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三毛漫画(典藏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9:34

三毛漫画(典藏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三毛漫画(典藏版)精美图片
》三毛漫画(典藏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三毛漫画(典藏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890060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56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9:34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余从之 发布时间:2020-01-31 23:54:29

    工具书,有一点启发就不算白看。

  • 作者:hhwen 发布时间:2021-12-05 18:35:53

    小巴掌童话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

  • 作者:狗头桑 发布时间:2021-10-18 08:35:21

    2021.10.18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书这么雅致的事情,真实发生后内心只有抑制不住的欢喜。兴高采烈地读起来。书本内容是诸多行业资深人士文章和讲话稿的合集,根据学术者、监管者、从业者三个维度进行布局,拆解视角全面,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读时犹如诸多人在面前圆桌讨论,颇为有趣。其中我最为推崇第四和第六讲,一份是以简明易懂方式展现金融科技各类技术全貌,总分态势讲整体,并逐一点水讲解各类技术含义;第六讲是监管者说,角度犀利、针砭时弊、直击要害,读来让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若是当场听讲演想必是极佳体验。最后的从业者说持保留意见,颇有肌肉展示意味在里面,略略偏航

  • 作者:不是江湖骗子 发布时间:2022-04-06 12:34:53

    杭州城市版的《激荡三十年》,稍有走马观花的感觉。

  • 作者:克拉 发布时间:2024-01-26 14:59:05

    作者心很大,期望通过一本书整合现在各方最优秀的实践,反而显得只是在罗列一些方法论。作者思考、实践、准备了多年,但最终成书还是缺少具体的指导意义。企业运营,全貌和细节都是需要,才是可实操的,幸亏自己也了解大部分操作细节。书单是不错,作者确实是下了一些功夫研读的,可以参考,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切忌切忌。

  • 作者:秋之月涙傲娇着 发布时间:2018-05-31 16:15:32

    真心一般,像我这种不懂的倒是可以学习一个日本史知识


深度书评:

  • 一想到自己吃饱了饭,就不觉得那么凄凉了

    作者:惊奇 发布时间:2023-07-04 14:07:54

    慰藉的文学:餐桌共同体——信不信由你

    苏英贤(文学评论家)/ 文

    安松元 / 译

    1

    “轻轻地”和“小心翼翼地”

    尹成姬的小说像深渊一样安静。她的小说里有许许多多关于小矮人的故事,一个听觉不够灵敏的人恐怕很难听见他们的故事。小矮人的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大体相同,只是并非全然相同。那里,有被遗弃的孩子和出走的爱人,小矮人也要为生计而忙碌。那里,虽然依旧存在孤独,但并非是无情的。小矮人的世界中“父”是缺席的。“父”作为反叛的对象,无论是象征性的,还是现实性的,都是不存在的。小矮人的父亲充其量只是另一个无能的小矮人而已(《在U形弯道埋下藏宝图》),他们最多在保护子女的时候才能鼓起一点勇气。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存在指导成功的说明书——藏宝图。但是小矮人们早已经洞悉藏宝图所指示的人生尽头只有空虚。所以,小矮人的世界没有矛盾,没有争斗,也没有欲望。在那里,不幸是日常,背运是正常,大部分人“哪天中了一万韩元的彩票,反而惴惴不安”(《孤独的义务》)。他们都很善良,在《小小心算王》中,是受同事们尊重的职员,在《凤子家面食店》中,是充满同情地望着他人背影的人。他们坦然接受并忍受不幸,有时战胜不幸,但有时也选择逃跑。然而尹成姬的小说,没有将不幸的原因,扩展到社会结构或制度问题。

    现代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边缘人,他们被称为背德者、犯罪分子和疯子。他们是打破禁忌、质疑正当性,并动摇体制的“问题性存在”(a problematic existence)。堂吉诃德以降,他们的人物谱系蔚为壮观。相较而言,尹成姬的人物非常吸引人。他们的存在感微弱,无法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我们可以勉强称之为“边缘人中的边缘人”,似乎在哪里见过,好像是我们认识的某个人,然而他们的面孔是模糊的,甚至连影子都没有。讲述“边缘人中的边缘人”的小说,要有别于世俗的英雄故事和浪漫故事,也不能满足于再现边缘人的故事。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尹成姬只能“轻轻地”“小心翼翼地”(62页)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2

