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参教科版小学教师教学用书4年级上册带光盘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新正版现货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参教科版小学教师教学用书4年级上册带光盘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新正版现货精美图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参教科版小学教师教学用书4年级上册带光盘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新正版现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参教科版小学教师教学用书4年级上册带光盘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新正版现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12276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5.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9:36

寄语:

海量库存全新正版发货快速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因为各种原因,发票有可能不会与货物同行,如果未收到发票,请联系在线客服】



精彩短评:

  • 作者:忒修斯之眠 发布时间:2015-11-11 15:28:24

    在治疗焦虑症的过程中,这本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作者:冬夕 发布时间:2019-08-24 20:14:04

    读这本书,哪怕是中学学历的学生也可以明白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并且还可以简易的了解一些广义相对论的内容,这对理科学习尤其是物理数学这方面都有很大的用处,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呃,阅读兴趣,以及对物理这些学科领域的一些兴趣,并且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物理,因此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力荐。

  • 作者:飞行未知领域 发布时间:2019-04-07 10:59:00

    没有什么干货,流水账的一本书。

  • 作者:仓鼠要读书 发布时间:2023-03-23 18:15:56

    近代史距离现在也不过一两百年,只能庆幸自己生在和平繁荣时代。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也更加敬佩老祖宗们留下的文化瑰宝。

  • 作者:早起的虫虫 发布时间:2016-03-04 11:10:17

    翻译过来的,很多内容不适合国内中小学,不过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 作者:Tom 发布时间:2022-03-18 20:14:03

    不错的教材,读者对象是大学生,有些“专业模型”可参考,不过有工作经验的人没几个会使用涉及到的模型去自我规划,倒是可以给职业生涯咨询顾问当资料书。


深度书评:

  • 永葆想象力

    作者:早睡早起 发布时间:2023-07-19 23:43:37

    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时候是什么时期呢?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中青年,还是经历丰富阅尽千帆的老年?我认为,肯定是儿童时期。没有条条框框的规矩和限制,没有所谓常识的禁锢,儿童的想象力肯定是一个巅峰时期的存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为此特意推出了一套《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彩插版》,以饷对科幻有浓厚兴趣的小读者们。

    刘慈欣想必就不用介绍了,他的知名度可以说是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他的作品恢宏大气,精彩动人,拥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小读者们创造了一个瑰丽奇妙的幻想世界。本丛书精选了刘慈欣的32篇名作,其中很多都是特意为少儿们所挑选的精品之作,比如《流浪地球》《带上她的眼睛》《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圆圆的肥皂泡》《微纪元》等。全书不但有炫酷的120幅彩色插页,而且还有百班千人名师林燕玲导读,物理学博士周思益科学解析,正确地引导小读者们理解科学,理解科幻。

    全套丛书一共六册,收录了32篇作品,其中三体作为长篇小说只收录了其中的一些段落。每一篇小说读起来都令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刘慈欣的小说恐怕对于中国的科幻爱好者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的熟悉了,即使没读过成千上万遍,估计百十遍总归是有的。但是作为一套面向少儿的科幻小说来说,给我最大惊喜的是每册图书前面和中间的彩色插页。彩色插页不但画风精美,就连内容也是贴合小说情节,将幻想的内容具化到图画中来,让人耳目一新。

    我不禁回想起,第一次读大刘的小说时的情景。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是在一本过期的《科幻世界》上读到的一篇小说《微纪元》。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能够想起当时我的震撼之情。作为正常的人类,已经无法躲过太阳的核闪,在用尽各种办法之后,产生了微型人,相对应的就是宏观人。里面对微观世界的描述让我神往,小说里的描述让我欲罢不能,自己在脑海里设想更多的细节。

    本套丛书的装帧也是足够华丽,能够吸引小读者们的眼球,里面的印刷清晰,行间距也够大,有效的保护了小读者们的视力。

  • 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作者:12ddmm 发布时间:2010-08-30 09:07:29

