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舞台上的袁隆平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国际舞台上的袁隆平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共6章,包括《一手好棋赢在菲律宾》《在印度繁忙的日日夜夜》《中缅胞波情谊谱新篇》《孟加拉国遇老乡》《盛会在越南》《有趣的以色列之旅》,以珍贵的 手资料、200余幅袁隆平院士出访外国时的珍贵照片和《袁隆平院士在国外工作记录表》,通过讲故事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地记述了袁隆平院士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杂交水稻技术顾问身份,奔赴菲律宾、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越南、以色列等国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向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咨询,帮助数十亿人实现粮食安全,展示袁隆平院士在 舞台上的动人风采,以及如何做事、为人,从而生动展现了袁隆平院士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大爱无疆、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读者了解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气派与地位。
书籍目录:
序 ..................................................................................... 王 韧
前 言..............................................................................................
一、 一手好棋赢在菲律宾
1. 与中国留学生们在一起 ............................................................
2. 华侨老姚......................................................................................
3. 麦格赛赛奖 ...............................................................................
4. 中国代表,代表中国...............................................................
5. 中国人的鼎盛时期...................................................................
6.“跟着老爷喝杯酒”...................................................................
7. 支持 SL公司.............................................................................
8. 多赢局面,皆大欢喜...............................................................
9. 一手好棋赢在菲律宾...............................................................
10. 左右为难,走向世界 ............................................................
11. 印度来信.................................................................................
12. 袁隆平与张德慈.....................................................................
13. 年逾古稀,秒变骑士 ............................................................
14. 谦逊与原则 .............................................................................
二、 在印度繁忙的日日夜夜
1. 两次参会..................................................................................
2. 20年后回故地........................................................................
3. 入乡随俗有点难.....................................................................
4. 家访与做客 .............................................................................
5. 专程拜访..................................................................................
6. 夜路赶飞机 .............................................................................
7. 访问泰米尔纳德邦农业大学................................................
8. 繁忙的日日夜夜.....................................................................
三、 中缅胞波情谊谱新篇
1. 再次相逢在昆明.....................................................................
2. 次踏上缅甸国土.............................................................
3. 火车“蹦床” 到天亮.............................................................
4. 回程之路也艰辛.....................................................................
5. 难得一见的缅甸 部长................................................
6. 游览两座大金塔.....................................................................
7. 考察调研,掌握情况.............................................................
8. 20多年后再见面....................................................................
9. 闲情逸致,以逸待劳.............................................................
10. 目击生产金箔.......................................................................
11. 再度去缅甸 ...........................................................................
四、 孟加拉国遇老乡
1. 孟加拉会议 .............................................................................
2. 异国遇老乡 .............................................................................
3. 达卡吃“湖南菜” ...................................................................
五、 盛会在越南
1. 又一场“援越战争”...............................................................
2. 成功的培训 .............................................................................
3. 精明的部长 .............................................................................
4. 盛会在越南 .............................................................................
六、 有趣的以色列之旅
1. 世上 严的安保措施.............................................................
2. 沃尔夫奖授奖仪式.................................................................
3. 大使馆的宴会.........................................................................
4. 频繁的学术交流.....................................................................
5. 中以合作备忘录签字.............................................................
6. 中以杂交水稻合作的来龙去脉............................................
7. 现代农业的震撼.....................................................................
8. 有趣的以色列之旅.................................................................
9. 在犹太人家里做客.................................................................
附 录 袁隆平院士在国外工作记录表...............................
后 记..........................................................................................
作者介绍:
毛昌祥,现年76岁,是袁隆平院士首任学术助手,著有《袁隆平画传》《稻济天下——袁隆平鲜为人知的故事》《恩师袁隆平——袁隆平的亲笔信》。毛昌祥从1985年起,先后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分管科研、外事工作的副主任,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广西农科院副院长兼水稻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杂交水稻技术顾问等职,随同袁隆平院士所到 多,与袁隆平院士在国外并肩工作时间 久。毛昌祥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开始,就有每天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并保存了大量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资料。
毛昌祥在袁隆平院士病逝后,历时半年多,含泪追忆他在40多年里随同袁隆平院士奔赴世界各地,帮助数十亿人实现粮食安全的故事,从亲历者角度, 披露袁隆平院士在 舞台上的感人风采以及200余幅袁隆平院士出访外国时的珍贵照片,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波波波波波波波 发布时间:2022-04-01 01:28:40
看完电影找来原著读,感觉小说的层次感比电影还要丰富 ,菲尔和彼得两人的博弈紧张又精彩,张力拉满直到最后才喷薄而出。而浑厚又细腻西部景色既中和了这种紧张感,又恰到好处地撑起了所有的故事。看电影时觉得模糊不清的部分,忽略掉的隐晦枝蔓,在小说里都补齐了线索,几个人物的行为全都说得通了。故事里的受害者也绝不仅是女性,作者似乎更多是在质疑传统男性气质的正统地位,为所谓的女性“特质”正名,比单纯从性别角度切入的延展性更高。看完才明白这本书在当时确实足够超前,即使放到现在也意味深长。(p.s.全程代入卷福脸
作者:猫头鹰森林 发布时间:2021-04-05 20:30:35
图画太厉害
作者:多闻阙疑 发布时间:2021-12-23 16:05:44
以洗白为目的的材料堆垛,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伊藤后人。。。很多表述极其恶心,多伴有对史料明目张胆的曲解,就不贴出来熏人了
作者:野克 发布时间:2016-07-10 20:01:54
以后给我儿子看看
作者:陌上花开 发布时间:2020-12-21 15:12:06
充满想象力的儿童文学 作为孩子科幻的入门书还不错
作者:雪篆 发布时间:2013-10-23 22:07:11
视角很独到,内容也很出新。但是!!——咱能把这坑爹的插画都给去了么。。。。
深度书评:
你以为你看懂了?未必——《人偶馆事件》真相
作者:我是粉红豹 发布时间:2023-07-19 21:04:11
【“人偶馆”建筑概貌】
设计师:
疑为中村青司,而尾声“岛田洁”来信说与中村无关。不过,那真是岛田洁写的信吗?
