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1930年,阿德勒出版了《儿童的人格教育》,他对个体人格的关注对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教育关怀是阿德勒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动力之一,人格应是教育关注的核心。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同,阿德勒认为,虽然个体的成长主要是受童年特别是人生前四五年的影响,但人格是社会决定的,不是性决定的;人格的中心是意识,不是潜意识;个体行为的动力是自卑感,不是性。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即生活风格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基本定型了,主要有四种生活风格: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和对社会有益型。他发现,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生活性格有重要的影响,他把养育风格分为:民主与鼓励、过分宠爱、过于顺从、主义、忽视、拒斥、过于强迫、刺激孩子的性意识、惩罚、对健康过于关注,等等;并分析了不同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的重要的、几乎不可逆转的影响。“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而已。”学校教育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是孩子成长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教师应是精通人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人。对儿童的无知,使教师的教育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阿德勒是治疗“问题儿童”的专家,堪称“现代精神治疗之父”,他注重人格的整体性,注重优越感的目标追求,注重价值观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他总结了儿童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发展积极的异性观。他给出了“问题儿童”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关系建立、收集信息、澄清、鼓励、解释—认可、认知、情感突破、从不同方面进行改变、强化、社会情感、目标重建、鼓励他热爱奋斗,喜欢不熟悉的东西。从心理分析和治疗入手,是引导和解决问题儿童的根本之道。阿德勒的心理分析和人格教育的根本一点是把儿童的生活风格和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导到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上来。
书籍目录:
章引言001
第二章人格的统一性014
第三章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023
第四章追求优越感的引导039
第五章自卑情结049
第六章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060
第七章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073
第八章孩子在家庭的位置:
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正086
第九章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094
第十章孩子在学校105
第十一章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120
第十二章青春期和性教育132
第十三章教育的失误144
第十四章对父母的教育151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
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虽然这种补偿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它也它也可能 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从而会扩大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卑感过于严重,那么当事人最终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为上 加以克服。
殊不知学校只不过是让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显现出来而已。
对于这些丧失信心的儿童来说,选择最为便捷的成功之道,最具吸引力。在他们看来,比起走社会所认可的大道,甩开社会的道德责任要容易得多,这会给他们一种毫不费力的征服感。这种人只肯做十拿九稳的事情,借以炫耀自己的优越。选择捷径显示了他们内在的怯懦和虚弱,尽管他们的行为表现得相当勇敢无畏。
接下来,来探讨另—类从未受过关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在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生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事实,即他们在童年时代都受到过恶劣对待。因此,他们就形成了冷酷、满怀嫉妒和恨意的性格。他们无法容忍别人幸福。一旦他们拥有孩子,或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他们就会认为孩子不应该比他们自己的童年过得更幸福。这类人不仅会对自己的孩子持这样的态度,作为别人孩子的监护人时也会持这样的态度。
这类人还会用许多自我感觉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例如例如“收起鞭子,害了孩子”。这些人不断拿出证据和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行为,但都无法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僵硬的、专横的教育只会使孩子离他们的教育者越来越远。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被研究的对象并不理解他自...
