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舒曼单簧管作品 Chamber Music of Robert Schumann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罗伯特·舒曼单簧管作品 Chamber Music of Robert Schumann精美图片
》罗伯特·舒曼单簧管作品 Chamber Music of Robert Schumann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罗伯特·舒曼单簧管作品 Chamber Music of Robert Schumann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048624101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1-03
  • 页数:288
  • 价格:182.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8:31

内容简介:

Schumann's chamber music embraces three trios, four quartets, and a piano quintet that have, on the whole, received enthusiastic acclaim. The trios have passages and whole movements of great spirit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mposer's best work. The quartets exhibit an "essential beauty" that "has engraved itself deep in the minds of all chamber music lovers" (Cobbetl's Cyclopedic Survey of Chamber Music). And the piano quintet, a pioneering work in this form, is still considered one of the finest such pieces ever written.

All lovers of chamber music and of romantic music will find much to enjoy in this superb collection. Schumann enthusiasts, whose numbers are legion, have a special reason to be pleased: "Schumann's chamber music of 1842 is in many ways among the most perfect of all the products of his genius; the purest and most powerful in its beauty, the strongest in its form, best balanced in its substance, and best adapted in its technical means and processes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mposer's thought" (Cobbett's).


书籍目录:

QUINTET IN E-FLAT MAJOR, OP.44

QUARTET IN E-FLAT MA|OR, OP.47

TRIO NO.1 IN D MINOR, OP.63

TRIO NO.2 IN F MAJOR, OP.80

TRIO NO. 3 IN G MINOR,OP. 110

STRING QUARTET NO.1 IN A MINOR, OP.41,NO.1

STRING QUARTET NO.2 IN F MAJOR, OP.41, NO.2

STRING QUARTET NO.3 IN A MAJOR, OP.41, NO.3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Superb collection of three trios, four quartets, and piano quintet. Breitkopf & Härtel edition.


精彩短评:

  • 作者:梦想妖蛾子~ 发布时间:2011-07-29 19:53:48

    高中时同学跳《浪漫樱花》,就着当背景音乐,前阵买齐,这是我少年的记忆。

  • 作者:Hero Chow 发布时间:2024-02-03 17:12:53

    主角姓氏似乎都来自日本著名文学家,战斗多于推理的王道漫画

  • 作者:包有为 发布时间:2022-03-31 21:40:15

    开始正经读书,是从这两本开始的

  • 作者:西苑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0-05-18 11:01:13

    他一针见血地揭开了金融业的虚伪面具,质疑它的高收益是否反映了它对经济的真正贡献。

  • 作者:卡诺 发布时间:2009-01-31 01:28:05

    父亲的。

  • 作者:一个人的迷雾 发布时间:2016-01-04 16:15:47

    编年东坡诗词鉴赏,附录一:苏轼生平创作年表很不错。20160104002


深度书评:

  • 冷静、自信、专注

    作者:磬夏 发布时间:2022-04-09 17:13:13

    这本书顾名思义就是从理论上分析面对考试时为什么会焦虑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知识。我自己本身在考试时没有特别焦虑的情况,但是作者提出的一些考试前的反应原来也会对考试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者指出如果你在准备考试时想着考试之后怎么玩和怎么解压,又或者想着自己考试成功之后怎么样失败怎么样,这些其实都会对你造成影响,这些想法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还有在准备考试时,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小事所吸引而不去复习这也非常影响考试结果。

    作者指出考试有三种基本的压力反应,第一个是绷紧自己的身体,第二个是对自身及自己的表现做出了消极的评价。第三,在学习或者说考试的过程中,他想做或者说想其它的东西,就是说想做或者想其他的事情。

    看了这三种基本压力反应,才发觉有时候你觉得你在考试时没什么压力但其实你是有的,我考试时就有时候想着赶紧结束或者看时钟还有多久结束,这其实都不是什么好习惯。这三种基本的压力都会对自己的身体、思维、精神造成分散,然后进一步对自己造成影响。这些行为的共同点都会使我们在考试时心不在焉,而且这也是我们考试表现造成负面影响的罪魁祸首。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三角凳模型,这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有用,三角凳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脚的凳子,这三个角的凳子分别是精神要专注,身体要冷静,思维要自信,这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表现,就要让身体保持冷静,让思维保持自信,让精神保持专注。为什么是三角凳模型呢?三脚凳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出的稳固、结实且耐用的物品之一,它所采用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考验。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这三者缺一不可。

