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全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传习录全译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传习录全译(修订版)》对《传习录》做了介绍。《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论道的专著,由他的门生弟子辑录。阳明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极其特殊的成就。他的著作与学说集心学之大成,代表了朱子之后儒家哲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与西方第一流思想家同等的权威性,不仅在当时成为风靡国内大江南北的重要思潮,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内仍有广泛影响。
书籍目录:
前言传习录上 徐爱录 陆澄录 薛侃录传习录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传习录下 陈九州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附录一附录二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传习录全译(修订版)》对《传习录》做了介绍。《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论道的专著,由他的门生弟子辑录。阳明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极其特殊的成就。他的著作与学说集心学之大成,代表了朱子之后儒家哲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与西方第一流思想家同等的权威性,不仅在当时成为风靡国内大江南北的重要思潮,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内仍有广泛影响。
精彩短评:
作者:锴 发布时间:2013-06-20 21:55:59
王阳明37 岁之后,思想上又经过了三次大的飞 跃。首先是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提出了知行合一 之说;继而提出了“致良知”之说;最后是超狂入 圣,主张要成圣,先要成为狂者,然后才能悟道 入圣。有一次,他宴请门人,参加者百余人,酒 至半酣,或歌唱或投壶或击鼓或泛舟,兴致盎 然,颇有些狂放不羁任情恣意。
作者:欣小聂 发布时间:2020-10-27 01:29:58
实在的干货比较少,讲解的部分比较浅
作者:低等游民 发布时间:2019-07-09 22:39:01
似懂非懂,大致翻阅。
作者:977 发布时间:2024-01-05 17:23:30
内容很好,译文感觉有点怪怪的。
作者:KK 发布时间:2023-02-21 10:09:06
研究王阳明理论很好的一本书
作者:köng 发布时间:2012-08-17 13:03:15
以前的修心方法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深度书评:
翻译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meridia 发布时间:2020-12-03 21:41:22
内容很不错,但有些翻译的地方令人费解。
在陆澄录篇中,“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请正。源从旁曰:'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此处最后一句翻译为“这正好找到我旧时的家当”,这句话令人一头雾水,“旧时家当”就直接照搬了,还以为这位友人拿来了孟源家的老物件,“家当”其实是修行水平的意思。一查发现其实是“你才达到我以前修行的水平”,这才明白过来
书摘
作者:奇异果最开心 发布时间:2017-09-01 09:50:24
比如对待父亲,莫非从父亲本身求得“孝”的理?侍奉国君,莫非从国君本身求得“忠”的理?结交朋友、治理百姓,莫非从朋友和百姓本身求得“信”和“仁”的理?这孝、忠、信、仁都只在自己的心中,可见,心就是理。自己的心要是没有被私欲蒙蔽,就是天理,没必要从外面再增添一丝一毫。
自己的心如果毫无人欲,纯然天理,是一颗忠诚于孝敬父母之心,那么到冬天自然会惦记父母的保暖,就自然会去讲求“冬温”这道理,这些都是那忠诚的孝心里流露出来而形成的条目。可见必须先有这颗忠诚的孝心,然后才有这些条目产生出来。一定先有个身后的爱心做根基,才自然产生和气、愉色和婉容。
没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还不是真知。圣贤教人知行,就是要回复到那本体去,不是要你具体地知什么行什么就算完。再如,大家称赞某人知孝,某人知悌,那一定是这人已经行过孝,行过悌了。又比如,知痛,必须是自己已经痛过;知冷,必然是自己已经冷过。可见知行如何分得开?这就是没有被私欲隔断的知与行的本体。圣人教人,一定要这样才能叫知,不然就不是真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如果懂得,只说一个“知”就已经有了行,知只说一个“行”也就又了知。
革除心之不正以保全其本体之正。只要是意念所至之处,就要去其不正以保全其正,就是无时无地不在存天理,也就是穷理。“天理”就是“明德”,而“穷理”就是“明明德”。
看见父母自然知孝,看到小孩落井自然知恻隐,这就是良知,没必要向外寻求。
被人欲沾染的叫做“道心”,经过人欲沾染的叫“人心”。恪守正道的人心就是道心,而迷失正道的道心就是人心。开始并没有谁区分过两种心,程颐先生认为人心就是人欲,道心就是天理。
比如写“弑君”,说明弑君就是罪,何必再追问弑君的详细情况?如果是一切放纵人欲、绝灭天理的事,又怎么肯详尽地对人说呢?因为这是助长混乱、引导奸邪的。世俗的儒生只讲一个霸道的学问,所以要懂得许多阴谋诡计。这纯粹是一片功利的私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好相反,怎么会想得通悟得透呢?
