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也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和交叉地带。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交错带以北的广袤草原基本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以南降水量逐渐递增,适宜农耕业的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自北向南是由畜牧业向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其表现一般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插花分布,越向南延伸,种植业比重越高。从历史上畜牧业的存在形式看,农牧交错带以北是游牧畜牧业,向南随着种植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补充,由游牧畜牧业向饲养畜牧业过渡。农牧交错带作为两种自然环境、两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
章 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及经济文化类型.
1.1 蒙古族的起源
1.1.1 蒙古族的族源
1.1.2 蒙古民族的形成
1.2 蒙古族的分布
1.2.1 蒙古建国前夕各部的分布
1.2.2 元代蒙古族的分布
1.3 历史上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1.3.1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
1.3.2 狩猎一采集经济文化类型
1.3.3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1.3.4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第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2.1 农牧交错带的概念
2.1.1 农牧交错带的提出
2.1.2 农牧交错带的含义
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界定
2.2.1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沿革
2.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范围
2.3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和变迁
2.3.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2.3.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第三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动因
3.1 长城与北方农牧交错带
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自然因素
3.2.1 气候变化
3.2.2 地形地貌
3.2.3 降水变化
3.2.4 干燥多风
3.2.5 水资源紧缺
3.3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经济因素
3.3.1 人口增长
3.3.2 经济利益驱动
3.4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制度因素
3.4.1 正式制度
3.4.2 非正式制度
第四章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
4.1.1 北方农牧交错带及蒙古高原早期的农业
4.1.2 清中后期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北的垦殖和农耕经济的蔓延
4.1.3 近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继续北移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化和蒙古族农民的出现
4.3 现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和农牧业结构的变化
4.3.1 1949年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4.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五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内蒙古民族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化和工业化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第八章 北方农牧交错变迁的案例分析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内容简介: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也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和交叉地带。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交错带以北的广袤草原基本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以南降水量逐渐递增,适宜农耕业的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自北向南是由畜牧业向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其表现一般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插花分布,越向南延伸,种植业比重越高。从历史上畜牧业的存在形式看,农牧交错带以北是游牧畜牧业,向南随着种植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补充,由游牧畜牧业向饲养畜牧业过渡。农牧交错带作为两种自然环境、两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精彩短评:
作者:AW 发布时间:2016-01-08 11:25:58
江湖骗子。或者我这种黄蓝红平均的要死的疯子超过了乐嘉的理解范围。大家还是去看点正经的心理学书吧。
作者:紫卿 发布时间:2022-11-20 11:17:04
一般吧
作者:优昙罗 发布时间:2011-06-10 16:11:57
2天下乌贼
作者:今天 发布时间:2020-11-28 17:31:51
小时候 超喜欢!