决定孩子成长的因素既不是孩子内在的能力,也不是他所处的客观环境,而是这个孩子对于外在现实的看法,以及他对他和这种现实所构成的关系的理解。这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并不决定一切,我们成年人对于小孩的处境的判断也不重要。关键要以孩子自己的眼睛看待他的处境,以孩子错误的判断理解他的情况。我们不能期待小孩的所作所为合乎逻辑⸺ 也就是说,符合我们成年人的常识。我们应当清楚:孩子们在理解和把握他们的处境时会出现谬误。的确,我们必须记住:如果孩子不会出错,对他们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孩子的出错是天生注定的话,我们也就不可能教育或改正他。因此,相信人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人,不能够也不应该做教育孩子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人们更关心表面的成功而不是全面的教育。可以轻易获得的成功只会昙花一现,因而培养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毫无好处。更重要的品质是勇敢、坚持和自信,遭遇失败而不是气馁,反而把失败当成新问题加以处理。”
——《儿童教育心理学》【奥】阿尔佛雷德.阿德勒
在考虑人格的构成时,要注意到:人格的统一体,还有
它独特的方式和目标,并不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相反,一个人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才真正是他的人格结构的基础。人对事实的看法和观念,并不就是这事实本身;因此,人类虽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同一性事实的世界,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
有些孩子语言迟疑或不愿说话,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从不让他们说完整一个句子,从不让他们自己回答问题;另一些孩子则是因为说话时被取笑和嘲讽而丧失了信心。对于孩子说话不断地纠正和挑剔,似乎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不良习惯。其糟糕的结果是,这些儿童经年累月地背负低人一等和自卑感之苦。
如果没有社会情感,人的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理解力和逻辑感都是不可想象的。完全独居的人根本不需要逻辑,或者说他对逻辑的需要不会多于任何一个动物。
有时候,有些人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很不明智,不过,从行为者的目的来看,这些行为却是完全明智的。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再那些总以为别人也会像他们一样看问题的人身上。这也表明社会情感和常识在行为判断上多么重要。
社会情感给个体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是他生活的主要支撑。这种安全感也许和逻辑思考及真理所给予我们的新人不同,不过,它是这种信任显著地组成部分。为什么数学计算能给所有人这样一种信任感,从而使我们倾向于把只有能用数字表达的东西才视为真实和正确的?其原因是,数学计算比其他的思想过程更容易传递给我们的同伴,同样,我们的理智更容易对此进行操作。
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记住儿童的生活方式通常在4-5岁的时候逐渐稳固。在此之前,我们要协助他发展必需的社会情感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生活。在5岁以前,儿童对人和事的态度通常已经确定和固化,他将来的生活态度或多或少都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有着固有的模式,儿童容易深陷于此,不断重复早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阿德勒是治疗“问题儿童”的专家,堪称“现代精神治疗之父”,他注重人格的整体性,注重优越感的目标追求,注重价值观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他总结了儿童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发展积极的异性观。他给出了“问题儿童”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关系建立、收集信息、澄清、鼓励、解释—认可、认知、情感突破、从不同方面进行改变、强化、社会情感、目标重建、鼓励他热爱奋斗,喜欢不熟悉的东西。从心理分析和治疗入手,是引导和解决问题儿童的根本之道。阿德勒的心理分析和人格教育的根本一点是把儿童的生活风格和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导到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上来。
书籍介绍
《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有2万年的时间,且在恰当的环境下发展的话,他们也许最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为规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精彩短评:
作者:生命自由幸福 发布时间:2012-07-08 21:04:17
任何门类的教育都是人格教育的一个分支,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塑造和健全人格。
作者:伊靠谱 发布时间:2011-07-21 11:02:03
书名应该是被译者改过的,因为其内容并不具有名字暗示的那么强的可操作性。所提出的见解也只有有孩子的人才能明白,不要把孩子的一个行为单独拿出来评价和判断,那样就好像脱离了乐谱讨论一个音符一样。还有就是关于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的必要性,对当下片面强调个性化教育是个反击。总之,引起的思考远比直接学到的东西多。
作者:吴异.nova 发布时间:2016-05-30 16:39:25
一开始挺好的,教怎么教儿童独立啦、克服逆境啦、成长啦……但为什么后面画风一转说了什么,女人不要比男人挣得多,会让儿子自卑啦;儿子不要在纯女人环境长大啦,会变gay……好吧,看在这书是1930年出版的,权当历史的局限性吧
作者:sherry 发布时间:2016-09-18 09:59:05
中国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之前还存疑,这本书算是给出科学的理论了
大概5岁的儿童三观就已经定了,即使后面会有些许改变,大方向不变,有个健康的原生家庭着实重要。 阿德勒把自卑心理研究的透透的,大师就是腻害呀
作者:罗汉果 发布时间:2014-03-16 21:51:46
比较老的一本书了,里面有些东西已经被新的更确定的研究成果替代了,但读一读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加把劲骑士小可 发布时间:2014-10-22 19:14:38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d.6639537.1997196601.4.D6kJrc&id=40571759973
看到这个东西想起来了。不过装饰品的话没有任何意义啊。棋子这东西终究还是要放到棋盘上用才有意义
深度书评:
书评:你凭什么教育你的孩子?