    请原谅我从死亡开始叙述,并允许我在鼓起勇气谈论这个二十世纪我最喜欢的作家的时候能够一鼓作气地为某些图景做些一相情愿、杂乱无章但无比真诚的解释。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人有着他那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吸收最丰裕的人类艺术文化果实,接触世界各地最杰出最优秀的人物: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世界主义者,他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和平进步的繁华丰富并为争取个人自由发展的最大空间而不断学习交游,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明倒退和人性堕落,饱尝人类数百年来最大的不自由;他和他的作品曾被世界人民接受和热爱,却又在二战中受到可怕的排斥和压制;他一生的青云直上和式微衰落、富裕繁华和颠沛流离构成了无比激烈的反差,从他长出胡须到胡须花白这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人,他最大限度地忍受了以往历史有节制地分落到一个世纪、一个国家、一个个人的一切。他是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没有任何逃避,无法置身事外。

    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以自我了断的方式摆脱时代命运永不知足的戏弄:

    我在神志清醒地自愿辞别这个世界之前,急于要完成最后一项义务:向如此友好、如此热忱地给我和我的工作提供休憩地的这个美好的国家巴西表示衷心的感激之情。我日益深情地爱上了这个国家。与我同操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亦已自我毁灭,在此之后,除了这里,我不想到任何别的地方去彻底重建我的生活了。

    要想再次开始全新的生活,那是需要有特殊精力的,但是我已年过花甲,我的精力在流离失所、颠簸流浪的漫长岁月里已经消耗殆尽。因此我觉得还不如及时以尊严的方式来结束我的这个生命,结束我这个始终视精神劳动为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为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的生命为好。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漫长夜之后尚能看到朝霞!我这个人过于性急,要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

    1942年2月22日于彼德罗保利斯

    茨威格的这份遗书写于自杀的当天,是作家死后人们在其写字桌上发现的。1942年2月22日午后至下午4点钟之间,茨威格夫妇服了超量巴比妥后便一起躺下,茨威格穿着衬衫、裤子、打着领带,夫人洛蒂浴后穿一件和式印花晨衣。

    仅仅阅读这份遗书,人们体会到的大概是茨威格“性急”的求死,或者会带有不解乃至责备的惋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固然将世界原有的一切摧毁,连天烽火,哀鸿遍野,饿殍浮尸,人性在道德沦丧中泯灭,人类膨胀的兽性使得所有具有起码道德及人性理想的人们万念俱灰。但是,时间已经是1942年,即使不能穿越历史,未卜先知,似乎也可以选择默默忍受,默默祷告,祷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一刻,继续在烽火与硝烟中忍辱负重地等待,就像他在《昨日的世界》末尾留下的一个看似光明的影子一样:

    骄阳普照着大地。正如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注意到我前面自己的影子一样,我也看到了在眼下这场战争后面另一次战争的影子。战争的阴影将会笼罩我们整个时代,它不会再从我的身边消失;战争的阴影将萦绕我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它的阴影大概也蒙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页。但是,任何阴影毕竟都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 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呢。

    这段回家的路是在英国,1939年的英国小镇巴斯,这是中午的阳光。这一天英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巴斯小镇一如既往地安谧——大自然什么也不知道,而英国人则擅长克制自己的感情,坚忍地重复着旧日生活。但是茨威格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战时的种种景象。这些从前的梦魇再一次如同幽灵一般地回到阳光灿烂的、这个在英国小镇的午后,“回家”的路上。

    而这也已经是几年前的心境。

    如果茨威格相信光明的最后来临,相信善与恶长期搏斗后的最后胜利,相信长久的忍受与等待后的解脱,那么这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折磨。如果要摆脱折磨,就得等待到最后的解脱,——除非放弃等待,也便放弃了折磨,唯有忍受是不能接受的。

    问题是,为什么等待是种折磨,除了显而易见的战争迫害外,还有哪些隐性的、来自灵魂深处的绝望?

