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家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沈从文家事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
学者谢泳说: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最为全面也最细致。我想,本书可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
书籍目录:
代序 谢泳:文字外的从文,细节里的大师
缘起 恍惚是与沈从文的一个约定
第一辑 童年说趣
1、一家人四种话,还不包括黑话·爸爸妈妈被窝里最暖和
2、沈从文夸女孩子用“俏啵啵”·家里有禁书,不禁看
3、父亲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勇敢
4、父亲在家里自嘲当年“狼狈相”
5、父亲的蹭饭经历,我们当故事来听
6、父亲摹拟母亲口琴声像是吹军号
7、小时候故意把昆曲唱得滑稽些
8、父亲的警告语是“耳朵”·弟弟比哥哥受表扬的机会多
第二辑 亲戚说情
1、新发现的世系沈家历史可上溯二十余代
2、“凤鸣岐山”或者“岐山回凤凰”都昭示着吉祥
3、三位曾祖母之谜·真正的曾祖母,给了沈家苗族身份
4、骁勇的爷爷谋杀袁世凯没有成功
5、或热心文化或置身行伍:文伯伯和武叔叔
6、拜黄永玉为师学艺考美院·可能得罪了表哥黄永玉
7、父系是“湘军”中坚,母系是“淮军”领袖
8、外公的文化情怀与外婆的奢华嫁妆
9、四姐妹都嫁了名人·很多的舅舅都有出息
10、九如巷永远牵挂着张家的孩子
第三辑 昆明说云
1、沈从文写信给四岁长子曲线劝妻·张兆和下决心南行
2、两台“消化机”在无限艰难的社会里成长
3、父亲用欣赏风景保护孩子们的对世界的美好印记
4、北门街·午觉总睡不着,一睡就睡过头·“乒嘣”
5、躲空袭·看两架飞机在滇池上空较量
6、龙街名流冰心、费孝通·曹安和在弹难听的古琴
7、跟着父亲与巴金远足,遭遇敌机在附近投下的炸弹
8、在桃园恩光小学·哈巴狗“科布多”
9、父亲到乡下来带来快乐,瞎编故事哄孩子玩
10、得意地看到敌机被打退·与美国飞虎队联欢
11、云南那段时光值得怀念,怀念里头包含着复杂的内容
第四辑 居京说颠
1、达子营28号:“洞房”·《边城》诞生地·儿子孕育地
2、中老胡同32号院,北大教授最后的自由生活
3、最西北角的一长条·末端住了四姨,吸引来了四姨父
4、弟弟写《我的后妈》获爸爸夸奖·邻居“胡三爷”的悲剧
5、辜负了诨名“沈狐狸”,聚会·出书·怀念,几十万块钱修自行车
6、父亲离开北大,母亲决定离开中老胡同,入住交道口的大头条
7、在拥挤的东堂子胡同,一度不好意思回家,回家也就是干活
8、运动一个又一个·给家里引来灾祸·家也越来越小了
9、从咸宁干校到丹江口干校,父亲渴望回北京搞《服饰史》
10、两个老人分住两处,像牛郎织女一样跑来跑去
11、“右派”沈龙朱三十七岁才结了婚,婚后家里条件更加难堪了
12、从前门东大街到崇文门东大街,房子越来越好,人却不能工作了
第五辑 物事说确
1、巴金帮爸爸给妈妈选了一套“定情物”
2、爸爸很早就开始玩照相机,但他很少能进入画面
3、家里两辆自行车,日本的,匈牙利的,都骑坏了
4、弟弟用他制造的第一辆车,支持抗美援朝
5、崇尚交响乐,爸爸分期付款买唱机,我和弟弟买唱片
6、父亲书信留下完全是“专案组”的功劳
7、酿米酒·做布鞋·织毛背心,妈妈蒸的开花馒头很漂亮
8、爸爸的画与字·爸爸不太愿意让妈妈看他的稿件
9、《沈从文全集》里的一千五百封书信
10、爸爸的两个老师·三位伯乐郁达夫、徐志摩、杨振声
11、郭沫若很值得同情·爸爸对丁玲是很尊重的
12、爸爸最欣赏汪曾祺·忘年交王?·《沈从文晚年口述》
13、流鼻血·高血压·心脏病,临别对夫人说“对不起”
第六辑 鸿沟说裂
1、一九四九年春,父亲的惶恐招致他自杀了一次
2、父亲不争气·政治还不好懂?表示拥护就是革命了!