    很多人在面对考试时会非常的焦虑,甚至到了不能呼吸的地步,这也是我在生活知道关于考试焦虑最多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自己的身体在作祟,自己的身体屏住了呼吸,不是考试让你不能呼吸,而是你自己。

    这本书除了分析考试焦虑的原因,还提出来怎么解决这些焦虑的方法,并且在书的最后两章也有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书中还专门指出对应的章节来帮助那些对考试焦虑人,而且当今想要取得成功考试是不可能躲开的,所以这本书的受众群体是非常的广的,基本所有人都可以看看。

    想要通过考试,总结起来就是身体保持冷静,让思维保持自信,让精神保持专注,这样我们才能在各种考试中有更大的几率去取得成功。

  • 读《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其一——但求心安

    作者:懒残僧 发布时间:2019-12-16 12:26:05

    读了110页《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我觉得这本书可以读到年底。《传习录》博大精深,将千年儒学传承凝结在内,发扬光大。我虽然09年的时候就试过读它,但是因为古文功底不行的缘故,每次只能看个大概。甚至看的有些走火入魔。好在华杉花了500页用白话文注释了这本书。由于《传习录》和《论语》一样是本语录,王阳明在书里详尽对四书精要做了开释,所以华杉注《传习录》的时候,其实连带的把整个四书给梳理了一篇。同样由于《传习录》是一本问答语录,所以按文章的标准来讲比较散,而且儒学也引不起很多人的兴趣,所以这是写给自己看的读书笔记。我用多篇来进行记录,这是第一篇。

    在书里的序里,华杉首先提出想通过这本书送给读者的礼物是:学到几千年圣人传下的那点真骨血,改掉几千年人人都有的那几个老毛病。他希望每位读者“学以润身”——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而不是为了晓得某些说法,读这本书我们要以书为镜去观照自己。

    前面也提到,《传习录》是一本问答录,我本身不喜欢在文章里一问一答的记录方法。所以在下面我才用抛去问答,改用陈述的方式。首先是徐爱同学的问答。世人说徐爱之于王阳明,就如同颜回之于孔子。同样是首席大弟子,同样是英年早逝。

    俗话说:儒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句话的褒贬我们先抛开,它首先体现了儒学之杂。其实儒学和中医差不多,因病施药,每个方子都不同。教育学家孔子的特征之一就是因材施教,《传习录》也体现了王阳明的因材施教,所以读《传习录》刻板不得。我们后人研读,看到他们的对话,难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读懂必须带入具体语境,切己体察,于事上琢磨。好比中医虽然每个方子不一样,但这不代表学方子没用,而是要阅读大量的方子之后才能融会贯通,达到知行合一。它教的是一种境界,而不是一种标准。

    而这些境界并不唯一,不同圣人的境界也可能不同,但不妨碍他们都是圣人。有时你看圣人们的语录好似对呛,这可能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比如《传习录》一开头就讲王阳明和朱熹的分歧。朱熹认为《大学》的第1句应该是“在新民”,而王阳明认为是“在亲民”。华杉认为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新民是使民自新,而亲民是仁而待民,何不双管齐下。中文本来就是很多歧义,何况古文。

    王阳明和朱熹第2个分歧在于“知止而后定”。朱熹认为这个“定”向外求,万事皆有定数。而王阳明认为这个“定”向内求,心中的方向要定,万事迎刃而解。我们知道儒家做事有很多讲究,拿“孝”来举例子,就是“温凉定省”。而王阳明说,难道每个人服侍老母亲之前都要考证书吗?《礼记》说:如果孝子心中对父母有深爱,那么对父母必有和气的态度;有和气的态度,必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必有让父母高兴的仪容。反而你就说做到了“温凉定省”,老人家一跟你碎碎念,你就没有好脸色,也算不上“孝”。“孝”的日常情况有千万,而你只要秉持着一个“孝”心。我们平时做事,玩手段只能蒙骗人一时,而最重要的是把心摆正。台上演的再好也不过是戏子,没必要追求现象舍弃本质。而追求本质的过程就是定“心”,相当于儒学里的价值投资。

