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随园诗话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创作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其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创作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其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
精彩短评:
作者:二白 发布时间:2023-02-01 10:19:05
清晰的导读型手册,分类和整合很不错,按照脚注去查资料很方便实用。可惜综述中的观点展示太简短了,论据支撑和中间的关联还得自己去找来看。
作者:FGS 发布时间:2009-08-16 11:41:28
艾略特长诗改变,诗体台词。虽然没有打算去看,或许某天就去看了……就当看音乐剧前做功课吧。
作者:Stray Kids 发布时间:2022-12-11 22:23:10
今天做兼职发现休息间台面上有这部漫画作品,久而久之让我回忆起读书也看到这本搞笑漫画,笑死我了╯∀╰
作者:pilgrimage 发布时间:2020-11-20 18:25:01
山,水,雾,情的梦境,只有中文能悟到尽头。
作者:足哥 发布时间:2017-05-25 23:22:37
也许是作者本身从中国成长起来的缘故,能让他站出来警示美国教育“中国化”的风险。
作者:花花草草由人恋 发布时间:2021-10-09 22:25:42
2020新版本,来自新书库。批注来看,受众群体似乎偏向初读者
深度书评:
北京牛校优秀语文教师:“双减”下的大语文学习方法与家庭教育
作者:丽丽(希希妈) 发布时间:2022-01-12 20:00:38
2021年的夏天,注定要载入中国教育的史册,因为,这个夏天,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从此教育注定要与产业无关,孩子们满当当的周末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只是,没有了那些培训班和辅导班,家长要怎么做?所有父母都在思索。这时,一本由北京市牛校执教二十多年的优秀语文老师所著的书映入我的眼帘,它,就是《减法教育》。
提到北京西城的四大金刚牛校,混帝都的妈妈们,没有不知道的。在这四大金刚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更是让我如雷贯耳。早年,在我还不知道北京学区为何物的时候,一位朋友就在刚刚婚后尚未怀孕的阶段,早早布局下了未来孩子要读的学校,她跟我提的最多的就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这样牛校里的老师,自然是很优秀的,加上语文学科执教20多年的教龄,能让我们从他宝贵的文字里学习到太多有效的语文、大语文的学习逻辑与技巧;再加上他为人父亲的身份,我们更是能体会到,在现在双减的教育趋势下,为人父母到底要怎么做?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
这样一位发自肺腑,给双减下的家长真诚写下自己执教20多年的经验和多年做父亲体会的老师,
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优秀教师于晓冰老师。
读于晓冰老师的《减法教育》,就好像在读一本工具书,
因为关于语文学习、大语文学习、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的真相,为人父母的角色,甚至我们想要的阅读书单,这本书里统统都有。
所以,就像于晓冰老师在自序里写的,我们读这本书,“可以快速浏览每一部分的概要或者目录,选择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切近的文章来读”。
其实,这本书探讨的话题,几乎每一个都是我们感兴趣的,比如,它探讨的话题有语文、大语文方面的学习技巧,
一
语文、大语文学习技巧
1、大语文时代,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2、古诗文的学习要给孩子建立一本记忆的存折。
3、如何应对古诗文背诵默写三大题型?
4、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5、怎么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
6、中高考的考试作文怎么写?
还有学习习惯养成方面,
二
学习习惯养成
1、孩子实现逆袭的几个条件;
2、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还有家庭教育方面,
三
家庭教育:回归家庭教育的八个常识;
四
推荐书单:好书推荐
01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大语文时代,阅读能力不仅与语文学科、甚至与所有学科息息相关。这种现象,在小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到了初中,尤为明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四百万字以上,但实际上,从中考的试卷文字量来看,各科试卷的文字量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要想真正适应目前考试阅读大幅增加的状况,孩子们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应该是四百万字的五到十倍。
四千万字的阅读量,看似很多,实际上平均到每年不过四百万字,每天也就一万多字而已,这个数量,对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来说,并不难。
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孩子们的阅读培养目标要有三个,
1、读得快;2、读得懂;3、读得透。
这三点如何能达到呢?至少要做到下面五点,
一、要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
要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要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不要只是认定名著,不让孩子看我们认为的“闲书”。
二、要打破科目学习间的壁垒。
阅读的概念很广泛,所以阅读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方面的,还有鼓励孩子去阅读人文著作、自然科学,鼓励孩子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三、要广泛关注社会时事和现实生活;
小学的家长都已经认识到,就应对考试而言,不管是语文学科的考核,还是其他学科,都有大量的与生活相关、与时事相关的试题,所以孩子们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行的,而且学习本来也是要用的,能用所学的东西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也是真正学到的表现。
所以孩子们不仅要关心现实生活,要关心时事政治。
四、要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语文学科里的考试,不仅是作文需要写作,其他的问答题、阅读题也都要需要孩子们去写,当然不仅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也有很多需要写作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理解,要想写得好,写得多,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量要大,质量要高,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五、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件事。
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语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而良好的语感来源于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积累。
02
古诗文的学习方法
这几年,国家都在倡导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里,一个很重要的考察点就是古诗文。
于晓冰老师建议,
在孩子们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孩子们建立一本记忆的“存折”,很有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有几百上千首的诗文在脑子里,再辅以一定数量的阅读,搞定很多孩子和家长纠结的中高考作文就是小菜一碟。
那么,应该怎么建立这样一本古诗文的“记忆存折”呢,
首先,要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年龄,宜早不宜迟。
这个早到底是几岁呢,不建议三五岁的孩子过早就开始背诵古诗文,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听故事、家长多给讲故事,会比背诵古诗词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
所以,孩子们记忆古诗文,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因为一个人的记忆能力在十二岁到二十四岁之间达到巅峰,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孩子们的少年时期,让孩子们养成童子功。
其次,诵读古诗文要读出声来,要因声求气。
一生都在研究、编辑和普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的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说,
学习古文应从熟读古文入手,在喜悦中自然成诵,抑扬顿挫,熟读背出,这就叫做“因声求气”。
第三,反复诵读,用有规律的反复对抗遗忘。
古诗文的学习有诵读、熟读、永久记忆三个阶段。
背诵、让古诗文进入永久记忆是反复诵读、熟读、不断品味的结果。如果一开始我们就让孩子背诵古诗文,把背诵作为诵读经典诗文的唯一目的,那方向就已经错了。
第四、要激发孩子对古诗文的兴趣,而不是强行填鸭,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对任何学科的启蒙而言,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坚持下来,做得长久。
所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不能给孩子强行填鸭,让孩子短时期内就要背下来,这样虽然短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得不偿失。
“背诵古诗词,可以从简单易懂的五言绝句开始,慢慢到七言绝句,再到五言律诗,再到七言律诗,再到更复杂的古诗体,再到更长的文章”,要让孩子体会诵读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第五、建立古诗文的记忆存折,是为了提升个人修养,不是为了炫耀。
