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汗思想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忽必烈汗思想研究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忽必烈汗思想研究》主要内容:1959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蒙古语文系,先后在呼和浩特特土默特中学、第十四中学工作,1980年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蒙哲史研究室主任。先后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论文60余篇。用汉文发表的文章中,《阿兰豁阿“五箭训子”中的哲学思想》《忽必烈“变通”思想浅析》《印、藏、蒙汗统“同源”论》《“也客•斡帖克”释义与蒙古族文化原型》《蒙哲史研究四题》《对于绝对真理的不同思考》等论文转载于《新华文摘》《学报文摘》等。
书籍目录:
《中国蒙古学文库》序
《中国蒙古学文库》总论
序
第一章 忽必烈汗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深受祖父喜爱的孙子
第二节 父亲一生的榜样作为
第三节 母亲的培养教育
第四节 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
第二章 主管漠南汉地时的思想业绩
第一节 用儒家思想治理属地
第二节 南征大理
第三节 与蒙哥汗分道伐宋
第三章 忽必烈即汗位
第一节 蒙古汗国传国大典
第二节 蒙哥汗驾崩后争夺汗位的斗争
第三节 忽必烈即汗位
第四章 忽必烈汗的“变通”思想
第一节 “祖述变通”的革新主张和“宜新弘远之规”的改革措施
第二节 扬长避短而集大成
第三节 “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 忽必烈汗“应天”“至诚”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应天”“至诚”观的理论前提
第二节 “应天”“至诚”观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应天”“至诚”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六章 忽必烈汗的军事思想
第一节 “先礼后兵”的征服思想
第二节 “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的思想
第三节 视军队为武装力量的同时也视作生产力的思想
第四节 把快速传递情报视作军事活动的重要环节
第五节 以发挥优势为准则的用兵思想
第六节 忽必烈汗军事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第七章 忽必烈汗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以三“本”思想为指导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节 重视畜牧业、工商业和其他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省徭役、减赋税、救灾济贫
第四节 忽必烈汗发展经济并取得成功的社会历史原因
第八章 忽必烈汗的用人之道
第一节 寻求治道,广聘人才
第二节 用人之长,人尽其才
第三节 提拔重用青年人才
第四节 听取不同意见的求是作风
第五节 看业绩,行赏罚,“设监司,明黜陟”
第九章 忽必烈汗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父母端正品行是他道德观形成的渊源
第二节 广聘文人学士“问以治道”,使忽必烈道德观更加升华
第三节 施仁发政,博施济众,以忠报上,以诚爱下
第十章 忽必烈汗的法治思想
……
第十一章 忽必烈汗的宗教思想
第十二章 忽必烈汗的文化思想
第十三章 《白史》的政教并行思想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忽必烈汗思想研究》主要内容:1959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蒙古语文系,先后在呼和浩特特土默特中学、第十四中学工作,1980年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蒙哲史研究室主任。先后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论文60余篇。用汉文发表的文章中,《阿兰豁阿“五箭训子”中的哲学思想》《忽必烈“变通”思想浅析》《印、藏、蒙汗统“同源”论》《“也客•斡帖克”释义与蒙古族文化原型》《蒙哲史研究四题》《对于绝对真理的不同思考》等论文转载于《新华文摘》《学报文摘》等。
精彩短评:
作者:爱吃肉的猫 发布时间:2020-10-04 03:30:55
不会再看出家人写的美食料理书了,感觉说的再好听的料理是修行,修行不就是为了不执着追求这种复杂的料理么
作者:Booking2023 发布时间:2018-08-02 19:37:19
论述的很保守,并没有太多新颖看法,但这种书不好写,也可以理解
作者:会长 发布时间:2019-06-18 18:06:43
很有趣的童书
作者:夏威夷somew 发布时间:2024-01-14 12:51:51
全裸反而不色情 人人都全裸就不信还有色情的
作者:N多松鼠 发布时间:2015-08-13 14:53:31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所遵循的逻辑合理比人类的感情用事,认知障碍靠谱多了。在机器人眼里,全人类都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哈哈哈哈哈。
作者:健壮羊驼 发布时间:2009-06-03 02:16:42
还是前沿吗?
