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影印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共产党宣言(影印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馬屁書,不足道。影印1848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8年英文版和1946年日文版,作爲歷史資料本可以,但是字小模糊,影印的極不清晰,此價值亦有限。蓋以獻媚爲目的,本無認真保留文獻資料之可言。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馬屁書,不足道。影印1848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8年英文版和1946年日文版,作爲歷史資料本可以,但是字小模糊,影印的極不清晰,此價值亦有限。蓋以獻媚爲目的,本無認真保留文獻資料之可言。
精彩短评:
作者:smile 发布时间:2024-04-05 14:51:47
众所周知,下午2点无论如何必须下撤的关门时间并不是攀登K2或珠穆朗玛峰所必须遵守的登山规则,但是像尚塔尔和亚历克斯在那么晚的时间才登顶,就属于自找麻烦。8月4日,失踪的登山者终于在早上7点出现在四号营地,但他们的状态非常糟糕。尚塔尔因为害怕在夜间下山,而决定露宿在海拔27,500英尺的空地上。三个小时后,亚历克斯找到了她,并说服她和他一起继续下山,可以说亚历克斯可能挽救了她的生命。两人在黑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居然成功地保持在下山的正确路线上(K2穹顶是容易让人迷惑的地形,所以在黑暗中保持正确路线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当他们到达四号营地的帐篷时,尚塔尔正遭受着雪盲症折磨。雪盲是一种由于长时间不戴护目镜而导致的痛苦状况,即便在阴天也会如此,因为紫外线会烧伤眼角膜,会暂时令人视力受损。
作者:爱卢梭 发布时间:2019-09-10 20:43:59
内容很杂。
作者:(◍•ᴗ•◍) 发布时间:2020-10-23 10:04:59
很可爱的日记
作者:奥尔洪岛 发布时间:2019-01-05 14:55:04
可怕。
作者:狸子 发布时间:2016-12-11 19:32:33
有趣的口吻,有趣又艰难的经历
作者:图书馆病人 发布时间:2015-03-29 15:16:22
作者生平叫人羡慕 翻译也可圈可点 书的最后附上的版权纠纷相关信件和文章很有趣 可惜国内他的书中文版还不多
深度书评:
代序 时程的反证/童伟格
作者:朱岳 发布时间:2018-11-19 09:49:42
代序 时程的反证/童伟格
我认识小说家袁哲生,是他辞世前四年的事。那时,他刚到男性时尚杂志《FHM》担任主编,而我,则是一名还毕不了业的大学生。他找我去,加入供稿的写手群。我们偶尔见面,见了面,就一起灰扑扑地抽闷烟,很少说话,更少认真讨论所谓“文学”。主要因为这事,有点像是各自心中隐私,令人害羞,不好光天化日谈,除非,是用自嘲的语气讲。他交代工作指示时,也总是清爽扼要,不耍弄玄虚,不太夹带个人感想,大致,就是从我已缴的稿件中,圈出具体段落,要我改得更明了,或删得再更简短些。
这类指示听来容易,做起来才知道艰难。因当时,我工作内容之一,是去图书馆翻报纸社会版,从中择取旧闻,重新叙事,集组成稿件。在绝不容许虚构的情况下,改写与删修,就有点像是在局限格框里,不断琢磨素材的工匠细活了:你必须用字经济,但行文却仍直白口语地,将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妥善描述,且描述自身,还必须焕发一种洞穿事理荒谬性的幽默感。更重要的是,面对种种世情,叙事者你必须保持绝对冷距,接近声色不动。
我明白袁哲生的认真,是在他的标准并无二致:在技艺层次,他怎么要求自己的创作,就怎么要求写手稿件。不,说来,他对待自己,当然还是比对待写手要更严苛许多。写手在闯不过关卡时,尽可以软烂耍废,说主编我尽力了,好不好就这样刊出吧,小说家则没得跟自己推托。且残酷的总是,也不是他自觉尽力了,小说就能趋近理想了。
