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百家姓一年级 二年级 必读推荐 小学必读推荐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书中附有百家姓全文,并从中选取了70个常见的姓,分别介绍每个姓氏的一支主要来源,罗列了三个同姓名人。讲述一个名人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简洁凝练。有的故事耳熟能详,比如“周瑜打黄盖”“戚继光抗击倭寇”,有的故事在其他书中很少出现,如“袁枚为豆腐折腰”,“贺知章金龟换酒”。
书籍目录:
赵—改革官帽 ………………1
钱—计退黄巢 ………………4
孙—田忌赛马 ………………6
李—铁杵成针 ………………8
周—周瑜打黄盖 ……………10
吴—蒲根练字 ………………12
郑—收复台湾 ………………14
王—智护兄长 ………………16
冯—镇南关大捷 ……………18
陈—檄文治头痛 ……………20
蒋—蒋干盗书 ………………22
沈—刨根问底 ………………24
韩—一饭千金 ………………26
杨—举一反三 ………………28
朱—珍珠翡翠白玉汤 ………30
许—许衡不食梨 ……………32
何—腰笏引舟 ………………34
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36
施—治病对联 ………………38
张—祛寒娇耳汤 ……………40
孔—巧见李膺 ………………42
曹—七步成诗 ………………44
魏—盛世明镜 ………………46
陶—不为五斗米折腰 ………48
戚—抗击倭寇 ………………50
谢—东山再起 ………………52
苏—东坡肉 …………………54
潘—送棒槌 …………………56
范—断齑画粥 ………………58
鲁—有眼不识泰山 …………60
马—马革裹尸 ………………62
袁—为豆腐折腰 ……………64
柳—拜师学字 ………………66
唐—巧画治奸商 ……………68
贺—金龟换酒 ………………70
罗—写《三国演义》闹笑话 72
毕—活字印刷 ………………74
于—两袖清风 ………………76
卞—卞和泣玉 ………………78
齐—白菜画换真白菜 ………80
孟—巧挫钦差 ………………82
萧—月下追韩信 ……………84
姚—姚崇治蝗 ………………86
邵—智寻夜明珠 ……………88
汪—龙爪挐开淡淡云 ………90
狄—读书不睬官吏 …………92
米—米公洗墨 ………………94
宋—三借《史记》 ……………96
庞—装病戏巫婆 ……………98
项—破釜沉舟 …………… 100
董—三年不窥园 ………… 102
梁—妙答赢赞赏 ………… 104
贾—推 敲 ……………… 106
颜—颜真卿黄泥习字 …… 108
钟—高山流水遇知音 …… 110
徐—井中取物 …………… 112
蔡—幼年辨琴音 ………… 114
管—割席断义 …………… 116
丁—刻木事亲 …………… 118
陆—陆机辍笔 …………… 120
祖—刻苦求精 …………… 122
武—善于治国的女皇 …… 124
刘—约法三章 …………… 126
白—作诗问老妪 ………… 128
翟—巧谏魏文侯 ………… 130
姬—周公吐哺 …………… 132
司马—诚信卖马 ………… 134
欧阳—用荻练字 ………… 136
诸葛—空城计 …………… 138
尉迟—解衣释忠君 ……… 140
姓氏知识一
《百家姓》前四姓的排序… 142
姓氏知识二
姓与氏的相同和不同……… 144
姓氏知识三
复姓的产生与减少………… 146
《百家姓》全文………… 148
作者介绍:
学而思教研中心,自2011年成立,由3位教研老师,发展到由100多位拥有十年教研经验的老师。经十多年中小学培训经验的积淀,将“激发兴趣,塑造品格,培养习惯”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书籍中。学而思教研中心研发的“学而思大语文分级阅读”,是适合6-12岁孩子成长的中文分级阅读书籍,依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龄适读,科学、文学、文化素养全提升。提倡阅读力就是成长力,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用合适的方法,读合适的书”,真正爱上阅读。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书中附有百家姓全文,并从中选取了70个常见的姓,分别介绍每个姓氏的一支主要来源,罗列了三个同姓名人。讲述一个名人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简洁凝练。有的故事耳熟能详,比如“周瑜打黄盖”“戚继光抗击倭寇”,有的故事在其他书中很少出现,如“袁枚为豆腐折腰”,“贺知章金龟换酒”。
精彩短评:
作者:吕畅九 发布时间:2020-12-20 00:51:29
@2020-12-20 00:51:29 @2020-12-20 15:46:16
作者:icegun 发布时间:2023-08-10 17:25:47
「在那个天空、大海、小巷、晚霞,甚至连晾晒的衣物都看上去那么美好的地方,我冰冷的内心逐渐融化的瞬间是那么令人怀念。」