    作为群体事件的孤独,及其背后的故事

    尹成姬的小说表现的是经验被破坏或被没收的时代。1933年,瓦尔特·本雅明将现代定义为“经验贫乏”的时代,并指出按部就班的现代人的日常是“经验的贫乏”。《那个男人的书,第198页》中,“她”的生活就是典型例子,在图书馆工作八年,生活中只有一些日常性的小事件。

    她每晚十点睡觉。下班回家,总要花很长时间洗澡,每个月仅水费就有五万多韩元,为了省下生活费,她报停了手机。每个星期给老家的妈妈打一次电话;每个月末,通过网上银行汇五十万韩元给准备高试的弟弟。自从被医生诊断出神经性胃炎,她每顿饭都要嚼一百次,饭后三十分钟服药。她在图书馆工作了八年,可她本人不爱看书。喂,复印卡哪里有卖的?喂,能借一下笔吗?喂……在图书馆,叫她“喂”的人,比叫她名字的人多。所以,即便不在图书馆,一听有人喊“喂”,她就本能地掉过头去。对她来说,“喂”比自己的名字还要熟悉。住隔壁的男人搬家时送了她一辆自行车,此后她就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路上要花四十来分钟。五点半下班,吃完晚饭,看完“日日电视剧”转眼就到十点了。她茫然地望了一会儿墙上的霉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然后第二天早晨五点,她雷打不动地按时起床。(《那个男人的书,第198页》,86页)

    在市政厅工作七年的“他”(《有人在敲门》)和在旅行社工作五年的“我”(《在U形弯道埋下藏宝图》),他们的生活也莫不如此。“她”每天通过造句游戏、观察读书人的表情填补生活的空白。也许这就是现代人普遍的日常生活,然而我们在这里找不到可以被翻译为“经验”的东西。有趣或无聊,特殊或平凡,痛苦或喜悦等琐碎的日常事件令他们精疲力尽,却无法成为个体的经验。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今天已经不存在经验。经验只是发生在个体外部或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某些东西而已。

    尹成姬小说的人物常常沉迷于照片,因为照片可以代替他们的直接经验。《那个男人的书,第198页》中的“那个男人”执意寻找女友去世前留给他的信息。“她”为了帮助“那个男人”——海鸥——在图书馆度过了一夜。沉淀于“她”的内心或身体上的非日常经验,通过拍立得照相机成为一个事件,而后“她”拍摄的“人手”填满整个房间。“她”的男朋友W离“她”而去也许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她”男朋友收集日出日落照,表明他所讲述的是时刻变化的故事,而“她”则生活在一成不变的日常中。

    当然,尹成姬小说中出现的照片并非都是直接经验的替代物。在《喂,是你吗?》中,燃烧的照片在对“他”耳语。“他”想听那些故事,于是四处点燃照片、垃圾和被扔掉的通知书。这个人确实是一个纵火犯,但不是为了报复抛弃自己的父母和跑路的合作伙伴,而是为了倾听它们对自己耳语的故事。“他”——成年的卖火柴的少年,只想听听照片中自己的故事,那些绝望的故事。在这里,照片是一种纪念物,它的作用是记录过去的生活和阻止忘却私人经验。关于经验,尹成姬小说的目的并非 “原原本本”地呈现经验丧失的时代。她的小说试图复原被实验、测量、数字和交换逻辑放逐的经验和以“故事形式”存在的经验。

    在《积木搭建的房子》我们已经看到过,尹成姬的小说报告贫穷、孤独、冷落和匮乏。这部小说集所要强调的并非孤独,而是那些被隐藏起来的孤独的成因。《在U形弯道埋下藏宝图》中的“我”、Q、W和女高中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脱离了群体。“我”孤身一人,母亲、父亲、照顾“我”长大的锅巴奶奶、双胞胎姐姐都已经相继离世。W是她妈妈在成为知名演员之前出生的,她妈妈越有名,她的存在感就越弱,而外婆的死让她彻底成了孤身一人。“孤身一人”,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记着他们,他们也不需要记着任何人。这一事实让他们感受到了比死更大的恐惧。所以,那些卷走契金的人、负债跑路的人,并不是他们抱怨的对象。要而言之,记忆是一种救赎行动。

