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44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精)精美图片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906767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1
  • 页数:837
  • 价格:35.3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44

内容简介: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主要内容简介: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平日的学习、还是工作时撰写报告书或邮件,抑或是参加日语国际能力考试,或多或少地都曾因为句型的困扰而受到阻力。在日语学习中,日语句型是构成句子的语法骨架,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为了使广大日语学习者更加轻松地掌握日语句型,我们聚集了多名活跃在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大家共同协作努力,在总结之前出版的各类句型书籍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精心为读者编写了这本《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书中一共收录了1500个句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主要内容简介: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平日的学习、还是工作时撰写报告书或邮件,抑或是参加日语国际能力考试,或多或少地都曾因为句型的困扰而受到阻力。在日语学习中,日语句型是构成句子的语法骨架,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为了使广大日语学习者更加轻松地掌握日语句型,我们聚集了多名活跃在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大家共同协作努力,在总结之前出版的各类句型书籍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精心为读者编写了这本《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书中一共收录了1500个句型。


精彩短评:

  • 作者:demonvan 发布时间:2023-06-16 18:36:49

    全彩中英雙語高清大圖,收錄的名人旗袍面料高級華貴,手工精細,版型古典。

    除了可以開開高級旗袍的眼界,也可以了解旗袍主人的故事。尤其是歷史上關於關於名人後代及女眷所述不詳的,這裡或者可以有線索。

  • 作者:和风物语 发布时间:2017-08-27 13:16:25

    我买了就后悔了,第一,纸质特别差,非常薄。第二,里面的例句,基本是照抄日本语句型辞典(外研社出版的)。

  • 作者:毛毛怪 发布时间:2014-11-06 20:56:46

    啰啰嗦嗦,废话一堆,说了半天就是一句话:多读那些未知的、看不懂的书,这就是β型阅读

  • 作者:合唱队 发布时间:2022-03-04 11:34:44

    救命啊

  • 作者:FFFFFZY 发布时间:2022-01-21 23:34:41

    今天在西西弗花了一个下午读完的,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一切都在实时变动,了解还不如网上来得快。

  • 作者:陶思 发布时间:2023-12-05 22:47:53

    2023.7.31


深度书评:

  • 跟世界聊聊之前,先跟自己聊聊呗

    作者:00 发布时间:2016-01-31 20:42:28

    看完这本书,如释重负。

    冥想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之前对它充满了不解和猜测。

    冥想这个词谁翻译的(那么晦涩)?

    “冥”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冥想是一种仪式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需要营造那么重的仪式感?

    冥想之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要达到什么状态才叫冥想?

    周围一切都消失了才算达到冥想状态吗?

    需要维持多久?

    哪些人会冥想?为什么?

    为什么宗教会更强调冥想?

    大家把它搞得那么神秘是为什么?为了让我们这种低智商的人理解不了宇宙奥义吗?

    冥想时一定要打坐吗?

    一定要听引导词吗?引导词都那么难以入戏吗?

    我是一个太浮躁的人吗?

    ………………

    “冥想”大概是个不太友好的标签,用两个字想概括含义丰富且抽象的意义,所以容易产生曲解。

    没看这本书之前,对 Headspace 已经有诸多好感:在所有的冥想 APP 里,它最有亲和力,引导语也最自然、最轻松,还融入了非常棒的游戏化机制 —— 几乎破除了我对冥想的一切戒心。这种莫名其妙的戒心,大概最初并不来自于我自己,而来自佛教和冥想自带的与世隔绝的属性,尤其是千百年几乎没有更新过的审美观念(可是僧人们的工具和设备早已与时俱进,为什么审美还是杂乱的大红配大黄呢??),让本可以对它产生兴趣的人敬而远之——“界面”真的不太友好的说。但是 Headspace 是如何做到的?看完这本出自他们创始人之手的「简单冥想术」,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我越是和人们谈论冥想的好处,越是发现很多人非常想要放松,却对僧袍包含的宗教成分感到不自在。他们只是想找到面对生活的方法、处理压力的良方。…… 将冥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名僧侣,转做一名凡俗信徒。

