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是由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命题单位——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编写的,是参加剑桥少儿英语考试考生的必备资料。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中国境内独家出版。
2007年,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颁布了最新的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大纲,并对部分考试题型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本套图书与新考纲相呼应,其中的试题反映了最新的题型变化以及考纲在词汇、语法方面的新要求;附带的《考试说明及参考答案》在全面介绍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体系的同时,提供了试题答案、听力部分原文和相应考试级别的分类词汇表。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G是继A到F后的第七套,包括第一、二和三级。考生可根据报考的级别,选用相应的真题进行考前练习,从而准确把握题型考点、试题结构和考试规则,同时发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地备考应战。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试题了解每级考试对考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命题思路及考点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考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顺利通过考试。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是由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命题单位——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编写的,是参加剑桥少儿英语考试考生的必备资料。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中国境内独家出版。
2007年,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颁布了最新的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大纲,并对部分考试题型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本套图书与新考纲相呼应,其中的试题反映了最新的题型变化以及考纲在词汇、语法方面的新要求;附带的《考试说明及参考答案》在全面介绍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体系的同时,提供了试题答案、听力部分原文和相应考试级别的分类词汇表。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G是继A到F后的第七套,包括第一、二和三级。考生可根据报考的级别,选用相应的真题进行考前练习,从而准确把握题型考点、试题结构和考试规则,同时发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地备考应战。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试题了解每级考试对考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命题思路及考点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考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顺利通过考试。
精彩短评:
作者:懋 发布时间:2020-10-10 00:04:32
【2020165】3.5 回去、归来,真是精致、繁复的上海人们。离开的隔离带难以填充,迟早我们得明白、接受“无法安慰”这件事,少年再到中年,感官情爱。好几个短篇里都看出了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的影子,感情很难去说。
作者:豆友k0im2TC47A 发布时间:2022-09-14 16:05:53

六十年的时间研究杂交水稻,不只是在农业方面,更是会拉小提琴、游泳,英语俄语能够无障碍阅读期刊名著。
作者: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19-06-28 21:13:48
好像是淋着雨读完的,心里总有些凄凄然。从前觉得张爱玲是有天分的骄傲的女人,写故事总似睥睨世间。这本自传小说却好像看到她老了,在纸上回顾自己的一生,过往云烟,字字句句都极尽简短,许多时候连主语也没有。她只是在回忆这冷淡的一生,尽管她从来不爱回忆,因为回忆总是悲哀的,“就像站在个古建筑物门口往里张了张,在月光与黑影中断瓦颓垣千门万户,一瞥间已经知道都在那里。”我好像重新认识她。这本书也许是她的愿望。她说过,自从写东西,觉得无论说什么都有人懂,即使不懂,她也有一种信心,总会有人懂。她是渴望被爱的,我想起童年时期还怀抱着占有欲与盼望的她,想起探海灯蓝色的光将她笼在临时的神龛里,想起她说她喜欢人生,我几乎要掉泪。
作者:明天依然要快乐 发布时间:2018-03-01 14:09:12
阅。
作者:黑Nancy 发布时间:2015-11-23 20:34:43
大量配色色卡。讲得比较浅。但是挺实用。
作者:杨荔枝 发布时间:2009-10-14 02:13:20
汇集了有关史努比和它打字机的片段,还有一些关于舒尔茨的回忆和关于写作的小文。小时候看PEANUTS,其实很多都没有看懂。但是我还是更喜欢根据发表时间来的,完整的PEANUTS漫画。
深度书评:
凡俗生活与禅修之路
作者:刘呵幼 发布时间:2023-04-28 23:06:23
我们能真切认识到“禅修”即是实际的人生修行,我们其实已经踏上了禅修的道路。
说某个人“悟道”了,不是说他理解了某个叫做“道”的东西,而是说他最终是转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即禅者,或者称为悟道之人。
普通人禅修,最终就是用平常心去过正当的生活。
如何做到“平常心”,如何做到“过正当的生活”呢?其实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几样行为,它就能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修习冥想,主要目的是让人慢慢地沉静下来,同时变得习惯于觉察自我。
自我觉察
关注的不是过去事件中的自我,而是当下的自我,即关注当下自身的各种感觉和情绪,把捉住起心动念时的自我,看它的反应和变化。
在长期的自我觉察后,自我觉察变成了
自我觉知
,主体和对象发生了重合、融合,禅修者看到了他自己——他的生活、他的精神、他的生命感受。
真正的禅修其实和宗教无关。它剥离了所有的宗教赘附物。而且它并不附着在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上。
它意味着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投射在善恶层面上来看,表现出一种纯善、纯真的生活路线。
(近万字长文可能不利于阅读,故提取关键文字标注黑体。可直接阅读加黑的文字节省阅读时间。)
一 ) 对禅修的认识
1
当我们能真切认识到“禅修”即是实际的人生修行,我们其实已经踏上了禅修的道路。
修行指宗教修炼或普通意义上的德行修养。它意味着一种长期行动,最终塑造和改变这个修行的人。“禅修”是一场长期修行,如果遵从它,它就是一生的修行。
当我们能真切认识到“禅修”即是实际的人生修行,我们其实已经踏上了禅修的道路。
佛教徒往往称“禅修”为“实修”,因为禅修不是讲知识、辩哲学。参禅、论禅、打机锋实在是偏离了禅修的道路。禅修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生行动、生活内容。
“和尚”这个词,含意为具备修行功夫和学问的出家人,他可以作为大众之师指导人们修行。我们如果请教和尚怎么实修,他必定把他的生活内容和修习内容告诉你:打坐、禅定、诵经、持咒、念佛、放生、供养、奉师、结缘、布施...等等,因为这些都是他实际的生活内容,也是他禅修的内容。
显然,这样的答案会产生问题:
其一,普通人的修行并不用、也不能照着和尚的做法来做。普通人的禅修如何做才好?
