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人的意识 [英]布莱克摩尔(B【正版书籍】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9:40

人的意识 [英]布莱克摩尔(B【正版书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人的意识 [英]布莱克摩尔(B【正版书籍】精美图片
》人的意识 [英]布莱克摩尔(B【正版书籍】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人的意识 [英]布莱克摩尔(B【正版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196176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1
  • 页数:372
  • 价格:53.21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9:40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意识”一直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谜,一个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也曾一度被科学研究所遗忘和抛弃。但是,今天“人的意识”已经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综述了意识研究领域中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和观点,从东西方的传统哲学到到近代神经科学、量子理论,一览无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书籍目录:

部分问题

第章问题是什么

第2章作为是什么感觉

第3章意识的作用

第二部分世界

第4章注意和计时

第5章思维的剧场

第6章巨大错觉

第三部分自我

第7章自我、知觉束理论和多重自我

第8章关于自我的理论

第9章能动性与自由意志

第四部分进化

第0章意识的进化

第章意识的功能

第2章动物心智

第五部分人工意识

第3章思维与机器

第4章机器可能有意识吗丶

第5章如何制造有意识的机器

第六部分大脑

第6章意识的神经相关物

第7章意识同一性

第8章损伤的大脑

第七部分朦胧地带

第9章无意识加工

第20章超能力

第2章真实与想像

第八部分意识变式

第22章药物和意识变式

第23章睡眠、梦和催眠状态

第24章异常体验

第九部分人称方法

第25章由内而来的观察

第26章冥想和正念

第27章佛教与意识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冥想真的诱发了ASC吗?依Tart的主观定义,的确是这样的,因为人们感觉他们的心理功能被彻底改变了。关于客观的测量,从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其中一些使用脑电波技术。研究员携带早期的笨重脑电波仪器到寺庙或印度瑜珈修炼者的山洞中去,记录他们在听到饶钹响、看到刺眼光线以及脚伸入冷水时的脑电波(Bagchi&Wener,l957)。他们发现冥想者脑中不但出现许多通常伴随放松觉醒出现的频率为8~12赫兹的阿尔法波,而且它不会像在非冥想者脑中一样收到声音或光线的干扰。这些似乎是感觉收缩的证据。

然后,在1966年,48位日本僧人和他们的弟子,在接受了1~20年之间的练习后,在禅修期间参与研究(Kasamatsu&Hirai,。1966)。结果表明,快速阿尔法波会在冥想开始时出现,然后减慢并且波幅增大,直到出现频率6~7赫兹的西塔波。这项研究还关注习惯化过程。通常,阿尔法波会被突然出现的噪音干扰,但这种情况会随噪音多次重复出现而受到削减,但是,这些禅宗修行者对重复声音没有表现出习惯化。所有的这一切指向一个吸引人的解释,即Bagchi和Wenger研究的集中的瑜珈修行者能够收缩与外界的感觉联系,而禅宗修行者对所有的刺激保持开放,每次都将声音当作新刺激来处理。可惜的是这一简单的描述并没有被之后几年大量出现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相互冲突的结果所证实

早)。

另一个说法是,冥想增强大脑一致性,或让同侧和对侧半球中不同脑区的活动更紧密的相关。一些脑电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但是Fenwick(1987)指出,致性本身并不神奇。高度一致性不仅在冥想中被发现,同时也发生在癫痫抽搐、德尔塔昏迷和死亡中。

进一步的脑波图研究验证了Ornstein(1977)的推测,即冥想将大脑加工信息时的线性左半球模式变为更为整体性的右半球的模式。他指出,有证据证明右半球参与神秘体验,而左半...