很多家长喜欢在人前炫耀孩子背诵古诗文的能力,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我们让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初心。
古诗文的诵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提升气质、提升人生境界的必需品,而并不是人前炫耀的工具。
第六、减少过度的机械训练,将时间留给最有价值的诵读。
每日诵读,其实占用的时间并不长。我女儿自暑假开始每日诵读,每天也就是15-20分钟的时间。不要小瞧这每天的15-20分钟,在短短诵读的几个月里,她已经熟读成诵了几乎两本的诗词和小古文,尤其对文言文的理解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语言的学习需要宽厚的积累,这种积累体现在每天的点滴付出坚持上。
第七,不要急于完全弄懂,半懂不懂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很多妈妈纠结孩子每天诵读的东西是不是孩子已经全都理解的,这是一种本该就不应该有的纠结。
“诗无达诂”,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对古诗文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要求一个孩子对一首古诗文一定要达到全面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件不可为的事。
现在适合孩子们诵读的古诗文版本都有解释,只要他们能把诗词的字音读对,同时看过了解释,当时不能完全理解就都没有关系。随着他们诵读数量的增加,生活经验的增加,理解也会逐渐加深。
第八、诵读古诗词再重要,也要扩展阅读。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中考常见的古诗文背诵默写题目有三种,
1、硬默。也就是给上句写下句,给中句下两边等等;
2、理解性默写。一般是会指出是哪一篇诗文,然后给出描述,让写下符合描述的那句话。
3、运用性默写。一般是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考生写出由这个情境联想到的古诗或者古文。
这三种类型,对应了古诗文默写考察的三种能力,即识记、理解、运用。
首先,识记是基础。识记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在一段时间内的熟读成诵;
其次,理解是核心。要扎扎实实地把一首诗、一首词,通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从字词句的理解,逐渐过渡到文句的理解。
最后,运用是目的。运用要建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以通过做大量理解性默写练习的方式来理解古诗词,是达不到理解,也是没法做到运用的。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所以,学习古诗文、应对中考的古诗文能力考核,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熟读精思。
03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是很多孩子犯难的事儿,其实,文言文的学习,有方法。
一、学习文言文,要让孩子通过读出声来,体会文言文的音韵之美。
读出声来,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尤其对于讲究韵律和谐的文言文来说,只有读出声来,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律之美。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第二,通过反复诵读,形成文言文的语言。
语言的学习都讲究语感,语感听起来好像很玄乎,看不到,摸不着,但良好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的是反复诵读。
这一点大家要注意的是,诵读要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很多孩子,看似是在诵读,但心却不在那儿,自然语感不好。
第三,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让更多的语料进入永久记忆。
高中及以后所学的文言文大多数的实词虚词和语法现象,在初中课文中都出现过。那为什么很多孩子,虽然学过了,依然成绩不好。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当时背诵文言文,只是为了考试去功利性的背,考完了就忘了,自然没法迁移。
学习文言文,只有在反复诵读、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才能让这些文章进入孩子的永久记忆库里,才能在之后信手拈来。
第四,学习文言文,需要大量的泛读作为辅助支撑。
学习文言文,须要精读,这点在学校学习课文就能做到。除此之外,孩子还须要安排课外的大量泛读,泛读的过程就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去反复遇见文言文词语的过程,反复见的多了,自然就记住、内化了。
如果一个孩子的文言文学习,能够精读一到两本文言文名著,再泛读200-300篇的文言文文章作为辅助,那么初中它就可以形成很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到了高中就不用再花时间专门学习文言文了。
第五,学习文言文,不要只依靠注释,还要养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很多孩子学习文言文,只是抱着注释不放,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再换一篇文章,依旧不理解。
注释和工具书就像学习文言文的两条腿,我们得让孩子学会两条腿走路,而不是只用一条腿,一瘸一拐。
文言文工具书,于老师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六,现代汉语和古诗词都是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材料。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古诗词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好好学习现代汉语、大量背诵古诗词,对学习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七,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文言文不是单纯为了考试,文言文中有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吸收。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主要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所以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大到人生道理,小到文章写法,都会很有收获。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孩子这一部分的培养,就会很难培养出他们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内驱力,自然损失很大。
04
怎么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从小学的语文考试就有了。经常看孩子试卷的妈妈知道,孩子们阅读理解的文章,从刚开始的课文文段,到后来比较容易的课外文段,再到文字量多、理解难度大的课外文段,与之对应的问题,也是,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考察角度单一到多个角度同时考察,所以,在阅读理解题上,很少有孩子能拿满分。
提升孩子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有一些方法的,
首先,学会抓住中心句或者关键句。
考试中初读文章,是要抓住文章的梗概,而不是细节。而抓住梗概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抓住中心句或者关键句。
文章的安排都会有一定的行文思路,比如总分总,总分,分总,要让孩子学会抓住这些行文思路。除此之外,不同文体,需要抓的关键语句也不同。
下图是我根据于老师提到的不同文体的关键句,做成的思维导图,
第二个方法,要养成并提高阅读的预判能力。
阅读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心到,心到的意思是,他不能被动地被文章牵着走,得是自己主动去想。想什么呢?比如,看到题目,能想到什么?你觉得作者会怎么写?读完第一段,你觉得作者之后会怎么接,这些都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思考的是对作者行文思路的一些逻辑判断。
这一点我来理解就是要学会去跟作者共情,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问题,
这种预判就是孩子们边读边做的思想活动,所以只是头脑里闪一闪,不会花费太多时间。预判的能力上来,阅读速度就会提高。
第三,要形成把整句乃至句群当成组块进行阅读的能力。
孩子们的阅读过程,都是从字开始,然后到词语,再到句子,最后再到句群。但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从字过渡到句子,阅读速度基本就止步了。所以如果我们想到提高他们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要让他们再迈一个台阶,从句子过渡到句群。这个台阶很关键,而且它是一个大台阶,不容易能迈过去。
所有能顺利迈过去的孩子都有3个特点;
1、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2、有大量的、广泛的阅读积累;
3、阅读的内容不单一。
05
中高考的考试作文怎么写?
中高考的作文,要想拿到高分,
在心态上要掌握三个关键词:能写、好写、写好。
如果通过审题,发现能写,那么一半以上的分数就拿到了,之后在想是不是容易展开,如果容易展开,那就是好写,那么四分之三以上的分数就拿到了。
最后,在能写、好写的基础上,我们再想怎么能写好。
阅卷老师一般会在三个方面考察一篇作文是不是写好了,第一个方面,结构;二、立意;3、语言。
文章的结构方面,要做到开头点题、中间详写、结尾扣题。
立意方面,于老师有一个简单易行、见效较快的方法,就是“从具体事件引申到一半的人生道理”。比如《落花生》就是这种做法。
语言方面,
第一,要把重点的想要突出的内容往前放,把补充交代的内容往后放;
第二、要把能承前或者蒙后省略的词都省略掉。比如很多人写文章,会有很多“我… 我…我…”这些“我”都省略之后,文章就会简洁干净许多。
具体到中高考作文的审题上,于老师建议考生可以尝试把作文题目分为两大类六小类来进行审题。
第一类,难易。
容易的题目要往精彩了写;
偏难的题目要往有把握了来写;
第二大类:类型
“大词”的题目要往小了来写;
宽泛的题目往明确了来写;
比喻的题目抽出本体来写;
半命题的题目要天顺了,往容易展开的方向来写。
上面我们分析了《减法教育》这本书在语文学习、大语文学习上分享的干货,接下来再聊聊学习习惯养成方面。
06
孩子怎样才能逆袭?
