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人是什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在融構基督神學與現代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潘能伯格撰述了兩部篇幅頗大的著作:《科學理論與神學》(Wissenschaftstheorie und Theologie, 1973)和《從神學看人類學》(Anthropologie in theologischer Perspektive, 1983),從神學角度相當深入細緻地討論了現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堪稱基督神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典範。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學帶有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的特質,涉及語文學、生物學、史學、社會學、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要素,以人類學作為基督神學的對話者,實際可達到使神學參與同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全面對話之效,以顯明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限度和神學思想在學術域中的合理性。潘能伯格的這一學術方向表明:基督神學家應當而且能夠參與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的專業化的問題討論,而非膚淺地評議或簡單化的批評(這只會讓人文-社會科學界的學者蔑神學家的職分)。
本書可視為《從神學看人類學》一書的簡本,其理性知識化的論說樣式和豐富的人類學知識素養,值得漢語神學界引為自鑑。本書的嘗試映證了韋伯的論斷:基督神學的現代型學術轉化,並非必然以犧性信仰為代價。
书籍目录:
目录
中译本前言
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一章 对世界开放和对上帝开放
第二章 以想象克服此在
第三章 保障取代了信赖吗
第四章 超越死亡的希望
第五章 人的唯我性与使命
第六章 时间、永恒 审判
第七章 社会中的个人
第八章 以爱成全法
第九章 社会过程
第十章 传统与革命
第十一章 作为历史的人
作者介绍:
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1928-2014)德國信義宗神學家。1928年生於德國柏林以的Stettin(今波蘭什切青)潘能伯格令人矚目的是他對神學本質的瞭解及神學所牽連的真理。他認為宗教信仰不該是退隱在後的,過去兩個世紀的神學,已轉變成只重視信心抉擇的敬虔主義,在神學裡這是一種錯誤的神學路線,他企圖要改變並糾正這種錯誤。潘能伯格對神學職責的基本概念,以理性與希望這兩個互賴的焦點為重心。他闡明神學乃是一種理性的努力,他的神學關注完全以末世為重心所陳明的一種希望,因為他整個系統神學的焦點都集中在末世。因此末世本體論成為他神學觀的重心,以及對神是靈的推理。在他的觀點:聖經的國度信息全然都屬末世,因為到那時上帝將統管萬有;而這個國度(天國)透過基督耶穌道成肉身,已經進入人類歷史之中,換言之,基督徒團體正在處於末世、也正邁向末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在融構基督神學與現代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潘能伯格撰述了兩部篇幅頗大的著作:《科學理論與神學》(Wissenschaftstheorie und Theologie, 1973)和《從神學看人類學》(Anthropologie in theologischer Perspektive, 1983),從神學角度相當深入細緻地討論了現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堪稱基督神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典範。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學帶有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的特質,涉及語文學、生物學、史學、社會學、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要素,以人類學作為基督神學的對話者,實際可達到使神學參與同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全面對話之效,以顯明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限度和神學思想在學術域中的合理性。潘能伯格的這一學術方向表明:基督神學家應當而且能夠參與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的專業化的問題討論,而非膚淺地評議或簡單化的批評(這只會讓人文-社會科學界的學者蔑神學家的職分)。
本書可視為《從神學看人類學》一書的簡本,其理性知識化的論說樣式和豐富的人類學知識素養,值得漢語神學界引為自鑑。本書的嘗試映證了韋伯的論斷:基督神學的現代型學術轉化,並非必然以犧性信仰為代價。
精彩短评:
作者:冰山船角 发布时间:2020-10-15 22:15:14
众多对于人是什么的思考视角和问题意识,也是一个类似于宏观的概述,具体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需要进一步往下做了!
