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V. S. Naipaul is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émigré writer since
Vladimir Nabokov, and though he always spoke and wrote English, his
self-imposed exile to England from his native Trinidad represented
a cultural shift as profound as learning to think in another
language. In this moving, novel-like correspondence, we witness the
great writer’s early transformation from an expatriate adrift to a
world-renowned man of letters.
The letters collected here illuminate with unalloyed cand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acrificing father and his determined son as
they encourage each other to persevere with their writing. For
though his father’s literary aspirations would go unrealized,
Naipaul’s triumphant career would ultimately vindicate his beloved
mentor’s legacy.
书籍目录:
INTRODUCTION
FAMILY TREES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POSTSCRIPT
BIBLIOGRAPHY OF PUBLISHED WORKS
INDEX
作者介绍:
V. S. Naipaul was born in Trinidad in 1932. He went to England
on a scholarship in 1950. After four years at University College,
Oxford, he began to write, and since then has followed no other
profession.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twenty books of fiction and
nonfiction, including An Area of Darkness, In a Free State,
Among the Believers, and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
He lives in Wiltshire, England.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V. S. Naipaul is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émigré writer since Vladimir Nabokov, and though he always spoke and wrote English, his self-imposed exile to England from his native Trinidad represented a cultural shift as profound as learning to think in another language. In this moving, novel-like correspondence, we witness the great writer’s early transformation from an expatriate adrift to a world-renowned man of letters.
The letters collected here illuminate with unalloyed cand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acrificing father and his determined son as they encourage each other to persevere with their writing. For though his father’s literary aspirations would go unrealized, Naipaul’s triumphant career would ultimately vindicate his beloved mentor’s legacy.
精彩短评:
作者:梁中和 发布时间:2022-02-13 20:05:03
我相信,其中《会饮》译本汉语的细腻风格在短期内应该很难超越。
作者:Chao 发布时间:2014-10-06 10:59:49
考研指定教材,真心好,讲的很详细很透彻
作者:朗韵 发布时间:2022-10-31 23:55:26
奈保尔父亲展示出的智识与经验,细腻入微的情感与和子女沟通时的体谅和耐心让人惊讶和欣赏。非常难得一见的家书。另外,奈保尔也太早熟了吧!天才早慧。(部分歧视女性内容感到轻微不适)
作者:琉舞簌 发布时间:2008-12-06 20:05:44
剖析自己的导师
作者:Amadeus 发布时间:2020-05-07 19:07:30
"The essential thing about writing is writing."
作者:偷懒的阿豺 发布时间:2023-07-06 05:02:45
怎么说呢,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剧本,这本开始,几个大案开始相互连接,交织,指向更大的敌人。
和剧里一样,信号永远不会消失,它会重新启动。那些心怀正义的人,便会再次启程。
就像结局说的那句话一样,过去是会改变的,未来也一样。这里其实和长夜难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长夜的打老虎落网了,信号里面的还没有,也不知道编剧啥时候能编出二来。
看推特说,有生之年一定写出二来,可能是一的成功,给编剧的压力太大了。搞快点,迫不及待看二了。
深度书评:
高贵的生活
作者:都灵的马 发布时间:2017-02-16 15:51:35
我猜,很多爱读书的人都对文学创作者的写作生活充满好奇,而这些人又很少谈及自己如何创作。正如我喜欢的一位作家——木心先生,在他的一部谈创作的书——《木心谈木心》中所说:“最杀手的拳,老师不教的——写作的秘密。”
不给学生教的杀手拳,又怎会随便打给普通读者看。无奈之下,如我这般的普通读者只能退而求其次——偷窥一下这些创作者们的日常生活,哪怕只是作息时间,也好啊。若是有幸得知其一二癖好,便简直如获至宝,考虑着自己也培养起来,万一有助于创作呢,这种事,宁可错试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带着这样的“雄心壮志”,我翻过一些书,有关于生活的,有关于写作的。比如梅森·柯瑞写的《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毛姆的《作家笔记》,村上春树的《无比芜杂的心绪》,艾克曼的《歌德谈话录》,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木心的《木心谈木心》……凡此种种,读时赞叹感佩,立志做他们那些习惯和技巧的信徒。然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千回百转之后,我承认了自己是个成不了气候的模仿者,于是,再退而求其更次——为自己寻找同类。一听到有朋友讲“不知怎地,最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或者,“好几个月没写东西了”,我就由衷激动——原来你也这样!早说啊,我也是!