作者:口下木子 发布时间:2023-01-03 10:16:55
这本书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百家姓就是个虚的title。。
作者:知川 发布时间:2021-11-27 23:09:38
这个也有啊,开始哭
作者:阳阳 发布时间:2023-04-11 20:53:01
非常有趣的名人故事
作者:北纬30° 发布时间:2009-09-11 22:33:28
介绍还算比较全吧,不过编排方式我不太喜欢。
7月份去新疆,把这本书带着了,因为闹事,所以没派上太大用场,有点可惜。
深度书评:
新闻精神与真相背后
作者:鹤-望蓝 发布时间:2019-06-25 22:13:31
对于尼克松总统的印象,不可绕过中学历史课本的考点1972年访华,这场轰动一时的外交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改变了两国的外交格局,甚至国际关系格局。访华和越战为这位颇有野心的政治家登上舞台拉分不少。
如果细究其成为总统之前的人生经历也是颇为玩味的,从小镇青年高分考取名校却因贫困只能就读三流学校,到继续奋发考取名校法学研究生,却又因为就业不利不得不去参加二战获得少校头衔,之后在1953年当选为众议院,在39岁时成为副总统,却在1960年与肯尼迪的角逐中惜败,随后又借助越战东山再起当选为总统。然而历史又是多么地充满讽刺,在访华两年后的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成为了唯一在职的卸任总统,黯淡地结束了政治生涯。
这本书非常翔实地厘清了整个“水门事件”的发展脉络,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个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文件时被当场抓捕。如果保安最初巡逻时未曾注意到门上的胶布,而这次偷盗事件最初也仅仅是在《纽约时报》上占了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这些看似不经意却引起了两个草根记者的执着挖掘,以至于成为载入史册的事件。
总统的班底非常强大壮观,仅仅在介绍这个冠有各种头衔的“组织”时,书的开篇就用去了两页,以至于在阅读时还不甚搞得清人物角色。而记者的班底却只有两位,还是所属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华盛顿邮报》,其中一位就差被解雇了,另一位则虽有才华,却无视纪律,16岁就开始以混度日。但是这两位在最初连一条新闻都还没合作过的搭档,还互相有点嫌弃对方,担心对方独吞新闻报道中的剩余部分,在渐渐信任后,合作得游刃有余。在长达两年之中,互相合作,正是凭着真相为一切准则的新闻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靠近本质的线索信息,采访了多个线人相关者,开启了现代新闻的追踪调查。与这个真实事件中一样,对“深喉”提供线索的跟踪是整个追踪查访中很精彩的重要部分,他们用阳台上的花盆作为信号,避人耳目,约在地下室秘密交流,于此伍德沃德也一步步直逼真相中心。看到一些文章,美国新闻业至今仍然沿用着这样的“深喉”模式,当然令人感喟的也是他们对于线人的保护,事件当中的“深喉”也是在几十年后才公布真实身份,竟然是FBI人员,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到总统连任委员会司库、即总统助理霍尔德曼的前助手斯隆也是在本书中第一次被公布姓名。
书中有一段章节读了很有感触,那是在水门事件已进入庭审宣判阶段,西尔伯特仍在编织低层次阴谋故事,伍德沃德坐在记者们当中,非常愤怒。
“他想起了他在耶鲁大学当新生的那年学到的一课。老师指定学生读一些中世纪的文献,文献关于亨利四世为寻求教皇格列高利的宽恕而于1077年对卡诺萨的著名访问。按照所有这些文献,德皇都是赤着脚在梵蒂冈外面的雪地里等了好几天。伍德沃德细心研究文献,做了笔记,将论文立足于大多数文献有一致描述的事实。所有目击者都说亨利赤脚在雪地里站了好几天。可老师却因为伍德沃德不懂得运用常识而给了他一个不及格。老师说,没有人可以赤脚站在雪地里好几天而不把脚冻掉的。'国王的神权不会大到推翻自然规律和常识的地步。'。”权力至上,但权力也有无力掩盖之处,伍德沃德所回想起老师的这句话是直扣人心的,坚持真相为最高准则的两个小记者撼动对抗的却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这种新闻精神中包含的勇敢坚毅,独立自由确实是令人尊敬的。
当然只有两个成员的记者班底仅凭无畏执着也是不够的,他们坚持的背后离不开报业班底——《华盛顿邮报》的一众编辑,主编本杰明·布拉德里是个难能优秀的报业人,正是他一直在鼓舞两个记者的新闻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出身贵族的富家子弟,在结束海军生涯后投身新闻行业,在面试《华盛顿邮报》时,因为巴尔的摩的暴雨直接坐上直通车成为该报记者,由此开启了伟大的报业人生涯。他与记者们合力,将总统拉下了神坛。这位优秀而危险的总编在2014年去世,近乎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一面是记者新闻人们对于真相的追寻,另一面则是尼克松仍然在对丑陋的掩饰。水门事件发生之后,尼克松的一笔资金流入了其中一名嫌犯人的账户。为了封住涉案人的嘴,这是必须付出的封口费。
