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31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精美图片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6654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
  • 页数:485
  • 价格:72.46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31

内容简介: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孙玉胜是《东方时空》的创办者,本书回忆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背后的故事与细节,以及重大事件、大型节目报道的背景、过程,也有作者对电视新闻理念的思考与体悟。本书结尾处,作者预言了“直播未来”,如今“直播”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十年》既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书籍,也是一部励志的创业史读物。

孙玉胜和他的央视同行们用近乎痴迷的对新闻理想的追求,告诉后来的人们,既仰望星空又俯身倾听,在百年变局的宏大背景下继续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依然是新闻人zui可宝贵的品质。

《十年》已是 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 课外书,也适合媒体从业者及相关专业学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十年》,新增20多幅台前与幕后的照片,订正一些符合时代的表述,是为典藏版。

典藏版设计特色?大十六开,四色印刷,还原台前幕后历史感。

?高清修图,图文并茂,辅助阅读,还原历史现场。

?双护封,外封折叠设计,尽显央视新闻频道十年珍藏镜头?全木浆纸,护眼环保,舒适阅读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

章 用兵早晨·1993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设计早间

从“新太阳”到“东方时空”

“特区”里成长

改造我们的语态

理想者部落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

开赴黄金地带

真诚守望来者

事实中的深度

监督的力量

舆论生态平衡

第三章 我看电视·1995

从远处看

从近处看

过程与悬念

建立媒体

建立媒体尊严

第四章 另类实验·1996

引进“谈话”

谈话的风险

谈话为什么被忽略

走向“调查”

第五章 感悟直播·1997

香江遗憾

澳门拾遗

锁定主体

动魄瞬间

前方记者

第六章 事件突发·1998

见证突发事件

前沿接触

发,还是不发

快反与引导

第七章 再看电视·1999

家用媒体

技术媒体

主持人媒体

制片人媒体

第八章 意外发现·2000

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付费电视意味着什么

第九章 时空改版·2001

艰难调整:定位《生活空间》

千期改版:打造“新闻杂志”

二次改版:“时空”150分

三次改版:《时空连线》《面对面》

第十章 检讨十年·2002

现在开始播报

评论:内容还是形态

不可失落的新闻性

远去的“线人”

直播未来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典藏版后记


作者介绍:

孙玉胜 1960年生,吉林敦化人。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同年入中央电视台。历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1993年以来,参与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以来,参与策划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相逢2000年、北京奥运会、国庆 等大型电视直播报道。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2017年当选亚洲广播联盟副 。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前言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从小学老师那里听来的古老谚语用在中国电视上是贴切的,尤以近十年的电视改革为甚。

    2003年春天,《新闻联播》中的会议新闻明显减少和变短了;从3月20日开始,央视破天荒地对突发事件——伊拉克战争进行了长时间的直播,而5月1日开播的新闻频道进一步引起海内外舆论和观众的关注……这些变化无疑都是新一轮电视改革开始的标志。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整整十年前,也是一个春天,央视从1993年3月1日开始设立早间新闻,从而实现每天十二次的新闻整点播出;而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则被广泛认为是这一轮电视改革的发端。

    如果再前溯十年,1983年,同样还是在春天,3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电视作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应该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因为前十次的类似会议的会标上还没有“电视”二字。就是这次会议 了一项对中国电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四级办电视,由此,各级电视台风起云涌。

    历史还可以继续前溯,而且仍有巧合和相似:1973年5月1日,彩色电视在中国正式试播;1958年5月1日, 家电视台诞生。中国电视发展史中呈现出这种“季候特征”和“五月现象”颇耐人寻味,但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叙述历史,而在于叙述“历史”中的实验和发现。

    中国电视的 轮改革应该以1983年为“元年”,这不仅仅因为前面提到的那次会议改革了电视发展体制,而且改革也体现在了电视节目上。 的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轰动一时的杂志节目《九州方圆》都是在这一年播出的;历时二十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也创办于这一年。1983年、1993年、2003年,以往的电视改革不仅明显具有发端于春天的“季候特征”,而且还有着十年一轮的“周期特征”。