    记忆与遗忘的机制是构筑尹成姬小说的一个核心方法。但其小说不关心其运作原理,而是关注在他人记忆中消失的自我,和自我记忆中消失的他人,并着重强调忘却才是最彻底的消灭、废弃以及象征性的死亡。然而记忆的箭头符号总是偏离靶心。关于孤独,我们都是受害者和施害者。这些被称为“故事”的记忆和遗忘相互偏离所导致的结果,和他们全部的生命、全部的记忆,共同构成了小说。于是,尹成姬通过她的小说,将经验丧失时代的个体孤独复原为集体性事件。在这些边缘人的窃窃私语和呐喊中,孤独被社会、文化编入集体性现象之中。

    3

    餐桌共同体

    尹成姬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是女性,常常以食物为中介形成彼此投合的关系,而且她们都有点肥胖。在《在U形弯道埋下藏宝图》中,寻宝失败的“我”、Q、W和女高中生共同生活并经营一家饭店,出售特制的馒头和筋面。在《路》中,妈妈、“我”和五个姨妈结成紧密的关系,不仅共享烦心事,也共享食物。《凤子家面食店》中的“她”,在过路时被一辆满载腌萝卜的货车撞倒,后来还入职了这家腌萝卜工厂。P死后,“她”就用食物对抗内心的痛苦,最后竟然和凤子妈妈合作开了一家面食店。尹成姬小说中的人物都懒得减肥。为了填补内心的饥饿,她们大快朵颐,而无节制的饮食导致她们“拉上拉链,感觉大腿处太紧……深吸了一口气,才扣上扣子”(138页)。也许这是对充满温情的母性世界的向往。那里有象征热食的厨房和守着厨房的母亲。

    然而我们很难就此断定,尹成姬的小说人物所梦想的是以姐妹情谊(sisterhood)为基础的新型共同体。很明显,她们大部分人拒绝以“家庭”或“房子”为象征的定居生活。对她们来说,“家人”仅仅是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不得不忍受“没劲”(88页)生活、工作的借口。被父母遗弃的孩子由被子女抛弃的隔壁家奶奶养育。她们离家出走过着脱序的生活,早已经忘了家里的地址。家庭只会唤起她们过去的伤痛。于是,她们或住在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桑拿房,或做着这样的白日梦:“想象着房子随着水漂走”(36页)。她们毫无目的地聚散离合。

    至于对“边缘人中的边缘人”的未来,尹成姬小说似乎仍然在探索。意气相投的女人们也会像《路》中的姨妈们一样,半夜逃走或无故失踪。当然,作者不需要给每个人物确定的结论,但作者的探索表明,这些人物仍处在自怜自艾的状况之中。《不老少年》中出现了不以血缘为纽带的新型家庭。然而作者并没有将它作为俄狄浦斯式家庭的替代品。《不老少年》中使“我”难忘的是下雨天自己被遗弃在车站的场面,而把“我”带走的女人恰恰就是“我”跟父母团聚的障碍。

    在《小小心算王》中,长大成人的心算王是一个临时公务员,过着庸常的生活。在成为小小心算王的那一刻,他的生活就停滞了。此后他的人生就像逐渐褪色生锈的金牌一样慢慢失去光泽,他只能不停回忆自己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在避难的紧急时刻,他不惜抛下贵重物品,也要带走那块金牌。当年给他起“小小心算王”这个外号的主持人去世,他戴上黑领带以示哀悼。因此,爸爸的失踪、妈妈的出走,并没有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动摇,然而,朋友的死亡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慢走,再见!》中,H、O、K和W,她们互为镜像,都从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也许他们对失去的/所在的/存在的怜悯是自我怜悯的扩张现象。

    有人轻轻敲打着他的心扉。他俯瞰自己的内心。他早已忘记了自己这三十年来是多么的孤独。(《有人在敲门》,58页)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拿着电话自言自语:从来没感受过幸福,从今以后我只会去做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凤子家面食店》,129页)

    也许可以说,尹成姬小说的人物所苦苦追寻的声音(故事),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通过他者的痛苦,确认自己的痛苦。在《喂,是你吗?》中,“她”在胡同里给纵火犯放置纸张,男人一路上捡起那些纸张。最后他们相遇在某一点上,从彼此的痛苦和绝望中得到宽慰。但这种感情不是浪漫的恋情,而只是暂时的同病相怜,他们仍很孤独。欲望,按照黑格尔的解释,是他者的欲望,是渴望被承认的欲望。照此推论,尹成姬的小说不存在欲望。她的小说中没有一个人与他者缔结关系。他们将自己深藏的孤独和绝望,以“过去式表达出来”(137页)。他们仍然害怕与他者缔结关系,要想让他们告别过去的伤痕似乎还需要时间。