TM是以咒语为基础的,并且新学生会得到一个私人的咒语。事实上,咒语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分配的,但很可能咒语的词句本身并不重要。虽然一些咒语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但是它们在冥想中的功能是作为载体使游荡的注意集中于其上,任何词句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事实上,任何东西都可以。瑜珈修行者可能会集中注意于蜡烛火焰、花、花瓶、石头或任何小物体。一些传统中,人们使用心理表象来达到这种效果,这些心理表象的内容从简单的光线或上帝,到藏传佛教所传授的高度精细的、可视化呈现在心中的场景片断。同不。至比细测平


这种技术非常直接和单一,但是做起来很困难。当想法和分心物出现时,膏你所要做的就是回到现在的时刻,但是当现在的时刻充满来自腿上的痛苦、不幸福的记忆或对未来乐趣的预期时,这就不容易了。一种解决方法是对所有的分心物持这样的态度:“让它来,让它这个样子待着,让它走开(Cook,1990)。”“让它来”是指让想法、痛苦、烦恼或其他无论什么浮现,而不去尝试着预防它的出现。一旦它来了,不要对它做任何事。不要做出反应,不要继续想它,还有,最重要的是,不要判断它是好是坏。就让它在那里。如果想法被丢在一边,它们自己就会走开的。不要与它们纠缠。借由练习,让它离去会变得比较容易,而且先前让人分心的想法和感觉会变成一些时隐时现不必理会的东西。在专注清醒的觉知中,对于自我和他人,还有精神及其内容,其间的分别消失了。这就是非二元性。


云室通常用来探测亚原子粒子,这些粒子通过过冷水蒸汽的时候会留下一条水雾组成的痕迹。在19世纪20年代,通灵研究者们采用了这种方法来探测灵气分身。他们把一只小动物,例如青蛙,老鼠或者蝗虫放入内仓,然后灌注毒药杀死它,这个时候,小动物的灵魂就会通过云室中的水气而被探测到。他们拍到了青蛙老鼠和蝗虫的鬼魂照片,但那些照片只是勉强可辨,而且这些结果从未被成功重复过。翰里藏


这种觉察可能产生一些不寻常的伴随状况,人们不仅把这种醒觉描述成好像“在梦境中醒来”或者“在梦里变得有意识了”,而且许多人声称,一旦有了这种醒觉,他们就可以飞翔或者飘浮,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境,或者随心所欲地改变里面的物体和场景。要注意这里隐含的一个陷阱,就是将这些改变归功于意识,认为它使做梦者有了控制梦的能力,但是,我们从相关关系并不一定能推出因果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在清明梦里,有判断力的思维、梦境控制、飞翔,更清醒,更有意识或者更“我”的感觉同时发生了。要想探讨原因,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做更多的了解。


根据回湖选择理论,梦根本不是正在发生的意识体验,它只是醒来时从做梦的大脑里同时进行的无数个思维和意象系列中选择回顾的一个。所以醒后,做梦者也许回忆起从水壶里摘了一些花。滑着雪撬躲避报应、到达什么森林或者在一棵松树下享受一顿野餐,还喝了瓶红酒。而实际上发生的比这里所举的例子多得多,可供选择的有一大堆可能的梦,而闹铃或醒来时的其他声音可能很容易地对这种选择造成影响。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长期以来,“意识”一直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谜,一个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也曾一度被科学研究所遗忘和抛弃。但是,“人的意识”已经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发展很迅速的一个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书综述了意识研究领域中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和观点,从东西方的传统哲学到到近代神经科学、量子理论,一览无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人的意识”已经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发展很迅速的一个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书综述了意识研究领域中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和观点,从东西方的传统哲学到到近代神经科学、量子理论,一览无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书籍介绍

长期以来,“意识”一直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谜,一个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也曾一度被科学研究所遗忘和抛弃。但是,今天“人的意识”已经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综述了意识研究领域中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和观点,从东西方的传统哲学到到近代神经科学、量子理论,一览无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精彩短评:

  •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25 14:37:41

    :

    B022/4244

  • 作者:Lala land 发布时间:2014-06-13 16:08:05

    值得一读再读!!!!

