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统治世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当中国统治世界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书。本书的开篇讨论的是全球的现代发展模式这个主题。第二章探讨了欧洲的崛起,以及欧洲成为第一个走向工业现代化的大陆,并享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原因。这里暗含着一个主要问题:欧洲的发展是机遇使然还是持续多个世纪的历史转变的积淀?世界的其他大陆能否有欧洲这样的发展机遇?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考察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日本是个特例,它是19世纪开始工业化的唯一非西方国家。而中国却遭受了更多的欺凌与压榨。在第五章,我们看到亚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世界。本章考查了东亚国家与西方世界的不同,主要考察点是食物、身体、语言和政治。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令人吃惊的。在第一部分的这些章节里,我们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东亚不可能遵从西方的发展模式,东亚将保持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经济。而东亚最重要的国家是中国。本书的第二部分谈到中国的崛起,主要从经济方面。第八章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包括它有可能成为技术强国。第九章考察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像西方,那么就错了。因为它们的根是根本不同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种文明的特征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显现了出来。第十一章考察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十二章考察了中国与其他大陆国家之间的关系。
书籍目录:
序
中文版序言
前言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还是一个文明国家?中国的崛起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秩序的诞生?谁将是全球化竞技场上的最终赢家,中国还是美国?不论中国经济有多么辉煌,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已经决定了中国不会变得越来越西方!
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一部分 西方世界的终结
第1章 西方的兴起
1800年的东方和西方,究竟谁更拥有经济优势?为什么东方又很快落后于西方世界?是必然因素还是偶然因素?欧洲的优势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塑造我们世界的欧洲现代性和美国现代性有什么不同?中国现代性的形成将具备什么样的特色?中国当前经济突飞猛进的基因源于1800年之后的近代?未来的世界,全球的主导力量是中国还是西方?
是先决条件还是特征?
欧洲例外论
欧洲的优势
美国的崛起
第2章 日本:现代国家但非西方国家
对东方来说,日本是个另类,它总在标榜自己的独树一帜,它总想着脱亚入欧、入美;对西方来说,日本也是个另类,从明治维新到向西方全面转变,它总是不遗余力,但无论如何,它也摆脱不了东方的特质。日本——究竟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日本从哪里来?
明治维新
对历史的传承
向西方转变
第3章 中国:动荡的历史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从1300年之后开始步入了衰退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为什么无法延承下去?中国未能实现工业革命,究竟有多么可惜?中国改良运动的失败源于中国人对西方越来越强烈的恨意?1949年,中国终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进行了一次辉煌的改写历程。
辉煌的世纪
中国人眼中的“国家”
内忧外患
1949年之后
经济腾飞
第4章 中国与西方:相互融合,还是相互竞争
西方对现代性的垄断将随着东亚的崛起而被彻底击破。究竟是东方西方化,还是西方东方化?文化的差异有多么的根深蒂固?语言、服饰、饮食、政治权力,西化的成份有多少?中国现代性的出现,很快剥离了西方国家的中心位置,并使其处于相对弱势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的崛起将会带来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
东亚现代性的兴起
转变的速度
如何界定现代性
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西方化有多深
与生俱来的现代性
现代性竞争
第二部分 中国世纪的来临
第5章 中国:超级经济大国
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国终于以一个经济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而面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后金融危机时代将是中国模式薄发的时代?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环境的两难困境
低科技还是高科技?
中国模式
大规模的优势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
第6章 文明国家
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传统,就无法理解中国崛起的真正含义。中国政治的本质是什么?脱离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西方民主并不适合中国,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体制!
文明国家
中国——一片新大陆
中国政治的本质
中国与民主
共产党的领导
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中国
第7章 大国心态:中国人在想什么
西方人想知道: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持续性是一般国家所不能比的。中国要依靠文化改写世界秩序?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根源不在于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经历,而在于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
从多样性到同一性
从天下大同到民族国家
中国人与种族问题
海外华人
中国如何对待差异
第8章 中国与周边国家:愈加紧密还是错综复杂
中国将再次回到亚洲的舞台中央?邻国都在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朝贡体系将再次主导东亚秩序?台湾问题是容不得讨论的问题,日本已经很“受伤”,美国这头站在中国身边的“巨象”将何去何从?