    很显然,我们还不能贸然宣布以食物为中介的餐桌共同体成立。不过,他们在处理孤独和绝望的方式上,却出现了变化的苗头。也许作者的探索就是一个有趣的解决方案:“幽默”。他们借助自我二重化,让自己振作起来,避免陷入自怜自艾的陷阱,使反叛变得愉快。他们打破孤独与绝望,疏离与失落等经验的过程,为整部小说带来了活力。

    我到了能洗澡的年纪,就开始自己洗衣服,碗碟也是自己清洗的。这也让我在学校获得了“好孩子奖”。(《路》,115页)

    妹妹自从听说爸爸病了,就经常流泪。电视上的搞笑节目我一集不落地看,并喜欢模仿喜剧演员的滑稽动作。妹妹一整天不说话,不过看到我做滑稽动作,就发出咯咯的笑声。特别是当我伴着鼻音说,快离开地球吧,妹妹就捧腹大笑。我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从具凤书到金亨坤的所有喜剧演员的声音。我在学校一直担任娱乐部长。(《孤独的义务》,149页)

    牛奶盒上也有失踪儿童的照片。他每天喝一杯牛奶。在喝之前会仔细看盒子上面的小孩头像,不过一直没看到长得像他的小孩子。他的个子倒是长高了。几年后,他在这一带孩子中是最高的。都是牛奶的功劳。(《不老少年》,181页)

    《有谁在敲门》中,“他”最初的计划是周末去玩滑翔伞,但是后来学起了自行车。“他”说服(或欺骗)自己相信,自行车比起滑翔伞更安全也更省钱。尹成姬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像“他”一样,通过将自己的悲伤、痛苦客观化来逃避绝望。他们掌握了自我二重化的能力,从而摆出一种高贵的精神姿态。当他们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客观对象用一种冷静但充满爱意的方式看待时,就获得了这种姿态。他们要获得一种能力,让自我和他者成为一体,并在自己的内心创造出可容下他者的空间。他们并不以自我二重化之力,简单粗暴地封锁自己的叹息和痛哭。但至少,他们能看清和思考无法超越的现实。可以说,这是小矮人们面对绝望,所能采取的独有的、适当的方法。

    4

    慰藉的温煦,“信不信由你的世界”

    Q喝口汽水就打一个响嗝。我说我从没有在别人面前打过嗝。她把那瓶没喝完的汽水递给我说,喝一口,你也打个嗝试一试。我把汽水喝得一滴不剩,然后打了长长的一个嗝。坐在前排的男人回头看过来。真爽。我和Q成了朋友。(《在U形弯道埋下藏宝图》,7—8页)

    这辈子就这么过去啦。

    她放下书笑出来。打工的学生也跟着笑了。她笑着笑着,感到自己轻快的笑声很陌生,突然踌躇起来。我的笑声是这样的吗?这念头一闪而过,接着就叉着腰更大声地笑出来。(《那个男人的书,第198页》,98页)

    O把电话打到公司大吼:你们还有没有一点良心,你们就不问问人家是不是不舒服?这样,O从干了七年的公司辞职了。对方挂了电话,O仍对着听筒大骂不止。她好像理解人为什么要说脏话了。她感觉到一直卡在食道里的块状物一下子就滑落到小腹中。O跑到洗手间痛痛快快地拉了一泡屎。折磨她十年的慢性消化不良和便秘被一扫而光。肚子饿了。O蹲在坐便器上握紧双拳,对,得吃点什么了。

    (……)O看到一幢楼就跑进去找洗手间。楼里的洗手间都锁了门。她在洗手间的门口骂道:开着门能死啊!最后她总算找到了开着门的洗手间。O开心得竟哼起了歌。O又痛痛快快地拉了一泡屎。一天上两次洗手间,真是奇迹啊。O擦着手嘴里念念有词。(《慢走,再见!》,195—196页)