    前一轮改革开始时我还未出校门,但我有幸成为第二轮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与上一轮改革不同,始于1993年的新一轮改革不仅发端于春天,而且发端于早晨、发端于新闻。决策者当时选择早晨,一是为了填补一个泱泱大国 电视台没有早间节目的空白,二是敏感的电视新闻改革由于早间节目影响小而可降低风险。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视的黄金时段在晚上,甚至在白天,而不是早晨,否则央视就不会在建台三十多年之后仍然还是每天上午8∶00才与观众见面。

    现在看来,当时我们对电视的了解是多么肤浅,对电视观众的需求是多么冷漠。十年前,谁都不知道当《东方时空》偶然闯入早间的时候,其实已经一脚踏进了一块富饶的处女地。这块土壤在我国电视界直到 还是相对安静的,因为大多数电视台目前仍然把目光紧紧地盯着晚间。殊不知国外早已将早间时段称为“战斗的早晨”和“疯狂的早晨”。我曾看过一项资料:美国的晚间电视节目排行榜 和第三的年收入差别大约是一千五百万至一千八百万美元;而早间节目的排行 和第三的收入差别则是1.5亿美元。如果一家电视台早间节目的收视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则意味着增加七千万美元的年广告收入。正因如此,美国几大电视网五十多年来不惜投入重金“逐鹿早间”,可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还有资料显示,在电视发达 ,近年来包括晚间在内的电视观众整体上是下降的,而只有早晨的观众是增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每天四十五分钟的《东方时空》每年已有近两亿的广告收入,但就整体的中国电视而言,早间节目仍然是有待开发的富饶之地,真正的竞争也许还没有开始呢。

    回望1993年以来的电视新闻改革,总有“十年之计在于晨”的感慨。从表象上看,这不仅仅是因为目前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面对面》等晚间 栏目以及敬一丹、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王志、董倩等一大批标志性主持人都与早晨的《东方时空》有关,而且还在于确保这些栏目和主持人成功的运作体制——“制片人制”“主持人制”和“第二用工制度”等,也都是在《东方时空》实验的。作为自始至终的参与者,我认为当年无论是早间栏目的创办,还是运作体制的改革,其成功的深层原因 在于《东方时空》实验了一种新的电视理念——重新检讨我们与观众的关系,重新认识电视的“家用媒体”属性及其特有的传播规律。甚至可以进一步直白地说:始于1993年的电视新闻改革在理念上是从实验与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也就是新的电视叙述方式开始的。比如,叙述的态度应该是真诚和平和的;叙述的内容应该是观众关心和真实的;叙述的技巧应该是有过程和有悬念的;叙述的效果应该是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的……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 次草稿,所以我们 新电视新闻的叙述方式其实就是在改变对历史的记录方式。当我们不是把新闻理解为“碎片”,而是理解为“历史”时,“跟踪新闻,全力跟踪新闻”“接近现场, 时间接近现场”“报道事实, 深入报道事实”就不只是我们眼下的职业操守,而是神圣的职业使命。我至今仍深信:理念与 是一切电视栏目成功的 重要因素。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

    上一轮电视新闻改革始于早晨而没有止于早晨。曾有人问:“《东方时空》十年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究竟何在?”我认为就在于其理念不断创新的实验性特征。那么《东方时空》以及后来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时空连线》和后起之秀《面对面》等栏目都实验了什么呢?其始终倡导的精神和诉求又是什么呢?实验有成功,也有遗憾和教训,这就是我想告诉读者的,也是写作此书的目的。当然,十年的实验并非仅仅局限于这些栏目本身,还包括其背后的运作过程和体制。

    三个“十年”的电视改革为什么都发端于春天?其中 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近几十年来新一届党的代表大会都是在秋冬之际召开的,新的领导集体主张的新的宣传政策由提出到具体体现在电视节目上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新的电视改革总是在春天开始萌动、生根、生长。十年的实践证明:成功的电视新闻改革和新栏目的创办每次都是自上而下的决策结果,新闻性栏目就 是如此,这是写作本书的前提。