中村青司——古怪建筑师,曾于全国各地建造风格奇特的建筑物,随后,那些“馆”内接连发生了案件。
位置:远离京都市区的左京区北白川。
构造:一座古老日式平房(正房),连接着一座古老西式洋房“绿影庄”(洋馆)。深灰色墙壁,青绿色屋顶,乳白色法式窗。
“绿影庄”里一共十个房间,有些房是两间合并为一间使用的,作为出租房一共有六间。正房和洋馆各处总共放着飞龙高洋生前制作的六个女模特儿人偶,正房三个,洋馆三个。这六个人偶分别缺少了左右臂、头部、上半身、下半身以及左腿。
内庭种着彼岸花,别名“曼珠沙华”、“死人花”。
【死亡者】
飞龙高洋:想一之父,曾是颇有名气的雕刻家和画家。(享年62岁)
已故,上吊自杀。
飞龙实和子:想一之母。
已故,因火车脱轨而惨遭横死。
池尾沙和子:实和子之妹,想一养母。(54岁)
被烧死于人偶馆内。丈夫池尾祐司十几年前撒手人寰。
辻井雪人:“绿影庄”房客之一,本名森田行雄,想一堂弟,小说家。(28岁)
被割断颈动脉造成大量出血,昏迷后沉入浴缸热水中,最后溺死。
【生还者】
飞龙想一:画家,“我”。飞龙高洋之子。(34岁)
凶手还是被害者?有三重人格?每种人格间互不交流。
架场久茂:K大学文学部助教,想一的初高中同学。(34岁)
凶手还是侦探?
道泽希早子:K大学学生。(20岁)
八月“送火神”时“偶遇”想一,第二次在久茂办公室。被想一恋上。
仓谷诚:“绿影庄”房客之一,K大学研究生。(26岁)
工具人。
木津川伸造:“绿影庄”房客之一,盲人按摩师。(52岁)
工具人。
水尻道吉:“绿影庄”管理员。(68岁)
工具人。
水尻纪祢:道吉之妻。(61岁)
工具人。
岛田洁:飞龙想一之友(38岁)。自学生时代起就钟情于想一的画作。
本人没有登场。登场的是想一的“第三人格”。
【《十角馆事件》真相】
1924
颇有名气的雕刻家和画家飞龙高洋出生于京都。(和中村青其同年出生)
1949
高洋和实和子结婚,定居静冈。
1953.2.5
高洋和实和子生下儿子飞龙想一。
1959.8.16
母子俩约好一起去看杂技,但因父亲高洋雕刻作品第一次获奖,实和子要陪同出席,就违约了想一。为了让妈妈去不成,想一就在铁轨上放石头,想让列车停下。结果列车脱轨,不仅母亲惨死,还死了其他人。
在母亲葬礼后,有个小孩因看到想一在铁轨上放石头,以此要挟想一,被想一推入河中淹死。
这两起死亡事件对想一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不断责备自己的强烈意识成了伴随他余生如影随形的恶梦。
高洋因无法原谅想一,就将儿子托付给小姨子池尾沙和子抚养,沙和子自己的孩子当年在想一出生前的一天夭折,就把想一当作是自己孩子的转世,对他视如己出,多年来在静冈尽心照料,还将一直试图自杀的想一送入精神病院治疗。
高洋独自回到京都,继承了父亲的人偶馆并加以改建,就有了后来的洋馆“绿影庄”。1986
年末一个雪夜,高洋在人偶馆中自杀吊死在“绿影庄”内庭的樱树上。他生前被当地人称作“人偶馆的疯子”。
1987.7
想一继承家业,从精神病院出院,和沙和子一起回到京都人偶馆。一系列离奇事件相继发生,“人偶馆事件”拉开序幕:
7.3
想一和沙和子来到人偶馆。
8.15
想一堂弟辻井雪人扼杀一个儿童,抛尸在北白川渠中。此人毫无罪恶感,还有被害妄想,极度讨厌小孩,把写小说灵感枯竭迁怒到孩子身上。第一次杀人后,似乎找到了某种价值,创作顺畅,他要为捍卫自己的“才华”而“战斗”。
8.16
下午,想一在“来梦”咖啡馆从报纸上看到了杀害儿童事件和列车事故的报道,第一次引发多年来已经平复的心境,开始闪回记忆碎片。
晚上,在“大”字形送神火祭上,想一遇到K大学学生希早子。
9.20
想一在“来梦”咖啡馆遇到初高中同学架场久茂,架场茶褐色的眸子,触发了想一的记忆碎片,那个被他推入河淹死的男孩的名字忽隐忽现。他诞生了第二人格,这个第二人格成为一个潜伏的杀手,他的目的是要让想一回想并认清自己的罪行,然后杀死他。由此第二人格开始制造以下一连串可疑事件
(也或是架场叫黑衣人所为,或根本不存在第二人格,架场就是第二人格,以下事件中的第二人格或就是架场,因为第二人格就是由架场提出的。)
。
9.22
辻井再次扼杀孩子,抛尸在草丛中。
第二人格将红色颜料泼在一个人偶上,制造第一次“血色人偶”事件。
10.9
第二人格在信箱里放入玻璃片,造成想一取信时划破手指。
第二人格在玄关外放石头,沙和子差点摔跤。
10.16
第二人格剪断连接自行车刹杆和车闸的两根钢丝,造成想一摔伤。
10.24
第二人格杀死小白猫。
10.29
第二人格在人偶馆仓库中制造第二次“血色人偶”事件。因为钥匙都是由想一保管,次事件成为第一个“密室案件”。
11.10
想一收到第二人格写的第一封信:“好好回想回想你的罪过吧!等着瞧好了,近日内定为你松松筋骨!”
