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 201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 2011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正版现货 可开发票 快递包邮
内容简介:
本目录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4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7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自1999年12月20日至2010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
本目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图片清晰,实为广大集邮爱好者、集邮工作者、邮政工作者之工具书。
书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票
一、“纪”字头纪念邮票
二、“特”字头特种邮票
三、“文”字邮票
四、编号邮票
五、“J”字头纪念邮票
六、“T”字头特种邮票
七、按年份编号纪念、特种邮票
八、小本票
九、普通邮票
十、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十一、贺年专用邮票
十二、加字改值邮票
十三、欠资邮票
十四、航空邮票
十五、军用邮票
十六、包裹邮票
十七、自动化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邮票
一、纪念及特别邮票
二、通用邮票
三、欠资邮票
四、邮资标签
五、邮票小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的邮票
一、纪念邮票
二、通用邮票
三、邮资标签
四、邮票小册
附录:按发行日期顺序排列的邮票总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的邮票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11)》,本目录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4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7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自1999年12月20日至2010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
精彩短评:
作者:710038 发布时间:2019-03-26 23:17:55
今年夏天一定要喝上梅子露 日料真是太适合太适合我了(。ӧ◡ӧ。)
作者:程方圆 发布时间:2020-07-23 16:29:48
不错
作者:lianghao 发布时间:2020-12-05 16:53:16
2020年从本院图书馆借阅;“北京方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上每个人都有移植机会,但恢复时间较HLA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长,移植以后感染发生几率较高。最官方的解答!
作者:镭Ra 发布时间:2015-04-20 14:04:18
不要读,差劲。翻译更是害死人。
作者:HeyJude 发布时间:2008-10-20 18:31:12
代替我妈的唠叨的~=。=
作者:信心不逆熊先生 发布时间:2016-12-17 21:43:03
今年重读了一次,发现喜欢得不得了。突然发现它基本上是根据《大念处经》来安排相关章节的,非常现代化的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介绍了“身受心法”的禅法。每每读着就想起葛印卡老师、马哈希尊者和德加尼亚禅师来
深度书评:
读《大学》所得
作者:何波 发布时间:2021-05-01 21:01:33
一、前言
相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是的,它就是《大学》的开篇。
《大学》2200个字,但流传千年,其背后到底深藏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
首先,我们所讨论的《大学》,是经
朱熹调整顺序后、分出经传的大学
,为什么选择这个版本,是因为大学的重要性事实上是朱子做了此改动后才凸显的,朱子改定《大学》后,《大学》才成为《四书》之一甚至之首,四书高于《五经》的传统也基本定下,所以,是朱熹版《大学》对整个社会思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力,那我们要讨论的,自然就是朱熹版《大学》,而非原版《大学》。
其次,《大学》是“在大学(又称太学)的圣人之学”,
一言以蔽之即“内圣外王”,即把个人修身(内圣)与国家执政(外王)打通的道德与政治哲学
。但中国具有道德与政治结合的风气是在汉朝独尊儒术以后,从此儒士同时兼顾道德与治国精英两重角色,所以关于《大学》的真实作者有多种说法,主流为曾子,但我个人更倾向于次主流的汉儒,因为只有在汉朝的独特背景下,才能孕育出《大学》这样的内圣外王之作。
最后,大学到底有哪些有意思的洞见,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下面我们一一分述之。
二、框架
先看《大学》的框架,
一共十一章,分为经(第一章)与传(第二~第十一章)
,第一章的经,即我们熟悉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经,就是孔子的原话,被后人记录下来
。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的经不大可能为孔子原话,相信看过《论语》的朋友再看这几段话,明显会感觉很奇怪,