3、父亲的硬与软·我完全没有因为父亲的原因而产生压力
4、父亲去世,母亲和弟弟反省,我慢慢理解了父亲
5、我和弟弟只是生物性地延续了父亲的生命
6、遗憾,《沈从文全集》没有让母亲看到
7、国内沈从文研究·不同意吉首大学搞沈从文博物馆
第七辑 右派说悟
1、和家里划清界限,自己却成了“右派”
2、压力大,不回家,父亲叫我回去,请人来为我减压
3、二十年当钳工,二十一年靠边站,最后恢复党籍,成了老党员
4、创办月季花公司·给国防科工委领导写汇报材料难极了
5、月季花火起来·冰心、邓颖超、钱学森等都来赏花
6、没有抓住机会,月季花公司没能壮大
7、“高级工程师”只是挂了个名儿,假的
8、让《水》继续流下去·授权父亲作品也很无奈
9、沈从文的两个孙女:学者沈红和漫画家沈帆
第八辑 凤凰说真
1、六十多岁第一次回凤凰,是看墓地来的
2、原则·为墓地扩容的冲动始终存在,今天或未来
3、你到凤凰看到的不是沈从文的凤凰
4、不让乱建,凤凰原县委书记拂袖而去
5、边城,不是爸爸的边城·墓地,其实没有墓地
主要参考书目
写在书后
作者介绍:
刘红庆,作家,1966年生于太行山。先后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近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推广。著有《向天而歌》《佛心学侠》《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
学者谢泳说: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最为全面也最细致。我想,本书可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
精彩短评:
作者:曼殊 发布时间:2017-09-24 17:51:05
龙朱先生好谦逊和实在,各种吐槽现在的风气和对他父亲身后的营销。还说了不少张家事,比如九如巷老屋子房契写的是十姐弟,至今不改。真正的住房被征用拆了,没还。现在张家的是过去的餐厅下人房……
作者:王一 发布时间:2012-12-15 08:28:20
史料是还不错的,遗憾的是为何不由儿子来写?看龙朱画的父亲,笔下神韵是很生动的
作者:QBY 发布时间:2012-12-29 20:14:10
大风天躺被窝里翻完,沈龙珠的叙述有些价值,提供了一些不知道的内容。不喜欢刘红庆添加的内容,尤其是叙述的口气,似乎自己是沈从文唯一的知己。另外,纸白得像打印用纸。
作者:Doctor.Who 发布时间:2024-01-15 00:39:05
四星给雪精这个角色本身的复杂,给“永”这个名字。
作者:青兮 发布时间:2013-01-20 10:44:39
沈龙朱的画不错,一手采访资料很多。有价值。
作者:果然 发布时间:2012-12-12 11:56:50
画很棒.不喜欢这种代人转述的方式。沈龙珠为何不自己出来说?纸张比较差……
深度书评:
初识沈从文
作者:遲無用 发布时间:2012-07-29 15:22:46
算是第一次很认真的读些有关沈从文的文章。
第一次知道沈从文,是高中的语文课,《边城》的节选。当时那个年轻可爱的翠翠并不怎么得我心,妙龄女子与青山秀水显然不如一些更为颓唐和充满冲突的文字那样可以抓得住我我。关于他后来转为服饰古董研究的注解我也不大喜欢,总觉得写着写着去博物馆搞研究,还研究些奇奇怪怪看着不大有用场的东西,似乎是与个正经作家的身份不符合的。一直到再后来另一位看上去风度谦和的教书先生又一再做推荐,才一直想看,却一直没有看。大概是觉得自己一直都还没有那么柔和的性情。
人是世间的旅人。读传记就是这个感觉,打开扉页的时候沈从文先生还是个带着青土气息的青年男子,渴望一个新世界,渴望一个爱人,一腔情绪交织着不能发;合上书的时候却已是谦谦长者,被世界伤透心,磨平了脾气,穷尽了灵性,归于凤凰城的山头,做回了一捧青土。
书里头那张“1923年,刚刚闯到北平的乡下人”的画像比较像我心思里以为的那个沈从文,眉宇间还未有生出后来谦和的气息来,也还未曾被世界伤过心。
