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汉语教程 第一册(第3版)(上)(含1MP3)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4:17

汉语教程 第一册(第3版)(上)(含1MP3)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汉语教程 第一册(第3版)(上)(含1MP3)精美图片
》汉语教程 第一册(第3版)(上)(含1MP3)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汉语教程 第一册(第3版)(上)(含1MP3)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194530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7.4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4:17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Yee 发布时间:2022-03-31 00:45:20

    武侠小说只能小时候看看,长大以后再看就屡屡想问啥玩意儿……书里的卓一航怎么这么搓气啊,玉罗刹图个啥

  • 作者:陌生如我 发布时间:2022-01-14 22:55:28

    第一句话就是黑我司的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 作者:游牧人·芳汀 发布时间:2011-11-23 02:20:35

    我,睡懒觉,热爱意大利面,喜欢欺负男主人和小狗欧迪、讨厌星期一!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加!菲!猫!

  •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29 23:29:33

    收录还算齐,但无译文,且古歌谣原文错字较多,如果是没有看过这些歌谣的人,应该无法发现错误。适合当资料快速查询,不适合入门学习

  • 作者:杂货店老板 发布时间:2023-07-11 10:14:33

    在世界各地,鸟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化鸟类,有些鸟类成为了人们的食物来源,例如鸡;有些鸟类则成为了人们工作的好伙伴,例如鸬鹚;而有些鸟类则成为了人们的宠物,例如鹦鹉。

  • 作者:Clementine. 发布时间:2021-04-01 20:16:09

    干货不是很多。


深度书评:

  • 总结与分类

    作者:打火与芳草 发布时间:2022-10-19 15:20:58

    这本书应该是汪曾祺先生在给不同的杂志供稿、在不同场合做演讲时谈论到与写作相关的文本的集合。阅读的过程中,有大量重复的内容,会感到有一些疲劳,被说教的感觉,但仔细思考一下,反复提到的内容,正是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重点,也是汪老先生始终保持的写作原则。

    方便自己后续回顾,因此将书中的观点整理了一下,既然是一本写作经验书,那就以写作的线来把这些零碎的观点穿起来。

    关于写作,从思想、语言、结构、主题、风格、创作自由几个方面进行整理。

    思想

    我觉得要形成一个作品,更重要的是对于你所接触的那段生活经过长时期的思索。

    关于思想,一是生活,二是思索。

    写作是作家对自己的思想的输出,是作家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思索和感悟。我们接触到生活的片段,有所触动是创作的契机,初遇时还不能理解的东西,经过反复多次的思索,一次比一次更深地思索之后,这个生活片段的全部内涵和深层意义才能被理解,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它。作家就是在这些生活片段上,看得深一些,想的多一些。

    写作要从生活出发,那些孤立的生活片段,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和沉淀,经过思索就能够再创造,成为一部具有作家思想的作品。在思索中生活的底蕴被汲取出来,提炼成为带有哲学意味的思想。按法国存在主义者加缪的说法,他说任何小说都是“形象化了的哲学”。比较好的作品里面总有一定哲学意味,不过层次深浅不一样。但总得有作者自己独到的思想。

    想象和虚构的来源,还是生活。 一是生活的积累,二是长时期的对生活的思考。 接触生活,具有偶然性。我写作的题材几乎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作家发现生活里的某种现象,有所触动,感到其中的某种意义,便会储存在记忆里,可以作为想象的种籽。我很同意一位法国心理学家的话:所谓想象,其实不过是记忆的重现与复合。完全没有见过的东西,是无从凭空想象的。其次,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思索,长期的,断断续续的思索。井淘三遍吃好水。生活的意义不是一次淘得清的。

    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语言是在生活基础生经过作者加工的艺术,

    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一个作品的语言已经包含了其主题,语言的基调定好了,按着这个调子,作品才能很顺利地写下去。