1973年3月21日,专门负责帮总统“洗白”的顾问约翰·狄恩和尼克松之间发生了一场对话。狄恩说:“我们被霍华德·亨特和那些窃贼敲诈了……更多的人在做伪证。”
“你需要多少钱(摆平他们)?”尼克松问。
“这些家伙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要花掉100万美元。”
“……我知道从哪里可以拿到这笔钱。这不容易,但做得到。”
知情人士透露,亨特最终拿到了12万美元。
揭秘者与掩饰者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于此才显得记者们所持有的新闻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结果,众所周知,1974年8月,尼克松离开白宫,卸任总统。当然透过记录的文本来看这场真实事件,只觉得充满了太多不可思议。
“水门事件”之“门”也延伸了媒介上的意义内涵,之后的“拉链门事件”,“窃听门事件”,以及互联网上屡次被戏谑调侃的一些新闻、丑闻。在数字媒体抓捕注意力眼球和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自媒体甚嚣尘上,快传播即时来源,传统的新闻行业正在渐行渐远。“水门事件”之后,美国迎来了报业新闻的黄金时代,而《华盛顿邮报》也跻身前列。传统新闻曾经对于追寻真相的韧劲,以及反观事物的多维与深度,都很令人感怀。
葛亮:以人间烟火知著于历史
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2-09-28 17:50:22
“我想我最大的收获是一直在最大化地体验生活,寻找各种写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尝试我的历史观在文学作品中的沉浸和表达。” —— 葛亮
2000年,葛亮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香港攻读硕士、博士,尔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教书。到今天,他在香港生活的时间正好和他在故乡南京的岁月一样长。
曾经青涩的青年,经历了江南人到岭南人的“蜕变”,如今已是南方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代表。在香港工作生活的二十余年间,他以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成长、成熟、成名。他从事的文化研究和小说创作互为呼应,赋予他的作品浑厚的文化底蕴,也让他的写作风格自成一脉。
葛亮对历史情有独钟,以至于朱天心说他有一个“老灵魂”。从成名作《朱雀》《北鸢》,到今年8月新推的《燕食记》,无不是以辽阔的大历史作为人间悲喜剧的舞台。在当下,他以现代人罕有的勇气和雄心去尝试历史叙事,但从不沉迷于史实的钩沉。他重视生活的本色,坚守严肃文学的民间立场。历史和时代在他的小说中影影绰绰,反衬出烟火人间的朴素力量。
近日,葛亮接受羊城晚报「青听·非凡十年」栏目专访,跟我们聊了聊他的历史观和他的中国故事。
【我的十年】
羊城晚报:2011年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朱雀》第一次出现在内地读者面前,到今年8月你的新作《燕食记》发布,中间整整跨越了十年的创作历程。对你而言,过去十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葛亮:过去十年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在香港浸会大学教书,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其实我在做的学术研究和小说创作是互为一体的,我已经习惯了在研究和写作两种思维模式之间自由切换。过去十年,我想我最大的收获是一直在最大化地体验生活,寻找各种写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尝试我的历史观在文学作品中的沉浸和表达。针对我感兴趣的题材,我做了大量访谈和田野调查,同时也通过虚构的写作去充实史料的空间,努力表达“常情”在历史逻辑中的力量。
羊城晚报:你是到香港后才开始写作的,香港对你的文学审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你刚刚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飞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香港,沪上移民文化和在地文化在这座小岛上冲突、较量,最终达至和解,这是否反应了你对香港这一“文化熔炉”的体认?你是不是很喜欢富有文化撞击力的东西?