也是在那时,我读完所有他已出版的小说集。我理解且敬佩,因这必定是十分费力的书写实践。因袁哲生的美学原则,是用白描修辞,留白不可言说的,这使他的叙事,总有一种一再打磨叙事的严谨质地。而这般锋利的叙事,却是为了重现一种敬远:不可言说的,他依旧不会在小说里轻率表述,或僭越角色去发声。这种自我节制,使他的小说,为读者总体封存一种近触存在本质的体感。我猜想他的书写,像是一种指认,或体验的原样奉还,帮助我们,实历我们必然常习,但却始终失语的真确感知。一如所谓“孤独”。
也于是,就技艺层次而言,一方面(一如这句我们熟悉的老话:在卡夫卡之前,我们不知道“孤独”是什么),袁哲生就像所有优秀现代小说家,尝试凭借个人语言劳动,孤自潜入存有的幽暗处,像一名最专诚的翻译者,以小说,译写出午后雨点,盛夏蝉鸣,与一切景象,所共同亲熟的本质性悲伤。使长久埋伏的,在小说里恍然兑实。另一方面,当这种纯粹悲伤,漫漶小说里一切人事时,袁哲生总使日常细节,对我们而言再度陌异了:因为袁哲生,我们竟不可能确知,人世里,什么可以“不孤独”。
阅读袁哲生,因此意味着在亲熟与陌异的感受间拉锯。这种很具张力的矛盾,也体现在他对“小说”一事的伦理设想上:一方面,他锻炼书写技艺,磨成解析度极高的叙事能力;另一方面,如上述“敬远”,或“自我节制”,他追求的理想文体,却是一种必要藏起个人风格的,仿佛浑然天成的晶莹介质,可用以绝无杂讯地拟像。这是说:这位卓然有成的小说家,事实上,将自己全心投入的艺业,与艺业中的自己,皆看待得十分逊退。
收录于本书的五篇小说,原初,是在2003年时,分作两部小说集出版:《雨》与《猴子》两篇,收录于《猴子》一书;《月娘》《罗汉池》与《贵妃观音》等三篇,则收录于《罗汉池》。很明确,依袁哲生的规划,这是两组小说系列连作,结构概念上,如同他在《秀才的手表》(2000)里,所发展的“烧水沟系列”小说。
《雨》与《猴子》既是全新系列,也有总结袁哲生之前书写探索的意义。在《秀才的手表》全书中,最静谧抒情的篇章“西北雨”里,袁哲生笔下的“我”,在学会说话前,“就像一台不用插电的录音机”,敏锐默记周遭声响。“我”的父亲“外省的”因军职之故,每隔七天方能搭火车,从远方回来探看“我”。他怀抱“我”,散步烧水沟。整个段落,如是形同画卷,由一路听闻的“我”,徐徐开展父亲无声的在场。“我”,且将父亲多次回返探看,叠合为永恒一日,直至最后,当“西北雨刚刚下过”,父亲死讯竟亦如一则远方讯息,由“我”听取。“我”开口回应,静谧旧日随之塌陷,烧水沟,就“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了”。
整个“西北雨”篇章,微型展现袁哲生过往最核心的小说技艺:当不可能的观察者“我”,以不介入之姿,缩小自己形同不存时,“我”的叙事语调纵然依旧疏离,但疏离的观察位置,悖论地已然消失。“我”,溶入“我”所记闻的涌动景象里。“我”的人世记闻,于是带起一种全新的感性。
同样逻辑,《雨》开始且结束于“下雨了”这同一句子,如同落实了“西北雨”篇章中,从未实写的雨景,且也收纳父亲行过的烧水沟,拓扑为更多“外省的”聚居的眷村地景。“我”在眷村里,独自贴眼看雨。“我”,如同袁哲生小说里的许多寂寞之“我”,在淡泊中敏锐感知一切。更重要的是:“我”仍在静止般的蒙昧童年里,如裸命一条,如蕈菇或游魂,得以安享藏身于角落的宁静。直到再一次,当“我”察知人世的伤逝,开口说话那刻,“我”无可挽回地,被卷入“我”已长久观望的生命雨瀑中。
童年,在袁哲生笔下,已是人获有生命以后的伤停补时(stoppage time),再之后重启的时间进程,无非又是重新的苦痛。时间之伤,不因童年之“我”,对伤害一无预期,而其实,是因“我”的漫长预期,不能阻挡暴力必要再度侵临。袁哲生建构的,深邃的反启蒙叙事,在《猴子》里,获得另一生命阶段的检视。在同一眷村里,那同一个“我”进入情欲萌芽的青少年时期。一方面,残酷的暴力,被袁哲生远隔于叙事之外,如小说中,梁羽玲如何被父亲送给友人(预备养大为妻),如何返回,可能经历如何的通过仪式,方得到同侪庇护等等细节,小说尽皆留白。另一方面,暴力却又极其残酷地,裸裎于那只被圈养的猴子,当定期发情时,所遭受的体罚细节中。
