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网络舆论波研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31

网络舆论波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网络舆论波研究精美图片
》网络舆论波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网络舆论波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813643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9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3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朴实无华的阳光 发布时间:2019-12-04 19:20:54

    池莉《致无尽岁月》,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叶弥《成长如蜕》,李洱《午后的诗学》,我个人对这四部中篇小说的排名。

  • 作者:小魔@优雅穿梭 发布时间:2023-08-28 16:30:27

    竟然非常好看

  • 作者:pullarz 发布时间:2020-04-08 01:46:39

    李贺相貌不佳,又没有实际经略,万事又输于精力和疾病,云恨海愁,靠想象力活过。惊叹、哀涩、惶恐,都带着铜声。嗅觉、触觉、视觉锐利,起落无端的遐想构筑,足够托起他寄身的文学现实。余光中有句评论说得到位,李贺患的是“时间过敏症”。想抓住广阔和远久,只有劫飞灰尽古今平,何况李贺一早发现死亡和坟土如此逼近。加之楚辞、乐府歌行的面貌,对李贺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本的注评为了突出自己的意见,掺了点比较文学的东西(波德莱尔之类的),另外李贺每每谈起政治追求和美女情态,论者总要站在诗人白日梦角度嘀咕几句(他写美女都是想象,作为他得不到爱情的补充;写政治实务他还真不行,就是口嗨...类似),未免烦人和务实。

  • 作者:微笑迦朵 发布时间:2019-01-01 12:21:48

    2019年读漫001。漫画的讲述既迅疾——因翻新之故,姐夫有底气对各种起源,随性跳切,又舒缓——相比于电影百米速度的七国口传眼受,漫画可以一点点揭示全新的海中王国,两种节奏感的交错,让新故事如夏日海水浇头,分外舒爽。不过因为莫玛血统的独特,让他天然具有异质元素,让我觉得电影的海王形象,还是比漫画中,更多是在画风上适应现代,更具突破。

  • 作者:忧郁小韩 发布时间:2020-05-02 22:11:01

    19年国庆在英国玩了十二天,期间阴天居多,但英国厚重的历史、独特的文化还是给了我很多震撼。回来后便迅速买了几本关于英国文化的书籍。本书全彩色印刷,读来心情愉悦;作者文笔与内涵俱佳,巧妙地将英国历史文化、风俗和热门景点融合在了一起,信手拈来,读起来干货满满,恍若再一次回到了英国。这绝不是一个随便在英国生活过几年的人所能写出的文字,比某些“专业背包客”的随笔好太多(那些浅尝辄止的文字看了就忘)。但本书也有一些不足,一是前半部分很多文字和图片内容有一定脱节。比如详细介绍了帽子和英式花园,但照片只是街拍的鲜花帽与弗吉尼亚写作的小屋,让猎奇的我有些失望。二是作者重点关注英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的优越性,以及贵族和上层社会,其制度真得完美?是否有缺点和不足?以及民众真实生活关注较少。更希望看到一个客观的英国。

  • 作者:一只小企鹅 发布时间:2018-11-28 10:50:19

    论文引用,补标。


深度书评:

  • 真实的路遥,人生目标明确,生活心智坚定!

    作者:三爷的沙漠 发布时间:2024-01-05 23:06:33

    《人生路遥 路遥传记 苦难人生磨炼》是路遥的好友海波所写的长篇回忆实录,其中有他和路遥长达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谊,也有路遥的成长轨迹和人生花絮。

    这本书完成于路遥去世十八年之后。海波从一个好朋友的私人视角,给读者描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路遥。这个路遥和他相识于微时,两人知根知底,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作为好友,路遥像海波的大哥一样总是予以他关怀和照顾。同为作家,路遥是海波一路学习的榜样,也是他难以逾越的高山。

    路遥一生中的大事小情海波都有参与知晓,这让这本书更加真实可信。在海波的娓娓叙述中,一个鲜活生动的路遥出现在读者面前。

    海波笔下的路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明确和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坚定。这个特性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路遥第一次对自己人生的把控,是过继给自己的大伯。世人都以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海波却觉得这件事有可能是路遥自己主动促成的。