作者:青猫 发布时间:2011-10-15 16:23:24
过瘾!!这是一本一口气想读完的书!标签:神学 基督教 哲学 人类学 灵修 心理学
作者:Sophie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1-02-25 23:53:07
站在神学的眼界里,神马都可以为上帝辩护……
作者:黄昏 发布时间:2020-11-22 23:39:13
无限的依赖性,开放性-未知-难以言说之物
感知~语言~关系~世界,信任依赖&支配
有限性~恐惧~失望空虚&无限~希望
开放性&自我封闭,自我中心~唯我性~罪
上帝~无限多样化~丰富性的统一
人的现在意识,处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被限制在时间长河上的一个确定位置,参与历史地行动着的上帝永恒的现在的使命。
个人-共同体-无限使命-尊重承认-自由良知
共同体~爱~认可~公义~忠诚~法秩序
(爱→x)提供法秩序又超越秩序~上帝法
(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社会过程
共同体意识瓦解→人的异化片面性本质丧失
传统削弱&虚无主义恐惧~技术世界
生活可能性多样性受到传统丰富性的制约
人的关系变化性,本质上的历史性,偶然的链环-序列-事件,生活史~经验-决定~个体性~历史意识
时空无尽的涌现,扯着我们走向未知。
作者:湄 发布时间:2021-04-24 20:27:54
纯菜谱,受制于食材,实操性不强
作者:舒北Petrus 发布时间:2020-12-10 18:10:54
二十世纪的神学人类学里藏着不少洞见
深度书评:
能开多大?
作者:桑都 发布时间:2009-10-31 10:09:26
以前看过这书,最近看到《心灵地图》上说打开自我的疆界,又想到它。作者用“开放性”一词贯穿了全书的所有论述。我从来都没有找到过这么好用的词,所以其实我对作者的神学观点,倒不如对“开放性”有多大这个问题更加关心。
作者给“开放性”的定义中也包含了两个大词:自由和超越性。但他没有在超越性和开放性有什么区别、以及自由意志怎样产生开放性这些问题上纠结,而是直接把“开放性”投入使用。这个词在本书的论述中既指开放的意志、开放的权利,又指开放的结果。
因此,“小词”其实是一个命名不当的词,它本应被称作“起点词”或者“终点词”。“开放性”这个词的定义是“超越的自由”,它包含的这两个词都大得不能再大了,但是“开放性”作为人追求的目标出现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小词。作者首先用四个章节简要说明了人对什么开放、怎样开放、开放的益处(超越死亡),然后用这个词解释了罪(唯我,也就是封闭)、时间(在现在中体会对永恒的开放)、社会(对其他个人的开放)、社会过程(把异化看作人的片面化-不开放)、革命(保持开放性的传统)、人的历史性(对自己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历史的开放)。
如果把这个题目给我,规定我必须用“开放性”来梳理神学问题,很可能我会走上一去不复返的岔道。开放性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哲学问题,足以让我搞上一辈子而且毫无结果。人对世界的开放包含“人能否认识世界”这一类的根本的认识论问题,人对其他人的开放也包含主体的客体化这种让人感到非常无力的话题。我就是想问,难道因为作者没有触碰这些巨大的礁石,就可以说他的论述是没有新意的吗?我做不到什么,我能做到什么?一般人能找到的那一点点与众不同,到底在哪里?本书说每个人都有开放性,我当然也有。我只是想问作者,我能开多大?