而当遇到以下这种情况时,我不仅激动,简直激动地跳起来:
理想状态是边写作边编辑,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同时做好这两件事。到目前为止,我只写了两篇报道,从圣诞节前几星期到现在,我还没有动过笔。(84页,父写给子)
我停止写作了,我突然觉得文思枯竭。我只能写点令人反胃的陈词滥调,就是写不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所以我停笔了。其实,过去的三个星期,我什么都没写。挺好的。让脑子稍稍休息一下比较好。(76页,子写给父)
读这两段,觉得激动是因为找到了同类——动辄文思枯竭、无从下笔的同类;激动地跳起来是因为他们不只是我的同类——第一段话的叙述者是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父亲西帕萨德·奈保尔,第二段话的叙述者是V.S.奈保尔。两段同出自一本书——《奈保尔家书》。
《奈保尔家书》收录V.S.奈保尔和他家人的书信往来共249封。其中最打动我的,当属V.S.奈保尔与其父西帕萨德·奈保尔之间的书信。
这对父子不只是我在文思枯竭时寻求安慰的同类,他们更是远在我之上的杰出的创作者。父亲西帕萨德·奈保尔虽没有什么名气,但他作为记者,也屡发文章。虽不时碰壁,但他自信自己的文章很不错,起码自己读来很喜欢。他之伟大,不在于自己成为了什么人物,而在于在他和风细雨的滋润下,儿子V.S.奈保尔终于在文学上有了巨大成就。他在一封给儿子的家书中说:“不要害怕成为一名艺术家。”
不害怕,在文思枯竭的时候尤其不能害怕。我把西帕萨德·奈保尔说给儿子的话,说给我自己听。因为,像这样的话,我父亲说不来。我的父亲并不懂文学,他只对我说过一句似乎跟文学有关的话——“你将来是要指着笔杆子吃饭的。”
不懂文学的父亲,却懂创作。他是盖房子的工匠,会看图纸,会砸石头,会把亲手砸出的各类形状的石头严丝合缝地砌在一起,形成坚实的地基。从给自己盖房子娶媳妇到给别人家盖房子娶媳妇,他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盖房子而已,其实,在我看来,他一直在搞创作。我欣赏父亲汗流浃背的样子,和汗流浃背时看着砌好的短短一截地基志得意满的样子。他毕生的创作追求是不搬大石头,去砌公园花池里的鹅卵石。他说鹅卵石小小的、光光的、滑滑的,好看。
当我写读书笔记,写到困难时——尤其是关于大部头的书的笔记,我会想起父亲扎地基的样子。我的创作追求大概就是有一天能写出轻轻薄薄的读书笔记,像小鹅卵石一样好看的读书笔记。而一切精巧、轻薄,都要从笨拙、粗糙而来。
多年前,我还是个十四五岁的男孩,跟你现在一样:渴望创作,但写出来的东西空洞乏味……完全是在努力编造,因为我写的或者说我尝试写的东西毫无血肉。我写的故事在生活中没有映照。我现在知道了,如果我写拉普奇,在写的那一刻我就是拉普奇。因此我必须对拉普奇了如指掌,把自己变成拉普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完全是我;但也完全是我笔下的人物。我以为这就是人格化,就像演员们所做的。我觉得这是触及事物核心的秘诀。你意识到自己缺乏这种才能本身就说明你努力的方向没有错。(51页,父写给子)
父亲西帕萨德·奈保尔对儿子说的这段话再有道理不过了,尤其是那句——“你意识到自己缺乏这种才能本身就说明你努力的方向没有错。”——是因为缺乏而不是拥有,我们才努力。
当我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的时候,常感到焦虑。当焦虑持续到一个月的时候,心情会降到最低点,觉得人生少了些什么,多了些什么。少了的,是那种从床上一跃而起趴在书桌前对着键盘的敲击;多了的,是翻了一页又一页别人的书却写不出一个字的空虚。不过,与其说写不出,毋宁说是想不出。
想得出才写得好。
你的成功就在前方。但请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在抵达之前会有无数闭门羹。对此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这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热身……(51页,父写给子)
自己就吃过无数闭门羹的V.S.奈保尔的父亲深知创作之难,更知道作品获得别人认可之难。不过这些难并非无法克服,再难克服,也必须想办法去克服。因为在父亲眼里,作家的生活才是高贵的生活。
