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哈姆莱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4:30

哈姆莱特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哈姆莱特精美图片
》哈姆莱特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哈姆莱特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01332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4
  • 页数:129
  • 价格:24.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4:30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哈姆莱特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哈姆莱特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哈姆莱特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Shayne 发布时间:2014-06-24 21:44:56

    信息很新很全,尤其是交通方面提供了各种优惠卡的信息;对德国文化的介绍也比较深入,去了知道该看什么。

  • 作者:七日暴雨 发布时间:2023-05-15 20:30:18

    经典的《哈姆莱特》,今日读完。

  • 作者:天然卷都是好人 发布时间:2021-08-05 14:39:13

    学习了好多个立体设计

  • 作者:HahnQuiby 发布时间:2024-01-19 18:11:41

    跟课本上的翻译一模一样

  • 作者:ParasItE 发布时间:2012-10-27 06:54:15

    这次回家找人给儿子起个蒙古名字吧。

  • 作者:邵三叔 发布时间:2017-12-10 17:07:09

    这是一本读起来像小说的经典教材书!


深度书评:

  • 撮述:义疏学津逮

    作者:道桴 发布时间:2020-10-13 10:59:07

    1、皇侃《论语义疏》

    1.1、儒经《论语》《周易》《礼记》最易比附佛说。皇疏修饰对仗。

    1.2、“科段”为皇疏新创。三层:分篇,分章,章内分段。

    ①分二十篇,题下有论说,论篇次之由。②分章,言章旨。③数章合为一大段。④分段。

    科段为时俗,佛学创制,儒经移用,《周易正义》亦可见。

    《论语》皇疏欲发明经文前后条理。皇疏以《集解》为本。

    作科段,求次序,原理一也。

    ①皇疏《论语》创科段,故流传广。②求前后之理,不避附会、偏至之说。③探求前后关系,皇疏之整体特点。

    1.3、引旧说之例:先“一云”“一家”言其要旨,后或引前儒原文。

    皇疏以《集解》为本,而不唯注是从。并列异说,不定是非,而评优劣。屡言“不及”“不胜”,而不径斥,可见皇疏分析之精审,态度之宽厚。

    称名引录而无辩说者,广异闻也。亦有求简避烦处。

    皇疏非据事实而破臆说,而以通理破偏理,所谓不拘细节,议论通达。

    亦有强通其理。文多雕饰。

    1.4、

    皇侃引书,知人则称名,不知则“某称某曰”。皇侃亲见《论语》郑注,而“余见郑注本”两见者,或本也,盖庸陋误抄者。皇疏重用《白虎通》,适与刘炫之轻视相反。疑南朝不行《家语》,皇侃不用。皇疏虽博考前人《论语》注,然《白虎通》《韩诗外传》外,引书绝少。间接引用,未考原文。

    1.5、皇疏广搜旧说,仔细析论,集大成。方法曰“通”。

    ①广存异说,乖注、荒诞而不弃,存录。

    ②无关要旨则不论,不尚知识之多,以查检群书为末事,态度旷达。

    ③并列细析,归类辨异,而不论断是非。

    ④前后条理难见,彼此矛盾难合,仍以一边之理,附会之法,通释其理。(玄学家追求“胜理”,不以至理为准则,不顾原意,甚至超越、违反之。)

    此等特点,即牟润孙所论南朝谈辩之学者。

    皇疏见重于世,在于“勤”。①网罗《论》注殆尽。②章章辨微不阙。③全书施以科段。④参考前儒,评析异说,为之科段,必在其勤,贯穿全书,始集大成。

    除《集解》所引,皇侃当未见苞、周、马等早训。

    2、二刘

    2.1、刘文淇分析刘炫说

    刘文淇:“唐人所删定,仅驳刘炫说百余条,余皆刘炫《述议》。”

    疏中“今赞曰”“今删定”“今知不然者”“今以为”,孔疏评语,前则旧疏也。

    《毛诗》《左传》疏皆以刘炫《述议》为蓝本。

    刘文淇言刘炫《述议》体例:先述杜意,后驳;孔疏或没炫名,或改“炫谓”为“刘炫规过云”。

    刘文淇:《诗》《书》《左传》据刘炫,多同;《易》《礼记》不然。

    三疏相同,亦有可能同据他书。如《仪礼》贾疏据黄庆、李孟悊,《礼记》孔疏据皇侃、熊安生,亦有大段同文,当别有一书为二疏因袭。

    刘文淇可疑处。

    ①唐疏亦有“先言己意、后引刘说为别解”之例,未必皆“先引刘说而后申己见”。

    ②刘文淇以为前有别说,后有刘说,唐人无驳,则《正义》同刘。然同刘而略,前说反详,何故?

