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4:21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精美图片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724341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2
  • 页数:186
  • 价格:10.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4:21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未来的人生充满挫折,只要他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够以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从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青少年朋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人格。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记住一点:好习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不经意间养成的好习惯,却是日后决定成败的关键。长大成人前,赶紧培养它!本书列出了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由具有30年青少年教育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及10余家主流媒体青少年栏目特聘顾问陆士桢,着眼于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青少年精心打造的成才!


书籍目录:

第1种习惯 诚实守信——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

立命之本

忠实做人诚信做事

拥有诚信拥抱成功

不讲诚信的代价

第2种习惯 奉献爱心——赋予人生以完美色彩

爱心无价

奉献爱心先学会同情

一切因爱心而生

爱可以心心相传

第3种习惯 崇尚感恩——让生命之花更加美丽

成功的基点

感念挫折与苦难

感恩现在的拥有

感恩为你付出的人

第4种习惯 宽容大度——比海更宽阔的是心胸

人生难得的佳境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宽容的力量

对人宽容更要对己宽容

第5种习惯 虚怀若谷——受益一生的优秀品质

伟大灵魂的共有品质

该低头时就低头

虚心使人不断进步

第6种习惯 注重细节——成功始于每一件小事

成就佼佼者

把注重细节培养成习惯

不重细节终成大错

成就源于小事

第7种习惯 乐观向上——人生路上的动力源泉

让人生充满阳光

常怀一颗欢喜心

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不能流泪就微笑

第8种习惯 独立思考——成就睿智人生的条件

成功的必然要素

我思故我在

思考带动前进

培养创造型思维

第9种习惯 追逐梦想——拥有实现目标的翅膀

成功源于梦想

梦想的力量

坚持的重要性

靠行动来实现

第10种习惯 发奋自强——奏响人生之路的凯歌

生存从独立开始

强者的素质

学会自理

学会自我选择

第11种习惯 重视礼节——幸福人生的通行密码

懂礼貌的人受欢迎

交往从尊重开始

谦让使你赢得更多朋友

第12种习惯 与人分享——敞开关闭的心灵之门

成长的开始

懂得分享是一种智慧

学会分享自会拥有

分享才会快乐

第13种习惯 自我反省——创造完美的心灵推手

自我反省是一种美德

懂得自省才能不断进步

自省其实很简单

第14种习惯 悉心倾听——打开心锁的钥匙

赢得朋友的法宝

倾听是一种艺术

倾听也是一种沟通

懂得倾听可贵

第15种习惯 博览群书——品味多彩人生的利器

书籍是人的精神食粮

奏响人生的华彩乐章

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

保持持久的学习力

第16种习惯 关注健康——幸福人生的有力保障

人生之本

运动是健康的基础

心理健康才能快乐

第17种习惯 珍惜时间——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做惜时如金的人

合理安排时间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学会适当放松

第18种习惯 专心致志——做事成功的要素

天才的共同特质

注意力集中的人容易成功

做事目标一定要明确


作者介绍: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先后主持了“中国青年政策研究”、“中韩青少年对艾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主要内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未来的人生充满挫折,只要他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够以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从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青少年朋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人格。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记住一点:好习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不经意间养成的好习惯,却是日后决定成败的关键。长大成人前,赶紧培养它!《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列出了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由具有30年青少年教育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及10余家主流媒体青少年栏目特聘顾问陆士桢,着眼于成长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青少年精心打造的成才必读。


精彩短评:

  • 作者:0aizai0 发布时间:2021-03-07 14:58:40

    这个地图也就是看着玩儿的,1936年的美国人画的,肯定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年代错误、路错误等),而且还是有对中国人的刻版印象(小眼睛、几千年都梳辫子等)。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地图背面,出版社编辑加上的北京城历史的简介。

  • 作者:心里的小雨 发布时间:2022-02-13 18:36:48

    画好棒

  • 作者:遁了~ 发布时间:2012-02-19 10:42:20

    在tate modern看见就收了。两个字的评价:全 美

  • 作者:中世与近世之间 发布时间:2019-03-10 18:56:31

    入门看还可以,主要亮点就是对于唐太宗篡改史书的批判书写上,主要问题不脱粉丝心态,平反程度有些过了,李渊气量极其狭小,仅用屈突通的案例有些以偏概全,如李密,必用权谋逼反以杀之,其他如窦建德、王世充、萧銑等或俘或降者也无一人善终,即如杜伏威也是因猜忌而家人受祸。另外武德年间主要是统一战争,政绩方面没必要高估。关于唐高祖是否降顺突厥问题,朱振宏的说法比李树桐靠谱,再说也只是策略问题,不影响对李渊自身的评价,处处维护反而没有说服力,李世民没必要特意黑自己的老爹,否则影响的是唐朝自身的形象。统一分裂一类政治正确的话语也可以免掉。

  • 作者:canjiu 发布时间:2023-12-01 19:59:27

    图片没有年代说明。清晰度可能还不如自己手上的资料。整本书变成了一场设计创作,但和图谱和文物考古毫无联系感,图片还被掐头去尾,有些甚至分不清是跨页设计还是文物图片展现。买后令人尴尬,即不能当图片目录参考,我也不需要一本定价168的设计图册,毕竟自己做一本可能还能更好。两星给装帧…

  • 作者:一生只为你 发布时间:2014-05-03 14:15:16


深度书评:

  • 陈志勇《内城故事》创作手记

    作者:蒲蒲兰绘本馆 发布时间:2020-11-20 10:58:08

    文/图片提供:陈志勇 翻译:李回 校译:皓月

    《内城故事》(2018)是《外郊区的故事》(2008,中文版叫做《别的国家都没有》)的姊妹集,收录了25个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插图故事。我为自己设定的基本前提很简单:想想一个城市里的动物。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人们对此有何反应?它有什么意义?本书里我写的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摩天大楼高层的鳄鱼,这引发了一连串类似的白日梦。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我经常这样工作:从一个“种子概念”出发,展开一系列调查使其壮大,以不同的形式探索一个想法,直到我或多或少地感到它们具有了统一的感觉或主题。

    就主题而言,我的大部分作品,从《兔子》到《失物招领》和《外郊区的故事》,处理的是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之间的分离或紧张关系,激起对已逝之物或无法被完全记忆之事的渴望。从历史上看,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非常奇怪,既奇妙又令人不安,这是地质时期出现的一种小故障,其以巨大的抽离为特征。我时常感到自己和他人所遭受的许多物质和精神问题可能缘于后工业时代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尤其是在城市中心。思考其他动物是一条有效之途,能够帮助我们从一种相当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心态中抽身出来,避免陷入当代人类的担忧和自我迷恋之中。

    重要的是,我的动物从不开口说话,它们的动物本性仍然神秘莫测。它们就那样存在着,在故事间进进出出,好像在试着告诉人类这一物种某些事情(尽管不那么明确)——关于我们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关于我们自己梦的意义,以及我们在这世界上的真实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虚构的动物与真实的动物有所相似;动物在日常中的露面也许揭示了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生活法则,无论这是由文化隔阂、物理距离还是由语言障碍造成的。我们一直忙于做人类,而其他的哺乳动物、昆虫、鱼类和鸟类则像被遗忘的亲属一样在我们身边生存。虽然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不那么假设将是愚蠢的——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写出和画出关于他们的故事来扩展我们的想象力并逐渐了解我们人类自身。

    《内城故事》中的原始插图几乎都是布面油画,它们相当大,约有150cm x100cm,没有重要的数字作品。我喜欢传统媒材直接的物质性,喜欢在这个尺度上伸展整个手臂来呈现不同的纹理效果,喜欢使用画笔、调色刀、硬纸板,有时还会用淋浴清洁刷蘸上湿颜料在画布上大挥几下,然后再解决细节问题。在绘画之前,我创作了一些草图和