中国重新回到舞台中央
向中国倾斜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台湾——容不得讨论
日本——很受伤
美国——站在中国身边的一头“巨象”
第9章 中国: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
依靠与西方发展模式有着根本不同的中国模式,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强国。非洲、中东、伊朗、俄罗斯、印度、美国将在中国的崛起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来的国际体系将由谁来主导?
非洲
中东和伊朗
俄罗斯
印度和南亚
欧洲
崛起的大国和衰落的大国
冲突的加剧
国际体系的未来
第10章 当中国统治世界
中国真的将要统治世界?中国拿什么统治世界,文化、思想、经济,还是其他?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中国经济给世界贡献了什么?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该如何作为?中国的崛起将是西方没落的开始?
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作为新全球之都的北京
文明国家的兴起
朝贡体系再现
用数字说话
中国的种族秩序
中华联邦?
全球经济引擎
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如何作为
新型的政治标杆
价值观争论
你会说汉语吗?
中国大学的崛起
作为软实力的中国文化
北京奥运会
中餐和中药
西方的没落
结语: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
中国现代性的八大特性是什么?各国实现现代性的模式绝不是一种模式,中国的崛起标志着西方主导的世界已经是过眼云烟!但没落的西方也不会就此罢止,世界将会出现新的竞争。未来的世界谁才是最终赢家?
作者介绍:
马丁·雅克,学贯东西,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是LSE IDEAS的高级客座研究员,同时也是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在京都立命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创办英国智库Demos,亦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历,做过《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卫报》和《新政治家》的专栏作家,以及《独立报》副总编辑,为BBC撰写稿件并主持过多次电视节目。马丁·雅克与人合编和合著了多部作品。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在实现现代性的过程中,欧洲面对的是极为特殊的形式:外部威胁的相对缺乏、殖民主义、工业优势、相对缓慢的增长、欧洲内战和个人主义。
西方主流观点,只存在唯一一种实现现代化的方式,那就是走西方的道路,包括接受西方制度、价值观、习俗和信仰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拥有个性的其他文化不能在现代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毕竟自1960年以来,其他文化实现现代性的情形时有发生
20世纪上半叶,工业化国家的精英俱乐部继续被19世纪实现经济腾飞的那些国家主导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1914年以前的世界发展模式似乎已被冰封,20世纪错失经济良机的国家,再也没有机会分得一杯羹。
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相继加入了它们的队伍,随后,中国大陆也步入了这一行列。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之快的增长速度。1820~1870年,英国的GDP年增长率仅超过2%,而美国同一时期的年增长率也刚刚略高于4.2%。此外,后来的亚洲新兴国家——中国,甚至创造了比先前亚洲四小龙还要高的增长率。其结果是,一个拥有大约20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快速和积极的转型,东亚地区的贫困水平下降到2007年的不到25%(该数字在2006年是29.5%,1990年是69%)。
即使是在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内的极具艺术气息的电脑公司,那些拥有美国博士学位并且已经在硅谷工作多年的员工,也会摆上贡品,烧香拜佛,祈求上苍保佑自己好运。这些例子不能仅仅从刚刚逝去的历史这个角度来解释,毕竟它们也反映了内在的文化差异。无论何种缘由,“前现代”思维方式的继续存在,是许多东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尽管日本的发达程度至少可以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提并论,但是在本质上,日本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社会关系的性质、机构的运作方式、家庭的特征、国家扮演的角色、政治体制的运转方式,都深刻地有别于西方。所以,无法想象把日本的现代性描述成与美国或欧洲的现代性相似,更不用说它是后者的代名词了。
这种情形同样适用于中国,其通往现代性的途径也是极具特色的。国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建造起来,并且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现在和过去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国家也表现出根本不同的特质,不仅仅是因为过去在现代化过程中孕育的方式,同时还因为中国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视自己的历史,并受历史影响至深。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书。本书的开篇讨论的是全球的现代发展模式这个主题。第二章探讨了欧洲的崛起,以及欧洲成为第一个走向工业现代化的大陆,并享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原因。这里暗含着一个主要问题:欧洲的发展是机遇使然还是持续多个世纪的历史转变的积淀?世界的其他大陆能否有欧洲这样的发展机遇?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考察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日本是个特例,它是19世纪开始工业化的唯一非西方国家。而中国却遭受了更多的欺凌与压榨。在第五章,我们看到亚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世界。本章考查了东亚国家与西方世界的不同,主要考察点是食物、身体、语言和政治。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令人吃惊的。在第一部分的这些章节里,我们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东亚不可能遵从西方的发展模式,东亚将保持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经济。而东亚最重要的国家是中国。本书的第二部分谈到中国的崛起,主要从经济方面。第八章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包括它有可能成为技术强国。第九章考察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像西方,那么就错了。因为它们的根是根本不同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种文明的特征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显现了出来。第十一章考察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十二章考察了中国与其他大陆国家之间的关系。
精彩短评:
作者:历史理性 发布时间:2013-09-14 20:10:31
浮于现象,反复说中国发大财了什么的。。。
作者:柯柯柯尼 发布时间:2014-11-06 10:54:35
如此摆事实讲道理我竟无法反驳。抛开所有过度乐观的预想,我还是很赞同作者的中心观点的:现代化的方式不止一种,存在即合理。
作者:霧時雨 发布时间:2009-09-08 23:40:32
比AB型说明书准了一个档次...