    彼时路遥七岁,家里弟妹众多,而他是长子。按照常理路遥不是过继孩子的首选,一来长子一直是家里位置最重的儿子,二来路遥当时已经是可以为给家里分担活计的小劳动力了。

    从大伯这方面来说路遥也不是最佳选择。当时路遥已经七岁,是个有性格有主意的孩子。要养子肯定希望是能从小培养感情的最好,而路遥的四弟就是个小婴儿。

    所以海波觉得,是路遥去主动说服了父母和大伯,最终过继给了大伯家。因为这样的话,路遥就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能实现上学的愿望,这是他的原生家庭无法给予的。

    路遥第二次把控住自己的人生,是在上中学这件事情上。当时大伯的安排是让他在家学习务农,早日成家立业。

    但路遥是铁了心要继续求学的。他独自一人进城向自己的同学们求助,并在同学家长的指点之下找到了村领导。村领导不但帮助路遥解决了学费问题,还带着他顺利入了学。

    这件事对路遥的影响巨大。在关键时候,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住了命运之船的航向。从那时起,路遥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而不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他离开了大伯为他设定的人生轨道,走上了自己设计的路途。当同龄孩子都把身子紧紧地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时,路遥已经开始主宰自己的人生。这似乎是悲凉,反过来看也不乏豪迈。

    在自己的人生大事方面,路遥也是目标清晰的。

    路遥拒绝了本地女子的示爱,和一位北京知青相恋,但最后被抛弃。海波劝他找本地女子,踏踏实实过日子,不料路遥生气了,说:“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路遥的决心,是说到做到。他的妻子林达正是北京知青,虽然两人后来琴瑟不调,但林达的确对路遥的生活帮助颇多。

    路遥对自己写作事业的方向更是明确。

    海波从路遥为什么会写《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个故事讲起,随后总结道,该作品发表虽历尽磨难,但最终获奖却修成正果,这样一来,也确定了路遥的总体创作取向:“站在政治家的高度选择主题,首先取得高层认可,然后向民间‘倒灌’。”

    如此做法,也就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站得高,看得远,题材选择精准,能连连获奖,扬名天下;二是因为主题先行,写作就并非水到渠成,而是先建红旗渠,再引漳河水。

    半山腰上修建“人工天河”难不难?难!难于上青天。所以路遥写作很吃力,挺费劲,“写一个东西脱一层皮”。当海波如此反思路遥的写作观时,他也给我们提供了理解路遥的另一个维度。

    路遥的人生并不长,只留下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作品。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用尽生命的力气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

    路遥的性格和人生观成就了他的不凡,也早早耗尽了他生命的火焰。福兮祸兮无法评判,但真实坚韧的路遥,已经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乡土中国——我们共同的过去

    作者:Zemminevos 发布时间:2008-01-15 13:14:07

    一 总评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内容所写成的。他想通过此,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作为一本学术性质的著作,这本书是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先河。它短小精炼的篇章,朴实无华却相当精当的叙述语言,探讨性的叙述方式与丰富充实的内容与深刻悠远的意义融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学术著作方式,绝无故作高深,也不会降低水准,就这样使各个水平的读者,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收获。

    我个人非常赞同和欣赏费孝通先生的这种写作方式。

    乡土中国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拥有漫长历史的古老中国的一个小部分,而是这个以农业为根基的文明古国的深层次基础。乡土中国,讲到的也不只是乡村生活,而是通过这个衍生出去,一直涉及到了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与中国国民的国民性格。一本书,揭示的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图景。

    这本书是在费孝通先生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严谨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又加上当时他的一种不懈探索的精神才写作出来的。因此才会如此真实、丰富、深刻而有影响力。

    可以说,这本书,绝对是中国社会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理解传统中国与中国国民性的经典之作。

    二 本书的内在逻辑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句话是本书所有内容的出发点。乡土性并不是中国所有阶层的特性,但是却是传统中国最基础的特性。