11.11
想一去K大学文学部大楼研究室和架场会面,在那里再次碰到了希早子。看到架场茶褐色眸子,想一的记忆碎片再度闪回。之后在进一步交往中,想一恋上希早子。
11.16
第二人格杀死了让想一活下去的希望,沙和子。第二人格在沙和子门口放火。警方结论:煤油炉打翻后引发火灾的死亡事故。
(也或是架场从暗道从外面进入馆内纵火所致。)
12.9
想一收到第二人格的第二封信:“你母亲的死也是你的罪过。你母亲因你而死。你受尽煎熬吧!然后,再好好回想回想吧!”
12.12
辻井在树林里扼杀第三个孩子。
12.13
想一在信箱旁看捡到被丢弃在草丛里的岛田洁写于去年六月的来信。
12.14
想一拿零钱用大厅的粉色投币电话前致电岛田洁,但岛田洁不在。
1.6
想一爱上了希早子,促发要活下去的念头,故创造了第三人格“岛田洁”。第三人格给他打电话支招(通过仓库中的电话。仓库中的电话是正房的分机,火灾把电线烧毁了,所以这个电话其实一直不能用。)。
晚上,想一根据馆内六个人偶的面部朝向,找到了父亲在内庭上吊的樱花树旁。
1.7
想一在樱花树旁挖出了父亲死前埋下的木箱,里面是父亲制作的母亲实和子样貌的人偶。父亲就是这样用人偶来祭奠母亲,并吊死在此处殉情。
1.12
晚上,第二人格目睹了辻井杀害第四个孩子的过程,发现连环杀童案的凶手就是自己堂弟,小说家辻井。
1.14
想一收到了第二人格的第三封信:“我找到了另一个你。”
第三人格打电话告诉想一,当年列车脱轨事件死去的另外四个人的姓氏恰好和人偶馆内管家和房客的姓氏一样,提出了密室中所有人都可能是凶手。
(“岛田洁”在此在读者面前露出破绽,而后面证实事实也完全相反。)
1.15
第二人格在辻井房内浴室杀了辻井。第二次伪造“密室案件”。最后被揭穿时,想一对于自己为什么先是穿着毛衣,之后又换成了睡袍也搞不清楚了。或因为毛衣因沾了辻井的血被换下,所以换上了睡袍。后在房内发现了带血的毛衣。
(也或是架场从外面经暗道进入馆内,穿上想一的毛衣杀了辻井。)
1.25
想一收到第二人格的第四封信:“回想起来了吧?你已经全部回想起来了吧?我干掉了另一个你。下一个,就轮到你了。”
1.28
希早子现在成了想一要活下去的新希望,第二人格准备先杀了希早子,再杀想一。
希早子接了架场的私活,不得已深夜还走在路上,这时第二人格用人偶的胳膊砸向希早子时,想杀死她,然后被第三人格阻止。希早子被救下。后来希早子回忆说,第二人格和第三人格的声音都是想一的声音。
(或架场模仿了想一的声音袭击了希早子,来嫁祸想一,却被第三人格制止。因为只有架场知道希早子会走夜路。)
1.29
第三人格认为存在暗道,推理凶手是外面人。想一便在仓库和辻井房里挖掘,寻找密道,并自认为找到密道。
为填补外人作案的动机,第三人格让想一回忆出当年被推入河里淹死的孩子叫“正茂”,由此可以推理出“正茂”是架场久茂的哥哥,如此架场久茂就有了作案动机,即前来向想一复仇。
第三人格给架场打电话,邀其来人偶馆听他的罪案分析。
【结局】
架场带着刑警一同达到,面对人偶馆中的第三人格,架场揭露了第三人格就是想一,而那一刻坐在摇椅上的不是想一,是伪装的人偶。
在“来梦”咖啡馆,架场把事件的原委全部告知了希早子。原来他觉得“密室杀人”事件的可疑,以及想一嘴里说的那个“岛田洁”可疑,就去了想一之前的居住地静冈,在那里了解到想一体弱多病的真正原因是精神疾病,走访了想一住过的精神病院,在主治医师那里了解到想一严重的神经症,那就是认为自己非死不可。由于沙和子和想一之间深厚的感情,想一明白,如果自己死去,沙和子也活不下去。所以,沙和子成为了想一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的“阻碍”,因此在想一病情稳定后,医生才同意让他出院。想一的这个疾病,遗传性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父亲高洋的死法、堂弟辻井的事情等,这种遗传让他生来就有这种体质。另外他画画时,将自己的犯的“罪”投射在画中,画画让他越陷越深。
希早子问架场,既然是事关人命的事,为何不尽早采取行动。架场回复得支支吾吾,这是他“于内心深处忽隐忽现的非常遥远的风景。那绝对不该对任何人提起。”
绫辻行人在结尾的这一句,绝对应该算是大大的反转。我的推测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 被想一推下河淹死的孩子,是架场自己,也就是说被推下河的孩子并没有死(书中自始至终没有事实来证明这个孩子的死)。架场就是通过拖延行动来复仇想一,并利用想一因精神分裂而无法分辨推入河中淹死的到底是谁,来混淆视听而隐藏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想一也正是看到架场眼睛的茶褐色,才触发记忆碎片,想起了自己推入河中的那个孩子。
2. 架场就是书中说的想一的第二人格,其实是架场自己的第二人格。因为这一句“于内心深处忽隐忽现的非常遥远的风景。”(p287),就是暗示架场其实也早就闪回记忆碎片了。如此,想一的人格分裂也只是二重人格,“岛田洁”是他的第二人格。
本书还有更大的反转:
岛田洁自始至终未曾真人登场,只是在小说的“序章”和“尾声”中出现,那就是两封来自署名“岛田洁”的信。“序章”中的信是写给想一的,自称“鄙人;“尾声”中的信是写给架场的,自称“我”。由此又看推理出以下两种情况:
1. 两封信中,第一封是假的,是想一的第三人格写的,第二封是真的,说了人偶馆与中村青司无关。由此推理出不存在“密室杀人”,凶手是想一和他的多重人格。
2. 两封信都是假的,第一封是想一的第二人格写的(想一只有两重人格),第二封是架场的第二人格写的。由此推理出就是“密室杀人”,凶手是架场,架场完美地嫁祸想一。
【你以为你看懂了,其实未必——作者的诡计和圈套】
1. 人偶馆与中村青司并无瓜葛,但书中几次借旁人之口暗示有关,但从未明说,写的暧昧而模棱两可。