其二,至少可以大致讲讲禅修是怎么回事吧?不是说诸法都可以从 “性、相、体、用”来分辨了解吗?
其三,能不能讲讲,禅修何以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生行动、生活内容?
其四,禅修有没有辅助的方法手段?
其五,禅修之人前后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
这篇文字除了讲讲本人的经验和认识,也希望还能讲明这些问题。
2
说某个人“悟道”了,不是说他理解了某个叫做“道”的东西,而是说他最终是转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即禅者,或者称为悟道之人。
首先要有生活的内容,才能有对生活的认识。这个道理是常识。
不难理解:一个人对禅修的认识首先基于他的生活经验;没有生活经验的人,问不出禅修的真正问题。要讲解对禅修的认识,也要结合生活的经验。
比如,对于幸福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禅修”。
有很多人误解了幸福的意义。人们往往说“我得到了幸福”,好像是说得到了某种称为“幸福”的东西。当然,类似“我得到了幸福”是一种俗语表达,表示“我成了一个幸福的人”,这个转换可以看到真义,即,“幸福”意味着成为了“幸福的人”,指的是这个人具有了“幸福”的属性——他是幸福的;这个人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他让自己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金钱、名誉、权力、成功、爱情、友谊...等等,人们得到它们时会觉得幸福,这些东西确实能等同福祉,让人产生幸福的感觉,但如果最终这个人没有通过这些福祉带来的感受变成一个幸福的人,他还是在其后将不再觉得幸福,甚至因新的渴恋而陷入不幸,哪怕他并没有遭遇什么不幸事件。
我们讲禅修后达到“禅悟”,道理也是一样。
说某个人“悟道”了,不是说他理解了某个叫做“道”的东西,而是说他最终是转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即禅者,或者称为悟道之人。
这种转变是人本身的改变。我们可以试着体会这种身体变化:一个浑身发冷、不禁微风的人,通过锻炼变成了一个气力充沛、散发活力的人。一个人最终的“禅悟”就是类似的身心一体的改变。
也就是说,一个人经过长期的修行,最终变成一个不同的人:对比早先,他对生活的感受不一样了,他对生活的认识不一样了,他生活的方式不一样了,他生活的态度不一样了。而且通过修行的持续进行,他不仅长期维持他的生活状态,而且还得以精进——进一步提升。
关于一个人禅修前后的典型变化,将在后续文字中作大致叙述。
3
普通人禅修,最终就是用平常心去过正当的生活。
如何做到“平常心”,如何做到“过正当的生活”呢?其实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几样行为,它就能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普通人的禅修,其实就是意味着持“某种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生活。
这里,首先需要理解的关键点是:“某种目的”是何样的目的?“某种方式”是何样的方式?