    比起最后的遗书,这本写于1939至1940年的《昨日的世界》更为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茨威格的心路历程。这是他在绝望中写下的关于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历史:

    我似乎觉得,为我们所经历过的那种紧张而富有戏剧性地令人惊诧的生活见证,是我应尽的一种义务。

    作为迫不得已的历史的见证者,茨威格试图通过文字为下一代人留下时代分崩离析的真实情况。

    昨日的世界?如何在想象的边界蹀躞?

    歌德在与爱克曼谈到一个年轻的法国文学家约翰•雅克•昂贝尔时曾说道:“请设想一下巴黎这样一座城市:一个大国最杰出的人才都聚集在这个地方,在每天的交往、斗争和竞赛里,互相切磋,彼此提高。世界上自然和艺术各个领域里的精华都成天在那里供人公开观赏;请设想一下这样一座世界大城市:一百年来经过莫里哀、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努力,已经有那么多聪明智慧传播在巴黎城里,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到可以和它匹敌的地方;这样一想您就会明白,像昂贝尔这样的人才,在这样充满聪明智慧的环境里成长起来,二十四岁的年纪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1881年11月28日,茨威格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的家庭。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像维也纳那样热衷于文化生活尤其是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都曾在这里照耀世界,欧洲文化的各种潮流在这里汇集并迸发出新的幻彩:

    这座城市天生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将那些完全不相同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在这里感到身心轻松、彼此融洽。人们在这种思想融洽的氛围中生活,感到不胜温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了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

    维也纳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特质深深地影响了少年茨威格,做一个世界公民的愿望也因此贯穿了他的一生。

    世界公民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基于一个根本的观点,那就是对各种文化艺术的尊重与狂热之爱。所谓文化不就是用最美好、最温情和最微妙的艺术和爱情美化赤裸裸的物质生活吗?在这座城市里,享受美食等只是一般享受,而从事音乐、戏剧、社交等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这种对艺术尤其是对戏剧艺术的狂热追求,遍及维也纳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于少年茨威格们来说新艺术的创造者正来自那些稍长于他的前辈开拓者,为一切正在转变和来临的新鲜事物披荆斩棘的年轻人。德彪西、左拉、斯特林堡、魏尔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拉美、兰波、尼采、霍夫曼斯塔尔……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中为自由乃至离经叛道的潮流增添新的有力泉涌。

    青年茨威格不再满足于在这座奥匈帝国的首都等待着结识心爱和景仰的人物,被动地去获取新知,于是他走出奥地利,甚至走出欧洲,游历世界成为了他给自己自由的礼物。茨威格一生到过印度、苏联、东南亚和非洲,两次踏上美洲,横越美国东西,最后寄居巴西。欧洲的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英国、意大利,更是常来常往,如同第二故乡。在世界各地生活游走,再加上他热情正直的个性、对人和人性的尊重以及好奇、做世界公民的诚挚渴望,使得茨威格的朋友遍及世界,他一生结识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各色流派的不朽诗人、独具个性的画家和艺术家、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维尔哈伦、罗曼•罗兰、高尔基、弗洛伊德、瓦格纳、托斯卡尼尼、詹姆斯•乔伊斯……都是他的好友。上述名单之外,书中还可以看到纪德、里尔克、罗丹、叶芝、肖伯纳、威尔斯、皮兰德娄、克罗采、霍普特曼、霍夫曼、法朗士、巴比塞、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梅列日科夫斯基……