2. 将人偶馆仓库“血染人偶事件”和“辻井被杀事件”,故意引导成“密室案件”,误导读者推理人偶馆内有机关暗道等。
3. 在按月份时间线性推进的叙事中,加入想一第二人格的心理活动和部分行为方式,误导读者误认是潜在的凶手所为。
4. 岛田洁全部以书信或致电的方式登场,除去开头和结尾的两封信是出于岛田洁亲笔外,其余的岛田洁都是想一的第三人格所为,成功迷惑读者,直至最后岛田洁在被架场击败过程中才让读者醒悟。
5. 借第三人格“岛田洁”之口,让“密室”内人人有罪,误导“东方快车谋杀案”模式作案动机。
6. “来梦”,咖啡馆的名字,太有意思了——在这里,想一一次次闪回自己的记忆碎片,真可谓是他的“盗梦空间”,的确“来梦”。
这部小说的魅力或许被低估了,因为我发现了两个作者更大的诡计——两次隐藏的反转:
反转一:
结尾,希早子问架场,既然是事关人命的事,为何不尽早采取行动。架场回复得支支吾吾,这是他“于内心深处忽隐忽现的非常遥远的风景。那绝对不该对任何人提起。”(p287)
绫辻行人在结尾的这一句,绝对应该算是大大的反转。我推理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
被想一推下河淹死的孩子,是架场自己,也就是说被推下河的孩子并没有死(书中自始至终没有事实来证明这个孩子的死)。架场就是通过拖延行动来复仇想一,并利用想一因精神分裂而无法分辨推入河中淹死的到底是谁,来混淆视听而隐藏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想一也正是看到架场眼睛的茶褐色,才触发记忆碎片,想起了自己推入河中的那个孩子。
第二种:
架场就是书中说的想一的第二人格,其实是架场自己的第二人格。因为这一句“于内心深处忽隐忽现的非常遥远的风景。”(p287),就是暗示架场其实也早就闪回记忆碎片了。如此,想一的人格分裂也只是二重人格,“岛田洁”是他的第二人格。
反转二:
岛田洁自始至终未曾真人登场,只是在小说的“序章”和“尾声”中出现,那就是两封来自署名“岛田洁”的信。“序章”中的信是写给想一的,自称“鄙人;“尾声”中的信是写给架场的,自称“我”。由此又看推理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
两封信中,第一封是假的,是想一的第三人格写的,第二封是真的,说了人偶馆与中村青司无关。由此推理出不存在“密室杀人”,凶手是想一和他的多重人格。
第二种:
两封信都是假的,第一封是想一的第二人格写的(想一只有两重人格),第二封是架场的第二人格写的。由此推理出就是“密室杀人”,凶手是架场,架场完美地嫁祸想一。
绫辻行人此作多重人格的设定,比那些经典名片《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搏击俱乐部》、《致命ID》等要早了好多年。本书初版于1989年,之前看过的精神分裂的电影,比较早期的,只记得希区柯克《惊魂记》、《爱德华大夫》,还有迈克尔·鲍威尔《偷窥狂》。
川濑巴水《清水寺暮雪》(京都府 1950年作)
[转] 林少华对《列克星敦的幽灵》的孤独解读
作者:gia☆★☆nt 发布时间:2012-10-07 10:50:32
孤独,一如爱情与死亡,是人这一存在的本质和常态,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一种孤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孤独;“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是一种孤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是一种孤独。“我现在哪里?……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连连呼唤绿子”同样是一种孤独,是村上春树笔下的孤独。
2003年初我在东京第一次见村上春树时,当面问及孤独,问及孤独和沟通的关系。他以一段颇为独特的表述作了回答,让我完整地写在这里:
是的,我是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人们总是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进得很深很深。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就是说,在人人都是孤独的这一层面上产生人人相连的“连带感”。只要明确认识到自己是孤独的,那么就能与别人分享这一认识。也就是说,只要我把它作为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就能在自己和读者之间产生“连带感”。其实这也就是创作欲。不错,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一味沉浸于孤独之中用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这是我的基本想法。