    小画

    ,其中一些如下所示。对于这本书,很多前期工作都是数字化的,采用了照片拼贴的形式——把收集到的图像拼贴在一起——参照照片绘图,这就是为什么最终绘画中的图像仍能很自然。在某些情况下,我建造了一些小型场景,比如博物馆的立体模型。例如,“鹿”这一开场场景,包含了几个小型玩偶,它们被装在用纸板箱做成的森林中,然后置于窗台上以制造我想要的光线和构图。

    一个用玩偶、树枝、树叶、纸、颜料和照片搭建的小型立体模型,用于发挥创意和寻找构图

    我经常被问道:故事和插图哪一个先出现?似乎是同时的,它们一来一往,在整个修正的过程中互相提示。几乎总是存在某种模糊的心理形象,比如回忆一个梦:排水沟中一条微微显示出人脸的肺鱼;一团入侵中央商务区的蝴蝶;或在下雪的午后骑着牦牛回家的工厂工人。我并不总是很确定这些图像来自哪里,尽管我通常能识别出一些影响,无论是来自新闻故事、对话,还是对一些只部分看到或听到的东西的误解(这是一种常见的想法来源)。绘画或写作几乎是一种试图弄清那些最初的白日梦可能意味着什么的方式,我用铅笔或圆珠笔,以文字和图画两种形式将其速记在小笔记本上,并且经常反复尝试同一想法的各种变体。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我常常会得到一些与我原先想象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如果你花足够的时间去写或去画它们,那么一个荒谬的前提——办公室地板上的鳄鱼,与律师一起的熊,迷失在天空中的虎鲸——就会开始变得非常有意义。那些隐藏的含义、恐惧、启示、哲学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担忧似乎都自然而然地接踵而至。

    大量的这些工作流露出的主要想法很简单:人类是动物。我们往往会忘记,我们只是这个星球上数百万物种中的一个。我们的法律和宗教告诉我们,我们是独特的,但是,我们真的独特吗?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那就是我们在自我膨胀,被人类的优越感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至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分离开来,只在内心进行交流。虚构的写作和绘画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内在的对话,永远向内,但至少它也试图向外看,朝着那些非人类的事物,就像科学家或博物学家做的那样。

    我常常猜想,作为天生的自然主义者,我们的远古祖先是否更好地理解了其他动物的生命。当你想到洞穴壁画,它们通常是故事,主要的主题是动物;当你看向孩子,他们中许多人说出的第一个词、概念和玩具也都是动物。并非人类形象,而是熊、大象、长颈鹿、老鼠。我女儿大约就出生在我开始思考这本书并写了最初的几个故事之时,她的出生加固了这一想法,即人类有种非常基本的感情,我们渴望亲近我们的非人类亲属,无论是通过宠物、故事、玩具、电视节目抑或参观动物园。我住得离动物园不远,有一段时间我每周去那一趟,观察一小群像我一样的新晋父母以及他们的婴儿。

    然而,当你留意动物遭受了何种待遇:栖息地被毁坏,工厂化饲养加诸的残暴,以及许多其他的剥削和不公,就会发现我们似乎还是极其不尊重动物。并且,这还只是在我们自己的标准下估量出来的。毫无疑问,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更深层的问题,正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货船发出的噪音干扰了长距离鲸的通讯,这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影响。我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远离森林、平原、沙漠和海洋的环境中,从城市到网络空间,同时频繁地感到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遗失了。我们后知后觉:我们自己的命运与其他生物的命运深深缠绕(这一点我们的远祖早已知道)。当我们继续毁坏陆地、侵占海洋、污染空气,我们就得不断更新灭绝物种名录,使大自然的精密网络破碎不堪。就在我准备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最后一只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了,就像我自己的诗里的犀牛一样,它的死亡为这个亚种数百万年的历史宣告了不可逆转的终结。我们生活在“人类世”时代,这是第一次我们可以说一个单一物种对地质范围内的全球变化负有责任,并且,这也许是一个还未意识到的自白垩纪晚期恐龙消亡以来的大灭绝时期。

    我的书与其说是关于这些问题,不如说是关于当代人类,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一种模糊而困惑的感觉,即在这场大规模危机的背景下,生活变得非常奇怪和复杂。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它开启了对可能性的想象,开启了更高的意识以及一种促使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世界的自我批判式的评价。但我相信,这种想象力确实需要经常被引回重要的事物上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去认识重要的事物——那些看起来总是更大、更古老、更明智以及最终比我们更持久的东西。

    故事起源

    每个故事的具体灵感来自许多不同的地方,虽然我不认为了解它们很重要——有时候最好不要知道——但我将在下面为好奇的读者解释一下。我只希望这些笔记不会损害你自己的解释和印象,或者限制任何其他可能的阅读和理解。

    鳄鱼

    墨尔本动物园里有一些鳄鱼,包括极度濒危的菲律宾鳄鱼,动物园正努力将其从灭绝的边缘挽救回来。它们的住所位于大玻璃墙后面,在外观上与任何一家百货公司或公司接待处没什么不同,而其为提供理想生活条件所花的心思也与所有办公室的做法如出一辙:提供家具、恒定气温和自动售货设施。事实上,摩天大楼和水族馆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两者都是被抽离出来的生活空间,位于几乎不可能的地方,但若通过技术和定期服务得到良好的维护,则可达到令人惊讶的可持续和舒适度。(在墨尔本的中央商务区有一条巨大的咸水鳄鱼,我常常想,它是否曾考虑过自己在整个水族馆空间中的位置,那里比河岸要高上好几层。)

    当我想到一个故事或图像,我总是试图搁置“为什么”这一显而易见的问题,这是为了让意象不受理性束缚而自由展开。做梦时,我们很少问为什么这些奇怪的事情会发生,因此,梦得以继续前行。但梦醒之后,我们会想知道它可能的含义或与现实生活的相似之处。比如中央商务区顶层的鳄鱼这个形象,对我来说其中有可解释的部分,甚至是合乎逻辑的、很自然的。经过进一步研究,我注意到鉴于水道对运输与养护、工厂与卫生系统的重要性,许多大城市都建立在沼泽和河岸之上。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忘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曾是动物的栖息地,而那些城市本身在自然历史的宏大叙述中并非如此古老。故事中的一层鳄鱼不会让我们想起这一点吗?在另一些平行宇宙中,野生动物是否可能更好地融入了城市中心,而不是被消灭、被摧毁、被清除或被推向边缘?谁又能说遥远的未来城市会让我们当下的大都市看起来奇怪地丧失了非人类的生命?

    一个电梯按钮的设计。使用者会认为它是公司徽标,而不是关于真实鳄鱼的警告吗?

    蝴蝶

    2017年10月,在《内城故事》准备出版后不久,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气象局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110公里宽的巨大移动物质,他们认为这肯定是候鸟,只是在一年中的那个时候飞错了方向。一位气象学家在推特上提出质疑,并且最终得到了答案:这是最近几周一直在丹佛上空的赤霞蝶云团。这是生活在模仿艺术?

