风雨的作品陪伴读者走过那一段阅读时光,就如同历史的马车带读者重回了过去,这个奇幻的旅程,将使得读者对中国历史附随“温情与敬意”之感。
(三)它引导着我们理解当下的一切
历史像一条巨蟒,蜿蜒前行至今,一般人只能见其头,而无法窥其尾。我们读史,目的在于首尾兼顾,眼光及于全身。当今国家,上至政治架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中至意识形态、观念形态,下至思维方式、为人处世,无一不制约于历史。读《通鉴》的目的,在于发掘上述这一切在历史当中的雏形乃至卵形,找到其历史的合理性。
(四)它有助于我们提升古文水平
古文都是言简意赅的。《通鉴》的每一页,都藏着很多内容,有些内容是一目了然的,但有些内容,需要反复咀嚼才可领悟一二。它的字里行间含义十分丰富,如不仔细阅读,将遗漏很多内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长期阅读《通鉴》,对自己的古文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三、《通鉴》应该如何阅读?
(一)版本选择
涉及到买书的问题,首先要问问自己买书的目的是什么。
1、目的在于投资。可以选择一些旧版本,例如:
《资治通鉴》(1-10册,1956年一版一印,古籍出版社,布面精装)
《资治通鉴》(1-80册,2011年一版一印,中华书局,线装)
《百衲宋本资治通鉴》(1-80册,2014年一版一印,广陵出版社,线装)
以上都是比较不错的版本,由于发行量较小,且是一版一印,故有一定升值空间,可酌情入手。此外,市面上还有一些名人藏书,这些书通常不是一版一印,可是因为有名人手迹、藏书钤印,所以也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建议入手时要仔细甄别,以防上当。
2、目的在于阅读。建议选择中华书局版《通鉴》(全二十册,繁体竖版)
因为该书阅读周期较长,所以我们在版本选择时,要选靠谱一些的出版社,如果选一些杂牌版本,缺乏质量保证,那在长时间阅读后,可能出现开胶、脱页现象,影响阅读心情。
不建议选择简体横排版本。我们阅读该著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感受历史气息,而历史氛围是嫁接在文字之上的,失去了繁体字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阅读的前期准备
1、所需工具书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2000年出版,中华书局)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著,1991年出版,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吕宗力主编,2015年版,商务印书馆)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柏杨,2011年版,万卷出版社)
《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2001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国史新论》(钱穆著,2005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所需其他物品
两个笔记本。要求:高档、结实、较厚。
一支钢笔
一支红色圆珠笔
3、其他准备活动
鉴于本套书阅读周期较长,书表易受损坏,我建议读者将《通鉴》全套书以及上述工具书逐一包书皮。推荐使用牛皮纸信封,结实、不花哨。可视个人喜好钤印、注日期。
(三)第一遍阅读
1、在这一遍的阅读中,我们要基本上了解每一卷、每一段落的大概意思。小字部分可不读,也可快速浏览。整体上不要追求速度,但也不宜太慢。
阅读中,有个别读者会自视水平不俗,仿效一些大家、伟人,对原著原文进行“眉批”“双行夹批”,个人觉得这是不妥当的。一来咱们没那个水平,二来,虽然书是咱们买的,但我们只是买到了它的“形”,它的“魂”还游离在外,随意对典籍进行圈注批评,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不尊重。所以,既然没达到裴松之、习凿齿、毛泽东他们那种水平,我们大可手脚老实些,没坏处。
这种行径不提倡
2、读完一卷之后(通常为十几页),可以作一暂停,打开《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相关章节,浏览一遍,思考自己在之前的阅读中有哪些理解不到位之处,加以反思。
这里需要注意,《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文化杂家柏杨对《通鉴》的白话文译本,柏杨在该书中也附带有自己对于特定历史事件的看法。由于柏杨先生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倾向(偏自由),他的一些评语(“柏杨曰”)比较主观,有些甚至不失偏颇甚至近于宣泄,他似乎总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分析古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所作所为,在这点上,柏杨先生算得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我们在将该书作为辅助材料时,要重视其译文部分,因为柏杨对于《通鉴》原文的翻译十分到位,同时也要注意对他评论部分的甄别,不可全盘吸收。
此外,绝不可先阅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再去读原著,那将本末倒置,无益于历史观的形成,亦无益于提升自己的古文水平。
3、遇到生字怎么办?在阅读原著过程中,读者会遇到诸多生字。为了便于日后的再次阅读,我们要将这些生僻字逐一标注。具体操作是:用红色圆珠笔在生字左侧点一个小点,再在生字右上角做一个数字序号,然后将该生字抄在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上。这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生字,一卷中的生字抄在一页上,每一页均要对卷名进行标注。例如“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我们需要将这个卷名抄写在笔记本的单独的一页纸的抬头,在它底下,依次按照序号罗列生字。抄下来的生字,要及时使用《王力古汉语字典》查找,发音、字意要写在抄下来的生字后面,务求简短。
为什么要专门准备一个本子记录生字呢?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原著因标注有大量读音、字意等而导致的凌乱,不至于压抑读者再次阅读该书的欲望。
4、阅读中,读者会遇到很多古代官职,会为这些官职究竟所司何事、在当时的官僚等级中居于何种位置而苦恼。这就需要借助《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了,及时查阅,有助理解。此外,在阅读时会遭遇很多历史地名,这就需要借助《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来辅助阅读。当然,如果读者是史学专业人员,这本地图集就不够用了,可以选谭其骧先生编纂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1982年版,中国地图出版社),极为详尽。
5、阅读切勿拖沓。按照常理来讲,第一遍阅读,通常可以在2年之内完成。若久拖不决,读者往往也不会继续阅读下去了,惰性可能会占上风。
(四)第二遍阅读
1、我们既已阅读过一遍《通鉴》,了解了它浩杂的史实、接触了它的磅礴的气场,这时候应趁热打铁,进行第二遍阅读。但是如果在第一遍与第二遍之间,没有一个思维提升,第二遍也不过是走个流水,熟悉史实而已。那具体要在这两遍之间做一些什么呢?