的确,村上三十年来一直在程度不同地挖这样的洞,一直把挖洞的过程、感受和认识写成各种各样的故事,也的确因此同无数读者连在了一起,产生了“连带感”--通过《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直子、绿子,通过《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中的“我”、“鼠”以及杰氏酒吧的杰,通过《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中的初君和《斯普特尼克恋人》中的“我”、堇和斯普特尼克号人造卫星上搭载的莱卡狗那一对黑亮黑亮的眸子,通过若明若暗的酒吧,通过老式音箱中流淌的爵士乐,通过傍晚以淋湿地面为唯一目的的霏霏细雨,通过远处窗口犹如风中残烛的灵魂的最后忽闪的灯光……秦皇岛一位读者在来信中动情地诉说了由这样的孤独引起了“连带感”:“(我)喝着咖啡,伴着夜色,一页页细细品读。那时还是夏天,凉凉的晚风透过纱窗,舞起窗帘,吹散咖啡杯上袅袅雾气……我的感觉好极了。细腻的笔触,孤独的生活,似乎就像写我自己。”这就是说,尽管村上故事中的孤独似乎大多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的孤独,但又奇异地属于主流和非主流中的每一个人,属于喧嚣暂且告一段落的都市的每一个夜晚。那是安静、平和而又富有质感的孤独。是的,你我是很孤独。孤独,却又隐约觉得自己同远方某个人、同茫茫宇宙中的某个未知物相亲相连。
在这里,孤独甚至已不含有悲剧性因素,而仅仅是一种带有宿命意味的无奈,一丝不无诗意的怅惘,一声达观而优雅的叹息。它如黄昏迷濛的雾霭,如月下遥远的洞箫,如旷野芬芳的百合,低回缠绵,挥之不去。说得极端些,这种孤独不仅需要慰藉,而且孤独本身即是慰藉,即是升华,即是格调,即是美。而村上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在这样的孤独情境中每每不动声色地提醒我们: 你的心灵果真是属于你自己的吗?里面的内容没有被转换过吗?没有被铺天盖地的某种信息所侵蚀和俘虏吗?或者说,你的孤独是由自成一统的个人价值观生成的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的孤独才不至于是浅层次的矫情,而是生命姿态本身,是主体性的自觉坚守和自然表达。总之,在中国读者眼里,村上作品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没有雄伟壮丽的主题雕塑,没有无懈可击的情节安排,也没有指点自己获取巨大世俗利益的暗示和走向终极幸福的承诺。但它有生命深处刻骨铭心的体悟,有对个体心灵自由细致入微的关怀,有时刻警醒本初自我的高度敏感,还有避免精神空间陷落的技术指南。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挖洞”的深度--守护孤独!
换言之,这样的孤独是soft(软的)、可以把玩的孤独。但村上笔下的孤独也不尽是这样的孤独,也有hard(硬的)、不可以把握的孤独。那是无可救药甚至痛不欲生的、如冰山如牢狱般近乎恐怖的孤独。以1994-1995年问世的《奇鸟行状录》为界,如果说此前的孤独大体是可以把握的孤独,那么此后的孤独则多是难以把握的孤独。作为长篇,如《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叫乌鸦的少年”和中田老人;作为短篇集,这部《列克星敦的幽灵》就是较为明显的例证。下面就让我们粗略看一下。
用作书名的《列克星敦的幽灵》是这部短篇集的第一篇,是村上少数以外国为舞台的小说之一。列克星敦是一座近三万人口的小镇,位于波士顿西北不远,距村上1993年7月至1995年7月旅居的剑桥城(坎布里奇)仅几英里。顺便说一句,列克星敦是1775年4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史称“列克星敦枪声”。同是列克星敦,出现在村上笔下却成了“列克星敦的幽灵”。小说开篇交待说除了名字“全部实有其事”。村上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城住了大约两年倒是实有其事,他也确实去过几座据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但作为故事则纯属虚构。“我”是日本小说家,认识了家住列克星敦一位五十刚过的建筑师凯锡。一次“我”替外出的凯锡看家,深更半夜忽闻楼下有音乐声说笑声跳舞声--“那是幽灵!”凯锡回来后“我”没有把幽灵的事告诉他。半年后再次见到凯锡时,凯锡老得令人吃惊。一起喝咖啡当中,凯锡回忆说他母亲死后,父亲连续睡了三个星期。“我从未见过有人睡得那么深那么久,看上去就像是另一世界之人。记得我害怕得不行,那么大的屋子里就我孤零零一个人,觉得自己成了整个世界的弃儿。”而十五年后他父亲死时,自己同样睡得昏天黑地。凯锡最后断定:“即便现在我在这里死了,全世界也绝对没有哪个人肯为我睡到那个程度。”
评论家川本三郎认为这部短篇集是“热爱孤独”的男人们的故事:“《列克星敦的幽灵》中的建筑师也好,《冰男》中冰一般冷的男子也好,《绿兽》中从地下深处冒出的怪物也好,《沉默》中持续练习拳击的‘我’也好……全都像以往村上春树的主人公那样热爱孤独。就打发余生而言,一个人是比两个人好。”(川本三郎《村上春树论集成》,若草书房2006年5月版)不过,我认为小说中的那些主人公很难说有多么热爱孤独。较之“热爱”和把玩,更多的是无奈和拒斥。凯锡是何等孤独啊,作为一个美国人,自己外出几天找人看家,却只能找一位相识没有多久的并非同胞的日本人:“抱歉,想得起来的只有你。”他父亲在为母亲去世而昏睡期间觉得自己成了“整个世界的弃儿”,并断定自己死时连为自己昏睡的人也没有,“全世界也绝对没有”。原本有一位叫杰里米的钢琴调音师和他作伴,而在杰里米离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仅仅半年就“老得判若两人,看上去要老十岁。白发增多的头发长得压住耳朵,下眼窝如小口袋黑黑地下垂,手背皱纹竟也好像多了”--应该可以断言这并非“热爱孤独”的结果。村上已不再像往日那样对孤独加以反复抚摸和把玩了。孤独如冬日的寒风吹进主人公的人生旅程,甚至对生命本身构成了伤害和威胁。
关于《沉默》,作者本人做过这样的说明:
作为我写的东西,《沉默》属相当特殊的类型,直截了当,简洁至极。描写一个男孩如何孤立无援地默默忍耐别人无端的欺负。这篇作品是1991年为第一期《村上春树全作品》写的,时间同是回国期间。至于为什么写这样的故事自有其相应的缘由,但我不太愿意讲,所以不讲。我只能说,我也有那样的经历,对那种精神状态有共鸣之处。
(《村上春树全作品1990-2000》第3卷解题,讲谈社2003年3月版)
故事主人公大泽上高中时因一次英语得了全班最高分而招致平时学习成绩最好的青木的嫉妒。青木散布谣言说大泽考试作弊,一气之下,大泽往青木嘴巴打了一拳。青木怀恨在心,巧妙地让大家怀疑一个同学的自杀同大泽有关。于是大泽在学校被彻底孤立起来,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十几年后大泽回忆说:“孤独其实也分很多种类,有足以斩断神经的痛不欲生的孤独,也有相反的孤独。为了得到它必须削去自己的骨肉。”毫无疑问,这里的孤独即是“足以斩断神经的痛不欲生的孤独”,是爱不起来也把玩不了的孤独,而不是主人公想要得到的另一种“相反的孤独”。难得的是作者让主人公战胜了这种孤独。战胜的方式十分独特。一次在满员的电气列车上大泽同青木不期而遇,两人死死瞪视对方。这时间里,大泽忽然产生了近乎悲哀和怜悯的感情:“难道人会因为这么一点事就深深得意就炫耀胜利不成?难道这小子因为这么一点事就真的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不成--想到这里,我不由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哀。我想,那小子恐怕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喜悦和真正的荣耀,恐怕至死他都感受不到从内心深处涌起的静静的震颤。某种人是无可救药地缺少底蕴的,倒不是说我自己有底蕴。我想说的是具不具有理解底蕴这一存在的能力。但他们连这个都不具有,实在是空虚而凡庸的人生,哪怕表面上再引人注目,再炫耀胜利,里边也是空无一物
我以为,村上所说的“共鸣之处”,应该包括这一段颇有“底蕴(ふかみ)”意味的文字。由孤独而愤怒,由愤怒而悲哀,由悲哀而不再愤怒和孤独。而促成这一过程实现的即是底蕴。换言之,底蕴(或“深挖洞”)是化解孤独的一剂处方。至少,后来的《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主人公“叫乌鸦的少年”很大程度上也是靠这样的“底蕴”--他理解弗朗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和夏目漱石的《矿工》甚至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才最终走出孤独困境,成长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不用说,这也是作者本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理解的表达。
《冰男》是和《绿兽》作为“一对”(one set)创作的,同时发表在日本纯文学杂志《文学界》1991年4月临时增刊号上面。
“两篇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幻想性、象征性故事。一篇相当暴力,一篇始终冷峻。明确说来,哪一篇都几乎无可救药。读之,有一种冷清清的无奈之感。至于何以写这样两篇奇妙的故事,其中并非没有类似具体缘由那样的东西,但现阶段不想细说,所以不说。能说的有一点,那就是二者都是从旅欧生活中产生的题材。另外一点,就是最初有个简单素描那样的印象(image),之后迅速添枝加叶,敷演成章。记得写作没用多少时间。进去,出来。出来时作品已经完成,感觉上。说一挥而就也罢什么也罢,总之速度是关键。一旦捉住印象的尾巴就死死不放,使之一气呵成。(同上引)
《冰男》曾被译成英文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我”和冰男结婚了。冰男头发如残雪,颧骨如石块,手指挂白霜。婚后“我”耐不住生活的单调,提议去南极旅行。到南极后“我”怀孕了,子宫结冰,羊水里混有冰屑。尽管冰男说他依然爱我,但“我”哭了,在遥远而寒冷的南极,在冰的家中。不难找见,“孤独”或类似孤独的语汇在这篇很短的小说中出现了好几处:“冰男如黑夜中的冰山一样孤独/我始终形单影只地困守家中/我感到孤独/我已在冰封世界中……被孤单麻木地封闭起来了/我实在孤苦难耐。我所在的场所是世界上最寒冷最孤寂的场所。”这样的孤独,自然不会是“热爱”和把玩的对象,而属于村上所说的“无可救药”的孤独。香港学者岑朗天称之为“绝对孤独”。他说:“小说形象展示了绝对孤独的生存方式,有什么已经离当事人远去了,当事人再不是以前的当事人,而不能和人有效沟通了(甚至和最亲密的人)。
有什么发生变化,发生了关键的事件(《冰男》的情况是去南极),情况变得无可挽回。为什么大家非要变得这样孤独不可呢?不知道,只是忽然发生了一些事,令当事人感到有关的寂寞,从而体会相互的孤独。但再发展下去,则寂寞也不再有,只会继续置身连眼泪也结了冰的绝对冰冷空间。”(岑朗天《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新星出版社2006年4月版)这里,绝对孤独即绝对冷冰空间,并且是举目四望横无际涯的南极,无树,无花,无河,无湖,连企鹅都无从觅得,一切皆无。聪明如村上,这回也无法指出走出绝对孤独的冰冷空间之路。即使想“挖洞”也挖不成的,冰天雪地,坚如磐石。