    大量的蝴蝶充满整个城市街道可能是我很久以前见过的景象,我不太记得了。在珀斯,我的家乡,我记得至少有一次,出于不知什么原因,蜜蜂涌入了整个中央商务区。这些事件的部分吸引力在于它引发的感觉:有什么事发生了改变,也许是环境,我们既可以对此感到欣喜,同时也可以感到担忧。

    关于蝴蝶,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多么喜欢它们落在我们身上,就像一种世俗的祝福。蝴蝶馆的游客在接近蝴蝶时大多变得非常安静和友好,他们绝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飞虫,比如蜻蜓、蝗虫或甲虫,更不用说苍蝇或蚊子了。在我们的想象中,它们享有一种特殊的尊重,几乎像是

    形而上的动物

    ,组成那难以置信的飞天油画,它们彼此吸引,但奇怪的是,对于一种毫不相干的灵长类动物来说,它们也是如此受人瞩目。它们的存在往往会激发某种念力,一种对呼吸、位置和时间的意识,就像冥想一样。它们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远离城市的喧嚣。

    在人类文化中,蝴蝶是一种重要的象征,象征着蜕变、预感和灵魂的化身,以及作为好与坏的预兆(英国德文郡的人们曾经为了避免厄运而赶着杀死了一年里的第一只蝴蝶)。在最近的科学范式中,它们是混沌理论的象征,即所谓的“蝴蝶效应”:世界上某个地方的蝴蝶扇几下翅膀可能就会造成另一个地方的龙卷风。最重要的是,动物的符号总是很有趣,因为动物本身总是抵抗这种关联——正如艾丽斯·沃克所言,“世上的动物皆因自己的理由而存在”——我们只是在那儿凭自己的意愿来代表它们。但是,在代表它们的时候,我们必须超越任何猜测,始终尊重它们的真实生活,尊重它们的独立存在,接受它们泰然自若的现实。

    “蝴蝶”的草图,板面油画,20cm x 15cm

    狗是那些真正成为了城市居民的动物中的一种,它们与人类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我们的历史紧密相连,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15000年前。有很多关于人类与犬科动物共同进化的理论,证据之一为早期人类和狼是狩猎伙伴,双方都从对方的独特技能中获益(他们都能把骨头弄碎获得珍贵的骨髓:狼有尖牙,人类则使用特制的石器)。谁知道在那个时代,人与狗这两个物种之间发生了多少故事,也许很少有物种间的友谊是如此史诗般的、不断变化的,或者如此描述变幻莫测的历史,这历史中包含了许多不同文明的兴与衰。

    在更为个人的层面上,人与狗之间的强大联系不断地被死亡所阻隔,因为我们的生命跨度从不完全一致,这就是我的故事的起点。多年来,我书桌旁的挂板上一直夹着一张剪报,上面是一张狗的照片,它的主人在一场悲惨的家庭火灾中丧生了。狗的表情使我很感兴趣,它难以阅读,说不上悲伤,也说不上高兴,它让我想到许多故事,比如著名的“忠犬八公的故事”——一只每天晚上都在涩谷火车站耐心等待的秋田犬,在它主人突然去世后的九年里一直如此,直到死去。人类常常在道德之路上游荡徘徊,焦虑地怀疑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而狗的纯粹忠诚和迫切乐观主义一直极大地激励着它们的人类同伴。我们推测,不管我们的星球面临着怎样的未来,不管它如何变化,或是如何悲惨,甚至世界末日来临,我们都很难想象那儿不再有一只狗督促着我们向前。

    “狗”的彩色草图,在纸上用丙烯和铅笔描绘出随时间变化的景观

    蜗牛

    我为一个设计城市中的大型蜗牛雕塑的项目工作过很短的一段时间,虽然它没有实现(由于后勤上的原因,这个项目被搁置了),但确实引发了我的许多想法,关于蜗牛、城市,关于人类对超大软体动物的前景的反应。蜗牛具有相当复杂的繁殖行为,它们大多数是雌雄同体的。从人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交配习惯非常奇怪,但同时也相当美丽优雅。我总在想,若将其放大置于一个中央商业区内,则会看到一种惊人的结合:巨大的柔软躯体贴着坚硬的、毫无激情的几何结构缓缓移动。

    有趣的是,就在我写完我的故事并开始创作这幅画后不久,一项政府邮政调查在澳大利亚引起了社会分歧:同性婚姻是否应该合法化?幸运的是,结果是积极的,得到了多数的“赞成”——也许这不是许多保守政客所希望的。然而,这项调查确实揭示了少数反对派令人不安的无知,以及他们接收到的错误信息和那毫无根据的恐惧,他们误以为有权评判自己所不了解的他人的生活。我的故事并非专门针对这种拙劣的公民投票,但它们显然有所相似。反思过去的禁令总是很有意思:禁止女性参与投票,禁止喝咖啡,禁止异族通婚,甚至禁止在纽约市使用弹球机。我们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外,未来的人们会对我们当代的态度说些什么呢?毫无疑问,他们会发现有很多事情令人困惑。

    相关主题的油画草图,单身人士独居在“蜗牛公寓”寻找爱情 粉彩画(A1):求爱中的蜗牛

    鲨鱼

    这幅“鲨鱼”的灵感部分来自20世纪早期美国艺术家乔治·贝洛斯(George Bellows)的作品,他表现的拳击手形象和纽约工人阶级移民后代的群像画作最负盛名。我特别喜欢他画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巨大的城市建筑,比如那幅《宾夕法尼亚车站开挖》(1907)。他的画作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和张力,但也带点梦幻或虚幻的感觉。类似的景象在我自己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尤其是包含大型动物的那些画,比如《绯红树》(2001)中在街角飘荡的死鱼,我那挂在隐隐约约的建筑物之间的巨型鲨鱼形象可能正与此有关。

    乔治·贝洛斯(George Bellows)油画作品《宾夕法尼亚车站开挖》

    图片来自网络

    https://www.brooklynmuseum.org/opencollection/objects/1355

    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单独构思的成分,部分是为了回应有关澳大利亚西海岸(我就是在那里长大的)发生的一系列致命的鲨鱼袭击事件的新闻报道,这导致政府对鲨鱼采取了过度的惩罚措施,引发多方争议。法案允许在距离海岸一公里的地方用装有饵料的鱼钩捕获大型鲨鱼,那样它们就允许被射杀,并被扔到离海岸更远的地方。公众对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捕杀行为的部分抗议,是因为认识到这种非自然的鲨鱼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过度捕捞导致饥饿的鲨鱼冒险离开它们通常的领地而引起的,而在那儿它们本与人类和平共处(在我小时候,游泳时丝毫不担心遭受鲨鱼的攻击,唯一亲密接触的生物是野生海豹和海豚,这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的标志)。

    撇开这场辩论的细节不谈,对暴力的快速反应让我想起了潜藏在西澳大利亚和整个人类社会那平静而阳光灿烂的表层之下不远处的黑暗。与这种条件反射性的侵害相结合的是对这种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的有意忽视、对实际和道德后果预测的双重失败,以及可能强加于社会的可怕承诺。在什么时候可以判定暴力政策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杀戮应该停止的这一刻,还是得等到危险一去不返?一旦和平的解决方案被避开,暴力循环便随之而来,就像一条被无休止地屠杀的鲨鱼。

    “鲨鱼”的草图,板面油画

    这个故事的想法最初来自于我看到住所附近许多贴在电线杆上的“寻猫启事”。我对两件事感到好奇:第一,鉴于猫被允许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地游荡,谁能知道它们在外面发生了什么?第二,鉴于它们确实游荡得非常自由,我们又如何能确切知道哪一只猫属于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人属于哪一只猫?过去,一只邻居家的猫常常光顾我的后院,好像在明确宣告它要扩大自己的地盘,一个下午,它在那儿睡了好久,以至于我最终忍不住过去看看它是否安好。事情并不好:它死了。我不知道它死亡的原因,但我必须把这件事告诉它的主人——至少我知道他们是谁。我曾看到一个男人捡起一只死在路边的猫,然后很随意地把它扔到最近的轮式垃圾箱里,所以大概猫的主人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心爱的宠物遭受了些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寻猫启事”,但却没有多少“死猫布告”,它们或许同样有用,因为猫就像老鼠或其他动物一样,经常溜出家门而面临死亡的风险——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

    猫是迷人的伙伴,它们既向人类袒露爱意,又神秘地自我存在着。它们的忠诚既深厚又可疑,而它们的思想就像所有其他动物一样,根本不为人所知。正因如此,它们是生活各个方面的杰出隐喻,包括运气和命运,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常常作为象征而出现。