深度书评:
只有爱才是永久不灭的光辉
作者:奔跑的兔子 发布时间:2008-11-07 13:36:40
今天看到一篇豆文,作者说自己是十七岁的时候看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一时也引发了我自己的感慨。我已记不清到底是何时看的这本书,应该是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吧。
我还记得从父亲单位的抽屉里翻到这本书时的惊奇,居然是一本价值一元多的老版本外国小说。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那个时候的我是“吃书机”,看见书就绝不放过。少年时代,我们都曾经那么如饥似渴地想吸收一切可获得的信息吧。
翻开书,令人如同行走在圣彼得堡那些阴暗寒冷的陋巷之中。稍稍诡异的氛围里,一个奇怪的小女孩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作者用他饱含同情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俄国底层小人物“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悲惨生活,催人泪下。
罗素说过: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我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要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必然要有一副对人类的悲悯之心。无论文章是何种类型、风格、观念,它的背后都需要这种来自内心的力量之源。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拥有这一点,才让他笔下的人物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落泪,让我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还有过一点郁结。可以说正是它令我变得喜欢在内心思考,与自己对话,性格也变得更为沉静内敛。或许青春期的少女是比较容易敏感、多愁善感,而此书只是对我性格的养成作为了一个催化剂。
掩卷而思,书中的黑暗不公的确让人愤慨郁闷,然而那些小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美的光辉却又温暖人心。
【亲情】
史密斯老人被女儿和她的情人弄得破了产,由富有变得穷困潦倒、孑然一身。他似乎深深地痛恨自己的女儿,可这恨中却又饱含着爱。终于在得知女儿要死的消息以后,他拖着病痛的身体在街道上狂奔,放下心结想去见她。谁知见到的却是她冰冷的尸体。他悔恨交加,昏倒在地。之后在这一打击下,性格变得更为古怪。他的内心被悔恨蚕食,痛恨自己没有早一点原谅女儿。每一次,想到这个可怜又倔强的老人,在街头慌乱奋力地奔跑,我的泪水就忍不住要落下。曾经她也是他的掌上明珠,曾经他对她宠爱有加,但是爱恨情仇过后,只剩下一个父亲回到对女儿最初的爱上,为她奔跑。相信这一个情节,感动了许多人。不论他看起来是多么古怪讨厌小气的一个老头,这个地方有的只是一个普通父亲的爱。
娜塔莎的父亲伊赫梅涅夫,本是一个本分善良的老人。可是老实人却被“白眼狼”——他为之尊敬忠心的东家瓦尔科夫斯基(公爵)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而且因此倾家荡产。可是他的爱女却偏偏在这节骨眼上爱上了他仇人的儿子,并与之私奔。他表面上虽然诅咒了女儿,表现出无比的恨,但骨子里还是爱她。他一边咒骂她,一边却又关心她。最后终于忍不住去找回了她,含泪痛骂自己,差点失去女儿。是涅莉用她外公史密斯和自己母亲的故事,让他清醒,使得这一段父女之情终于获得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宽容是对真爱最好的注解。
【爱情】
文中的爱情有好几段。从最明显的娜塔莎与阿廖沙、卡佳的恋爱关系谈起。娜塔莎原本与“我”万尼亚青梅竹马,可是在遇到英俊、单纯(我想说单蠢)、充满孩子气的阿廖沙以后,就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他。甚至不惜与他私奔,背弃家庭。可是最终得到的,却是阿廖沙又爱上了别人,还一边对她说依然爱着她。她完全看清了阿廖沙的本质:幼稚、愚蠢自私、见异思迁,却仍神经质地爱着他,明知道他的种种缺点,依然包容他,不顾自己快要发疯。这是因为她对他的爱,是一种母性般的爱,她从对他的爱中获得了满足,哪怕是有自虐性质。(在自虐这一点上,娜塔莎和涅莉有一点相似,后面再谈。)
而阿廖沙是一个本性或许不坏的人,但他缺乏主见、思想极端不成熟。所以他容易爱上比自己成熟、意志力强的女性。比如母亲般的娜塔莎,比如活泼可爱却强势的卡佳,因为她们都能带领他。
至于卡佳,一个富家千金,本性也算单纯,但自以为成熟,以为她给阿廖沙的爱是最适合他的,只有自己才能拯救他。插句题外话,很多女人,特别是恋爱中的女人,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男人的拯救者。这种思想万万要不得。爱情,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开出幸福长远之花。
对于这一段爱情,许多人最强烈的感受,恐怕就是对于娜塔莎那种神经质充满绝望又无限“伟大”的爱情的不理解,并为之郁闷。包括当时年纪不大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奈。这个世界上,不是你爱着某人,某人就能用相同的爱来爱你。爱情,是没有理由的。但是希望每一个人能爱上值得自己去爱的人。