  • 作者:John Wayne 发布时间:2009-10-16 15:44:45

    越看越糊涂

  • 作者:Lo 发布时间:2008-08-21 15:35:14

    Consciousness: An Introduction by Susan Blackm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作者:熊喜静 发布时间:2016-12-04 09:48:14

    晨读材料(总算在)本周结束。至于语法嘛……

  • 作者:♥. Paris 发布时间:2011-02-20 11:45:06

    真的觉得这书特别好........


深度书评:

  • 意识01:心灵哲学中的意识问题

    作者:光影尘迹 发布时间:2019-03-22 12:08:10

    献给心理学习共同体。是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会游向同一个宿命?

    全文5420字,阅读需10分钟。来源:微信公众号:源思想

    00引子

    每谈到意识,人们就会自然的发出终结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往何处”。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随意地使用意识来表述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就如David Chalmers所言

    [i]

    ,“意识体验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但同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东西(Chalmers, 1995a:200)。” 或许人类意识真的是最后幸存下来的不解之谜吧(Dennett, 1991:21)。

    02物质与意识

    古往今来,对于意识问题

    [ii]

    ,各种哲学争论可以分为两类,即

    一元论

    二元论

    一元论中,一部分理论强调精神、一部分强调物质、还有一部认为没有什么物质、精神,他们都是中性元素。极端点,就分成了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中立一元论

    唯物主义的代表理论是

    同一论

    (identity theory),也就是心理状态等同于物理状态,比如说,意识就是大脑的活动

    [iii]

    。除此之外,唯物主义还包括

    物理主义

    :认为一切心理都可还原为物理科学;

    功能主义

    :即认为心理状态等同于功能状态

    [iv]

    副现象论

    (epiphenomenalism):意识是物理现象伴生之物,但对物理世界不产生任何影响,即意识对人这个机器的运作不产生任何影响,纯粹只是一种多余的副产品。

    而一元论中值得一提的还有

    消除主义

    :我们熟知的心理状态(信念、欲望、痛觉)根本不存在;

    反身一元论

    :精神和物质是同一现实的两个互补;

    异常一元论

    :可以理解成一种非还原性物理主义,认为心理状态的关系不能通过严格物理定律来描述……

    二元论的典型代表就是笛卡尔了,他的二元论是一种

    实体二元论

    (substance dualism),即世界由思维和物质两种元素构成,但它们相互独立。与之相对的是

    属性二元论

    (property

    dualism)——世界只由物质组成,但物质具有物理属性和精神属性。

    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二元论并没有解决问题。试问,“心灵不过是大脑的活动”这样的说法不仍然没有解释任何东西吗?心灵不依旧是存在于机器中的幽灵吗(Gilbert, 1949)?也难怪Daniel Dennett会说“接受二元论就等于放弃(Dennett, 1991:37)。”

    03 笛卡尔剧场

    尽管当今几乎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二元论者,但二元论的观点是那么的深入人心,难以避免,以至于Dennett创造了一个词——“笛卡尔唯物主义”来讽刺那些假装成唯物主义者但骨子里还是依赖二元论的理论。比如与之论战的Chalmers

    自然主义

    (naturalistic dualism)。

    为了检验你是不是虚伪的笛卡尔唯物主义者,我们想象一根蓝色香蕉的不同面,然后在心里旋转它。

    好,试问,你是否感觉到一根旋转的香蕉被投射到了思维的荧屏上?

    显然,心理表象的这个说法是如此有诱惑力,以至于我们都信了。那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屏幕在哪里?

    如果你是一个看着屏幕的意识实体,那么内在的你就会有内在的脑和内在的眼,里面有会有一个内在的屏幕和另一个内在的你,如此一来,就是个无限回推的“级联侏儒”。

    除开上述的

    侏儒问题

    (homunculus problem),还有一个棘手的事情,我们是怎么感受到蓝色的?蓝色的体验发生在哪里?这可和看见蓝色不同。换句话说,我们的客观加工过程是怎样产生主观体验的?