这两个问题,我个人认同的答案是:目的是“正当的生活”;方式是采用冥想、正念等方法达到“平常心”。即这里所说的普通人禅修,最终就是用平常心去过正当的生活。
“平常心”不是指平凡生活意愿和态度,它基于对自己能力充分认识、对世事发展有充分的了解。除了返还天真自然,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即“平常心”所表现。
如何做到“平常心”,如何做到“过正当的生活”呢?这才是问题。
并不是懂得就能做到,这也是常理。人们能理解“平常心”、“过正当的生活”的含义,但显然如何做到才是问题。如何做,禅修的理论很丰富。对普通人来说,其实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几样行为,它就能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一般来说,禅修的理路如下:
禅悟(用平常心过正当的生活)
↑
无念(置心当下,心不染著)
↑
正念(正确的方式来观察自己的念头)
↑
禅定(通过静坐冥想来觉察自我、改变身心)
需要注意:上面过程中的“禅定”、“正念”、“无念”,都是禅修中的修持方法。并不是一定要按这个顺序逐个完成,也不是必定经过这些过程。
如果一个人有不凡的成长历程,可以做到用平常心过正当的生活,那他只需要进一步发展他自己。他也许可以借鉴“禅定”、“正念”、“无念”的修持方法。
如果一个人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正念”,那么,“禅定”的功夫对他来说并非必要。当然他也可以偶尔采用“禅定”的修持方法来调理身心,就如同一个人身体体质极好,但不妨碍他偶尔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正念”是“无念”的基础,其后他将进入“无念”的境地。
如果一个人已经做到“无念”,其后无非是在生活中继续保持和强化,最后长久地做到“无念”,他就能真正做到活在当下。
禅修的开始,就在一个人决定修禅之后,这也即“发愿”。他会偶尔静坐冥想;他时刻觉察自己,尤其观察自我情绪产生的全部过程。生活就是这样成为了禅修。他的身心会发生变化,他的生活对比原有轨迹会有不同的内容。
最终,他身心中一些元素被消融去除。最终,这个人的觉知与自我达成重合,也就是禅宗所讲的终于清楚地体会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时的他成了“禅者”,即禅修常说到的“开悟”的人。
二) 冥想
修习冥想,主要目的是让人慢慢地沉静下来,同时变得习惯于觉察自我。
“禅定”是佛学名词,修习它,能引领人们接近和体会“禅”。
非佛教徒的普通人往往用“冥想”一词。修习冥想,主要目的是让人慢慢地沉静下来,同时变得习惯于觉察自我。
修习冥想,很多人采用
双盘趺坐式
,这是和尚打坐的必备姿势,可以算作专业特征。身姿纤柔、体质良好的人可以做双盘趺坐式,但体质不太好尤其有腰椎疾病的人,做这个姿势就非常困难,还有可能新增或加强疾患。
只要想到我们修习冥想的目的,那就不必拘泥于采取什么姿势。方便、有效的姿势就好,比如坐在椅子上,比如自然站立,都很好。我本人做不到双盘趺坐,都是坐在椅子上做冥想。
以下为本人的个人经验分享:
选择清静场地做冥想。
坐姿要求坐正,先头部上提,再全身放松。双手自然垂落大腿上。
闭目,把意识关注在下腹部的呼吸起伏。在呼气时感觉气散发到四肢、腹部放松;吸气时感觉气回归腹部、腹部收紧。 维持时间一般在15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
关于以上冥想方法的一些说明:
1)有些人冥想时睁着眼睛,把眼睛的注意力关注在某物上,这种做法仍是心有染著,于其后的修习并无好处。冥想的目的是练习自我觉察,因此要把意识点放在身上或身内。
2)呼气时散发、吸气时回归,这只是一种方式。也可以相反进行:呼气时感觉腹部收紧、气感充盈腹部,吸气时感觉腹部放松、气感散发到四肢。
3)能做到腹式呼吸的人可以关注腹部(即常说的“丹田”),做不到的人可以关注胸部,但可能会在修习中感到气管经由空气的轻微痛感。
4)刚开始修习,大概需要15分钟以上才能感到澄净感(皮肤和指尖变得敏感,身体有沉淀分层的感觉,这种状态下稍有响动会引发身体如电流般的感应)。长期修习后,大概5分钟就可以达到这个状态。这个状态下,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因此静坐一小时也是可以做到的。个人认为不必沉湎于此,30分钟就足够。
5)刚开始做,也许会感觉无法保持意识的专注,或者不适应腹式呼吸,可以试试这个详细过程:
冥想音乐伴词 - 吐纳练习
这种呼吸方式让人联想到贝壳的张合,也许可以命名为”贝式呼吸法“。
冥想中的身体分层感、澄净感,大致类同混浊的胶体状的泥水经过静置和有节奏的敲打变得清澈起来了。
人的自我,是他的感觉、情绪、思维、意识的混合体,如果比作声音,它非常嘈杂,如果比作液体,它非常混浊。长期修习冥想会带来身心的改变,如果结合现代科学,可以这样说——它会让人的脑神经发育和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结变得不同。
还是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人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人自身发生了变化。
我们常说某人气质浮躁、狂暴,某人气质沉静、平和,冥想能够让人在气质上发生改变。这个变化至少有:放松自我的防备;训练了感知能力和专注能力;身心变化,变得澄净,表现在外就是人变得沉静、平和。
冥想不只是进入禅修的引领,禅修中它也是经常性的行动,甚至在更深入的阶段,它都是面对自我和改变自我的重要时间段。
三)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关注的不是过去事件中的自我,而是当下的自我,即关注当下自身的各种感觉和情绪,把捉住起心动念时的自我,看它的反应和变化。
佛教禅宗并不提倡“坐禅”,反对“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认为“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
六祖坛经
·
顿渐品第八
》)
因此普通人的禅修,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把冥想搞得很复杂,二是不要过多地进行冥想。它就像人们的散步运动,很基础,不论是谁,也不论体育健身到什么程度,都会散步走动,但是不要一天到晚总在散步。