    另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尹成姬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不受礼节等日常规范的约束。这倒不是说他们在实践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在小矮人的世界,不存在以“父”为名的强制和禁忌。而以法与道德为名的纪律,早已被他们内化为私人领域的问题。因此,尹成姬的小说从严肃、虔诚的世界向小矮人的世界更近了一步。也就是说,她的小说从严谨和虔诚的世界奔向了“信不信由你”的世界。市政厅建造的公园里有茂密的树林,其嫩叶可食用,果子可以做染料;二手商店“呼吸的物件”在窃窃私语(《有人在敲门》);图书馆阅览室铺上地毯、放置沙发,让读者躺着看书,在阳台和院子里也放置了椅子(《那个男人的书,第198页》)。在《积木搭建的房子》中表现出的怪诞想象力被奇幻的想象力所取代,从而变得更加明快。

    尹成姬小说的终极指向是,倾听孤独者无法言说的故事,讲述那些把绝望幽默化处理的人物,以此慰藉“边缘人中的边缘人”。在《孤独的义务》中,“我”为了结交一批不用“参加婚礼和周岁宴”的朋友,参加了网络同好会“生于愚人节”。尹成姬的小说人物就像这些会员一样彼此慰藉,并把这种慰藉传染给读者。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是慰藉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它“是真的还是假的”(155页)并不重要。生于愚人节的人,他们的生日真的是四月一日吗?你不能问“是真的吗?”,因为这是小矮人的世界里要“遵守的第一条规则”(158页)。

    小矮人的世界是将现实世界的原理略作变化而创造出来的。他们的世界虽然是自洽的,但却以象征性经验提供力比多式的愿望满足(wish fulfilment)。如果小矮人世界能使现实世界出现裂痕,经验的爆发力将会更加强烈。小矮人世界走向乌托邦的可能性也会进一步增大。对于绝望的“边缘人中的边缘人”,尹成姬的小说对他们“低声但温馨”(156页)地说:“不过一想到自己吃饱了饭,就不觉得那么凄凉了。这就是大家吃饭的原因吧。”(135页)所以,我们要吃饱饭,好好活着,加油吧……

  • 读《乡土中国》

    作者:landcentury 发布时间:2009-04-03 16:14:51

     

      

        记得在村里读书时,一天夜里熄灯后和宿舍的兄弟们卧谈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人?或者再明确一点:中国人的特征是什么?即我们何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讨论出结果,也不会一下子就得出什么结果,因为我发现在探讨“中国人”时,我首先需要搞懂“中国”,而对于“中国”这个概念,我发现自己其实是所知甚少。“中国”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间,难以散去,直到最近读到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始有所明了。所谓“乡土中国”,其实就是传统中国,是我们今天这个中国的逻辑前提,理解今日的中国,必须深刻领悟传统中国的内涵,这恰恰就是当代中国人很少触及的。通过《乡土中国》的十四篇经典文章,让我们来领悟传统中国的概貌吧。

      

              乡土本色:礼俗社会

        通常历史教科书都会指出,土地所有权问题,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兴亡更替的主要矛盾。没有土地,农民将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除了揭竿而起,别无生路。如果手中握有土地,即使生活困苦,多数农民还是要固守这份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世代传家。农民固守土地,终其一生,很少离开。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在农业聚落,即乡村形成之后,由于人口缺乏流动性,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熟悉的人,熟悉的土地,熟悉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在这种强烈的“熟悉性”下,乡土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交流并不是基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规范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乡土社会中,人们因彼此熟悉而相互信任,人与人的关系并不需要契约来保障。契约的强制只能滥觞于陌生人的关系之中。于是乡土社会逐渐演化为一个礼俗社会,而异于西方的法理社会。同样的,在熟悉的环境下,人与物的关系基于熟悉而产生个别、具体的经验,这个别、具体的经验足以解决乡土生产中的问题,因而乡土社会的生产中很少需要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普遍原则。

        农人固守土地而居,形成“熟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因“熟悉”而成为“俗”,常“习”之。这些“俗”因熟悉和信任而毋须以契约来固化,于是形成所谓的乡土本色:一个礼俗社会。

      