涅莉母亲与公爵的爱情就不用仔细说了,一个单纯女子受骗的经历。女人啊,千万别因为爱情而蒙蔽双眼。家庭(父母)是你最坚实的依靠,不要伤害他们。选择的时候请慎重,不然不仅是自己吃苦,还可能会害了孩子。
万尼亚对娜塔莎的爱,温暖深厚。他没有因为娜塔莎移情别恋而痛恨她。反而是同情她,帮助她,不求回报。是善良让他心灵中充满了正面的力量。而这种爱,才是真正的爱,区别于那些得不到就要毁灭的邪恶之爱来说。不过我相信,像万尼亚这样一个善良的小伙子,就算他对娜塔莎不是爱情,他也会帮助她的。
涅莉的爱。她实在太小,可是她对于万尼亚那种纯真的爱恋,不能说完全就是孩子气,还是有爱情的成分的。这一点容易让人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小女孩对那个杀手的感情。可是涅莉在情感上,和娜塔莎一样,有着自虐的倾向,但她们一个是为了得到爱,一个是为了自我满足。陀思妥耶夫斯基经由故事讲述人万尼亚之口说道:“她好像以自己的痛苦为乐,以这种只顾自己受苦受难(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为乐。这种刺激自己的创伤并引以为乐的心态,我是明白的:许多受到命运折磨并意识到命运对自己不公平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都有这种存心加剧自己痛苦并引以为乐的心态。”
【人物】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描绘的很生动。特别是涅莉,倔强、嫉恶如仇、具有反叛精神、心地纯真善良。短短悲苦的一生,在获得幸福的时候结束。让我们为之黯然伤心。我喜欢她。也很喜欢善良充满爱心的万尼亚。娜塔莎,这个曾令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女人,我同情她,却仍觉得“可怜人必有其可恨之处”。而她父亲伊赫梅涅夫老人,对涅莉的疼爱,因为没有血缘而更显得无私,让我尊敬感动。至于公爵,这个并没有得到可悲下场的最大奸角让我很是纠结了一阵。不过生活就是这样的,并非最坏的人就会得到最坏的下场,那种结局存在于人们期望的美好故事、传说中,存在于宗教信仰中。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告诉我们的,不是如何去除掉这种邪恶势力,而是,“在不幸中能悟出真理”,受苦受难能净化人的灵魂,受苦受难能使人获得新生。爱是人类战胜苦难的希望,是人类延续的希望。
【其它】
这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流放十年之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我们完全相信在那流放的十年之中,苦难带给了他深刻的影响。恐怕那十年的思考奠定了他后来所走路线的基础。他直面生活的黑暗与苦难,揭露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却以更多的笔触来告诉人们只有爱的光辉才是永远不灭的。相比他后期作品中,思想、哲学性的成熟,本书相对来说,思想性并不成体系,但是其中闪动的片段式的思想的火花却很多。特别是他借人物之口进行的辩论,非常能启发人的思考。
离看此书的年代久远,可能有些细节处记得不太清楚,如果表述有误,请大家原谅。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直击心灵深处,震撼而感动!我想大家一定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
一九一零年秋天,在阿斯塔陂沃的小火车站,托尔斯泰临终前,打开陀斯托耶夫思基的小说《卡拉玛左夫兄弟》,翻开的一页上面分明写着:当爱再也不复存在,那可能便是地狱。
这一句话能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文章的内涵,送给大家:当爱再也不复存在,那可能便是地狱。
古典自由的灵魂
作者:许应许 发布时间:2009-02-14 00:22:18
不同于别的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致力于恢复人固有的自由,而非实现人自己试图建构的自由
如果单论名字,《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可能会让人以为它是本跟公众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学术刊物。
但看过这本时事周刊的人也许都知道,杂志的名字跟杂志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这很有些名不副实的嫌疑。奇怪的是,这样的名字竟没有阻挡世界各国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对它的接受甚至是喜爱。
深一层的情况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名不副实。是“经济学家”词义的变迁给今日的读者带来了认识上的落差。
“如今,‘经济学家’是经济学这个学术领域的专家;在詹姆斯•威尔逊的世界,‘经济学家’这个词是指代任何一个以如此方式分析问题的人:将每一个观点和信条诉诸事实的检验。”