    你可能会很容易延续之前的荧屏观点——被Dennett称为“

    笛卡尔剧场

    ”的东西,认为输入的信息被转换成了蓝色图画映在了彩色屏幕上。于是,你创造了一个布满色素的荧屏和一个小人。可这还是不行的呀。或许就如Dennett所言,大脑并不需要蓝色素,只是每当我们考虑到思维屏幕时,总会以为有什么东西一定得是蓝色的。

    你看,仔细思考思考,你潜意识不也是个二元论者!而这样笛卡尔剧场之所以诱人,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总是有一些是觉知不到的。既然这样,那对我们来说,用一个思维屏幕把意识到的和意识不到的隔开,不就简单了吗。

    我们继续以蓝色香蕉为例。除开“脑中的电影(Damasio, 1999)”、“眼前所见的生动世界图画(Crick, 1994:159)”这样的笛卡尔剧场外,还存在一种可能,即我们看到的是在脑子被表征的思维图片。

    但对于Dennett来说,这是视知觉最终产品的“最难抗拒的模型”和“想象的通病”(Dennett, 1991:52)。毕竟,当你意识到大部分视觉是无意识的,那么请问这样的表征是否进入意识?如果你依旧坚持,那么就请找到它的神经相关物,也就是神经元相关性 (NCC),而这也是认知神经科学在做的事。但倘若并没有这样的图画该怎么办?事实上,这在视觉表征上确确实实遇到了麻烦。

    一眼望去,你可以看到事物的所有细节吗?显然不能。可就如詹姆斯所发问的那样,

    “我们对这些细节一无所知,为什么就能感觉到物体并得出结论呢?就好像物体是一个连续体、封闭体一样。应该有缝隙存在啊——但我们从未感受到(James, 1890, i:488)。”

    可能这只是一种信息缺少罢了,也可能是大脑自己填充了缝隙。

    就填充来说,盲点研究似乎很有说服力。把一个小问题精准投射到盲点,可以让他从视野消失掉,而物体所在的位置,我们看到的就只是背景的延伸。那这不就说明是大脑自己填充了缝隙么?

    Dennett可不这样认为,他将之称为“发育不全的笛卡尔式唯物主义呆板的赠品(Dennett, 1991:344)”。试问,当你走进一个贴满玛丽莲梦露的房间,你一眼就看出来,这些画一模一样。但如果有一张被恶性涂鸦了呢,想必,你也能很快意识到不同。你可能会说,你看到了房间所有细节,但事实是这样吗?

    要想辨认一张画,就得直接观察它,而与此同时,其他的画就相当于一堆模糊的点。你在扫视过程中,不断确定这是梦露,这也是,这些都是。可当你能判断一张是梦露的时候,即便你没有确定其他也是梦露,你的大脑也会迫不及待下结论,把所有的区域贴上梦露的标签。而你所能看到的涂鸦,是异常检测的结果。

    但问题是,给你的感觉可不是这样的。外部世界确实有成百上千的画像,而它们确实是你所看到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你脑子有一模一样的梦露的表征。你脑子表征的是“那里有成百的画像”,即“无论你多么清晰地感觉自己看到了所有的细节,那些细节都在外部世界,而不是在你的脑中(Dennett, 1991:355)”。

    当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知觉理论可丰富着呢

    [v]

    那没有了笛卡尔剧场,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吗?在下节的意识理论中会具体讨论。

    04 感受性

    我们先回到意识内容,哲学家们将“意识”用于四个主题:一般知识(knowledge ingeneral),意向性(intentionality),内省(以及它专门产生的知识)(introspection)和现象经验(phenomenal experience) (Lormand,2016)......

    其中最有趣的自然是现象经验问题。试问,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觉?