    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作为一个“在任何危险情况中的自然态度总是躲避”的人,茨威格在一战中还是挺身而出,写了一篇题为《致外国友人》的表达自己信念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表示:他忠于一切在外国的朋友。尽管现在相互之间不可能建立联系,但只要有机会,他要重新和他们一起重建欧洲的文化。虽然文章实际的反应并不深远,但茨威格已经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他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毕生事业的态度,那就是做一个维护人类文明的世界主义者,至少,实现欧洲的和平统一。在一战中,茨威格无数次地发表言论质疑战争,质疑那种蔓延如同病毒一般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决心绝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即便坚持正确的立场在现实处境中是无比困难的。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世界主义者,茨威格的思想无疑会遭到纳粹的排斥,1933年4月23日,希特勒政权在报上首次公布包括四十四名德语作家在内的禁书名单,其中就有斯蒂芬•茨威格的名字。他的书籍被纳粹分子从图书馆和书店里抄走,他的家受到无端搜查。茨威格从此流亡国外:

    在20世纪犹太人的悲剧中最最悲惨的是,他们无法找到自己遭遇这样的悲剧的意义,他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罪过。在中世纪遭到驱逐的犹太祖先们至少知道他们为何受难: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犹太人的律法。他们把自己对真神始终不渝的信仰视为灵魂的护身符——而如今的犹太人早已没有什么护身符。……这会儿,纳粹又把犹太人自己觉得早就不复存在的共同命运几百年来第一次重新强加在犹太人身上——那就是从埃及开始反复出现的共同命运——驱赶犹太人。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命运会降临到他们的身上呢?而且总是反反复复偏偏降临到他们的身上呢?这种毫无道理的迫害原因何在?意义何在?目的何在?

    这种无法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命名意义的悲惨,是犹太人的悲惨之处,也是以世界主义者自命的茨威格的悲惨之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茨威格站在德国这一边;在第二世界大战时,他站在反德国这一边。但是作为一个理想的世界主义者,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反讽和矛盾:

    自从英国向德国宣战以来,我又降了一级,我在英国已不仅是一个外国人,而且还是一个“敌国的外国人”——即一个“敌对”的外国人;我将会被强行放逐到一个地方——而我搏动的心是极不愿意待在那个地方的。由于我自己的犹太种族和我自己的思维方式,我已被打上“反德意志”的烙印并早已被驱逐出德国,而这会儿我却在另一个国家——英国,根据一项官僚主义的法令,硬把我划为一个我身为奥地利人从来不属于的德国之内,难道一个人还能想得出一种更加荒谬的处境吗?

    二战将茨威格一切有关世界主义的理想击得粉碎,而他自己恰恰成为了这一理想悖论的背负者。他和世界的联系,和过去的自己的联系也变得飘渺起来。作为一个毕生追求人性和精神上团结的人,茨威格当难以忍受这种来自精神底部的无奈与孤独吧。

    其实,对“人”的关注贯穿了茨威格的一生。

    收藏诗歌或乐曲的手迹是茨威格一生的爱好,因为在他看来:

    当一节诗、一段旋律从无形之中,从一个天才的想象和直觉之中,通过字体的定型而问世时,那是最最神秘的一瞬间;而在大师们的那些反复推敲过或者说冥思苦想过的原稿上,岂不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可以琢磨出这种转变的一瞬间?

    无论是从作者传记的角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了解一件艺术品的产生对于茨威格来讲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他曾像一个天真冲动的小孩童一样怀着尊崇乃至膜拜的心情见了歌德的保健医生的女儿,“我把歌德的一支羽毛笔放在玻璃盒里保存了多年,以便能摆脱那种想用我的这只不般配的手去拿这支笔的诱惑。而现在竟然还有一个被歌德的圆圆的黑眼睛爱抚地悉心注视过的活人在世界上。这是所有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无法比拟的。”

    茨威格一生在这上面花了大量的心力财力,成绩赫赫,他有莫扎特、巴赫、贝多芬、歌德、巴尔扎克等大师的手稿,此外还有朋友赠送的:罗曼•罗兰送给他一卷《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手稿,里尔克送他《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和死亡之歌》的手稿,高尔基送给他不少草稿,弗洛伊德送给他一篇论文的手稿。他不仅是收藏家,他对这些手稿作了精心的研究,探寻每一个杰作的创作过程的轨迹,以期人们能够从中窥见世间的天才人物在他不朽的时刻中的风貌——这些天才人物曾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啊。