正如本系列前面文章中介绍的,詹姆斯•威尔逊是《经济学家》杂志的创办人。而这一段解释“经济学家”词义的文字来自讲述这本杂志历史的传记《追求理性:<经济学家>1843-1993》(The Pursuit of Reason: The Economist 1843-1993),作者是英国女作家路得•达德利•爱德华兹(Ruth Dudley Edwards)。
詹姆斯•威尔逊的世界不仅仅是1843年工业革命之下的伦敦,更是他继承的那个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由文明的传统所塑造的英国社会,正是那个传统使得工业革命和《经济学家》的诞生成为可能。
表面上看,在威尔逊的世界中“经济学家”这个词所指的原则也能在其他的传统中找到,比如,无论是中国人熟悉的实事求是还是格物致知,都以事实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然而,这样的原则在不同的传统中实现出来的情形却差别很大,好的原则没有在社会生命中扎根的支撑力量做维护,很容易变成大而无当的空话。
问题是,在《经济学家》那里,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这样容易流于形式的原则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一百多年来的文章中?
简单说来,就是威尔逊以及他的跟随者所继承的自由文明的传统给这样的原则提供了富于生命活力的营养。具体而言,这个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关于人如何实现真正自由生活的知识传统,这不是某些所谓优秀的头脑构想出来的,而是经历千百年的历练得到各个时代检验的知识传统,在《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就是威尔逊给杂志订立的使命所体现的:“我们严肃地相信,自由贸易、自由交流会比任何其他可见的动因都更加促进文明和道德在全世界的扩展。”
这个直接的来源是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熟知并学习的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的知识传统——不同于其他的自由主义,它致力于恢复不可随人意剥夺的人固有的自由,而不是实现人自己试图建构的自由。
基于自知之明的自由
在威尔逊的时代,这方面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后来多为公众提及的还如法国人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英国人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奥地利人米瑟斯(Ludwig von Mises)和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一直劝说人们不要太相信人类的头脑建构新世界的能力,因为世界不是由人类的头脑设计出来的,人类的头脑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面对复杂的世界,哪怕再聪明的头脑都不可能清楚这个世界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只有每个人自己才比较有可能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由这样有自知之明、自由选择和自由交流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互动产生的创造力比依靠任何优秀头脑来建构社会带来的影响要健康有益得多。
尽管提倡以事实作为判断是非依据的知识传统决不仅限于古典自由主义,但是在论及何为事实的问题上以指出人类头脑的有限为核心的知识传统却并不多见,这样的立场仿佛很软弱无力,看起来不仅缺乏鼓动性,而且似乎很容易打击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很难说以如此立场为核心的知识传统能够在社会上吃得开。
然而在过去的千百年间,以这个前提出发,却陆续产生出各个具体的知识领域,比如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甚至科学哲学,它们对世界的影响很难让人视而不见,特别是每逢热闹一时的以建构新社会为目标的运动冷却下来之后。
《经济学家》虽然不是学术刊物,但一百多年来,那里的编辑记者在不同程度上领受过古典自由主义知识传统的训练,反过来,他们通过《经济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帮助公众认清社会变迁的事实真相。
除了创办人威尔逊之外,《经济学家》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编辑是威尔逊的女婿沃尔特•白哲特(Walter Bagehot),自1861年35岁就任主编之后的17年间,他将报道的地区从英国本土扩大到当时经历内战的美国,而且政治成为跟经济同样重要的关注领域,这两方面恰恰为一百多年后《经济学家》在美国的广受欢迎打下了基础。
