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东方游记 建筑巨匠自我养成 30余幅珍贵手稿 勒柯布西耶 著 东方建筑 艺术 旅行全新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国国家地理:东方游记 建筑巨匠自我养成 30余幅珍贵手稿 勒柯布西耶 著 东方建筑 艺术 旅行全新精美图片
》中国国家地理:东方游记 建筑巨匠自我养成 30余幅珍贵手稿 勒柯布西耶 著 东方建筑 艺术 旅行全新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国家地理:东方游记 建筑巨匠自我养成 30余幅珍贵手稿 勒柯布西耶 著 东方建筑 艺术 旅行全新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62192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1
  • 页数:256
  • 价格:36.83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3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47

寄语: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1911年5月,年轻的勒·柯布西耶开始了他为期五个月的东方旅行,途经中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本书就是这次旅行的记录。全书贯穿着他对古典精神、东方(近东)艺术和生活之美的现场体验、情感激动和深邃思索。《东方游记》是柯布西耶的第一本书,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 版的最后一本书。柯布西耶伟大的艺术征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凝结在他那些建筑作品中的古典灵魂、东方元素,对人、光、空间关系的感悟,以及他在建筑理念、功能、形式等方面不断前进与突破的创新精神,拒绝和因循守旧妥协的态度,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最初的原点。


书籍目录:

致吾兄、音乐家阿尔贝·雅内莱

几点印象

致拉绍德封“艺术画室”友人

维也纳

多瑙河

布加勒斯特

大特尔诺沃

在土耳其的土地上

君士坦丁堡

清真寺

墓地

她们与它们

一家咖啡馆

芝麻开门

两处仙境,一个现实

斯坦布尔的灾难

乱糟糟的,回顾与遗憾

圣山

帕特农

在西方

示意地图

编后记


作者介绍: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本名夏尔- 爱德华. 雅内莱(Charles-Edouard Jeanneret),20 世纪伟大的建筑师,也是优秀的作家、画家和城市规划大师。他出生于瑞士,1930 年加入法国国籍。柯布西耶早年学习雕刻艺术,先后随 巴黎佩雷(Auguste Perret)和柏林贝伦斯(Peter Behrens)两位现代建筑先驱工作学习。从1920 年起,柯布西耶在他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成《走向新建筑》一书,于1923 年出版,这是现代建筑民主和科学化的最有力的宣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928 年,他与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密斯·范·德·罗(MiesVan Der Rohe)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柯布西耶的建筑代表作品有:萨伏伊别墅(VillaSavoye, Poissy)、马赛公寓(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印度昌迪加尔的规划与设计(Chandigarh)、朗香教堂(The Pilgrimage Chapel of Notre-Dame-du-Haut, Ronchamp)、拉图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Lyon)等。

2016 年7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分布在全球七个国家的十七件柯布西耶建筑作品,以“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系列作品”的名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译者 管筱明,1953年10月出生。原籍江苏常熟。1968年上山下乡。1972年回城,在工厂任宣传干事。1977—1980年在广州外语学院学习。1981—1989年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1990年以来任湖南文艺出版社译文编辑室主任。现为湖南文艺出版社文学部长、图书编辑,资深翻译,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好读书,尤喜欢文学作品的翻译。管筱明翻译著述颇丰,有多部译著出版,尤以法语著作翻译最多。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忏悔录》《危险的关系》《你好,忧愁》《罪与罚》《边塞喋血记》《十字军骑士》《青春之门》以及大量歌德、茨威格、欧·亨利、福楼拜、左拉等名家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忏悔录》是他的代表性译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一种令人不安的中庸让我们一天天走向老年的宽容,却错误地估计了现在的形势。


有一天在柏林,两个可爱的女同胞问我:“你要在外面旅行这么久,而且总是去一些新地方,难道不会使欣赏力变得麻木,失去新鲜感,不会只用见惯世事、无动于衷的目光来看一切?在我们最近的交谈中,你的评论有时总是那样出乎意料 ,让我们惊讶 ……