作者:鹅掌柴 发布时间:2013-08-09 06:04:40
有些书是有寿命的。我经历过的比较明显的,一是《李敖有话说》,一是这本。但,尽管在对未来的把控中,这本书失准了,它依然在事实分析和思维角度上带来了不同的视角。比如作者提到的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认识远不如东方对西方的认知,所以东方远比西方更真正的国际化,也就更能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再比如作者对中国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的解读,作者认为在中国,国家就如同一家之长。如果我们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对国家和政府进行区分的话,这句话无疑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事实。而这个事实又使得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以统一为核心的。总之,作者在对中国的分析上,并非纯西方的角度,但也不纯东方,于是这种不上不下的位置为作者带来了较为新鲜的分析角度。另一点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几乎覆盖了一个国家的全部发展面来分析问题。可惜在概念上有很多模糊。
作者:风随着意思吹 发布时间:2019-06-27 13:20:36
不可靠的论据+形式主义的分析方法=0
作者:Manchild 发布时间:2011-02-04 21:25:07
这又是什么玩意儿啊 毛概老师推荐的课程预习十本读本之一。Mark Leonard 那本书比起来简直就像是闭门造车的劣质作品。本来导言部分引入威斯特伐里亚体系和民族国家的概念来考察中国现代性的问题,但是正文论述部分越扯越远。对真正“非西方”的现代化构想避而不谈,大谈特谈日本社会历史。还说如果没有日本经济腾飞就很难有四小龙,没有四小龙就很难有中国的腾飞。什么**玩意儿啊。尽是陈言~闭门造车~
深度书评:
《当中国统治世界》作者马丁·雅克专访
作者:上海讲座 发布时间:2010-02-09 10:47:07
中国:不一样的大国
第一财经日报:你这本书的书名很醒目——《当中国统治世界》,有人说你在奉承中国,也有人说你是想“捧杀”中国,你写这本书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雅克:首先,对这本书的书名不应仅仅按照字面上来理解,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的“统治”世界,历史上没有,将来也不会有。60年来,美国是拥有主导性地位的大国,但它并没有统治世界。大英帝国曾一度统治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地域,但它也没有统治整个世界。我用《当中国统治世界》作为书名,并不是想预言,中国会在字面意义上统治全世界,而是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中国成为世界上的首要大国,中国会如何表现,世界会怎样改变?
我写这本书的态度基本上是价值中立的,我认为中国在未来成为世界上的首要大国,不仅是一个可能性很高的前景,而且已经形成一个趋势,是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我的意图并不是想判断这种前景是好是坏,只是试图理解,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当然,作为一个西方人,我的写作意图针对的首先是西方的历史经验。西方至少在最近的200年中占据了世界的主导——起先是欧洲,晚近是美国。因此,我的书试图挑战一种传统的世界观:西方对世界的领导权将万古长存。这是一种缺乏历史感的观点,通过书中的分析人们将看到,西方的崛起及其所获得的领导权既不是历史的必然,也不是未来的永恒。
其实,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代表,代表着一场更为广泛的世界历史运动——发展中世界的崛起。自20世纪中期以来,曾经在贫困中苦苦挣扎、长期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其人民代表了人类之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许多都在崛起,而中国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代表。如何理解这样宏伟的世界历史运动,是极其重要的课题。人们怎样看待这场历史运动,是叫好还是摇头,固然也很重要;但是首先要对它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我的书就试图以中国经验为基础,提供一个分析和理解的框架。
日报: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西方读者还是非西方读者?