袁哲生以交错焦距,支起整篇小说的繁复语境,使残酷本质令人瞠目无言,又使暴力行径,表露在人人日常的举措里。在这语境中,“我”怀想一个“多么无聊而愉快的夜晚”,想着,如果能留驻时光,如永不开窍的混沌,“如果没有阳光,这个世界多么美好”。然而,再一次,这内向早熟的心灵,只能迎向自己早有预期的失落,之后,在仍然年轻、未来犹然迢远的彼刻,感觉自己事实上,已经“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小说里,日常一刻骤然重如千钧。袁哲生笔力醇粹,而这个系列,确是他小说美学的代表丰碑。
三篇“罗汉池系列”小说,则进一步归整袁哲生自“烧水沟系列”以来,对乡野传说类型写作的持续探索。就此而言,李永平的《吉陵春秋》(1986),更明确是他借鉴的对象。袁哲生本意,不在审酌小说里,这般封闭的生活形态,是否必然只能如此封闭,别无其他出路,而是企图以因袭生活的众生相,示现循环时间的完成,或终结。如我们所知:在小说中,当小月娘走上母亲月娘的旧路,建兴仔继承雕刻店,克昌仔奉老和尚之令剃度;当新生代完美地,填补上旧世代的位置时,传说结构已然自足弥合。
这类对位结构所碰触的主题,不免是人的自由意志,与人之宿命性的冲突。以希腊悲剧为例,理论家伊格顿(Terry Eagleton)即主张:“最杰出的悲剧,反映了人类对其存在之基本性质的勇气”。这是对自由意志的价值认纳。他接着判定,悲剧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中认为生命脆弱、危险到令人恶心的生命观”。他描述这群作者置身的,宛如布满暗雷之战区的现实世界,在其中,“虚弱的理性只能断断续续地穿透世界”,而“过去的包袱重重压着现在的热情志向,要趁它刚出生时就把它掐死”,于是人若“想要苟活,惟有在穿过生命的地雷区时小心看着脚下,并且向残酷又善变的神明致敬,尽管祂们几乎不值得人类尊敬,更遑论宗教崇拜”。
现世这般难测,行路如此艰险,这群作者为何还能稳确创作?为何不放弃直面那些永无答案的问题?对此,理论家小结,“或许,惟一的答案只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抗压性,以及将它们化为艺术的艺术性与深度”。
对比伊格顿描述的天人交战,则我猜想,袁哲生借“罗汉池系列”所创造的最深刻悬缺,其实是诸神的隐匿。在他笔下,众生皆低眉垂首而活,重压他们,使他们扼杀个人热望,放弃追求更可喜之生活的,毋宁是人世里的情感绊结。袁哲生表述了一种深情的退让:因为不忍离异亲者,人选择认命;而总在退让一刻,人对彼此,展现了近于神的质地。
也于是,借着拟写一个恍如神境之倒影的人世,袁哲生依旧孤自参详,且认纳了“人生实难”的基本事实:同对此基本事实,人与人竟已无可冲突。在这倒影世界里,“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建立道场,弘法利生”的老和尚,一生仅能暂以民宅为寺,且寺内并无佛像。而仿佛是为倒逆时程而来,赎偿此缺憾,小月娘等人,终以一生绊结,粹聚成华丽绝伦的观音像。然而,这般对个人而言,形同偶然、难再重复的粹聚,也只能湮没于纷至沓来的时间洪流里,成为无人知晓其缘由的古物。人世终尔无伤无逝,无有索引。
这可能是作为小说家,袁哲生最复杂的善良:他对笔下人物的始终哀矜,不轻易评价,极可能是因就他看来,去叙事,去指认一段逆旅期程此事本身,不免已然预告一种论断,无法,不指向必将坏空的时间之劫。面对人之无法改写的共同宿命,写作,使写作者益发自觉渺小。这里头,甚至可能不存在着理论家所谓的,“化为艺术的艺术性与深度”的个人超脱。袁哲生书写,因此有其格外令人动容的反书写征状。
一段时日,我思量关于上述书写技艺审酌,与伦理设想间的关联,猜想其中的深刻丰饶,与显在矛盾,心中于是也不无疑问。我在想,在虚构世界里,为何“作者僭越角色去发声”此事本身,对他而言,是必不可犯的禁令?作为作者,他会不会太过谦抑?因为,以他的书写能力,倘若这预设禁令并不存在,他会不会写得更放松,更自得其乐?
也因以现代小说的尺度看来,明快切入角色内心,去剖析,去猜测,去提出假设并再次推翻,恐怕是作者必要犯的险。这类犯险开放的,可能会是更有效的辩证,或对话,使我们不总是将存有的幽暗,闭锁为诗意空景。也使人的所谓“宿命性”,在我们以“小说”命名的这种文学体裁里,获得更多面向的讨论。伦理上的提问是:一位悲悯善谅之人,有无可能深涉与深解人间难免之恶?艺术上的提问则是:会不会正因为我们太过谦逊,所以我们无法在创作上跨越自我设限,再更远行?