……

归根结底,她们说的是实话:每次在日耳曼做完劳神费力的远游,参观过某座旧城新城的石头迷宫,在蒂尔加滕区那些楼宇沉重的拱顶下面,或者沿着碧波涟涟的施普雷河堤岸做着我们晚归的散步之时,我有时会对某座受人尊敬的圆顶出言不逊,或者对卧伏在一条平原河流的河口,被一个过于传奇的“堡垒”镇守的某座名城表示怀疑,或者对框在城堡主塔、壕沟和筑有雉堞的城墙里面的中世纪狰狞式样骂上几句,或者对那座线条模糊龇牙咧嘴的房屋大加抨击,因为那房子虽然顶着一个史诗般的柱形尖顶头盔,却被厨房黑糊糊的烟囱劈头砍了一刀,又像得了麻风似的,被肮脏发臭的油烟熏成了酒糟鼻。


——再说,我觉得美首先是由和谐,而不是粗大、高广,或者是花费的金钱数额,或者产生的舞台光芒构成的。之所以这么看,是因为我还年轻。年轻是为时短暂的罪过。我年轻,所以容易做出一些轻率的判断。我尊重折中主义,不过我要等到须发全白之后,才会闭着眼睛奉行这种主义。反过来,我会睁大眼睛——眼镜后面的两只近视眼,观察周围的一切。


匈牙利的农民都是大陶艺家,做出的器具品质不俗,可即使在那里,我们也发现商家拿出来的货色比别出差,而时尚对仍然单纯的灵魂的影响比别处更糟。绚丽多彩、描金镀银的玻璃器皿太多了,印着路易十五时期的贝壳纹饰或今年流行的花卉图案的餐具太多了。我们不得不逃避这股一直侵入到偏远山乡、破坏那里传统的“欧洲化”浪潮。在那些平静的地方,民间艺术虽然还没有失传,但已经黯然失色,离完全消失的一天也不太远了。


此外,船舱里还有一个老人患了感冒,不停地咳嗽,每隔五分钟,他就要忍不住骂上一通,伸手去捉一只想象的跳蚤。他就是那些总是抱着成见的人之一——一些欧洲人编造了一些传说,说东方地区肮脏不堪,臭虫跳蚤成灾。其实总的来说,这里非常洁净。


我们的耳朵听不惯这种声音和新的节奏。西方的音乐教育过于局限在我们自己的创作,而音乐会也很少向我们展示这种异族音乐,因为我们只接受一般的,优雅的,既不太新,也不太老的东西。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1911年5月,年轻的勒·柯布西耶开始了他为期五个月的东方旅行,途经中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本书就是这次旅行的记录。全书贯穿着他对古典精神、东方(近东)艺术和生活之美的现场体验、情感激动和深邃思索。《东方游记》是柯布西耶的第一本书,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 版的最后一本书。柯布西耶伟大的艺术征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凝结在他那些建筑作品中的古典灵魂、东方元素,对人、光、空间关系的感悟,以及他在建筑理念、功能、形式等方面不断前进与突破的创新精神,拒绝和因循守旧妥协的态度,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最初的原点。


精彩短评:

  • 作者:你好哇 发布时间:2019-06-29 18:15:31

    圣山一章读完便热泪盈眶 无神论者的大师在建筑的石碑上创造自己的文明 就像刻在众神之神金字塔永远不会被更替的图腾。 未来有无限可能 致敬大师。

  • 作者:黎戈 发布时间:2018-11-08 15:07:20

    旧版读得熟,所以新版看得很快。柯布的东方之旅、童雋的欧洲游、路易.康的罗马游、伊东丰雄的印度游,建筑师的游学或曰文化考察之旅最后都会在建筑作品中有所体现。

  • 作者:蓝河的风儿 发布时间:2023-11-10 00:49:34

    【C+】说来惭愧,《秦腔》看了三回都没看进去,见着出了连环画版就果断买了本。原来全文都这么琐碎,而且还没有固定主线,难怪这么容易看得摸不着头脑。但其实主体部分还蛮“正统”的?记录家族的命运与兴衰,使时代的变迁与个体的命途层层交叠。说回到连环画,其实挺悖论的,这么琐碎的、不连贯的内容非要用长卷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又要舍弃各种剧情只留简要片段,又要兼顾具象感,设计起来应该相当吃力。很多片段颇为诡谲而瑰丽,挺有表现力的,有些则落入窠臼,捉襟见肘,沦为堆叠小人儿的黑板报。

  • 作者:冰糖花木鱼 发布时间:2019-03-26 22:16:10

    年轻是为时短暂的罪过。柯布年轻时好爱抒情。。。在战火和霍乱中旅行真是艰苦。

  • 作者: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20-12-12 21:27:11

    名建筑家勒·柯布西耶在青年时期的游历,他决意要在亲身的体验里去学习伟大的建筑,以直接地接受美的洗礼和培养尺度的概念。他说“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那必须是有所追求与思考的旅行。他所到达的是东欧、土耳其、希腊、埃及等所谓的近东与中东地区。