“禅定”也好,“冥想”也好,只是让人把感觉转向自我,开始进行自我觉察的引领方法。
如果冥想做到位,它是简单,也是有效的,将使得我们有能力开始修习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有天赋上的不同,也可以锻炼和提高。就如同小孩子上课堂,有些小孩专注力高,有些则好动,这是造成成绩差别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或教师能有目的地培养,小孩子的专注力也是能提升的。
我们常说的“自省”,也可看作一种自我觉察,它需要一个人真切地面对自我,分析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提高。有些人能够很容易做到自我觉察,这些人在生活中相对成功。禅修的“自我觉察”和“自省”并不一致,但有能力自省的人,对禅修稍作了解,就能很快修习和提升。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自我觉察,那么,他将越来越无法自我觉察。相信我们稍作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成年人可作为典型的例子。很多人静下来都很难,更遑论自我觉察,他们追剧、打游戏,或者某些嗜好习惯,往往与此相关联:很难反思自我,或者根本不给自己反思的时间和机会。
首先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有些人在他的人生成长历程中,已经具备了自我觉察的能力。有些人明白了自我觉察的道理后,打开自我防备,也可以获得这个能力。再者,通过冥想来引导,也同样可以获得这个能力。
中国人接触儒家学说比较多。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小接触古典国学,从年少起就希望能做到“慎独”。儒家修身讲“慎独”,也是一种“自省”的功夫。人们普遍把这种功夫用于检讨事情,用于提升自己做人、做事的技巧。也许可以说,一个小偷为提高技艺而私下检讨,也是这种“自省”,它关注的其实是自我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儒家所讲的真正的“自省”,关注的不是过去事件,而是其中的自我,因而才能把着眼点和自我改变都放在自身心性和品质的改变之上。
以我的经历来看,真正的自省非常困难。一个人独处时,感到的不是自己对自我的控制,可能更多被自我的情绪和欲念把控,受不了冷清,身心难受;要么是因无奈而情绪麻木,很难静下做点什么,尽管有些时候也做了一些事,这也往往是迫于某种压力。
儒家讲“诚”、讲“慎独”,修身理论有“止、定、安、虑、得”的过程,但没有提供修习或引导的方法。儒家的修身旨意在于“事”,事上“集义”,在事件经历中辨识义之所在,由此成为“仁"人。事实上多数人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并没有特殊或非凡的人生经历,因此他的“诚”与“慎独”往往变得空洞。因此,儒家的修身,“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除了有特殊历练的人尚有可能成功,普通人几乎难以真正做到。说到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儒家多培养出伪君子,就是因为人们做不到,于是只有假装。
现在所讲的“自我觉察”,用的是佛家“正念”的功夫。以“正知”来修行“念”,即是正念。为便于理解,可以结合字面理解为:用正确的方式来观察自己的念头。至于“正确的念”、“校正念头”、“正当的念”这些,都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明白这些后,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正念”或“自我觉察”的正确方式是什么样的?
自我觉察关注的不是过去事件中的自我,而是当下的自我,即关注当下自身的各种感觉和情绪,把捉住起心动念时的自我,看它的反应和变化。
还需要做什么吗?不,不需要。这样就足够。
其后是自然而然地变化,因为你关注到了当下的自我后,你必定会这样发展:
你会随时在起心动念时把捉到自我,尤其情绪失衡时把捉到自我。
你会变得关注当下,不再混杂过去的忆念和将来的构想。当下的各种现象、各种感觉会更清晰。
你会变得清净,因为你几乎摆脱了因过去和将来造成的情绪反应。
你会变得更少甚至到几乎没有不良情绪,诸如: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躁动、恐慌、惧怕、愧疚、后悔、悲伤、怨恨、痛苦,等等。
你会变得不再评判当下的事件和人物,因为你不带着情绪去看它们。显然,不带情绪去看待、对待事物,就不会有价值评判。不再评判,并不是说不懂得当下的事件和人物是什么样子,只是说,你不评判,但你会用合适的方式去处理和对待。
四) 觉知自我本来面目
在长期的自我觉察后,自我觉察变成了自我觉知,主体和对象发生了重合、融合,禅修者看到了他自己——他的生活、他的精神、他的生命感受。
修习“正念”会自然达到“无念”。当然,任何一条道路上都倒着失败者,但如果能预先获得他人经验,修习和行动得当,必定能到达目的地。
所谓“无念”,并非是心中没有想法念头,也不是说没有杂念。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六祖坛经·
般若品第二
》)
无念,即置心当下,心不染著。
置心当下,指意识所关注的是当下——当下正在做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其中当下的自己。染著,指被情绪牵动转移,以至于脱离当下。心不染著,也意味着“不攀援”。所谓“攀援”,指由关注的对象转向关联的非当下的事物和情境。
按佛家的说法,当下必然有“身、受、心、法”。身、受、心即人自己,法即世间万物。置心当下,不管是关注自己还是他物,都不被情绪牵动。
也许有人可以直接修持“无念”。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个非凡的人,也必定是有着不凡的际遇才到此境地。
“无念”之后怎么修?答案很简单:就这样一直修下去。
可能会有人说:“我想早点开悟,我想能早点禅修成功。”
当你这样想,你反而偏离了禅修的道路。
“我很想在禅悟之后再探求新的领域,再进一步精进,那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达到禅悟?”
