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中华择吉/中华民俗文化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5

中华择吉/中华民俗文化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华择吉/中华民俗文化精美图片
》中华择吉/中华民俗文化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华择吉/中华民俗文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408722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2
  • 页数:201
  • 价格:12.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5

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

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遗憾而可恨的是,喧闹声中混进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他们不学尢术,宣传迷信,混淆视听,毒害民众,中饱私囊。十是乎,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扭曲,显得更神秘、更玄乎、更灰暗、更不可理喻了,甚至日益堕入泥潭。有鉴于此,这套以“倡导科学,破除迷信”为目的的中华民俗文化丛书应势而生。


书籍目录:

章 择吉术的起源和发展

一、从占卜到择言

 (一)古人狩猎的禁忌

  (二)骨卜的流行

  (三)“数”的占卜

 二、择吉术的发展

 (一)历书的产生

  (二)萌芽中的择吉术

  (三)注历的运用

 三、择吉术的成熟

 (一)清代的择吉通书

  (二)多种术数的繁荣

  (三)港台的择吉黄历

 四、奇特的择吉心理

 (一)婚姻的择吉需要

  (二)建造的择吉需要

  (三)丧葬的择吉需要

  (四)其它的择吉需要

  (五)择吉的神奇力量

第二章 择吉术入门

一、天干的含久

(一)含义

(二)天干配阴阳

(三)天干配五行时令

二、天干配五行时令

(一)含义

(二)地支配阴阳

(三)地支配五行时令

三、六十甲子纳音表

四、干文纪月法

五、干文纪日法

六、干文纪吋法

七、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歌

八、阴阳学说

九、五厅生克

十、五厅的旺、相、休、囚、死

十一、五厅的寄生十二宫

十二、天干地文的刑冲害化合

第三章 古时几种主要择吉术

一、正五厅择吉术

(一)年三杀和三杀月

(二)择日时是关键

二、九星择吉术

(一)九星术的由来

(二)九星配年

(三)九星配月

(四)九星配日

 ……

第四章 历书具注的认识

第五章 因事之择吉

第六章 婚姻之择吉

第七章 丧葬择吉

第八章 节日择吉

第九章 民众吉凶日

第十章 如何看待的择吉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119104 发布时间:2017-08-27 17:00:20

    除了看到远离不成熟父母一章有点心惊肉跳,毕竟不符合传统,又有些无情,其他还是好的。有个疑问:如果一个传统中国人用文章中的方法隔离不成熟父母的影响,是否会因为更大的外部压力而导致更多的问题?另外,现代心理学的根基在于西方社会,当迁移到中国社会背景下,会需要怎样的调整?

  • 作者:恶夫 发布时间:2020-05-10 16:23:48

    优点是面面俱到,辅助资料多,适合教学,缺点是缺乏个性。

  • 作者:T 发布时间:2021-04-09 22:42:24

    哈哈哈哈哈就还真的是和柯布没啥关系

  • 作者:takaraicc 发布时间:2019-12-13 19:30:05

    互联网公益入门级参考教材

  • 作者:佳佳 发布时间:2019-07-26 22:05:40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 作者:青精饭熟云侵灶 发布时间:2016-11-04 12:27:12

    尚书真的好难读,这个版本算是尽量平衡信达雅了。


深度书评:

  • #译者手记#那不勒斯女友

    作者:Francesca-CY 发布时间:2017-01-19 09:28:43

    那不勒斯女友

    大约十年前,我在意大利中部一个中世纪小城里居住,日子非常清静。星期日大中午走在市中心,艳阳高照,放眼望过去,有时候只有一条狗在广场上垂着头走;在巷子里散步,会见到老得不能再老的人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晒太阳。我之所以提到这个城市,就是想说,相对于那不勒斯,这个中部古城几乎是无色无味的。我就是在这个城市认识了那不勒斯朋友绿小姐,她的姓氏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威尔第”,但我在想起她或者提到她的时候,总是会称她为“绿小姐”。尤其是最近,我在翻译那不勒斯系列小说时,我会常常想起她,因为她身上带着那不勒斯的那种混乱和激情。

