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附光盘1学生包第5版共3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40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附光盘1学生包第5版共3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附光盘1学生包第5版共3册)精美图片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附光盘1学生包第5版共3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附光盘1学生包第5版共3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30571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10.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3:40

内容简介:

版本: 第1版, 平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cn books, C1321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版本: 第1版, 平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cn books, C1321


精彩短评:

  • 作者:晓梧 发布时间:2021-12-18 22:44:19

    哈 mark一下,是今天敏阿姨、林伯伯、妈妈给吾吾和楷楷读的哦。我给孩子们读了六本中的三本:《幼儿园里守规则》《妈妈一定来接你》以及《老师我想上厕所》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书。对幼儿来说,让他们学会有问题或难题及时告知老师或寻找老师,特别不能自己藏着掖着憋着。都挺好,适合上幼儿园前或者上幼儿园第一学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读呢。

  • 作者:Wallace 发布时间:2021-12-30 11:43:12

    介绍分类后,围绕目前最具商业化条件的全钒液流电池写,好评。按照平抑波动、调峰、调频、黑启动等功能分类思路写,虽没全看懂电力技术理论,但逻辑清晰,好评。有专门的经济效益分析章节,好评。结合国内储能电站实际数据写,好评。

  • 作者:Motohiro 发布时间:2023-12-25 13:12:01

    空话、套话、漂亮话。

  • 作者:Philianna 发布时间:2022-04-03 10:33:04

    虽然技巧都是日常接触过的,但是经过作者梳理清楚还是有帮助的。

  • 作者:o-o 发布时间:2014-02-08 11:35:45

    基本上后半本就没怎么读了。对我来说,分形这个词的概念意义革命意义远大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有关D的计算。

  • 作者:yasi 发布时间:2017-08-23 22:40:12

    日常对话里的意外插曲 思路开拓出去又迅速回到现实 严肃和诙谐的两种时刻 就像坐过山车!


深度书评:

  • 看大奖绘本,领略建筑之美

    作者:秀逗小妞 发布时间:2023-02-27 18:46:23

    从古至今,桥梁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帮助人们跨越障碍,改善交通,连接着一条路,一条河。桥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他像一个旁观者看着经过生身上的人,把这些人送到想去的对岸。

    有一天和儿子一起刷到一个新闻,广西贺州一座2015年建成的的桥梁发生了部分坍塌,具体原因不清楚,在2015年7月建成之时,有2万多人告别了摆渡过河,这个桥梁曾经连接河的两岸,让居民方便了不少。现在附近的村民暂时又恢复了渡船过河。儿子问我:妈妈,桥怎么这么快就坏了呢?关于建筑,我知之又少,无法给他讲明白,因为建筑不仅仅只是他的样子,更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括物理、材料、数学、艺术、社会学,《未来建筑家》是一套关于建筑的科普美育系列绘本,屡获殊荣的大奖绘本,这套丛书有 《未来建筑家:你好,桥梁》《你好,城市》《未来建筑家:你好,房屋》《未来建筑家:你好,花园》《未来建筑家:你好,高楼》五本,每一本都从不同的方面讲了建筑,每一本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孩子问到的桥梁我讲不明白,刚好可以给他看《未来建筑家:你好,桥梁》这本书,这本书汇集了8座千奇百怪的名桥,让孩子了解桥梁。

    作者迪迪埃·科尔尼耶,法国当代著名设计师、作家,师从工业设计之父罗杰·塔隆。法国建筑杂志《明日城市》曾赞誉他为“和孩子亲切耳语的建筑师”。

    译者张璐,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翻译作品有《逐云而居》《变革》《阿尔玛》等。作品曾入围傅雷翻译出版奖。

    叶蕴仪,青年译者,毕业于南京大学法语系。

    桥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桥是怎么做出来的?《未来建筑家:你好,桥梁》给了很详细的答案。

    第一座金属桥是先用木头做出每个部分桥梁的模具,再浇注进融化的铁水,冷却后脱膜,把每个部分焊接起来,浇注工艺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直到现在这座铁桥依然屹立不倒。

    福斯桥有三段菱形结构,底部嵌入到岩石中,增加了它的稳固性。

    三个工程师接力完成的布鲁克林大桥则是在沉箱内填满石头用以做桥墩的基础,桥墩建好,工人就把拧成股的钢丝从这头拉倒对岸,形成一条条坚固的钢索。

    不管是哪一座桥,是简单的复杂的,每一座桥都是设计师智慧的结晶,这里面也运用了大量的只知识和经验做支撑,这样的科普也让孩子明白知识的力量,了解到热爱的过程。

    每一座桥都有它的使命

    说起桥总是会想到石桥,混凝土钢筋水泥做的桥或者木桥,木桥不耐用,石桥不够坚固,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座金属桥是在哪里吗?是英国铁桥。当时正处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森林木材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建材需求了,于是铁匠世家达比家族制造出来第一块工业铸铁,基于这个灵感,达比三世请当时还是木工的建筑师托马斯·法诺·伯里卡特造一座桥,这于托马斯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他只画出了图纸,后面是由达比完成了建造工程。