    前有一说,后有“刘炫云”,重复则以“云云”省之。刘文淇以为刘炫引旧说,唐人见其重复而省刘说。体例不伦。

    包慎言曰:“旧疏有刘炫所引,有唐人所引。唐人约其同者而曰‘云云同’。后将旧疏姓名削去,便似前为己说,乃致踳驳。”

    ③《述议》者,撰述义疏耳。总之,“刘炫云”以前之说,未必出于刘炫。

    ④刘文淇以为孔疏据刘炫,但辨规杜,别无攻击。列《正义》驳贾逵39条,驳服虔126条,驳贾服20条,谓皆旧疏,非唐人。乔秀岩以为唐人未必不攻贾服。

    ⑤刘文淇以为攻《公》《穀》皆刘炫语。亦未必。

    小结:①孔疏有明引刘说者。“今赞曰”“今删定”以上可知为旧疏。书中前后及《诗》《书》《左传》三疏互见同文者,可知出刘炫。②刘文淇推《述议》体例,先述旧说,述杜注,后述己意,近实。《正义》“刘炫云”以上皆出刘,则未必(或唐人引旧疏)。疏文除驳规杜百余条外,皆出刘炫或沈文阿。大概然也。

    2.2、二刘学术推论

    “窃”语气迥异“今删定”,推为刘炫。

    刘文淇:《诗》《书》《左传》三疏同文,疑出刘炫;《左传正义》大致袭刘,非特为论证者,可疑为旧疏。乔秀岩:三疏非明证知为唐人手笔,暂以为二刘旧疏。二例。

    ①引《说文》考兜鍪起于秦汉,非解经所需,是自为之说。见于《书》《左传》疏,而不见于《礼记》疏,可知出于二刘。

    ②长沙衡山,又名霍山。扬州灊县天柱山,汉武帝改名霍山。《诗》《书》《左传》三疏大同,《书》疏删简移用《传》疏。《周礼》贾疏竟以为扬州,盖义疏专门之学,分析经注语文为主,不求考订史实。贾疏后引郭璞正说而错综未中。《礼记·王制》孔疏则引郭说最简明,不同者:谶纬言扬州霍山,武帝从之耳。孔颖达未尝互勘四疏求其统一,可见三疏之多出二刘(《礼记》疏之多出皇侃)。

    《诗》《书》《左传》常见“斯不然矣”:先举旧说之谬,称“斯不然矣”,下为解惑,述正解。

    比较三疏与《论语》皇疏、贾公彦《二礼》疏。皇侃为梁朝学术,贾公彦专门礼学渊源北朝。《礼记正义》性质特别,在于既以皇疏为本,孔颖达又受学二刘,故与(二刘)三疏有同有异。三疏与《论语》《二礼》疏迥异,与《礼记正义》有同有异之特点,即二刘学术特点。《左传》疏本刘炫,《诗》《书》疏本二刘。

    三疏学术态度,有迥异皇贾而高明卓绝者。大抵《诗》《书》疏因袭二刘;《左传》疏驳规杜较多;《礼记》疏因袭皇侃与孔颖达改编各半。

    二刘异于旧学特点:现实、合理、文献主义。

    据近事推论古事,是为现实主义。通曆破杜,言之有理;经师因循,世恨其才。

    《诗》疏据《传》疏删简处。

    二刘所重在古今不易之事实,深信历数原理,极知天谴灾异为圣贤设教之方,非事实也。

    二刘亦不信纬书怪异之说,可见合理主义精神。

    二刘最好孔传《书》《孝经》。

    贾公彦学术,以郑注为根本,探讨郑注说之体系化,试图使郑玄学说体系更完整、更少矛盾。相比而言,二刘以现实、常情为根本,必先自考事实如何,据其结论反观先儒。若不合,则解析。可见二刘最重事实,绝不拘泥先儒说,更不为专门郑学,迥异贾公彦。

    摒弃附会,疑信兼传。合理主义精神也。疏言“别无意”,异于《论语》皇疏之每见附会。三疏常以语言之自然,排除附会,又异于《仪礼》贾疏也。贾疏后于二刘、《正义》,却多本北朝旧说。

    二刘特好单字、配字之说,异于当时义疏家。

    言“文势”,据文法自然,以释经注文辞之参差不同,亦绝附会。据事情自然而绝穿凿,三疏常见之学术特点,而为《论语》皇疏、《二礼》贾疏所不见,《礼记正义》偶见一二而已。疑出二刘。

    二刘读书精敏,于“语例”颇多心得。二刘思考不拘经文传注,综考古文事例之规律,有历史语言学之态度,异于专作义疏之学者。

    亦颇通“古音”。陆德明“韵缓”,沈重“协韵”,当时通论。然无历史观点。王劭、二刘之古音说,据古今韵文实事,归纳体例,方法科学,历史观点突出,非可同日而语者。王劭、刘炫当有切磋,学术态度相通。传统义疏学家,不通诗文,不能博考汉以后诗文用韵,又囿于讨论经传文字范围,自然不能超出“韵缓”“协韵”两说。王劭博通,多勘书本,敢于改经,以致孔颖达攻驳。当知二刘学术应运而生,与颜之推、王劭同趣。