这种严密的文风以及道德政治贯通的逻辑,在孔子身上表现的并不明显
,所以这一章有可能是朱熹“托圣人言”。
经之后则是传,即后人的阐释
,朱子版《大学》中的传有十章,其内容分别为:释“明明德”、释“新民”、释“止于至善”、释“本末”、释“格物致知”、释“诚意”、释“正心、修身”、释“修身、齐家”、释“齐家、治国”、释“治国、平天下”,刚好对应
“三纲领”
(对应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学》的大结构。
那《大学》的框架是什么呢?一句话,内圣外王。
内圣,对应着三纲领中的“明明德”,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条目,外王,对应着三纲领中的“亲民”与“止于至善”,包括“齐家、治国、平天下”三条目。所以,《大学》就是一门将个人道德修养(内圣)与国家治理(外王)贯通的道德政治哲学(此处的国家指国与家,也是传统家国同构的真实体现),这也是儒家的核心纲领。
最后看一下《大学》的核心导向。
从各章的字数来看,三纲领中字数最多的是“止于至善”,八条目中字数最多的是外王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三条目,说明在《大学》的语境中,
政治哲学的意味更浓
,表面看修身虽然也比较重要(表现为条目较多,有5条,并且本末也是从修身开始的),
但更重要的依然是治国。
说完了结构,下面我们聊聊具体内容。
三、主要内容
1、明明德
引用了《尚书》中《康诰》、《太甲》、《帝典》三篇,说明了个人道德(即明德)的重要性,不过就一个引用说理,并没有任何展开,
逻辑说服力不是很强。
2、新民
新民与明明德的最大不同,
就是把对道德的要求推己及人,从个人上升到外部的国与家
。此处先是引用《盘铭》说明了自新(即对道德的不断要求)持之以恒的必要性,然后引用《康诰》画风一转,向应然跳跃,说明统治者对老百姓自新的引导(即新民)的重要性,实现了个人道德向国家统治的贯通,最后引用《诗经》中的《大雅·文王》,把新民上升到天命,赋予其更高含义,最终达到的,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至善”境界。
3、止于至善
至善,是个人道德修养与国家治理统治的最终目标,自此,德(道德)治(治理)贯穿一切,成为儒学最高纲领。这里,首先引用《诗经》的《玄鸟》、《绵蛮》,
说明止于至善的必要性
,即人必须且应该有所止;然后引用《文王》,
说明止于至善的具体内容
,即君爱臣民,民臣敬君,子女孝,父母慈,对人忠诚守信,基本围绕着道德展开(包括先天的伦理道德、推理的忠孝道德、后天的社会道德),也勾勒了儒学的主脉络;之后引用《淇奥》,从治学、修养、意志、仪表,
说明了止于至善的路径
;最后通过《烈文》,
说明止于至善的效果
,即“没世不忘”——人们永远不会忘怀。
4、本末
说完了三纲领,下面就要具体展开到八条目
。怎么展开,肯定要抓主要矛盾,即事物的本而非末,《大学》的本,即明明德,明明德后,才能新民,新民后,自然无讼,社会治理就得到了良好效果。所以,
本末这一章,是过渡章节,是从三纲领无缝衔接到八条目的核心。
5、格物、致知
八条目开始,是格物、致知
,这里比较有意思啊,其实原文这里只有一句话: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句话本来在原文的末尾,朱子抽出来放到第五章,然后还补了一句:“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意思就是这第五章大概是解释“格物致知”的意义,然而现在已经遗失了,
于是朱子自己补了一章,是真的遗失还是朱子“借圣人之言”,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后者
,但如果没有朱子对于这部分“格物致知”的补充,后世中国人的思想中就整个丢掉了一整块格物致知的文化,而且宋明人的格物致知思想完全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这里不管是不是“借圣人之言”,我们都要承认,
因为有朱子的补遗,我们中国人的心灵增加了关于格物致知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什么是格物致知呢?简单说朱子认为,
个人的道德修身不是一上来就直接修,而是先要“格物”
,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一旦到了某个阶段,一下就会融会贯通,包括现象与本质、精微与粗浅等都无不了然于心,即“致知”。其实这个就是宋明理学的核心之一(其他核心包括理气论),朱子的突破在于:1、打破了过去紧靠意志实现道德修养的传统,
将事物的认识活动纳入道德修养范畴
;2、对事物的认识不仅来自书本,
还来自实践
;3、这套理后来
将佛教的修身全盘纳入儒学体系,并且还给予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统一框架
(理气论),从此宋明理学形成,并吸收了佛教。这就是格物致知的内涵,及其意义。
6、诚意
“格物致知”这一认识活动之后,就转入实践活动的范畴,中间的桥梁则是“诚意”。
这里首先介绍了诚意的内涵
,即要意念真诚,实事求是,不能欺骗别人和自己,这里尤其强调不能欺骗自己——即慎独,事实上,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无意识放纵自己的行为(比如现在在互联网上,注册个小号骂人),朱子认为诚意要包括慎独,即一个人的时候也能约束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诚意;
然后介绍了为什么要诚意
,因为内在的真实德行总会有相应的形象表现出来,即“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同时反面说明了慎独的重要;
之后介绍了如何慎独
,即慎独的时候,要像“有很多眼睛盯着自己,很多手指着自己”;
最后说明了诚意的意义
,“德润身,心广体胖”,所以“君子必诚其意”。
7、正心、修身
诚意之后,如何修身呢?在那之前,必须要先正心,毕竟,心是身体的灵魂。如何正心?