葛亮:2000年我从南京到香港,在港大读完硕士、博士,在求学的过程中,我开始写作,我想是香港这座城市给予我创作的滋养。香港的文化形态和人文环境,和我的家乡南京很不一样。可能因为南京本身是六朝古都,它的气韵已经融入日常生活。南京的生活安逸而又文艺,就像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说的,“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即使平凡人,收了工都要跑去雨花台看日落。这样的生活形态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所以我在南京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开始写小说。到了香港后,实际上是进入另一种迥异的气韵,一方面这座城市多元混杂,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其间冲击对撞。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一种相当强度的刺激。香港和我的“家城”南京的差异如此之大,让我有落笔的冲动,去回望我的来处。我的处女长篇《朱雀》讲的就是一个苏格兰华裔青年回到他祖父的故乡南京留学,以“外来者”的眼光追寻南京往事,这种躬身反照的立场为我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石。我开始思考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以及不同的文化对人产生的冲击。这些思考融入我的写作中,一直激发着我的创作活力。
羊城晚报:这十年,你和内地读者的互动越来越频密,这种互动对你的写作意味着什么?你觉得香港读者和内地读者的文学趣味有什么不同?
葛亮:我非常感谢我的读者。一方面写作被称作孤独的事业,而读者的陪伴还是很重要。我每本长篇写作的周期都比较长,有时在新书发布会上会遇到以前的读者,出版上一本书时相见他还在读大学,再见时已是一家三口,其间经历了立业成家等人生阶段。这让我觉得感动。我不是一个互动性特别强的作者,包括社交媒体也不怎么会玩,但总有一些读者在默默地陪伴着,任凭岁月流转,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反过来说,我坚持写作也是为了陪伴这些读者,这是一种互相之间的成全和守望。香港和内地的生活经验不一样,对作品的共情点肯定也会因个体经验而有所不同。我在香港出版第一部作品是《相忘江湖的鱼》,虽然写的是故乡人事,却受到香港读者的喜爱,还有幸获得不少奖项,包括第一届的香港书奖和香港艺术发展奖。所以我相信,文学的意义是足以汇通地域的。此后我创作了包括《浣熊》在内的一系列以香港题材的小说。我一直都在寻找表达香港的恰当方式,因为香港本地的文学形态和流脉还是非常有特点的。
【历史与虚构】
羊城晚报:你是一个历史意识很强烈的作家,从《朱雀》《北鸢》到《燕食记》,你都选择将大时代的开阖作为故事展开的舞台。对你来说,历史是什么?
葛亮:我对历史的兴趣,要感谢香港。很多人对香港的印象还停留在明信片式的城市印象,无外乎维多利亚港湾的璀璨楼宇所形成的天际。但我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发现香港人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和尊重。其对集体回忆(collective memory, 群族理论的一个术语)的重视让我很受触动。也是在香港,让我体会到历史对一个写作者的珍贵。老实讲在我的家城南京,历史“俯拾即是”,三百多年前的古城砖就堆积于巷陌,这种历史的丰厚给人带来一种错觉,以为历史就是日常。这种环境下人也许会显得矇昧一点,因为体会不到历史之重。可能正因为香港没有那么绵长的历史,香港人珍惜每一处历史的留痕。我会留意到香港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节庆,如大澳的侯王诞等,很多本地的年轻朋友未必知道。可见,香港不止有现代一个面向,其实它还是有很多衔接于传统的积累,等待我们去发掘。
我们经常责怪大城市千人一面,归咎于全球化对人的扫荡。但其实我觉得每一个个体可能也需要去检视自己,我们心里到底有没有历史?历史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很重要。一旦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历史感,每个人都会感到彷徨,每个个体也无法体会到自身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写作者,重塑历史最终是为了帮每一个体寻找自我的文化身份。
《燕食记》这本最新的长篇小说,以粤港之间的文化流转为叙述主线。我试图采用非虚构与虚构并置的结构,去实现现代人与历史的对话。这对话间必然有砥砺、迷惘、共情与和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我本人接触与接近历史的过程。在我看来,岭南是个很好的文化容器,在于它海纳百川的气象。围绕它的历史也就呈现出自由而开放的海洋性特征。这无形中使得上述的对话也就具有了多义性。每一个阅读者可由自身的阅历去代入和诠释,去参与丰富解读历史的可能性。
《燕食记》葛亮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羊城晚报:但和传统的“大历史”叙事不同的是,你热衷捕捉历史的“分岔小径”,以人间烟火知著于历史的“大动脉”,这种书写的兴趣是怎么来的?