    Thomas Nagel提出蝙蝠的主要原因是蝙蝠和人的感觉系统完全不同,它的世界我们难以想象。那么,作为蝙蝠的感觉会像是Dawkins所说的,和视觉的感觉一致吗?

    Nagel(1986)认为,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一只蝙蝠的感觉像什么。即使我们知道所有蝙蝠看世界的原理,我们也永远无法拥有用声呐看世界的经验。而这种差异不是来源于物质的差异,即便我们都是人,你也无法知道我的感觉经验像什么。而这也就是Ned Block所称的现象意识(phenomenal consciousness),可以近似理解为体验。

    那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说,每个人对于同一事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而这种被哲学家称为

    感受性

    (quality)的东西肯定是存在的。

    这看起来是相当正确的,但Dennett试图说服人们,“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感受性”(Dennett, 1988:74)。

    但他否认的是感受性的实在性。比如,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经验为椭圆形,但我们不能说存在椭圆性感受本身。他认为如果感受性存在,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把它用科学的方式解释,而这样的话,我们所说的那种难以言表的、主观的原始感受只是一种错觉。

    我们可以问问,喜欢喝啤酒的人,他们喜欢的啤酒味道是第一次接触的第一口味道,还是其他味道呢?想必第一口肯定是不习惯的,甚至是不好喝的。那你可以问他,那第一口和现在喝的究竟有什么变化呢,他所喜欢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通常会以含糊不清和前后不连贯的方式去思考我们的感受,而感受性的加入反而使得整个问题更加混乱。

    为反驳物理主义,那我们再思考一个Flank Jackson提出的“

    黑白玛丽

    ”实验。

    已知玛丽是个神经生理学,她知晓一切关于颜色知觉和与之相关的所有知识。但问题是她从小到大都呆着黑白房间里,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除了黑白以外的任何颜色。但有一天,她走出房间,第一次看到红色,会发生什么?她会惊讶吗?他会掌握关于颜色的新知识吗?

    Jackson认为,玛丽肯定会学到新的东西,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有颜色的感受性(Jackson, 1986)。那么,这也就说明有关世界的物理事实并非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情况是这样吗?

    Dennett反问,如果我们给玛丽一根蓝色的香蕉,那玛丽会上当吗?显然不会,她会说“嘿,休想骗我!香蕉是黄色的,但这东西是蓝色的(Dennett, 1991:399)。”而我们之前之所以会觉得玛丽会产生新知识,是因为我们根本无法让玛丽知道关于色彩的一切可以被知道的知识,Jackson把我们都哄骗了。

    为了让我们更容易想象玛丽掌握了所有物理知识,Dennett发明了“

    标准Mark 19机器人

    (a standard Mark 19 robot)”,这样的话,玛丽变成了机器人玛丽,她有着关于颜色知觉的所有硬件,但她的摄像头是黑白的。那么当我们给她换成彩色摄像头时,玛丽会惊讶吗?显然不会,因为机器人玛丽可以用她几兆字节的RAM构建一个关于颜色视觉的模型,那么同样的,更换摄像头又有什么好惊奇的(D. C. Dennett, 2005)。

    哲学僵尸

    可比黑白玛丽要厉害的多。试想你如何证明你有意识?

    倘若有一个人不仅外貌像你,行为像你,甚至说话方式也像你,就是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你。但这个虚假的你却没有意识,也不存在所谓的感受性。那么试问,我怎么去判断你不是那具哲学僵尸?那这样的话,我们所说的意识不就是一种附加物吗,意识不就不必要吗?