雅克:诚如上面所言,我写这本书首先是针对西方人的世界观,但不能说这本书仅仅是写给西方人看的。我个人的经历决定了,这本书的视角是介乎西东、亦西亦东:自1993年以来的17年里,我大量时间生活在东亚,我的太太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这种纽带对我的理智与情感、对我认知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觉得,一个西方人如果要感受到当今世界的大变化,也就是上述世界历史运动——不仅从客观的角度,而且从主观的角度,不仅从思维方式,而且从价值和情感认同上体会这种变化,光靠改变自己的头脑还不行,还要改变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放下西方人骨子里的那种傲慢。
这种傲慢不仅是政府态度,而且深植于每个西方人的心里,深植于我们看待历史、看待自己的方式,甚至我们作为白人对自己肤色的感觉之中。在我跟我太太的日常交往中,经常能发现,她看待一件事的方式,跟我很不相同,有些事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对她却是很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在我的情感和精神生活中,我在不停地自我解构——有意识地对作为一个西方人的我自己进行批判性的剖析。
这种体验渗透到我写作这本书的视角中。因此,这本书不仅是写给西方人看的,在不同程度上,也是写给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看的,尤其是东亚地区的人们,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读者。
日报:中国读者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哪些收获?
雅克:首先,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中国读者多少了解到,外国人如何理解中国的崛起;在崛起过程中,中国跟外部世界可能会发生怎样的互动。
我们所见证的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崛起的过程,而且也是西方衰落的过程、西方失去世界主导地位垄断权的过程,西方对此会怎么反应呢?
中国文明传统上倾向于内视,中国人倾向于把中国崛起看作中国自身历史的一部分;即使近年来,中国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希望通过广泛地考察世界来印证和评判中国经验,但其着眼点仍旧是“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其视线仍旧是向内看——这并没有错。但是,中国是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新一页中的崛起。我希望,我的书可以向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提供一个视角,以便其从全球视野来理解中国自身的崛起,并且理解中国崛起于其中的这个世界。
第二,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极端重视促进经济增长、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代以来屈辱的历史记忆。我认为,这种思维定势不可避免地导致决策视野的短期化:特别强调和偏重于眼前问题、当务之急。邓小平留下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是首要任务,不仅不应受其他议题的干扰,而且应是判断其他事情的标准,这种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今日中国的决策风格中,比如在外交上满足于作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分子,不打算彻底改变现行国际秩序等等。这说明,即便到了今天这样重要而特别的历史阶段,中国决策层总体上还是继承了邓小平的大思路。
邓小平并没有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的书想提出来考虑的是,5年、10年、20年以后,形势会是怎样的?到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可能已经超过甚至远远超过美国;到时候,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发达国家,或者更少是发展中国家而更多的是发达国家,乃至根本就已经成了一个发达国家。到那时候,中国是应该延续偏重眼前、刻意低调的决策风格呢,还是应该尝试一种有更高期许的思路?
中国在近代史上曾经是一个弱小国家,曾经因贫穷和弱小而备受屈辱,但是现在和不远的未来,中国已不再是穷国弱国,甚至会变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国强国。当历史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是不是还遗留着某些弱国心态,是不是还对自己屈辱的近代史感到耿耿于怀,是不是还过度依赖经济增长带来的安全感呢?这种心结又会不会禁锢中国人的思想,束缚中国人的手脚,使中国低估自己的潜力,误判自己的时代使命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不一定都对,但我希望它们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至少,引起中国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日报:讲中国崛起,一般是讲中国经济,但这似乎不是一本讲中国经济的书,而是一本政治书。要理解你对中国崛起的分析,关键是什么?