    关于乡土性的原因和其它,费先生做了这样的描述: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可见传统中国的经济基础以及农业这种产业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基层社会的乡土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社会特征。

    而从乡土性可以延伸出一些与它有直接联系的基础特性:

    1. 空间上的 相对固定性

    2. 时间上的 相对静止性

    3. 村落内人际的 熟悉性

    4. 村落间人际的 孤立性

    5.(判断标准的) 自我性

    这五点可以算作是本书所有结论的理论基础,通过这五点的相互组合与交融,将乡土社会的特性进行全面的推论和演绎。而这五点其实就来自于“乡土性”这一基本特性。不过第五点与乡土性的直接联系费先生并没有做清晰的阐述,但在分析过程中,这一点又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于是,在明确以上内容后,费先生便用乡土性与这五点特性的衍生来分别分析乡土社会的经济产业、语言文化、人际生活、政治统治、道德法律、身份与风尚以及社会发展。

    《乡土中国》这本书包含 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便可以用以上分类进行归纳。

    通过这些原则的应用,就可以得出更具体的乡土社会的特点与性质:

    1.乡土社会有语言无文字,是源于乡土社会本身特点和生活需要。(语言文化)

    2.差序格局与同心圆式人际关系。(人际生活)

    3.团体道德缺乏,只存在维系私人的道德。(道德)

    4.小家族是事业单位,男女有别。(经济与社会风尚)

    5.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教化权力,长老统治。(政治统治、法律)

    6.地缘是血缘的投影。因此商业缺乏地缘基础而发展受阻碍。

    “客边”的地位和特殊作用。(经济产业、身份与风尚)

    7.名实的分离。(社会发展与风尚)

    8.乡土社会没有计划,以欲望为指导。(社会发展与风尚)

    可见,这本书初看结构较为散乱,实际上却是一本内在逻辑体系十分清晰的著作。以乡土性出发,推论出基本特性,再应用到乡土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 本书核心观念与国民性

    本书的核心观念是“熟人社会”、“礼治秩序”、“差序格局”。这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生活状态最深刻、简约的提炼。

    1.熟人社会

    关于熟人社会,费孝通这样写道: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可见,熟人社会不是根据法律来作为行为规范,而是礼俗与道德。因此熟人社会将导向“礼治秩序”。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内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熟人社会还意味着人与环境关系的熟悉。自然与社会环境变动缓慢,生活方式相对静止,因此过去的经验才能适用于现在。社会变迁的速度才会慢得和社会继替相一致。这样教化权力才有存在的基础,名实分离也才会产生。

    2.礼治秩序

    《乡土中国》中写到:“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做得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说,礼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所以礼俗社会就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即为礼制。概而言之,由习俗提升为礼制,礼制的实施即为礼治。

    依靠代代相传的习俗势力实施管理,并提升为礼的规范,教化民众服从这种秩序, 这是儒家推行礼治的一贯主张,这与倚仗国家权力管理民众的法治有所不同,更与现代法理社会有实质的不同。因此,以“礼治秩序”或“礼俗社会”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国情、切透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

    礼治秩序不是凭空建立的,它与中国社会基层的乡土性、熟悉性与社会变迁速度等因素都是分不开的。

    3.差序格局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这种同心圆式的人际关系结构,我认为源自中国社会的经济产业方式:家庭作为小家族是一个事业单位。以亲缘和血缘连接起来的小家族,它的界限是不清楚的。因此借以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清晰的团体就无法存在与发挥作用。

    这种结构,导致了以“我”为中心,逐步向外推的自我主义与差序格局。也是中国传承的伦常纲纪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来源。

    4.国民性的乡土来源

    传统中国是完全的乡土社会,虽然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社会进入急速变迁的阶段,但直到现在从社会的方方面面仍旧可以找到乡土社会的影子,特别是大众关注的国民性问题,更是传统与现代相互作用的结果。

    “信用”