             文字下乡:乡土人际交流的直接性

        文字下乡运动,似乎是基于乡土社会中农人多为文盲,为传递文明而推动识文断字。其实文字的功用在于传情达意,以固定的象征体系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文字并非传情达意的唯一方式,声音、表情、动作同样可以被赋予特别的含义而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表达、交流方式。当空间的阻隔导致人们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文字的作用才凸现。如果空间的阻断不成为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面对面地彼此交流时,文字就不是交流的唯一方式,甚至是一种交流的累赘,因为人们很少选择现场写字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而声音、动作、表情却可以进行准确、生动的交流。乡土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空间的相对封闭,乡村生活里的生产、生活区域往往相距不远,人们可以经常见面,于是交流上使用文字也就不多,使用声音、表情、动作来直接交流更符合乡土生活的特性。所以乡土缺乏文字普及,并不是因为乡村“不文明”,而是因为“非文字”的交流途径是乡村生活自然演进的结果。直接的交流远比间接交流更为实用。

        所以文盲并非因为乡下人“愚”,反而是乡土生活的特性所致,因为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

      

               再论文字下乡:乡土文化的口口相传

        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的集体文化需要积累和传承,途径就是所谓“时间的桥梁——记忆”。记忆的完成,在乡土社会中,靠以声音表达的词语,而不需要文字就能完成,这是口口相传的方式。乡土社会中的人,世代间的生活形态差异不大,人生经验更多的是一种反复,每一代都是相似的周而复始的生活历程。整个乡土社会由于相对的封闭性,社会文化的变迁不大,乡村生活简单而重复,文化的积累靠语言足以传递。

        乡土社会的静态性,世代经验的重复性,使得乡土文化的总量相对有限,传承靠口口相传足以完成,没有用文字来完成传承的普遍需要。只有乡土社会发生变化,社会文化急遽变迁时,才会真正产生文字下乡的需求。

      

         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重复交错的人际网络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生活里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各种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属性。认识一个社会,必然要求我们了解这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

        在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团体划分。团体界限分明,团体内的人享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团体外的人与此无关。这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团体格局”。在东方传统社会下,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另一种格局,费孝通先生将之概括为“差序格局”。所谓差序格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重叠交错的人际网络,这个网络以个人为中心,是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原则而延展出的同心圆体系,中心势力越强,同心圆的层次和范围就越广,与其他同心圆的交错重叠也越多,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简单说,差序格局就是一个以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是有区别的,前者界限模糊,后者界限分明;前者以自我为中心,具体的、界限分明的只有己,克己乃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后者讲求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界限分明的是团体,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团体亦不能侵犯个人的权利。团体格局体现为很强的组织性,差序格局表现出很大的分散性。“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总之,乡土中国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就是以己为中心推衍出的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团体道德VS私人道德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结构格局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

        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可以理解为“团体格局”,西方道德观念就建筑在团体与个人关系结构的基础上。在团体内,每一成员人人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个人不能侵犯团体和他人的利益,团体也不能侵害个人的利益。团体能够存在的前提就是团体必须是超越个人的“实在”,由此团体道德的核心就是权利的观念,即团体内人人生而平等,同时团体不应侵害个人,并由此引发宪法的观念。西方道德体系中的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来自于西方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结构格局——团体格局。

        东方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外推构成的一根根私人联系网络,团体的影响微乎其微。由此乡土社会难以产生团体道德,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在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这里的道德以私人关系为基础。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须依据私人间的关系亲疏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乡土社会缺乏“团体”,也就难以产生“团体”的道德;由于团体乃是超越个人的“实在”,乡土社会也就没有产生什么“超人”的道德。宗教就是一种“超人”的道德体系,而乡土社会呈现为一个非宗教的社会。在乡土社会统领所有道德的“仁”是模糊的,不能理解为 “超人”道德,内涵模糊的“仁”与界限不分明的“天下”,是乡土社会的特点。在乡土中国,“仁”的探讨不在宗教而在哲学,所以乡土社会虽非宗教社会,却是一个哲学社会。

      

                 家族:绵续性事业社群

        有人说乡土社会也有团体,比如家。其实就社会结构的格局而言,西方社会与乡土社会内部都有团体式的社群,也都有差序式的网络,但就其主要形式而言,西方社会强烈地呈现为一种团体格局,乡土社会强烈地呈现为一种差序格局。东西方同有的“家”,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也有极大的差别,反映出社会格局差异所导致的差别。

        西洋的家庭是团体性社群,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是由亲子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结构,生育是功能。西洋家庭里夫妇是主轴,两性之间的情感是凝合的力量,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成年即离开这团体,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由其他团体来承担,不在家庭的功能分内。