    在我的画中,“游泳猫”上方若隐若现的黑色波浪图像具有双重灵感。我曾经看过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一场小型黑色象征主义画作展览,虽然他不是一个很有技巧的画者,但我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他的一系列近乎抽象的作品描绘的都是若隐若现的黑色波浪,从正面看,它的边缘被垂死的光线微微照亮。此外,戈雅晚期的一幅“黑色油画”一直以来也让我很着迷,这幅画描绘了一只正在下沉的狗,而且被直接画在他家的墙上,那时戈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正每况愈下。有很多对这个神秘形象的解释,尽管如此,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对其做了最好的总结:“我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它的悲怆让我们在叙述层面之下深受震动。”

    左图:无题(狗),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右图:波浪,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左图来自网络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oya_Dog.jpg

    右图来自网络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rindberg,_Wave_IX.jpg

    “马”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于我女儿(当时两岁)偶然说出的一句话。那晚我们正从某处开车回家,在电台欢快的音乐的刺激下,她大叫:“大象跑!”她倾向于把音乐理解为动物或者别的什么,尤其在看了迪士尼的《幻想曲》(我小时候的最爱)之后。我想象着她看见大象或是其他动物沿着电线奔跑,这似乎是一个只有两岁的孩子才能看到的东西,她既不能把它清晰地表述出来,也无法牢牢记住它,但却足以意识到并喊出:“大象跑!”我没有使这个想法在我脑中消散,相反,就像出于画家和作家的一种职业习惯,我想到:要是真的有什么东西在我们的车子旁与我们齐头并进呢?它们这么做的原因和目的又是什么?在我们经过的这座澳大利亚城市的历史上,大象看起来不太可能会出现,但马似乎是可能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马的幽灵。

    这促使我去做了一些调查,克莱·麦克沙恩(Clay McShane)和乔尔·A·塔尔(Joel A. Tarr)的文章《城市里的马:十九世纪的活机器》(2007)讨论道:有时我们忽视了马在前工业城市里的历史,在蒸汽机和电力发明以前,马实际上是运输业、制造业和其他工业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认为,动物是没有情感和意识的机器,就跟机器人一个样(它们痛苦的叫声被理解为“机械反射”)。马被当作生产利润的工具,在那种环境下,它们的生命通常很短,而且生活得十分悲惨。我故事中很多微小的细节都是真实的,例如刻在城市马厩的椽子上的话:多愁善感,不值一钱(提醒工人不要被动物的表象意识所愚弄);再如,在马腹底下点火,迫使已经筋疲力尽的它们继续劳动。

    “马”的初步拼贴,使用了“找到”的和“画出”的形象,经过数字编辑

    很久以后,在每个人都忘了马的服务之后,这些遭受虐待的动物灵魂难道不会久久萦绕于它们所帮助建造起来的城市里吗,就像那难以安息的幽灵?当然,这种虐待不可避免地继续存在于动物能为人类带来金钱的任何地方,并且继续受到忽视,这就是现实中实际“纠缠”人类的事物。我们需要记住,我们的城市建立在其他动物的痛苦之上,这种情况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延续,人类对此往往没有任何言语。虐待动物最糟糕的一面是,它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在经济上可接受的,而相关机构的设立就是要确保这一想法依旧可行。正如索尔·贝娄(Saul Bellow)所说:“当幻想的需求很深时,可以将大量的智力投入到无知中。”

    我自己不吃猪肉,部分是因为很久以前在学校的一次远足中参观了一间猪舍,但这个故事并不只简单地涉及“吃不吃猪肉”的问题,因为它涉及一个更大的困境。当熟悉的文化传统与我们对道德、理性或公平的理解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食用动物的肉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人能在这类话题下免受疑虑:你只需要谈论一下狗肉的吸引力(狗并不比猪更聪明、更有知觉),或者在遗传的范围内追溯到更接近源头的地方,追溯到人猿时期,去唤起严肃的道德上的厌恶感。但除了肉食问题之外,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着不同的难题,即什么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和可以接受的?以及,什么时候该行动,什么时候又该克制?

    我喜欢推理小说的地方在于,它能以不同寻常的、假设的方式解决司空见惯的问题。想象一下,你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长大:每个人都把一只饱受折磨的动物关在自己的密室里,没有人曾对此发出质疑,即便他们会担心密室外其他动物的安乐。你会怎么办?接受它还是挑战它?类似的困境也许还适用于经济体系、宗教教义以及政治和社会观点——几乎所有事情。这个世界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和不一致,当孩子提出一连串问题的时候他们尤其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要是我们不这么做会怎样?为什么不用别的方式做做看?这些问题为事态提供了很好的指南针,寻找着可供选择的替代之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我们不再会如此好奇,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有些悖论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例如,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食物、土地和特权从哪里产生——在哲学这个管道一样的工程里,小的妥协、双重标准、模棱两可的逻辑、特例和有意为之的视而不见,这些东西像复杂的管子一样层叠累积,特别是当多元叙述者缺席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存有好奇,审视事物,保持希望,想象事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创造性地和自我批判式地思考。最糟糕的不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一致,因为那是正常且无可避免的。可以说,人类文化正是由矛盾所激发并因此而进化。最糟糕的正是相信我们的思想中没有矛盾、没有不一致,相信现有的一切都是其应有的样子。没有什么比这更自欺欺人、更危险了。

    一幅草图,它是这样完成的:把一个猪的模型放入一个纸板箱房间,用不同颜色的台灯照亮,然后拍摄,得到的照片经过数字编辑后作为直接的参考,最后绘成油画。这不仅是一种创造自然主义意象的有效方法,还有助于探索概念和构图,这跟孩子玩玩具非常相似(事实上,就跟孩子玩玩具一个样)。

    月亮鱼

    月亮鱼,或叫月鱼,是一种大型的,色彩鲜艳的珍稀鱼类,深受深海垂钓者的喜爱,它们尤其会被制成标本,作为一种战利品被收藏。它们也是第一种被发现拥有温暖心脏的鱼,这可以帮助它们调节体温。我的故事不太涉及这些事实,而更多地关于我与家人在澳大利亚西南海岸钓鱼的记忆,我们是狂热的垂钓者——几乎所有的家庭假期都被用来进行露营和钓鱼的冒险,去的最多的就是玛格丽特河地区。我还记得,半夜时分,我们在曼哲拉的一座桥下集合,用网兜一个接一个地捉游动的明虾,在我们的手电光之下,它们无意间暴露的眼神反射使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目标。在晚上钓鱼有一种特别奇怪的感觉,也许是更强烈地意识到你正在进入另一种生物的世界,你的感知范围在缩小,但感官在增强。这些让我想起了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回忆录《瓦尔登湖》(1854)里的一段对夜钓的描写,那么细致,那么令人回味,也想起了蒂姆·温顿对在华盛顿海岸垂钓的许多抒情又魔幻现实的描述。

    “在天空里钓鱼”的想法多年来在我的作品中不断得到呈现,如《夏天守则》(2013)。这个想法部分来自对童年时期一个生动的梦的遥远记忆,我记得梦到一个午夜,五彩缤纷的星星在我们郊区的房子上空河流般涌动。同时,风筝节的景象也给了我些许灵感,每到那时整个天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热带水族馆。如果真有那样的“天空鱼”,你会怎么捉住它们?它们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它们的味道又会是什么样的?