    绿小姐是我的同学,我那时候经常去她家吃饭,随手在堆满书的书架上拿一本书,歪在非常凌乱的沙发上看,一边看一边和她闲聊,气氛很松弛,和外面的城市全然不一样。她热衷于做饭,那是那不勒斯人的小世界,充满了香料、美食和烟草的气息。她时不时会卷烟去抽,在阳台上看着外面连绵的山丘。

    因为她我才认识那不勒斯,还有那里的人,她带我去那不勒斯近海的地方过暑假,和她妈妈一起住。她妈妈不是一般的母亲,绿小姐称她为“Mutter”(德语的母亲),以昭示她的强悍。有一天我们出去,我坐在副驾上,绿小姐八十多岁的母亲开车,说着说着母女就吵起来了,母亲在前面哭,女儿在后面叫喊。后来在一个窄巷子里,后视镜卡住了,开不过去,“Mutter”硬行通过,车耳朵快要蹭掉了。我当时有些惊诧,但我内心却异常平静,我想这才是健康的母女关系。在费兰特的那不勒斯系列,这样的冲突场景似乎经常出现,有很多有冲击力的描写:莉拉和母亲,还有埃莱娜和她的母亲以及婆婆的争执。绿小姐说,这是因为他们住在火山口上,想想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把一切都埋了,所以那不勒斯人有一种决绝的姿态。

    绿小姐带我去看风景,是很美、很古老的建筑。我默默地看着,一边和她聊天,后来她忍不住说,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啊!难道不应该惊叹一下吗?我知道,那不勒斯人习惯于那种“永远热泪盈眶的激动”,火山一样的激情,我作为北方人很难爆发出来的激情。

    像任何城市,那不勒斯有它自己的味道,一种难以描述的特有气质,我在绿小姐的身上感受到过这种气质。当我第一次读到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原文时,我心里反复说的一句话是:就是这个味道。费兰特捕获了一个城市的气息和灵魂,并把它传递出来,这无疑是“费兰特热”之后,这个城市也成为旅游热点的缘由。

    我告诉绿小姐说我要翻译这套书了,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她非常振奋,反复说:来这里吧,来那不勒斯翻!或许会找到更多灵感。可惜我是各种事务缠身的人,只能在自己的书房里一点点地把这些文字转换过来。我想,我要尽量在汉语里融入那种气息和热度。这个系列每本都几十万字,这无疑是一项长期的苦役,我常常感觉自己一头扎进60年代的那不勒斯,无法自拔,与里面的人物共呼吸,我热爱那种投入和忘我。费兰特的故事很吸引人,总是让人忍不住一口气看完,可能就是因为她营造了那种体验爱恨情仇、人生百味的文学世界吧。

    翻译到最后,已经不是文字本身的问题了,而是要展现文字流露的感觉和气质。我长时间地“沉浸”在那不勒斯那个破败城区的生活里,我把那些人物和画面用汉语传达出来,这是我个人对于费兰特的传递,我知道,或许换一个人效果会有差别。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那不勒斯四部曲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它在世界上是成功的。对于中文版本,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读者能在书里嗅到那不勒斯的那种特别的气息。

    陈英

  • 旧作一篇,关于老纳【专为醉狗佳人而帖,见笑~~】

    作者:易栋老湿。 发布时间:2012-08-18 23:42:22

     

    有一类作家是玩命的,用灵魂写作。另一类作家是耍笔杆的,凭才气行事。前一类当中有卡夫卡,后一类里有博尔赫斯。这里按下博尔赫斯,说纳博科夫。

    先读《洛丽塔》,再读《苍白的火》的部分,接下来是《普宁》,觉得都是巨大的迷津。现在,又收阅了《黑暗中的笑声》,似乎看见了纳博科夫的三分真相。

    《黑暗中的笑声》写了两种人的故事,一种是瞎子,一种是疯子。其实故事很简单,纳博科夫在小说开篇,一口气就讲完了——从前,在德国柏林,有一个名叫欧比纳斯的男子。他阔绰,受人尊敬,过得挺幸福。有一天,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找了一个年轻的情妇。他爱那女郎,女郎却不爱他。于是,他的一生就这样给毁掉了。