从正面来说,必须不怒、不惧、不偏爱,不忧患
,因为一旦有这些情绪,行为就比较难恰如其分,但有意思的是,前面才说诚意是“恶恶臭、好好色”,是实事求是,现在马上又要克制这些情绪,是不是矛盾了?我认为并不矛盾,人非圣人,不可能不怒、不惧、不偏爱,不忧患,要做到这四不,必须先坦然正视他(即诚意),才能最终战胜他(即正心),这里的正心,其实包含了正心的过程。
然后从反面来说
,如果有那些情绪,就会“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如果你连重要的东西都没看见、没听到、没滋味,后面怎么能修身呢?这就是修身的前提——正心。
8、修身、齐家
正完心之后,就来到了修身——即明明德的最后一步,之后就推己及人,扩展为新民的齐家。这里为了说明修身与齐家的道理,
先举了一群例子
,即人对于自己亲近的人会有所偏爱,对于鄙视的人会有所成见,对于畏服的人会有所偏敬,对于同情的人会有所偏护,对于怠慢的人会有所偏轻,能够做到喜欢一个人又认识到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认识到他的优点,这种公正地看待、处理事务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确实,这都是人之常情,如屏幕前的你我,我们谁又能免俗呢?然后,
又把这个例子与齐家靠上了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溺爱子女的人很难知道自己孩子的坏毛病,贪得无厌的农夫总觉得自己的禾苗不茁壮,都是自身品德不好,自然齐家就做不好。
9、齐家、治国
如果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基础上修好身,那么齐家就有了好的基础,这是将个人的明德贯穿到齐家,然后这一章节又将齐家贯穿到治国。怎么贯穿呢?
首先,这里做了一个类比推导,强调了齐家与治国的共通性。
即孝(对父母)与事君(即忠)、悌(对兄长)与事尊长、慈(对子女)与事民众,实际上就是采用人之常情的类比,将家庭的对上、对中、对下关系,推广到国家。对父母孝就一定可以对国君忠么?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这个并不必然吧,但汉朝的《孝经》破天荒打通了忠孝,构建了我们源远的家国同构文化,所以我认为《大学》是汉儒所做,也是因为这个道理,毕竟有了《孝经》的创造,这里的逻辑才这么顺畅。
其次,强调了齐家治国的可行性。
母亲出于真诚养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在出嫁前都没有学过如何养育孩子,不正说明了心诚即道德的重要性么?
然后,转到国君,谈了治国的要求。
如果国君在家庭中谨守仁爱相亲、谦恭礼让之道,那么民众臣子自然也会相应遵守,国家就会安定,反之亦然。真是这样么?按照现在的思维,并非自然而然,所以这里体现了泛道德及天道无往不利的思想,也构成了中国人的底层思维。
最后,又引用了《诗经》的几个句子再次强调治国必先齐家(都主要指国君)。
坦白说,《大学》里引用诗经,基本都有硬靠嫌疑,这里几个引用也是没有啥说理,咱先按下不表。
10、治国、平天下
如同修身是齐家的前提、齐家是治国的前提,治国也是平天下的前提,平天下则达成了“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那国君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平天下呢?