这类大而无当的疑问,主要还是提问给作为学徒的我自己。我寄存心中,暗自思索,从与他相处伊时,直到现在。从2004年,袁哲生离世算起,一个十年过去,第二个十年将半,对心中疑问,我没能找到更好解答,但是,袁哲生的作品,我还是反复重读,像是重新辨识一个坐标,或一个能静止躁动时程的宝贵反证。这部书,因此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更其恒远的起点。因袁哲生书写,已在台湾文学史划下一个平宁安定的刻度,是新一代创作者,私淑与临摹的重要文本。他的不可能隐秘的缺席,属于这些文学从事者,共同珍重的过去与未来。
童伟格
1977年生,台湾中生代著名作家。新北市人。台大外文系毕业。作品〈王考〉获2002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大奖,〈暗影〉获2000年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参奖,〈躲〉获2000年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我〉获1999年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西北雨》获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著有短篇小说集《王考》,长篇小说《无伤时代》、《西北雨》,舞台剧本《小事》。
童伟格老师 摄影:朱岳
《燕食记》:舌尖上的悲悯、爱和友谊
作者:松荫溪畔扫雪僧 发布时间:2022-08-23 15:03:39
文/黄苇冰
关于童年,普鲁斯特最为深刻的记忆都与美食有关。即使玛德琳蛋糕这么一块小小的甜点,也能把他带入了过去(《追忆逝水年华》)。如今,玛德琳蛋糕在文学语言中指代”不由自主的回忆”。即使欢愉转瞬即逝,美好的食物也能唤起熠熠发光的回忆。
近日《燕食记》上架,这可能是汉语小说中第一次以长篇的规模,召唤美食的记忆。作者葛亮选择了岭南和港岛作为人生悲喜剧的舞台,美食的香气氤氲在百年大历史的辽阔叙事中。
作为一个学者型作家,葛亮把小说建立在严格的考据基础上。菜系的发源变迁、经典食物的食材选择、烹饪制作、接受与传播,都被详尽描写。挥勺颠锅、碗碟叮咚,百年风云,波谲云诡。数不清的历史人物,烟火食肆中,来来去去,或壮烈、或柔情,或决绝,或凄婉。一代代厨师,把爱和想象力注入食物,抵抗无边无际的不公、暴力和残忍。
《燕食记》时间线长达一百多年,从晚清到民国、从抗战到共和国,一直叙述到最近的时间。百年风云是舞台上空的隐隐闷雷,市井苍凉是故事的根系。几代人在历史的残酷变迁中,婚丧嫁娶、生生死死。一个个灵魂在锅碗瓢盆中喜悦、哀伤、留恋、告别,久远的故事牵连着食物的记忆,在舌尖上复活。贯穿其中的是一种坚守,不变的味道,寄托了一种永恒性的理想。我称它为“口福”,这个词语里,埋藏了百多年来,人民对无穷无尽的苦难和离散的美学对抗。
正如作者所言,“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美食体现了一个族群的世界观和审美观。这是隐含在小说叙事背后的观念动力。作者把这种观念动力分解为四个层次,在叙事中交织推动,结构起一部长篇小说的规模。不能被忘记的爱和承诺,驱动着故事,美食中的道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
首先,这部小说建构了日常中国的美学形态。作者用古典小说的笔法,细细描述了男男女女通过制作和品尝美食,建立一种使身体得到满足的生活方式,为生存中的困难和挫折寻求补偿。美食建构了生活的美学,甚至建构了一种生活的哲学。在小说中段,作者用了两章的规模,描写太史第的日常生活,通过节日和宴会,让大家族的各色人物登场。一些人物在这两章飘然而至,又戛然而止;一些生命从之前的章节里伸展过来,又枝枝蔓蔓地交缠到后面的故事里,直到曲终人散、繁华落尽,如食物的气味飘散开来,另一个大时代的悲愁和感慨正等待着他们。