雅克:严格地说,这是一本以政治笔触写成的文化书,它的讨论领域是广义的政治,是狭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所构成的复合体。
的确,大多数写中国崛起的书,重点放在经济上。我的书也有一章谈中国经济。但是光谈中国的经济崛起,相对于这本书的意图而言是过于狭窄的。
我之所以超出经济和狭义的政治领域来写中国崛起这个主题,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创造历史的过程。试想,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广大而多样化的国家,其国土面积相当于一个大陆,其各地区之间的禀赋、经济、文化差异同欧洲国家之间的差异程度不相上下,又具有如此漫长的文明史和如此曲折而富有戏剧性的近代历史,它如此迅速地崛起于世界舞台,这个历史过程,怎么可能不超越狭隘的经济领域,而牵涉出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和现实事态?
而如此复杂的中国,又怎么可能不在崛起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大国的独特性格?成为一个“不一样的大国”?
中国的这种特性,又可能在不同的背景下,时而表现为优点,时而暴露为问题。
比如,有人问我,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会不会谋求军事霸权。我说不太会,根据其特性,中国不会表现出像西方历史上那样强烈的扩张主义倾向,而是会更多地谋求以文化成就证明其影响力和优越性。但与此同时,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也容易使中国忽视其他一些文化的成就和价值。
概括起来说,书中所探讨的这个极具动态性而富有张力的历史进程包括两条线索,一是现代中国的自我再造,二是再造中国所导致的再造世界。
为了解释中国的自我再造过程,我引入了“文明国家”这个概念;为了评估再造中国所导致的再造世界过程,我又引入了“天朝心态”这个概念。把握住这两个概念,是理解我这本书的关键。
日报:那么就请解释一下这两个关键概念吧。首先是“文明国家”。
雅克:“文明国家”是相对于“民族国家”而言的。我们知道,当代世界体系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体系,民族国家是大多数国家所正式接受的国家形式。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中国表面上也是一个民族国家。19世纪后期,中国不得不接受了民族国家的一整套架构,以此来重组自身。除了融入“现代国际体系”,当时的中国没有其他办法。
然而,相对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而言,100年只是短短的一个片段,它可以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民族国家的外壳,但终究无法改变它的灵魂——现代中国在骨子里还是一个“文明国家”。
我这里只能说一说比较重要的三个表现。第一,中国的身份认同是以历史和文明归属感为基础,而不是以民族自觉为基础。比如,在涉及一些领土归属的问题上,中国官方和民间都非常强调历史上的归属,这是很有特色的。中国人关心的是,一片领土在历史上是否属于中国文明的基本区域;而在其他一些地方,人们比较关心现状,比较关心当地人目前的意愿。现代中国的领导者和人民,都深深意识到,捍卫历史上中国文明基本区域的完整与统一是一种责任。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对台湾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历史情结,对统一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意志。
第二,正如文明比民族的包容性更强一样,中国对多样性的统合能力比一般民族国家要强。比如,现代中国的人口、区域、文化多样性远非现代欧洲任何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可比,换了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应付不过来,而中国则基本上成功地把如此丰富的多样性维系成一个整体。面对多样性,民族国家的思维往往是 “谈不拢就散”,而作为“文明国家”的中国,则具有一种求同存异的弹性。以“一国两制”收回香港的实践,就是“文明国家”解决问题的一个经典例子——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就这样相当顺利地跨越了。而同样是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东西德的统一,走的就是典型的民族国家式道路——东德丧失一切特征,被西德同化,但同化过程漫长而痛苦。
第三,在中国,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很独特,同西方一般理解的不一样,只有从“文明国家”的角度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据我的观察,在中国,政府在民众意识中所享有的合法性、威望和敬意比在西方要来得高。