    二刘常罗列事证,范围广泛,及于汉以来史事。俨然史家杂记。又考索历代史书语言习惯。据后世俗事以证经文。累举古今。此皆皇、贾等旧义疏家所不(能)为者也。

    网罗事例,分析条理,而谓之“无义例”,亦二刘学术重要特点。经文彼此不同,并无规律,意义无别,即“无义例”,意即“无义意”。

    ①瞽,蒙,瞍。《周礼》贾疏据只文片语,强为之说,虽巧言有理,终牵强不通达。不如《诗》疏之具体现实详备。然此学风之异,不可遽断优劣。

    ②郑注四经“先公”,释义不同。《论语》皇疏、《二礼》贾疏,以经注语言为议论前提,见其不同,必释理由。故《周礼》贾疏一一分说四处经注。《礼记·中庸》疏乃同贾疏。《毛诗·天作》疏,乃大段驳之。盖《周礼》疏所述,乃义疏家旧说,说《诗》亦然,二刘始破之。《周礼》疏、《礼记正义》因袭旧说,未改据二刘,故异《诗》疏。乔秀岩评价新旧二说曰:旧说以经注文字为前提,专力探讨文字差异之条理;二刘则先知事同,而谓其字异为无义例。换言之:旧说探讨文字,二刘探讨事情。亦即:旧说之理在文字之间,二刘之理在文字之外。此旧义疏学与二刘学术根本差异。二刘为现实合理主义也。

    就经注文之异,核例除附会而判“无义例”,《诗》《书》疏最常见。《论语》皇疏亦有,但其全书不排斥附会。《二礼》贾疏绝少见,有之者亦非贾创义。熊安生亦说“无义例”。其实此说最多最力者,曰杜预《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杜预以为:经传有事同文异、同意别文者。传欲解经,非由文生例。诸儒溺于《公》《穀》而横生义例,是于无意之中求义。乔氏以为:《释例》所以去附会。刘炫之规杜,实为法杜。《左传》疏少见“无义例”,盖杜注、《释例》已多言之故。

    “无义例”之说,杜预之关键。《诗》《书》疏亦常见“无义例”。意者二刘习杜,方法取资。二刘常法,在于列举实事以破附会旧说,是同于杜预,而异于《论语》皇疏、《二礼》贾疏者也。

    二刘引书广博,三疏引诗赋颇多。《论语》皇疏、《二礼》贾疏、《礼记正义》绝少。知贾公彦等旧义疏学,旨在通理,不为广征文献以证实;二刘迥异。但二刘亦限于引著名诗文以印证经事而已,又逊于孙诒让博考着实也。《论语疏》《仪礼疏》《礼记正义》不引汉以来诗赋,《周礼疏》偶引之,疑据类书。知旧义疏家以至贾公彦等,不谙汉赋,不检原文。总之:《诗》《左传》疏引汉后诗文较多,《仪礼》《礼记》疏绝无,《周礼》疏偶见一二。

    三疏又常引汉后史书为证。如《晋书》等。《论语疏》不引,《三礼疏》偶引《汉书》及注,余不多见。《礼记正义》亦有孔颖达补述唐礼者。

    二刘引书,亦有转引。罗列单字配语辞之事证,二刘常法。二刘参用类书。二刘不信神异。又据服虔注转引。

    二刘引书又精审。①博极文献,而不拘文献。②考察文献不同性质,心有成见,不一视同仁。汉儒重声训,二刘嫌其附会。《礼记》疏引《白虎通》而《书》《左传》疏否,二刘不取也。二刘又以《孟子》多权宜。《大戴礼》多假托。《公羊传》为汉俗儒言。义疏家以《郑志》为郑玄真说,二刘不信其中《杂问志》。又论毛公事荀子,荀子在焚书前;《家语》出孔家,毛公或见其事;郑玄不见《家语》,不信《荀子》;辨纬起哀平;论刘歆、班固不见古文《尚书》,谬从《史记》。凡此无论当否,必欲讨论不同时代之作者、文献条件之关系,是为精审。辨别真伪,所在多见。三疏异于《史记》,故常言其妄。

    南北朝末期,义疏学一则偏重义理,如《论语》皇疏;二则自成专门,不能广论文籍,精辨文献性质,如《二礼疏》也。顾氏曰:“止可依经诰大典,不可用传记小说。”此经学专门之态度也,异于二刘之博达。贾公彦言汉人未见《古文尚书》,贩卖之说,非心得。二刘考证文献之精博,贾等瞠后。