首先,要以身作则,讲究“絜矩之道”。
什么叫絜矩之道呢?简单说就是推己及人,原文讲“所恶于上、毋以使下”,即不喜欢上位的人对自己的,就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对下面的人,简单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次,又引用几个《诗经》的话,要为政以德,得到人民的拥护。
还是那句话,但凡对《诗经》的引用,都不是那么完美,但这里还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要获得人民的拥护,否则“惟(天)命不于常”,天命(即政权)可不一定长久。
之后,又强调了德才的重要性。
无论《国语》或《尚书》的例子,都树立了德大于才的用人理念,有意思的是,这里提出了“无德之人居四夷”的理念,颇有开“华夏文化中心主义”之先河。
最后,强调了义大于利的重要性。
义利之辨来自孟子,曾子在孟子前,所以《大学》大概率是汉儒所做,《大学》这部分有几个观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1、公利的正当性,义大于利中的利都是私利,大部分情况下,公利和义都是等同的;2、节俭的用度观,“用之者舒”(舒指适度,节俭)就是最好的写照;3、富贵观,贵人(如大夫)不应过多考虑利(富)的事情,而应考虑公利(即义),但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富贵是一体的,贵人一般富,富人很难贵。
四、总结
看完《大学》,有几个感想与大家分享:
1、
《大学》的很多思想都比较成熟了
,包括家国同构、义利观、道德一元论等, 说它是儒家的入门提纲,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一篇《大学》,
已经把儒家的核心思想都贯穿透彻了;
2、《大学》经过朱子编撰后,
非常有逻辑和条理
,日本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哲学不发达,但唯朱子是例外,看来确实如此,朱子的逻辑能力非常强,虽然有些内容现在理解起来不甚通达,但在当时的大文化背景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3、
《大学》对我们当代人有没有价值呢?我认为是有的
,比如有两个点很触动我,一个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个是诚意后的正心,都有所感。
如果对本文满意,可关注公众号“何是说”
《苏轼传》:好的关系是一生的滋养
作者:心语爱 发布时间:2022-02-05 18:16:28
文/心语爱
提到苏轼,都知道他是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但比起这两个身份,我更欣赏他“东坡居士”的身份。
苏轼从小才华出众,21岁就中了进士。但却一生飘零,起伏不定。或许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他“以平常心待无常事”的豁达与通透。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三次被贬,无论是仕途上还是精神上,都给苏轼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由王水照和崔铭合著的《苏轼传》时,印象深刻的不仅有苏轼的诗篇佳作,还有他那令人羡慕的人际关系。
都说患难之中的真情弥足珍贵,我认为: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生的滋养。
01 小时候,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复原力的沃土
苏轼虽然才华出众,21岁便中了进士,但却命途多舛。45岁因“乌台诗案”被关入狱100多天,遭受非人待遇,而后被贬黄州。
人到中年被贬,无论仕途还是精神上都受到重创。
但苏轼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从自身找原因,他认为自己之所以遭此劫难,是因为“口业”太盛,他终于明白“才华外露”在当时的社会是做人的大忌。
此外,由于被贬,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变得拮据,苏轼便和夫人精打细算,每天用度不超过150钱,分成一串一串的挂在房梁上,每天从房梁上取下来一串使用。
另外,他还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植蔬菜谷物,自给自足。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超强的自我复原能力,面对逆境或重大压力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不仅善于自我反思,也能够迅速从困境中走出。
这种面对挫折的反弹能力就是复原力,复原力从何而来?
我认为,与程夫人对苏轼的教育息息相关。
小时候,程夫人非常重视对苏轼的教育。
一天,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名士,因党羽之争而被牵连,为了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
年仅10岁的苏轼听后深受启发,他对母亲说:“倘若我也要做一个范滂这样的人,你会同意吗?”