    汪先生认为,语言整体要以平淡为佳,将平淡的语言写出味道来,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就像川菜“开水白菜”,咋一看是清汤炖煮,实际上是虑了残渣的鸡汤,品尝起来才有味道。遣词造句都要平淡,幽默也要平淡,使人忍俊不禁,存心使人发笑的幽默经不起多次回看,就是没有层次感的语言。

    苏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葛立方《韵语阳秋》云:“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然后可造平淡之境。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平淡是苦思冥想的结果,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梅)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限。”平谈而有味,材料、功夫都要到家。 我主张纳外来于传统,融奇崛于平淡,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语言有四种特性: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流动性。

    内容性

    语言不好,小说必然不好。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想得好,才写得好。 马克思在论语言问题时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我觉得马克思这话说得很好。从思想到语言,当中没有一个间隔,没有说思想当中经过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形成语言,它不是这样,因此你要理解一个作家的思想,唯一的途径是语言。你要能感受到他的语言,才能感受到他的思想。 我曾经有一句说到极致的话,“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容,就语言的内容性而言,语言本身便具备了内容,语言也是作品的“本体”。平庸的语言一句话就是一句话,艺术的语言还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传递出文字意外的其他信息,其内容性便更为丰富。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

    文化性

    我们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从前人的语言里继承下来,或经过脱胎、翻改。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

    语言是一个文化现象,语言的背后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积淀,语言文化的来源,一是中国的古典作品,二是民间的文化,民歌、民间故事。

    在描写时不宜使用成语,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会立刻形成刻板印象,在叙述时可以适当使用成语,节省笔墨也给读者多一些想象空间。但不宜满篇都是成语,有矫揉造作之感和市井之气,显得问题不够庄重。

    在文章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四字句,一来可以使得文章有点中国味儿,有律动感,有节奏,二来经过锤炼的四字句往往比自然状态的口语更简洁、传神。

    一个作家的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养。作家应该多读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对的。除了书面文化,还有一种文化,民间口头文化。

    所以作家要大量阅读、精读、积累,并活到群众中去,这样写出来的语言才能平实又显得自然而又文化积淀。

    暗示性

    一篇小说要留有余地,留出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认同、判断、首肯。要使小说语言有更多的暗示性,唯一的办法是尽量少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不写的,让读者去写。 古人说:“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

    描写要为内容做铺垫,语言的暗示性,体现在写景、写人两个方面,且多运用侧面描写的技巧。

    沈从文先生的《萧萧》中写村落的偏僻闭塞并没有直接描写,是通过这里的人对城里人的荒唐想象来完成的。这里还停留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种瓜、绩麻、抛梭子织土机布)。这里的人还没有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孔夫子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因此人情古朴,单纯厚道。

    写景也要服务于情节和人物,古人要求写自然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景要推敲语言,体现到语言和内容的基调。写景写环境在小说的作用之一是为人物的行为塑造一个合适的社会、道德环境,这些都可以从侧面陈述出来,比如可以写风俗、写穿着、写当地人对其他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写当地人对其他地方的人的想象……

    写人也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漂亮的女人,正面描写是很困难的,而且经不起更多的想象,那就可以换一个角度。不写本人,间接地写别人看到她的反应,他人对她的欣赏、倾慕,这样来描写一个女人的美。也可以从神情、眉眼,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描绘。写正面写人物的容貌困难,但是用语言文字捕捉人物的神情——传神,是比较容易办到的,有时能比用颜色线条表现得更鲜明。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对于写小说来说,传神比写形象更为重要。

    想要语言具有暗示性,侧面描写是一个不得不掌握的技巧,但运用时不宜生硬,要舒服、自然、服帖,让文字浑然天成,用了技巧却不显出技巧。不能强行使用技巧,对于人的观察要到生活上去体会,具备丰富的阅历,会运用自如。

    流动性

    语言是活的,流动的。中国人写字,除了笔法,还讲究“行气”。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见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举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中国人写文章讲究“文气”,这是很有道理的。