    电视是制片人媒体,制片人是那些标志性品牌栏目和主持人的 “制造者”,其中许多制片人的专业理念和操作水准都在我之上,没有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就没有实验和发现的基础。

    纵观十年, 令人欣慰的是人才的集结与成长。由于实验了一种开放式的“吐故纳新”机制,才使专业的人才资源有了广泛的社会性和竞争性,从而让那些心怀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投奔而来。十年来,他们在使自己成为 的主持人、记者、编辑和摄像的同时,也把一生 的年华献给了观众,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电视新闻职业。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辞去公职,有的背井离乡,有的两手空空只身漂在北京。好在这里始终是一个渴望每一位 者加盟,始终为与“英雄”失之交臂而惋惜的地方。

    十年前,这些满怀理想与 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吸引他们的是创业;十年后的 ,凝聚和吸引人才的基础仍然是创业——是一种创新机制使得这个集体充满活力。尽管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我的同事们却用 和意志矗起了一座理想的山峦。他们用自己年轻的感受、独特的视角、开放的理念,阐释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宣扬着他们对生命意义和人文精神的理解。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代,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 年华的地方。

    我曾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四年多, 令我骄傲的是,我曾提议并主持起草了评论部部训:“加入新闻评论部是我们自愿的选择,我们愿意为中央电视台的荣誉和尊严尽职尽责。在这里,我们崇尚求实、公正、平等、前卫。”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天傍晚,在北京西山宾馆的一个会场里,大家集体通过这个部训时的气氛:郑重、神圣而充满 。这个部训后来成为新闻评论部特有的部门文化的灵魂。多年里,新闻评论部乃至新闻中心的许多同仁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中央电视台的荣誉尽职尽责,甚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始终令我欣赏和尊重,因为电视记录的每个画面、情节、事件和故事都出自他们之手,他们是一切 节目的原创者。

    本书叙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只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身处其中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它叙述的是一些电视新闻改革事件以及新栏目实验和大型特别节目运作的过程、背景、追求和检讨,还有我对一些电视理念的注释和解读,而这些理念和解读必定也受历史环境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局限。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坚定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来者,勇往直前而不重蹈覆辙。

    2003年5月



原文赏析:

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确保信任,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看明白一个东西需要距离。.......创新时最大的障碍,往往就是内心深处看不见的思维习惯。


或许电视可以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规律:从感性出发,在感性的表达中结束。电视的理性应当是潜藏在感性深处的东西,电视的理性,存在着一个奇怪的“传达规律”:它只有被电视表达本身忽略得越多,才有可能更多地留给观众。


我同意舆论的形成做过程化的划分,无论将舆论对行为的影响置于輿论形成过程中,还是置于其后,划分这几个阶段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意见”和“輿论”区别开来了,这样的区别提醒我们:“意见”是属于个体范畴的,而“舆论”是属于群体范畴的;那些起初属于个体范畴的“意见”慢慢积累起来,不断扩张自己的影响,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之后,就会形成舆论。由此提示一个规律与原则:从舆论及其形成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基本原理来看,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功能应当尽量地前置,不仅要从结果上去“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而且在舆论形成之前的初始阶段就应该介入,去引导和影响“意见酝酿”与“意见表达”。因为对“意见”的引导要比对已经形成的论”的引导更省力气、做功更大、效果更好。如果说意见是溪与渠,舆论则是江与河,是开渠引水容易还是力挽狂澜容易?结论是一目了然的。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第一个空白是人物。什么是“人物”?我们的理解从起点上就是准确的:不是为完成采访而说话的“工具”,不是某一种因节目需要而出现的“身份”,而是有血有肉的、有个性、有真正的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

孙玉胜是《东方时空》的创办者,本书回忆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背后的故事与细节,以及重大事件、大型节目报道的背景、过程,也有作者对电视新闻理念的思考与体悟。本书结尾处,作者预言了“直播未来”,如今“直播”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十年》既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书籍,也是一部励志的创业史读物。