作者:broom 发布时间:2022-03-05 23:39:54
【纸书】本来是给女儿看的,我先把把关,结果大为震撼:我以为只是普通的生理卫生,结果还有父母离婚怎么办,二胎了父母不爱我怎么办,不结婚怎么办,为什么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内……20220305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06 08:10:06
这是一本给不太了解古典音乐的人写的书,这是一个newspaper reporter在听了并且研究了古典音乐后 给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写的 内容不深的书,对于音乐的分析不多,更像是一本工具书
深度书评:
你好,杜拉斯
作者:戴文开 发布时间:2008-11-04 16:17:57
杜拉斯是我很喜欢的女性作家之一。我很早就买了一套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杜拉斯文集》,一共好像有十一本吧,只因囊中羞涩,故那本劳拉•阿德莱尔所著的《杜拉斯传》一直没有买,这也成为一个遗憾。现在所有书店里几乎都能看到她的作品,而且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在一些大型书店的图书排行榜上,杜拉斯的名字一直是居高临下的。似乎读杜拉斯的作品在近几年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与流行,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很多人认为杜拉斯的作品就是“流行文学”。我觉得若是有这样的想法,便是对杜拉斯和她的文字的不敬了。之所以出现了阅读杜拉斯的时尚风潮,我个人认为这与杜拉斯文学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她的文字是对内心的观照、思考与刺激,而且在人的性与爱上也有着先锋与真实并存的看法与表述——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相对保守的整个文学环境而言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异类”;而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可以认同的——杜拉斯之优秀即在于此。其实杜拉斯和我国的才女张爱玲很相近,属于“后发现作家”(这种说法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很准确,且只是指这种现象本身,而并非是从作品主体出发来归为一类的),所谓“后发现作家”,就是在作者当时的创作年代里她并非是主流作家,因此,阅读她的文字的人群并非是大范围的,可想而知,影响力也肯定不如当时主流作家,在评价方面也会略逊一筹。但随着时代的漫长打磨,原先的主流与非主流作家都已退出文坛,后世的人们才能更客观地评论孰优孰劣,这就是很多人所谓“当世‘没有’评论家”——在这一点上,我也是比较认同的。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急速发展,人们审美视角的拓宽,使得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发现了杜拉斯这类“独特”的作家作品的存在意义和文本价值。我想,这类“后发现作家”应该还有很多,我们尽可以在有生之年拭目以待,或许能收获大惊喜。
关于杜拉斯和她的文字,有着太多的神秘的东西召唤着许多人于现在或未来的某一时刻去探索与回应这种召唤。虽然我说杜拉斯是“后发现作家”,但她凭借1984年发表的小说《情人》(即《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而获得法国文坛占有崇高地位的龚古尔奖,就这点而言,她是一位得到当时认可与赞扬的法国女性作家。在我的印象中,只有萨冈等少数几位女性作家曾获此殊荣,所以是很不容易的。只是这个殊荣的确来的晚了一些,所以我还是把她归为了“后发现作家”。她的前期创作的那些作品还是因为艰涩难懂而被许多权威与大众读者拒之门外。
通过阅读她的作品,我个人认为,杜拉斯文学创作的惊艳之处在于她强大的内心世界——这绝不仅仅是一般女性作家的细腻心思与直觉驱使下的产物,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来源于一种天赋,很难甚至是无法模仿。我一直认为,写作要走向成功只有两条路——一是大量阅读各类优秀作品(这里提到的“优秀”是通过旁人向你传达的审美信息与你自身的审美直觉之综合判断而得来的),从而拓展自己的认知与情感的视角,获得创作灵感;二是自己亲身体验一些事物,然后从中收获情感上与认知上的真实感受,作为写作的源泉——但杜拉斯可以说是个特例(其实她的一些作品还是与其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的,此处说她是特例,是因为她的内心世界的强大超越了其他因素而成为了最鲜明的特征)。我记得杜拉斯在《写作》一文中谈到过,她十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住所,换句话来说,她的大量的作品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完成的,比如《副领事》,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写作,若换成是普通的写作者,充其量也只能是闭门造车,无法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然而杜拉斯却能凭借自己强大的内心与创造力进行写作——那些作品曾经、正在或将来,会得到一种认同。要说明的是,在此我无意要宣扬她这种“神奇”的创作本领,也无法准确而深刻地解释出“强大的内心”到底指的是怎样一种创作情状,但她自由操控笔下的时间、空间与人物三者的关系,使其交织于一体且创造一种频繁交错出现的感觉,伴随的是理性与情愫的矛盾所共同编织出的复杂的某种内心独白,类似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一派却又有其鲜明的叙述特征与情感冲击力——就这一点而言,应该可以在世界文学史上贴上一枚“杜拉斯式”的标签的。
《广岛之恋》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这是我接触杜拉斯的第一部作品,所以印象深刻。故事叙述还是能让读者较为轻松地理解的,而且主角之间的对话很多,所以显得比较流畅。我觉得杜拉斯笔下人物的对话是她写作的一大特色——短而繁复。那些不完整的对答,产生了一种语言节奏上的忽缓忽急,从而为读者制造了阅读时的画面感,这种画面感对于小说创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杜拉斯在这上面的技巧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纯熟的境界——不仅仅是画面感的呈现,更是存在于画面背后人物(或者大而言之是“人”)的以“爱”为代表的复杂情感的展现。这似乎有些类似于卡夫卡的表达技巧,可我个人认为卡夫卡是偏向于通过笔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人物现实行为或行动而非重点在语言上诠释出这种真实复杂的情感的。比如他以《乘客》为代表的一系列短篇作品既是如此。