    心好比是一种行为反射,万般数据输入,就有万般数据输出。而很多人又把输出的过程,分为“知”和“行”,知是指令,行是动作。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一回事,也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继续举孝道的例子,说一个人能懂得孝道,说明他已经在孝顺父母。我在注会考试经验里说过,很多东西你没有亲手操作过不会懂。你审计成绩再高,但是还不如一个有些两年经验的事务所员工,所以背诵不可或缺。很多人有一个思维误区,一定要知道了才能去行(也就是很多学习经验误导人的“理解”)。华杉说他经常遇到这种人,你教他做事,他先要分辨“对的”“错的”“必要的”“不必要的”,然后挑着干,这样的人永远都上不来。上篇读书笔记《海龟交易法则》,那些失败的海龟就是因为自我意识太强。实际上你只要照着期货大王的指令买卖就行。练功夫讲究“守破离”,第一步是“守”,然而才能“破离”。《海龟交易法则》的作者就是忠实执行期货大王的交易法则,然后再在其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成长,才能避免“一上战场兵法全忘了”,这种假“知”。

    朱熹与王阳明第3个分歧在于“格物致知”的解释。朱熹认为格物是格世间万物,寻求它们的道理。王阳明的弟子徐爱就从古书里找出了符合朱熹观点的三个词:“精一”“博约”“尽心”。而王阳明则说,“精”是为了“一”;“博”是为了“约”;“尽”是为了“心”。实际上朱熹和王阳明是从两方面解释了问题,不能算谁对谁错。化万物于我心,以我心对万物,讲的都是中庸之道。

    那么心要到什么个状态才能被称为中庸之道呢?那就是心安——尽心知性,生知安行。如果你这样做就会心不安,那你就一定不会这样做。孔子到70岁才有这个万事心安的境界,就是“从心欲,不逾矩”。王阳明把人分成三个境界,一个是生知安行;一个是学知利行,一个是困知勉行。生知安行的人,“从心欲,不逾矩”;学知利行的人,“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垓”;困知勉行的人,生死至于度外,以待天命。王阳明自己就至少达到了“困知勉行”,死前的留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好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这种“困知勉行”,具体来讲就是“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我用通俗的话理解就是“尽人事,知天命”,把握主观能动性,同时承认命运的存在。你要是把《传习录》融会贯通,主动去做,那就是“学知利行”;你要是懵懵懂懂,只是勉力跟着老师说的做,那就是“困知勉行”。遵循“守破离”的过程,到了“离”的境界,就是“生知安行”。

    我们回过头来讲格物。朱熹认为格物是格世间万物。而王阳明认为格物是格内心善恶。具体怎么个格法,讲究的是一个“诚”。儒家的诚,是万事万物所成之道。“不诚无物”,就是说要顺应自然规律。格物,也就是顺应内心的良知。就好比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慈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端人皆有之。比如就算盗贼看到小孩坠井也会拉一把。四端发散出去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然而由于人有私心,所以会蒙蔽四端,导致不仁不义不理不智。把私心格去,留下良知,就是格物的目的。

    具体的方法是“惟精惟一”也就是“博文约礼”,多看,多听,然后多总结。多看多听是博文,多总结是约礼。程朱理学和王陆心学,并没有本质冲突,只不过是角度不同。后人把语境剥离了出去,一回事也就变成了两回事。

    读到这里可以发现,徐爱同学喜欢钻牛角尖。第1部分牛角尖是王阳明和朱熹的分歧。第2部分牛角尖则是由王通和韩愈的地位引发。

    王通是隋朝的大儒,儒学水平非常之高。他辞官之后,把六经都注了一遍。然后还不过瘾,又模仿孔子写了王氏六经,自称王孔子。而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韩愈厉害的地方并不是学术,而是护法的功绩。他写了《原道》,大大批判了当时危及儒学地位的佛道两派,挽救了儒学的颓势。