人的使命正是要我们活在真理中
作者:海德格尔 发布时间:2018-08-13 15:04:29
卡尔·巴特说:“自上帝成为人以来,神学也就成为了人学。”由潘能伯格所著的《人是什么》,成为神学人学的经典。该书开篇第一章就点明了作者的神学观点,即人是对世界和天主开放的。接下来所有的章节都是围绕这一思想进行详尽的阐述,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让我们试着讨论一下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从我们存在的经验里可以知道,人面对世界、死亡和未来,与其他动物不同。唯有人不像动物那样被自己的本能所束缚,人不是被自然束缚的,人与世界的关系除了是管理和支配世界,还在于人充分地参与到了世界当中。如果一个持有进化论的科学份子仍然不能同意这一点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人与时间。死亡是自然的规律,但唯独人意识到,死亡是生命时间的期限。我们知道谁也无法逃过死亡,但我们不知道死什么时候会发生。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人的生命就显得很苍白,很有限。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度过,每个人有自己认识和想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活法,一千种活法背后是一千种不同的世界观。怎么活,决定了人此在的生命质量。有人选择享乐主义,有人持有出世的态度,也有人甚至从来没有去想过这样的问题。无论人怎样活着,都无法回避一个现实:人必须面对未来。的确,动物也为明天做好准备。但动物只有一个目标,求生存。而人的动机一开始就不是确定的,未来想做什么,这不是由生存的本能需求所决定的。人有着更广泛的目的,因此,人对未来的目光是独特地开放着的,人对世界也保持着这样一种开放。每一个人类婴儿虽有维持生命的本能需求,但是探索世界、接受新鲜事物却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人类的学习时间要比动物更长,人甚至可以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直至他终老的那一刻。这就意味着,人只有体验世界才能体验到自身,人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越来越熟稔想象力。想象力、创造性的运用正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开放行为。所以,人和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对世界保持的开放性。
人在有限的此在要对世界保持开放,必须依赖于某种信赖。没有信赖,就不会有开放。从人对世界的开放性这一点可以看出,人最终是依赖着某种东西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根本上是建基于这种信赖关系之上的。似乎理解到这一点,特别地困难。经历过启蒙运动思想洗礼的当代人早已忽略了这一经验事实。曾经,在希腊哲学家的眼里,这一信赖关系是个体的人与世界本源的联系。在宗教家的眼里,这一信赖关系是此世的人与彼岸的联系。那么,在无神论者眼中,又是什么?毫无疑问,无神论信赖自己。无神论认为,我们的起源就是我们自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可以称为人的起源。但是这一假设和见解是不牢靠的。只要我们稍微借用理性去思辨一下,就会明白,一切现实的东西的起源本质上都是无限的。正如上文提及的,人与动物的区别,这个区别不是生理上乃至动物学上的。人拥有开放性的心智,动物则没有。这个星球上,只有人类对自己的起源感到好奇,人类渴望对自己的本源研究透彻。人是怎么来的?探索起源实质上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人是什么?起源与人的本质有关。而人类对无限本源的探寻和思考从未停止过。起源是无限的,它超出了任何回答。人类的理性无法到达这样的无限,关于起源与本源,我们不会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我们人类只能在信赖中去把握住这一本源。真正荒谬的是否认无限本源的存在。
死亡无处不在,我们是哪儿来的勇气度过每一天的?这正说明了,不是我们本身很勇敢,而是我们从一开始与世界的关系就是建立在某种信赖的关系之上。我们正是在这样一种先验条件下面对未来。先验地信赖带来了朝向未来的开放,所有的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不过,希望如果仅仅是指对此生的希望,则根本谈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希望。如果不去思考一种超越死亡的期待,人就不可能明白此刻的使命。敢于面对未来而开放,是属于真正的人性的东西。唯有一种超越了死亡的希望,才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救赎的力量,那就是耶稣基督的复活。潘能伯格整个的神学系统都集中在末世,以末世为中心发展出他别具一格的希望神学。
基督教的死而复活,并不是某些异教或神话里的死后复活,死亡好比沉睡过去,在某一时刻复苏过来。各类灵魂不死的说法和表达,是对超自然权威的非理性追求。基督教信仰的复活,清除了灵魂不死的幻想,因为复活是理性的,只是突破了我们的有限理性。基督教的复活是肉身的复活,这肉身已不再是死前的那样,可朽坏。当然人的特性也不再是生前的特性。人在死亡中依然保持与天主的联系,人的复活是一个完整的重生,彻底地改变。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一个承诺和希望,复活也将发生在每一个活在基督内的人。死亡不再是复活的障碍。复活不是个人的,而是在所有的人身上共同发生。由于人的此在与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复活决定性地改变了人,也改变了世界。只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理解《圣经》,即对复活的普遍期望与旧世界的终结和新世界的来临是密切相连的。对复活的盼望让人自动地保持对超越死亡的信仰而开放。同时这个充满期望的信仰也为我们启示出人的本质和使命。