作者:理智乐天派 发布时间:2019-12-23 12:17:08
大家好,我是修先生。
今天将与大家共同讨论的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
《儿童教育心理学》
的其中一小部分观点。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阿德勒先生,熟知心理学的同学想必都知道,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并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不过即便如此,在21世纪的当下,阿德勒这几个字在任何非专业领域都可谓名不见经传,更别提有什么被大众认可的心理学方法论,而心理学本专业的学生也是更多师从弗洛伊德、华生或者斯金纳这些知名的心理学家及其流派。
但是,当从业于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精神病学家的这些心理学学生们偶有机会捧起阿德勒的书籍的时候,捶胸顿足、悔不当初的情形总是不算少见的,当我们拨开心理学主流的“过去‘绝对’影响未来”思想的时候,才是我们作为心理学研究者真正有资格踏向工作岗位,以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帮助个人或群体摆脱困境并定向提升的时候。
几乎所有现行的与和人发展有关的心理学流派都不可避免的会提及个体的童年时期,就像很多人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心理咨询师大概率都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你记忆里,有没有什么和你现在遇到的困境有关的儿时画面?”
之后会对这幅画面进行反复的剖析以及探讨,
因为这是人类习以为常的知识:过去影响现在,过去的事件影响现在的人格,同样过去的一切塑造了今天“我”得一切
。
这恰恰符合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理论“如果给我一个健康的婴儿,在绝对环境的帮助下,我有能力让他成为任何人,无论是律师、小偷、国王还是什么”。
乍一听是没错的,我们不也常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与走过的路”么,我们惯性的认为,人是过去的集合,那么,我们只要完整的掌握一个人的过去,就能够对他造成根本性的影响或者改变。
不得不承认,这种思想不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的人,还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
但是如果你足够了解华生的话你就会知道,他的两个孩子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且其中一位在30岁的时候选择了自杀。
一个“过去决定将来”理论的提出与践行者,用这一套看似天衣无缝的理论毁掉了自己两个孩子的全部人生,他们一生都活在华生为他们带来的阴影之下。
那么或许你会说,这个理论本身是没错的,只是践行者出了问题。
是的,正如我们坊间传言所说“大多数的教育规则制定者比如:老师、校长等职业往往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是失败的”,这不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在阿德勒看来,诸如老师这类职业,他们深切的认为自己处在教育领域的绝对优势位置,因此他们会用更加自信、严格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而父母的这种心理则会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自卑情结,后果就是反抗与挣扎。
我们必须知道,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且有自主权的个体。
正如同当下主流心理学派对华生的批判一样“冷冰冰的机械性教育不适用于活着的人”,而很多教育职业者恰恰就是如此带着“为了孩子好”的心理不断践行着他那一套自认为无比正确的教育观念。
但是你是否忘记了,即便是再厉害的教育者也遇到过处理不了的“问题学生”,而此时的我们,真的不应该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卸到孩子本身或者孩子家庭的原因上。
我们看问题总是太片面,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问题学生”就只扮演着“问题学生”这一角色,而自己家的“乖宝宝”则永远会扮演“乖宝宝”这一角色。
这种看人的角度,才致使我们在面对儿童的时候总会以“成人”的心态自居,然后理所应当的“为他好”。
要知道,健康的婴儿在出生3~5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他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有所见地,对待任何事物他逐渐都会产生与家长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才是他长大成人以后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
当你理解了这一点之后你就绝对不会信誓旦旦的说出类似华生那样的言论“我能够把我的孩子教育成我想要的模样”,因为即便你再怎么自信,你也一定知道“感受”这个东西,几乎是完全主观性的。
所以我们才说,
有一种冷叫你奶奶觉得你冷。
你特别清楚地知道,你正当青春年少,即使不穿秋裤出门也决计不会感冒,就像你也知道,当你不想背那些枯燥的古文或者公式的时候,即使父母拿着刀枪剑戟站在你身后逼你朗读,你也会在放下书本之后的短短几分钟之内全部忘光。
而教育就是这么个事。
孩子做了什么、遇见了什么、生活里发生了什么,通通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件事,就是孩子对这些已发生的情景、已造成的后果怎么看。
而能够让孩子保持理性并且不抛弃思考有且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对孩子保持足够的尊重与信任,这才是阿德勒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核心思想。
必须夸赞,这种思想极为优质,优质的有些理想化,是的,你一定会这么想。
因为我们的生活会面对不同的情景与场景,即便是“绝对性”的错误我们也不能对其打骂,而要保持村尊重吗?