00《托尼瀑谷》的创作灵感来自村上在夏威夷考爱岛花一美元买的带有“TONY TAKITANI”(TAKITANI为“瀑谷”的日语发音)字样的二手黄色T恤。村上看着T恤浮想联翩: 托尼瀑谷究竟是何人物呢?为何特意订做这样一件T恤呢?“如此想来想去,便想就托尼瀑谷其人写一篇故事。写在这里的当然全是凭空捏造的,没有相应的原型。”于是产生了《托尼瀑谷》。这是村上在1990年创作的唯一小说。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Jay Rubin)认为这个短篇“感伤而又优美”,是作者“真正伟大的短篇之一”。
这篇瀑谷父子的故事出现了中国。老瀑谷(瀑谷省三郎)战前在上海当爵士乐长号手,“凭着无比甜美的长号音色和生机勃勃的硕大阳具,甚至跃升为当时上海的名人”。战败时被中国军警抓进监狱,侥幸未被处死,成为从那所监狱中活着返回日本的两个日本人中的一个。回国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即小瀑谷--托尼瀑谷。在孤独中长大的小瀑谷后来成了炙手可热的插图画家,三十五岁时爱上了出版社一个二十二岁的女孩。成为他妻子的这个女孩只有一点让小瀑谷难以释怀,那就是喜欢时装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买回的衣服几个大立柜都装不下,不得不把一个大房间改成衣装室,后来在丈夫建议下不再买了。一天开车上街把新买的衣服退回商店,回家途中死于交通事故。葬礼过后,小瀑谷聘请了一位和妻子身材同样的女子做秘书,要求对方工作时穿妻子留下的衣服。但翌日他突然改变主意,叫来旧衣商把所有衣服变卖一空,又把老瀑谷留下的一大堆旧唱片变卖一空--“托尼瀑谷这回真正成了孤身一人”。
杰•鲁宾指出:
村上春树在短短几页篇幅里就将日本亡命之徒在中国大陆过的颓废生活以及战争的混乱与后果活现出来,干得真是漂亮。所有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跟小说要讲的瀑谷省三郎儿子的故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村上对瀑谷省三郎周围世界所做的生动描绘绝对引人入胜,他对爵士乐的了如指掌与对二战历史书籍的大量阅读实在都功不可没。(中略)任何描述都无法像村上在二十页篇幅内通过精心选择的细节那般真切地表现出历史大潮的席卷之势,从日本帝国的侵略扩张到东京富人居住的郊区和精品服饰专卖店(正是村上自家居住的青山地区)那种静静的奢华。也许只有《奇鸟行状录》中对近代日本历史的杰出展示堪与之比肩,不过那可是有厚厚的三大卷哪。《托尼瀑谷》可以看作为创作一部长篇而做的尝试,从对历史细节的关注到第三人称叙事的采用都有这种意味。
(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6月版,原书名为“Haraki Murakami and Music of Words”)
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同样意识到了这篇小说涉及到的历史,认为瀑谷省三郎尽管名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语,但他全然不具有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省察。同时,藤井省三也注意到了孤独并将孤独同历史联系起来:
对于战时战后的历史不怀有认识和省察愿望的父亲,在学潮期间“不思不想不声响地只管描绘精确的机械画”的儿子--这对父子尽管经济上富有,却已然失去了“心”。一如父亲作为战犯在上海的监狱中幸免一死之前体验了孤独,儿子也在失去妻子又失去父亲的无异于监狱的空空荡荡衣装室中“真正成了孤身一人”。父亲犯下忘却战争体验之罪,儿子又因犯下对社会漠不关心之罪而受到孤独这一惩罚--《托尼瀑谷》大概就是关于父子两代因果报应的故事。
(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心目中的中国》〔村上春樹のなかの中国〕,朝日新闻社2007年7月版)
岑朗天从中读出的则只有孤独:“我读过很多关于孤独的故事,但感受最深的,却还是这一遭。也许因为它真的彻头彻尾地描写孤独,单纯地也专心一意地表达那种孤清的状态。它没有具体地书写难耐,但很仔细地交待了体证的过程: 首先是适应孤独,然后是走到其反面,享受沟通的幸福,然后又一下子失去一切,来到什么也再无所谓的境况。叙事者好像也是什么都无所谓地讲着故事,他用孤独的笔调写孤独。”岑朗天再次用“绝对孤独”来概括托尼瀑谷的孤独,认为“绝对孤独是寂寞到没有寂寞感的孤独,是单纯地不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孤独”(同上引)。
依我浅见,杰•鲁宾对于这篇小说中的“历史大潮”之表现的评价未免有些过誉,那不可能同《奇鸟行状录》相比(也许杰•鲁宾看的是另一版本)。而藤井省三的“因果报应”之说也似有牵强附会之嫌。总的说来,我比较倾向于岑朗天的看法,认为这是个关于孤独的故事。托尼瀑谷在向女孩求婚后等待答复的时间里是多么孤独啊:“孤独陡然变成重负把他压倒,让他苦闷。他想,孤独如同牢狱,只不过以前没有察觉罢了。他以绝望的目光持续望着围拢自己的坚实而冰冷的围墙。假如她说不想结婚,他很可能就这样死掉。”结婚使得托尼瀑谷的人生孤独期画上了句号,但他仍心有余悸。早上睁开眼睛就找她,找不到就坐立不安,“他因不再孤独而陷入一旦重新孤独将如何是好的惶恐之中”。妻子离世后,“孤独如温吞吞的墨汁再次将他浸入其中”。在这里,人成了孤独的囚徒,只能坐以待毙。对这样的孤独,村上同样未能开出如何玩之于股掌之上或从中解脱的处方,而将主人公扔在孤独的牢狱、孤独的“墨汁”中一走了之。如果把村上前期作品中可以把玩的软的孤独称之为相对孤独,那么后期作品--例如以上四个短篇--中不可以把玩的、硬的孤独即是岑朗天所说的“绝对孤独”。村上笔下的孤独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两种。