    二刘自负博极文献,三疏常见“遍检书传”。此非皇贾所能,《论语》《二礼》疏所无。《礼记正义》偶见一二。“遍验书本”者,孔颖达等检查抄本异同耳,非广搜文献之谓也。

    二刘学术超绝,失之轻慢。好立异论,欲改经传。又谩骂贬低前儒。皇侃引评而无谩骂,《二礼疏》则不明引前儒。

    2.3、结论

    三疏学术风貌,大概可归二刘。

    疏有彼此详略不等,难辨因袭。或别有他书,三疏因袭;或一疏为先;或二刘自改;或孔颖达互补;难定。

    三疏多引汉后史事,亦或因《书》《传》为史,《二礼》不然。《诗》疏又分说毛郑,而《周礼》疏专主郑。书异疏殊。但基本方法态度,贯穿全书。三疏终异于皇贾。

    二刘学术特点为现实、合理、文献主义,皇贾旧义疏学特点则为:思维、推理、经注主义。旧义疏学为一学术传统,贾公彦等牵强之说在此传统中,故必如此说。二刘则不负传统,敢于打破,根据在于现实与知识。条理得之于思考,现实得之于知识。二刘罗列事实以破旧义疏家之义例,是以知识取代思考。然则入于轻薄。

    二刘广引汉后诗文印证经传,终不逮孙诒让之精博。盖其引证不顾时代遥隔,印证以为满足,更不探索。知其然(历史、语文现象),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历史、语文规律原理)。旧义疏学以经注印证,二刘阑入诗赋,能事毕矣。又何曾探底。(要么如经学之体系化,要么如朴学之实证化,二刘所谓中不溜、两不靠也。)二刘以立目齐备、例证具足为能事,机械作为,不见点滴思考。

    若谓旧义疏学为君子之学,则二刘学术为胥吏之学。君子之学不敷实用而精美;胥吏之学实用而厌人。二刘用知识打破传统,却无思考以建设新传统。(此则理学之能事矣。)

    二刘学术之出现,即旧义疏学之衰亡。二刘打破传统,以后义疏学不得更为义理、义例之思考探讨。(体系化之夭亡。)孔、贾无所创立。然《五经正义》学术方法同于二刘,《二礼疏》仍多旧义者,盖《二礼》离郑无以言,而旧学研究郑学最得精密,“现实、合理、文献主义”与《二礼》学根本不兼容耳。(郑氏礼学体系,所以为经学之根本与生机也。)

    3、《礼记正义》

    3.1、《礼记正义》性质复杂

    《礼记正义》以皇侃为本,熊安生为补。不称谁氏之说者,当多出皇侃。亦有孔颖达受二刘影响而作者。

    3.2、皇侃科段说

    皇侃义疏,例不为反切注音。

    《乐记》十一章,皇侃据文义、拟篇章,分科段、言要旨,特色与《论语疏》同。

    《郑目录》言十一篇,孔颖达但取皇侃十一章名,不取科段。孔疏分节,非有机结构。

    孔疏分节条目,但删要经文,不抽象概括、附会条理。无层次、要旨。小不拘皇侃科段,大不囿篇目,上下串联,专意于经文内容之自然分段。

    皇侃则不避抽象、附会,而旨在建立精巧复杂之层级有机结构。二刘、孔颖达限于经文之下分析罗列现实事实之细目,皇侃则追求经文之上的逻辑论理结构。

    孔不取皇,又误录其文,龃龉脱讹,可见编纂草率混乱。

    皇侃注意前后章节科段之论理关系。《礼记正义》全书则专据经文述事为标准之节段,常批驳皇侃前后关联之说。

    《曲礼》“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皇说关联下节,孔君嫌其附会。然皇欲于经文之外建立论理结构(如线贯珠),孔则排除经文述事外一切建构(但要散珠)。

    总结:皇侃科段,不嫌附会,追求论理关系之精巧结构。孔君排斥附会,专论经文述事。驳斥之余,偶有遗留,此《礼记正义》所以复杂也。

    3.3、孔颖达取舍标准

    孔颖达排斥皇侃委曲讨论先儒异同,繁文旁引。孔君一以释述经注文义为本旨,专注事实,一概摒弃繁言。

    皇侃“横生义例”,曲说义意,建立条理结构,孔君皆以为附会而去之。

    孔批皇涉及术数,无文献、事实根据。

    总结:皇侃追求讲通条理,不嫌附会(所谓附会,其实就是纳入新内容而构成一更大体系。汉儒接纳五行,何尝不是附会。),孔颖达则专以释说经注事实为主,断绝枝蔓、外论、附会。孔疏之于皇疏,有驳斥,有因袭,是以复杂。