孙玉胜和他的央视同行们用近乎痴迷的对新闻理想的追求,告诉后来的人们,既仰望星空又俯身倾听,在百年变局的宏大背景下继续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依然是新闻人zui可宝贵的品质。

《十年》已是国内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必读课外书,也适合媒体从业者及相关专业学子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十年》,新增20多幅台前与幕后的照片,订正一些符合时代的表述,是为典藏版。

典藏版设计特色

l 大十六开,四色印刷,还原台前幕后历史感。

l 高清修图,图文并茂,辅助阅读,还原历史现场。

l 双护封,外封折叠设计,尽显央视新闻频道十年珍藏镜头

l 全木浆纸,护眼环保,舒适阅读


精彩短评:

  • 作者:郑捕头 发布时间:2023-02-17 06:38:53

    国内电视新闻,乃至新闻业,曾经有过那样的辉煌。那些内容,那些尺度,如今简直不可想象。失去了,我们都失去了。

  • 作者:怪力乱神 发布时间:2022-03-12 16:31:55

    言之有物,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指南。

  • 作者:粼波 发布时间:2009-09-04 14:39:36

    卢梭不愧为卢梭!!!

  • 作者:冬冬胆小鬼 发布时间:2021-10-28 08:14:33

    初版再版的三版,一些在第一版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相继犯事已经被删去了,不过依旧难掩全书筚路蓝缕开拓者的意义。

  • 作者:NaniMoto 发布时间:2022-12-20 14:20:22

    老一辈媒体人都有新闻理想和职业道德。

  • 作者:77 发布时间:2022-02-25 16:23:58

    读完最新版,感慨万千,十年前读的书再次读到,依旧在指导实践,十年后才发觉其中很多人物,更觉亲切。


深度书评:

  • 平静下的暗涌

    作者:G-fly 发布时间:2010-02-20 15:53:45

    读罢《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心中仿佛总有一股潜流在暗涌,作者孙玉胜的笔调是平静的,内容却是鼓舞人心的。书中将大量详实可信的事实及的深入浅出的新闻理论嵌入中国电视新闻10年发展变革,让我无论是从知识上还是精神上都汲取颇丰,经整理我对作者在如下几个问题的阐述上印象较深。

    1.新闻角度差异

    作者认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取舍标准的不同,使得面对同一事实的报道截然相反,这种角度受观察者背后的政治,社会及文化背景支配。作者在2002年参加“亚洲新闻论坛”时肯定东突组织是一个恐怖组织,但是一些国家对待恐怖组织的标准却是双重的,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东突”时,甚至把“东突”形容为一种宗教和文化的信仰,这就体现了由于东西方政治文化等元素的差异导致的新闻角度的迥异。另外一个例子则是同样是在这次论坛上提出的,对于一位德国记者提出“北京关闭网吧是不是在封锁新闻”这个问题,面对众多问题,西方记者选取了这一事实并由次得出了中国在进行新闻封锁这个结论,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所以对事实的解释由于不同的新闻角度会大相径庭,只有通过提供给观众丰富的事实和对事件背景的完整展现,才能让观众完成整个认知过程。这也再次提醒了我新闻的“真实“的特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正如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该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的内容,不能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大量真实的新闻事实和背景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新闻角度的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报道平衡

    作者在128页和307页都提到了一个相同问题,报道的密度集中会给受众对事件的理解造成何种影响,作者认为在选题上应考虑地区和行业的平衡,如果报道过于集中,就会形成整体评价,造成定义性的印象,这个被监督对象被予以整体否定,产生不该有的针对性。而306页则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2002年由于矿难报道的集中,使得受众产生了矿难增多的错觉,但其实煤炭行业的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20%多,从前的不发消息到现在的频繁报道,难免造成了受众的误解,虽然在矿难这个问题上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但对其他行业来说,报道的不平衡也会造成舆论上的失衡。因此,如何在新闻报道上做到时机,力度,密度平衡是新闻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做到报道平衡才能尽可能的使舆论得到平衡。