按照西方一种很强的传统看法,国家外在于社会;普通老百姓觉得,政府是强加于我个人头上的一个权力,从根本上说没有必要,而且还往往肆意妄为;美国政治讨论来讨论去就是如何限制国家权力,不让它侵犯个人的自由。而在很多中国民众看来,国家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每个中国人就是家庭一分子,而政府就好比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国家的兴衰并不全然外在于我个人的命运,政府的权力也并不全然是强加在我头上的任意。
我认为,中国的国家和政府所具有的这种独特地位,来源于中国作为“文明国家”的这一复杂背景所提出的独特问题——谁来统合这个如此庞大的文明,维持它在历史中的统一性呢?就好像大家庭需要一个集威严与慈祥于一身的家长,中国这个“文明国家”也需要一个集权威与仁政于一身的政府。
这并不是说,在中国就不需要民主,不需要保护个人权利,不需要对国家权力加以节制——政治总是需要达到某种平衡。但是从中国作为“文明国家”的现实出发,应当承认中国的游戏规则和西方不一样。西方达到平衡的方式是社会和个人不断抗争,同国家不断冲突;中国则可能采取另一种方式。
日报:那么“天朝心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雅克:“天朝心态”这一部分探讨的话题比较敏感。我试图以此概括中国文明所具有的一种自视为“中央王国”、“天朝上国”的心态——认为自己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心态隐藏得比较深,可是有时会反映在中国人对待其他“种族”及其文化的态度中,弄得不好会导致很棘手的问题。
这部分讨论的中心是,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当中的位置,哪些因素决定了中国人的这种自我意识,当中国崛起成为领导性大国之时,这种自我意识又会如何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我觉得关于这方面,中国国内和国际上目前讨论得还不够,但这样的讨论其实非常重要。
任何文明都有自我优越感,都或多或少认为自己的“种族”比其他“种族”优秀。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某些“种族主义”观念。随着某个文明的崛起,其种族主义倾向也会有所增强。西方人——所谓的“高加索种族”的种族主义倾向暴露得特别充分,正是因为近两百年西方文明主导了世界。
西方人的种族主义倾向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普世主义文明观——认为只有西方文明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先进发展方向,其他文化最终都要汇流到西方文明的这个方向上来。
由于有着辉煌的文明史,有着曾经身居天下中心、乐见万国来朝的历史记忆,中国人内心隐藏着一种类似于西方的普世主义文明观——认为中国文明才是最高级的文明,是其他文化需要学习的榜样。在这方面,日本人很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是例外主义的——日本文明是个例外,需要向其他高级文明学习,同时保留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中国人的普世主义,其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人的普世主义。西方的表现包括扩张主义、基督教传教狂热、殖民主义等等。中国人的普世主义则表现为一种文明程度的等级观念:拥有最高文明程度的就是居于天下中心的中国,围绕着这个文明中心,不同周边民族的文明开化水平也有高低之分,而它们向中国表示尊敬和羡慕的程度则体现着它们的素质——能够被教化的限度。
由于这种文明等级论的“天朝心态”,中国在历史上很少进行军事扩张,因为中国人认为,“对于冥顽不灵的野蛮人,不必硬去教化他们”,甚至还对他们颇为怜悯,给予丰厚的赏赐以“怀柔远人”。
这种从历史记忆中遗留下来“天朝心态”,一方面发挥了某些积极作用,在现代中国的自我再造过程中,参与构造了“汉族”这个主体民族的身份认同——从纯粹人种学的意义上来讲,汉族人的来源其实非常复杂,之所以能整合成一个民族,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历史上的“天朝子民”同属于中心文明的一种共同体意识。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心态有时也会演变为一种文化上的自大和傲慢,演变为一种对文化差异的漠视和不容忍。这种“文明的骄傲”容易播撒隔阂的种子,如果处理得不好,这些种子就会结出苦涩的果实。
这种负面效应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内部,也可能体现在中国同其他民族的交往当中。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人势必会广泛地活动于世界各地,势必会同越来越多的民族近距离地接触,甚至对它们的利益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节制“天朝心态”中的“文明骄傲”,体谅和照顾其他种族的自尊心,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学会欣赏和吸纳其中的优秀成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和未来世界潜在的领导者,需要对此作前瞻性的思考。
日报:这样看来,中国的确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大国”,用你的话说,“当中国统治世界”,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世界准备好接受这种变化了吗?