沈从文一生目睹太多国难,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撤出北平去昆明。苦却尚可苦中作乐,难却是有斗志和希望的。后来再历经内战、文革,那一段历史却真真的让人伤心掉眼泪。所有道德和良知都扭曲变形,被另一些道德和良知摔在地上踩。我这一辈的人未曾窥见过,即便是听闻就已经觉得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绝望。那一辈人的坚持信仰,那一辈人的隐忍和超人的意志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个这样的同学,我与她稍稍提到文革(提到电影的桥段),她就止不住得哈哈大笑,说批斗大字报什么的很好玩。我不知道这笑点何在,不过这些已经是题外话了。
人在世间尚为匆匆,好在经受的所有不公正都化为云烟消散,重归故土伤痕兴许已经不再。正如其长子沈龙朱先生所言,他是个软犟软犟的人。那一个“信”的理念,我也需长记心间。
一瞬间我想,是不是某日也要去凤凰城见一见沈从文先生呢?想想还是免了。据说凤凰城和茶峒早已不是原来的面目,茶峒镇着着急急的改名边城镇发展旅游经济,凤凰城几年前还成了黑社会关系网盘根错节之地。沈从文的大名也被使用来使用去,不知先生若是知道了,会有什么说法。
沈从文和张兆和
作者:金舒 发布时间:2016-09-07 15:45:52
带着一股八卦的心态翻开这本书,之前看过《合肥四姐妹》,觉得张家四姐妹很有意思,然后再看这本刘红庆写的《沈从文家事》,副标题是听沈龙朱讲述沈家旧事。
对沈从文的印象停留在语文课文里的《边城》,翠翠最后到底有没有等到心爱的人以及边城里描述的美景,总觉得意犹未尽。两年前,一位闺蜜正好去凤凰那边散心,收到她寄过来的一本《沈从文精选集》和凤凰城的明信片,扉页盖了当地旅游景点的印戳,那本精选集收录《边城》《湘西散记》《从文自传》等散文。
介绍沈从文之前,先介绍一下沈夫人——张兆和。合肥的张家出了四位大家闺秀,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沈夫人是老三,沈从文经常喊她三姐。
左上充和,右上兆和。左下允和,右下元和
合肥张家的四姐妹,出身在富裕殷实的大家庭,开明的父亲为了子女更好的学习氛围,举家从合肥迁到上海后又迁到苏州,张吉友创办乐益女子中学,自幼父亲给她们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个性,让孩子们接受新先进的现代化教育,通晓琴棋书画英语昆曲等。元、允、兆、充字里面都有两条腿,寓意是希望女孩子们能迈开健康有力的双腿走向社会。
四姐妹和教育家父亲张吉友在一起,兆和在右上
叶圣陶曾说:“无论是谁,娶了张家四姐妹,都会幸福一辈子的。”事实上最后四位姐妹都嫁给很好的夫婿。
再来说沈从文:
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原本在湘西土著部队当司书,因舅父家的表弟就读北京农业大学,他想来京城读读书,通过投稿结识徐志摩被其推荐给胡适,胡聘其为上海中国公学教师。他第一次在选修课上讲台的时候因紧张窘迫,把事先准备好的讲义忘得一干二净,匆忙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而堂下慕名而来的学生中,就有张家三小姐——张兆和。
张兆和,你无论看什么时候的照片,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腼腆很含蓄的美人,在四姐妹中不算是太出众。这大概是因为她是老三的缘故,当年她的母亲陆英婚后第二年生下大小姐元和,五十多岁的盼孙子的老太太高兴坏了,她觉得媳妇能生女孩就能生男孩。大小姐一直跟着老太太生活,所以元和在家很受宠。
二小姐允和,婚后第三年生下来的时绕脐三圈,差点窒息,老太太求接生婆一定要救活这位孙女,允和是在接生婆吹了108袋水烟中有了生气的,二小姐的地位也算还好。
三小姐兆和,出生的时候因她还是女儿母亲陆英哭了,老太太盼孙子更是迫不及待。兆和的大儿子龙朱说:“母亲最腼腆、最普通、最不出众的。”没有大姨长相端庄,也没有二姨机灵,更没有四姨学问高。我想身在那样的大家族里,三小姐在女孩子里处于中间的地位,不被重视,和她本性里面的不张扬低调有一丝关系。
仔细端详合肥四姐妹的老照片,会发现三小姐梳一个齐耳学生头,微欠身,很腼腆的在微笑看镜头。
三小姐和沈