于是,美食从当下的热烈变成了往事回忆中的唏嘘和追缅,转入美食精神内核的第二个层次,建构起食物的社会意义。作者把各色各样的饮食心态、进食习俗和烹饪原则穿插在故事结构中,从而建立起食物与人群的联系。那些被放逐的、流亡在外的失意之人,从吃食中找到慰藉,食物的愉悦让他们在人生受挫折时找到了一处避难所。当戴明义用上海市井人家的红烧肉和肉丝黄豆汤,勾起寓居港岛的富贵老人邵公对上海十里洋场繁华旧梦的伤感,美食变成似水年华的魂牵梦萦。大时代中的个体,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脆弱的、无助的,而食物是很安全的享受,通过美食的中介,形成美学转向,逃避意识形态和身体之间的艰难抉择。时代的沉重,转变成舌尖的滋味。一碗浓汤、一道生煎、一枚月饼,对于那些尝尽人世苍凉的生命,都指代了对一种好的时代、好的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中国人千年的理想,小康大同,总是在吃饱穿暖之后的。所以宋明时代的哲学家把“道”阐释为“穿衣吃饭”,算是看透了人性的脆弱和坚韧。
正是有这种人性的基础,美食的精神价值,再次升华,进入了第三层。所谓不正不食,食材要守正、烹制要守正,行走在人世间的人也要守正。和平的时代,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采集、制作、品味的食物,并在热情中欢悦,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当外敌入侵,内乱迭起,一个族群真心热爱和苦心维护的日常生活被打破,反抗必然出现。厨界一代名师叶风池隐姓埋名,组织民间抗日活动,美食超越了个人和家庭叙事,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场域。在那些反抗、牺牲和缅怀的故事中,隐约间荡漾着一股飘逸凛然的侠客气息。这也许就是一个民族经历万千磨难而不坠的秘密,根深蒂固,皆在民间。
苦难的岁月总要过去,当厨师回归到厨师的本位,食客回归到食客的本色,故事中最重要的隐喻形成了——技艺的传承。这就是小说赋美食以精神价值的第四个层面。
菜系的形成依靠师徒之间的心口相传,而传承下去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品性和道德标准。关于师徒传承的故事情节分散并贯穿了整部小说叙事。当五举山伯为了爱情离开师门,他一生坚守誓言,“徒弟不留后路,师傅传给我的东西,我这后半世,一分也不会用。”当他的妻子不幸去世,他坚守誓言,独力支撑起岳父家的餐馆,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好似仗剑天涯的侠客”。当慧生接受月傅的托孤,就倾注一生心力抚养荣贻生……这些厨人像认真制作美食一样认真奉行着美好的道德标准,甚至不惜用整个人生去践蹈。他们在酸甜苦辣烟火人间的坚守和放弃,体现了一个族群的认知,这是共同的人性,这是悲悯、爱和友谊。它是民族的精神秘笈。
小说人物众多,线索交织,我无法在这篇短文中一一描述。当主人公们,经历过苦难和抵抗,经历离乱,重新相会在港岛这个小小的世界,悲欣交集,重建一个好的生活的愿望依然根深蒂固,他们认真地踏进滚滚红尘,投身于摩肩接踵的喧嚣,依然要面临新的道德选择、人生选择。
《燕食记》可能是本年度最优秀的汉语小说之一。但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据作者介绍,燕食即膳食和饮食之意。他认为,周朝确立三餐制,意味着礼制的开始(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一点可能作者考据有误。据王学泰先生研究,先秦一般只吃两顿饭,早餐称作“饔”,在上午十至十一点,晚餐称为“飨”,在下午三至五时。(《中国饮食文化史》)《周礼》中有记载:“王燕食则奉膳赞祭”,注曰:”燕食谓日中与夕食。”直到汉代,统治阶层的饮食习惯才改成一日三餐或四餐,普通民众还是一日两餐,最多是在早上加一顿“寒具”(小食品,如麻花之类的)。