    我还受到许多餐馆案件的报道的启发,尤其在亚洲,有些餐馆提供以濒危或保护动物为原料的菜肴,这暴露了某些特权消费者对他们以外的世界的无知和蔑视。更内心地讲,这触发了我的抱歉之心,在我跟哥哥那么多年的夏季垂钓旅行中,我几乎从未想过自己轻率地杀死了多少的鱼、贝类以及其他水中生物。虽然我并不一定反对钓鱼,但我确实为自己对此毫无意识的舒适感到不安。最终,我哥哥找了一份潜水的工作,在自然环境中近距离看过鱼之后,除了拍照,他再也不想捕捉它们了。而我也在很久以前用渔具换了一个颜料盒。

    照片拼贴作品,对“月亮鱼”视觉形象的创意探索

    犀牛

    在往返墨尔本途中,我注意到一项意在提醒司机和行人给有轨电车让路的安全运动,就在那时,这首诗的灵感冒了出来。他们为此设计了一个视觉标志——一头犀牛站在滑板上——一个比喻,使你明白一辆有轨电车的重量相当于30头犀牛,因此没办法突然停下。但若不知道这层意思,这个黄底黑纹的交通标志就显得非常神秘。我把它想象成一个实际的警告标志,提醒过往行人路上有一头真正的犀牛。这可能造成什么问题和反应?除了别的什么,很可能招来不少愤怒。

    一辆私人汽车,或者说一间可移动的休息室,有种特别的绝缘作用,它将外部世界简化为抽象的标志和障碍,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司机的容忍度降低了,反之,烦躁上涨了。交通总是后工业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隐喻,就像城市规划不善自然会导致交通堵塞一样。我们变成了一个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相反,这种被困的感觉可能会使人抓狂。

    我还受到纪录片《泰克:叛逆的大象》(2015)的影响。它讲述了马戏团里一只被虐待的大象在一次表演中挣脱出来,奔跑着穿过一个中央商业区,最后被警察开枪打死的故事。事后来看,这似乎是一场令人惋惜的过度反应。就像海洋馆里心理受损的虎鲸Tilikum的案例一样(见下文),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发了立法变革,新的法律对人们为了娱乐价值捕获和虐待动物做了一定的限制。

    “犀牛”的初版,数字处理的照片拼贴与文字草稿。拼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轻松地发挥创意。在这次创作中,最终的画作与这个快速完成的文本非常接近。

    雪鸮

    大约在2015年,一群艺术家和作家受邀合力为Hush基金会创作一个合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里的孩子要应对痛苦的药物治疗,而这个组织探索的就是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对此有何帮助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不同的病房,了解了病人和工作人员日常遇到的各种挑战。

    我开始对病房以动物命名这件事很感兴趣,因为那时我已经在构思城市里的动物故事了(已经写了“鳄鱼”,“蝴蝶”以及许多其他故事的笔记,它们可能会组成某种故事的集合)。那儿有海豚短期看护病房、考拉心脏外科病房、凤头鹦鹉神经护理病房、笑翠鸟癌症护理病房等等。病房与动物命名之间的关联中有着某种非常古老的东西,人类在面临危机的时刻,即使处于技术手段和大量研究的包围中,我们仍旧可能会把思想转向某种动物,将其视作拯救者或奉为图腾,这超出了我们自身的生物学范畴。由于周围的空间一片白色,立刻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是一只北极雪鸮,这是一种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特别迷人的鸟。(在我的墙上就贴有一张雪鸮的照片。)当医护人员介绍各种空间时,我想象着这样一个生物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安静而警惕地瞪着大大的黄色眼睛:有点让人感到不安,但是最终怀着某种善意的目的。它们就像机器、医疗器械、药物和治疗程序一样——可怕但可能拯救生命。

    在一个病房里,我们探望了一个六、七岁正在接受化疗的女孩,这是她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她有着活泼的性格和勇敢的态度,对我们来同她聊聊她的经历这件事十分兴奋;但当输液工具,一根钩状的针——与鸟的爪子没有什么不同——被插进安置在她胸部的端口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在努力抑制泪水,在这个疗程里,端口将始终安在那儿。这是一次非常感人的经历,不是因为她的眼泪,而是因为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恐惧,因为她在这个过程里极少哭泣。为此而作的诗歌和插画后来发表在合集

    Hush Treasure Bo

    o

    k(

    《HUSH珍宝书》

    中,收在“病房”的标题下。病房,既是一个物理场所,也指向一种守卫或保护的行为。

    然而,为什么是雪鸮或是人类以外的任何动物传达出了这些印象呢?雪鸮有整洁的白色,有柔软的白色羽毛与锋利的喙和爪子的组合,这与病床和针有一些相似之处。除此之外,我感兴趣的是,不管我们如何将自己可怜的谬论投射到动物身上,实际上它们可能缺乏我们所说的同情和善意。它们不一定像我们,它们不一定温柔、善良、体贴。但是,它们的出现或仅仅是它们的存在,仍然经常给人以安慰,就像用考拉或海豚的名字给病房命名一样。

    我感到现代医学就像这只难以读懂的雪鸮,它们传达的是一种奇怪的爱:冷静而理性,距离遥远,有一点非人类;总是疼痛或不舒服,但却非常有效。在我的诗中,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有些东西可以在不关心你的情况下照顾你,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意”却对你有益。病床是冰冷的,也可以是仁慈和鼓舞生命的,我们有时必须屈服于此,在感觉之前放置知识,在恐惧之前放置理性。

    一幅雪鸮的草图放在一张照片上面,照片拍摄于那次对儿童医院的探访

    一张未使用的“猫头鹰”插图,90cmx 60cm的布面油画

    青蛙

    青蛙被认为是“指示物种”族群中的一员。“指示物种”的意思是此类动物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它们的存在或消失可以表明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一样,某些青蛙的死亡可能预示着气候的致命变化、毒性以及其他一些未知的问题。大约20年前,我在为一本科幻杂志中的故事画插画(见下图)时开始意识到这个想法,并且进一步扩展,即某些人也可能是他们周围的社会或物理环境的“示错器”。

    合集中的这个故事是形象先行的:一间只有青蛙占据的高管会议室,背景是一片工业景观。它源于这样一种想法:如果人类偶然间变成了其他动物,我们的环境态度和政策可能会大有不同。只是因为那些机构、政客以及其他个体相信我们自己可以免受危险品、毒性、放射性废料、森林砍伐、腐蚀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他们才继续开展着某些有害实践。事实上,没有人能免受环境影响,当青蛙或其他敏感的动物陷入麻烦时,人类也是一样。也就是说,往往社会中处境最不利的成员受害最深,它们总是生活在不安全的边缘。

    青蛙和蝌蚪经常出现在我其他的画作中,因为它们是我童年里重要的动物。我在一个湿地边长大,曾经收集过青蛙卵并把它们养在一个鱼缸里,然后再把长成的青蛙放回湿地。它们从蝌蚪到青蛙的生理转变(这是两种长相迥异的动物)极其迷人。在许多文化中,青蛙是生育和重生的象征,因而也可能是死亡的预兆。作为易于消失和灭绝的“指示物种”,它们也提醒我们注意到更新和恢复的可能性,当干旱最终爆发时,空气中充满了无数的“哭声”。

    指示物种,Eidolon(《幻象》)杂志,珀斯,2000年,为Cecily Scutt(西斯莉•斯卡特)的故事所配的插图

    绵羊

    “绵羊”这个故事可以任你解释,但它有一点借鉴了澳大利亚动物出口贸易的问题。在澳大利亚,活羊“搭载”专为这一目的建造的大型货船漂洋过海。其实要谨慎使用“活羊”这个词,因为在路途中,有数量惊人的动物死于高温和其他虐待,它们被不小心送入了中东的夏季。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也处于噩梦般的环境,它们浸在尿液和粪便中,这是弗里曼特尔(我的出生地)的居民甚至在每艘出口船只离开之前,从几英里外就能闻到的东西。我对人们从晾衣绳上取下衣服的描述并不是虚构的细节。事实上,这个不必要的行业已经持续了这么久,它的弊端被企业和政客掩盖(只有告密者才会公开),这只能用那些号称“自我监管”动物福利的公司和政府积累的巨额利润来解释。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虐待是可以理解的,从它们自然地遵从人类赋予动物的地位开始,其价值就是纯粹经济的,其生存的时日也屈指可数。一旦你不再尊重另一种生物,任何事都变得可能,任何合理性都可通过检视,包括许多资本主义企业所推崇的观念,即动物缺乏感觉、意识和道德后果。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工业化农业的一大讽刺是,我们在经济上最依赖的动物往往是我们最不尊重的动物。许多城市,尤其是澳大利亚的城市,把它们的生存归功于这种农业,但我们却很少看到关于羊、鸡、牛、猪的庆典,甚至连惰性矿物资源或其他财富都得到了这一方式的赞美。人们不禁怀疑,这种对价值的不尊重,即使在基础货币层面,也会以其他方式感染人类精神,并削弱我们的公平原则以及对所有生命的更广泛尊重。例如,人类学家们持有一种强有力的论点,认为驯化动物,使其成为食物或为我们工作促成了人类的奴役;人类社会对等级制度、不平等和专制的接受可能始于我们对社会之外的生物的轻视。引用莫罕达斯·甘地的话:“一个国家的伟大及其道德进步可以通过他们对待动物的方式来判断。”这可以同时被解读为对发展的批评和改进的鼓励——不仅仅是为了动物的福祉,也是为了动物饲养者的自尊。