    布鲁克林大桥是为了方便布鲁克林的居民穿越河流,去到对岸工作,设计师设计了这座吊桥,这座吊桥的目的是要既方便人们通行,又不能影响船只运行。想法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整个工程一波三折,这座吊桥在经历三位设计师,28年之后终于建成,而它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稳稳地承载了无数行人、车辆的运行。

    福斯桥的使命则是运载火车,这是一座红色的三段菱形结构的桥梁。普卢加斯泰勒桥用了可重复使用的拱架,经济实惠,比钢铁这种金属更加新颖便宜。有的气势恢弘,有海上的长虹,有通往大海的小径,每一座桥都有其自己的使命。桥梁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座桥都承载了设计师和建造者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梦想的承载。老话说: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桥梁也是人们智慧的体现。

    手绘彩图感受建筑艺术之美

    作者迪迪埃·科尔尼耶,是法国当代著名设计师,全书桥梁图解都是作者手绘。看似简单的线条把桥梁的建筑过程和成品展现出来,线条流畅有秩序,也体现了建筑的严谨。看似简单的线条和撞色结合在一起有了不同的艺术体验。

    在美术上有个词叫留白,这是艺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这样的空白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有思考的空间,予人以想象之空间。

    书的设计突破了固有的左右翻页的模式,而是采用横向的设计,像是一座书的桥梁,把孩子和知识和艺术连接起来,带孩子走进桥梁的艺术殿堂。让孩子读《未来建筑家:你好,桥梁》,给孩子一个建筑师的可能,发现建筑之美。

  • 营销编辑的一封信:给《头条物理学》

    作者:音乐派的小飞 发布时间:2022-05-26 13:47:59

    做梦我也想不到,理想国居然出了一本“五三”

    温馨提示:图为新书实拍,而非“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是,我们出了!

    这是新书《头条物理学》的一页,同学们不要紧张,请看清题干,耐心作答。别急着交卷,我要告诉你这整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包含有:选择题、论述题、搜索题和讨论题。

    这本书脱胎于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爆款物理通识课,之前被整理出版过《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给未来总统的能源课》等书,十多年中多次再版。而这本新书《头条物理学》则是在它们的基础上,补充了充足的“证据”,让书里提到的无论是有关核安全、全球变暖这样的社会话题,还是减肥、新能源这些日常话题,都有了更充足的物理学知识和定理来解释和支撑。

    当然,更关键的是它还加入了大量“真题”,并鼓励读者去测试计算和实验这些题目。所以这真真是一本“教科书”,而且不光是伯克利大学,它的英文版出版之后也被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15所名校选为物理教科书。

    所以,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恍惚了。这样一本书,没有选择像市面上正常科普书的开本那样,小巧、方便、宜携带,而是就如它英文版的读者评论里,赫然写着的那条差评:

    本书缺点:沉!

    我甚至拿它和我们即将出版的另一本科普书《口袋里的进化论》一比,《头条物理学》是绝对不允许你装在口袋里的。

    不过我还是很感谢编辑老老实实地把它还原了,抵挡住了诱惑,没有想把它做小做薄做系列,让这样一本“教科书”拥有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真题库的实在开本。它正确的打开方式就应该是,踏踏实实地被摊开在桌上,开始阅读,开始做题。

    当然在做题前,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答题,我们还要好好地来了解一下他——我们的出题老师。

    穆勒教授在伯克利课堂上的演示

    对,题就是他出的,书也是他写的。

    这位“怪老师”叫理查德·A.穆勒,是美国的一名物理学家,在他走上伯克利大学的讲台教授物理之前,34岁的他就因为在天体物理、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光学等领域的发现和创新,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艾伦·沃特曼奖”,4年后他又被授予了“麦克阿瑟天才奖”。

    而走上伯克利讲台的穆勒教授,凭借他扎实的物理学功底、每次都能新颖地切入,把那些冷冰冰的基础物理学知识和公式,幽默生动地讲述出来。所以他在伯克利的这门物理通识课,连续多年受到学生追捧,每次开课教室里都座无虚席。