葛亮:这里我必须提到一位史学家,微观史的代表人物卡洛·金兹堡。他的研究对我的历史观带来影响。其关注“自下而上”的历史,也就是和宏大史学、权力史学相对的“小历史”。“小历史”根植于日常生活,反对对个体生命经验的忽视。另一方面,“小历史”不局限于复刻或还原过去,而是从具体的个人和经验出发,走向更加广阔的语境和时代。金兹堡的观点对我触动很大——他说,历史最基本的单位是人。这种关于历史的阐释仿佛为我打开了通向全世界的通道。我也是在这一历史意识的前提下开始写《北鸢》,《北鸢》中主人公的原型是我外祖父,他一个人身上富藏了很多历史,通过《北鸢》的写作,我发现历史叙事最终都是可以回归到人物个体生命的基底。包括历史的判断和结论,其实都归结于个人的选择。因此,作为历史的书写者,要有纳天下于日常的信心。
羊城晚报:早在二十年多前,作为一个年轻作家,你是如何培养自己面对历史叙事时的勇气的?当下在具体的写作中,你又如何处理非虚构和虚构的关系?
葛亮: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习惯,写作前需要做充分的资料准备,要做得特别扎实,我才愿意动笔。在我看来,面对历史,“格物”之举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说小说是一门虚构的艺术,但我总觉得在长篇小说写作里必须要以充足的案头工作作为写作的底气。比如《北鸢》中有一处写“祭孔大典”,只是一小段,但我花了很大功夫去研究文献,包括对府县两祀的日程、主祭的祭辞格式、祭服的具体样式都做了详尽查证。这个时间对我来说是值得花的,一切从史料和田野考察中得来的细节最终都会在小说中有恰如其分的落地。“格物”不仅仅是为了接近历史的真相,也是为了构筑文学的意义。
我颇喜欢历史学家王笛的作品。在晚近《那间街角的茶铺》这本书里,他引用的大量文本其实都是文学作品。他提到一个观点,说有时文学所提供的历史细节的丰厚甚至超越了历史本身。关于这点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说的更直接,他认为文学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就是在历史的语境里去塑造人性的力量。而蒙特罗斯(Louis A. Montrose)也讲过,文学的意义未必是对所谓历史场景的复原,而是为了表达历史的逻辑,为什么历史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此,我会非常注重历史细节,不是为了搭建出一个最客观的历史场景,供人观摩,而是通过这些细节去阐释历史,让历史自己来说话。
【传统与现代】
羊城晚报:有出版人评价你,在快时代写“慢东西”,在新时代写“旧东西”。评论界也给你贴上“新古典主义”的标签。你认为自己是一个“逆潮流”的作家吗?你如何理解传统和现代的关联?
葛亮:我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抗拒“潮”的。也不认为是在刻意往哪种类型的写作靠近,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每个中国人都负载着现代与传统的辩证,因为我们的历史底蕴太浓厚了,你得面对,而不是逃离。但也正像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能因为仿佛我写的是旧时人事,就推断我是怀旧型趣向。我相信每一个当下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它发展的起点和渊源,所以我的很多小说其实都是现实对历史的逆推。
羊城晚报:你的文字在当下有着非常清晰的辨识度,如白岩松评价,“干净但稠密,仿佛从遥远之地而来”。这是你精心锤炼的结果还是你内心气质的自然外现?
葛亮:每个人的文学气质都是岁月养成的,我没办法具体解释我现在这种写作风格是怎么来的。成长环境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受我少年时代的阅读影响。我父亲经常引导我看中国古代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耳新》之类,那种精简的文学审美培养了我对古典文字传统的敏感与语感。胡适先生说,笔记小说的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恰也是和我目下的史观衔接的部分。再加上身处香港这座快节奏的国际大都市,我写作时会刻意让自己慢下来。写作其实是我日常生活里的沉淀之道,可以让我安静下来。体现在作品风格上,可能就是文字比较舒缓,或者带有古典的审美取向。
羊城晚报:但是从《朱雀》到后来的《飞发》《燕食记》,你的语言风格其实还是有所变化的,一开始可能有点文艺腔,现在日趋成熟和自然。
葛亮:我觉得这个变化可能是岭南这片水土赋予我的。岭南文化强调经世致用,它的表现力很强,烟火气也很重。浸润在这种文化中,可能对我的语言锻造是有好处的,这可能就是你说的自然。正如刚才所说,岭南文化是海洋性文化,海纳百川,非常地自由和开放。我在写作《飞发》和《燕食记》时,会不时用到一些粤语,语言风格上由此显出利落且接地气,因为保留了中古唐音,粤语本身是一种古典又精谨的语言,又有饱满的民间感。对粤语的使用不仅让小说的语境变得更加鲜活,表达上也会更加地爽利。
羊城晚报:你的小说大多以城市为背景,但城市似乎永远在流变之中,因此你总是试图去捕捉这流变中不变的东西,比如匠艺,比如美食。李敬泽说你书写的对象“最难留住”却“最具根性”,你是否有意识地在通过小说写作接续传统文脉,以文化重建抵达最可靠的共情?你觉得有哪些岭南文化元素仍有待被挖掘和弘扬?