主一,是一心专注于天理之上。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待客就一心在待客上,这都是所谓逐物,并非主一。
譬如一丈见方的土地里,种上这么一棵大树,雨露的滋养、土壤的肥力,只够滋养大树。纵然想再四边种些好庄稼,上面呢,被这棵树的叶子遮盖;下面呢,又被这树根盘踞,庄稼如何能茁壮生长?必须砍掉这棵树,就连一点须根都不要留,才能种植好庄稼。不然,任凭你耕耘培育,只能滋养这树根。
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圣人的心就像明镜,只要有这种明澈,就会随感觉应变,没有什么事物不能映照的。
求学者必须先要有使心明澈的功夫。只怕求学者心不明澈,不怕对事物的变化不能随机而变。
在心静时,觉得自己想法还好,但一遇到具体事就有变化,这是因为只懂得入静修养,而不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上具体事情就稳不住了。人必须在具体事情上磨练,才站得稳,才能做到“静亦定,动亦定”。
凡是可以用功的,可以告诫的,都是“下学”,而“上达”就包含在下学里。凡是圣人能说出的,哪怕极其精深微妙,就都是些“下学”。求学者只管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会“上达”,不必再寻找什么“上达”的功夫。
做学问要有根柢,要从根底上用功,渐渐地就“盈科而进”了。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没成型时,只是纯然之气,有什么知识可言?生出后,才能啼哭,不久又能笑,再往后能认得自己的父母兄弟,再往后能站起来,能行走,能操持,能背东西,以至于天下的事无所不能。这都是因为他精气一天天成熟,筋力一天天强壮,聪明一天天增长。并不是出娘胎的那天就能寻求推导得出来的。所以求学应该有一个根柢,圣人能立于天地之间,教化万物,也都是从喜怒哀乐还未生发之中逐渐涵养的结果。后代的儒生不懂格物的道理,看见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刚开始用功,就想把一切都琢磨个透,真是岂有此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立志用功,就像种树,一开始是只有根和芽,还没有树干,后来有了干,但还没有枝,长了枝后再长叶,长了叶后再开花、结果。开始种下根时,只管栽培灌溉,不要空想枝,不要空想叶,不要空想花,不要空想果。空想有什么用?只要不忘栽培的功夫,还怕没有枝、叶、花、实?
读不懂书的原因,这是因为只在文字的表面意义上钻牛角尖,所以弄不明白。治学一定要在自己的心上用功夫。凡是不明白,行不通的,必须返回到自己心中来体悟,就可以读通了。空灵明澈的心,各种道理都在这里具备着,万事都由此生发。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有人夜里怕鬼,因为这种人平日不能“集义”,因而问心有愧,所以就怕。如果平时行为合乎神明,又有什么害怕的。也没有正鬼邪鬼之说,邪恶之鬼不能侵迷正直之人。只这一怕,就显示出这种人心邪,所以有被鬼侵迷。但并非是鬼侵迷他,而是他的心侵迷了他自己。
心存善念时,就是天理。这个念头就是善,还要再想什么善呢?这个念头本身不恶,还要再除什么恶呢?所谓立志,就是长期持守这个善念而已。
克己必须要扫除廓清,不存一丝一毫的私欲才行。如果有一丝一毫的私欲,众恶就会相伴而来。
道就像一间房子,当人们乍一进来,只看见一个大的轮廓。呆久了,就能将柱子、墙壁之类一一看清。再长一点时间,就连柱子上的纹饰都能仔细地看出来。但房子仍是那间房子。
人要根据自己的禀赋来塑造自己,才能够实现。
与其营造数顷没有水源的池塘,不如营造几尺有源头的水井,因为后者有无穷活生生的意趣。