    再考虑一个

    僵尸星球

    ,这个星球有着所有人的僵尸形态复刻,但显然他们都没有感觉。他们能用我们已知的所有词汇,关于思考、相信、理解的,但他们都不懂,也不会有相关体验。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僵尸星球里的僵尸不能思考,那他们就不可能像哲学家一样考虑感受性和意识问题,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就是已知词语。所以说,下放到个体,僵尸和我们难以区分,但上升到文化,意识是必要的,僵尸哲学家可和我们不一样(Moody, 1994)。

    自然Moody的想法有明显的漏洞,僵尸可是在任何行为上是完全一致的,管你哲学世界,我们就是不可能区分开(Sutherland, 1995)。那么我们再升级一下,考虑一下Dennett的

    超级僵尸

    这种僵尸可以自我监控,不管你问什么哲学问题,他都能回答自如,和我们一模一样。更恐怖的是,他认为他有意识(Dennett, 1991:311)。所以,“我们都是僵尸,没有人有意识(Dennett, 1991:406)。”

    这显然是种幻觉,而这也被Dennett称为“明显的默认意识理论(the obvious default theory of consciousness)(D. C. Dennett, 2016:65)”。他发问,“为什么不加入我去和僵尸跳支舞?难道你还傻傻呆在原地,被这种不可动摇的直觉所迷惑(D. C. Dennett, 2001)?”所以,对于他来说,下个世纪的某个时候,人们回顾这个问题,只会觉得好笑,毕竟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又何必纠结。或许,“如果你有耐心,并开放思想,它便会过去(D. C. Dennett, 2005:23) ”。

    05 进化

    为什么我们要有意识?进化论对这类问题显得尤为擅长,自然是适应呗。但这其实可以简单分为三种思路(Blackmore, Troscianko, & Troscianko, 2018):意识不必要,参见上述的哲学僵尸,想想为什么进化创造了我们,而不是哲学僵尸呢(Moody, 1995:369);意识有某种功能,它独立于其他适应性性状,那么这种不同是什么呢,参见后文的意识理论;意识不独立于其他适应性性状,那么意识为什么要出现在像我们这样的生物身上呢,鸡鸭狗为什么不行。

    Dennett提供了一个

    生成检验之塔

    的进化框架

    [vi]

    ,在塔的每一个层次,新的变异被生成,然后接受测试,接着各种前所未有的心智被创造出来(D. Dennett, 1995)。而在格里高利式造物一层,动物装备了模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实体(D. Dennett, 1995:341)。而这就是自我创造的方式(D. Dennett, 1995:367)。对于他来说,自我只是“对本身的假想机器的无害的用户错觉”(D. C. Dennett, 1991:311),而人类意识本身则是一个巨大模因复合体。

    06 总结

    意识问题总是这样有趣。虽然我们不可能指望自己可以完全理解意识,但当我们在讨论的过程种,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经验还有生命意义好像发生了一些改变。正如Dennett所言,“当我们理解了意识……意识将会不一样(D. C. Dennett, 1991:25)”。

    那就让我们继续前进,从心理学角度一探究竟

    [vii]

    References

    [viii]

    [1] Blackmore S., Troscianko E. T., & Troscianko E. T. (2018).

    Consciousness: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755021

    [2] Chalmers, D. J. (1995). The Puzzle of Conscious Experience.

    Scientific American

    ,

    273

    (6), 80–86.

    [3] Crick, F. H. C. (1994).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the soul

    . New York, NY, England: Charles Scribner’S Sons.

    [4] Damasio, A. (1999).

    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

    . Fort Worth, TX, US: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5] Dennett, D. (1995). The Path Not Taken.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

    18

    (2), 252–253.

    [6] Dennett, D. C. (1988). Quining Qualia. In A. J. Marcel & E. Bisiach (Eds.),

    [Book Chapte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Dennett, D. C. (1991).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 Penguin Books.

    [8] Dennett, D. C. (2001).

    The Fantasy of First-Person Science

    .

    [9] Dennett, D. C. (2005).

    Sweet Dreams: Philosophical Obstacles to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 MIT Press.

    [10] Dennett, D. C. (2016). Illusionism as the Obvious Default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8.

    [11] Gilbert, R. (1949).

    The concept of mind

    . Hutchinson University Library.