而从白哲特撰写的著作更加看出《经济学家》对古典自由主义知识传统的继承,他的《英国宪法》(The English Constitution)和《伦巴第街:货币市场记述》(Lombard Street: A Description of the Money Market)代表了他和他的同事们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自由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基本构成。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任主编约翰•米克尔斯维特(John Micklethwait)的代表作《右派国家:美国的保守力量》》(The Right Nation: 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以及《公司:一个划时代观念之简史》(The Company: A Short History of a Revolutionary Idea)——两本都是跟他在华盛顿的同事艾德里安•伍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合著——也无不体现了《经济学家》的优势所在:他们不被一时一地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头脑所遮蔽,而是能够看得更加深远,帮助读者既不被琐碎的日常见闻也不被貌似要根本改变世界的突发事件所左右,透视出自由文明的动力和轨迹。
对于进一步学习这个知识传统的人,古典自由主义决不是自由文明传统的全部。威尔逊通过《经济学家》所宣扬的价值立场和分析方法以及他看重的亚当•斯密的思想都不过是这个传统中的一部分,指出“承认自己无知乃智慧开端”的古希腊人苏格拉底也只是一部分,因为正如古典自由主义者一再提醒的,世界并非人类所造,人类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哈耶克所说:“人对于文明运行所赖以为基础的诸多因素往往处于不可避免的无知状态,”也如曾经在初期《经济学家》做过编辑的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承认的:“在科学中,我们所知越多,感触到的无知也就越广泛”。
一个让人也许感到意外的现象是,承认人无知并没有让人永远在无知面前茫然不知所措,虽然有时也会如此。像斯密、哈耶克这样的人恰恰相信,只有承认人类头脑在世界面前的有限和无知,才使得自由文明的创造力会最少地不受人类自以为是、自不量力的野心的干预而发挥它本来的作用,这个力量被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
换言之,接受人是有限的这个事实却不一定意味着人类的无助和悲观。尽管人是有限的和不可避免的无知,只要尽力确保人固有的自由——古典自由主义者会说,这包括那些与生俱来的不可随人意剥夺的良知、生存权、发表言论和种种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类依然可以在有章可循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得到满足的幸福。
这种对“看不见的手”的信心可能会让处于信奉自由文明传统之外的人难以理解,就像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自由本身很难成为一个受到社会普遍肯定的正当价值,因为在这些社会中,自由给人的印象是不受限制的为所欲为,而这样的状态如果在社会上得到任何程度的实现就意味着混乱和失序,任何统治者都很难去主动鼓励社会成员追求这样的价值。
而在像斯密所处的社会中,自由不是到了近代才兴起的价值观,无论在斯密和后来《经济学家》创办的时代,还是之前基本确立现代立宪君主制的1688年,或是如《大宪章》那样的自由宪章在西欧和中欧盛行的12到14世纪,那时人对自由价值的追求普遍不是要实现新的自由,而是恢复“古时的自由”(ancient freedom),是政府权力的扩大带来的对贵族和民间社会权利的侵蚀使得人们不得不跟当局斗争以恢复原有的自由。
比法律更高的法律
然而,那个“古时的自由”又是怎样确立的呢?近代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者在追根溯源的时候常常只回溯到1215年由英格兰贵族迫使约翰王签订的《大宪章》,就像哈耶克在他的著作《自由宪章》(或有译为《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中所做的那样。这其中的缘由可能有多种,比如他们认为虽然中世纪已经有自由宪章,自由社会基本形态的确立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或者,他们不但自己身处西方,写作的对象大多也是西方的读者,对于许多背景,他们已经浑然不觉或不以为然了。
即使如此,从逻辑的纵深看,古典自由主义者们通常仍然会不可避免地推及自由的依据,比如,到底如何确定什么是不可随人意剥夺的人固有的自由,什么是人自己试图建构的自由。这同样是以事实作为检验是非的尺度,因为如果自由只是某些人的喜好或者“看不见的手”根本就是人自己子虚乌有的杜撰,这一切仍是徒劳。
在他们看来,那些不可随人意剥夺的人原本的自由,乃是由“更高一级的法”(higher law)所决定,如同古典自由主义者承认世界不是人创造的一样,规范世界包括人自由的法也非人所创立,就像哈耶克所说的:“在18世纪,此一更高级的法律通常被认为是上帝之法、或自然法、或理性法。”
问题是,这“更高一级的法”的依据又是什么?至于“上帝之法”、“自然法”、“理性法”之类的,由于人们对于上帝、自然、理性的理解很可能各不相同,什么是真正由上帝、自然、理性制定的法呢?如果单凭人们对此的争论,这个依据恐怕永远也不能确定下来。正像“看不见的手”,既然看不见,怎么证明是存在的呢?