每到假期,各大自媒体都充斥着“逆袭”这样的字眼,家长们都喜欢这个词,试问谁又不盼着孩子能在一个假期之间,甚至在几天之间,一夜之间,就能逆袭成学霸呢?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只是,心愿是好的,是不是有了心愿就能达成,说逆袭就能逆袭呢?
有时,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孩子一个人突然地逆袭,却没有看到,在他逆袭之前,做到的这些事。
孩子们做了哪些,又有了哪些条件才能逆袭呢?在于老师看来,有以下四点;
1、宽厚的积累。积累要宽且厚。
2、足够的弹性。一张一驰,文武之道,而且要有恒心,“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3、良好的方法。
4、积极的心态。
07
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或者自律能力的培养,因为孩子的自控与自律,决定着家长要投入到多少精力到孩子的学习上,以及最重要的,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自我发展的路上,能走多远。
于老师说,首先,关于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控力,我们首先要有两个认知。
一、自控力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不断锻炼。
与自控对应的一个词,是他控。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时候很乖,但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随着孩子独立意识日趋增强,家长已经不能控制孩子,就会出现和家长对着干、成绩直线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家长他控代替发展孩子自控的典型后果。
二、自控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孩子小时候,有意识地去给孩子自控的机会,哪怕他们会栽跟头。
有了这两个认知,我们再谈怎么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其实,从人一生的发展来说,自控力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
对孩子们来说,关系比较密切的有三个方面,1、学习;2、情绪;3、生活。
学习方面,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是一种很好的自控力训练。比如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写作业磨蹭,为了能让孩子能快点写,他们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制定作业计划,然后监督完成,为了能让孩子再快点写,他们还会给出各种物质诱惑,这就是典型他控的做法。
让孩子学会写作业的时间管理,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让孩子自己预估作业的完成时间,并做好时间安排。做完作业之后,再和孩子讨论一下完成的情况,以及与预期计划的差异,鼓励他改进这些差异。
这种学习的过程,哪怕开始时是慢的,都没有关系,因为发展好了孩子对写作业的时间管理能力,之后的写作业过程就都是快的了。
还有情绪的自控。比如有些孩子很容易冲动,暴躁易怒,还有些孩子很容易焦虑,这都是情绪自控力有待发展的表现。
虽然情绪管理能力与先天有些关联,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
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要做的,
首先是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尽量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其次,在孩子发怒、冲动、焦虑时,要多和孩子讨论这种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分析孩子遇到的问题,和他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除此之外,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运动习惯,也是一个培养他们情绪管控的方法。阅读能让孩子了解人生百态,获得面对问题的间接经验,这样就能让他们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做经验的正向迁移。
运动也是一样,强身健体、健的不仅是体魄、还有精神和情绪。
最后再说生活方面的自控。谈到自控力,我们很多想到的是学习方面,其实过来人都知道,情绪和生活的自控也与孩子的学习、孩子成长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
生活上怎么发展孩子自控呢,简单一句话就是,不要包办代替,能让孩子自己做的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开始做的不好也没关系,多多鼓励,慢慢放手。
家庭教育方面,于晓冰老师举了8个家长们经常注意不到、甚至做错的常识,
1、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都应该往家长身上去找。
2、好的教育,都有边界感;家长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业、以及学校生活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
3、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4、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5、逆袭不是天上掉馅饼;
6、热爱是最大的内驱力;
7、教育不等于管教;
8、想象力不是培养出来的,我们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最后是于晓冰老师推荐的语文学习、大语文学习的书单,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阅读。
1、《俗世奇人》,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顾学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图说中国节》搭桥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汉字王国》,(瑞典)林西莉著,三联书店。
以上就是在《减法教育》中于晓冰老师给大家在现在“双减”政策下的锦囊妙计,这本书干货太多,我哪怕这样整理出近8000字出来,也还是会看第二、第三遍的。
【轉】陳壁生:邢昺《孝經注疏》考實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1-10-07 09:19:34
提 要