    王阳明称韩愈为人雄,而称王通为贤儒。韩愈比不上王通。有人可能觉得王通恣意妄为,孔子可是圣人,你王通是什么东西,也配写六经,也配比肩孔子。王阳明的观点是:仿作六经,也不能一概否定,后世儒生写了这么多著作,和王通又有什么区别呢?后世儒生曲解六经,往六经里面加各种私活,某种意义上比王通还恶劣。孔子删述六经,就是嫌六经里的废话太多,于“礼”上容易本末倒置。而后世儒生偏偏要把短话写长,这是在挟持圣人。秦汉之后崇尚文辞,各种奇谈怪论迭出,惑人耳目沽名钓誉。这就好比现在的网络怪象,各种国学补习班借着孔子的名义讲糟粕。而孔子删述六经才是实事求是、返璞归真的做法。孔子留下来的真理是“公理”,是“人皆有之”的道理。而公理在四书五经已经讲透。你还要讲其他观点,不要躲在孔子后面,是男人就站到前面来讲话。

    在王阳明眼里,孔子很多地方故意没有说全。比如《春秋》里会写某某人弑君,但是不写细节。那是因为孔子追求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霸道会把各种做坏事的细节搞清楚,是为了以后算计别人。而孔子的王道,是把坏事的细节删去,防止后人学坏。后人只需要知道某人干了一件弑君的大坏事,孔子给这个弑君者定了性,这就是“微言大义”。怎么干的坏事后人没必要知道。比如我想读《刑侦询问技巧》,那里都弄不到,因为这书国家管制,就怕我对抗公检。孔子的书里都是好事,比如《诗经》三百篇,都是可以在祭祖时演奏。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不正经诗歌,王阳明认为是秦王焚书之后,有些诗失传,所以后人拿靡靡之音硬补足了三百篇。孔子刻意把经越删越少,后世儒生怀着私心又给加了回去。什么私心呢?就是胜心、虚荣心、别有用心,显得自己牛掰。这和王通仿作六经有什么区别呢?

    徐爱同学问经典,陆澄同学则是问学习。陆澄是心学第二号大弟子。徐爱同学喜欢钻牛角尖,但他问的都是朱王之争,这是正统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放在书的开篇。到了陆澄这里,具体引出了“知行合一”的概念。

    知行合一讲的是专一的修行。可能大家都有这种误解,专一就是读书时一心读书,待客就一心待客。然而王阳明的理念里,读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做圣人,所以并不是专注于读书,而是专注于求道。就像之前的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的“以终为始”。高效能人士的第二个习惯是立志,这个志是终极志向,可以刻在你的墓碑上。当你找到自己的终极志向时,具体的里程碑式目标——比如获得xx职位——不足挂齿。志向就是人生的指南针,可以让人“心定”,也就是专注。而“心定”就可以让人坚持不懈。

    这种终极志向放在儒家就是做圣人。那么什么才叫圣人。《孟子》里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先明确“善”,然后在心里“信”,付诸实践则“美”,日积月累则“大”,不偏不倚则“圣”,而“神”则境界太高,所以不可知。这条成圣之路一直到“神”,说明没有终点。因为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周公是圣人,著《易经》。周公之后孔子也是圣人,著《春秋》。而后孟子、朱熹甚至王阳明自己也是圣人,有自己的著作。徐爱篇里曾说过,至善的理在《春秋》已说尽。而后面又出来这么多圣人,那是因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圣人的良知就像一面镜子,遇到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反照。每个圣人的著作语境虽然不同,然而良知却一脉相承。由于语言学的问题,话语的信息量只有25%,75%是语境。断章取义才是后人有分歧的原因。事实上孔子的理论是因材施教,遇到心思活泼的让他拘谨点,遇到拘谨的让他活泼点,不能说自相矛盾。从周公到王阳明,遇到不同的未来有不同的“圣人”,未来不尽,圣人之路也就没有终点。

    未来繁纷复杂,纷至沓来,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害怕未来。圣人不是每件事都预先练习过,只是心如明镜,事情来了自然会应对。也就是所谓的:做人有原则,就什么都不怕。最近《原则》这本书大火,我觉得很多美国人的书是拾人牙慧。