答案也很简单:等。因为你一点不着急,并没有普通人等待的感觉,也可以说,你并没有等——你并不关注这个问题。
越可能成功达到禅悟境地的人,越有耐心。
禅修之人的生活,即禅修本身。在生活历程中,他身心中原有的某些东西逐渐被消融去除。
世俗的人们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即如佛家所讲的“我执”和“私心”严重。禅修不是造成自我分裂,某个“我”觉察另一个自我,而是部分自我被消融、被转化。禅修之人显然首先变化的是不再自我中心。
禅修者在生活中必定要做事情,也会希望把事情做好。他关注的是当下,生活在当下的他显然没有胜负心,因为将来必定到来,必定有一个结果,做好当下显然会导向良好的结果。他不会妄动心机、以伶俐心做事,他知道事情该怎样做,或者说,对他来说就是这样做。他一直是“平常心”对人对事,显然他也远离了怨怒心、谄媚心、傲慢心。“平常心”是主动的、尽力的、又顺其自然的,它是从容淡定的自信心。
欲望是生命的本能,显然禅修者在自我觉察之中,对欲望的了解会更深入、更丰富,他不再受欲望的摆布和控制。也许他会得到名声、财富、权势、眷属,但他并不贪著。活在当下的人,是摆脱了欲望控制的人,他不关注死亡,尽管“太阳和死亡一样不可直视”,他显然没有遭受这样的损伤,他在阳光下袒露身体反而觉得舒适。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这个禅修者显然会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禅宗大师
曾用磨瓦片来开示修行的道理。瓦片无法磨平如镜,不是做镜子的材料,但如果组成瓦片的沙砾变成玻璃,瓦片就不再是瓦片,它磨平后成了镜子。尽管需要研磨,但改变自身的性质才是根本。所以禅修不乏“研磨”样的行动,但根本方式是改变自身。
禅悟前后的人并非是有着天差地别,但他自我觉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以本人粗浅的修为,离禅悟还远,虽偶有禅者自我觉知的体会,但并未能常驻禅境。未到禅境但偶尔触及边缘,相信这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类似经验。我曾有过如闪光般感知:那个禅者,他的胸襟是开敞的,在天地间他感到非常和谐,正所谓“光风霁月”,他坦荡、清朗,那是一种
澄明之境
。这时,他面对的人和万物并没有不同,但他有着“表里俱澄澈”的感知。假使一阵风拂过,一个烦躁混沌的人几乎没有察觉,而在“禅”的状态中的人汗毛的摇动、皮肤热量的流动,有如电流被传递般清晰。
禅悟的状态并不神秘,我们普通人都曾偶尔有过澄澈清朗的感受,但禅者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禅者并非有着洞彻世界万物的智慧,他洞彻的是他的整个身心。
哲人们往往把禅者当作感悟和贴近“本体”的人。我们认识“禅”,并不需要形而上学的理论,比如应用这种“本体”概念。禅保留了佛教的核心精神,舍弃了玄空抽象的哲学,它的目的指向实际的人生修行。因此,
禅宗六祖
所言“本来面目”,更加贴合禅修者的实际体会:在长期的自我觉察后,自我觉察变成了自我觉知,主体和对象发生了重合、融合,禅修者看到了他自己——他的生活、他的精神、他的生命感受。
天与水 埃舍尔 1938
可以从这个比喻来理解禅修:一个泥做的雕塑,敲击声沉闷混沌,在经历煅烧后变成了陶质,敲击声有如
金声玉振
。
也可以从这个比喻上来理解禅修:鱼没法谈论天空和飞翔,因为他当前的内容全是水,它还没有打开天空这个层面。
禅悟如同蝶变,禅修者变了,仿佛不再是原先的自己。并非有了禅,禅修者就和俗世拉开了距离,他的日常生活似乎并无改变,外人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是,实际情况是他已经打开了生活的另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没有神佛和偶像,没有天堂和地狱,没有仪式和规则,没有传统的宗教主张,没有善恶的对立与分别。你不要疑惑为何没有这些,很简单,因为它是另外一个层面。禅修者在这个层面中不是拥有了永恒无限的时间,而是不再被永恒所限。
要正视人们之间存在不同。这里所指的不同,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不同。有的人很难开悟,若无机缘或许此生将永远无法开悟,有的人很快就能开悟。也并不要急于一定要悟。走在开悟的路上就可以了,最终的结果自然会到来;即使不到来也不要紧,不能开悟,也同样这样地走着生活的路线。
五) 禅是生活路线
真正的禅修其实和宗教无关。它剥离了所有宗教的赘附物。而且它并不附着在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上。