    [12] Jackson, F. (1986, May 1). What Mary Didn’t Know.

    https://doi.org/10.2307/2026143

    [13]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 Dover Publications.

    [14] Lormand, E. (2016). Consciousness. 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1st ed.). London: Routledge.

    https://doi.org/10.4324/9780415249126-W011-1

    [15] Moody, T. C. (1994). Conversations with Zombies.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

    1

    (2), 196–200.

    [16] Moody, T. C. (1995). Why Zombies Won’t Stay Dead.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

    2

    (4), 365–372.

    [17] Sutherland, K. (1995). Zombie Earth: Editorial Introduction to a Symposium on Todd Moodys Conversations with Zombies.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

    2

    (4), 312–312.

    Note:

    [i]

    文章提及的外文人名中译以谷歌精确检索条目数百万为限,达到者在正文中采用中译(文献索引不作中译),未达到者,保留西文原名不作翻译,以免人名中译造成不必要困扰。特此致敬李晓煦老师。

    [ii]

    文章多参考Susan Blackmore 本文。另,学生学疏才浅,还望拍砖指正。

    [iii]

    同一论根据意识和大脑活动的对应又分为为

    类型同一论

    (type identity theory)和

    个例同一论

    (token identity theory)。前者为一对一,认为某一类型的意识对应于某一种类型的大脑活动;后者一对多,同一类型的意识可能对应于多种类型的大脑活动,但具体的某种意识与某种大脑活动是一一对应的。

    [iv]

    功能主义又以还原和非还原两种方式隶属于物理主义,像Jaegwon Kim属于前者,而我们熟悉的H. Putnam、J. A. Fodor和Ned Block属于后者。

    [v]

    视觉理论可参考知觉心理学部分,文中提及的更多是视盲现象。

    [vi]

    可参考我的旧文《丹尼特的生成检验之塔》:

    https://mp.weixin.qq.com/s/aqg5WZlBAYpvGXnEEZQjvw

    [vii]

    这将是一系列的文章,算是我作普通心理学复习的产出,也可以说是心理学习共同体未竟的事宜。我将把我知道的,根据普通心理学的框架重新书写。这是意识章节的第一章,敬请期待。另外,学生深知自己学识不足,如有错误,还望见谅并提醒,期待你的反馈。

    [viii]

    文章参考文献可以移步QQ群366107271进行审查监督,行文所用材料在群文件可以一一找到。如有余力,建议阅读原文。另外,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资料”可获得QQ群二维码,回复“交流”,微信群二维码呈上。愿共同进步。

  • 翻译太他妈烂了!

    作者:lvcloud 发布时间:2013-07-01 12:14:50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244+)
  • 全格式(162+)
  • 傻瓜式服务(191+)
  • 四星好评(399+)
  • 微信读书(122+)
  • 无多页(618+)
  • 章节完整(204+)
  • 无缺页(569+)
  • 值得下载(425+)
  • 书籍完整(452+)
  • 内容完整(340+)
  • 下载速度快(104+)
  • 品质不错(207+)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14 12:08:4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寿***芳: ( 2024-12-26 06:43:10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丁***菱: ( 2025-01-01 13:56:0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国***芳: ( 2024-12-25 20:39:05 )

    五星好评

  • 网友 饶***丽: ( 2024-12-11 09:08:3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游***钰: ( 2024-12-30 08:25:45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师***怡: ( 2024-12-18 03:54:4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石***致: ( 2024-12-23 13:00:2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常***翠: ( 2024-12-18 11:00:5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隗***杉: ( 2024-12-19 10:35:5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马***偲: ( 2024-12-31 10:35:3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习***蓉: ( 2024-12-21 09:31:27 )

    品相完美

  • 网友 敖***菡: ( 2024-12-17 07:45:3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宫***玉: ( 2024-12-08 04:28:18 )

    我说完了。

  • 网友 索***宸: ( 2024-12-13 16:07:4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