我还很喜欢杜拉斯的《爱》,这种喜欢也许不同于对《广岛之恋》的感受吧。虽然这部作品很短,才一百多页,但我好几次看到三十多页时就实在看不先去了。可能是这部作品太难读懂以至于我阅读时倍感艰辛——或许这种感受很多读此书之人大抵都会有吧。造成这种阅读艰辛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想还是我之前提到过的杜拉斯的强大的内心创作力。她通过控制时间、空间与人物交错出现,不停变换叙述的角度,而使一个可能完整的故事产生类似于诗歌的强烈地跳跃性。这样的创设对小说发展而言是有好处的,毕竟它打破了原有主流小说创作的相对固定的叙述模式;不过对比诗歌与小说这两种不同文体,跳跃性在诗歌中是起到一种推进作用,诗人通过(语言)表达的跳跃性而创造了一个请读者进入的世界,读者会自觉地带着自身的阅历及情感对这一世界进行解读、补充,继而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认识与情感的体验——这往往和诗人预设的效果很接近,但事实上比诗人以全知全能的写法要好很多,因为后者就再也没有让读者进入的空间了。这里所说的“诗歌的跳跃性”可以以北岛《无题》为例——“比事故更陌生/比废墟更完整/说出你的名字/它永远弃你而去/钟表内部/留下青春的水泥”(此处分析就暂不赘述了),而全知全能的写者在诗坛历来有许多,记不得特别出名的了。我们把这种作者在作品中存在跳跃性的叙述方式而使得读者能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将其补充完整的审美过程归于“接受美学”范畴,这种说法是联邦德国H•R•姚斯提出的,而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成为了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初步理论可在复旦大学美学教授朱立元先生所著的《接受美学导论》中了解到,此处也暂不赘述了)。
而作为小说这种文体,跳跃性叙述的尝试新颖而别致,但不一定对于作品是一种推进作用。因为小说本身所要叙述的内容、要表达的情感远比诗歌庞杂,这就注定了叙述的跳跃性程度必须在一个大多数读者能够把握的范围之内,况且杜拉斯的很多小说,以自身内心情感驱纵作为作品的精神内核,包裹在其外部是对于作品中主要人物内心的非常深刻的挖掘,因而创造了一个内部纷乱交错而外部近似于封闭的“杜拉斯世界”。我们说过作为“作品”必须基于读者在认知上与情感上的理解、认同与共鸣,如果读者无法理解这层表述意义,就好比与作者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作品的最终价值与文本意义是不能完整实现的。而面对这个“杜拉斯世界”,如《爱》,很少有人能真正进入其中,由此造成阅读审美流程受阻,无法满足读者的接受美学心理,因而这可以成为解释杜拉斯的作品在当时法国文坛为何评价不及那些主流作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当然,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与一代代读者的阅读理解力的提高,相信定会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让世界欣赏赞叹的杜拉斯。
曾经设想在当代有哪一个中国导演能把杜拉斯的文字改编成电影的。说实话,能体现杜拉斯文字风格的导演好像没有最好的人选。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或许王家卫和彭浩翔可以尝试一下。虽然在当今文艺性逐渐缺失,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商业价值的电影世界中,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他们的电影的,但是希望通过一些精心设置的技巧来展现“杜拉斯世界”,似乎感觉上会显得“狭窄”了一些。当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曾经见到过杜拉斯年老时的一张照片。这个女人由于受到过度的酒精刺激而变得形容枯萎。但她的眼睛澄澈清亮。像每一个年轻女子一样。令人着迷。她的文字就像她漂亮的眼睛,没有随着时间的老去而黯淡。而是成为了永恒。”
这段文字是我在两年前写下的感受。如今依旧。关于杜拉斯,我们就把爱留在当下,把理解留给未来吧。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错了吗?
作者:孙妮儿 发布时间:2023-07-14 18:05:16
《三国演义》开篇就是这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段话描述了三国之前的中国历史,证实了这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然而,却有人对钱穆先生说“《三国演义》不看也罢,一开头就错了,‘一治一乱’,这是只有在中国这种不合理的历史演进下才会有的现象。近代西方英法诸国,治了就不会乱,合了就不会分。”
这段话,给钱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这种观点究竟是对是错呢?
钱先生在《从中西历史看盛衰兴亡》一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只看这一篇文章,怕是不太好理解,如果把它放在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文化传统的复兴里去看,那真是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中国文化丛谈》一书收集了钱先生有关中国文化问题的26篇讲演稿,可以说是涉及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把文化说了个透,而看懂了文化,文章开头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首先,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群集体人生的总体相,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共业。
文化是有生命性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成长”、“发展”的过程。
总体来说,文化分为三个阶层:物质经济方面(人对物的问题)、政治社会方面(人对人的问题)、精神心灵方面(是心对心的问题)。
第一个阶层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文化,而第二个阶层则以斗争和对立为主要特征,第三个阶层才是人生的本质部分,也是人生的终极部分。
人类文化最坚实的东西是心灵,它能启发、感通和积累,物质人生是有限的,心灵人生是无限的,而且它更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为什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放到西方历史中,就成了错误呢?