沈从文比三小姐大8岁,遇见她的时候,她才18岁,虽然在四姐妹中她不算出众的,但是在学校里,娴静温柔貌美的她,追求者排着队儿,三小姐给收到的众多情书按青蛙1号、2号、、分类编号,只进不出,概不回复。沈从文给三小姐的第一份情书的开头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这位忽然爱上自己美貌娴静女学生的木讷沈老师,得到的三小姐的回复是:“我很顽固地不爱他。”她的姐妹曾打趣说三姐夫的情书大概排癞蛤蟆18号。
三小姐被老师的情书困扰,求胡适校长处理,胡适因赏识沈的才气且和兆和是老乡,想撮合两人当个媒人,三小姐拒绝了校长的好意。对于沈老师的一份份情书保持沉默,其实我一直很奇怪三小姐的心理演变过程,从顽固地不爱他,到愿意嫁给他。按理说,两个人结为连理,应该是在两情相悦地基础上,我只能猜测她当时也有一定的压力(沈曾谣言自杀),出于一种被感动式的同情、被动式的接受,或者觉得这个人如此爱我,应该在一起也不会很差,四年后,孜孜不倦地写了几百封情书的沈从上海辞职到青岛大学再追到张家九如巷,张父很开明,说儿女婚事,自理。沈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于是有了那份“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的趣闻电报。话说沈卖了一本书的版权,托英语娴熟的巴金买了很多英文版的外国小说当定情礼物也算是一份珍贵的情谊。
在苏州张家,意外喝得甜酒的沈和三小姐
沈写给三小姐最著名的一首情诗: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喜得甜酒的“乡下人”沈老师,获得张家人的认可,速回北京布置婚事,1933年农历9月9日,沈和三小姐在双方父母未到的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婚礼。
婚后第一年因沈的奶奶生病,沈回湘西看望奶奶,他在《湘行散记》里写道:
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婚后小别,这期间的通信和《湘行散记》,更大激发了沈的创作源泉。
婚后第二年,有了大儿子沈龙朱,婚后第四年,有了二儿子沈虎雏。这一家人,沈从文说湘西话,三小姐说合肥话,小龙说北京话,小虎说昆明话,实在有趣。小龙回忆说,偶尔爸爸和妈妈还要讲带着湘西土著的黑话来说两个人的悄悄话。
看沈从文,看沈从文的照片,觉得他就是一个老实内敛温和的学者,再看的文字,优美清新。
内敛的沈文人
在儿子小龙的回忆里,他是思维比较俏皮,给孩子讲故事,模仿三小姐吹军号口琴。他说在中国公学,看到一个黑黑的,短头发吹着口琴呱噔走,走到头了,呱,头发一甩,要算神气嘞。三小姐黑,三小姐吹口琴可能是真的,但不太会吹军号。他给孩子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孩子问他是不是县城的寡妇豆豉娘,他接着诌豆豉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从这点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很有风趣思维变通的父亲。他主张做人要老老实实,写文章要调皮。
对于孩子的阅读和看书写作文,他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一律赞赏,从未打过孩子。
七七事变后,沈先去南方谋差事,从北京到昆明,走了八个月,期间他不停的写信给三姐,让其赶紧带孩子一起从北京去昆明相聚,沈可能担心的是妻儿的安危以及想家人在一起,字里行间颇有一种责怪甚至怀疑三小姐有了外遇。三小姐是愁路途遥远,带着稚儿诸多不便,最后沈居然写信动员小龙,用石榴黄桃甜枣深情并茂的引诱儿子劝妈妈和弟弟一起过来。1938年夏三小姐从北京-上海-香港-昆明,几经周转,到达昆明。
照片里小虎萌萌的像个女娃娃
其实仔细的想一想,沈南下盲目寻找庇护处,行走八个月,如果让三小姐带着年幼的两个儿子(异常活跃的四岁和嗷嗷待哺的一岁)加上小姑子一起跟着盲目徒步,这日子不堪想象,后面的几经周转,三小姐也是异常艰辛的,毕竟是挤着逃难的,不是闲散旅游的。但是沈急促的书信里夹着一些置气,责怪三小姐过于害怕,不体谅他的难处。我想他不免有些孩子气了,夫人的担忧更理智些。
沈的才气在边城里足以看出,这里不便多说,其实三小姐兆和也有很有才气的,且看三小姐描述小虎漂亮的眼睛:
大而亮,睫毛长,蓝芬芬的颜色。我总疑心种由于某一次青岛海天的清明美妙,一定是有一次那海上的天空太美了,给我们印象过深,无意中就移植于孩子的眼睛里。孩子们累我,却也消散去我心上漫漫的迷雾,孩子们究竟是好的。
往后是八年的云南生活,沈和三小姐都在昆明教书,期间认识一些同行聊得来的朋友在患难中聚一聚,尤为幽默是哲学家金岳霖,在沈的院子里寄养一只大公鸡,空袭警报响起,别人都忙着出去躲命,他跑着进来抱着他的大公鸡一起躲命。
昆明的八年生活,沈和张以及两个孩子,在苦中作乐,大人们在艰辛中求生存空间,孩子们无忧无虑,即便身边常常看到战争带来的尸体,他们在父母的庇护下,在自由的空间里单纯的成长。
1946年夏,沈回到北大教书,住在中老胡同32号院北大宿舍,同住院子里有朱光潜等知名教授。朱光潜在《后门大街》里曾经说过热衷逛后门大街的古玩铺和旧书店,沈也喜欢收集一些古文物,三小姐觉得家小花费大埋怨过他,沈开始和朱光潜结伴,沈在朱夫人面前邀朱光潜,朱也使一样的法子糊弄三小姐,最后被两聪慧的夫人发现端倪,他们开始唆使小有余钱的四小姐充和买他钟意的小物件。
这里面的趣事,倒也看出沈的天真可爱来。他大概想不到以后也有弃文研古的经历。
1949年,因郭沫若的一篇《斥反动文艺》说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的,沈被划为反动派,他开始惶恐,欲自杀以求解脱,所幸及时被家人发现。
沈早期有从军旅的经历,见证过多次的革命以及政治杀害,他个人对于政治不抱团,只专心研究文学,一心想认认真真写文章的一个老实人。就这样一个老实人,在特殊年代,被迫放弃自己的爱好,从一个文学家被骂成一个文物研究者,被迫离开北大,离开文化圈,进入历史博物馆工作当一个普通的讲解者。后来有了那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出版,更有趣的是,写序者居然是郭沫若,且写的不偏不倚。
让一个文学爱好者放弃文学创作,相当于一个正常人突然失明,莫名其妙地断了一条路,我很能理解沈当时有自杀倾向,试想一下,他20岁只身闯京城,小学毕业连标点符号都写不对,也曾受过姐夫田真逸的质问和编辑的嘲笑,他为了自己的信仰一直奋斗到大家认可的地位,但是因为一个“反动派”帽子,从此不能再提笔写文章,更难过的是,家人也不是很明白他的行为。一般人跟着大路走,表一些忠心也就过去了,他偏偏不,在自己的思索中,慢慢行走。他表面看上去软弱的一个人,骨子里的性格有些倔强,他要去做一件事,须自己想明白了再去做。他的犟可以从他只身闯北京、追三小姐追了四年之中能看出一些影子。
他的孩子们因他的帽子,说他不进步、不争气、思想不通、顽固不化。孩子对于他在博物馆研究古董不是很理解,现在想想,他应该是心碎的,社会不理解也就罢了,妻儿也不理解,偏偏他又固执的很,不肯随大众同流。值得欣慰的是,他对于古文物是年轻时候就爱的,虽然不能写小说了,研究古文物也不失是个好的精神依靠。
至于物质和现实,这一对患难夫妻,经历过土改、下放,直到晚年,因分配房子不够,三小姐和孙女们挤一起,沈单独蜗居,一度大约有二十年的时间老两口是分居状态,后面同在北京吃是在一起吃的。
和两个孙女在花丛中
1988年5月10日晚,他因心脏病危最后说了一句:
“三姐,我对不起你。
”从此先去了另一个世界。
这一句对不起,值得玩味,对不起什么呢?
11年后,三小姐在《从文家书》后记中写道: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这一句悔之晚矣也值得深思。
生的时候家人不懂沈,死的时候,家人在反思,社会在追捧他,有点唏嘘不已。
他的墓碑写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他的作品是他生命的一个延续。
沈:1902-1988,享年86岁
兆:1910-2003,享年94岁
沈和兆的骨灰合葬于老家凤凰杜田村听涛山下,沈的两个儿子,遵从父母的遗训,不张扬不浮夸,力求低调,小龙说凤凰已经不是当年的凤凰,边城不是当年的边城,变了味儿了。
且沈的后人,对于郭以及伤害过父亲的人,持同情态度,而不是愤恨,这一点足以见出他们的涵养和宽容之心。沈的两个儿子正当年轻时遇到特殊时期,20多岁到40多岁,正当青年时,卷入一场旋涡。龙朱很谦和,一直说自己画画水平不高,其实在《沈从文家事》里面他的插画画的很好,不像是业余水平。