    书中最使我震动的两处情景:

    - 船在夜间航行,他站在甲板上,面前是一具棺材。月亮,波光粼粼的水面,有一种非常的宁静,而他的心为这样的宁静时而感到兴奋的战栗,时而感到想哭的愿望。

    - 在土耳其,咖啡馆的桌子之间,垒着几个坟堆。当地的风俗是,死者躺在活人中间,使他们保持安宁。像孩子一样的老头每天早晨来问候死者:“是啊,是啊,我们就来了,要不了多久了。我很高兴与你们重逢…”

  • 作者:大佑 发布时间:2019-02-27 09:07:01

    4.5 24歲的柯布西耶在1911年耗時5個月,從德國出發,遊歷波希米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希臘。在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這本遊是記靠著個人的心靈和眼睛去完成的。能讀到年輕時的柯布西耶是很有趣的(哪怕他的文字誠摯到囉嗦,但字裡行間全是對建築的熱情和自我心靈的敏銳考察還有極高的知識素養,這些都讓人喜歡)特別喜歡土耳其、清真寺、墓地、還有亂糟糟的回顧與遺憾、聖山與帕特農這幾章。讀完遊記會理解他的尺度概念來自於帕特農,以及他對蕩氣回腸永恆體塊的理解是基於傳統承接的現代性。了不起


深度书评:

  • 编后记:这不是一本游记,这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和艺术家自我养成的珍贵实录。

    作者:国家地理图书 发布时间:2018-10-26 12:15:09

    这不是一本游记,这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和艺术家自我养成的珍贵实录。

    勒·柯布西耶,这位20 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自称没有受过严格、专业的建筑教育,是一位“野路子”出身的建筑师。当然,“野路子”只是柯布西耶一个略带自嘲的说法。他先在家乡瑞士拉绍德封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镂技艺,后来又随巴黎的佩雷(AugustePerret)和柏林的贝伦斯(Peter Behrens)两位现代建筑先驱工作学习——这两位主持的,都是当时国际顶级的建筑事务所。在早年给启蒙老师夏尔·艾普拉特尼尔(Charles L’Eplattenier)的信里,柯布西耶写道,他的自修之路就是要“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每一分钟都要竖起耳朵,擦亮眼睛,吸纳每一条建议,留心每一次交谈,力争把所看所听所想都记录下来。”他还告诉老师,自己要去旅行,去直接向那些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学习,直接与它们进行心灵对话,接受美的洗礼,培养尺度的概念,获得最直观的建筑本真教育。继1907 年的意大利北部旅行、1909 年的德国旅行之后,1911 年,柯布西耶把目光投向了更古典的东方——这里的“东方”不是远东,而是相对于柯布西耶居住生活的西欧来说的近东、中东,主要是东欧、土耳其、希腊、埃及等地。

    这是一次经过充分酝酿和筹备的旅行,柯布西耶就像一个做足了思想准备、带齐了装备、即将奔赴东方战场的新兵。他的“装备”,就是他的阅读、思考和疑问。过去几年,他不断地阅读书籍,阅读绘画,阅读建筑。现在,年轻的柯布西耶要带上这些,用自己的眼睛去检视古典建筑,用心灵去感知异样的文明;分析它们,自我思考,回答自己的疑问,并获得灵感与启迪。从他在《东方游记》一书里提到或者引用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文学和艺术作品,就可以知道,时年仅仅24 岁的柯布西耶知识量的储备是令人叹服的。

    作为一个非建筑(艺术)学科出身的编辑,我知道柯布西耶这个人是比较晚的。那还是本世纪初,我在陈志华老师的指导下,编辑由他翻译的柯布西耶著作《走向新建筑》。自此,我对建筑和艺术的理解就深受柯布西耶的影响。

    编辑完《走向新建筑》,我了解到柯布西耶还有一本《东方游记》,就托朋友买来英文版,浏览翻阅后,很想引进翻译出版,可惜已被上海人民出版社捷足先登。对于一个出版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不能编辑出版自己喜爱的书,感到更遗憾的了。