    可以说,对于乡亲、邻里、亲戚,传统中国人通常表现出相当的守信与热心。相互帮助、相互馈赠、危难时相互救济、约定好也极守信用。这应该源自于乡土中国中的“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随着社会发展,当生活逐步充满陌生人,这种信用传统也迅速丧失。许多老人感慨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一切以契约和金钱为联系的现状,也是因社会发展此种传统变化的反应。

    “私”

    这种私表现在缺乏公德,一切价值判断标准以关系亲疏为转移。也就是“关系社会”的存在。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亦是中国社会一个不言自明的现实。处处都需要拉关系,遇到问题都要找熟人。从买火车票,到上学资格,到工作安排,到看病寻医无处不显露关系的重要性。规章制度在关系面前,显得如此虚弱无力,没有关系者,虽然遵照制度但是办事仍旧遇到百般困难与阻碍。有关系者,即使没有遵照章程,还是一路绿灯。因此,人们在办事情时候才想方设法地攀关系,找熟人联系另一个熟人,送礼品塞红包都是必不可少的了。更有甚者,视公众利益国家利益为不顾,收受贿赂,贪污腐败以及作出各种违反公德的事情。

    这正是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与结果。自我主义的广泛存在,使社会关系成了纯粹私人与私人的联系,这样也就使大众在破坏规则与公德时候缺乏了心理上道德上的约束。

    这个问题追根溯源,与乡土社会的种种传统密不可分。

    “假”

    我在这里说假的意思是指言不由衷,形式主义与表面功夫在社会中泛滥。

    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做足表面功夫,虚伪,一切形式化,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从来都根治中国的国民性中。

    这在“名实分离”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传统中国以教化权力基础的长老统治不能容忍反对。但是社会在发展,旧的经验不可能完全解决新问题,在社会变迁速度够慢的情况下,就通过对“注释”来为长老权力注入变动的内容。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是口是心非。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

    因此口是心非、虚伪、形式主义,早就是大家默认的习惯了,即使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面对如此多的新生事物,中国人也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面对。那末,社会上的种种啼笑皆非的荒诞言论与事迹也就可以理解了。

    “现实”“现世”

    在男女有别一章中,费先生讲到在乡土社会中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家庭作为小家族是一个事业单位,家族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结构,阿波罗式的恋爱精神结构,减少了不在实利上打算的刺激。中国乡土社会中那种实用的精神安下了现世的色彩。

    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一般人民更会把天国现世化;并不想把理想去改变现实,天国实现在这世界上,而把现实作为理想的底稿,把现世推进天国。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加,那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合于外在的秩序。

    有人说过,西方文明是建立在“死”的基础上的,而中华文明是建立在“生”的基础上的。因为要时刻考虑死,因此西方人要探索生命的形而上的意义,向往真理;因为时刻考虑生,因此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现世主义精神,一切以活得很好、更有地位、很有权势有目标,不愿意考虑形而上的问题。

    直到现在,中国人的强烈的现世主义倾向依旧非常明显。这与传统社会长期以来的教化是分不开的。

    还有更多的国民性可以在乡土社会中找到渊源,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说了。

    四 我的疑问

    1.判断标准的自我性(一切以人情亲疏为转移)的来源是什么?

    从乡土性中延伸出来的基本特性其实只能有四个,但是构筑整个乡土中国的特性却不可缺少判断标准的自我性。

    这个自我性并没有办法从乡土性中直接推导出来,因为并不是说空间上的相对固定性、时间上的相对静止性以及村落内的熟悉性存在,就会产生判断标准的自我性。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并没有提出这个的来源,而仅仅是作为一个前提和公设提出。并以此去分析后面的私人道德等等问题。

    2.怎么理解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的乡土社会上却建立起一个集权与专制程度如此高的政府?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国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封建”国家。虽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分裂与动乱的时代,但是新的专制集权政权却不断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而且皇权的力量相对于同时期的欧洲实在是强大到无以复加。

    以教化权力和长老统治为政治统治方式的乡土社会,又是如何成为一个又一个庞大的专制强权的政权的基础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在联系?

    3.乡土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在中国是否可能出现乡土社会的终结?