    3.4、孔疏专据一家说

    刘炫规杜,皇侃乖郑,孙诒让所谓“六朝义疏家不尽然”者。至孔编《五经正义》,始立“疏不破注”之例(据吕友仁《孔颖达〈五经正义〉义例研究》,则非是。)。

    孔以为疏《礼》遵郑氏一家之说,无论《礼注》、《论语注》。郑注即误,仍据为说。别解可通,疏家仍申郑而不取,“礼是郑学”故也。乔氏又谓礼说有体系性,须以郑驳郑,求体系内矛盾。此亦“据郑学”之意。(吕氏则以为“礼是郑学”,但国学《礼记》注本用郑氏耳。)

    乔氏以为疑杜注者出于刘炫,遵用杜学者孔颖达,二者非出一手。(吕书“一家之学”、“疏可破注”二例,未辨刘、孔,立论则含糊而不确矣。)

    僖三十三年疏:“使《礼》《传》各从其家而为之说耳。”乔氏以为:此《正义》凡例也。故《礼记正义》遵郑,《左传正义》遵杜,不相混淆,亦不嫌差异。盖六朝义疏为谈辨之学,求言之通理辨析,不求得事实。不断是非,但求讲理高明而已。二刘乃驳之,依据文献实证,讨论现实,罗列事例,讥斥先儒之不实。二刘以书证事例之学,乃摧廓尽六朝论理谈辨之学。“事实”取代“论理”成为释经之标准。然二刘之学实无根基,罗列书证非出于熟虑,正说反说,皆可随意举例(若辩论赛然)。论说无定准,固不成一家学说体系(二刘若立场先行之辩手,任为正方反方,皆可举例,但求胜人。无问其所持论是否彻底之事实也。但求胜理,旧义疏学;真求事实,孙诒让是也;二刘实染旧学方式。)。故二刘书证事例之学为后世遵,具体观点则不然(本非一定之真实)。孔颖达掇拾遗说,取舍之际,姑立一标准,曰“专述注家学说”。六朝义疏谈辨论理之学,本不求事实;二刘随意破斥,不成体系;孔颖达等于废墟之上,乃立此遵守注家学说之体例。若贾公彦《二礼》疏专述郑学,则因南北朝义疏家探讨礼学,惟有郑学有体系可依,舍郑无以言礼。此与孔君取舍之际、立例遵注者不同。(贾是旧义疏家专门之学,孔是二刘破坏旧学体系之后,无所依傍,姑以遵注为例。)

    3.5、孔颖达权衡谨慎

    孔颖达对于皇侃曲说,去取审慎。未必事实仍存。官修谨慎,未若二刘肆意攻驳。

    3.6、结论

    孔颖达自为节段,纯据经文事实,排斥皇氏附会。

    孔颖达立例“疏不破注”。六朝义疏学于经注之外探讨论理,非关事实,故无所谓破不破。二刘破坏谈辨通理之学,创为现实书证事例之学。先儒异说纷纭,二刘但求攻驳,事实无从定案。于是孔颖达定例,疏一家之注,则概从一家之学以为准。此例既异于六朝义疏,亦异于二刘,乃《五经正义》之新例。

    孔颖达态度谨慎,不一概否定先儒,取舍审慎而不拘泥,亦无蓄意攻驳之心。

    乔氏以为:《三礼》以《礼记》最难,注疏尤难。欲通此书,必先精通清人所论经注大义,次研究书中所引贺循、熊安生、崔灵恩等诸家学术,并旁通史载历代礼议,次乃考订文字,始得卒业。(《礼记》疏,须辨皇侃、二刘、孔君三个层次。)

    4、佚书验证

    4.1、《礼记子本疏义》

    《礼记子本疏义》,皇侃弟子郑灼案语。抄本或在陈后唐初。此卷即皇侃旧疏。

    郑灼每抄皇疏毕,辄发批语,插断上下文;简短浅显,无所发明。

    孔疏但取皇疏原文,不取郑灼。庾、贺诸家,皆皇所引。郑案浅显,无足重要。

    此书抄写体例,每录经注一段,空格写疏。以经注为“本”,疏义为“子”,分章断句,事类相从,是名“子本”。

    观此书,可证孔疏不取皇疏经文上下论理关联。

    孔疏分节虽繁而无条理。皇疏贯通连关,规模宏大,极尽附会,言之成理,所以风靡一世。

    皇疏有论理不清,而孔疏为所误者。不取皇疏大义而取末义,又未甚解,以致论理不通、歪曲不畅。亦见孔编粗糙。

    《小记》“礼,不王不禘”。孔以为记者乱录杂厕,无义例也。皇则欲据今本经文次序构筑前后论理关系,不嫌牵强附会。后人则欲恢复古本。各家学术,目的、方法不同,不必定论是非、得失。