    正因为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所以成圣之路实践起来学无止境。陆澄篇王阳明举了周公的例子:“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知见。”百姓已经安居乐业,文王却还觉得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够。周公是儒家里最大的圣人,自己却不满足,时刻反省自己。“执志如心痛”,“贫困群众是我最大的牵挂”,想到困难群众就像心痛一般无暇顾及其他。当然这种境界不是凭空做到的,还是要在日常生中修炼自己,不要好高骛远。“下学”则“上达”。我私以为“下学”是行,“上达”是知,“下学”和“上达”是一体。不断的在日常生活中“下学”人事,才能“上达”天理。开始行动,那才是知;行动过了,才算已经知道。实践出真知。

    那大概怎么做呢?比如白天觉得纷扰就静坐;觉得懒得看书就看书;这是磨性子的功夫。心性就在具体的事上磨,才能“动亦定,静亦定”。王阳明自己有一句名言:别人都以高考失败为耻,我以高考失败后动心为耻。因为王阳明的志向是做圣人,而不是高考成功这种小目标。再举与朋友相处的例子,相互谦让的就是益友;相互攀比的就是损友;这是待人的功夫。有的人喜欢把别人贬低一档,这就是损友,这种人无法克服自己的私心,也就是胜心、虚荣心、别有用心。

    这里再把王阳明的名言:“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展开讲讲。曾点的故事一直是《论语》里靓丽的风景线。子路言志是“千乘之国”;冉求言志是“礼乐教化”;公西华言志是“宗庙之事”;这些人都是小目标,所以孔子哂之。而只有曾点是“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心定”,所以孔子说“吾与点矣”。前面三个人都把自己局限在了有限的游戏中,人生目标就是某个职位。而曾点的人生目标是无限的,是做圣人。不能机械的理解曾点的人生局限于“咏而归”,当把曾点摆上“千乘之国”“礼乐教化”“宗庙之事”时,他也凭着圣人之心做好,孔子知道曾点有这个能力。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我的一身本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即使我执宰天下,快乐也不过如此平淡。子路和冉有把自己的志向框在了某个职位,有了“意必心”,所以处事强求。最后子路跟卫辄,死于内乱;冉有跟季氏,横征暴敛。

    王阳明上面给陆澄提出了“立志”,接下给陆澄讲“读书”。

    人生有志,则学习有源。圣人学习就像有源之水那样,滚滚流出,昼夜不停,注入大海。而没有源头的水就像一夜骤雨填满了小沟,却终将干涸。所以孔子称赞有源之水就是君子。这个“源”就是道心,由你的志向决定。心中有志,你就可以根据你的志向找到本体书。华杉的本体书就是孔孟之道,阳明心学,孙子兵法,写出来的“讲透”系列令我叹为观止。这几本书对华杉来讲常读常新,时时刻刻于生活中推敲,才有此造诣。华杉立志儒商,所以他读的进去。读书这件事,要是没有志是很难读进去。很多人到处求推书单,买回来就放家里不读,因为他其实对这方面不感兴趣。所以读书成了藏书。其实圣人也是一样的,他不是什么书都读。孟子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吾取两三策而已。孟子只会力求读透符合大道的两三策。

    这里又有一个误区,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很多人断章取义为不要信书,整天批判来批判去,然后自己也觉得读书挺无聊。孟子的语境后面还有“取两三策”,意思是孟子只读书中精华。王阳明也教你不要死读书,但是王阳明的阅读量远超同期儒生,他儒释道三家读透,才自创心学。学习还是遵循“守破道”的次序。

    世上的书这么多,王阳明取的两三策,就是“致良知”。又回到了朱熹和王阳明之争,朱熹说天下有很多理,有物理、有伦理、有事理,在各个方面“格物”,最后一条一条合起来就是天理。朱熹取的是格物,而王阳明取的是致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然而为学和为道是一回事。“下学”的同时“上达”,就好比炼钢施加诸多步骤的同时,钢变得越来越精纯。炼钢的诸多步骤和钢变得精纯是一回事。步骤越来越多,杂质越来越少。后人玩文字游戏,也就变成了两回事。本质就是通过外界诸多磨练,内心变得越来越精纯。人心之所以有善有恶,是因为内心的杂质——也就是“人欲”——多寡的缘故。所以儒学不是哲学,是行动学,不断地磨去人欲,使人心成为天理般的明镜。