《孝經注疏》舊題北宋邢昺所作,但經陳鴻森先生指出,其書大體沿襲天寶朝臣所疏,而天寶朝臣又多從開元時期元行沖舊疏。在此基礎上,由於敦煌新出皇侃《孝經義疏》,日本新發現劉炫《孝經述議》寫本,通過文獻對勘,可以考見《孝經注疏》之疏文有許多地方沿襲皇侃《孝經義疏》、劉炫《孝經述議》。由於皇侃、劉炫的書在北宋已經佚失,就此可以證明《孝經注疏》確實是邢昺沿襲唐人疏文。邢昺本人說他作疏是“翦截元《疏》”,從《孝經序》題下疏文可以考見所謂“翦截元《疏》”的痕跡。同時,《注疏》一書有時候遵從劉炫之說,認爲《孝經》是孔子虛擬與曾子的對話情景,有時又認爲孔子與曾子確實有對話,這表明邢昺校對時在唐人《注疏》與自己的立場之間搖擺不定,使這本《注疏》多次出現踳駁矛盾之處。由諸種線索,可以窺見《孝經注疏》之成書真相。
今存《十三經注疏》中,唐所定《正義》,九經之注雖有優劣之分,然其義疏皆能保存六朝舊義,博洽宏通。而宋初所定《孝經》、《論語》、《孟子》、《爾雅》四疏,則遠不逮九經正義之博大。邢昺所校定《孝經注疏》,踳駁尤甚。今考《孝經注疏》之原委,一述阮福、陳鴻森考訂疏文成果;二考元行沖疏之襲皇侃《孝經義疏》,劉炫《孝經述議》諸家,及元疏之疏陋;三考邢昺校元行沖《疏》之一例,并邢校之後《孝經註疏》之多處自相矛盾。以此可以窺《孝經注疏》之成書源流,裨使讀此《疏》者知其原委。
一、《孝經注疏》作者問題
《孝經注疏》,舊題邢昺所作。邢昺《序》云:“《孝經》者,百行之宗,五教之要。自昔孔子述作,垂範將來,奧旨微言,已備解乎《注疏》。尚以辭高旨遠,後學難盡詩論。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諸書,分義錯經,會合歸趣,一依講說,次第解釋,號之爲講義也”。[1] 依此序文,似爲邢昺以元行沖《疏》爲藍本,有所增刪,而成《孝經注疏》。《四庫》館臣即據此爲說。《四庫提要》總結《孝經》唐玄宗注、元行沖疏、邢昺疏之事云:
案《唐會要》:“開元十年六月,上注《孝經》,頒天下及國子學。天寶二年五月,上重注,亦頒天下。”……《唐書·元行沖傳》稱:“玄宗自注《孝經》,詔行沖爲《疏》,立於學官。”《唐會要》又載:“天寶五載詔,《孝經》書疏雖粗發明,未能該備,今更敷暢以廣闕文,令集賢院寫頒中外。”是《注》凡再修,《疏》亦再修。其《疏》,《唐志》作二卷,宋《志》則作三卷,殆續增一卷歟?宋咸平中,邢昺所修之《疏》,即據行沖書爲藍本。然孰爲舊文,孰爲新說,今已不可辨別矣。[2]
以文獻而言,今本《孝經注疏》之注與疏,歷經五個階段:
一,唐明皇開元初注, 見日本國京都大學藏本開元《禦注孝經》,是書收入《古逸叢書》中。唐明皇改動經文,雜采眾說,爲之注解。[3]
二,元行沖等朝臣爲明皇注作疏。
三,唐明皇天寶年間重注,改動經文,又改動注文。 此即今《十三經注疏》本《孝經》經注內容。
四,天寶朝臣爲新注作疏,但敷衍從事。
五,北宋邢昺已經不知開元初注,只是根據天寶重注與疏,稍加增損、校對成書。
其具體情況,玄宗於開元十年六月注《孝經》,隨後詔元行沖爲《疏》。至於天寶二年五月,玄宗重注《孝經》,據陳鴻森先生考證,天寶新注較開元舊注,“出入較大者僅十一處”。[4] 此時元行沖去世已經十餘年。而《疏》也重修,但考察新舊二注改動處之疏文,“知玄宗天寶二年重注《孝經》,其實多因循前注,鮮所更張。而天寶五載重修《孝經疏》,悉仍行沖舊文,但於《禦注》改易處稍作增飾,並填入《制旨》數事耳”(同前,頁55)。甚至數處明皇改動,而由於天寶朝臣之疏陋,導致疏文因之未改者。[5] 此爲邢昺所見唐玄宗《孝經注》、元行沖《疏》之情況。至於邢昺,阮福作《孝經義疏補》,詳考元疏、邢疏之修定,而以爲疏出元行沖,邢昺惟校定而已,阮福云:
邢昺署銜下言“奉敕校定注疏”,未直言“邢昺疏”,且《序》言“奧旨微言,已備解乎《注疏》”,又云“今特翦截元《疏》”,是邢昺但校定、翦截元行沖《疏》,而雜以己意,名爲講義,並非攘元疏爲己疏。惟元之本疏及邢所校定者今無區別,是以後人但曰邢疏,而罕言元疏也。又案《唐書·元行沖傳》:“元宗自注《孝經》,詔行沖爲疏,立於學官。”《宋史·邢昺傳》,咸平二年,始置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爲之。受詔校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春秋傳》,《孝經》、《論語》、《爾雅》義疏,及成,並加階勳。又云“昺在東宮及內庭侍上講《孝經》、《禮記》、《論語》、《書》、《易》、《詩》、《左氏傳》。據傳疏敷引之外,多引時事爲喻,深被嘉獎。”《元行沖傳》是明言奉詔爲疏,《邢昺傳》是明言奉詔校定,又言“據傳疏敷引”,據此更可見邢實爲校定,並未爲疏。[6]
因此,阮福《孝經義疏補》不言邢昺疏,但言“唐明皇禦注,元行沖疏,宋邢昺校”。然阮氏據《唐書》元傳、《宋史》邢傳立論,外證而已。疏文諸種複雜問題,懸而未解。及至陳鴻森先生作《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方使《孝經注疏》作者,邢昺“翦截元《疏》,旁引諸書,分義錯經,會合歸趣,一依講說,次第解釋”之真相,大白於天下。觀陳氏之見,概有數端。
一者,邢昺未見《疏》中所引諸家注本。《孝經序》邢疏云:“初,炫既得王邵所送古文孔安國注本,遂著《古文稽疑》以明之”(《 孝經注疏》,頁8)。陳鴻森先生據此曰:“劉炫發明孔傳之義者爲《孝經述議》,邢氏乃誤以爲《古文稽疑》,知渠非特未見劉炫《述議》,且並其書內容也莫之知。然則《正義》所引劉炫《述議》凡十八節,知皆行沖原《疏》舊文”。[7] 陳先生並云:
玄宗《禦注》專行以來,諸家舊解俱微;復經五代喪亂,《孝經》群籍多亡,《崇文總目》孝經類著錄者,僅有孔氏古文經本、鄭《注》、禦《注》、元《疏》及邢昺《正義》五部耳。然則《正義》所引皇侃《義疏》二十三事,及魏晉以來謝萬、殷仲文、劉瓛、梁武帝、嚴植之諸家遺說,俱非邢昺等所得見者,其必悉仍天寶舊疏,尤無可疑。(同前,頁57)
二者,邢昺未見唐明皇《禦注》所引諸家注本。明皇禦注,雜引諸家之說。而邢疏一一標明所引出處。如《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注云:“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疏云:“‘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者,依王肅義”(《 孝經注疏》,頁10、11)。陳鴻森先生曰:“前儒舊注,宋代見存者,僅有日僧所獻鄭注一家,藏諸秘府。然則《正義》曆記《禦注》所本前儒舊義,鄭氏而外,其餘孔傳、王肅、韋昭、魏克己諸家,俱非邢昺所及見者。是《正義》此等文字悉出行沖原疏,從可知矣”(同前,頁58)。
三者,疏文尚存元行沖撰修痕跡。《聖治章》“郊祀後稷以配天”疏云:“伏以孝爲人行之本,祀爲國事之大。孔聖垂文,固非臆說。前儒詮證,各擅一家。自頃修撰,備經斟覆,究理則依王肅爲長,從眾則鄭義已久。王義其《聖證》之論,鄭義其於《三禮義宗》。”陳鴻森先生引之並曰:“所謂‘自頃修撰,備經斟覆’者,正元行沖自道彼等修撰《禦注》、備經斟覆討論,終依王肅義也。貞觀所修《正義》,猶存‘大隋’之文,以此見譏後世;此‘撰修’云者,尤《正義》仍沿舊疏未經刊改之明證也”(同前,頁58)。
故陳鴻森先生斷定,“邢昺等於元《疏》冗蔓處稍事翦截,事或可能”,但總體上,“邢氏《正義》大體悉沿天寶改修之舊文,其所增益者,蓋僅卷首玄宗《孝經序》之疏文耳”(同前,頁59)。今敦煌皇侃《孝經義疏》殘卷出土,而日本又發現劉炫《孝經述議》寫本,此二本,皆邢昺所不及見,而以此二本對照今傳《孝經注疏》,多有沿襲痕跡,故可進一步考證《孝經注疏》之來源,並明其書確多爲元行沖《孝經疏》舊文。
二、元《疏》之剿襲他書
邢疏既多爲元疏舊文,據此則可以考元疏之特徵。唐人義疏之學,多沿六朝之舊,如唐修《九經正義》實六朝經學之集大成也。而元行沖之疏證唐明皇開元《禦注》,亦多有剿襲痕跡。