一九九九年七月,V.S.奈保尔的经纪人吉伦·艾特肯为《奈保尔家书》写了篇简介,简介中如是描述这对父子的关系:
对于西帕萨德(爸爸)而言,精神生活——作家的生活——即一切:用一双敏锐、幽默、仁慈的眼睛记录男人和女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带有自己的独创性,这就是高贵的生活。他在长子维迪亚(V.S.奈保尔)身上发现,这种信仰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共鸣——说不可思议,是因为儿子并非刻意要跟随父亲的脚步,父亲也不曾力劝儿子这么做。这两个人步调一致,完全没有因分属两代人而难以沟通——写下本书中第一封信的时候,维迪亚才十七岁。(1页)
在奈保尔父子身上,我所看到的,是父对子无声的教育,是子与父无息的默契,就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这种教育,也是许慎《说文解字》所解释的“教”、“育”的含义所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父亲西帕萨德·奈保尔眼中,“善”可以通过写作获得,因为精神生活是高贵的生活,这种高贵,与出身和家境关系不大。
奈保尔家是一个贫困的印度移民家庭,父亲是不得志的记者,终身不弃笔耕但从未正式出版过一本书,虽然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说过不少类似的话:“我开始相信我可以成为一名作家了。”“我有自信,我能写出一部长篇小说……”
他靠微薄收入养活七个子女,不仅养活,而且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两个儿子获最高国家奖学金入读牛津,其中,V.S.奈保尔继承他的信仰——忠于文学创作,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五个女儿也各有所成。这是一个精神高贵的伟大父亲。
童鸣在谈及木心时,也用“高贵”二字予以评价。他说:
木心作品的品质,也是一种高贵。他是“贵族”,不是社会阶级意义上的贵族,是精神上的贵族。木心的话说得更准确。他说他是“贵族”,不过是“贵而不族”的贵族。
我的父亲不懂任何一种关于“贵族”的定义,他给我的教育是最自然的管教,自然到我几乎不太记得他有管教过我。我总是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淘气到没了规矩,被一声“断喝”阻止,然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蔫在一边。不过,在外人面前,最基本的家教是有的,待人接物,出入进退,都懂分寸的拿捏。最可贵的,是我在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正义感,他不用“正义”这个词,他说“公道”,这倒让我想起了吴献书先生翻译的《理想国》,他将希腊语“Δικαιοσύνης”,译成“公道”,而非“正义”。
如果非要说我的父亲在文化上给了我什么熏陶的话,大概就是他很爱写字。不是用毛笔写,而是用除毛笔字以外的随便什么东西。树枝、石头,都可以。他最爱写的,是家里人的名字,变着花样写。那是我见过的,除了扎根基和逗我玩儿之外,最有耐心的父亲。
V.S.奈保尔的父亲也将极大耐心给了儿子,让儿子把耐心给写作,而我们,最好耐心地读完以下这一段精彩无比的教导:
你若能把这种自然而然的吸引力带到你的任何作品中,那你不管写什么,都会熠熠生辉。我认为,一个人在其作品中有这种自然的流露,大部分是因为不焦虑。他没有为自己立下太大、有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我知道因为我是过来人。我若是想讨好读者或者雇主,就会产生焦虑,然后通常会失去平衡,搞砸一切。我开始不那么专注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转而开始琢磨写什么最能讨好那个人。结果自然是矫揉造作。除了你自己,不要去讨好任何人。只须考虑你是否准确地表达出了你想表达的东西——不要卖弄;带着无条件的、勇敢的真诚——你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因为你就是你自己。许多人都会对此心存疑虑,即使是给通俗报刊写东西,也要保持这样的心态。你必须做你自己。一定要真诚。一定要把自己必须说的作为目标,并且说得明白晓畅。若是在追求晓畅的同时不得不忽略语法,那就忽略吧。若是为了追求发音的和谐悦耳不得不使用很长的单词,那就用吧!我的上帝啊!你觉得文学归根结底是什么呢?要发自内心地写作,而不是为了脸面。(58页,父写给子)