        乡土社会的家庭呈现出很强的差序格局的特性。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成员不限于亲子,可以依需要而以一定的原则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该原则就是沿父系单系传递,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人类学认为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即氏族,乡土社会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称为家族。家族有生育的功能,亦可担负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家族必须是绵续性的,因为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是长期绵续性的,所以家族不因个人的成长或死亡而分裂或结束。这种绵续性事业社群凝合的基础不是两性情感,而是家族事业的需求。家族的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而非横的。家族中的家法排斥私情的宽容。

        中西家庭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这种差异,使得中国人在家庭情感上尤其是在两性情感间有着矜持与保留,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决定了这一切。

      

                男女有别:社会关系的稳定

        感情发生在新反应中,这新反应包含两个方面,即新的尝试或旧反应的受阻。新反应经过不断反复而被适应之后,感情就会逐渐平静乃至淡漠。感情即所谓激动,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要维持原有的社会关系,就须避免激动,防止感情的发生。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大表征,就是感情的淡漠。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而感情的淡漠本质上也是同样的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当我们说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大表征就是感情的淡漠时,也就是说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是了解。

        浮士德是两性情感的象征。两性关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会愈深,求同的阻碍会愈强大,于是创造力和变革的需求亦愈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浮士德精神即在于不断地克服阻碍,也不断地发现阻碍,这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终点和结果。浮士德精神的泛滥会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所以浮士德精神在破坏社会的基本事业。

        乡土社会是一个孤立的小天地,在这里,人们相互之间的了解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阻碍的。同代人之间可以面对面直接地交流,而每一代人生活的周而复始,使得年长的人同样了解年轻人的生活,年轻人可以年长人的过去为生活的蓝图。在这样的环境下,唯一能阻碍人们了解的是性别。异性的隔膜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于是异性之间难以达成了解,也就成为感情的源泉和动力。

        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所要的是原有社会关系的稳定。这要求异性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乡土社会拒绝浮士德精神,男女有别被固化。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是一个绵续性事业社群,以同性为主轴、异性为辅轴的单系组合更适合于完成社会事业的需要。

        缺乏两性间求同的努力,也就减少了一个无限推动社会关系异动的可能,从而减缓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不去追求理想,而将天国现世化,以现世为天国。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界,一切足以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男女的鸿沟由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礼治秩序:从教化中养成的内在服膺

        西方社会是一个法理社会,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因为西方社会从最初的狩猎文明演化而来,部落军事会议的传统就是协商,其契约的传统得以延续,在社会变迁加快之时,人们更需要以契约精神加强合作,由是西方成为一个崇尚法治的社会。

        乡土社会是一个礼俗社会,也是一个礼治社会。因为乡土社会属于传统的农业文明,农人固守土地,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自然经济可以使人们之间不必强调太多的合作。“乡土社会只是四季的转化,而不是时代的变更。”前人的经验既可作为今人的经验,社群周而复始上演着相似的生活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下,遵循传统就是生活的保障,传统在封闭社会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使人们从内心形成敬畏感,使人服膺于传统。服膺于传统,即礼;礼即合于式。

        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权威性使人产生敬畏感,人们出于内心的服膺以传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无讼:礼治下的教化

        在乡土社会,礼治的推行在于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传统的服膺。在教化中长成的人们对礼是熟知的,这种熟知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周而复始。如果礼的秩序被破坏,解决纠纷的主要目的乃是完成教化。乡绅的调解也好,官府的折狱也罢,都指向了教化的加强,使礼的秩序得以维持。既是为了教化,那么乡绅就足够了。所以乡间以折狱为羞,尽力避免闹到官府,官府的“各打五十大板”,是教化中的一种体罚。

        法理社会中的法治,不以教化为本,其目的只在于明辨权利。在变迁加剧的社会环境里,人与人的合作交往赖于契约,契约的内涵就是权利的分明,非如此不得合作成功。

        法治抑或礼治,取决于社会变迁程度。社会变迁加剧,人口流动的冲击下人们相互不再熟悉,人们的合作只能以契约来维持。差序格局没有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主要地呈现为一根根私人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不熟悉的,但一定是附着了权利意识的。礼治下的教化已被淡忘,法治受私人联系程度的影响而或张或弛。

      

              无为政治:皇权的松弛

        政治权力分为两种,一种完全靠暴力维持,是横暴权力;一种根据契约而产生,是同意权力。同意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合作,横暴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经济利益的诱惑。