    3.新闻报道引发的舆论力度

    新闻学概论里明确了舆论一大控制作用就是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而舆论所能产生的强大效力在作者的叙述中得以体现。2001年11月19日《焦点访谈》播出的《河道里建起商品楼》反映了武汉市一座价值4亿元的违法建筑,在播出后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得以爆破拆除,这个事件足以反映了舆论监督力度之强。而《焦点访谈》持续高质量的节目促使了国务院办公厅开设了《焦点访谈》督察情况反馈机制,以国务院的名义,运用行政力量向有关职能部门行文,这使得舆论监督和行政力量,法律力量相通,监督的力度变的制度化和常规化了,这也使得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可以得以良好解决。这也从另一方面凸现了政府的成熟和自信,带来了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使得舆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自身的效力,服务于社会的文明发展。

    4.电视盈利模式及未来付费电视发展趋势

    这一话题是作者在后面几个章节讲的比较深入的一个问题,也让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我们作为电视的免费观众一直对电视台的生存模式心存好奇,看过本书后发现电视台的经费来源支撑绝大部分是广告收入。作者也指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频道专业化和广告收入来源的矛盾。广告商对于频道的关注取决于该频道的收视人数,而不是专业化水准,这也使得一些下决心走专业化路线的频道不得不调转方向,迎合大众口味,比如阳光卫视,在成立初期提出了“文化历史“的定位,但是好景不长,为了迎合市场,只好加入了音乐节目和韩剧,这也背离了当初专业化的道路,作者认为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于大众化的电视频道是适用的,面对专业化频道是错位的。这也引发了接下来的一个讨论,就是专业化频道究竟如何发展,借鉴国外的模式,应该是发展付费电视,专业化频道只有有了广告和用户意见收费两部分收入才能良性发展,但是国内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发展专业化频道呢?作者引用一本《走向信息网络社会---美国有限电视50年》里的说法,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提供免费专业频道则是个误会,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现在专业化频道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因此只有化解了这个误会,我国有线电视事业才能良性发展,这也为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5.新闻理想

    作者本人做为《东方时空》等节目的创始者之一,为我们讲述了他以及很多新闻工作者为节目做出的牺牲:放弃在家乡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来到北京成为央视的一名临时员工,缺乏正式员工的身份及福利,但却怀揣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在工作过程中累病,受伤,甚至有生命危险都会确保任务完成,每当读到作者对于这些创业者的描述,心中都会涌起一个词“新闻理想“,正是大家在精神层面上有着相同的新闻理想,才会在这条路上不怕苦不怕累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实现着一个又一个节目内容,结构上的革新,让中国电视事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我们具备这样的新闻理想才会坚定不移地为新闻事业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已经习惯被各种各样的新闻包围而不自知,这本书通过梳理央视几个王牌栏目的革新与变迁,清晰的勾勒了中国电视10年来的点滴进程,这进步凝结了无数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心血,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的新闻事业,并像前辈致力为中国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电视人:十年饮冰 难凉热血

    作者:Momomouse 发布时间:2015-11-08 21:40:40

    读《十年》

    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从大一上学期末一直看到大二上学期初,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虽然读得断断续续,但整本书却坚持读了下来,是书中真实的情节和媒体开拓者的激情让我念念不忘,它是用故事的本身来显示其生动和有趣。

    小时候喜欢看电视,家人都叫我“电视迷“,动画片、电视剧、戏曲节目,甚至连电视购物节目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我觉得屏幕里的人有说有笑特有意思。新闻节目基本不看,觉得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太严肃了,而且说的事情我都听不懂,也不好笑,只有在大人们看《新闻联播》时才被强迫看一看新闻。

    上了大学后,学了新闻专业,老师推荐了许多书籍,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就在我在图书馆都挑得花了眼时,这本《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吸引了我。那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不知道,这句话会在日后的学习中反复出现,读起来是那么振奋人心。