    语言的流动性和美感不在每一个字,在于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写文时,让字、词、句子之间产生内在联系,有“痛痒相关,顾盼有情,互相映带”之感。好的语言不能拆开来看,完整的语言具备作品的全部生命。

    汪老自己的作品就是这样,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常普通的话,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汪老举了韩愈的例子来说明

    韩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后来的人把他这段话概括成四个字:气盛言宜。 韩愈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宜”,就是合适、准确。“宜”的具体标准是“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语言构造千变万化,其实也很简单:长句子和短句子互相搭配。“声之高下”指语言的声调,语言的音乐性。 有人写一句诗,改了一个字,其实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为什么要改呢?另一个诗人明白:“为声俊耳。”要培养自己的“语感”,感觉到声俊不俊。 中国语言有四声,构成中国语言特有的音乐性,一个写小说的人要懂得四声平仄,要读一点诗词,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俊”一点。

    语言的积累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里保存了这种经用语言固定性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语言要随时随地的学习。一个作家应该对语言充满兴趣。到处去听听,到处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好语言。

    语言的独创不是要去创造,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新词,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所以要去积累,去钻研名家的作品,看到熟词熟字的妙用随时写下来,可以从诗歌中选取一些精巧的字词,运用到文章里。

    语言要和人物贴近

    汪老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在上课时经常提到:“要贴到人物来写”。关于怎么理解这句话,汪老是这么说的:

    第一,小说是写人物的。人物是主要的,先行的。其余部分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要爱所写的人物。沈先生曾说过,对于兵士和农民“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温爱”,我觉得提得很好。他不说“热爱”,而说“温爱”,我以为这更能准确地说明作者和人物的关系。作者对所写的人物要具有充满人道主义的温情,要有带抒情意味的同情心。 第二,作者要和人物站在一起,对人物采取一个平等的态度。除了讽刺小说,作者对于人物不宜居高临下。要用自己的心贴近人物的心,以人物哀乐为自己的哀乐。这样才能在写作的大部分的过程中,把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语语出自自己的肺腑,也是人物的肺腑。这样才不会作出浮泛的、不真实的、概念的和抄袭借用来的描述。这样,一个作品的形成,才会是人物行动逻辑自然的结果。这个作品是“流”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人物的身上没有作者为了外在的目的强加于他身上的东西。 第三,人物以外的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属于人物的。景物、环境,都得服从于人物,景物、环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不能脱节,不能游离。一切景物、环境、声音、颜色、气味,都必须是人物所能感受到的。写景,就是写人,是写人物对于周围世界的感觉。这样,才会使一篇作品处处浸透了人物,散发着人物的气息,在不是写人物的部分有人物。

    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见,而且要是所写的人物的眼中所见。对景物的感受,得是人物的感受。不能离开人物,单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得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得和所写的人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就是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人物。写景,就是写人。

    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其余部分是次要的、派生的,从人物角度出发的,服务于人物和情节的。写作时“笔要紧紧地靠近人物的感情、情绪,不要游离开,不要置身在人物之外。作者的心要贴近人物,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拿起笔来以后,要随时和人物生活在一起,除了人物,什么都不想,用志不纷,一心一意。“

    写景即是作者所见,也是人物所见,描写景色是不能和人物脱节,农民描述海不会用浩瀚、苍茫、蔚蓝等词,孩子看到草地不会觉得像童话、不会用无边无际。如李笠翁所说:“写一人即肖一人之口吻。”

    写景、状物,都应该抓住特点。写人尤当如此。

    即使写坏人,写批判的人物,也要和他站在比较平等的地位,写坏人也要写得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还可以有一点儿“同情”。这样这个坏人才是一个活人,才是深刻的人物。作家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要和人物溶为一体。我说大部分时间,不是全过程,有时要离开一些,但大部分时间要和人物“贴”得很紧,人物的哀乐就是你的哀乐。不管叙述也好,描写也好,每句话都应从你的肺腑中流出,也就是从人物的肺腑中流出。这样紧紧地“贴”着人物,你才会写得真切,而且才可能在写作中出现“神来之笔”。