    “绵羊”(细节),布面油画

    河马

    故事“河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廉·詹姆斯·西迪斯(1898-1944)的真实生活的启发。西迪斯是一位拥有非凡的数学和语言技能的美国神童,他在1920年出版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The Animate and The Inanimate

    )一书中假设暗物质、熵和生命起源的存在:“我们的生命起源理论是,没有起源,只有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本书写于他的十七岁。

    就像神童有时会遭受的一样,西迪斯成年后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生活,充满冲突、误解和公众的嘲笑。虽然我自己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而且严重夸大了天才的概念),但它确实借鉴了许多真实生活中的传记细节:与父母的困难关系、监禁、媒体争议、误传、隐私侵犯,以及后来对艰涩领域的研究的回归。你可以在艾米•华莱士(Amy Wallace)的《神童:威廉·詹姆斯·西迪斯传》(

    The Prodigy: A Biography of William James Sidis by Amy Wallace

    ,1986)中读到更多。我也非常推荐Nate DiMeo的The Memory Palace播客节目“奇妙的男孩:威廉·詹姆斯·西迪斯生活中的六个场景”,这是一个对西迪斯生活的诗意诠释,比我自己虚构的“题外”小故事来得更好。

    作为墨尔本动物园的常客,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是侏儒河马。透过一面玻璃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在池塘边失重般地滑行。它是那些似乎以同样的兴趣观察它的人类访客(不管是不是真的)的动物之一。它的动作平静缓慢,几乎是催眠式的,它那大而圆的身体包裹在波纹中,旁边弥漫着植物的细小碎片和看起来雾蒙蒙的微生物团,让人感觉非常安心。河马,至少在那些时刻,以一种许多忙碌的人类几乎没有时间做梦的平静方式出现。

    一个人类神童和一只河马,这两个事物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好吧,并不多。但这种不匹配正是产生有趣想法之处,试图调和不可调和的东西。然而,观察河马时,我确实想起了我读到的关于西迪斯的故事,我想象着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他是如何寻求一种极其隐秘的、与世隔绝的生活,远离闪耀在他的青年时代的公众聚光灯;想象他是如何开始不信任包括宗教在内的人类制度。他认为,如果真有上帝,那很可能是某种“与人类不同的东西”。

    尽管有各种猜测和假设,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知晓另一种动物是如何思考的。世界上唯一得到记录的详细思想来自于一个物种,这个物种不断地用自己创造的语言自言自语(这就是现在的一个恰当例子)。我不禁感到星球上有多少物种,就有多少种智慧,就有多少种聪明的感受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可能与我们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所能想象到的任何事物都相去甚远。即使这种推测在理性上没有根据(虽然我不认为是这样),出于诗意的原因,它仍然值得考虑。毕竟,谁能说在水里浮潜,随着水流游动,只是做着自己而不受任何评判和假设的影响就不是最聪明的事呢?那不是某种天才吗?

    “河马”的一个早期概念草图,数字拼贴作品

    最终版“河马”插图上的第一层颜料,丙烯,100cm x 150cm。绘画,尤其是大幅绘画的伟大之处在于意外——水滴、条纹和色彩的混合——能够暗示出意想不到的形式,并呈现出它们自己的生命。

    肺鱼

    在墨尔本博物馆,离恐龙化石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中等大小的水族箱,里面有几条活的澳大利亚肺鱼——一种外表美丽而神秘的动物。这种鱼长有一个肺,在必要的时候(譬如干旱期间)可以只用肺呼吸,由此,它们已经适应了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水质和引发缺水。水族箱巧妙地成为整个化石展览的一部分,它显示出早期两栖动物的出现,解释了水生动物到陆上脊椎动物的转变。虽然这些澳洲肺鱼不是史前的——它们当然是活生生的、当代的——但相对而言,它们是古代鱼群未变的遗物,在大约3.8亿年以前的化石中,我们发现这些鱼群首次得到了记录。因此今天看到它们,并观察到它们与那些不可思议的古老石头印痕的相似之处,实在是令人惊异。

    进化是一个复杂且经常被误解的过程,人们往往只在事情发生后肤浅地看待它。我们熟悉的线性图表显示,直立的智人从蜷缩的猿类进化而来,甚至更早,从类似肺鱼的物种而来。实际上,物种的多样化、进化和幸存是一个巨大而不规则的分支。从古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证据来看,人们开始认识到偶发事件的作用,如果再掷一次骰子,事情可能就会永远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成为现在的样子从来都不是预先决定的,至少不是由已知的自然过程决定的(我们可以自由地推测其他因素)。我们也不比其他动物更“高度进化”,我们是同样进化的。想想事情本来可能会如何不同,或者想想我们作为一个物种还可能怎样继续改变总是十分有趣。我们常常相信,我们正处于地球生命史上某个文明的时刻,惊叹于以我们自己的狭隘标准衡量出的自我成就。但如果我们的时代只是另一代人未来所评价的黑暗时代呢?难道我们不是生活在自我信仰的沟底的另一种肺鱼吗?

    肺鱼雕塑(上色了的石膏模型,一开始用粘土做成),经过排列、拍摄和数字编辑,成为最终画作的参考。

    虎鲸

    不知什么原因,一天晚上,我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头鲸鱼擦过一座摩天大楼,就像一朵白云,但下面的人却对它不怎么感兴趣。直到后来看了导演加芙列拉·考珀斯维特的纪录片《黑鲸》(

    Blackfish

    ,Gabriela Cowperthwaite,2013),我才开始有了更多想法。这部纪录片聚焦于一只名叫提里库姆(Tilikum)的虎鲸的困境:它与母亲在野外分离,并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海洋世界接受表演训练。这部电影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即虎鲸囚禁式的处境与遭受心理折磨别无二致,并且可能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三名人类驯兽师的死亡。除了虐待和悲剧,对我来说,这部电影还触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对长期后果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人类如何控制其他动物的生命。在这一领域以及人类政治和经济的许多其他方面,人类采取不可逆转的行动之时是多么惊人地缺乏谨慎,当事情出错——就像它们经常发生的那样——没有什么能被修复和原谅。

    一个虎鲸玩具的简单照片,成为最终绘画的重要的视觉参考。纪录片、玩具模型和网络图像都是必要的研究,它们提醒我们,我们对动物的理解是如何被文化和技术严重加工的。我们对自然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由屏幕、语言和仿真情境所传导,而很少是直接的。始终保持这种意识非常重要。

    “虎”的灵感来自对印度一项正在试验的研究项目的报道,在那里,村民们把面具戴在后脑勺以防止老虎袭击。老虎只从后面攻击,第二张脸的出现使它们很困惑,因此足以保证猎物的安全。你可以在纽约时报的文章《面具愚弄孟加拉虎》(