然而,近两千年来欧洲以及之后北美的历史却显现出跟以上的想象不尽相同的景象来。无休止的争论尽管是事实,却不是全部。
一部被称为《圣经》的书在相当程度上渗透到欧美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渐有许多人相信这本经历几千年而成的书所传达的乃是创造人和万物的上帝给人启示的话语,人之所以有自由和尊严乃是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而上帝的话语是人生活的最高准则和生命的真正源泉。
如此信奉《圣经》的人对掌管世界的创造主抱有恒久的信心,无论有多少苦难波折,因为他们相信爱世人的上帝给人永恒生命的应许不会落空。对于他们,那“看不见的手”好像看不见,人的心中却明明可知。
原本在地理上跟欧美人没什么关系的信仰到如今早已被很多人习惯地归为西方文化的重要部分。就连最近一次的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是《圣经》而非美国宪法继续成为新总统宣誓时手按的唯一一本书,象征着誓言有效的终极依据。而加州马鞍峰教会的华里克牧师(Rick Warren)——他的《标杆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是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硬皮书——在奥巴马总统就职前带领与会者们的祷告同样显示了美国政治仍然充满了浓厚的“更高一级的法”的背景。
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者对人类的有限和无知所予以的承认以及对“看不见的手”在产生物质财富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解释到如今已经比较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那些崇尚自由的西方人对《圣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就不那么容易让外人明白了。
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已经透过很多方面进入到公共和私人领域中,市场经济在中国的不断推广和由此产生的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是最直接的明证。
然而,市场经济只是自由传统的一个方面,物质上的满足显然不足以构成实现真正自由生活的全部,那么,余下需要学习的关于自由的知识跟《圣经》到底能有什么不可避免的关系?这是接下来的文章中要说的事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缺页(331+)
- 速度快(207+)
- 种类多(633+)
- 字体合适(102+)
- 章节完整(281+)
- 图文清晰(617+)
- epub(99+)
- 三星好评(157+)
- 值得下载(114+)
- 经典(217+)
- pdf(464+)
- 速度慢(525+)
- 情节曲折(102+)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致: ( 2024-12-09 19:51:5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訾***雰: ( 2024-12-21 10:47:0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田***珊: ( 2024-12-13 03:46:3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孔***旋: ( 2024-12-15 03:33:0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师***怡: ( 2024-12-28 03:25:4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陈***秋: ( 2024-12-14 22:16:08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车***波: ( 2024-12-20 18:15:0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冉***兮: ( 2024-12-17 04:14:2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常***翠: ( 2024-12-17 03:45:0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堵***格: ( 2024-12-15 01:06:27 )
OK,还可以
- 网友 潘***丽: ( 2024-12-25 21:01:2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权***波: ( 2024-12-25 01:46:4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陈寅恪的最后20年(精装 修订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舒曼四手联弹钢琴曲谱全集 Complete Works for Piano Four Hands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LYNYRD SKYNYRD(ISBN=9780767910279) 英文原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理想树2019新版教材划重点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 高一① 67高考同步讲解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53天天练三年级下册语文数学人教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延安采访录新国际名人看中国美海伦·斯诺著安危译【正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22春 小学语文写字能手四年级下册RJ人教版 练习类通城学典能手系列 4年级下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博士刘家宏荣誉推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9787533274092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华职教育·(2016)全国各类成人高考招生考试·专科升本科:政治(专升本)阶梯式突破试卷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