        在乡土社会,自然经济的运行使人们除了盐铁之外很少有交换的需要,于是社会分工合作的空间有限,同意权力的空间也就极为有限。自然经济的产出是一定的,产品的量有限,仅能维持农人的基本生活,于是横暴权力产生的空间也就有限。

        在这种局面下,乡土社会中皇权的存在几乎只是名义上,乡土生活的主流是自治,即礼治社会的自发运行。阶级斗争严酷的时期只是王朝的末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多数历史时期,乡土自治(以乡绅为主)是乡土社会治理的真实面貌。

      

                  长老统治:教化性的权力

        在乡土社会中,由于农业自然经济的产品有限,由此所导致横暴性权力的基础是薄弱的,表现为皇权的松弛。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遵循传统,遵循成法就足以保证生活的顺畅,所以没有必要以契约来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合作,所以乡土社会难以产生同意的权力。

        乡土社会一贯稳定,这一稳定更多地源于稳定的文化,而非“横暴的政治”或“民主的政治”。文化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这种规范的推行,依靠教化性的权力,教化性的权力不是横暴的,因为教化的目的并非为获取经济的利益;教化性的权力也不是民主的,因为文化本身也不需要新生代的共同意志来同意。

        乡土社会中的权力,既非专制的亦非民主的,而是教化性的。乡土社会在长幼之序的规范下自然产生宗族长老,宗族长老行使教化性的权力来维护乡土的稳定。

      

             血缘和地缘: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水岭

        乡土社会是稳定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小而变迁缓慢。维持社会阶层结构稳定的方法就是生育继替,即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社会各阶层的继替。在乡土社会,在没有比血缘更可靠的继替规范了。

        在乡土社会中的地缘关系依附于血缘关系。家族的一部分人口固定地居于另一地域时,该地域成为家族的所在地,来自该地域的人也就与家族有了或远或近的关系,于是地缘就出自血缘的投影。血缘的投影还有另一个含义,即祖籍。在乡土社会中,不依附于血缘的单纯的地缘关系往往很难获得承认。

        由于血缘的关系限制了冲突和竞争的发展,所以血缘社会中商业很难发展。纯粹的地缘关系由此可以借助商业而发展。因为纯粹的地缘关系已经剥离了血缘的投影,人情问题不再成为商业发展的限制。城镇是因贸易而产生的人口聚落,所以地缘是从商业里独立壮大的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是乡土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

      

              名实的分离:乡土社会的缓慢变迁

        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但乡土社会也是在变迁的社会,只是变迁的速率相对较为缓慢。

        乡土社会中的长老权力是稳固的,但为了应对社会缓慢变迁的需求而产生了名与实分离的现象。即承认或说维持形式上的长老权力意志,而在内容上加以注释和曲解,从而实现改变。名与实的分离,就是乡土社会的变迁,乡土社会的变迁,就表现为名与实的分离。

        也许名与实的分离,就是缓慢变迁的代名词,当代中国社会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名与实分离的代表。

      

              从欲望到需要: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人类的欲望经过了文化与自然的淘汰,到乡土社会时代,欲望暗合了人们生存的条件,于是在乡土社会人们可以依了欲望去生存。然而社会变迁使欲望不再是人们最后的动机,人们最后的动机是理性的需要。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的里程碑。

        乡土社会运行的过程就是欲望不断得以实现的过程,欲望的实现是乡土社会运行的内容。乡土社会中的欲望的已经自然和文化的筛选,契合人类客观生存条件的欲望才会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而得以积累。从“欲望”到“需要”,就是从自发到自觉。乡土社会是自发的,缓慢变迁的,也是稳定的;现代社会是自觉的,快速变迁的,也是不稳定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665+)
  • 服务好(392+)
  • mobi(97+)
  • 愉快的找书体验(182+)
  • 傻瓜式服务(472+)
  • 种类多(88+)
  • 不亏(515+)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4-12-13 08:23:20 )

    好棒good

  • 网友 堵***洁: ( 2024-12-14 08:24:26 )

    好用,支持

  • 网友 汪***豪: ( 2024-12-11 17:13:4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方***旋: ( 2024-12-23 00:36:02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01:56:5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田***珊: ( 2024-12-18 13:23:5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养***秋: ( 2024-12-09 04:09:4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菱***兰: ( 2024-12-14 16:34:37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敖***菡: ( 2024-12-31 17:45:4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后***之: ( 2024-12-28 06:36:5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