    书的前半部分讲了几个大家都熟悉的节目,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从他们艰难的开始,到摸索前进的道路、寻求发展的方向,到逐渐将节目推上正轨,走向辉煌,发展至巅峰,逐步下滑至平稳。曾经的节目慢慢改版,曾经一起奋斗的人渐渐离去,节目一个又一个,但一代媒体人的历程可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用兵早晨中讲到了编制外人员的问题。他们和编制内的一样工作,甚至他们的工作更为艰难。孙感谢那些背井离乡在北京重新开始集体生活的人们,同时希望做到工作权利和机会平等及待遇平等。他对前来采访的《人民日报》的记者说:“大家都很年轻,对电视有着几乎狂热的追求,否则谁能把休息的睡眠的时间降到极限还毫无怨言呢?“这让我想起假期看得书《红岩》,书中描写了革命前辈身上所焕发出的火热的似红岩浆的爱国情和赤子心,同样地,这份对电视的热情,也令我动容。

    移师晚间中,讲到了新闻中心的“创业“,也就是奠定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的基础和雏形。书中提到制作一个15分钟的新闻评论节目,它的宗旨为: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后来节目开播六周年时浓缩为一句”用事实说话“,它就是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做了很久,是我从小看到大的节目,它大多揭露社会现实,起到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另类实验中讲到了谈话节目,如《实话实说》。书中先提到了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年薪最高的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主持人而不是新闻和娱乐节目主持人,这就从侧面证明对谈话节目起成败作用的是主持人的表现,主持人的思维和状态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想想也是,劳累了一天的回家打开电视,想在周末来临之际看个节目好好放松,又怎么乐意电视中的人对你喋喋不休地说教呢?但是主持人崔永元就有这个魅力。他在节目中妙语连珠,嬉笑怒骂,而他的退出就意味着《实话实说》的一个时代的终结。

    感悟直播中讲到了香港回归直播,首次尝试直播,出现了诸多失误,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而在澳门回归的直播中电视节目工作者汲取了经验,可谓“澳门拾遗“,弥补了遗憾。同时,提到了”迎接新千年“的大型直播活动,因为首次它参与了全球直播因而显得意义非凡。当天午夜的直播非常成功,跟拍和用长焦镜头拍到的北京大学生高擎火炬迎面跑来的画面,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于震撼。与直播同样具有紧张感和压迫感的就是前方记者的报道,要做到严丝合缝,就像是在压沙求油。这就要求前方记者具有魅力、表达能力和发现能力,同时和主持人保持交互关系,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有话好好说,沉着平稳地说。

    新闻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比如天安门广场上“法轮功“者集体自燃事件,这就面临着”发“与”不发“、”早发“还是”晚发“的问题,其实面对的是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与行为。笔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发比不好,早发比晚发好。

    意外发现部分中谈到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的问题,书中说明选择了广告盈利模式本身就已经选择了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必须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业化的,这是因为广告商销售的产品大都面向普通群众,而专业化的电视节目要走付费道路。付费观看,在目前中国,真是有些步履维艰、天方夜谈。而频道细分化、专业化,也无疑对电视人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小时候喜欢看电视只是单纯地觉得它好看,如今看了《十年》,才大概懂了电视节目为何好看。虽然还是弄不懂高大上的新闻节目,但是从书中感受到了电视人的满满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书的最后,作者写道:我至今还觉得,在我们的主流传播文化中,不是缺少好的主张,而是缺少好的表达,特别是具有真情实感和具备创意思想的表达。这是对当前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品质不错(138+)
  • 内容齐全(364+)
  • 下载快(257+)
  • 已买(640+)
  • 超值(71+)
  • 全格式(559+)
  • azw3(675+)
  • 三星好评(624+)
  • 中评(90+)
  • pdf(194+)
  • 字体合适(249+)
  • 一星好评(483+)
  • 引人入胜(462+)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 2024-12-07 23:20:4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通***蕊: ( 2024-12-18 18:48:0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孙***夏: ( 2024-12-18 21:10:0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詹***萍: ( 2025-01-05 00:56:2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曹***雯: ( 2024-12-24 16:55:03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寿***芳: ( 2024-12-15 03:01:3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薛***玉: ( 2024-12-07 08:24:1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冉***兮: ( 2024-12-08 07:02:0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权***颜: ( 2025-01-04 12:37:3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潘***丽: ( 2024-12-30 12:27:4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