沈和三小姐,一个顽固的爱她,一个顽固的不爱他。一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一个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大概只有湘西的那篇土地知晓。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73+)
- 排版满分(647+)
- 愉快的找书体验(400+)
- 快捷(434+)
- 章节完整(220+)
- 推荐购买(336+)
- 图书多(198+)
- 值得下载(601+)
- 博大精深(450+)
- 全格式(674+)
- 好评(267+)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18 01:12:3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仰***兰: ( 2024-12-19 01:48:5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方***旋: ( 2024-12-25 07:49:3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辛***玮: ( 2024-12-19 00:41:5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师***怡: ( 2024-12-11 13:38:05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益***琴: ( 2024-12-22 13:57:0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寇***音: ( 2024-12-07 03:38:33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常***翠: ( 2024-12-14 14:47:2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相***儿: ( 2024-12-14 17:31:1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寿***芳: ( 2024-12-17 19:43:33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沈***松: ( 2024-12-20 14:02:1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步***青: ( 2024-12-25 19:13:14 )
。。。。。好
- 网友 宫***凡: ( 2024-12-08 13:21:3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社会治理视角下巨灾保险制度构建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9787512413269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Paula Rego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新托业考试官方指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南洋劝业会报告 鲍永安 主编,苏克勤,陈泓 校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军团与方阵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读史有智慧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18银行从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初级辅导教材专用试卷考点精析与上机题库:银行业专业实务个人理财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