    看到这一段,颇为感动。可不是吗?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只不过是想找到放松的方法,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为什么不能在生活中修行,为什么不能将古文梵语翻译成现代语言,为什么不能放下仪式,到世俗中普渡我们芸芸众生呢……

    冥想与内观

    书中讲到冥想与内观的关系,从根本上解答了我的疑问。

    内观意味着在当地当时专心。其含义是要让内心以意识的自然形态休息,并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或判断。内观就是好好生活在当下。

    冥想只是一种技巧,提供最适合的条件来练习内观的技能。

    这其实跟眼保健操并没有本质区别。为了保护视力,有很多方法:少看强光源、避免长时间用眼、多吃清肝明目的食物……而眼保健操可能是其中简单易学、有明确方法和行动指引的一种。为了增强意识,减少被情绪完全控制的情况,我们需要常常观察自己,意识到当下的状态,那么冥想就是一种“刻意练习”,练习如何自我觉察。

    没有所谓好的冥想和坏的冥想,只有分心的和没有分心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冥想的门外汉。多年的日常活动中,我竟然不知不觉已经在做着类似冥想的事情:走路和发呆。

    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走路。不论是现在每天上下班的半小时,还是在杭州滨江鸟不拉屎的园区中午散步,或是在巴音布鲁克的草原、花莲海边、瓜纳华托的小巷、卡帕的山谷、布尔萨的清真寺、新竹的渔港、布达佩斯的街头,走路都是满心期待的活动。一旦开始踩着手机里音乐的节奏,杂乱的思绪一下子就消散开去,身边的景物开始进入视野,脸颊慢慢感受到空气和风的温度,自己已经和自己完全和解了。即便不听音乐,也觉得街头的喧嚣慢慢变成独特的韵律,神奇的是,在这样的嘈杂中,自己脚步的节奏竟然是那么清晰。真想就这样走下去。

    去年走了350万步,估计也是不错的冥想基本功呢嘿嘿。

    方法

    冥想可以让情感来去自如,对意识和视角有潜在的感知,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有缓冲地带。

    如何做到?

    跟用模型、公式解数学题不同,冥想恰恰是“不去想”(那为什么还叫冥想哎呦喂),而是“感受”。轻轻拨开思绪和情绪,集中当下的注意力,像黑暗中的篮球场,突然“啪”的一声,打开了聚光灯,照亮半个球场,光束打到篮筐上,铁架泛起冷冷的光,篮网的纹路也渐渐变得清晰,随风有那么一点似动非动的变化。

    随着意识的聚光灯,用平和的好奇心,去感受身体,感受身体与外界的接触,感受环境的形态、声音、气味,感受时间的流逝,感受思绪的变化但不去控制它。

    放弃控制,而是学会灵魂出窍,蹲在一旁观察自己

    "这个人正在想什么,是高兴还是抑郁,心跳有没加快,步伐有没凌乱……"

    也就是说,坐在路边,看情感奔涌而过,既不因为诱惑而随波逐流,也不因为它的恐吓落荒而逃。

    让内心以自然状态休憩,不尝试,不控制,不解答——这就是积极地无为吧!

    实践

    冥想有两个基本成分:专心与清晰。

    先聚焦:稳定情绪,清理杂念;再 zoom in:细致观察,身处当下。

    可以利用外在或内在的对象帮助我们聚焦。外在的辅助包括凝视特定物体、聆听特定声音,或者反复吟诵特定词语等。内在辅助包括集中注意在呼吸上、身体知觉上,甚至可以包括内心想象的一幅特定的画面。(心流则是另一个维度的聚焦,只不过聚焦后关注的并不是自己。)

    我们现在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聆听特定的声音”,“引导想象一幅特定的画面”。纪念碑谷团队的 Pause,则是凝视/操作特定物体。对功夫熊猫而言,是默念“inner peace”,对柯南,也许就是“真相只有一个”吧!