知识越多而人欲越盛,才力越强而天理越昏。好比看见别人有一万镒纯金,不去尽力锻炼自己金子的成色,以求无愧于别人的精纯,反而妄想在分量上与别人的一万镒对等,于是将锡、铅、铜、铁等杂物乱丢进去。其结果是,分量越多而成色越差,炼到最后,不再有真金子。
我们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就能恢复一分天理。多么轻快洒脱,多么简易。
天地之间,为什么善很难培养而恶很难去除?答:因为人还没有去培养,还没有去根除。
善恶只在你的心中,遵循理就是善,动气就是恶。
名与实互相对立。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如果务实的心如饥似渴,哪里还有求名的功夫呢。
如果除去了比较分量的心,各人尽着自己的力量精神,只就心中纯然天理下功夫,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圆满成功,也就能大者成就其大,小者成就其小,不必羡慕外人,无不充实。
你只要在别人看见处自我警戒,在别人没听到处自我恐惧,修养自己的心纯然天理。你要知道有多苦,还必须你自己亲口尝一尝。
人一定先有想进食的心,然后才能感知食物。想进食的心就是意,也就是行的开端。至于事物味道的好坏,必须等食品入口后才能知道,哪有不入口就已经预先知道味道的呢?一定要先有想走路的心,然后才能感知道路。想走路的心就是意,也就是行的开端。至于道路的艰难或平坦,必须到亲身经历后才能知道,哪有不亲身经历就预先知道难易的呢?
存心,说明还不能尽其心,所以还需要加“存”的功夫。一定得存念其心很久,等到不须存而自然能存的时候,才能进而言“尽心”。
天下所有的学问,没有不实行就可以称为“学”的,课间,学从一开始就已经包含了行。
学不会没有疑问,所以就有“审问”。问,就是学,就是行。之后还不会没有疑问,所以就有“慎思”。思,就是学,就是行。之后还不会没有疑问,所以就有“明辨”。辨,就是学,就是行。分辨得明白了,思考得谨慎了,问得清楚了,学有收获了,再坚持不断地下功夫,这就叫“笃行”。并非说学、问、思、辨之后,才开始行。所以从追求能做某事的角度说,叫做“学”;从寻求解除疑惑的角度说,叫做“问”;从希望弄通某学说的角度说,叫做“思”;从力图精确地明察角度说,叫做“辨”;从要求落实到实践的角度来说,叫做“行”。
后稷辛勤地种植庄稼,不为不懂教化感到羞耻,并且把契善于教化看成自己的本领;**管他的音乐,不为不懂礼仪感到羞耻,并且把伯夷善于礼仪看成自己的本领。这是因为他们心体纯洁明澈,所以能保全万物一体的仁爱。因此,他们精神顺畅,志气通达,没有你我的区别、物我的隔阂。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眼睛看、耳朵听、手拿而脚行,用以协调全身的作用。眼睛不会因听不见声音而感到委屈,而耳杂在听时,眼睛也会参与;脚不会因为拿不住东西而感到委屈,而手在拿东西时,脚也会自觉走向前。这样周身的元气充沛,血脉流畅,所以痒痛、呼吸、感触、反应等功能,有不言而喻的神妙。
乐是心的本体,虽说圣贤另有纯真的快乐,这快乐与一般人也并无不同。只是一般人有了这种快乐而不能自我察觉,反而自己给自己寻来许多的忧苦,自己给自己加上不少的迷惘。即使在这忧苦迷惘之中,这种快乐也未必不存在。只要一个念头豁然开朗,反身内求,感到诚意,这种快乐就能体会到了。
你那一点良知,就是你自己的准则。当你的意念所致处,对的,就知道对,错的,就知道错。一点都不能瞒它。你只要不欺骗自己的良知,切切实实地依照着它去做。善的,就存念;恶的,就除去。这就是格物的真谛,致知的实在功夫。
良知就在每个人身上,无论如何,你也不能泯灭的。哪怕就是盗贼,也知道自己不该做贼。你叫他是贼,他还会感到羞耻的。只是被物欲遮住了外层,良心在最里层,自然不会丧失了。就像乌云遮盖了太阳,太阳怎么会丧失呢?