    这种对杰出大师的尊崇以及在前辈或同辈大师中寻找自己的追求方向,确认自己的位置或许是茨威格不断收藏并大量创作人物传记的原因吧。

    茨威格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如《三大师》、《三作家》、《三奇才》、《巴尔扎克》、《罗曼•罗兰》、《蒙田》、《玛利亚•斯图亚特》、《一个政治家的画像》、《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很少有人像茨威格这样对“人”充满热情。

    在《蒙田》中,茨威格这样写道:

    对一个不愿为这样的时代而丧失自己的人性的人来说,一切一切的问题都归结于一个唯一的问题,那就是,我怎样保持住我自己的自由?尽管有种种威胁和危险,我怎样在党派的癫狂行为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住自己头脑的清醒?我怎样在这种兽性之中保持住良知中的人性不至错乱?我怎样摆脱那些由国家或者教会,或者政治违背我的意志强加于我的种种专横要求?从相反的角度讲,我怎样坚持在我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走得不比最内在的自我更远?我怎样摆脱我自己的仅仅只能看到世界某个角落的小天地?我怎样不去迎合那种受到控制并由外界发号施令的规范?我怎样在面临危险、面临罕见的疯狂和面临他人的利益要被牺牲的时候,保持住我自己的心灵,以及保持住只属于我自己的用心血换来的物质?我怎样保持住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健康,自己的思想?我怎样保持住自己的镇定和自己的感情?

    与其说这些问题是茨威格反问蒙田,是他从蒙田在不事张扬的表面之下追求通往自身小径的努力中所借鉴得到的,毋宁说他在不住地反问自己,如何在现实的屈辱与命运的打击之下保存内心最初的坚定,那个最内在的自我。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人性的喧嚣乃至甚嚣,茨威格提醒世人,不要为一切来自外部的、时代的、国家的、政治的强迫行为和义务而牺牲自己。同时,人们可以惋惜自己没有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但是却永远无法规避我们现实的处境,这是人生与命运的可怕,但惟有面对一切事和一切人始终保持自己内心自由的人,才能够保持并扩大整个人世间的自由。这,或许是茨威格对自由,对自己的精神创作无比看重的原因所在。而谁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杰出的人物,谁就将所有人的生命描写了出来;谁把这个时代杰出人物的处境与心灵表现了出来,谁就是为了所有时代的人,文字之重可以若是!

    难道一切艺术中最高的艺术不是保持自我么?保持自己的自由以及自己在自由之中思考创作的一切且不限制他人的自由。

    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茨威格创作反战剧《耶利米》。

    在一战的大背景下,茨威格十分清楚在万籁俱寂的孤立中所作的努力对事件的进程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不过,只要这样的努力能够帮助那些素未谋面的读者——不管他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只要这样的努力能够使得一个真正有人性的人能够在孤立与绝望的环境中获得一丝继续呼吸的勇气,这样的努力就是值得的,因为茨威格很清楚,他所要缓解这种无助感的不仅是读者,更是他自己,即便这种小小的抗议既无法对抗强大的势力,也不能卸载作家心中的负担。

    一九一五年,茨威格奉上级命令到波兰前线去收集俄国方面贴出的公告、布告的原文。他亲眼看见奥军占领地区百姓们遭受的痛苦和灾难,发现奥军和俄军战俘之间并无敌对情绪,交战双方不过是些被迫穿上军装的普通百姓而已,他们认为:战争是降临到自己身上无力抗拒的灾难,而每一个陷落到这种境地中的人都是同病相怜的兄弟。这种观感加深了茨威格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也加强了他反战的决心。必须为反战而斗争:

    有罪的不是那些散布的人、那些漫不经心的人、那些无忧无虑的人;有罪的是那些用语言来煽动战争的人。倘若我们不用自己的语言去反对他们,那么,我们也是有罪的!