葛亮:可能最初会有一点文化挽救的心思,觉得有些东西应该留下来,但随着我真正深入了解这些行业、这些人,我慢慢放弃了这种想法。我发现一切旧的东西在新时代里都会产生递变,我开始更加在意它们变的趋向,换句话说,我更加关注这些旧东西在当下的时代会产生哪些新的价值。《燕食记》讲的就是这种递变,随着食物的流转,我们的文化传统在怎样嬗变。
我手头在做的另一个非遗项目的考察是木雕佛像。澳门有位传承人,他对所谓传统的保留,观念其实很通达。他儿子在香港做会计,他也不在乎家族传承这种事。科研所帮他做口述史,对他的手艺也做了建模,将来想恢复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恢复。非遗的事业并不是那种即将失传的岌岌可危的状态。包括岭南非遗文化中的广绣、广彩、外销画等都带有很重要的时代印记,但我觉得它们也会有自我更新的过程,我比较在意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把旧东西强留下来。对待非遗文化,如果只是抱着文化挽救的心态,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一曲挽歌,下一步就over了,实际上你是不够爱它的,也就无法真正做好。
羊城晚报:你的读者中有很多90后、00后,请你为他们推荐三本书吧。
葛亮:那么我想给读者们推荐三本书,都会有些薪火相承的意味。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我祖父葛康俞先生的《据几曾看》,三联书店首版时隔20年后,这本书终于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了复刻版,而且是由我本人编的。对于想要研究艺术史,或者了解传统中国文化,乃至于了解我祖父那个时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第二本书是我很感兴趣的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著作,建筑界一代宗师童寯的《东南园墅》。这本书是童寯晚年用英文写的,现在由浦睿文化修订的版本是他的孙子、同济大学教授童明翻译的。跟《据几曾看》一样,这本书也是祖孙辈的呼应和传承,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第三本书《也同欢乐也同愁》是201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作者是陈寅恪的女儿陈流求、陈小彭和陈美延。她们回忆父母双亲,以一个家庭的聚散折射历史中的国家兴亡,也很值得一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楠芳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赞(122+)
- 字体合适(609+)
- 已买(416+)
- 愉快的找书体验(150+)
- 强烈推荐(426+)
- pdf(568+)
- 可以购买(477+)
- 排版满分(134+)
- 情节曲折(233+)
- 实惠(659+)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4-12-15 12:43:23 )
。。。。。好
- 网友 孔***旋: ( 2024-12-24 18:37:1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詹***萍: ( 2024-12-31 07:40:4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方***旋: ( 2025-01-03 05:22:1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索***宸: ( 2024-12-14 01:32:4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潘***丽: ( 2024-12-23 03:46:0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16 23:14:1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仰***兰: ( 2024-12-22 04:32:5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瞿***香: ( 2024-12-25 21:45:0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温***欣: ( 2024-12-10 19:05:24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常***翠: ( 2024-12-10 01:41:2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扈***洁: ( 2024-12-25 04:25:4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郗***兰: ( 2025-01-01 17:10:1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堵***洁: ( 2024-12-17 14:29:31 )
好用,支持
- 网友 冷***洁: ( 2024-12-24 12:43:3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饶***丽: ( 2025-01-01 01:58:0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移动营销管理:第2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心理学导论 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 心理学导读系列 Dennis Coo【正版书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无字铭文 0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三字经 百家姓-中华蒙学经典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My Word Is My Bond: Voices from Inside the Chicago Board of Trad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史话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头文字D 3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9787308117890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978756055351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一本初中数学计算题满分训练七年级上下册(适用于RJ人教版教材)2023版初一数学思维同步专项训练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影像里的成都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