    儒家之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事变。在人情中体会仁义礼智这些人性初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些初心发见于父,是孝;发见于君,是忠;可以推演到日常生活所有的待人接物上。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摆一个精纯的目标在你面前,你也不知道如何做。因为精纯是炼出来的,一步步炼除杂质,就是精纯的过程。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而这“去人欲”,又是靠省察克治,不断地反省自己,捉去私心。也就是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反省需要在静心中做,好比达摩面壁,所以王阳明强调静坐的磨性子。关于省察克治的功夫,华杉分享自己的心得,就是拿挑别人毛病的习惯也对付自己。

    陆澄同学不但问学习,还问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看看王阳明怎么说。

    对于某些人晚上怕鬼,王阳明的评价是:那是因为他平时不能“集义”,所以心虚害怕;如果平时所作所为合乎神灵,那有什么好害怕。集义出自《孟子》,讲的是浩然之气的集合。朱熹注解过浩然之气每个人都有,就和仁义礼智的四端一样,也就是致良知的结果。道义虽然在每个人心中,但是一定要充实浩然之气,道义才行的出去。无论你怎么大仁大义,只要做了一件愧心之事,浩然之气就会泄掉。举洪七公的例子,“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洪七公这股底气就是江湖人的浩然之气。不过还够不上儒家的浩然之气,因为他贪饮贪食。儒家的浩然之气讲的是不为利害祸福动心。当然很多人理解不了,这么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比如很多人就理解不了我的阅读爱好,那是因为大家的价值观不同。总的来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徐爱的问答那里也讲到心不安的事不要做,从源头上斩断了恶鬼。

    这种归还本源的思维,《论语》里有过一段经典,“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说这段话的背景是卫国王位之争的故事,故事太长,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子路就死在这场三代人的王位相争中。凡事开头错了,往后怎么也对不了,不能挥刀自宫,就只能错上加错,在错误上不断加码。

    要养浩然之气,首先是养“夜气”。日间纷扰,夜间宁静,也是一日之中反思的最佳时刻。我们常常在夜里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干啥干啥,到了第二天早上都不记得。养浩然之气,首先就是不把夜间的志气给弄丢。在夜间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情绪和初心。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多则过了,少则不及,不偏不倚,方为中庸。遭遇各种人情事变,一是面对;二是接受;三是积极处理;四要是处理不了,要学会放下;而不成为情绪的奴隶。书里举了陆澄的故事。陆澄有一次收到家信说儿子病危,陆澄非常忧愁苦闷,难以自持。王阳明却对他说:“这正是用功修养的时候。如果这时不能用功,平时讲学有什么用?父亲爱儿子是人之常情,但天理中也有一个中和适度,过了,就是私意。”人的初心是中正平和,王阳明并不是叫陆澄忍耐,因为再怎么忍,心里也是不平和;心里不平和,发——表现——出来也做不到中庸。王阳明指的是是内心回复平和,你的初心是爱,是要他好,也是要自己好,什么时候变成的怨呢?推演开来,你把浩然之气放在腔子里,自然而然就会居仁行义。

    第一篇读书笔记就写到这里,读到这里最大的心得是“心安”和“心定”。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448+)
  • 字体合适(154+)
  • 二星好评(285+)
  • 好评(528+)
  • 下载速度快(404+)
  • pdf(206+)
  • 赚了(606+)
  • 一般般(494+)
  • 排版满分(106+)
  • 已买(393+)
  • 体验好(74+)
  • 愉快的找书体验(185+)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2-13 13:04:5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孔***旋: ( 2024-12-11 13:14:4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訾***晴: ( 2025-01-03 08:12:2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沈***松: ( 2024-12-26 05:14:38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习***蓉: ( 2024-12-27 08:17:25 )

    品相完美

  • 网友 潘***丽: ( 2024-12-21 09:03:0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家***丝: ( 2024-12-23 21:14:10 )

    好6666666

  • 网友 邱***洋: ( 2024-12-07 15:39:1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仰***兰: ( 2024-12-10 07:21:0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詹***萍: ( 2024-12-21 11:40:5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