程夫人回答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
程夫人信奉佛教,对一切生命都保有一颗仁爱之心。她曾严禁家人捕鸟取卵,所以,家里的鸟儿越来越多,都不怕人。
正因为程夫人的慈爱,从小塑造了苏轼乐观、善良的性格。
即便苏轼一生波折不断,漂泊不定,他仍然能不断从挫折中解脱出来。因为程夫人给了苏轼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才会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开阔。
02 长大后,好的家庭关系是应对人生困苦的强大后盾
苏轼一生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王弗,16岁就嫁给了苏轼,二人琴瑟和鸣,可惜王弗年仅27岁便去世了,当时苏轼30岁。
三年后,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嫁给了苏轼,和苏轼风风雨雨一起20多年。当苏轼被贬黄州时,贤内助王闰之的帮助,侍妾王朝云的陪伴,给了苏轼精神上极大的慰藉。
此外,苏轼与孩子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融洽。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130天,长子苏迈一直陪伴照顾。后来被贬惠州,儿子苏过、侍妾王朝云陪伴其左右。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这是他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作品,只要一家人和睦,孩子们聪明懂事,生活即便穷苦,也不足挂齿。
此外,在苏轼漫长且波折的一生中,有一个人是苏轼精神上极大的支撑,就是他的弟弟——苏辙。
苏辙与苏轼同时中进士,入官场,虽然两人每次上任之处相隔较远,但却阻隔不了两人的情感联系。
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时,苏辙为了救苏轼,不惜以自己的前途作为交换救哥哥。
在被贬儋州途中,苏轼、苏辙久别相遇。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阔别多年,两人在被贬途中相遇的心情不言而喻,他们像小时候一样,在一起睡觉相伴一个月。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有家人的牵挂和陪伴,即便身陷困苦,内心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你。
我想,这就是家人的力量,一种强大的情感后盾。
03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没有发现?
苏轼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得势还是失势,身边总一群人对他不离不弃。
当他被贬黄州时,他曾调侃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当他被贬惠州(今惠阳)、儋州(今海南)时,许多好友纷纷前去探望,更有甚者卖掉家产,带着妻儿准备到海南陪他居住。
最触动我的是苏轼同乡老友巢谷,曾在黄州帮助苏轼耕地建屋,悠游林下。而在得知苏轼兄弟被贬岭海,他竟不顾73岁的高龄,从四川徒步赴岭外,最后客死途中。
即便是当初与苏轼政见不合的王安石,最后也与他握手言和,相交甚好。
从45岁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再被贬儋州。这近20年的漂泊无定,苏轼应该早已厌倦了这种流离生活。
但所到之处,总有一群人与其谈笑风生,伴随左右。或是家人,或是友人,或是自己。
正因为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反而使得他从漂泊的生活中,寻得几分安定与泰然。
写在最后
公元1101年,66岁的苏轼在儋州北归途中病逝。临走前,他对儿子们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面对死亡,他平静且坦然。
虽然一生仕途风波四起,但他所到之处,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实事,杭州治西湖,密州治蝗虫,徐州抗洪灾,深受百姓爱戴。
虽然一生漂泊流离,但他并不孤单,因为有家人、朋友生死相随。
虽然一生困苦繁多,但他心灵却自由不羁。
读完《苏轼传》,脑袋里突然闪现出5个字“我本自具足”。
什么是富足?
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释然。
是“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的劫后余生的欣喜。
是“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的超然物外。
什么是富足?是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和平共处。
好的关系是一生的滋养,正如苏轼的一生,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370+)
- 内涵好书(573+)
- 下载快(414+)
- 可以购买(562+)
- 小说多(238+)
- 内容齐全(72+)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17 21:49:2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02:41:10 )
强烈推荐!!!
- 网友 孙***夏: ( 2025-01-03 01:10:5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谭***然: ( 2024-12-19 01:55:1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4-12-28 06:12:24 )
不错。。。。。
- 网友 通***蕊: ( 2024-12-14 07:15:3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宫***玉: ( 2024-12-18 16:22:42 )
我说完了。
- 网友 索***宸: ( 2024-12-23 17:48:4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晏***媛: ( 2024-12-30 17:22:33 )
够人性化!
- 刘少奇选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新版剑桥商务英语(初级):练习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新华书店自营】2023法律硕士背诵逻辑(非法学、法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群书治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手抄报模板:主题活动篇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安全用电技术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陈嘉映、刘擎等推荐,观念如何改变世界?看格劳秀斯、伯克、韦伯、科耶夫、哈耶克、亨廷顿等18位思想家与西方近500年文明的进程。)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领袖的挑战(7)/变形金刚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Banker To The Poor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时间之线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