    在认识柯布西耶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疑问困惑伴随着我。我自己也是通过阅读和旅行,一步步去理解柯布西耶的。2016 年6月,我给自己设计了一条柯布西耶之路:起点是柯布西耶的故乡拉绍德封,沿途不仅观摩了大名鼎鼎的朗香教堂、拉图雷特修道院、马赛公寓,还去看了柯布西耶在瑞士沃韦(Vevey)为自己父母修建的湖边小住宅,一路上总共看了七八个柯布西耶的作品,那真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旅途最后来到法国与意大利交界的小镇马丁岬,那里有柯布西耶晚年度假的小木屋,也是柯布西耶长眠的地方。马丁岬山巅上的公共墓园面朝蔚蓝色的地中海,柯布西耶和他太太的墓地不大,白色粗粝的石头墓碑,一方一圆,两个几何体,那么纯粹,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古希腊。

    这次旅行,也解开了之前我关于柯布西耶的一些疑团。拉绍德封是一座钟表之城,柯布西耶就出生在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十几岁时设计雕刻的怀表,不仅是一件计时机器,还是艺术品,当时就获了奖。当我穿梭在规划得像棋盘一样齐整的拉绍德封街巷,一下子恍然大悟,为什么柯布西耶后来会说出那句著名的“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机器之城”,耳濡目染,“机器”这颗种子早已经种下了。再看造型奇特的朗香教堂,那些貌似随意和无序的透光空窗,实际上都是经过柯布西耶周密计算过的,朗香教堂就是一个构思大胆而精巧的“外星机器”。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亲身接触柯布西耶的作品之前,我就已经到过大部分他年轻时旅行的地方(这不是预先的计划,纯属巧合),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去过还不止一回。他在《东方游记》和《走向新建筑》里提到的那些经典古代建筑,像帕特农、万神庙、苏莱曼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庞贝,也同样让我激动得战栗。或许正是这个缘故,当我后来面对柯布西耶的作品时,除了预想中的大胆与震撼,更觉得亲切、合理与自然。从他的作品里,我不仅读到了洋溢着激情的革命性与创造性,还能嗅到一缕古典的味道,捕捉到一丝古代神庙、修道院、清真寺的影子。柯布西耶在给佩雷的信里说:“我发展一切大胆的想法,但它们皆以传统为依据。”柯布西耶希望新建筑的进步能以对传统的认识、对往昔诸世纪之作品的“为何”与“如何”的问询为基础。陈志华先生曾在《走向新建筑》译后记里写道:“……到20 世纪20 年代,石头缝里蹦出了一个孙猴子,柯布西耶出版了《走向新建筑》,造了玉皇大帝的反...... 柯布西耶最胆儿大、最出奇制胜的一步棋是把帕特农神庙纳入到机器美学里来。帕特农是‘激动人心的机器’!”2016年 6 月在拉图雷特修道院客居时,神父马丁问我:“你是建筑师吗?”我回答:“不是。”他说:“来这里的,除了本地的信众,其余几乎都是建筑师。那你是做什么的?”“我是一位编辑。”“你编过什么书?”我用手指了指沐浴在夕阳金光里的方体修道院:“Le Corbusier, 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啊,你出版过‘圣经’。”“哈哈,您真是一位了解建筑史的神父。”不错,如果把古罗马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比作建筑学的“旧约”,那么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就是“新约”。不妨让我们大胆地猜测一下,也许就是在这次东方旅行中,在帕特农,年轻的柯布西耶聆听到了“神谕”——新建筑的神谕,美的神谕。

    有成就的人士,不一定愿意把自己的成功之路告诉别人,有时甚至有意掩藏起来,就像到达目的地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把来时的脚印擦拭掉。但柯布西耶不是,他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并经常表现出一种传播信仰的热忱。有人说,这可能源于他个人信念的力量,以及他教育自修的特点。柯布西耶十分看重这次东方之旅,他曾说“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意义”。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老先生提出要出版《东方游记》,还亲自动手编辑校订。交稿四十天后,柯布西耶就去世了,当时他正在马丁岬小木屋前的海湾游泳。

    柯布西耶1965 年7 月17 日交稿给出版社时的签名

    本书硬封的背面,就是柯布西耶1965 年7 月17 日交稿给出版社时的签名,硬封正面则是他24 岁游历东方时的签名,那时他还不是柯布西耶,而是夏尔- 爱德华·雅内莱。封面采用这个设计思路,有暗合正是经由像东方旅行这样的学习和历练,爱德华才“蜕变”成为柯布西耶的意思。