    乡土社会的产生,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以农业特别是耕作业为经济基础的经济结构是分不开的。在传统中国,农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因此乡土社会的存在是不需要量化其程度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农业在当代中国中所占比例已经迅速下降。那中国社会的基础在哪种意义或程度上说是与乡土社会相一致的呢?

    是否只要农业在社会基层中所占比例达到某种程度,乡土社会就会一直存在?是否一定要农业在社会生产中终结,乡土社会才会终结?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乡土性的延续问题。

    五 本书的研究方法

    1.社区分析

    “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每个社区都有它的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

    可见,社区分析通过研究人们生活的时空坐落,来研究各种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结构。是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通过研究它的活动载体来间接研究它本身。

    2.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中,先得确立若干可以比较的类型,也就是依不同结构的原则分别确定它所形成的格式。”

    在本书中,费孝通在多个重要章节用了比较法来突出乡土中国的特点。例如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做对比,将乡土社会的自我主义与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相对比,将西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的道德基础与乡土社会联系私人的道德做对比,将团体格局中的社群与差序格局“社会圈子”做对比,将中国家庭与西方家庭做对比,将浮士德式的恋爱与阿波罗式的相对比,将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相对比,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与“教化权力”相对比,将血缘与地缘相对比,将社会变迁与社会继替相对比。

    可见,对比使一些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也使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更加突出,同时使读者对东西方社会的认识都得到深化。

    3.分析传统

    乡土社会是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因此它的特点不仅塑造了传统文化,也反过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儒家文化。费先生在文章中多处引用了儒家经典,可见其文化功力的深厚。同时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中国的重大影响。儒家学说中的很多观点反映了乡土社会的特点,而且是触及了乡土文化的精髓,如“修身”、“推己及人”等。然而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正是由乡土社会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4.功能主义研究方法

    按照费孝通先生所说。所谓功能就是文化是人为了满足其需要而产生的,所以都是有用的手段,文化中各个要素,从器物和信仰对人的生活来说都是有功能的,功能就是满足需要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有用的。

    这种功能主义的理论运用在文章中随处可见,文字不容易下乡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完善的工具;男女有别是为了使乡土社会稳定;不求爱情但求子女,是因为家族的繁衍比个人的感情更为重要。一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功能的需要使这个社会现象发生。

    功能主义的方法有很好的解释力,却有时将结果与原因混淆起来。

    六 结语

    读完《乡土中国》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大,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而且自己内心很多长期的困惑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答。但新的问题又逐渐在头脑中产生。

    一个建立在乡土之上的社会,一个绵续了几千年的文明,究竟是什么让它长久以来维持实质和形式上的稳定和循环?人类与社会结构究竟是怎样一种相互作用关系?当代人应该怎样去看待历史传统,又应该做些什么去改善我们的社会现状?

    问题是无穷尽的,解答是无穷尽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秉持前人先哲的伟大精神,不断向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297+)
  • 体验好(341+)
  • 体验还行(537+)
  • 体验满分(303+)
  • 不亏(458+)
  • 超值(105+)
  • 无颠倒(199+)
  • 内容齐全(395+)
  • 购买多(406+)
  • 强烈推荐(228+)
  • 推荐购买(575+)
  • 服务好(182+)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4-12-16 23:42:3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宫***凡: ( 2024-12-14 12:39:1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屠***好: ( 2024-12-09 12:56:01 )

    还行吧。

  • 网友 后***之: ( 2025-01-03 14:53:02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养***秋: ( 2024-12-31 11:03:05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曹***雯: ( 2024-12-20 11:01:4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芮***枫: ( 2024-12-21 14:38:4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通***蕊: ( 2024-12-13 18:15:2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龚***湄: ( 2024-12-21 23:41:40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索***宸: ( 2024-12-29 10:48:2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益***琴: ( 2024-12-12 15:12:5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堵***洁: ( 2024-12-30 13:18:11 )

    好用,支持

  • 网友 晏***媛: ( 2025-01-03 06:41:59 )

    够人性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