不焦虑,要真诚。不悦人,要悦己。这是这位父亲给儿子的忠告。在给儿子的信件中,他说:“劳伦斯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家;总之,眼下你应该像劳伦斯那样想。谨记他常说的话:‘为自己而艺术。我想写才写,不想写就不写。’”(50页)而作为记者的父亲却不大有这样的机会和自由,他说:“是时候写些我在就想写的东西了……是时候做我自己了。我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机会呢?”(50页)
真诚地表现自己,便不会焦虑。一旦焦虑,便丧失了高贵,也就等于丧失了写作这种精神生活的真正面貌。真诚表现自己,“自己”,往往是一个多面体:
在我看来,关键不在于这些人(作家)的外在,而在于他们可以召唤出另一个自我。他们可以让自己沉浸于某种精神状态。人能在那个片刻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难怪威廉·詹姆斯说人拥有多个自我。他也许是对的。我认为他是对的。你可能会唤醒创作的自我、或者政治的自我、放纵的自我、诗人的自我、神秘的自我、圣徒的自我。(59页,父写给子)
诸如此类父亲对儿子写作一事的细心指导,在《奈保尔家书》中随处可见。随着儿子的写作渐渐步入正轨,父亲也成为了需要儿子支持的一方。在写作的路途之上,父子之间相互照亮。
我不想让你觉得我的写作时一种短暂的爆发,可以这么说,我是慢悠悠地、一点一点写出来的。这比完全不写要好。你那些鼓励的话。让我感觉尤其好,因为我知道你不是在奉承我,我对你的评价很有信心。不过,我仍然不希望你对我抱太大希望,因为我要是达不到,你的希望会破灭的。这对于我们俩而言,都是一种痛苦。听着,我并不是说我没有信心。我知道我能写,但我很容易感到疲乏,这也是事实。(143页,父写给子)
得知父亲对写作感到感到疲乏后,儿子如是说:
你手头的素材足够写一百篇小说了。看在老天的分上,开始动笔吧。你很清楚你能写。别找借口了。你一旦动笔,就会发现文思泉涌。不要刻意寻求戏剧性的或很幽默的情节……还有一点,尽可能立即动笔。一两天之内。你会觉得文思干涩,但很快就会恢复状态。我不想对你这样说教,但是我很想听你说你在写作,我想听到你说你一直在写,一直在写。……思考,思考,思考,写作。
我没法告诉你怎样写,我只能督促你写。不要犹豫,甚至打错字也不要去改。尽快写完。记住,想要把小说写得连贯完整,那么最好不要犹豫。相信我,一旦养成立刻动手的习惯,你会发现,肚子里还有几百篇没有写出来的小说……现在就写。风格会自己慢慢形成的。去写吧。写作的关键就是去写。(162页,子写给父)
同样的,担心儿子因为退稿而心情低落——以至于一个多月没有给家里寄信,父亲很快寄去安慰与鼓励:
或者是因为,没有出版社肯接受你的小说?如果是这样,不要绝望。你很清楚,很多最伟大的作家也有过连着好几年被退稿的经历。一旦他们的作品开始出版,那些被退稿的作品也都变成了杰作。所以,不要丧气。(194页,父写给子)
始终坚信儿子一定会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父亲,甚至愿意一个人扛起生活重负,允许儿子毕业之后不必为谋求工作而焦灼,而是按自己的意愿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他认定儿子是一块璞玉,只要经过雕琢,必定不同凡响。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
你完成学业后,如果能谋到一份好差事,那再好不过;如果没有找到好工作,你也完全不必担心。你可以回到家里,过我渴望的生活:专心写作、读书,做喜欢做的事。这就是我希望能够帮到你的地方。我想让你拥有我不曾拥有的机会:写作的时候,有人在背后支持。有两到三年这样的时光足矣。假如到那时你还没有写出好作品,那么你也有足够的时间再找工作。你考虑一下。我是认真的。我怀疑你将来是否会满足于仅有一份工作。我知道其他事情不能让你开心……我的意思是,只有文学上的成就能让你开心。(233页,父写给子)