知行合一:一念产生时,就是有了行了。产生时如果有不善,就要将这个不善的念头克服下去,而且要连根柢完全除去,不能让那不善的一闪念潜伏在心中。
刚刚入手用功,怎么能使心理获得光明呢?譬如奔腾的混水刚刚储存在水缸中,一开始澄定时,只能是浑浊的,必须等到澄定时间长了,自然完全澄净渣滓,重新得以清澄。你只要在良知上下功夫。良知存养时间长了,阴沉沉的自然会变得光明。现在一下子要求去澄清,就是拔苗助长一样,不成功夫了。
读书是用来调整自己的心不可缺少的方法。只要你良知真切,哪怕是准备考科举,也能不被心拖累。就是有了拖累,也容易发觉并克服它。比如在读书时,有强记之心,良知知道不对,就克服它;有了片面追求速度之心,真的不对,就克服它;有自夸学识广博,真的不对,就克服它。
再问:很聪明的人,恐怕对科举不屑一顾。但像我这样不肖的人,被名利缠绕,心甘情愿地区考试。想要抛弃科举呢,又受父母的牵制而不能割舍。
阳明答:这事归咎于父母的人多了。其实只是自己没有志向。如果志向确立了,良知之学千事万事,只有一件事。读书作文,怎么会成为拖累呢?不过是每个人自己被得失拖累罢了。
人如果扎实用功,任凭别人诋毁诽谤,任凭别人欺骗轻慢,就会处处得益,处处是增进品德的推动力。如果不用功,别人的毁谤欺慢就是魔鬼,终究会被拖累倒。
不要去管别人的是非。凡是应当责备别人时,就把别人的缺点当作自己的大私心去克服才行。
问:读书记不住怎么办。
答:只要晓得就行,何必要记住呢?要晓得都已经是第二义了。只要明达自己的本体就行。如果只要求记得,就未必晓得;如果只要求晓得,就未必明达自己的本体。
如果自己实实在在是个圣贤,哪怕别人都诋毁他,也说他不倒。就像浮云遮太阳一样,怎么可能损害太阳的光明呢?如果他自己是个表面端庄,内心虚弱的人,哪怕没有一个人说他,他潜在的丑恶,也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的。所以毁誉来自外面,怎么能避得开?只要加强自我修养,毁誉又能如何?
先生说:人生的大病,只是一个“傲”字。做儿子的如果骄傲,一定不孝;做臣子的如果骄傲,一定不忠;做父亲的如果骄傲,一定不慈;做朋友的如果骄傲,一定不信。
人心本来是天然的这个道理,它精精明明,没有一丝一毫的沾染,这里只是一个“无我”而已。胸中切切不能“有”。有,就是傲。古代的圣人有许多优点,但主要也就是无我而已。无我,就自然能谦虚。是众善的基础;而骄傲,是众恶的魁首。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pdf(133+)
- 不亏(176+)
- 中评多(129+)
- 下载速度快(287+)
- azw3(215+)
- 一般般(671+)
- 速度快(373+)
- 中评(477+)
- 无漏页(465+)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13 06:07:1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09 02:42:21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国***舒: ( 2024-12-26 14:05:0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习***蓉: ( 2024-12-07 14:21:31 )
品相完美
- 网友 薛***玉: ( 2024-12-18 08:03:4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30 14:33:2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訾***雰: ( 2024-12-09 11:22:0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权***颜: ( 2024-12-20 02:19:3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师***怀: ( 2025-01-02 22:41:5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 2024-12-29 10:36:56 )
还行吧。
- 网友 方***旋: ( 2025-01-06 18:18:3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丁***菱: ( 2024-12-16 20:04:1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2016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 社工考试用书 中级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师 中级社工考试教材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2016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华图2014安徽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法律基础知识与公安业务知识标准预测试卷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Adobe Audition 2022音频编辑入门与应用 au音频后期处理入门到精通书籍 音频制作软件编辑教程 AU2022精修音乐制作DJ配乐技术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经典常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联考应试习题集 刘民 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正版保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How to Invest $50-$5,000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向世界说明中国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WTO概论(修订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第8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专家评判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