    柯布西耶著作的字里行间,藏着开启建筑和艺术之门的钥匙。同样是自学成才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在年轻时读了柯布西耶的书,受了他的启发,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师之路。本书策划过程中,有感于国内对柯布西耶的认知尚不太普遍,多局限在建筑圈和一部分艺术圈,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认识、了解柯布西耶,我们曾计划邀请国内认知度较高的安藤忠雄先生为本书做序。遗憾的是,数次联系安藤先生均未有结果。为了弥补遗憾,我们摘录了几段安藤先生关于柯布西耶的话,用在封面上,以见证东西方两代建筑大师的思想共鸣。现在,请读者朋友打开《东方游记》,让柯布西耶的求知欲望、创造热情充盈自己,然后上路,去开辟属于自己的艺术和建筑之路。

    这次重新编辑出版《东方游记》,使用的底本仍是管筱明先生的中文译本,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以下简称“旧版”),同时参考了1966 年法文版(即前述柯布西耶晚年亲自编辑校订的版本)、柯布西耶基金会2002 年刊印的柯布西耶东方旅行时的笔记本影印本(Carnets)。需要说明的是:一,有关本书的注释,“作者注”是柯布西耶本人所加,“编注”是此次编辑时所加,未注明的注释是旧版所加。二,本书提及的人名,尽可能在中文译名后或者注释中标示法文。三,作为一本游记,地名是非常重要的空间点。柯布西耶去东方旅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尚未解体,土耳其人的文字仍使用阿拉伯字母;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改革,土耳其文字开始用拉丁字母书写,某些城市地名也根据国情做了更改(譬如阿德里安堡改名为埃迪尔内)。因此,法文版《东方游记》的地名情况比较复杂,为方便读者,我们尽可能将全书地名(包括一些建筑物的名称)做了中文与法文对照。四,为了帮助读者建立起文字与空间的联系,我们特别绘制了四幅与《东方游记》相关的示意地图。五,本书选用了32 幅柯布西耶在旅行途中的速写,见之有如与作者同行,亲历柯布西耶百年前所见的东方。六,订正了旧版中正文和注释的错漏,这要感谢译者管筱明先生的信任,他应允我们就译本的有关字句径直做出调整。如“帕特农”一章涉及的一些建筑学术语,我们发现旧版不够准确,后来有机会看到刘东阳先生的相关译文,经过参考,对某些字词句做了调整。在这里,我们向刘东阳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七,由让·让热编著、牛艳芳翻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勒·柯布西耶书信集》,对于我们理解柯布西耶的人格、思想、情感和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有相当的帮助。

    由于自己不是从事建筑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所以即便抱着谨慎认真的态度去编辑,本书仍难免会有错误和疏漏,还请方家不吝指正。黄居正先生、赖德霖先生不仅对本书的体例结构提出过很好的建议,还推荐了相关的专业人士和书籍,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丁双平先生介绍了译者管筱明先生,吉克南先生、赵刚先生、孙倩女士也曾为本书的出版做过努力,在此一并表达谢意。

    最要感谢陈志华先生,是他,让我知道了勒·柯布西耶。

    王瑞智

    2018 年7 月于北京中关园

  • 20岁的旅行

    作者:叶扬 | 独眼 发布时间:2007-01-10 22:08:11

    2007-1-2 独眼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1911年,他还叫本名夏尔-爱德华•雅内莱(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20出头,是拉绍德丰(La Chaux de Fonds)艺术学校的学生。此前他已经去过意大利,去过巴黎,见了大世面,走出了生养他的汝拉(Jura)山脉,走出过那个只有2万7千居民的小地方。3月份,他刚刚结束了为期5个月的在柏林著名建筑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事务所里的实习工作。这段经历客观上让他所得颇多,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可谓“现代”的建筑风格,可在我记忆里,他曾抱怨跟贝伦斯没学到什么。其实是他自己在那个年纪不足以消化那么多信息,对于现代主义建筑,他感到很茫然,太多的问题没有得到直接的解答,他自己又无从下手。