应先阅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国史新论》,钱穆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对于中国的制度沿革、思想演变、政治走向有一个宏观把控,他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倾授与读者,使后者几乎不费什么气力便可以“拽”住中国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掌握中国史阅读、研究的“钥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很短,几篇文章而已,《国史新论》也不繁杂,数篇论文而已,但读者一接触,很快就会发觉这两本书是催化剂,它将读者之前已读完一遍的《通鉴》发酵了,之前脑海中掌握的那些史实,迅速的“活”起来、“流淌”起来了。
钱穆 (1895-1990 )
2、再读《通鉴》。
此时,我们只需要将原著拿来读即可,辅以之前的笔记本(记满了生字的),这时候,阅读的速度会比第一遍时快了很多,因为史实框架已经在自己脑海中建立起来了,生字也已查完,阅读的障碍基本上被清除。
在这一遍阅读时,我们需要借助那部读历史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国史大纲》(下简称《大纲》)。每读完一个阶段,先暂停,拿出《大纲》,找到相应的那一阶段。例如,我们读到了《通鉴》的三国部分,就要先停一停,找到《大纲》中关于秦汉部分的讲解,详细阅读。期间,再准备一个笔记本,对《大纲》一书做读书笔记,以加深记忆。
依此类推,每阅读一个历史阶段,就看一节《大纲》。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用钱穆先生的梳理总结,帮助自己形成基本的历史意识,构筑自己的历史学基础。1+1等于2,这个不假,但是在这里,《通鉴》+钱穆研究法,1+1远远大于2,其意义不可估量。
(五)第三遍阅读
《通鉴》读到这个份上,可以说“读通了”。实际上能够做到两遍精读的读者,已是少之又少。读第三遍的人,要么是专业的研究人员,要么就是一些思维与众不同之人。这一遍阅读,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和版本选择一样,也要看读者的目的。
1、目的在于感受个中美感。《通鉴》读到第三遍,很多人是奔着它字里行间的美感去的,此外,因为之前的阅读,就像我刚才说的,《通鉴》已经变成了他/她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句话——没它不行!就像毛主席,据说看了十七遍(唐德刚说毛主席读了十四遍),这说明这部著作已经是他的生活乃至于灵魂的一部分了。对于这样的读者,实际上只需要做到爱护书籍、不乱涂乱画即可,不必过多深入探究历史事实,因为那会抑制这部书在读者心目中的近乎完美的形象(很多史实,其实都经不起推敲,任何书籍,都不可能完美)。爱它,就不要贴的太近,草色遥看即可。
2、目的在于深入研究。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同志,自然有其师承与研究方法,我没什么文化,没机会接受历史学训练,没人指点,自然也就没资格置喙了。但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历史学门外汉来说,我这个方法也许值得一用。那就是拓展阅读。例如,《通鉴》我读到了藩镇割据,我对此十分感兴趣,于是便上网搜索,看看哪位教授在藩镇割据方面有建树,我一搜索,看到陆扬教授这方面厉害,之后再去搜索他名下的关于这阶段历史的研究作品。或者在知网上搜索一些这方面的论文。读过这些研究成果后,再看《通鉴》原文,又是一番独特的感受,认识又得到了刷新。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也乐在其中,自以为可供借鉴。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同志也可以对我的这个小方法进行批评指点。
既然是方法,总是有缺点的。我希望读者能够修正我的这套方法,你们正在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也很想知道。
话忌多言,我们还是把东西备齐了,每天匀出时间读起来吧,晚读不如早读。
2017年12月24日 于张家港暨阳高中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420+)
- 种类多(249+)
- pdf(120+)
- 体验还行(645+)
- 值得购买(243+)
- 好评(594+)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4-12-12 06:55:34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田***珊: ( 2024-12-26 08:57:5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潘***丽: ( 2024-12-15 17:00:1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屠***好: ( 2025-01-05 14:25:49 )
还行吧。
- 网友 扈***洁: ( 2024-12-09 22:17:0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沈***松: ( 2025-01-04 07:14:49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宫***凡: ( 2024-12-25 01:03:05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濮***彤: ( 2024-12-10 00:27:1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车***波: ( 2024-12-26 23:40:5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孙***美: ( 2024-12-20 08:44:50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权***颜: ( 2025-01-01 06:19:0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8 14:02:13 )
五星好评
- 网友 薛***玉: ( 2024-12-18 20:24:40 )
就是我想要的!!!
- 金融统计学(第四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怎样打网球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美国音乐剧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儿童歌曲角色唱游 毛慧琳,高翔 编 音乐(新)艺术 人民音乐【可开发票】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24年春季黄冈小状元作业本五年级下册语文数学2本套装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小学5年级下(套装共3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08星火考研英语阅读精选120篇(赠阅读软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Wiley CIA备考精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第三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伟大预演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系列教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