    故事完了。他补充说,“这就是整个故事,本不必多费唇舌,如果讲故事本身不能带来裨益和乐趣的话。”于是从头说起。其中,“裨益和乐趣”是价值所在。

    欧比纳斯是柏林的艺术评论家和绘画鉴赏家。他有个不错的家庭,妻子伊丽莎白“顺从,温柔,她的爱象百合花一样雅淡”,他们有个八岁的女儿伊尔玛。他爱妻子,但也“隐瞒了将他的生活烧穿了一个窟窿的那团欲火。”他有不少讨女人欢心的优点(体面,富有),但从未从女人身上换取实惠。“他总是出错,总在试探,却总是失望”,因为“替他效力的爱神邱比特一定十分笨拙,胆怯,不善于想象。”当他以为“爱是可望不可及的”时,玛戈撞了进来,从此,他一脚“踩进一个血红色的水坑”。

    玛戈是电影院的引座员,一口柏林土话,大约十八岁(洛丽塔十二岁)。她是那种受到压抑的下层女子,其理想是当电影明星,进入富丽堂皇的世界,其偶像是葛丽泰·嘉宝。玛戈粗俗,抱负远大。情人雷克斯问她是否读过托尔斯泰的书,她说,“忽儿时代?没有。”她浅薄,无聊,想象力出色。她打电话跟名人调情,并为另一个活人订购棺材,乐不可支。她象征情欲,又煽动情欲,她不能生育,却把这一缺陷当作上帝的礼物。她骂欧比纳斯“骗子,懦夫,蠢材”,但由于他有钱,可作通往上层社会的桥梁,她及时捕捉了他。为此,欧比纳斯失去了妻子,女儿伊尔玛也得病死了。他举办了一次晚会,雷克斯出场了。此人是泊居美国的漫画家,曾以嫖客的身份和玛戈风骚过。欧比纳斯的晚宴,成了雷克斯和玛戈重逢的鹊桥。从此,二人淫风欲雨,不可收拾。后来欧比纳斯发现了,当他要干掉玛戈时,却被玛戈杀死了。

    三个人物的德性一目了然。欧比纳斯是一个瞎子,心灵没有窗口的笨伯,欲令智昏。玛戈和雷克斯则是疯子。

    欧比纳斯是绘画鉴赏家,他家里的一幅珍藏名画,竟是雷克斯仿制的赝品。他的“专长是艺术鉴赏,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美丽的玛戈”,而玛戈却是施骗的淫妇。不幸的是,玛戈和雷克斯的奸情的两次发现者,均非欧比纳斯本人(“我是瞎子?”),可见他瞎得不可救药了。纳博科夫安排了一次车祸,正式夺掉了他的双眼,使之堕入黑暗的掌心。他痛苦地体验到,“视觉居于一切感官的首位。”这时,雷克斯和玛戈也疯到了顶点。他们象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赤条条在瞎子面前逗乐。疯子对瞎子的戏谑,也推向极致。雷克斯拍瞎子一下,他以为是玛戈,柔情蜜意地呻吟着去拥抱她。夜里,瞎子在走廊上摸到裸体玛戈,她谎称她正晒太阳,他竟然信了。瞎子在疯子的指引下,总误入歧途。

    雷克斯是故事中有意味的角色。他才智过人,玩世不恭,作为漫画家和嘲弄高手,他的一套讽刺哲学是打开故事之门的钥匙。他代表纳博科夫。雷克斯认为,“一方残忍而另一方轻信,这正是讽刺艺术的根基。另外,讽刺也是一种虚假的推理,诱惑人们再次上当。”他有一个信念,即艺术、科学、感情方面,都含有一种巧妙的骗局。