    Face masks fool the Bengal tigers

    )中了解到更多相关内容:https://

    www.nytimes.com/1989/09/05/science/face-masks-fool-the-bengal-tigers.html

    面具被证明非常有效,但容易遭遇老虎的森林工人有时会将其摘下或者忘记戴上,于是他们有时会受到攻击。这提醒我们,涉及到安全问题时,我们的想法往往只是想法而已:当预防措施真正奏效,我们不加注意,还可能忘记保持警惕。我们对概率和统计数据也不是特别敏感:我们担心被闪电击中,相信自己能中彩票,却很少考虑开车的风险(例如,第一条关于安全带的法律直到1970年才通过,即使在这个非常简单的装置拯救了无数生命之后)。

    我想知道,如果老虎袭击在大城市是一个大问题,那么戴面具的方案会有多少成效?在森林里钓鱼或工作时戴上奇怪的头饰是一回事,在城市环境中这么做可能又是另一回事,因为它可能与着装规范、便利性、个人品味,当然还有自我意识的自豪感相冲突。这样思考时,我意识到我素描本上的笔记不再是关于老虎攻击城市中心的想法,而是对人们被建议戴上面具会如何反应,以及这种反应所揭示的人性的猜想(而不是“虎性”)。一个奇特的想法可以帮助我们以一种全新且惊人的方式解释一些非常普通的东西,对此我总是很感兴趣。

    “虎”的初稿,图片拼贴

    鹦鹉

    我们家的鹦鹉迭戈(Diego,本故事画作中的主角)是一只巴西太阳锥尾鹦鹉,它和我们一起生活了近20年,在这段时间里它变化不大:活泼、好奇、任性、深情,一直以来通体金黄,并且叫声非常非常大。人们总问迭戈会不会说话(它不会),这个问题成了故事的触发器。为什么我们对会说话的动物或者动物表现出的任何类人的动作如此着迷?从跳舞的狗到猫,我们热衷于为它们找好位置,拍张照片,再附上亲切的说明。自然地,我们从行为的相似性中得到安慰,或者至少是乐趣。作为一个相当疏离、在智力上相当孤独的物种,当看到另一种动物模仿我们的行为时,无论这种模仿多么肤浅,我们都能感到人类的存在也许不那么孤独。

    然而,我认为养宠物更有趣的是我们如何欣赏另一种动物的真正奇异之处,学会尊重它们内在生命的深奥之谜。可能其他鹦鹉的主人并不同意这一想法,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发现鹦鹉既熟悉又完全无法理解,而且这两种情况——熟悉和不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同等程度地增加。就好像你越接近,知道的就越少:这是一个奇妙的悖论,也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绝好隐喻。

    “鹦鹉”的草图,用丙烯和粉彩绘成,数字打印

    这个故事的起源很简单,我只是想到了“熊与律师”这个短语。有时几个词就能引发各种各样的想法,无论是异想天开的,还是合乎逻辑的。我不是什么法律专家,但我知道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作为一套操作指令,它似乎把理性、公正的判断和正当程序置于各种异常行为之上,包括冲动、激情以及诸如报复、偏见和贪婪的不良动机。它是(就像它应该是的那样)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系统,因为它远非完美,而且经常被滥用。人们只需要审查一下一个像美国那样的国家的刑事司法系统,或者检视一下在历史中殖民力量是如何起草关于当地土著居民的所谓“公正”的法律的,或者看一看有钱的大公司是如何利用法律的漏洞为自己找借口开脱的,就能发现法律经常被用作不良动机的代理人:自私、偏私、权力滥用等等,这些动机恰恰利用法律伪装成了高贵。

    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往往忘记,人类的法律制度,拥有巨大的权利,可以凌驾于人类以外的自然世界之上,但它却只是由人类来书写、争论和执行的,也就是说,人类是一种具有不相称权力的物种。其他动物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是得到人类代理人的代表,幸运的是,有许多人在这样做:律师、学者、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记者、艺术家、教师、活动家等等。

    动物权利是指非人类的动物有权拥有自己的生命,有权受到保护免于痛苦,有权享有与人类同样的利益。人类剥削动物,以它们为食,“征召”它们为劳工,或者开发它们的栖息地来拓展空间,为此人类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资本。可以说,这是宗教、伦理和科学观点分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自然是一个不断造成摩擦的问题。人类的法律体系通常将动物视为“物”或“财产”,便于人类对它们施加利用(这与殖民时期将被征服的人定义为“财产”没什么不同,这么做更易奴役)。然而,这些定义似乎也与我们科学和直觉的理解相悖。

    近几十年来,动物法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法律领域,它试图挑战这种假设。不管观点如何,毫无疑问,目前人们对非人类动物的态度至少是相互矛盾的。例如,在工厂化农场里得到合格认证的饲养条件却遭遇了外界谴责,有人认为这并不适合家养的猫和狗。人类是世界上唯一的“法人”,是否因为这是其固有的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人类是唯一制定法律的动物?如果其他动物发展出这项能力,更直接地与我们的法律系统打交道,拥有它们自己的声音,能够提起诉讼和投票,那将会发生什么?除此之外,人类将被迫更加努力地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自然界其他部分的关系,以及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如何应对内部矛盾:公开的还是惩罚性的。

    在我为“熊”创作故事和插画时,我还在读美国作家迪·布朗(Dee Brown)的《伤膝埋我心: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史》(

    Bury My Heart at Wounded Knee: An Indian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West)

    ,它讲述了19世纪末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历史。这是一本引人入胜、文笔优美、令人不忍卒读的书,它使我强烈地想起澳大利亚殖民历史的模式,尤其是条约的制定和破坏,以及“神圣”的立法是如何轻易地在商业利益和别有用心的政治动机的压力下崩溃的。看到法律如何可以既是一种极端偏袒的工具,同时又声称是另一种情况,这总是很有趣。

    “熊”的草图,板面油画,20cm x 15cm

    “鹰”是另一个从单一视觉创意出发的故事。这幅画取材于墨尔本机场的一个侧翼,就像机场通常的样子,它看起来和其他任何一个侧翼都差不多。进出航站楼时,我常常惊异于机场类似后生态空间的形态。它使景观转换为超工业的景象,这种转换如此令人印象深刻,如此科幻:毫不夸张地说,使人感到加速离开地球。它们通常也离城市中心足够远,以至于乘客从航站楼的窗口仍能看到远处的海洋、森林或沙漠边缘的自然世界。

    有一天晚上,在一次飞行结束时,我朝行李传送带走去,脑子里昏沉沉地做着白日梦,就像一个人在两地奔波之间的那段空档里常做的那样。那时,一个形象突然出现在我脑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厅的中央,一只鹰正在攻击一条蛇。这个情景使我想起阿兹特克人的传说:神祗显示,如果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么此地即定居之地。他们的特诺奇提特兰城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现在我们称之为墨西哥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你可以在墨西哥国旗上看到鹰、蛇和仙人掌,这意味深长)。

    我插图里的这只鹰是一只澳大利亚楔尾雕,我在澳大利亚西部绵长而寂寥的高速公路上看见过它捕猎。无论是像飞机一样滑翔,还是用长腿站立在猎物尸体上,它们都显得巨大、凶猛。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驰,我们的身体被科技隔绝开来,在这片古老的海岸平原上穿行。除了撞到倒霉的袋鼠、鸸鹋、兔子和狐狸(鹰在等着它们)之外,我们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明显的交叉点。人类是宇宙的过客,从运动上来看是如此,从历史上来看也是如此,我总为人类的停留如此短暂而感到震惊。当我们飞驰而过时,楔尾雕用严肃而尖锐的眉毛凝视着我们的背影,仿佛漫不经心地等待着世界恢复原状,它们也许把我们看作幽灵。

    “鹰”的草图,基于数码照片的油画作品

    狐狸

    有一次,我和妻子住在伦敦一个朋友的公寓里,因为时差的缘故,很早就醒了。透过窗户往外看,我们看到两只小狐狸在一个小后院里跳来跳去。后来我们获知,虽然伦敦有许多狐狸,但能看到它们还是不寻常的事,这让我们感觉受到了眷顾。最打动我的是这些狐狸的顽皮,它们在跳跃和扭打中漫不经心地占有了那个地方。是的,也许那就是它们的地盘,因为人类对领地的看法相当武断。谁拥有什么?入侵者是谁,被侵略者又是谁?