是的,我想这也是阿德勒的教育方法没能流传于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打骂的确是我们教育后代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你不认错?那么我就打到你认错,你还犟嘴?那我就打到你不犟嘴!
这种颇有些古代风气的教育思想在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是否有想过这种行为是否符合与往昔情景绝对不同的今天?
过去的时候,人的寿命只有三十岁,五六岁的孩子就要出来打工,他必须要以最快速度聚合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人格,以保证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里活到传宗接代、活到将自己的孩子以大致相同的命运送上社会。
而现在呢?你的孩子在你的身边要相处整整20年左右的时间,这几乎都快赶上古代人三分之二的寿命,在这相对漫长的时间里,你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你们的相处模式,去慢慢影响他的心态。
人是模仿性的生物,但我们不能只记住他们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一面,你还要记住他以涌泉回报点滴之恩的热烈情绪,或许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我们才在这个世界上逐渐学会了“一心向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看《西游记》的时候我们总是对那个“懦弱”的唐三藏咬牙切齿,却把那位无所不能的斗战胜佛孙悟空奉为真神。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妥协”的,面对老板的苛责,我们像唐僧那样笑笑,面对爱人的指点,我们也像唐僧那样念两句经文,那么怎么到了你自己诞生下来,对你依恋至极的孩童身上,你就如孙悟空一般,暴躁易怒呢?
做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我们真的不能走着这条路的黄沙漫漫,还要偶尔捞一捞另外一条路的潺潺江水。
而事实上,也只有当我们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养育自己的下一代。
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确实特别恐怖,你作为一个为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司机需要考出驾驶张,你作为一个为他人心理正确负责的心理医师你需要考出心理咨询师证,而当你作为要对一个刚刚降生于世的孩子的全部都要负责的父母时,却没有任何要求,你只需要做出动物本能的繁殖行为,仅此而已。
扪心自问,
你为这个孩子准备了什么?
稍有不快就苛责打骂的暴力武器?打着为他好的名号勒令要求的规则制度?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依靠,父母是天,但这不是你对他任性施为的权利,他从出生开始就小心翼翼的感知着你的情绪、你的举动,以便找寻出最适合在这个家庭生存下去的办法,就像山石间的小树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你这时候需要做的一定是,拥抱他,尊重他,告诉他:放宽心,你感知你的世界,我来为你做好全部的准备。
就这样,够了。
了解孩子,更正视自己——译者序
作者:Sundae 发布时间:2021-09-13 14:53:24
本书著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和精神病理学家。他早年学医,大概在1900年开始探索、研究人的心理疾病。他是提出关于人的自卑感概念和理论的第一人。在1937年出版的《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一书中,
他提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了人的自卑感。 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亦即心理、感情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
。后来,他进一 步完善了他关于自卑感及其补偿这一核心理论,并创建了个体心理学。他推而论之,认为
人的一切努力都指向克服人的不足感⸺ 这种不足感是每个人都体验过的,尤其是在人的幼年时期。人的冲动就是要努力达到完善,这表现为争取获得优越感,也就是对人的不足感和自卑感的一种过度补偿
。
个人的人格⸺ 包括他的目标、他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努力方式⸺ 决定了他的一整套生活方式。
个人的人格,或者说他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人的早年业已形成。他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对事物的理解方式、感觉方式及对事物做出的反应, 就都无不以他的这一生活方式为依据。另外,阿德勒强调
个人必须与社会构成联系。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对待社会中同类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健全的精神心理是以他的理智、对他人及社会的兴趣和关怀、对于自卑的克服为标志;精神疾病则是以自卑感肆虐、自我中心、全力寻求自己的利益而罔顾他人等特征为记号。由于人格结构形成于儿童期,所以, 要
找出人格心理问题的症结,只能从人的童年时期入手
。另外,
既然关乎人的一生精神健康的人格形成于儿童期,那么,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情,这也就是“教育”一词在阿德勒心目中的含意
。阿德勒毕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过程,他对于儿童教育的理论是他作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工作成果,或者说,副产品。
阿德勒的儿童教育理论,围绕着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
。如果我们把对孩子的教育仅仅理解为致力于向孩子灌输空洞的道德说教、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那么我们就会发现,
阿德勒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 种全新的、和上述对教育的见解迥然有别的理论
。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结为一句话,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