    我们知道,纳博科夫一惯认为,“魔术师是(艺术)最主要的因素”,“大作家无不具备高超的骗术,不过骗术最高的应首推大自然。大自然总是蒙骗人们。”(《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他说过,一个孩子叫喊狼来了,而确实有狼,不是文学,根本没狼,才是文学。

    雷克斯和玛戈重逢时,讲了个类似的寓言,一个人把一枚钻石掉入海里,二十年后,就在同一天,他吃了一条鱼,但鱼肚里没有钻石,“我就喜欢这样的巧合,”雷克斯说。可见,雷克斯是纳博科夫用以舞弊的一块魔巾。小说中有一段,说一个大叔要化装一下,逗孩子们玩,于是下楼去了。孩子们发现一个蒙面人正在楼下偷东西,他竟然是大叔。而大叔却揭下面具说,“我装得象吗?”纳博科夫写道,这就是雷克斯的黑格尔三段论式的幽默。命题:大叔装扮成窃贼(逗孩子们乐);反命题:那人的确是窃贼(逗读者乐);结论:那人原来还是大叔(愚弄读者)。

    也许这是理解纳博科夫的纽结。安东尼·伯吉斯教授说到纳博科夫的《苍白的火》时,认为它“既是卖弄学问的,又是对卖弄学问的讥讽”。也可以说,《洛丽塔》是炫耀欲望的,又是对炫耀欲望的挖苦和鞭笞。小说中的人物之间有一场游戏,小说作者和读者之间,也有一场游戏。这就是纳博科夫的魔法。

    回到正题。

    人类的残缺中,疯和瞎是致命的,一种诉诸知觉和肉体,一种诉诸理性和精神,两者相加,是人的彻头彻尾的坏疽。而疯子和瞎子走到一起,必然有戏。疯子是理性的爆炸,行为上的偏狂,瞎子相反,在理性上表现为无能,在行动上表现为盲目。疯子为瞎子指路,瞎子只有无奈从命,二者是互补的。由于疯子的道德感已经失效,而瞎子的辨别道德的能力已经瘫痪,因此疯子和瞎子合演的是一场滑稽剧,一场闹剧。

    也许纳博科夫作品中的道德意味淡漠(“反道德小说”,“超道德小说”)的原因,正在于此。然而这种闹剧是更大意义上的悲剧,因为盲目和疯狂更普遍,更顽固。人类历史中的悲剧,或剧院里上演的莎士比亚悲剧,大体上不是一种道德纷争,这些悲剧可以缺少许多因素,独独不可没有瞎和疯。

    扯得近些,“文化革命”就是一次疯子和瞎子的邂逅,道德问题只是结果,而不是起因。人们踩着走向天堂的鼓点,非常热闹地进了地狱。二次大战的柏林,更是疯子和瞎子的乐园,因而是一场闹剧,一场悲剧。

    面对疯子和瞎子,面对亨伯特(“气喘吁吁的疯子”)和洛丽塔,欧比纳斯和雷克斯(“玩世不恭的疯子”),纳博科夫只便揶揄幽默了。写到欧比纳斯的父亲,一位乡绅时,纳氏说他死得突然,在弹子房里听一位客人讲猥亵轶事,大笑一阵,一命呜呼了。欧比纳斯出钱给一个制片商拍片,条件是让玛戈出任第二主角,一个被遗弃的情人(当然演砸了)!纳博科夫幽默轻快,但却残忍。其中杂有无尽的象征和暗示,直逼荒谬。

    《黑暗中的笑声》是一九三二年纳博科夫在柏林用母语创作的,原名《暗箱》。后来他译成英文,作了大面积改动,取名《黑暗中的笑声》。一瞎一疯,是其题解。在此之前,纳博科夫写过《魅人者》(The Enchanter),据认为是《洛丽塔》的前身。和《洛丽塔》相似,小说写的是一个中年欧洲男子迷上了一个女孩,便追求其母,以占有女儿。不同的是,中年色鬼被卡车撞死了(《洛丽塔》中,母亲被撞死)。那么《黑暗中的笑声》可称先驱了,中年人爱上少女,并因此而毙命。只是从这部作品到了《洛丽塔》,少女们的年龄越来越小,中年男人们的对欲望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自我折磨也越来越残酷罢了。