这就要提到文化的特殊性了,它是一大群人的共相、共同理想,而这一大群人就决定了该文化的特性。
西方论是向外求的文化,前代之物质造形,与后起之新生机有冲突性,旧定型吞来了新生机,而此国家民族就要走上衰运,一衰就不易复盛。
而中国文化不同,这也是为何中国文化是现在唯一的古文化的原因。
中国文化是向内求的文化,不表现在物质上,而更多的表现在精神上,它有3个与西方文化显著的区别:“以人为主”、“政教合一”、“治国平天下”。
钱先生说,为什么在中国,科学那么不容易进来,很多人为了让科学进到中国来,就想把中国文化全盘否定了,因为科学是“以物为主”,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主”。
而“以物为主”最终解决不了人类的问题,走到最后是没有出路的,“科学越发达,机器愈精密,人的内心愈空虚、无出路”。
这在如今社会,已经初见端倪了,科学的终点似乎是毁灭。
而“政治合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历史能出现“分久必合”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教化和政治一直都是一体的,掌握政权的人,也是教化的主体,教化也一直为政权服务,这有什么好处呢?看一看西方的历史就知道了。
西方的文化决定了他们会教化和政治是分开了,分开就是对立的,就有矛盾,政府和教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耶稣说:“上帝的事由我管,凯撒的事,凯撒管”。就是“政教分离”的意思。
发展到最后,就是组织和个人的矛盾,崇尚组织的成了共产主义,崇尚个人自由的成了资本主义,这也是“政教分离”的结果,不可调和。
而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政教合一”就有了组织和个人自由相协调的可能。
组织不抹杀个人自由,个人亦不能抹杀社会组织,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有了组织和自由的最佳融合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也能很好的解释,同样是共产主义、同样是实力大国,为什么俄国分裂了,而中国却能很好的发展起来,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底层文化的不同。
再来看最后一个“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能长久保存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分久必合”的基础。
文化是一大群人的共同理想,而中国文化的这个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共同理想就藏在里面:“天下一统”。
都说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才开创了中华大一统的局面,其实不然,文化与历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文化是“体”,历史是“相”,正因为文化里有“平天下”的思想基础,才有了秦朝一统天下的历史创举。
所以,在中国出现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就是中国文化的“相”,放在中国历史里,这句话就是天下大势,就是真理。
说实话,这本书看得我热血澎湃、心情激荡,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升:西方文化和科学发展,解决不了人类将要面对的问题,而中国文化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文化没落了,这就不得不把文化复兴提上日程。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69年,也就是说这里面的内容是钱先生在此之前所说的,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如今看到相应的现象和验证。
钱先生说:文化的传承靠得是“人之一念”,而“人之一念”即成信仰,形成风气,影响历史,而要复兴文化就是要从风气入手:“移风气,转人心。”
要复兴中国文化,就在“做一个中国人”,何谓做一个中国人,讲中国话、用中国字、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文化。
如今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国梦就是文化复兴,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很遥远,可是,按照钱先生所讲,一切就具体了。
现在讲话里夹杂英文的人少了,北京地铁的站名用拼音代替了英文,端午节的龙船划起来了,贵州的村超带动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播,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也成了旅游名片,洛阳古都汉服成风。
这一切都在做着“移风气,转人心”的事,看到这一层后,是不是还挺振奋人心,中国文化正在悄悄地走向复兴。
钱先生说,文化复兴要从读书做起,还推荐了最能承载中国文化的书单,那就把这书单放在最后,给大家当彩蛋吧。
中国文化书单:
儒家典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道家典籍:《老子》、《庄子》
佛家典籍:《六祖坛经》
理学典籍:《近思录》、《传习录》
希望这本书能让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更加了解它,让崇尚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治好软骨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体验还行(267+)
- 字体合适(588+)
- 品质不错(665+)
- 体验差(271+)
- 还行吧(327+)
- txt(217+)
- 好评多(660+)
- 推荐购买(660+)
- 好评(260+)
- 赞(257+)
- epub(95+)
- 三星好评(334+)
下载评价
- 网友 屠***好: ( 2025-01-01 11:46:26 )
还行吧。
- 网友 孔***旋: ( 2024-12-25 00:45:0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敖***菡: ( 2024-12-26 09:02:1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晏***媛: ( 2024-12-13 06:17:20 )
够人性化!
- 网友 蓬***之: ( 2024-12-31 13:23:20 )
好棒good
- 网友 曾***玉: ( 2024-12-14 17:47:4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利***巧: ( 2024-12-18 04:21:2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18 13:01:2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沈***松: ( 2024-12-21 07:25:52 )
挺好的,不错
喜欢"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的人也看了
- Siemens NX二次开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全新】陆上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法律手续管理原理与实务 潘晔华 等 著 项目管理经管、励志 正版图书籍 武汉大学出版社L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儿童漫画——搜秘:历史 2013.1月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天利38套 2017全国卷Ⅰ高考原创押题卷--理科综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预订】The Ocean Alphabet Board Book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雷锋的故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乒乓球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重建依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国际法治视野内国际非政府组织问责机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古玩图鉴:家具篇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