。 其他诸如如何帮助孩子积累书本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智力一类的问题,则是儿童教育的枝节和皮毛。这是因为,
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精神心理,才能客观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而所谓的智力,不也就是客观地理解和处理人和事的能力吗?阿德勒甚至指出:儿童太过沉迷于阅读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他应该多在户外活动,和他的伙伴一起玩耍;阿德勒提醒我们注意那些阅读量超乎寻常的孩子:他们有可能利用积累知识来追求优越感,而这种争取优越感的方式其实并不足取,这种方式和一些孩子搜集物品的倾向及哗众取宠的习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各种各样,孩子的害羞、孤僻、口吃、尿床, 或者无心向学,甚至打架闹事、触犯法律—— 所有这些问题 都在本书得到细致的分析。
问题儿童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只是表象而已,这些表象的背后就是由于这些孩子在追求完美、追求优越的过程中迷失了正确、有用的方向,他们因而选择了无用的、错误的发展方向。解读孩子出现的问题的含意并矫正孩子心理缺陷的前提,是对人格形成和结构有一个确切的了解。
本书正是对儿童人格的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阐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还讨论了人的天性、遗传的作用等问题。因此,
本书内容已经超出儿童教育这一专门领域。它是一本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 列问题的力作。
作为心理学家的阿德勒对儿童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的理论,既独到又深刻。虽然这本书发表距今已经数十年,但他的见解在当今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 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是译者的看法,也是译者翻译这本心理学和教育学名著的原因。当然,所有喜欢了解人⸺ 了解孩子,了解自己⸺ 的读者都会通过阅读这本书得到教益。
韦启昌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超值(472+)
- 三星好评(561+)
- 二星好评(381+)
- 书籍多(293+)
- 无多页(418+)
- 愉快的找书体验(238+)
- 下载快(118+)
- 引人入胜(235+)
下载评价
- 网友 曹***雯: ( 2024-12-17 04:45:10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冉***兮: ( 2024-12-29 09:35:05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訾***晴: ( 2024-12-15 16:14:1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濮***彤: ( 2024-12-11 11:08:1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游***钰: ( 2024-12-12 10:36:37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方***旋: ( 2024-12-24 05:48:2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孙***夏: ( 2024-12-31 16:13:5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郗***兰: ( 2024-12-18 17:43:0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曾***玉: ( 2024-12-19 10:12:2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芮***枫: ( 2024-12-19 07:31:5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利***巧: ( 2024-12-31 12:25:5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21 21:13:35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温***欣: ( 2025-01-04 07:10:2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堵***格: ( 2024-12-25 19:26:15 )
OK,还可以
- 网友 车***波: ( 2025-01-03 01:14:2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师***怡: ( 2024-12-22 05:41:5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我国体育法基本原则的法理剖析与重构(博士文丛)( 货号:756443285)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盛世囚徒李世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老夫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丸山真男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民艺中国 器物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初中期末复习冲刺卷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适用人教版 同步达标测试 知识梳理与复习 专项突破 阶段评估 期末冲刺 开心教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犯罪形态与刑罚适用原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红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李鸿章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