    纳博科夫写过一部自传性小说《天资》(The Gift),谈到过这一题材的初衷,“你可无限发展——诱惑,永恒的折磨,痒痒的难熬,疯狂的希望。结局——是一个失算”(董鼎山《洛丽泰四十二岁了》)。他颇有耐心地打一个题材的主张,是事出有因的。有评论家认为,纳博科夫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述说实质相同的事情,使所有的书成为一个自觉的整体,“重复到家了”。他在瑞士接受美国作家赫·戈尔德采访时,对此没有否认。他说,“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可以模仿的只有他自己。”就此而论,从《黑暗中的笑声》到《洛丽塔》,纳博科夫一直在讲述恒一的故事,盲目和疯狂,欲望和报应。

    英国的安东尼·伯吉斯教授在其《现代小说佳作九十九种》里说,纳博科夫的《辩护》(The Defence,一译《防守》),比《洛丽塔》“更典型地表现出纳博科夫的杰出才能。”小说的主人公鲁申是国际象棋大师级的选手,他对国际象棋的入迷,一如亨伯特迷洛丽塔,欧比纳斯迷玛戈。末了,经历了精神崩溃之后,他跳楼了。当他下落时,竟然看到楼群玻璃窗上映出了“棋盘图案”!显然,迷恋使鲁申既瞎又疯,最后毁了。

    伯吉斯评论说,“如果你反对平庸——就象纳博科夫笔下的大多数人不得不做的那样——你就不得不接受邪恶的惩罚。”伯吉斯引述了另一位英国作家弗班克对《辩护》的评论,“代替邪恶及其不可思议的可怕特权的,只有平庸,两者必居其一。”概其大要,纳博科夫总是让主人公择取一个非分的目标,由此归于灾难。对他来说,人在骨子里是俗人,庸人。他偏爱这些人的弱点。

    纳博科夫糟踏同行的才能,也是卓有口碑的。他说,“对我来说,许多得到公认的作家根本就不存在。”司汤达,巴尔扎克,左拉,对他来说是“三个可憎的平庸作家”。也许是厌恶弗洛伊德(“维也纳巫师”),他也多次捉弄福克纳和托马斯·曼。提起他的传统,我们自然会想起塞万提斯和果戈理。然而他称《堂吉诃德》是本残酷、粗俗的书,一次,当着六百个学生,把它撕了。他写过《果戈理传》,可他却说,“我特别注意不向他学习任何东西。作为师长,他既可疑又危险。”

    纳博科夫承接的是福楼拜传统,福楼拜有幸成为他不曾指摘过的数位作家之一。他的父亲有一本《包法利夫人》,衬页上写着“法国文学中一颗卓绝无比的珍珠”,纳博科夫说,“这个评价至今仍然适用。”实际这部书正是描写情欲、盲目、疯狂、惩罚的经典。

    查理是十足的瞎子,低能人,爱玛是瞎子兼疯子,浪漫情人。她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情爱,失败了,服毒后倒在病榻上。一个瞎眼乞丐吟唱着民谣从外面走过。爱玛疯狂绝望地喊道,“瞎子!”这是《包法利夫人》结尾,她平生最后一句话,意韵无穷。

    从福楼拜的镜中照一照纳博科夫,或许有益。

    之一,对通奸问题的深厚关怀。其中包括浪漫主义对人的诱惑。纳博科夫谈到《包法利夫人》时说,“一个浪漫的人,在精神上或感情上生活在一个非现实的世界之中。这个人是深沉还是浅薄,取决于其心灵的素质。”这可以概括爱玛,亨伯特,玛戈,欧比纳斯,不过他们的心灵素质一概是低劣的。