    孔疏删除皇疏声训、“因名比附”。

    皇疏文辞秀巧。变言“云”“曰”“言”。喜对仗。孔疏皆不然。

    总结:①皇侃科段前后连关之说尤牵强附会,孔一切不取。②孔或不甚解皇侃本意,去其说而用其语,变为己说,以致论理混乱,义不甚通。③皇侃附会声训,孔不取。④皇留意文章,言辞修饰,孔去之。

    4.2、《孝经述议》

    吕侯、《吕刑》。孔颖达讳言《尚书》孔传之误,删去刘炫非孔之辞。

    刘炫《尚书》旧疏述孔亦攻孔。孔编一遵孔传,取述去攻。

    “斯不然矣”,接以驳难,刘炫疏常例。“配字无义意”说。

    《孝经》。汉儒附会,以说理宏富恰当为追求,明知附会,固非所以探求事实。(义理价值之学)刘炫但论事实(语文史实之学),驳难汉儒,貌似理胜,其实论说层次不同,不足以服汉儒。刘炫所为,根本蔑视先儒学术方法,不可谓所以纠正先儒失误。

    二刘论证经典文字,常据后世俗事为说,堆累事例为证。

    二刘、王劭以通假用韵之实例为据,创定新见。《述议》言四声别义,为今世借音,古无其别。

    探索一家辞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梁武帝为一代学术宗主,皇侃等皆门客。梁武帝论“则”“因”深义,因训诂以及天地大义,风趣而论理精密。但非事实,附会说理,刘炫辩难。此非学术内部切磋琢磨,而是不同学术之自我主张。

    刘炫现实主义,否定南朝附会通理之学。

    《孝经述议》亦有科段。但简述要旨,不为前后关联之说,不抽象,不附会。讨论作者之意,分析文势而已。

    刘炫轻视《白虎通》,与《书》《左传》疏同,与皇侃重用《白虎通》相反。

    总结:《孝经述议》排斥附会、堆累事实为证、叠用诘问句攻驳先儒、利用文献广博精审。其科段,则以分析经文内容、讨论编例为宗旨,不同于皇侃之附会论理、演说前后关联。

    5、贾公彦新义

    5.1、《二礼疏》多因袭旧疏

    《二礼疏》袭用旧疏而失于剪裁,乃致前后轩轾。论说灭裂不通处,盖贾公彦撰疏不精审也。

    贾有比附彼事以释此经者。贾有望文为说,拘注妄推,乖理而自戾者。贾有泛化特例者。

    贾氏草率,援彼释此,不知事异不可以相例。贾氏但剪贴旧疏而已。

    《周礼》旧疏备于《仪礼》旧疏。

    《二礼疏》有创说者之言,有编订者之言,即贾。

    5.2、新义

    贾疏何以独存?

    一则旧疏不备。《周礼》独沈重四十卷,贾或取资。《仪礼》旧疏但二卷、六卷。可推《周礼疏》多袭旧,《仪礼疏》多贾自说。旧疏极简,贾欲逐句疏解全书如刘孔,无可因袭,必自撰。却态度草率,多凭联想,随意下笔,不详审文义。

    二则体例。逐句全疏,可谓详备。须知六朝义疏旨在通理,未必以解经注文义为目的,故二卷可了。刘孔必欲得经文正义,乃逐句疏解。此亦新旧学差别体现于义疏体例者。但就逐句疏解体例而言,贾不同于六朝旧疏,乃同于刘孔。是贾因袭旧学内容,而模仿刘孔体裁。此亦隋唐新风使然。贾疏外形趋新,内容仍旧,所以为义疏学演变之殿军也。

    然旧疏内容,贾疏亦有改造补订创新,常得于三疏新见。

    三等德。《周礼疏》比附《老子》。盖贾见熊安生说,生搬硬套,论理灭裂。熊说虽附会(多引外义),却自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贾窃而无当。

    贾两说不同者,或一仍旧,一改移。常随意变乱。

    《大司徒》旧疏就语助之微,畅论深义,望文发挥,不足以移论他经。而贾移之,突兀立说。

    “委貌”。贾不辨名物。附会“经记相应”,非出于文理自然,自矜仿佛皇侃。平实、牵强,虽可各自成家。然贾既破旧复仍旧,迷惑读者。贾疏改造而不全新,徒见论理混乱耳。

    5.3、结论

    《二礼》旧疏不备,《仪礼》尤甚。旧义疏学,重在通理,卷帙极少仍可成书。贾仿刘孔逐句疏解,自多补撰。然态度草率,强援彼此,不顾无干。故《仪礼疏》谬更多。贾又有改造旧说之例:彼经旧说,歪曲以就此经,致论理混乱,读之不得其意。不勘旧说,难明贾改制之意。