    甚至在多年后,伯克利还把这门课放到了自己的官网上,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聆听,没多久,这门课再次成为伯克利的热门网课,大家在穆勒教授这里,听他讲全球变暖是真实的,还是媒体炒作?听他讲一块曲奇饼干所含的能量,其实比等量的TNT炸药还多,甚至只是想从他这里套取一些物理学减肥窍门。

    穆勒教授让大家跳脱对物理的刻板印象,了解我们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原来物理可以这么有意思,原来物理可以这么有用。

    穆勒自己的人体温度记录,由对红外线的照相机拍摄。注意,头发和衣服比皮肤更冷 (头条物理学插图)

    我们再来说一说伯克利,这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那里的氛围被很多人认为是最自由、最包容、最活跃的大学之一,而这一切的开端是在60年代,当时的伯克利是反越战民权中心、是左翼圣地,也是嬉皮灵药文化的首都……在穆勒取得那些荣誉的时候,伯克利从热火朝天的60年代中走出来,继承下当年各类议题与思想交锋的精神遗产。在这里不相信权威,欢迎辩论,允许各种观点,只要它来自你的独立思考或是研究实验,这里的学生和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守在象牙塔内,他们也更热衷关注现实。

    你也许可以在《头条物理学》中嗅出一些味道来,走上伯克利讲台上的理查德·穆勒教授,他希望物理不仅仅只是公式、计算,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而气候变暖、核安全、减灾防灾这些重要的社会议题,其背后也都有物理学的知识,他希望的不是我们了解物理,而是通过物理去了解和关心身边的世界。

    60年代的伯克利

    说个小插曲,60年代年轻的台湾诗人叶珊进入伯克利学习,他比穆勒大4岁,伯克利让他找到了新的诗歌方向,在原来的浪漫抒情之外,增添了含蓄冷静,并且展现出更多对现实的关怀,他把笔名从“叶珊”改为“杨牧”,后来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插曲结束,说回理查德·穆勒教授,他也经常会被人提问,而问题是:你凭什么质疑“是人类造成了全球变暖”?作为物理学家中著名的怀疑论者,在人人谈环保的时代,他一直显得格格不入。

    他为自己的这门通识课取名: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在接受物理杂志Physics Today的采访中,他说:

    我总是想象我的一个学生有一天会成为美国总统。在进入教室之前我会停下来问自己:“二十年后,当这些学生中的一个成为国家里最有权势的人时,我会后悔没有教他们什么吗?

    穆勒教授教了什么呢?比如在气候变化的这个问题上,他要怎么跟他课堂里的那些未来的主人翁们讲呢?难道不应该就是告诉他们,人类贪婪的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我们自作自受,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等等等,而作为未来的总统们,难道不应该就是顺应人民和时代的呼声,制定一系列政策节制我们的欲望吗?

    重申一下,关于全球变暖,科学家群体是有一个共识的。这个共识以IPCC的报告为代表。比如,2007年度报告称,人类有90%的概率要为过去50年观察到的1℉(2℃)的全球变暖负一部分责任。

    阿尔·戈尔最著名的观点是,人类造成全球变暖的证据是“压倒性的且无可争议的”(overwhelmingandincontrovertible)。你需要知道,当他说这些话时他并不代表科学家们的共识(IPCC的结论),除非他对于压倒性的和无可争议的定义是有90%的可能性。

    (摘自《头条物理学》)

    阿尔·戈尔在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

    这是《头条物理学》中穆勒教授的讲述,关于全球变暖这样一个大家关心的社会议题,一个物理学教授居然在这玩起了文字游戏?

    如果你有看过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或许你就不会这么想了。就在穆勒教授提到的那份IPCC报告发布的前一年,《难以忽视的真相》上映,大受好评,并一举摘下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影片记录的是环保专家阿尔·戈尔为了环保世界而进行的种种努力,而戈尔也是那个时候几乎要成为美国总统的人。

    但面对着未来的总统,穆勒教授在他的课堂和书中提醒我们:

    或许,在这种大肆宣传的背后有一个合理的目的。有90%的概率会发生灾难,这是非常糟糕的。但是微不足道的效果(上升1℉)往往不会吸引公众。如果威胁不是迫在眉睫而且显而易见,我们能不能以后再担心?答案是不能,因为二氧化碳往往会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虽然有一部分二氧化碳会立即溶解在海洋中,但我们相信剩下的部分会留在空气中。我们现在造成的任何危害都会持续,而且还会累积。