六朝義疏之書,佚失殆盡。然近百年間,文獻紛出,而以《孝經》爲最。其中,敦煌新出文獻編號“伯3274”者,爲《孝經》疏文殘卷,據筆者考證,此系皇侃《孝經義疏》節寫本,由此書與《孝經正義》類似之語,可以考見元行沖沿襲之證。又,日本新發現隋代劉炫之《孝經述議》寫本,使劉炫《古文孝經》義說,大白於世。陳鴻森先生述其事云:
劉炫《孝經述議》五卷,藤原佐世《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著錄,知其書唐時已傳行日本矣。是書中土久亡,宋人志目俱不載,蓋宋時已佚;惟其書日本則傳行不絕如縷。一九四二年,日本學者武內義雄教授,時任國寶調查委員會,於清點故家舟橋清賢家藏舊籍時,發現《述議》古寫殘卷,存卷一、卷四兩卷。其餘所闕三卷,林秀一氏複就日本故籍所過錄《述議》之文,蒐輯比次,爲《孝經述議復原に関する研究》一書,劉炫《述議》舊貌,十得七、八矣。[8]
以此寫本校《孝經注疏》,亦可見元行沖之所襲用劉炫者。
1,《孝經注疏》之襲皇侃《孝經義疏》
而《孝經注疏》有數處沿襲皇侃《孝經義疏》者,明顯者有二。
《開宗明義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皇疏:…禁殺戮見血爲傷是也。[9]
邢疏:及鄭注《周禮》“禁殺戮”云“見血爲傷”是也。(《 孝經注疏》,頁11)
此處釋“傷”字,《周禮·秋官司寇》鄭注云:“傷人見血,見血乃爲傷人耳。”皇《疏》非引全句,而乃約鄭玄《周禮注》以釋之。《孝經注疏》與皇《疏》同,是《注疏》襲皇《疏》也。
《士章》: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皇疏:士始升朝,離親辭愛,聖人所難,以義斷恩,物情不易,故曰士升朝也。(同前,頁1990)
邢疏:言士始升公朝,離親入仕,故此敍事父之愛敬,宜均事母與事君,以明割恩從義也(《 孝經注疏》,頁24)。
此處釋士之孝于父,出仕爲政即能忠於君,其背景爲“士始升朝”,不能朝夕事父母,故言“以義斷恩”,《注疏》之說,明襲皇《疏》。
皇侃《孝經義疏》,宋代書目無一著錄,知宋時已佚,而此二處明襲《義疏》者,實爲元《疏》爲之,此亦可佐證邢《疏》實大體沿襲元《疏》之說。
2,
《孝經注疏》之襲劉炫《孝經述議》
《孝經注疏》所引劉炫之說凡十八處,可定爲元行沖《疏》之舊,邢昺因襲而已。而以新出《孝經述議》校《孝經注疏》,則《注疏》實用《述議》,而不標炫名者,歷歷可考。
《天子章》:《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劉炫《述議》:引《書》證之,天子一人有善事,億兆之民賴之。“愛敬盡於事親”,是“一人有善”也。“而德教加于百姓”,是“兆民賴之”也。[10]
邢疏:慶,善也。言天子一人有善,則天下兆庶皆倚賴之也。善則愛敬是也。“一人有慶”,結“愛敬盡於事親”已上也。“兆民賴之”,結“而德教加于百姓”已下也(《 孝經注疏》,頁12)。
《孝經注疏》解釋經文結構,乃襲劉炫《述議》所言,一望而知。
《聖治章》: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
劉炫《述議》:夫子既說孝治天下,能致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是言德行之大之極者。但孝非聖名,嫌聖行猶廣,欲言聖不過於孝,其辭無以發端,故更假曾問,然後爲說。設爲曾意言孝道之大如此,行似不復可過,敢問聖人之德,豈可無加於孝乎?心疑聖人之德無有大於孝者,故問之。子曰:夫秉天地之氣性者,惟人最爲貴也。人之所爲行者,莫有大於孝也。孝行之大者,莫有大於尊嚴其父也。嚴父之所大者,莫有大於以父配天也。能以其父配天者,則周公是其人也。(同前,頁106)
邢疏:夫子前說孝治天下,能致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是言德行之大也。將言聖德之廣,不過於孝,無以發端,故又假曾子之問曰:聖人之德,更有加於孝乎?乎猶否也。夫子承問而釋之曰:天地之性人爲貴。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唯人最貴也。人之所行者,莫有大於孝行也。孝行之大者,莫有大於尊嚴其父也。嚴父之大者,莫有大於以父配天而祭也。言以父配天而祭之者,則文王之子、成王叔父周公是其人也。(《 孝經注疏》,頁36
《孝經注疏》言“假曾子之問”者,承劉炫《述議》以《孝經》爲孔子親作之說也。《孝經》之作者,唐以前皆定於孔子、曾子。如《漢書·藝文志》云:“《孝經》者,孔子爲曾子陳孝道也”。[11] 鄭玄《六藝論》云:“孔子以六藝題目不同,指意殊別,恐道離散,後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經》以總會之”。[12] 而至於隋唐,劉炫獨立異說,云“《孝經》者,孔子身手所作,筆削所定,不因曾子請問而隨宜答對也。……因弟子有請問之道,師儒有教誨之義,故假曾子之言以爲對揚,非曾子實有問也”(同前,頁78)。而《孝經注疏》沿襲劉炫《述議》此說,是元行沖爲開元《禦注》作《疏》爲之,而天寶《疏》因而未改,邢《疏》又從之也。《孝經》之中,《開宗明義章》有孔子、曾子對答,云“仲尼居,曾子侍”,又云“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三才章》有曾子之歎:“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聖治章》有曾子之疑:“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諫諍章》有曾子之問:“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凡此四出,前人皆以爲孔子、曾子對答,獨劉炫以爲孔子筆書,而假曾子之問。此劉氏力排眾注,獨唱異說者也。元行沖作《孝經疏》,於眾注解之中獨從炫說,於是每於經文言曾子處,皆詳加解釋,而於《孝治章》解釋,則全襲劉氏《述議》,惟略作修飾而已。邢昺校對前《疏》,亦因而未改。
《聖治章》:德義可尊,作事可法。
劉炫《述議》:德者得於理,義者宜於事。總六德之目爲言行之符。得理在於身,宜事見於外。故云立德行義,不違道正,故可尊,謂行之於身,可使人所尊望也。作,謂有所造立,事,謂有所施爲。總百物之端,爲器用之式,造作興於已,成器施於物,故言製作事業,動得物宜,故可法,謂作之於己,可使人所法象也(同前,頁138、139)。
邢《疏》:劉炫云:“德者得於理也,義者宜於事也。得理在於身,宜事見於外。”謂理得事宜,行道守正,故能爲人所尊也。知“製作事業,動得物宜,故可法也”者,作謂造立也,事謂施爲也。《易》曰:“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言能作眾物之端,爲器用之式,造立于已,成式於物,物得其宜,故能使人法象也(《 孝經注疏》,頁39)。
邢《疏》引一“劉炫云”,然其下實亦炫說,非《孝經述議》重現,今人不能知此也。其中“作事可法”疏,於《述議》疏文中間補入一句“《易》曰:‘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必以《述議》爲本,方能補入此句。故此亦元行沖所爲,而邢昺因之也。
《五刑章》: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劉炫《述議》:江右名臣袁宏、謝安、王獻之、殷仲文之徒,皆云五刑之罪,可得而名,不孝之罪,不可得名,故在三千之外。近世儒生,共遵此旨。炫案上章云:“此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養,猶爲不孝。”此章承之,即云罪莫大於不孝,則不孝之罪,還是驕亂之比,驕亂之罪,豈得在三千條外乎?……或以爲《禮記·檀弓》云:“邾婁,定公之時有弑其父者,公懼然失席,曰:‘寡人嘗學斷斯獄矣!殺其人,壞其室,洿其宮而瀦焉。’”此事在三千條外,斯不然矣。三千之條,經典亡滅,安知此事在三千條外乎?[13]