    结构

    结构无定式。结构的精义是:“苦心经营的随便”。 小说的结构是更内在的,更自然的。我想用另外一个概念代替“结构”——节奏。中国过去讲“文气”,很有道理。什么是“文气”?我以为是内在的节奏。“血脉流通”、“气韵生动”,说得都很好。小说的结构是更精细,更复杂,更无迹可求的。 苏东坡说:“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说的是结构。 章太炎《菿汉微言》论汪容甫的骈体文,“起止自在,无首尾呼应之式”。写小说者,正当如此。

    小说、散文的各部分,应该“情意真挚,痛痒相关”,这样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我认为一篇小说的结构是这篇小说所表现的生活所决定的。生活的样式,就是小说的样式。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要写好。

    开头就是要写好第一段,第一段里的第一句,开头以峭拔为好。不轻易下笔,写完了也多做修改,要“慎始”。其次,要“善终”,写好结尾。结尾于“谋篇”时就要想好,至少大体想好,引导小说的走向。

    我觉得汤显祖批《董西厢》有一个很精辟的见解。他说结尾不外乎是两种,一种叫做“煞尾”,一种叫做“度尾”。汤显祖这个词用得很美。他说煞尾好像“骏马收缰,寸步不离”,咔!就截住了。“度”就好像“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处去”。写得多好,汤显祖真不愧是个大作家。

    小说的情节和细节,要有呼应的。

    埋伏和照映是要惨淡经营的,但也不能过分地刻意求之。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照映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自自然然,完完整整,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使人看出来这里是埋伏,这里是照映,便成死症。

    李笠翁论戏曲讲究“密针线”,讲究照应和埋伏。《闲情偶寄》有一段说得好: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衣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

    主题

    小说的主题决定了小说的基调,是将全文串联起来的引线,是人物发展、情节走向所要传递的内容。

    但在创作时,主题不要点破。如果直接把立意告诉读者,主题就受到局限,而且失去了意味。

    文字的主题可以从倾向性和社会责任方面着手。

    倾向性

    文字的倾向性和主题一样,不要特别地说出。在字里行间,用抒情的笔触叙事,表达倾向性。

    作者对所写的人物的感情、态度,决定一篇小说的调子,也就是风格。

    我觉得一篇小说的开头很难,难的是定全篇的调子。如果对人物的感情、态度把握住了,调子定准了,下面就会写得很顺畅。如果对人物的感情、态度把握不稳,心里没底,或是有什么顾虑,往往就会觉得手生荆棘,有时会半途而废。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总是有个态度,有感情的。在外国叫做“倾向性”,在中国叫做“褒贬”。但是作者的态度、感情不能跳出故事去单独表现,只能融化在叙述和描写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间,这叫做“春秋笔法”。正如恩格斯所说: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说出。

    文学的社会责任

    主题和作家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艺术良心有关,这就涉及到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汪老自我定义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汪老觉得作家的责任是: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小说应该使人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我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点我的作品。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愿意把这些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我没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

    他不否认救世文学的存在的必要性:

    我们当然是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会的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闳伟的作品。悲剧总要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他对文学倾向性的这种抉择,来自于他的老师沈从文的教导,除了“贴到人物来写”,另一句话是“千万不要冷嘲”。这是沈先生和汪先生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写作的态度。

    我在旧社会,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又读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派的作品,对于生活形成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这在我的一些作品里也有所流露。沈先生发觉了这点,在昆明时就跟我讲过;我到上海后,又写信给我讲到这点。他要求的是对于生活的“执着”,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沈从文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就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因为他爱世界、爱人类,于是才能写出《边城》这样的作品。