应该指出,村上作品中的孤独,并非出自小市民式廉价的感伤主义,不仅仅是对所谓“小资”情怀的反复体味和咀嚼,也不完全源于对生命存在的本质和个体意识深处的某种黑暗部位的洞察,而且来自对社会体制尤其现代都市社会运作模式及人类走向的批判性审视和深层次质疑--他“挖洞”挖得“很深很深”,因而有了非同一般的“底蕴”,有了超越国家地域和民族的“人类性”。惟其如此,也才使得包括中国读者在内的无数读者产生了共鸣或“连带感”。
这部短篇集此外还有三篇。较之上述四篇主要诉说孤独,这三篇触及的多是恐怖与暴力。《绿兽》前面已经略略提及,是个“相当暴力”的短篇。作为家庭主妇的“我”忽然发现院子土中冒出一头绿兽向她求婚,而她用心中的意念将绿兽折磨得痛苦不堪,满地打滚,场景惨不忍睹。《第七位男士》中“我”因在海浪袭来时没有把朋友K救出而长期自责,一闭眼睛,就看见“K那张横在浪尖朝我冷笑的脸”,每晚都做噩梦,惊恐得透不过气。村上说他觉得这个短篇写的是“人的意识中存在的黑暗的深度”。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夏目漱石《心》中的K,主人公同样因为K而终生遭受自责的痛楚,最后也自杀而死。《盲柳,及睡女》2006年获法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其中苍蝇噬咬少女五脏六腑的描绘同样令人不寒而栗。这三个短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村上作为作家的另一面: 他不仅关注城市中孤独的灵魂所能取得的自由的可能性,而且关注黑暗、恐怖与暴力及其产生的根源,这最终使得他走出个人心灵后花园,对社会与历史负起责任。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343+)
- 无盗版(135+)
- 盗版少(399+)
- 无水印(218+)
- 种类多(486+)
- 一般般(608+)
- 无多页(588+)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 2025-01-06 14:43:0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苍***如: ( 2025-01-03 05:29:1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冯***丽: ( 2024-12-30 18:20:32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孙***美: ( 2024-12-25 08:13:3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田***珊: ( 2024-12-16 07:34:0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邱***洋: ( 2024-12-20 04:16:55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游***钰: ( 2024-12-18 06:34:0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瞿***香: ( 2024-12-12 15:06:0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屠***好: ( 2024-12-07 09:09:04 )
还行吧。
- 网友 隗***杉: ( 2024-12-22 17:03:1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融***华: ( 2024-12-20 21:18:07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宋词三百首注评 上疆村民 选编,王兆鹏,黄崇浩 注评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正版书籍 无忧售后】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增广贤文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有约束力的允诺:20世纪末合同法改革 杨秋霞 著 知识产权正版全新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体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建设法律法规新选编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经济解释卷三 受价与觅价(神州增订版) 供应的行为(下篇) 张五常【正版书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会展活动的创意与设计-W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十五式办公室太J拳精要( 货号:751651389)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9787114114533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