邢疏:案舊注說及謝安、袁宏、王獻之、殷仲文等,皆以不孝之罪,聖人惡之,云在三千條外。此失經之意也。案上章云:“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爲不孝。”此承上不孝之後,而云三千之罪莫大於不孝,是因其事而便言之,本無在外之意。案《檀弓》云:“子弑父,凡在官者,殺無赦。殺其人,壞其室,洿其宮而瀦焉。”既云“學斷斯獄”,則明有條可斷也(《 孝經注疏》,頁43)。
此章自鄭注、劉炫所見孔傳,至於炫所引“袁宏、謝安、王獻之、殷仲文之徒”,皆以爲不孝之罪,在三千條外。以不孝在三千條中,是以意解經,擅開新義。而《唐律》有不孝之罪,明皇禦注乃襲炫說,解爲“條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過不孝”(《 孝經注疏》,頁42)。故元行沖遂因明皇之舊,亦襲劉炫之說而疏之。其改易處,惟劉炫引袁宏、謝安、王獻之、殷仲文之說,以爲不孝之罪在三千之外者,“不孝之罪,不可得名,故在三千之外”,而元疏引舊注、說及謝安、袁宏、王獻之、殷仲文之說,以爲“聖人惡之,云在三千條外”。“舊注”即鄭注,“聖人惡之”,即取諸鄭注也。[14]
觀上所引四事,皆元行沖沿襲劉炫《孝經述議》,以爲《孝經疏》,而邢昺無所增刪。如阮福、陳鴻森所論,上引皇侃《義疏》、劉炫《述議》所證,邢昺於元行沖《孝經疏》,實大量沿襲,其《序》所謂“翦截元《疏》”,大爲可疑。
3,
《孝經注疏》之剿襲他書
《天子章》“《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疏云:
以《詩·大雅·嵩高》之篇宣王之詩,云“生甫及申”,《揚之水》爲平王之詩,“不與我戍甫”,明子孫改封爲甫侯,不知因呂國改作甫名,不知別封餘國而爲甫號。然子孫封甫,穆王時未有甫名,而稱爲《甫刑》者,後人以子孫之國號名之也。猶若叔虞初封于唐,子孫封晉,而《史記》稱《晉世家》也。(《 孝經注疏》,頁12)。
《尚書·呂刑》偽孔云:“後爲甫侯,故或稱《甫刑》。”《正義》與邢疏全同。《諸侯章》“在上不驕,高而不危”一節,疏云:“《書》稱‘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是知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 孝經注疏》,頁22)。“是知”以下一句,爲偽孔之言。又,《五刑章》“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疏云:“以男子之陰名爲勢,割去其勢與椓去其陰,事亦同也。……漢文帝始除肉刑,除墨、劓、剕耳、宮刑猶在。隋開皇之初,始除男子宮刑,婦人猶閉於宮”(《 孝經注疏》,頁43)。亦全抄《尚書·呂刑正義》。
4,《孝經註疏》疏解之鄙陋。
茲舉二例。
《紀孝行章》:養則致其樂
明皇注:就養能致其歡。
注疏:此依魏注也。案《檀弓》曰“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言孝子冬溫夏凊,昏定晨省,及進飲食以養父母,皆須盡其敬安之心。不然,則難以致親之歡。(《 孝經注疏》,頁42)
經文全句爲:“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其”字,全句除“養則致其樂”外,皆指孝子,非指父母。而《注疏》於“養則致其樂”句解“其”爲“親”,與全句不葉。所謂“就養能致其歡”者,即《論語》所言“色難”之義也。
《廣要道章》:“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明皇注:言教人親愛禮順,無加於孝悌也。
注疏:此夫子述廣要之義。言君欲教民親于君而愛之者,莫善於身自行孝也。君能行孝,則民效之,皆親愛其君。欲教民禮于長而順之者,莫善於身自行悌也。人君行悌,則人效之,皆以禮順從其長也。(《 孝經注疏》,頁43)
經言“教民親愛”,明是教民有親愛之心,愛敬其親,而疏乃言“親於君而愛之”,殊爲不通。
本來,元行沖生於盛唐,唐世《五經正義》多爲總結六朝義疏之作,如《禮記正義》多從皇侃,《毛詩正義》多從劉炫,其書雖不無小疵,然體大思深。《孝經》一書,今文有鄭玄注皇侃疏,古文有孔傳劉炫疏,唐明皇注經用今文,則多從皇疏可矣。然元行沖不能從皇疏者,以其書爲明皇新注,且明皇之注乃雜采古今諸家注而爲之,本無一定之體系,遂使元行沖作疏,不能據一說以采眾家,乃據明皇之蕪雜而疏之,則疏之蕪雜愈甚。及至邢昺校對元疏,若能據元疏而采摭群書,發明己意,或可修正舊文,然邢昺雖言“翦截元《疏》”,其實潦草從事,遂使疏文愈加矛盾百出矣。《孝經注疏》中,尚有一處可以考見邢昺“翦截元《疏》”之遺跡。
三、邢昺“翦截元《疏》”痕跡
邢《疏》序言自云“特翦截元《疏》,旁引諸書,分義錯經,會合歸趣,一依講說,次第解釋”(《 孝經注疏》,頁5),諸志目之書,不加考辨,剿襲其說。如《崇文書目》云邢疏系“咸平詔昺及杜鎬等,集諸儒之說而增損焉”,[15]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云“世傳《孝經疏》外,余家尚多。咸平中,昺集諸說爲此書”,[16] 四庫館臣謂:“宋咸平中,邢昺所修之《疏》,即據行沖書爲藍本。然孰爲舊文,孰爲新說,今已不可辨別矣。”今試以邢疏中一例,考邢昺校對元疏之真相。
玄宗《孝經注》序文,據陳鴻森先生《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所考,爲天寶朝臣所作無疑。而《孝經序》題下有一疏文,釋《孝經》今古文、經名之意、作者、時代,引皇侃、劉炫之說甚多,非邢昺所得見,而必爲元行沖舊文。其中言《孝經》作者,大引劉炫《述議》,文云:
經之創制,孔子所撰也。前賢以爲曾參唯有至孝之性,未達孝德之本,偶于間居,因得侍坐,參起問于夫子,夫子隨而答,參是以集錄,因名爲《孝經》。尋繹再三,將未爲得也,何者?夫子刊緝前史而修《春秋》。猶云筆則筆,削則削,四科十哲,莫敢措辭。按《鉤命決》云:“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斯則修《春秋》、撰《孝經》,孔子之志、行也。何爲重其志而自筆削,輕其行而假他人者乎?按劉炫《述義》,其略曰:“炫謂孔子自作《孝經》,本非曾參請業而對也。……而《漢書·藝文志》云:“《孝經》者,孔子爲曾子陳孝道也。”謂其爲曾子特說此經,然則聖人之有述作,豈爲一人而已!斯皆誤本其文,致茲乖謬也。所以先儒注解,多所未行。唯鄭玄之《六藝論》曰:“孔子以六藝題目不同,指意殊別,恐道離散,後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經》以總會之。”其言雖則不然,其意頗近之矣。……曾子性雖至孝,蓋有由而發矣。藜蒸不熟而出其妻,家法嚴也。耘瓜傷苗幾殞其命,明父少恩也。曾子孝名之大,其或由茲,固非參性遲樸,躬行匹夫之孝也。”審考經言,詳稽炫釋,貴藏理于古而獨得之於今者與。元氏雖同炫說,恐未盡善,今以《藝文志》及鄭氏所說爲得。其作經年,先儒以爲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而作《春秋》,至十六年夏四月己醜孔子卒爲證,則作在魯哀公十四年後、十六年前。案《鉤命決》云:“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據先後言之,明《孝經》之文同《春秋》作也。又《鉤命決》云:“孔子曰:‘《春秋》屬商,《孝經》屬參。’”則《孝經》之作在《春秋》後也(《 孝經注疏》,頁4)。