人的使命正是要我们活在真理之中。耶稣基督不厌其烦地为我们阐述了这一点。人的开放性无疑也是指对真理的开放。我们会发现,自我中心与朝向真理的开放是对立的。人固然有自我,但是对真理开放的人并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突破了自我,实现超我。潘能伯格认为,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之内,就是罪。准确地说,自我并不是罪。天主创造的人,不可能没有自我。天主给了人自由意志与良心,让人分享天主的创造性。人的存在也是由于人分享了天主的存有。人的自我也是天主创造的一部分。但是假如自我不能进入到一种比较高的生活统一,而是固守自身,那么这个封闭的自我性,就是罪。封闭,换言之,就是不朝向天主开放了。在所有的受造物中,再也没有什么比人的自我更脆弱的了。封闭的自我,妨碍了我们爱天主。封闭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个分裂的孤岛。孤立的、原子化的个人注定与人的使命背道而驰。因为那种较高的生活统一迫使人必须与他人连接,形成统一的人类共同体。只有在这一语境下,才能理解何谓世界。人必须是在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中确立自己,在共同体的命运中发现自己的使命。人类之间彼此的结合正是通过“爱”。唯有把使命看作是共同的,另一个人也是和我一样的,个体才会受到其他人的尊重。耶稣说“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才成为可能。爱意味着把握人类共同体,爱绝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自我中产生。但是罪,却破坏了人的本性,使人不爱天主,也失去爱的能力。改变世界是基于承认人类共同体的共识之下,通过每一个个体与他人连接的努力才能获得。没有这一根本性的洞见,改变世界只能沦为空话。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与世界、自然的统一并不依赖法律,而是通过爱。爱成全了法律,使得世界和人类重新回归到天主创世之初的秩序。或者说,使得旧世界的罪被涤除,焕然一新。带来秩序恢复的爱,创造新世界的爱,正是天主自己。作为一个人,作为天主的受造物,他的使命要求他参与到天主爱的创造中,美好秩序的恢复中。与天主相遇,人的此在才有了永恒的意义。天主的救赎与召唤决定性地改变了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同时也给予天主回应的话。走向天主,与天主亲密,是我们全部人类得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这正是人性朝向天主的开放,人走上皈依天主的道路。人类在基督内,不再有分裂,不再有自我毁灭。
回到讨论的初衷,人是什么?阅读完这本书容易,但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不轻松。感谢作者的启发,令我眼前一亮。人是朝向天主而开放的受造物,这就是人的本质。向天主袒露,就是生命,就是喜乐,就是平安。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mobi(337+)
- 内容完整(592+)
- 少量广告(129+)
- 四星好评(405+)
- 赚了(453+)
- 在线转格式(609+)
- 好评(61+)
- 差评少(129+)
- 服务好(134+)
- 傻瓜式服务(603+)
- 体验好(106+)
- 品质不错(78+)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4-12-27 07:03:2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马***偲: ( 2024-12-27 11:32:30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22 05:41:5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30 22:09:53 )
五星好评
- 网友 家***丝: ( 2024-12-12 22:13:14 )
好6666666
- 网友 宓***莉: ( 2024-12-29 04:36:37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沈***松: ( 2024-12-23 09:06:28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石***烟: ( 2024-12-25 21:54:52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29 13:23:27 )
好用,支持
- 网友 丁***菱: ( 2024-12-09 21:34:2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宫***凡: ( 2024-12-08 16:10:0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敖***菡: ( 2024-12-19 20:33:4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屠***好: ( 2024-12-19 00:15:30 )
还行吧。
喜欢"人是什么"的人也看了
上课不要看小说(“上课不要”系列曲,九把刀的倒霉助手王大明爆笑上场)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Roblox Top Adventure Games Roblox 顶级冒险游戏指南 精装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Farshore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国古代测字【售后无忧】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中国话剧研究.第十四辑胡志毅浙江大学出版社9787308216494人天图书专营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公教育2022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冲关必刷题经济金融知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男人养生这样吃就对了:药补不如食补——男人健康吃出来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公共经济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邮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文本)(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我的世界水下生存指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电气工程基础(第三版)上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会吃的男人更强壮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Two Masses for Organ(库伯宁两部管风琴弥撒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正版 基础韩语必修的24堂课 韩语书籍 入门自学 零基础 图解发音 实用单词 新标准韩国语高级 零基础学习韩语口语入门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