    沈先生逝世后,在他的告别读者和亲友的仪式上,有一位新华社记者问我对沈先生的看法。在那种场合下,不遑深思,我只说了两点。一、沈先生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二、他是我见到的真正淡泊的作家,这种淡泊不仅是一种“人”的品德,而且是一种“人”的境界。沈先生是爱中国的,爱得很深。我也是爱我们这个国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中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是我的国家。正如沈先生所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丧失信心。我没有荒谬感、失落感、孤独感。我并不反对荒谬感、失落感、孤独感,但是我觉得我们这样的社会,不具备产生这样多的感的条件。如果为了赢得读者,故意去表现本来没有,或者有也不多的荒谬感、失落感和孤独感,我以为不仅是不负责任,而且是不道德的。文学,应该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抢行情,争座位;才能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到的那点生活,不耍花招,不欺骗读者。

    在我看来,两位大家能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字作品,应该也是因为当时中国受压抑太久,终于能够站起来,让人有很多生发的希望,而且刚从半殖民社会中出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再受到压迫,生活总是向着好的方法发展。现在文学批判性别对立、批判消费主义、批判资本压迫,或许就是因为现在的新兴作家们对社会缺少了一些信心又觉得不是完全无可救药,变好的希望还是有,于是他们去创作,去提醒世人。所以创作也是有时代背景的。

    风格与阅读

    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系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

    一个人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风格,要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且,应该不客气地说,欣赏自己。“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一个随人俯仰,毫无个性的人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的。

    怎么形成不同的风格,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阅读不同领域的内容,通过阅读认识自己,先形成阅读的偏好,有了对自己口味的书,就会形成个人气质,最后写作就会形成风格。形成风格要经历三个阶段,摹仿,摆脱,自成一家,模仿偏爱的作品。

    带着要写作的目的去读书,会更注重文字的语言、结构、内涵、技法,这样读书会更深刻,更能理解名家写作的逻辑。其次是要多写,写随笔、笔记,毛泽东尝言:不动笔墨不读书,肯哉斯言。

    作家读书,允许有偏爱。作家所偏爱的作品往往会影响他的气质,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契诃夫说过:告诉我你读的是什么书,我就可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作家读书,实际上是读另外一个自己所写的作品。

    一个作家在谈论别的作家时,谈的长长是他自己。“六经注我”,中国的古人早就说过。

    作者也不能总是只有一种风格,要根据题材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

    风格,往往是因为所写的题材不同而有差异的。或庄、或谐;或比较抒情,或尖刻冷峻。但是又看得出还是一个人的手笔。一方面,文备众体,另一方面又自成一家。

    关于创作自由

    创作自由来源于对生活的熟悉,熟悉到可以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任你想象、虚构、概括、集中的时候,就可以真正创作自由了。像这样去写作,还会形成创作自信,当作者深信自己写的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那写下来的东西就会真实,题材就会深刻。去熟悉各种各样的生活,就能写出不同题材的内容。

    读者感觉到这个作品很饱满,那个作品很单薄,就是因为作者的生活底子不同,反映在作品里的分量也就不同。生活只有那么一点,又要拉得很长,其结果只有一途,就是瞎编。瞎编和虚构不是一回事。瞎编是你根本不知道那个生活。

    小说是虚构文学,但虚构也要有生活根据,要合乎情理。“虚构”即是说谎,但要说得圆。

    写作时避免竭力表现哲学意蕴,文学写的是生活,只能由生活到哲学,不能由哲学到生活。

    长篇小说的写作要避免芜杂,不要什么材料都往里搁,不要为了追求“丰富”而让作品显得拥挤不堪,妨碍人物、事件、情境的从容展开。

    长篇小说的本质,也是它的守护神,是因果。但我们很少看到一本长篇小说从千百种可能之中挑选出一个,一个一个连编起来,这其间有什么是必然,有决定性的。人的一生是散漫的,不很连贯,充满偶然,千头万绪,兔起鹘落,从来没有一个人每一秒钟相当于小说的一段,一句,一字,一标点,或一空格,而长篇小说首先得悍然不顾这个情形。结构,这是一个长篇最紧要的部分,而且简直是小说的全部,但那根本是个不合理的东西。我们知道一个小说不是天成的,是编排连缀出来的。