而日藏劉炫《孝經述議》抄本云:
炫以爲《孝經》者,孔子身手所作,筆削所定,不因曾子請問而隨宜答對也。……《別錄》云:“《孝經》之名,曾子所記。”……所以先儒注解,多所未作,值唯鄭玄《六藝論》云:“孔子既敘六經,題目不同,指意殊別,恐斯道離散,後世莫知根源所生,故作《孝經》以總會之,明其枝流本萌於此。”其言雖則不明,其意頗近之矣。……曾子孝性雖深,名有由而發。史籍散滅,不可複知。藜蒸不熟而出其妻,明其家法嚴也。似而傷苗幾殞其命,明其父少恩也。曾子孝名之大,或亦由此成乎。……《孝經》作之早晚,則無以可明。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則孔子之修六藝,皆在反魯之後,讖緯群書多云《春秋》是獲麟後作,《孝經》之作,蓋又在後矣。[17]
《孝經注疏》順序,先引炫說以證《孝經》實出孔子手筆,再言作《孝經》在作《春秋》之後,分明剿襲炫說。而其文又有非常可怪之論。疏引劉炫《述議》之後云:“審考經言,詳稽炫釋,貴藏理於古而獨得之於今者與。”乃贊劉炫“孔子自作《孝經》,本非曾參請業而對也”之新說,其後《疏》文,盡依此爲說。如《開宗明義章》“仲尼居,曾子侍”,疏云:“以曾參之孝,先有重名,乃假因閒居,爲之陳說。自摽已字,稱‘仲尼居’,呼參爲子,稱‘曾子侍’。建此兩句,以起師資問答之體,似若別有承受而記錄之。”是言夫子筆下,虛擬情節也。《三才章》“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疏云:“夫子述上從天子下至庶人五等之孝,後總以結之,語勢將畢,欲以更明孝道之大,無以發端,特假曾子歎孝之大,更以彌大之義告之也。”《諫諍章》:“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疏云:“前章以來,唯論愛敬及安親之事,未說規諫之道。故又假曾子之問曰”云云,皆言《孝經》乃孔子憑空書寫,而非實有孔、曾對答。此劉炫獨異之見,而行沖所全盤剿襲。
前句盛讚劉炫“藏理於古而獨得之於今”,後句竟轉而曰:“元氏雖同炫說,恐未盡善,今以《藝文志》及鄭氏所說爲得”。《藝文志》及鄭氏分明以《孝經》實有孔、曾對答,而非憑空虛擬。此句與上引疏文言“假因閒居”、“假曾子歎孝之大”、“假曾子之問”,皆相互矛盾。《孝經注疏》明稱“元氏”者,唯此一處,而此句之行文突兀,前後矛盾,實足駭人聽聞,而爲本書之最大敗筆。細考文意,由“元氏雖同炫說”,可證此上皆爲元行沖舊疏,而此句即是邢昺所謂“翦截元《疏》”,自加己意之文,其後“其作經年”以下,亦爲元疏之舊。
正因元行沖依劉炫之說,以爲《孝經》乃孔子手書,而假曾子以爲問答而已。而邢昺則依《漢書·藝文志》,以爲《孝經》實孔子爲曾子陳孝道。邢昺又不詳細校對元疏,導致《注疏》竟兩存其說,前後扞格。章名疏文與經內疏文之矛盾,計有三例:
《三才章》章名下疏云:“曾子見夫子陳說五等之孝既畢,乃發歎曰:‘甚哉!孝之大也。’夫子因其歎美,乃爲說天經、地義、人行之事,可教化於人,故以名章,次五孝之後。”而經疏則云:“夫子述上從天子下至庶人五等之孝,後總以結之,語勢將畢,欲以更明孝道之大,無以發端,特假曾子歎孝之大,更以彌大之義告之也”(《 孝經注疏》,頁28)。
《聖治章》章名下疏云:“此言曾子聞明王孝治以致和平,因問聖人之德,更有大於孝否?夫子因問而說聖人之治,故以名章,次《孝治》之後。”而經疏則云:“夫子前說孝治天下,能致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是言德行之大也。將言聖德之廣,不過於孝,無以發端,故又假曾子之問曰:聖人之德,更有加於孝乎?”(《 孝經注疏》,頁33)
《諫諍章》章名下疏云:“曾子問聞揚名已上之義,而問子從父之令。夫子以令有善惡,不可盡從,乃爲述諫爭之事,故以名章,次《揚名》之後。”而經疏則云:“前章以來,唯論愛敬及安親之事,未說規諫之道。故又假曾子之問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已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教令,亦可謂之孝乎?”(《 孝經注疏》,頁48)
此三例,章名下疏皆以爲實有孔子、曾子對話,說從《藝文志》。而經疏則言“特假曾子歎孝之大”、“假曾子之問”,是以爲實是孔子自書,曾子不問,孔子無答,說從劉炫《述議》。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元行沖疏自相矛盾,邢昺因襲之而不改正;二是章名下疏爲邢昺所改,經文疏是元行沖之舊,故自相矛盾。無論哪種可能,都可以看出《注疏》之潦草從事也。
四、餘論
今本《孝經注疏》,實經三次改、校而成,一爲開元禦注,元行沖爲之《疏》;二爲天寶禦注,朝臣據元《疏》略作改修;三爲咸平年間,邢昺校定以成《孝經注疏》。《孝經注疏》之來龍去脈,遂成可考之事。
一,元行沖《孝經疏》。唐玄宗《孝經注》天寶序言,云“近觀《孝經》舊注,踳駁尤甚”,其實玄宗《注》逞己私意,肆改經文,雜采今古文《孝經》注解,而成新注,其踳駁遠邁前人。而元行沖《孝經疏》,大量剿襲前人成說,如本文所引襲《孝經義疏》、《孝經述議》之文。元疏於《孝經》大義,本無所見,而疏解注文,潦草從事,與唐修《正義》相比,判若鴻泥,相去天壤。
二,天寶朝臣改元行沖《疏》本,如陳鴻森先生所云,“玄宗天寶二年重注《孝經》,其實多因循前注,鮮所更張。而天寶五載重修《孝經疏》,悉仍行沖舊文,但於《禦注》改易處稍作增飾,並填入《制旨》數事耳”。[18]
三,邢昺校《孝經注疏》。一部《孝經注疏》,所引各家注解及本文所列沿襲《孝經義疏》、《孝經述議》,已居近半。其餘多處元疏,從而可知。邢昺自云“翦截元《疏》,旁引諸書,分義錯經,會合歸趣,一依講說,次第解釋”,其翦截元《疏》,容或有之,然所改動,必極微小,故此書絕不可稱爲邢昺疏,而如阮福直稱“元行沖疏,邢昺校”可矣。
《孝經》注疏之學,以注言之,自漢至唐,雖注者不絕,而最具代表性者,惟今文鄭注、偽古文孔注與唐明皇御注而已。其中,古文孔注與《尚書》孔傳同偽,其年代必在唐之前,而其作者則不得而知。明皇御注,罔顧家法,雜采眾說,不足多之。惟鄭注雖爭議不絕,然至爲純正。自有清漢學復興以來,學者蒐集鄭注軼文遺說,以嚴可均堪稱最備。至清末,皮錫瑞成《孝經鄭注疏》,使傳世所存鄭義佚文,皆渙然冰釋,蜀中大儒龔道耕見其書而自焚其稿。其後,遜清遺老曹元弼復作《孝經鄭氏注箋釋》,其輯佚鄭注,不信東來之《治要》,惟從傳世之《釋文》,故未盡釋鄭注,然其以《孝經》鄭注救世之苦心,大可表彰。百年以來,敦煌遺書重見天日,鄭注幾近完帙,使今人治《孝經》之學,可能超越邢疏之疏陋,皮疏之殘缺,而重窺鄭注之真相。
本文原刊《古典研究》(香港)2016年春季卷(总第21期)
【延伸阅读】
【轉】陳壁生:《孝經學史》導言(孝經學史)书评 (douban.com)
【转】陈壁生:从家国结构论孝的公共性(孝经译注)书评 (douban.com)
【轉】陳壁生:皮錫瑞《孝經鄭注疏》的學術與政治(孝经郑注疏(十三经清人注疏))书评 (douban.com)
【转】陈壁生:追寻六经之本——曹元弼的《孝经》学(曹元弼孝经学著作四种)书评 (douban.com)
【转】陈壁生:《孝经》的政治哲学(孝经译注)书评 (douban.com)
【转】陈壁生:《孝经》的现代意义(孝经译注)书评 (douban.com)
注 释
[1] 唐明皇注,邢昺疏,《孝經注疏》,《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6年版,頁3。下文涉及本書的內容僅隨文加註,不再另附腳註。
[2] 《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03,頁263。
[3] 參見陳壁生,《明皇改經與<孝經>學的轉折》,《中國哲學史》2012年第2期;陳壁生,《從“政治”到“倫理”:明皇注經與<孝經>學的轉折》,《學術月刊》2013年第9期。