它意味着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投射在善恶层面上来看,表现出一种纯善、纯真的生活路线。
禅法来自佛教禅宗。而禅宗似乎也摆脱了佛教的繁文缛节,“只立法堂,不立佛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和尚们开荒耕种,自食其力,不焚香拜佛,甚至斩蛇杀猫、烧佛烧经。禅宗曾被称为“佛心宗”,它以觉悟佛心为禅之体,有“不立文字、不依经典,直传佛之心印”的特点。心印之外,则正是各种宗教赘附物。
禅宗讲“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非常有道理。深入了解它,也许需要多讲几句:
因为有了自我觉察,劈柴担水才成了妙道。
劈柴担水指的是非常普通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普通的日常生活就是妙道,不凡的生活也是妙道,生活本身就是妙道。 不仅你会觉得生活是妙道,你也会觉得生命如此奇妙,你的人生如此奇妙。
禅法,即禅修之法。上面讲了很多,相信大家能明白,其实禅修的道理很简单。太过于简单的道理会失去神秘色彩,喜欢“八卦”的人们并不喜欢。禅宗的公案,正像是“八卦”,让人们觉得好玩,但对于不懂的人来说,会觉得那些人在打哑谜,莫名高深。
真正的禅修其实和宗教无关。它剥离了所有的宗教赘附物。而且它并不附着在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上。古人在古代生活中应用禅,过着古代人的生活,修习“禅定”、“正念”、“无念”,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禅,当然就过着现代人的生活,修习“冥想”、“自我觉察”、“自我觉知”。我们无非把古人的说法换了现代词汇,让事情变得更清楚。我们也当然不必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
没有禅的修习,我们也许不知道我们是这样的自己:
我们有时看似无所思考,十分平静,实际上大脑里全是嗡嗡声。
我们是这样的人:难以认识自己的错误,更难以去改变自己的错误;一旦被指责、被批评,就会马上暴跳起来;只要稍被评判,就觉得自己被冒犯而动怒或难过;即使一个人独处,心中往往焦躁难安,有事情时烦恼,没事情时烦躁;对他人的关爱、关注、认可,怀有无限的期待。
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莫名地被他人反感,其实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自己张着满是欲望寻伺的脸孔,自然会让人有敌意,产生反感。
禅修的功夫做上去,大脑里是真正清净的。我们非常容易指出别人的缺点,但禅修后的我们更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我们原先的表现中,眼睛是用力的,而现在是柔和的,这样的我们更容易被人接纳和喜欢。
禅修的功夫做上去,反映在外:定力强大、情商很高,实际上还会超出情商的能力:不会总是启动情绪,不会随便起心动念。
而且,对当下生活更具有觉察力。
我曾阅读过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感受到其中人物的生活内容和情感,觉得作者了不起,平凡的生活场景也能如此细致地感受。本人现在的生活也很简单平凡,在经历很多场景时的感受,也竟如同小说般清晰,我自己、对面人物的语言和情绪、背后的生活细节,都能清楚地感应,要是仔细写下来,也许就如这本小说那样。
以前我与人相会,能感知和联想分析到对方的各种情况,这其实不过是一个精明和老于世故者的能力而已。现在面对他人,我能感知对方的各种情况,但我不再关注它们了,所关注的是对方当下的状态和行为反应。
我曾经认为年轻人不必太早开始禅修,因为他们需要展开他们的生活,他们更需要经历和内容。但现在我以为禅修对年轻人很重要,至少它的帮助有:关注力,定力,情商。事实上,这种帮助必将造就他更为成功的人生。
禅者也不是如人们宣扬的佛那样有着无穷的智慧,他和普通凡人一样,智力和能力有限,他只是努力,然后接受命运。
禅者与自己的生活、自身的存在是结合在一起的。禅者的生活即正当的生活,这种“正当”是基于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基于世俗的道德善恶评判,它不受善恶所限,它意味着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投射在善恶层面上来看,表现出一种纯善、纯真的生活路线。
最后,禅者的生活还在,禅修的说法则不再有,因为这时,“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
(悟红尘即道场,证烦恼为菩提)
六)一些问题说明
1)我很忙,空闲下来时又困又累,这时可以进行冥想吗?