但是,正如我所说,你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份工作,你应该成为一个作家。我绝对相信你会出类拔萃,我比其他任何人都要了解你。你可以自由、无拘无束地写上两到三年,到那时你会有所收获。(233页,父写给子)
就这样,一封一封的信,记录着父子情,记录了父子俩如何彼此成就。做父亲的,虽然最终未能圆了自己的作家梦,但他一生从未停下追求的脚步,他已然是一个作家,至少,是儿子眼中的好作家——“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个好作家,我知道自己的局限所在。你是西印度群岛上最棒的作家,但是别人只会凭作品评判你。”(162页,子写给父)
父子间书信往来除了提及写作,生活琐事也占有大量篇幅。他们绝非埋首写作而置生活于不顾的人。在给姐姐的信件中,V.S.奈保尔提到,人应该先理解生活再去创作。生活是要过的,不是通过小说用来理解的。换句话说,选择怎样的生活,就是选择怎样地写作。于是,他们常常聊抽烟、恋爱、疾病、茫然、焦灼等等,这些都是让我颇感亲切的事情。从他们对这些琐事的处理上,足以见出好的写作者所拥有的修为。而众多修为中,彼此信任、各自自信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
我无法想象你会写一个不怎么样的故事出来。(41页,父写给子)
你写得不错。我丝毫不怀疑你会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46页,父写给子)
儿子V.S.奈保尔最终验证了他父亲的看法,也实现了他十七岁开始萌芽的写作梦。
1949年,V.S.奈保尔十七岁。9月6日,星期二,V.S.奈保尔在给姐姐的信中说:
我想写作,但我怀疑有没有哪个作家想象力像我一样贫乏。(18页)
想象力之贫乏并未影响他后来创作出如此多的杰作:《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大河湾》、“印度三部曲”、“美洲三部曲”等。想象力贫乏之所以不会成为他创作的绊脚石,只因“我想写作”,还因站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父亲所说的类似的话——你能写好。你将成为伟大的作家。不要害怕。
父亲的鼓励是儿子成就自我的重要原因,而父亲自己,在写作上并未如愿以偿。但无论多么失败,有儿子这一句评价就够了——“收到爸爸的信时多么令人欣喜啊。我若是不认识他,一定会说:有这样的父亲多棒啊。他真会写信。”(53页)
《近思录》有言:“懈意一生,便是自弃自暴。”“惟自暴者据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奈保尔父子,一生对写作不懈追求,因其“信”与“为”,故而能不自暴,不自弃。
记得父亲常这样说我们“郭氏”家里的人——“这家里的人全凭做害了。”意思是,这家里,人才有的是,都害了。这里的“害”,有受命运摆布的,更多的,无疑是自暴自弃了。
不想自暴自弃的我,想要一生不懈的我,没什么家学渊源,读书写文起步很晚。不知怎地,就喜欢过这样的生活,我想,是被这里的高贵吸引了。
父亲走后许久,母亲收拾旧物,想要扔掉一些东西。当时远在外地的我,电话里嘱咐:“那块匾,我要了。给我留着。”可惜,最终还是没留下。
匾很大,挂在老房子里进门右手边的那面墙上,匾上不知何人题写四个毛笔字——“书香门第”。父亲生前常于匾下烧香磕头。
我能想象,我所行走的路旁,一直有一双目光……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
作者:黎戈 发布时间:2006-07-24 08:49:10
1932年,奈保尔出生在南美洲的英殖民地:特里立达,印度人的聚居地,他是第三代印裔,对印度残存的记忆是年节时,父母洗手焚香的那一刻,和祖父母交谈时,一些印度语的碎片.他不是繁茂的根系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枝节,一朵花,完全不是,他受英式教育长大,在18岁考取奖学金离开这个小岛去牛津,飞机缓缓离地的时候,第一次看见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岛之全貌,芭蕉树的绿荫,蔽翼在简陋的小铁皮房子上方,裹着沙龙的蚁民四处攒动,碌碌的奔走。那一刻,他决定把与印度相关的一切都从记忆中筛除掉,他要去经历最大密度的生活,获得一切与作家这个头衔相配的生活经验.