    总结。孔贾皆据旧翻新。孔疏新说,或刘孔排斥附会之说,或孔遵注家、迁改旧说。贾疏新说,则多轻率引释彼此,不顾本不相通,强为比附,文理滞涩,难明其意。孔贾之新不同。贾不攻驳附会,孔不强为比附。然皆表面加工,而无创立新学说之力也。贾疏之流传,在其体例逐句疏释便于学习耳。论学术,则不如南北朝诸儒之能自力探研也。

    6、贾疏通例

    6.1、义疏学不为实事求是

    义疏学非清人考据事实之学。

    皇侃是通理之学,不顾经注原意,无关事实。二刘所攻旧学,每附会义理。二刘则为现实、合理、文献主义,类而非清学。孔贾不成一家学术。

    郑注名物,贾疏概不言为何物,此常例。盖贾欲得郑注之深意,非名物之实。义疏学非考古学,非历史学,非名物学,非考据学。贾不欲此等“知识”。

    贾不考实,二刘参合条理文献用字之例,亦非若清儒之历史考古探实。

    义疏学为文字语言探索通理之学,绝不用古代礼器实物为之考证。(做经学,慎用考古材料与思想史追溯。)

    《仪礼》贾疏,亦不须礼图。

    郑注常抉发经文辞例,贾疏详为疏论,此其宗旨。义疏学以文辞观念为主,不关实际,不嫌烦琐牵强。

    敖继公则靠实事求是之法别树一帜。清人宗郑而自诩实事求是,陷入矛盾。贾疏皆出于观念,不计实物、绘图。

    要之,义疏学为文字通理之学,《二礼疏》以疏论郑说为旨,异于清人实事求是、考据名物之学。

    6.2、“通义例”为义疏郑学之要旨

    郑学自成体系,诸经注互相关联。探其条理,使郑学体系更趋精密,此乃义疏郑学之要旨。

    郑注群经,相互关联,偶有矛盾,又以《郑志》调和,反覆论证,完善体系,此乃义疏郑学之目标,非训诂之学也。乃订例之学。

    郑注特例,贾疏则推广以为通例,检讨诸经,探索体系化、普遍化。

    义疏家滥用“地道尊右”。

    普化一说而不灭裂,则可反证其说通理。义疏家乃常互引郑注,不顾与经文无关。“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此据一边理,一边理不备,文相续乃备,故云‘互相备’。”

    训诂有举类。“箪,笥。”

    反复引述定说,极易趋向滥用陈词。贾疏之论理灭裂,多由牵强援用常说、通例。

    引郑注,除探索郑学,亦需考虑实践因素。注疏引《论语》多郑,绝少何晏,可见义疏学背景。

    总结,义疏家欲以郑注为通例,搜罗诸经例证,或说他经而用此说。异于孔编遵一家之仅为编书体例(前者是学说体系)。然或将郑君望经之说强推通例,或引无干之通例,则牵强。

    6.3、训诂固化

    顾炎武:“训诂出而经学衰。小辨愈滋,大道日隐。”贾疏辄引无干之通说,训诂尤显固化。乃至郑注之外,不许他义。倾向于一字一训,不兼别义。固执通说使然也。

    6.4、结论

    义疏郑学之主要特点,在固执郑注与义疏学常说。意在使郑注成为通论,通于他经,诸经注相明。又有义疏家自己推论礼之通例者。然多套用已成之定论,不顾不干经注。礼说外,训诂亦趋简单化。学术固化,人不思考(“思考”本旧学异于二刘之特点),沿用定论,义疏学以是废绝。

    P308敖继公附说

    敖继公逻辑自洽。证明“以经释经”方法行不通。南北朝唐初视郑如经,不容自由异说,不得不然。不然无所折衷,适显圣人制经之不完整性。(若圆满,何待二解?)

    乔氏立场:圣经权威性瓦解。研究礼学,不必论是非,但如实呈现各家学说本貌而已。此谓“纯粹经学史研究”。

    P321后语

    乔氏对“经”无感,清儒阐发“经义”。乔氏泛爱古书,清儒借以为研究工具,无意甚解。乔氏自矜“经学史家”,清儒不过“经学家”。(清儒读书不如乔氏之平心得实,或如其言。然乔氏之自矜鸡蛋而憎恶母鸡,一何颠倒之甚也。)

    乔氏以为不必迷信清学(从清学偏于考证而非义理而言,有理),须从纯粹文献学审查清学(即阅读国故之态度耳)。

    三联版编后记

    传统(三礼)义疏学,是郑学之延续。其理论形态类郑,是用郑法以治郑注。刘炫否之,可视为杜预经学之延续。郑君研究经书文本内在逻辑,为经而经的专业性文献研究。杜预探讨书后史迹,以事实为验证标准,否定汉代学者不顾事实、从文造例。郑为专业经学,杜为合理主义。班固、王充否定章句学;王肃、杜预否定东汉文本义例之学;刘炫、王劭否定为经而经之义疏学。孔编承刘,杂存旧学。后因王元感、刘知几、 唐玄宗等,专业性经学消失,啖陆大义之学开启。