又困又累,最需要的是休息。休息的方式你可以找到很多种,建议不要用冥想的方式。一个新手用困乏的时间来做冥想,期望也能得到休息,这是做不到的。
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尝试冥想的人来说,也许冥想比不上工作的劳累和用功,但绝对不要把做冥想看作一种休息。在困乏迷糊的时候来做冥想,也许能完成,但会消耗剩余不多的清醒力和专注力,这是没有好处的。
冥想不是小睡。建议困乏时就去小睡一下,或者真正地睡觉。犯迷糊,可以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睡觉,但没有必要做冥想。
2)我想辞职进行专门的禅修,可以吗?
“禅修”是佛学词汇,人们也习惯于把它和佛教徒的生活方式联想在一起,比如隐遁山林寺院,打坐观心,类似念经焚香之类的简单生活内容。如果我们探求的是“禅”的核心精神,就不会把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当作自己的禅修内容。
佛教徒修禅用他们所要求和被规定的生活内容,普通人修禅就用普通的生活内容,尽管也有被限制,但内容要丰富的多,更有利于禅修。
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在家人虽在解脱道的求取上比出家人相差一阶,然在菩萨道的实践上却比出家人的条件优胜得多。禅修之法正是菩萨道的核心内容。
另外,有人入教门当比丘或比丘尼,其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进行禅修,佛教徒有“为众人师”的任务,而不是为了自我解脱专门进行禅修。
一个禅者,经历生活是第一步,并且绝不会停止他的步伐。
过于丰富的生活经历,也许是偏离禅修的。但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禅修是空洞的、成色不高的。
3)禅修要做到无我,或者说去除自我吗?
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正念”、“无念”讲起。
“正念”是一种自我觉察,自我被觉察,那必定有另一个我,那是否意味着自我的分裂呢?对,普通人的自我都是分裂的,禅修最终让部分自我被消融、被转化,禅修者会经历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最终禅者是统一的、同一的。
正念会让禅修者变得关注当下、情感清净、少有不良情绪、不带情绪去看待对待事物,最后他置心当下,心不攀援,亦不染著;他不再自我中心,更不执著于自我,表现在外被人们当作“无我”,其实,不是无我,而是无“我执”。或者说,不是无我,而是无“小我”,碎片状的各种小我。这就是“无念”。
禅修者确实去除了“我”中的某些内容,这些内容我们往往也称之为“自我”,因此,也确实可以说他去除了某些自我。
禅修者还是一个有着自我意识主体的人,只是这个主体很纯粹,很澄净,如果一定要像描绘面容一样来描绘它,那它是一种慈悲的样貌。
禅修者持“平常心”在这个世界生活,做事,待人,这个平常心使得他似乎有着不同的面目,你会觉得他有时像这个人,有时像那个人。因为他不是裸身在世界上行走,他在不同的情境下,穿着不同的衣服,衣服里面的是一件名为“慈悲”的袈裟。
4)禅修让人的体会变得细致,也因此会让人心神劳累吗?
一面光洁的镜子,照出纤毫毕现的景象。由此可知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镜子观察景象,反而比模糊的镜子要来得轻松。
当然,一个人用心观察事物觉得费心神,这种心神劳累的原因往往是:雾中看花需要用力仔细分辨;内心在品头论足,不停地价值评判。
5)禅修会让人失去情感吗?
很多人讲禅修,都会讲到"正念",进而讲到“觉察,而不做评价”。“不做评价”不是价值体系消失,仅仅没有评价的动作而已。心理学认为,失去了情感,将无法对事情进行评估,所以有人以为,要做到不做评价,就要消除情感。其实,“不做评价”不是要消除情绪情感,其核心是对情绪的自我察觉但不被情绪牵引。
我们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察自己的情感起伏,说的是——心在动,念在起,情感在起伏,自己在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观察整个身心生起的任何现象。
不再评判,不是失去了情感,是有能力而没有使用这个能力,有情感但情感没有表现出来。
禅者是否失去了情感?不,他观察自己的情感,并不是与情感为敌。情感经过觉察和审视,变得不作伪,更透明,更真,更善,更美好。
禅者也许认为人间真情是最宝贵的,否则他的情感为什么变得更纯粹、更真挚呢?
6)禅修需要做到或者变得无欲无求吗?
禅修者要做到不受欲望控制、不为未来烦恼,因此有人拿出了“无欲无求”的解决方案。
显然只要人还活着,欲望还在生成,未来必将到来,要做到的是不被其控制,不因之而焦虑。
7)禅修会因为过于关注自己而降低了完成工作的能力,甚至无心工作吗?