雅克:由于中国骨子里是“文明国家”,具有“天朝心态”,当中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之时,它的行为会表现出相当大的特色,甚至最终导致国际体系的重塑。
中国越来越有可能按照历史上的朝贡体系而不是民族国家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来构想与东亚的关系,这符合它历史上的自我定位和它所熟悉的世界图景。我的书中有几处谈到,历史上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有可能再次复兴,朝贡体系传统上的外围——东亚可能会比较适应中国的崛起,并且很快找到自己熟悉的位置。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历史的简单重现,其中也会有紧张乃至冲突,也不可能排除其他大国的介入和影响,但是朝贡体系复兴的趋势,尤其从经贸关系的角度来看,是相当明显的。中国还有可能进一步把非洲也纳入这个新朝贡体系。未来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出现两种体系并存的局面——东亚和非洲的新朝贡体系和大西洋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以上只是“当中国统治世界”所带来的一个变化,还有很多其他的变化也很重要,我在这里不能一一展开,书中各章都是对这些变化及其根源的详细讨论,最后一章则有比较概括的综述。
对于这些非常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世界并没有准备好。首先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个与它们很不一样的大国的崛起。我接触的许多西方人士认为,就算中国会崛起,它的崛起也不会跟西方大国的崛起有什么不同,不会构成什么不一样的挑战。他们认为,现代大国崛起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西方大国所走的道路——市场经济、自由民主政体和民族国家体系中的大国地位。因此,这些人有可能误读中国的崛起,在中国不会构成威胁的领域看到威胁,对中国带来真正变化的领域反而茫然无知。
西方的这种认识滞后会对中国崛起形成一些现实制约。现行的国际体系和该体系的主导大国可能一下子无法适应中国某些独特的行为方式,从而作出一些建立在误解上的错误反应。
日报:中国准备好了吗?
雅克: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阶段,是西方主导权日渐衰落,世界体系经历权力转移的阶段,这样的阶段总是混乱而充满风险的。其中一个显著的风险是“全球化共识的破裂”——“全球化会令大家受益”的看法,已经让位于“全球化中有赢家也有输家”,由此将出现更多更激烈的博弈。
中国需要小心应对这些风险,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崛起做好准备。因为终有一天,当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达到一定程度,中国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不一样的大国”不可能长期隐藏自己的独特性。
为了准备那一天的到来,中国需要更好地认识自身,也需要更好地向世界说明自身。它需要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向世人解释,“文明国家”是什么,作为“文明国家”的大国将会以怎样的方式行事。它需要向世人说明,它的政治体制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进一步演化。它需要向世人承诺,它已准备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以一种更和谐的方式照顾这个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利益和价值诉求。
中国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中国龙的未来
作者:格列柯南 发布时间:2010-01-20 19:53:43
西方期望富裕、全球化和政治整合能让中国转性为一位温和的巨人。有新著认为这不过是幻想。
------------------------------------------------------------------------------------
以前刚好翻译了该书的一个评论,翻译全文见
http://www.qiuin.com/2009/07/post-213.html
。
------------------------------------------------------------------------------------
本文翻译自Economists.com,原文在此
http://www.economist.com/books/displaystory.cfm?story_id=13983240
。原文标题Enter the dragon,应来自李小龙《龙争虎斗》的英文名称。
另:本人对书评原文作者以及原书作者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
西方期望富裕、全球化和政治整合能让中国转性为一位温和的巨人。有新著认为这不过是幻想。
很多竞争者争抢美国头顶上那枚全球最大权力的王冠。1950年代的苏联威胁着美国的军事霸权;1980年代的日本挑战美国的经济权力;而今的觊觎者是中国。美国衰落的证据看起来很明显:在入侵和占领伊拉克后就暴露了其军事力量的局限,始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显示了其资本主义体系的缺陷。西方现在指望中国能来支撑他们的金融体系,指望中国消费者能刺激全球经济的振兴。
先是由欧洲随后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长期占据的支配地位,最后在走向终结吗?英国时事评论员,近来作为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大学访问学者的马丁·雅克,他的答案很明确,其书名已说出了全部:"当中国统治世界"。
他首先引用了古德曼·萨奇最新的一项研究,该项目指出中国经济体将会在2027年超于美国,到2050年大约将是两倍于美国经济体的规模(而其时单个中国人仍将比美国人穷)。雅克从作为政治、军事和文化基础的经济权力出发,描绘了一个中国独霸全球的景象(a world under a Pax Sinica)。人民币将代替美元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上海将遮盖纽约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光彩;欧洲沦落为拥有辉煌历史的古代遗迹,很像今天的雅典和罗马;全球使用普通话的人如果不多于也至少等于使用英语的人;孔夫子的思想将变得和柏拉图的思想一样广泛传播;如此等等。
好像我们完全被带进了一场饶有兴趣的想象游戏。其实,雅克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某些推断完全正确。作者不允许有不确定、混乱和错误出现。他预测历史将把中国在中古时期所拥有的世界权力地位归还给它,但这是否等于把中国拉回到如同大跃进和文革时期那种自我毁灭式的动荡状态呢?毕竟还是同一个共产党在掌权,并且如雅克指出的----中国政府绝不会和任何人分享权力。作者没有给予中国成千上万的抗议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些抗议大部分是反对腐败和失地。在作者浩翰详实的数据中仅有一处提及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意味着中国或许在变富之前就已先完全变老。作者认为西藏和新疆的民族问题几乎没有不稳定的危险。