我认为,作者不必依据周代礼制阐释书名的寓意,换个思路,可以把“燕食”理解为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燕”字在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象征,南来北往、昔今盛衰、时世变迁、人事代谢,尽在其中。这些厨子们从岭南、上海、南洋播迁,百年动荡,人生离散,他们迁徙、他们觅食、他们筑巢,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是对美食技艺的不懈追求。人类采集、加工、买卖和料理食物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方式,也是生活的艺术,并展现了生命的意义。这部小说,由此建构了一个隐喻,表达了一个族群对生命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对正当生活的看法。
燕的食,完美的偏正结构。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558+)
- txt(305+)
- 种类多(385+)
- 无颠倒(492+)
- 愉快的找书体验(670+)
- 经典(327+)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08 14:03:4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曾***玉: ( 2025-01-02 05:57:2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田***珊: ( 2024-12-16 08:41:5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芮***枫: ( 2025-01-02 08:54:3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方***旋: ( 2025-01-01 12:41:48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堵***格: ( 2025-01-03 20:59:14 )
OK,还可以
- 网友 潘***丽: ( 2024-12-15 07:55:1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蓬***之: ( 2025-01-03 01:07:58 )
好棒good
- 网友 马***偲: ( 2024-12-17 19:56:0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数字孪生-机电概念设计与 廖强华,鲍清岩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18) 思想政治理论强化1500题(近期新版) 人民日报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乒乓球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超长篇机器猫哆啦A梦3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小学汉字通识课 二年级下 小生字.大语文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名侦探柯南 72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战争事典008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青衣翘楚:李炳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各地期末试卷精选:科学(三年级上 J 2017)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破解新闻摄影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