        5月17日,夏尔-爱德华与他的研究艺术史的同学奥古斯特•克里普斯丹一起,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行,游历了波希米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希腊,最东端到了土耳其。旅行中,他看到了美的自然,看到了整个欧洲复杂多样的民族,看到了多种不同风情、不同特点的乡土建筑,看到了令他不满的“现代”城市。他到了雅典卫城,完完全全被眼前的古迹所震慑,“你会和我一样,为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遭受的毁灭而伤心,也会因……想到我们这些20世纪人的所作所为而羞愧”,他停留了三个星期,不停的写啊画啊,测量着,留下了大量卫城建筑的速写和局部构造示意图,在感到自己的渺小之外,他很焦虑,他写道“从事建筑艺术的人,当他处在职业的某个时期,头脑空空、心怀疑惑,却要赋予一种死亡材料以鲜活形式,一定想象得到,我在一片废墟之中,与那些无言的石头做着冷冰冰的交谈,这种内心独白是何等伤感。肩负着一种沉重的预感,我离开卫城以后,常常不敢设想有一天必须工作”。所以,在几个月的旅行之后,他没有急于开展他的建筑师事业,而是仍然在他的家乡工作,在艺术学校做老师,却又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中产阶级乡间别墅的设计项目。

        在旅行中,他随身携带着10厘米×17厘米的速写本,写下、画下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内心深处他充满好奇,同时,又似乎潜藏着年轻人的虚荣心和表演欲。他给他父母写了一封封长信,其中有一些陆续被发表在他家乡的报纸《拉绍德丰观点日报》上。1912年,他举办了一次名为“石头的话语”的展览,展出了他比较满意的16张旅行中画的水彩画,有几张送去参加了巴黎秋季沙龙。他又将所有的书信文章收集整理了一番,计划出版一本书,定名为《东方游记(Le Voyage d’Orient)》,准备1914年由法兰西水星出版社出版,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阻止了他。

        所谓“东方”,他所去的不过就是欧洲的东部。从他的字里行间,泾渭分明的呈现出他对大自然的迷恋、对古迹的崇拜,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对当时建筑的强烈批判,言语间充满了20出头的年轻人那种评点江山的自负和锐气,这犀利之下,是真的迷茫。对于未来的大师,现代建筑是什么?应该去向何方?他心中无数。“我们的进步为什么这样丑陋?……我们真的热爱艺术?继续这种热爱是不是干巴巴的理论?难道人们不会再创造和谐?”

        54年后,被称为“建筑大师”的勒•柯布西耶早已功名成就,他重新注释了本书执意出版,特意在最后加上了一句“我都20岁了,可我无法回答……”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他一生40多部文字著作中,对他个人意义最为重大的作品。那些青涩的又朴拙的言语里,那些孩子气的装腔作势里,有着他最初的最本质的思考,里面凝聚着他的梦、理想和迷茫,大师也并非横空出世,也有他飞蛾破茧般的费劲挣扎。在这些文章里,他越来越坚定自己要当建筑师的意愿,虽然他此后也不曾放弃画画,不曾放弃任何形式的表达,但他的职业生涯在这次旅行中被认定了。

        未能看到本书出版,1965年8月,勒•柯布西耶去世了,这对欧洲,甚至整个当代世界都是一种损失,他一生穷尽各种方式表现他所有的才智,没有人知道,他还有多少话、多少图像没来得及表达出来,他是否还有什么思想有所保留。

        如今出版的这本《东方游记》,正是译自原书的1987年重印的法语版本,文字间保留有法语本身的优美感,又包含了具有柯布西耶风格的冲劲。即便对他这个人无所知,看到这样的旅行,会有心动之处;如果甚至对建筑都不感兴趣,看到他的文字,读到他那种急迫求知的心态,也会有所共鸣。略感遗憾的是,如果插图能更多些,能是彩色的就好了,那样怕是更能反应年轻的柯布西耶当时的所作与所思。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165+)
  • 一般般(256+)
  • 内涵好书(596+)
  • 图文清晰(503+)
  • 差评(70+)
  • 章节完整(298+)
  • 速度快(590+)
  • 无漏页(318+)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 2024-12-14 01:26:48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邱***洋: ( 2024-12-08 07:19:2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康***溪: ( 2024-12-15 03:34:09 )

    强烈推荐!!!

  • 网友 陈***秋: ( 2024-12-24 10:15:5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谢***灵: ( 2024-12-16 11:19:1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师***怡: ( 2024-12-26 08:44:5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訾***雰: ( 2025-01-04 16:31:3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师***怀: ( 2024-12-07 09:12:2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菱***兰: ( 2024-12-20 01:56:5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詹***萍: ( 2024-12-08 07:38:35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