    很多人都将茨威格的直言不讳:“我的天性和英雄气概是格格不入的,我并不耻于公开承认这一缺陷。我在任何危险情况中的自然态度总是躲避。”看做是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但是应该指出,茨威格反对的是虚假的英雄主义和的廉价的乐观主义,政治家们为了一己的利益毫无顾忌地预言胜利,延长屠杀,在他们身后是他们雇来的那些合唱队——那些行文无耻的写手们。谁要是表示顾虑,谁就会受到是否爱国的质疑;谁要是发出警告,谁就会被嘲笑为悲观主义;谁要是反对这场并不会使发动者们自己受到伤害的战争,谁就会被攻击为叛徒。

    因此,茨威格选定“那种把他人置于痛苦与死亡的假英雄主义;那种丧失良知的预言家们的廉价乐观主义”。他也因此选择了一个预言家作为《耶利米》的主人公。这位《旧约》里的先知预言了犹太民族面临的灾难,可是无人听信。茨威格用这个剧本向战争真正的敌人投掷匕首:

    我选择了徒劳无益的告诫者耶利米这个形象作为象征。但对我来说无论如何不是为了写一部陈词滥调的“和平主义”戏剧,宣传和平比战争好,而是为了描写一个在众人狂热的时刻被人蔑视,被人视为软弱、胆怯的人,但在失败时此人却又证明了自己是唯一不仅能忍受失败还能战胜失败的人。

    正是站在“人”的立场上,茨威格鄙弃一切摧毁人、麻木人、畸化人的势力,这种势力使得茨威格内心万分痛苦,所以无论战争是否胜利,震撼灵魂的失败在一开始就已注定。他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置身于灾难之中,并试图从中开拓出摆脱灾难的道路——真正的作家是那些身先士卒,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物。

    我一开始就说过,茨威格的创作是基于作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是对内心煎灼拷问的释放与回答,他也确然藉此解脱了自己,“从我开始创作那出悲剧《耶利米》的那一刻起,我对时代的悲剧也就不再感到非常痛苦了。”

    一战结束。所有人都以为战争从此就结束了。人们开始欢呼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光辉,人们为威尔逊欢呼就像欢呼救世主——人们对渴盼已久的和平深信不疑。一个新的世界就要诞生,还有什么值得犹疑?

    可是,一切并没有结束,二十多年后,二战爆发。茨威格以及所有像他一样经历过一战的人还将继续经历二战的种种冷酷无情的打击,身处命运进行时中的人们看不到这种打击的终结。同时,之前所戮力奋勉的一切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作为一个为世界的自由,为人的自由而奋笔疾书的人,茨威格深切地知道战争破坏了一切,它将切断他的现在和过去的所有联系,他和其他人其他事物包括他的家园的联系,在战争之后,一切将要重新开始:

    实现欧洲和平统一的愿望已成泡影——我四十年来把自己的信念所赋予的一切力量都献给了这个在我内心深处视为使命的愿望。我害怕人类互相残杀的战争甚于害怕自己的死亡,此时此刻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我毕生热烈追求人性与精神上的团结一致,我觉得此时此刻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需要牢不可破的团结,但由于我受到严重的排挤,我感到一生中从未有过的无奈和孤独。

    他是一个居于无何有之乡的世界主义者。在二战的环境中,世界主义的理想究竟是种什么东西?文学艺术又究竟是种什么东西?