    之二,非凡的科学气质。写作最后一部作品《布法和白居谢》之前,福楼拜阅读了一千五百多本书,而纳博科夫则是哈佛大学的昆虫研究员,他分别在伊朗和秘鲁的山坡上发现过两个蝴蝶和蛾子的新种。有趣的是,福楼拜的父亲是卢昂市立医院的院长兼外科主任,而纳博科夫的外曾祖则是俄国皇家医学院的首任院长。对于人物,他们的解剖是外科大夫式的。马克思最小的女儿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是英文版《包法利夫人》的译者,她在导言中,称之有“观察与分析的奇异力量”,“结合科学论文的有诗意的形式”。而纳博科夫有个雅号,“诗人兼社会学家”。

    之三,反英雄主题。他们笔下充斥了形形色色的狂人,庸人,小人。福楼拜之所以“预示着现代小说的诞生”(普鲁斯特语),不仅在其首创“客观笔法”,更在于他郑重地将不三不四的人们请入小说,从而亵渎了文学殿堂昔日的崇高,讽喻了人文主义传统。他说过,《情感教育》的主人公弗里德利克“是一个集一切弱点之大成的人”。而纳博科夫的人物,则被定名为“一出宇宙闹剧中的小人物”。此外,《包法利夫人》曾被起诉,罪名是“否定美和善”。《洛丽塔》也以“淫书”遭禁。

    之四,闹剧形式,悲剧实质。人们说福楼拜的作品是“人类无知的百科全书”,纳博科夫的作品,则可以视为人类内心残疾的备忘录。

    《洛丽塔》被认为是“社会问题小说”,其实纳博科夫无意诘难社会学家们。他轻蔑现实,或以现实嘲弄现实。他是纯粹艺术的实践者,鼓吹者,他宁愿教会学生分析爱玛的发式,萨姆沙家的房间格局。他说,“我没有什么社会性目的,没有道德信息,我也没有什么总的思想要去开拓。”他不断宣扬这样的教义,“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然而现实对他却不依不饶,一是胁迫,二是戏谑,一言蔽之,残酷。他的爷爷是沙皇的司法大臣,父亲是民主立宪的斗士,坐过大牢,后来被保皇党人刺杀在柏林一家剧院里(杀手之一后来效劳希特勒,是对付俄国流亡分子的行家里手)。也就是说,纳博科夫的背景非常现实。他一生两次逃亡,一次从俄国到德国,一次从德国到美国。这一乖张命运的凶手,正是许多疯子,和更多瞎子,他们构成了纳博科夫“骗局”的底蕴。有人证实,他的性情相当单纯(游戏)。也有人考据,其人生哲学“有点绝望”(折磨)。此一,彼一,构筑了《洛丽塔》、《黑暗中的笑声》们的品格。

    说到《洛丽塔》,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珍威提到了莎士比亚,“我认为亨伯特的命运富有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性”,“亨伯特是个受情欲驱使的普通常人。他觊觎洛丽塔到了不把她当作人的地步,只把她看作梦想虚造的肉体——这种狂情还不是宇宙性的,历史永恒的?”(董鼎山:《洛丽泰四十二岁了》)

    该亮底牌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也是一部盲目和疯狂的悲剧。李尔王由于悔恨,最后疯了。臣子葛罗斯特则被疯子们挖掉眼睛,瞎了。第四幕是荒野,葛罗斯特叹道,“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是这时代的一般病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epub(301+)
  • 在线转格式(475+)
  • 情节曲折(118+)
  • 字体合适(355+)
  • 无广告(538+)
  • 图书多(653+)
  • 格式多(268+)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4-12-30 02:17:1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宓***莉: ( 2024-12-09 22:54:0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瞿***香: ( 2024-12-22 14:27:3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孔***旋: ( 2024-12-20 13:31:3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居***南: ( 2024-12-10 05:24:25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寇***音: ( 2025-01-03 18:55:24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冷***洁: ( 2024-12-31 03:15:0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仰***兰: ( 2024-12-13 16:33:2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冉***兮: ( 2024-12-27 21:15:5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