仅仅是两个小时后,印度人的因子就在他体内发作了,他发现自己无法吃下飞机上提供的食物,在旅馆里,他循着香气找到妈妈留在他手袋里的一串香蕉,几乎流泪的把它吃下去,这以后的若干年,他都在尽力把自己体内的印度因子,殖民因子打败。不久他发现,即使到了英国,他体内仍残存着一个隔离带,使他无法渗透,或者别人也是,他自己的周围,全是和他一样的殖民后裔,他们来到英国,要重新学习一切,学习吃饭,学习打招呼,学习在打完招呼的十五分钟内不能再打一次,学习背身关门,温和的改造自己,甚至改造自己的背景(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印度革命家的孙子),这是失根生活的唯一一个良性后果吧。
他试图去写,写他不熟悉的英式生活,写他的旅行,写与他拟想中的格调相配的一切东西,他发现自己的笔是涩的,他在隔着一个结霜的玻璃窗,去描摹一棵树的细节,这是多么可笑而无功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随口吟出了一句“每天早晨,海特起床后,便骑在他家阳台上,朝对面喊到“有什么新鲜事么?博加特?”他摩挲着这个句子的鲜活节奏,捕捉着熟悉的情节,海特,博加特,大脚,劳拉……数月的时间,他的印度背景在他体内苏醒过来,并被复制,《米格尔街》是奈格尔最成功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以上这些文字是我在看《抵达之迷》和《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的时候,为奈保尔做的一点笔记,自制的作家一向是这样:在自传体小说里,比在自传里更能舒展自我,象清水里漂开的大衬衫似的,但是当时,我还是有些模糊地带,存疑的地方,比如奈保尔的父亲,出生于农家,半生都倚仗妻子的娘家为生,他在报社的工作是很临时性的,并不足以糊口,他带着一家人寄居在孩子的外婆家,仰人鼻息,倍受小舅子和连襟们的欺侮,甚至有一次,奈保尔亲见他爸爸被这些恶俗的势力小人群殴,可以说处境困窘,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被众人踩在脚下,视若微尘的男人,还能被他的孩子平视,敬慕呢?而且,这可不是个一般的孩子,这个孩子敏感,偏激,生来一身的傲骨,十七岁的时候,他就从好几千人中脱颖而出,考取了牛津的奖学金。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只有象我这样对混血质的殖民地作家这么感兴趣的人,才会看《父子家书》吧,书如我预期,并不很好看,家书家书,不可能看到斐然的文采,指点江山的激昂,和八卦诽闻什么的,它只有絮絮的家务事,往来帐单,因为这个爸爸太穷了,只能靠向政府借贷才能供他的几个孩子读书,他连养一盆兰花都要三思,得了病都舍不得花钱买药,却一定要让他的女儿们带着学历证书和薪水出嫁——他受了一辈子寄人篱下的屈辱,他能做的,只能惨然的笑笑,转过身去,用自己面积有限的脊背去给孩子们挡住凄风苦雨,唇枪舌剑。他唯一的寄托,就是自己对文字的爱,虽然他一辈子都是一个不得志的小记者,可是至死他都没有放弃过。我想,这种不屈的斗志,才使他赢得孩子们的尊重。
家书里除了父子,还有母和女,细细辨别的话,能看出细微的表情差异——文字表情。奈保尔写给爸爸的信,是两个成年男人,同为文字工作者并肩探讨文字理想,交流文字技术的硬朗,写给妈妈都是只言片语,温软的,谈点家族琐事,甚至带点呵哄的语气,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保护倾向,只报喜不报忧,写给姐姐的信,到底是同龄人,不那么遮掩了,态度激越的多,骨子里精英意识的锐角穿刺出来,他已经把自己从旧日的殖民地背景里扯下来了,自认是一个沉静,开阔的牛津人了,且看他看似抽离实乃凌驾的视角——姐姐在印度上学,他径直警告她“印度人都是贼种“,全然淡忘自己也是个印度后裔,谈起舅舅家的孩子,毫不避讳,“那些蠢猪”。在《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里那个出于叙述者的职业道德,隐退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孩子,原来,对着那些欺负他爸爸的舅舅们,是满怀义愤的。
很多纠结的地方,攻守失据处:身体想念着印度食物,做一个纯正牛津人的意念却强迫自己吃惯下午茶,最大密度的生活,又渴望印度禅宗里那种宁静无为的从容,对异族女子的好奇和渴念,又觉得妈妈叮咛的同宗通婚未尝不可……种族文化的冲突,让自己溶解在异族文化里的努力,对根系既厌弃又不舍的徘徊去意——儿子的信很粗略,爸爸的信很细致和平静。他吸纳了所有的屈辱,所以,他最引以为傲的孩子,他的玫瑰,他的花,根本就无暇写信,他满怀斗志,要战胜自己的出身,战胜自己灰暗的前途,完成爸爸的未酬壮志。他在高速运转的工作,发展自己的文学事业,打开自己的生活格局,他就是为此而生的,他收集一切与作家生活相配的生活经验,尝试与作家身份相配的生活方式。爸爸是没有点燃的灯,所以,他一定要最大效率的去吸热和发光。
在书信里,就象我们常常在男人们之间看到的那样:没有直白的抒情,他不说,可是他的身体却记得。爸爸的这朵玫瑰,有着和他一样的语速,口音,步态,甚至躺在床上吸烟时身体摆放的角度,当他得了失眠症的时候,爸爸从特里尼达为他寄来《超越焦虑》,看到这里我笑的半死,我突然想起来,奈保尔记录他的初夜,爱已做完,他却径直奔向图书馆,看看性手册上,正常的勃起时间应该是多长,这种凡事都要参照抽象标准,信任书本,处处在抽象层面上求解的习惯,原来是遗自其父啊。