    在狐狸与其他肉食动物——人类——艰难共处的地区,狐狸是民间故事中的主角。它们以狡猾、聪明、适应能力和偷窃而闻名,这也许并非巧合。同样的品质也使人类比其他动物竞争者更具优势——它们基本上和我们很像。在许多文化的神话中,它们都作为骗子而出现。正如鸽子、老鼠和浣熊,狐狸也是为数不多的未驯服的动物之一,它们不仅能在城市环境中幸存,而且还能茁壮成长。就像狗和猫的情况,人类与狐狸的历史也是相互缠绕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彼此的局外人。狐狸可以被驯服(看看苏联动物学家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的长期实验),但它们通常非常抗拒人类的陪伴,至少在任何有意识或亲密的方式下都是如此。

    我的故事最初受到了电视上芬兰儿童歌曲中的一句歌词的启发,副歌部分大概有一句这样唱道:“We are foxes running wild(我们是野外狂奔的狐狸)。”它让人联想到人类变成狐狸疯狂地奔跑,这像是一种从一贯的行为约束中解放出来的方式。在别处,我还画了一幅画,画中,在一间夜间公寓里,许多狐狸从打开的冰箱里跳出来,而住在公寓里的人却睡得很香。这幅画的灵感可能部分来自那张照片——“红狐餐厅”(Red Fox Restaurant),它是由出色的美国摄影师和装置艺术家桑迪·斯科隆德(Sandy Skoglund)拍摄的。照片捕捉到这样的场景:一对夫妇在餐厅里接受服务,餐厅色彩单调,他们却仍然没注意到在家具上跳来跳去的数十只明亮的红狐。这种不同现实的分层,一个叠于另一个之上却不被看见,不只是为了好玩和娱乐。它说出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周围存在着多种现实,这是由不同生物感知和想象的(为了规划,导航,社交并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动物必须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现实)。即使我们傲慢地认为现实是决定性的,我们对现实的人类理解也只能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一小部分。

    “狐狸”(在冬天)的草图,在照片拼贴作品上加工,使用了丙烯、油画颜料、铅笔

    “狐狸”(在秋天)的草图,在照片拼贴作品上加工,使用了丙烯、油画颜料、铅笔

    鸽子

    “鸽子”故事的概念之一来自于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金钱星球”(Planet Money)上的播客节目《石钱岛》(

    The Island of Stone Money

    )(我喜欢边画画边听播客),节目有关太平洋中的小岛雅浦。正如主持人所说,经济学家们喜爱这个岛屿,因为它有助于解答一个比普通消费者所疑惑的要复杂得多的问题:钱是什么?

    历史上,雅浦人使用一种特别的、很难获得的石头作为商定的货币形式,这种石头只在一个遥远的岛上有,获得后会被巧妙地雕刻成轮状。它们有些像硬币这么小,有些又非常大,大到难以移动。它们仍然是货币,因为整个岛就像一个大型银行账户一样,岛上的每个人都知道谁是其所有者,即使谁都没有实际拥有它们。有一次,一块这样的大石头正由船只在岛屿之间运送,一场暴风雨使其掉入大海,它无法挽回地沉入了太平洋洋底。人们不但没有把它当作损失一笔勾销,反而继续承认它是一笔可以被拥有和被交易的好钱,尽管它身处海底,看不见也摸不着。

    这很好地解释了钱究竟是什么:一个抽象的概念。只要每个人都相信一件东西是有价值的,并且都认同它的地位和被想象的位置,就没有人需要去看到它或碰触它。它不受物理上的限制,是完美的可交换商品。账户余额、硬币、纸币、金条,这些都是虚构的价值表示和公认的交换符号。没有一种货币是真实存在的(尽管像黄金这样的东西在其作为珠宝或导电材料时具有实用价值,但它们大部分被藏在黑暗的保险柜里,不见天日。开采黄金通常不是出于实用理由,而是抽象的金融理由)。这些概念超越了金钱的范畴,延伸到现代生活的许多其他神话——从公司的假定存在到总统权力的假设。这也解释了当信仰动摇时,当一个“赤裸的皇帝”被要求给出解释时,事情如何容易出错。即使物质现实很好,一个系统也可能仅因人们不再相信它而崩溃。我推荐尤瓦尔·诺亚·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畅销的非小说体裁书籍《人类简史》(

    Sapiens

    ),这本书把我们对不真实事物的承诺作为理解人类文明的一种有效方式,闲暇时值得一读。

    漂浮的摩天大楼这一形象我曾想过好多次,也画过不少。这不一定是一个原创的概念,比如我们会想起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所描述的勒皮他岛。那是一个空中王国,上面居住着父权制的学者、数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们,他们无法实际使用自己的任何知识。这种社会太过远离世俗现实,最终毫无意义。许多文化的神话中都有类似的形式,表现神或漂浮的世界,它们有智性的力量,但没有实际的价值,这些似乎都反映了人类普遍的倾向。我喜欢看摩天大楼的样子,它们的结构令人惊叹,就像用石头建造的哥

  • 新零售:吹响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号角

    作者:新零售的新未来 发布时间:2018-01-08 12:57:33

    本书在消费升级和互联网技术催生第四次零售革命的背景下,系统性地解读了新零售的概念、特征和形态,并指出新零售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数据赋能下为消费者提供升维体验的实时“在线”的全渠道场景。详细介绍了在新零售时代零售企业如何重构商业模式,并通过大量案例进行全面精彩地诠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消费4.0时代到来,三大变革催生了新零售,并促进了零售新物种的大爆发,阿里巴巴、京东、万达等企业纷纷转型强势布局新零售,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2.新零售是围绕着消费体验的零售革命,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义特征,零售企业要学会玩场景、玩数据、玩情怀,打造有趣、有心、有爱的零售体验,未来,新零售能实现的消费愿景就是“所想即所得,所得即所爱”。3.用升维打击的思想,为零售企业给出一个“新零售之锥”的升维体验商业模式,即通过消费场景、数据赋能和会员营销三个维度的叠加组合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并介绍了新零售时代升维体验的四种玩法。4.指出新零售吹响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号角,并预言未来的新零售终极形态是“云零售”,供应链和零售渠道将会实现云转型,未来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将是S2b。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157+)
  • 还行吧(632+)
  • 好评多(341+)
  • 品质不错(542+)
  • 下载速度快(667+)
  • 傻瓜式服务(75+)
  • 四星好评(491+)
  • 种类多(179+)
  • 字体合适(176+)
  • 速度快(585+)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4-12-10 04:27:3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蓬***之: ( 2024-12-27 14:58:28 )

    好棒good

  • 网友 利***巧: ( 2024-12-27 16:14:5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敖***菡: ( 2024-12-19 20:54:3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习***蓉: ( 2024-12-22 22:26:38 )

    品相完美

  • 网友 丁***菱: ( 2024-12-27 05:47:5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国***芳: ( 2024-12-10 17:06:10 )

    五星好评

  • 网友 田***珊: ( 2024-12-11 12:16:5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孔***旋: ( 2025-01-05 20:49:5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訾***雰: ( 2024-12-20 16:27:5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石***致: ( 2025-01-03 19:28:1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芮***枫: ( 2025-01-04 15:29:3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苍***如: ( 2025-01-06 23:17:1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冯***丽: ( 2024-12-20 21:38:1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国***舒: ( 2025-01-02 22:27:1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