作为已停刊的英国杂志《今日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任编辑,雅克认为共产党是一股温和的力量,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从而避免苏联那样的垮台遭遇。他很少贩卖这样的观念:认为自由市场在长期看来,只能在自由社会运转;认为思想自由更有利于发明创新;认为民主国家会比威权国家更容易自我纠错。
雅克认为,这些不过是西方的自以为是。民主和法律规则并非是西方经济实力的先决条件,而只是一个巧合。这种观点是雅克全书最有趣(也是最富争议)的部分,远胜过那些关于中国历史枯燥乏味的叙述,或者那些关于中国将成为一个"文明国家"而非"民族国家"的冗长论述。
依据作者的观点,欧洲与中国分道扬镳并非始于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而是工业革命。即便如此,西方的成功也并非注定的。雅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还能与欧洲在最先进的领域 保持相当的发展水平。事实上,中国在瓦特之前已经建造了某种形式上的蒸汽引擎。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而不是长江沿岸呢?主要还是历史的偶然因素。
英国和当时的中国一样遭遇了土地短缺。但英国有煤炭来替代木材作为燃料,并且有奴隶耕作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充足的耕地和廉价劳动力。战争天性"把欧洲民族国家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争机器",加之进入精英阶层的商人阶级联合起来鼓动欧洲统治者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雅克认为,相比之下,帝制时代的中国还维系着孔夫子的和谐价值观,统治者本意主要着眼于其治下的稳固秩序和社会平等。因此,西方并非以其优越的价值观念统治了世界,而是凭借它的缺陷。
如果拓殖帮助西方建立了霸权,那么二战后殖民时代的终结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奇迹",其速度远远超过欧洲或美国,也甚至快于日本、南韩和亚洲其他经济奇迹。雅克认为,伴随德国和日本崛起的某些冲突虽然无法排除,但还是有很好的时机来加以避免。"中国并不期求统治世界因为他相信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作者这样写道。现在的中国正致力于同西方合作,它依赖西方的投资和市场,也希望有稳定的海外环境。
西方期望富裕、全球化和政治整合能让中国转性为一位温和的巨人,一只熊猫而不是一条龙。1999年时老布什宣称:"中国进行自由贸易的时间掌握在我们手上。"然而,雅克说这是一个幻觉。时间不会使中国更西方,而使西方以及世界更中国。
《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央之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马丁·雅克 Allen Lane出版 2009.6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赚了(622+)
- 内涵好书(303+)
- 内容齐全(534+)
- 中评(514+)
- 经典(295+)
- 字体合适(331+)
- 差评少(313+)
- epub(602+)
- 微信读书(446+)
- 值得购买(548+)
- 方便(542+)
下载评价
- 网友 家***丝: ( 2024-12-25 10:07:55 )
好6666666
- 网友 康***溪: ( 2024-12-13 13:37:08 )
强烈推荐!!!
- 网友 通***蕊: ( 2024-12-27 04:42:5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权***颜: ( 2024-12-08 23:45:43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08 16:51:27 )
OK,还可以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01:31:2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石***烟: ( 2024-12-16 10:00:0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车***波: ( 2025-01-05 19:37:5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饶***丽: ( 2025-01-05 13:26:2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扈***洁: ( 2024-12-19 16:21:41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林***艳: ( 2024-12-27 19:07:0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楚辞(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备考2019 消防工程师2018教材 2018年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大纲 一级二级通用官方考试用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扫黑除恶政策法律视域下涉黑涉恶犯罪问题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高考物理真题精练(光学、热学、近代物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韩世昌昆曲剧目身段谱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2 中国财富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公司法修订背景下中德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比较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问答丛书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管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碎金文丛: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正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电梯职业认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成果教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