    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有效聚焦?这是寻找解决方案的核心问题之一。

    融合

    通过冥想练习,对生活中的细节有所意识,感受此时此刻的样子。冥想并不是目的本身。冥想是一把放大镜(聚焦光/热源可以助燃嗯嗯)。放大镜不是目的本身。通过放大镜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对象,使之清晰无遗,这个才是目的。

    走钢丝、变魔术、射击,这些都是对集中与放松的平衡要求极高的活动。稍有走神,就无法完成。但是过犹不及,稍微一紧张,功亏一篑。

    坚持每日冥想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其中微妙的平衡:知道如何 focus,更知道何时应该 let go。

    书中的吃饭冥想、走路冥想、跑步冥想、睡觉冥想,都是非常好的指导。

    镜子的另一面

    看完作者对冥想的解读,尤其是最后一章来自临床的诊所经验,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改变」,几乎就是那本书的冥想版本。

    笔记在此:

    http://www.jianshu.com/p/e04435555c89

    「改变」一书反映了临床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范式转变 —— 从过去关注心理问题的成因(潜意识啊童年啊佛洛依德啊),转向行动科学:不纠缠于因果,而是跳出第一序的困局,直接促使第二序改变发生。

    第一序改变: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的改变,系统本身维持不变。

    例如,做恶梦的人,在梦中可以做许多事——跑、躲、打、喊等等——但无论怎么变换这些行为,都无法停止噩梦。

    第二序改变:改变发生在系统之外,控制系统整体的前提改变,使系统转换到完全不同的状态,也即“改变之改变”,简直就像量子跃迁。

    例如,从梦中醒来。

    所谓问题,指因处理困难不当而造成的僵局、停顿、死结。问题往往由解决方案本身所引发或者恶化。为何解决方案会恶化或带来新问题?

    - 需要第二序改变时却一直在推行第一序的解(可怕的简化,对问题视而不见)。

    - 第一序改变即可解决问题时却试图促成第二序改变(如:不满意行为改变,而进一步要求态度改变)。

    改变之所以难发生,因为存在期望与行动的悖论:试图运用意志力达到本应自然、自动自发的状态。关于改变,我们的期望是对象自发的改变,比如家长总是期望孩子“自动自觉”的去学习,但是如果不进行干预,改变不会发生;如果干预了,“自发”又变得不可及。

    出路在于,不对抗。

    “如果我们不去问'为什么'而直接去探究现象发生的重要事实,往往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会引导我们去找到答案”——维特根斯坦

    用「简单冥想术」中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抵抗,就没有接纳的空间。”当你拥有识别情绪的意识时,留给不快情感的空间就会变少。当你成天想着它们的时候,当然就给了它们很多空间,让它们变得活跃。

    情感本身不是问题。是我们想要对此做出反应,才会造成问题。

    真是绝佳的呼应!

    「改变」里面有大量的例子:

    多做无益

      问题:父母总是替儿子多太多事情,儿子想独立自主但沟通无效。

      解决:干脆什么都不做,全部推给父母,父母进而意识到,让儿子“断奶”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化暗为明

      问题:丈夫挑剔妻子,妻子刺激丈夫发怒,反复的争吵。

      解决:让丈夫去大街上和别人多多争吵,让妻子明白争吵主要来自情绪失控,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和丈夫争吵。   