    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腕,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面。一个短篇小说可以像诗、像散文、像戏曲,甚至什么也不像,但它不能太像个小说,因为短篇小说的读者,自己就是一个短篇小说家。

    一个短篇小说,是一种思索方式,一种情感形态,是人类智慧的一种模样。

    鲁迅说:“宁可把一个短篇小说压缩成一个Sketch(速写),千万不要把一个Sketch拉成一个短篇小说。”作品写短有个好处,就是作品的实际容量比抻长了要大,你没写出的生活并不是浪费,读者是可以感觉得到的。

    散文化的小说不写重大题材,作者们关注的是生活的小事,一个角落、一个片段,即时面对重大题材,也是大事化小。散文化的小说不能容纳过于严肃的、严峻的思想,因为”许多严酷的现实,经过散文化的处理,就会失去原有的硬度。“

    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刻画人物,有时只写一种意境。在文字处理上散文化小说十分用心,语言往往是雅致、精确、平易的,作者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流出,所以自己不受拘束,读者也不受拘束,就形成了松散随意的结构特点。

    汪老在谈论写作时一段话我特别喜欢,读出了一种创作热情到来时的冲动感,摘录如下,惊醒自己时常去动笔:

    我们必须暂时稍微与世界隔离,不老摔不开我们是生活在怎样一个国度里这个意识,这就是说,假定我们有一个地方,有一种空气,容许并有利于我们说这个题目。不必要在一个水滨,一个虚廊,竹韵花影;就像这儿,现在,我们有可坐的桌子凳子,有可以起来走两步的空当,有一点随便,有说或不说的自由;没有个智慧超人,得意无言的家伙,脸上不动,连狡诡的眯眼也不给一个的在哪儿听着;没有个真正的小说家,像托老头子那样的人会声势凌人的闯进来;而且我们不是在“此处不是讲话之地”的大街上高谈阔论;这也就够了。我们的话都是草稿的草稿,只提出,不论断,几乎每一句前面都应加一句:假定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所说的大半是平时思索的结果,也可能是从未想过,临时触起,信口开河。我想这是常有的事,要说的都没有说,尽抬架了些不知从那儿斜刺里杀出来的程咬金。有时又常话到嘴边,咽了下去;说了一半,或因思绪散断,或者觉得看来很要紧的意见原来毫不相干,全无道理,接不下去了。这都挺自然,不勉强,正要的是如此。我们是一些喜欢读,也多少读过一点,甚至想动笔,或已经试写了一阵子小说的人,可千万别把我们的谈话弄得很职业气。我们不大中意那种玩儿票的派头,可是业余的身份是我们遭遇困难时的解脱藉口。不知为不知,我们没有责任搜索枯肠,找话支吾。我们说了的不是讲义,充其量是一条一条的札记,不必弄得四平八稳,分量平均,首尾相应,具一格局。好了,我们已经很不受拘束,放心说话吧。声音大,小,平缓,带舞台动作,发点脾气,骂骂人,一切随心所欲,悉听尊便。

  • 一个广告人的忏言

    作者:Galaown 发布时间:2008-03-18 17:34:50

    译者林桦在最后说 confessions这个词应将它译为“忏言” 这是再恰当不过的 包含有“不把话全盘托出心神便不得安宁”的意思 看书后 果然奥格威是在风趣地忏言 他在将他知道的广告和盘托出 我们这些小小辈在底下开心的看