    《诂经精舍文集》。大言无益,须文本细读。刘文淇《左传旧疏考正》,实究义疏,孤明先发。牟润孙《论儒释两家之讲经与义疏》。清儒以注疏为材料之渊薮(等之类书),未尝直面、细读注疏本身。唐前经著,语言、思维习惯大异宋后。须明其语义与逻辑。同一问题解答各异,各有其由。

    2020.9.6撮述

  • 小人物相对论

    作者:Fickler 发布时间:2020-07-24 23:39:25

    #

    淑橼

    #

    最后的“各方好评”有这么一句点评——“对垮掉派大人物及小人物——也就是他们的女人——的形象进行了详实而生动的描绘和再现。”

    我想这位安妮女士大概是为了抓紧时间完成业绩,匆匆看了简介就写完了这个评论,没有比这句话更不合适介绍这本书的了。作为垮掉派的代表的凯鲁亚克在这本书里描写不多,更不是重点。与其说是“垮掉派的女人”,不如说是“作为这些女人的男人的垮掉派。”

    有句很俏皮的话是这么说的“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一句话的含义往往需要放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书名的“小人物”像是个有点狡黠的陷阱,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小人物?

    和早早崭露头角,留名文学史,以自己的作品定义一代人的垮掉派的代表人物相比,乔伊斯确实是个小人物。可是别忘了,她也是年纪轻轻考入哥大,写书并出版,作品甚至被汉译,被中国读者读到的成功作家。她真的是小人物吗?

    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垮掉的一代’回忆录”,但这是我见过最像自传的回忆录(当然我读书非常非常少。)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在读完之后爱上小乔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凯鲁亚克?和我想象的没什么差别的男人,很多时候在流浪,有些时候在写作,有些时候很无趣。

    我喜欢看小乔用温柔又成熟的笔触诚实地记录自己的故事,既然她就置身于垮掉的一代之中,那她所写的也必然是垮掉的一代的回忆,但是这里的垮掉的一代,更多的是她自己,和她以独特的,罕见的女性视角冷静而又饱含感情的记录的另一些女性。

    无论是为爱痴狂的——好像这本书里的女性都多多少少有点为爱痴狂的特征,在这条路上走的最远的爱丽丝,她固执追逐艾伦的身影让我想起今敏的《千年女优》,她真的是在追逐艾伦吗?还是她只是在追逐宿命中注定的自己?

    有些人可以从爱丽丝身上读到女性要洁身自好的教训,我却从中看到了女性的完整和魅力,尽管也为这个漂亮温柔的会说“我的小妈妈”的女孩最终从华盛顿高地的客厅窗户跳下去的结局而心碎,但我想我没有立场指点别人的人生,更何况阅读跨掉一代的作品,就更加理解洁身自好的无意义。她选择了这样的人生,并承担了这样的结局,在很多懦夫面前,她不是个英雄般的大人物吗?

    小和大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参照物谈大小,就像离开了剂量谈毒性一样是耍流氓的行为。但是就在这种普遍的“垮掉派大人物及小人物——也就是他们的女人”大与小的认知中,乔伊斯通过她的书写,通过她温柔的坦白,满怀爱意的回忆和优美的文采,在读者心中一点点将小人物变成了大人物。

    尽管约定俗成的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规矩,但人心也各自有各自的尺度,这个世界在变得前所未有的多元,人也在变得前所未有的独立,所以判断不宜下得太早,故事才刚刚开始。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但是“时间像一首取自,你可以反复重来,直到将它谱好。”

    当我意识到我正年轻时,我已经开始走向衰老。

    那么被人冠名垮掉的一代,也许正是因为心中有着最为热情的期许。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569+)
  • 无漏页(71+)
  • 二星好评(631+)
  • 简单(507+)
  • 无缺页(86+)
  • 体验满分(107+)
  • 不亏(76+)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4-12-19 07:17:1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师***怀: ( 2024-12-07 12:39:5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訾***晴: ( 2024-12-23 15:56:1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曾***文: ( 2024-12-22 07:29:57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石***致: ( 2024-12-19 22:52:1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后***之: ( 2024-12-25 04:47:3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养***秋: ( 2024-12-31 10:49:5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饶***丽: ( 2024-12-22 17:47:3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芮***枫: ( 2025-01-02 17:18:20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堵***格: ( 2025-01-02 11:33:02 )

    OK,还可以

  • 网友 沈***松: ( 2024-12-18 20:32:3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习***蓉: ( 2024-12-18 14:02:36 )

    品相完美

  • 网友 谢***灵: ( 2025-01-01 00:46:14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温***欣: ( 2025-01-01 23:25:35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龚***湄: ( 2024-12-19 12:31:04 )

    差评,居然要收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