    宣而不隐

      问题:演讲者害怕自己的紧张无法控制以至于当众出丑

      解决:演讲人在演讲之前,告诉听众自己非常紧张。   

    贝拉克的巧计

      问题:女孩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非常紧张。

      解决:另外一位同样等待的男孩告诉她,应对的简单办法就是告诉对方,他很英俊。   

    利用抗拒

      问题:精神病人总是推迟出院,说自己没准备好。

      解决:告诉他,应该长期呆在医院,不要出院,把精神病人推向绝望的边缘,他反而出院了。   

    仁慈的破坏

      问题:父母的说教对叛逆的青少年无效

      解决:父母以一种安静但是又力量的方式来对待子女,让反抗变得不吸引人而且无用。   

    忽视的好处

      问题:老师越是关心问题少年,问题就越多。

      解决:有意忽视的行动来重新获得对方的重视。   

    学习问题

      问题:聪明的研究生对自己的报告质量有着乌托邦式的要求,一再拖延。

      解决: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   

    对付乌托邦

      问题:一个具有远大不现实的生命目标的人是不会被轻易说服去修正目标的。

      解决:要求对方去超越自己的极限去落实这些目标。   

    魔鬼的约定

      问题:有些人会故意拖延不去做一些必要的事情。

      解决:让他只答应做还是不做。

    对照着去理解,两个原本都比较晦涩的领域都变得容易起来。推荐大家也去看看「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最后

    如果用一个表情来概括冥想的全部要义,我觉得非它莫属:

    每天留出10分钟,跟自己相处,重新观察内在和外在世界,感受一下被“present”这只温暖的大手轻拍肩膀的感觉,看云卷云舒背后的蓝天,世界就这么辽阔起来。

    相信自己的体验,不要依赖他人的意见。这是将冥想变成生活现实的前提之一。

    道路还遥远,一起探索吧

  • 分离的自我

    作者:王卡 发布时间:2009-05-05 19:24:12

    这本书躺在我的“想看”那一栏里,已经久到我都不记得是在哪里注意到它的。以致在图书馆看到这个熟悉的书名时,还以为是小说来着。

    其实大概算是精神分析专家眼中的“个人编年史”。从婴儿离开子宫到因死亡离开世界,一辈子要经历的那些必要的丧失。

     

    这样跨度的书,如果没有多年历练和深厚的文学(她的引用很多啊~)及专业修养,是写不出来的。

    而最好的一点是,她没有想当然的给药方。最近王小峰的博客上写他爱问连岳的那篇相当一针见血。世上没有哪有什么终极答案能医百种人。

    以分类而论,我最讨厌看励志书,反正总不外乎是:想要成功你就得珍惜时间,态度积极等等。请问这些道理,哪一个受过点教育的人不明白??你早就明白又做不到,那莫非看了本啥啥励志书就能做到了?屁话~

    总之,我很受启发的,很多部分有“原来是这样啊”或者“的确是这样啊”的感觉。

    而且一边看时一边想到要把这本书拿给妈妈看~~跟妈妈说了之后,她表示会认真看的~~

    啊~看完时,她应该会内疚在我小时候一年出差300天的行径吧!(坏心眼的我~哈哈)

     

    做的笔记刚好有5000字。

    摘录几段:

     

    一份可以解放自己去爱他人的自爱。

     

     

    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种重复的强迫性冲动。即重复冲动,它驱使我们反复重复我们所做过的事情、驱使我们去试着恢复早起的存在阶段。它驱使我们把过去——我们久远的渴望、我们对那些渴望的防御——移植到现在来。

    因此,我们所爱的人以及我们爱人的方式,皆是早期经历的恢复——无意识的恢复——即使这种恢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在重复过去的时候,那个男孩可能会重复他的愤怒、耻辱或哀伤。或者,他可能重复他反抗愤怒、耻辱或哀伤的手段。在重复过去的时候,他会更新剧本以加入后来的经历的细微差别。然而,他所爱的人和他爱人的方式,都会反映出那个发牢骚、哀求和愤怒的小男孩。

    (这段话让我很害怕来着)

     

     

    女人的本性更倾向于联系、更具相互依赖性、更隐藏于个人关系之中。比男人更愿意,更有能力去认同和适应所爱之人的需要。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女性都被洗脑了,我们的成长过程使我们过分依赖各种关系,以至于我们会放弃我们的灵魂与自我来维持这些关系。还有人说,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犹如奴隶一般。