    有几个词印象深刻 首先就是调查了 奥格威所说的广告都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可见他协助盖洛普博士搞调查研究为他这本书以及他所有的广告行为的帮助是莫大的 调查数据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说明实实在在的效果 而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效果来说服客户还有消费者以及广告人自身 想象猜测是不可靠的

    经营 可以说一个怎样的领导人就经营一个怎样的公司 所以 倒过来说 奥美今天的成就正说明了奥格威经营是富有非凡见地的 当然这有一部分要归功于他在巴黎给皮塔师傅当厨师 皮塔师傅经营饭馆给奥格威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然聪明人懂得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再创一个高峰 他将他觉得有道理的好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变成了他在经营奥美公司时独特的方法 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要学的 我们要学的是一种方法 因为具体的东西内容永远是别人的 我们要学会的是那套内容所使用的框架 也就是方法 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且无限的 方法学到了 再填之自己的内容和东西 这个成果才是你的 就好比我们今天谈论的是奥格威的经营之道而不是皮塔大厨的经营之道 奥格威成功的成就了自己的高度 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则让他大大的缩短了所需的时间

    作为一个广告人 一切行为的结果则是销售客户的产品 奥格威挨门串户的推销员生活更让他有了可以最直接和消费者接触的机会 他积累了珍贵的销售经验 这在他之后的广告创作中的作用是相当大 书中多次谈到他的销售经验让他知道如何如何创作广告才是正确的 实践指导创作再例证实践 这是最有力的说服

    身为一个撰稿专才 奥格威许多经久不衰的理论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让人受益良多 我们一定要将那些个思维方式学下来 因为这些就是精华 也是我们可以再创造并且无限利用的东西

    想做广告人难啊 它要涉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你必须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专才 也许我们无法像奥格威一样从事这么多行业 但我们一样可以锻炼自己 我自己列了几条

    1、勤学勤积累 勤奋是不会整死人的 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勤奋程度是成正比的

    2、要做包罗万象的专才 包罗万象是在广告业生存的知识平台 也许大家在同一家公司 工作平台是一样的但你知道得越多 你的平台就越大 你比别人想的就更多 因为想象力不是凭空出来的 它正是建立在这个平台之上的 接着你能做到的就更多 你的机会也就越大 而专才是我们每一个自身的标志 因为专因为横所以笔不可少 你就会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人才

    3、找一个现在研究较少的领域(可以是一家公司里对广告的研究或广告领域的研究 后者很难) 努力钻研 争取有所见地 这样你就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 当有着方面需要你将是最棘手的人才 这是看到后面觉得深有道理的一点

    4、多看书 先看感兴趣的 载不断的扩大扩大 我觉得什么书都可以看 因为它都会告诉我们很多我们不熟悉领域的知识 但如果是做某项具体工作时 一定要将那个工作相包含的知识资料都网罗 即使不是为了工作 对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积累不是么

    5、多出去外面看看 也就是奥格威所说的利用好自己的假期 如果你只把假期看成是休息的时光 那么你永远慢别人一拍 当然不是说不要休息 而是休息的时候仍要不断学习 当然这里的学习不是死读书的那种 而是一种身心的学习 学习一种工作以外的东西 我们看的听的做的都不会是无用功 因为我们在时时刻刻的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451+)
  • 内涵好书(195+)
  • 中评(656+)
  • 下载快(390+)
  • 值得下载(615+)
  • 目录完整(326+)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4-12-14 18:38:1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康***溪: ( 2024-12-12 18:40:58 )

    强烈推荐!!!

  • 网友 权***颜: ( 2025-01-06 20:51:3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孙***夏: ( 2024-12-16 18:14:1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常***翠: ( 2025-01-06 16:10:4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10:14:44 )

    我说完了。

  • 网友 习***蓉: ( 2024-12-17 04:40:36 )

    品相完美

  • 网友 孔***旋: ( 2024-12-07 17:15:2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陈***秋: ( 2025-01-01 17:17:58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