[4] 陳鴻森,《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民國92年3月版,頁50。
[5] 日本學者源弘賢以日藏開元初注本校今本天寶重注本,云:“今之《正義》多存元(即元行沖)疏之舊,何以知之?《正義序》曰‘剪截元《疏》’,若《應感章》‘長幼順,故上下治’,疏與注不合。及見此本,乃知字句用元疏而不改正也”(京都大學圖書館藏本《唐開元禦注孝經》)。其後,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又云:
今略校之,亦不特此條。《五刑章》“此大亂之道也”,此本注云“言人有上三惡,皆為不孝”。《正義》云云,亦與此本應,而與石台不合。竊怪邢氏翦截元疏,而不知元疏本為初注本而作,可謂至疏。豈邢氏作疏時第見元氏單疏而未見玄宗初注本,故其序文只知“天寶二年”之注,不言“開元二年”,而疏中與石臺本違異之處,遂失之不覺?(楊守敬,《日本訪書志》,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頁25。)
此兩處經注,原文如下:
《感應章》:長幼順,故上下治。
開元初注:君能順於長幼,則下皆效上,無不理也。
天寶重注:君能尊諸父,先諸兄,則長幼之道順,君人之化理。
疏:此言明王能順長幼之道,則臣下化之而自理也,謂放效於君。《書》曰:“違上所命,從厥攸好。”是效之也。
又,楊守敬所言《五刑章》經注疏云:
《五刑章》:此大亂之道也。
開元初注:言人有上三惡,皆為不孝,乃是大亂之道也。
天寶重注:言人有上三惡,豈唯不孝,乃是大亂之道。
疏:言人不忠於君,不法於聖,不愛於親,此皆為不孝,乃是罪惡之極,故經以大亂結之也。
此二處,疏文明非解天寶重注,而乃解開元初注也,故疏文必為元行沖所作,天寶朝臣因之不改,而邢昺不知有開元初注,故引天寶朝臣所作而未加改動。此即可見天寶朝臣之潦草從事,亦可見邢昺之因襲疏陋。
[6] 阮福,《孝經義疏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430。
[7] 陳鴻森,《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前揭,頁57。
[8] 陳鴻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孝經類辨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九本,民國87年6月版,頁314。
[9] 徐建平,《敦煌經部文獻合集》之“群經類孝經之屬”,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1988。
[10] 林秀一,《孝經述議復原に関する研究》,東京:文求堂,1953,頁225。
[11] 班固,《漢書·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1719。
[12] 轉引自林秀一,《孝經述議復原に関する研究》,前揭,頁80。
[13] 林秀一,《孝經述議復原に関する研究》,前揭,頁157、158。
[14] 鄭注云:“三千之罪,莫大於不孝。聖人所以惡之,故不書在條中。”
[15] 王堯臣等,《崇文書目》,叢書集成初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年,頁30。
[16] 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頁126。
[17] 林秀一,《孝經述議復原に関する研究》,前揭,頁78-81。
[18] 陳鴻森:《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前揭,頁55。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简单(436+)
- 还行吧(268+)
- 速度快(69+)
- 已买(201+)
- 一星好评(261+)
- 一般般(152+)
- 字体合适(383+)
- 书籍多(118+)
- 无漏页(201+)
- 快捷(654+)
- 值得购买(508+)
- 好评多(513+)
- 无盗版(86+)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 2024-12-16 23:36:40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蓬***之: ( 2024-12-22 15:06:40 )
好棒good
- 网友 訾***雰: ( 2024-12-23 18:58:1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詹***萍: ( 2024-12-09 18:38:3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菱***兰: ( 2024-12-12 16:21:2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邱***洋: ( 2024-12-11 12:30:55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孔***旋: ( 2024-12-24 13:49:1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濮***彤: ( 2024-12-31 04:32:3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师***怀: ( 2024-12-10 04:12:5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辛***玮: ( 2024-12-10 19:11:2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太行三部曲 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应试捷径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3秋教材搭档-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人教三本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15年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大纲配套练习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小号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真题题库考点清单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创漩(都市年轻人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洞察)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大家小书沈从文讲文物【正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人生定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