    为了思想上的团结而奋斗,茨威格说:

    ……在对方粗野咒骂的时候,仅仅采取消极态度、不参与其事是不够的。再说,我毕竟是作家呀,在一个有审查制度的时代,只要有被允许的范围,我就得说话,而且也有责任表示自己的信念。

    但是,正如现实所反映的那样,《致外国友人》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从他的朋友罗曼•罗兰那里,茨威格感觉到了他的对世界结构的脆弱充满悲哀。“艺术能使我们每一个人得到满足,但它对现实却无济于事。”

    当其他所有一切被希特勒的铁蹄践踏的时候,茨威格希望利用文字来为自己——至少还有自己——保存最后一点精神家园,因为那个真正的家园,古老的欧洲的家园早已丧失。但是他发现自己属于昨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作为作家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感情。而在这现实世界里,他感到无能为力。文字之轻如是:

     与我操同一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

    在从前,对于诗人、作家来说,在那个人们的耳朵和心灵还没有被无线电絮聒不休的声浪所淹没的时代,并不是没有说话的希望。相反,一个大诗人自发的宣言所起的作用,比政治家所有的公开演说合在一起要强千百倍:

    一次大战时的舆论还有力量。当时的舆论还没有被有组织的谎言——即“政治宣传“所扼杀。老百姓还是听那些文章上的话,他们也期待有人写文章。而到了1939年,没有一个作家的话会起一丁点儿作用——不管是好是坏。……当时,世界的道德良心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衰竭、干涸,它会以几百年来传统信念的全部力量对任何公开的谎言,对任何践踏国际法和破坏人道主义的行为作出强烈的反应。

    然而在这个缺少切实的对人的关爱的世纪里,文字的力量或者更本质地说,人道的力量是如此孱弱。

    茨威格认为作家本应是“人类一切人性的维持者和保护者”,可是世界是这样的无边,要到哪里去呢?退回到自己的内心且保持沉默么?在一战中,他的确是这样做的,但是在二战中,这无疑是一种奢侈。

    可是人又总得有条出路啊!

    可是如果无路可走呢?

    如果世界是如此绝望呢?

    如果有关世界的信念已经毁灭了呢?

    ……

    预感黑夜即将来到,

    并不使人苦恼——它使人如释重负!

    细察人世的纯真乐趣

    只有不再追求的人才能知道,

    他不再自问,取得过哪些成功,

    他不再自怨,错过了多少事情,

    步入老境,就是他泰然开始

    告别人生。

    对前路的展望从不会如此明澈开朗,

    除非已被离别之光照亮;

    人们从不会如此珍爱生命,

    除非已蒙上断念的阴影。

    ——斯蒂芬•茨威格《最后的诗:六旬老人致谢》

    注: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世界主义绝不是欧洲联合以及欧洲文化的代名词。就这一点,茨威格也并不是无可指摘。不过,《昨日的世界》的副标题既然是“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倒是十分精准。他曾说过:我们岁月中每个小时都是和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远远超出了自己狭隘的生活小圈子,分享着时代与历史的苦难和欢乐,而从前的他们只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小圈子。因此,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纵然是我们同类中最微不足道的人,也要比我们祖先中最睿智的圣贤了解现实胜千倍。不过,我们却没有从中占到什么便宜,而是完全为此付出了代价。

    这种认识或许可以作为本文标题的注释。而这一出自莎士比亚《辛白林》的句子,也是《昨日的世界》的扉页语。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98+)
  • 盗版少(189+)
  • 超值(427+)
  • 不亏(199+)
  • 在线转格式(663+)
  • 赚了(573+)
  • 无水印(589+)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 2024-12-17 23:06:0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冯***丽: ( 2024-12-23 20:58:09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曹***雯: ( 2025-01-03 02:12:07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养***秋: ( 2024-12-31 06:30:0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宓***莉: ( 2024-12-17 06:00:0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家***丝: ( 2024-12-17 02:39:39 )

    好6666666

  • 网友 孙***美: ( 2025-01-02 07:36:52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戈***玉: ( 2024-12-13 07:52:54 )

    特别棒

  • 网友 敖***菡: ( 2025-01-03 13:35:2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瞿***香: ( 2024-12-16 20:31:3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孔***旋: ( 2024-12-15 03:48:1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蓬***之: ( 2024-12-25 16:12:49 )

    好棒good

  • 网友 曾***文: ( 2024-12-08 18:27:26 )

    五星好评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