工作事务过多会让人产生焦虑、担忧、烦躁等情绪。有一个方法可以不让工作事务压在心头,那就是做计划。做好长期规划,分解出中短期计划,详细记录待办事项,做好可能突发事件的预案,然后,每天早上看看事务日程,每天下班记录明天的事务日程,这样做,至少晚上不用去想着工作的事情,想必会有一个好睡眠。现在有智能手机的日程应用,更有利于做好事务规划。
本人长期以来就受惠于这个习惯。我的工作比较杂也比较多,得益于此习惯我的工作完成度尚好、感觉也还比较轻松。
禅修者的自我觉察,不是觉察一个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自己,是要觉察一个丰富的自己:在各种事件和情境中的自己。他更关注于当下的自己,他也专注于当下的工作,他的工作是更加高效的。实际上,禅修尽管打开了另一个层面,但在原有的层面——世俗的得失与成就上,他也会得到提升。
所谓“平常心”,也意味着将生活中的大事、难事当作平常事看待,这显然是不凡的能力,这个人显然有些不同凡响。
禅修者也会有人生的目标和梦想,同样有生活的追求,但他并不是由欲望推动,也并不关注成就背后的欲望价值。他承认某些得失成就对于他人有着价值,只是他不追求这样的价值而已。他着眼于禅修的提升、人生的精进,同时也把人生的成就根植于更大的社会价值之上。
8)禅修会让人变得愤世嫉俗,否定俗世价值吗?
一个外貌比较普通的女孩,在这个追捧女性外貌价值的社会,她会不被关注,甚至遭受贬抑。如果她追求这种外貌价值,想必她会去学习化妆,大力减肥,甚至手术整容。显然这样的路线中,她被外貌价值所掌控。要反抗这种掌控,她首先要做的是不认可这个价值,转向于其他价值体系,比如做一个有知识、有素养、有美好灵魂的女性。
假使她最终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素养、有美好灵魂的女性,她其实并不否定外貌对于一个人面容姣好的女性的价值,她不否定某些东西对他人的价值,她只是否定某些东西对自己的价值。她自己其实也是尽力收拾好自己:保养皮肤,妆容怡人,身材控制,她知道自己有着容貌的欠缺,但她并不觉得少了些什么。
这个例子希望有助于体会到,禅修者并不愤世嫉俗、否定普通人的俗世价值,他也的确有自己的价值体系。
是否一定是俗世价值体系下的失意者才会走入禅修呢?
显然,在俗世价值体系下的竞争优势者、成功者,他很难摒弃原有价值体系,就如面容姣好的女孩去不在社交平台晒她的玉照一样。但他也同样能走入禅修之路,因为这样会扩大他的人生领域,之后,他也必定不再秉持原有的价值体系。
9)禅修者是否只管自己的修行,不会反抗社会不公,也不会与社会中的坏人坏事做斗争?
前面也说过,禅超出了世俗的善恶层面,但禅者并没有离开世俗生活。我想,禅者对世上的恶人存在同样的悲悯,但他与世界的恶难以相容。
我们知道,年轻气盛的斗殴者血气上头的冲动打斗,比不上冷静的人出手。禅者并不基于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利益或损害去争斗,对于世界的恶,他的斗争是冷静的、有力的,我想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勇之人。
此生只为越剧生
作者:曼殊 发布时间:2011-12-02 20:15:16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pdf(257+)
- 一般般(591+)
- 无漏页(331+)
- 已买(378+)
- 推荐购买(565+)
- 好评(148+)
- 少量广告(302+)
- 排版满分(615+)
- 差评(625+)
- 书籍多(171+)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27 19:16:0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15 07:00:5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师***怀: ( 2024-12-18 10:18:3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詹***萍: ( 2025-01-05 01:49:1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益***琴: ( 2024-12-27 19:03:1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沈***松: ( 2024-12-26 09:22:5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4-12-08 03:31:0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5 08:48:5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谢***灵: ( 2024-12-19 07:15:5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濮***彤: ( 2024-12-26 07:33:5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寇***音: ( 2024-12-26 08:43:2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蓬***之: ( 2024-12-13 17:07:19 )
好棒good
- 网友 冉***兮: ( 2024-12-11 09:14:0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喜欢"正版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二级G扫码听音频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全真试题 第二级G 少儿英语 英语启蒙 幼儿英语读物"的人也看了
- 2019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52位年赚百万卖家教你做淘宝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脑动力过关游戏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全套4册 日本语考试n1 5周突破新日语能力考试N1听解+语法+文字词汇 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N1级单词文法听力阅读强化训练辅导用书宇丛轩图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世界通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今夜,我们穿唐装:随笔精选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虎-十二生肖成语故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西藏藏族服饰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沈石溪十二生肖故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北京古建筑地图(中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