     

     

    通过谴责自己,我们使自己相信我们拥有控制生命的能力。通过谴责自己,我们在说我们宁愿感到内疚,也不要感到无能为力,更不要感觉一切不在自己的控制中。

     

     

    在青春初期,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发育期的身体变化。

    到了青春中期,我们挣扎于“我是谁”的问题,并试图在家庭之外寻找性爱。

    到了青春晚期,我们更进一步减轻了良知的严厉程度,并且接纳了与我们的社会地位有联系的价值观和承诺,作为我们自我理想的重要部分。

    我们同父母分离——真的分离时,我们也必须通过这些阶段来处理、吞咽、咀嚼和消化一系列的新的必要丧失。

     

     

    当然,负责任意味着我们必须为自己系鞋带。但是,它也意味着我们不准把我们的行为以及我们确实做过的事,归咎于糟糕的童年——或激情、诱惑、无知或天真。因为如果我们真的做了,我们就必须负责任。

    有人常常争辩说,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不能负责人,因为这个可怜无知的家伙一无所知。但是精神分析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却指出:俄狄浦斯之所以有负罪感,恰恰正是因为他没能了解真相。而这个神话的寓意就在于“警告人们不要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行动,否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十岁左右,我们离开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并且从此再也不能回家了。

    就如彼得·布洛斯所写的:代表着命运和必然这两类哲学原则的两位希腊女神,即堤刻和安南刻,取代了父母的地位成为了人们所屈从的力量。

     

     

    正如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友谊总被心理的矛盾所妨碍——我们爱人,也爱嫉妒;我们爱人,也爱竞争。

    专家认为,友谊——同性友谊——是我们对自身的正常(但一般无意识的)双性恋倾向所做的一种折中。

     

     

    人们常说,要评判一段友谊的深浅,须看对方会不会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在身边支持着我们。但是也有另一个与此相对而更为微妙的说法:一段友谊共患难比较容易,而更艰巨的考验,在于我们能否在喜悦中全心全意的在一旁支持我们的朋友。因为掺杂在对友人的自豪感与支持之中的,是我们的嫉妒心和竞争心理。

     

     

    在青春期的友谊中,我们利用我们的朋友,来发现、确认并巩固我们自己的个性。

    朋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他们可以成为我们与之看齐的新模范;他们让我们做回我们自己——并且接受这样的自己;他们提高我们的自尊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为人不错,也因为他们在乎我们。

     

     

    精神分析专家利昂·奥特曼:

    如果我们能恨得更开心,或许我们就能爱得更好。

     

     

    青春期的爱情是自私的(自恋的),它更多是为了寻找自我,而不是去爱我们的爱人。

    尽管恋爱也许需要我们极度夸大个人和对方的差异,但是青春期的爱情却往往走向极端。有时通过将某些特性赋予我们所认识的人,来使自己获得该特征。事情是这样的:我不完美,所以我要你变得完美,而因为我爱你,所以那份完美就是属于我的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好评(674+)
  • 排版满分(179+)
  • mobi(178+)
  • 引人入胜(356+)
  • 中评多(134+)
  • 在线转格式(369+)
  • 二星好评(319+)
  • 还行吧(334+)
  • 章节完整(105+)
  • pdf(396+)
  • 内容完整(242+)
  • azw3(638+)
  • 购买多(319+)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5-01-02 11:21:06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仰***兰: ( 2024-12-26 11:28:2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汪***豪: ( 2024-12-25 01:35:32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郗***兰: ( 2024-12-27 03:43:3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国***舒: ( 2024-12-15 01:21:4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宓***莉: ( 2024-12-08 11:56:52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訾***晴: ( 2024-12-28 18:02:1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蓬***之: ( 2024-12-26 00:23:35 )

    好棒good

  • 网友 师***怡: ( 2024-12-12 22:05:1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潘***丽: ( 2024-12-22 10:40:1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马***偲: ( 2024-12-20 12:26:0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