再后来,再后来我发现自己在流泪,在午后阴霾的快餐店里,在喧腾的人声里,在鸭血粉丝的茴香气味和牛肉拉面的蒸汽里,我居然很没出息的在流泪。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父子间的絮絮叨叨,让我想起我的妈妈,我想起她那双手,那双曾经拉过提琴的手,那个在没有窗户的阁楼里都能放声高歌的开朗女孩,三十年后,再也不敢在人前伸出她的手,也不敢拿它去摸小孩子的脸,因为那双手,做了太多的家务,被洗涤剂,洗衣粉水,浸蚀的全是皱纹和皴皮。可是她没有怨言,所有的妈妈都是最伟大的,爸爸也是。
1953年,奈保尔的爸爸在西印度港去世,死于操劳过度和没有及时求医。死之前他的孩子们帮他取了个外号叫“英国人”,因为他的长子,他的牛津玫瑰,写信给他说一挣了钱,就会接他去英国,每次别人用这个外号喊他时,他都装出气恼的样子,然后甜蜜的应答着——他死于数月后。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386+)
- 博大精深(155+)
- 推荐购买(331+)
- 无颠倒(372+)
- 超值(346+)
- txt(376+)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4-12-20 13:29:5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相***儿: ( 2024-12-26 16:48:3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益***琴: ( 2024-12-21 14:27:1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芮***枫: ( 2024-12-29 15:13:4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曹***雯: ( 2025-01-05 13:00:1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玉: ( 2025-01-05 17:28:3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后***之: ( 2024-12-23 01:37:29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曾***文: ( 2024-12-31 10:36:3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冯***丽: ( 2024-12-20 17:07:4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通***蕊: ( 2024-12-24 09:50:2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喜欢"BETWEEN FATHER AND SON(ISBN=9780375707261)"的人也看了
- 机器猫 哆啦A梦3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零基础学黄金投资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全新正版图书 财务分析范素珍南京大学出版社9787305190919 会计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蔚蓝书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正版无删减三合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书籍智永千字文正版 【单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会计基础机考习题集(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证融通教材,2017新大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23华图法硕:考前冲刺随身背.法理学】2023法律硕士联考一本全:考前冲刺随身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唐诗三百首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学前识字1000幼小衔接学前识字大王 彩图注音扫码听音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好会计·2012黑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配套试卷:初级会计电算化专家命题预测试卷(附赠30元课程代金券)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天才少年的48种特质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