    尽管如此,直到环保活动家对证据进行了夸大,公众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那些夸大其词的人,查看了最近的气候记录,挑选出所有最糟糕的信号,忽略那些可能有乐观结论的信号,然后,把所有不好的效应全都归咎于全球变暖。这种方法被称为“采樱桃”(只挑选给人好印象的樱桃,然后告诉别人这些樱桃能代表整个收成),它在短期内可能在政治上是有效的,但却需要面临最终发生反弹的风险。公众最后可能会认为科学家们在夸大其词或是撒谎,然后对科学失去信任。

    在本书中,我想准确描述那些已确知的事实。我假设你对此感兴趣,所以不需要夸大其词的说法。准确地描述情况,代表我不仅要指出事实(比如温度记录),还要指出很多你们曾经被告知是真的、但其实是假的事情。在我们一起审视这份“事实清单”时,请提醒自己,虽然很多关于气候变暖的说法是假的,但并不代表全球变暖是不存在的。这只能说明,迄今为止的效应仍很微弱,不像很多人描述得那么夸张。

    (摘自《头条物理学》)

    或许,穆勒教授应该也很看不上我们这种“采樱桃”的书摘推荐,因为这不一定有助于了解整本书的全貌。毕竟,它还含有大量“习题”等着你,不是光看这一篇推文就行的,或是看看这些由新媒体小编截取的耸动书摘。这是营销,不是科学。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书中这章后面穆勒老师留的题:

    讨论题:

    1.温室变暖增强后可能出现的诸多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你觉得什么样的举措才是合适的?如果变暖最终被证明是自然发生的,它是否还存在不利影响?评估一下公共政策的风险与收益。

    2.为了引起公众的重视而夸大技术或科学问题是好的(正确的/有道德的/必要的)吗?这么做的危险是什么?不这么做的危险是什么?如果你觉得有必要这么做的话,描述一下能用来夸大全球变暖问题的各种方式。

    ……

    搜索题:

    1.查一查美国在2008年取消的“未来发电厂”的历史。你能找到其支持者和反对者两方的理由吗?看看这种技术。有惊喜吗?请注意,相关计划要在燃煤之前把氧气从空气中隔绝出来。

    2、在互联网找到两个以上在气候问题上选择性提供证据(或者至少有此嫌疑)的例子。努力找到两方面的例子—人们要么为了夸大,要么为了低估全球变暖的现实而挑选例子。

    ……

    论述题:

    5、很多人担心我们的石油快用光了。这是真的吗?描述可用石油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能用煤代替石油吗?

    ……

    选择题:

    1.地球大气上一次出现比目前的二氧化碳水平还要高的情况是在

    A.600年前

    B.2000年前

    C.13000年前

    D.200万年前

    7.南极洲的冰

    A.在融化,和全球变暖预测的结果一致

    B.在增加,和全球变暖预测的结果一致

    C.在融化,和全球变暖预测的结果相矛盾

    D.在增加,和全球变暖预测的结果相矛盾

    ……

    好了,如果你还没有被这些题劝退,那么我们接着营销。

    如果可以给穆勒教授一点善意的忠告,我很想问他,为什么这些题他都没有提供答案?最开始拿到书的时候,面对这些题,我翻遍了书的每一页,重点查看了最后的几页,期待能像以前我做过的那些《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一样,在汇编真题试卷的最后,找到那些让人安心的正确答案。

    但,并没有。而且我们的穆勒教授居然在这本书最后几页的后记,写了一首诗,是,写了一首诗。这颗樱桃我就不摘了,留给各位吧。

    再来说说这本书,其实相比于正确答案,书里的很多内容和题,穆勒教授自己也没有答案,比如:

    暗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A.普通恒星

    B.MACHO

    C.WIMP

    D.我们还不知道

    给你10秒思考

    这题选D!天啦,这是什么正确答案!

    但,“不知道”可能就是穆勒教授的正确答案,在这本《头条物理学》中,“不知道”这三个字经常可见,这可能是我看过的说不知道最多的科普书了吧。

    但看到这样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对很多前沿问题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反而却让人感到一种踏实。

    穆勒教授一位粒子物理学家,但他更喜欢称呼自己是实验物理学家,在他的眼中,观察和实验是作为科学方法的关键要素,除非有来自观察的数据、现象或实验,要不然你不能随便支持一个理论或假说。仅仅通过辩论和推理就能验证你提出的理论,当然更是不可以的。

    就像他有关气候变化的看法,他不是要去简单地告诉讲台下的学生,“人类造成了全球变暖”这样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他选择把自己的观察和可信的实验、数据全部一五一十地讲出来。

    “想要找出真实原因的科学家们一定不能容许自己这么做,他们必须研究所有证据……”(摘自《头条物理学》)

    再插个曲:历史上第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是:伽利略,正是因为他的“不知道”和质疑,才有了那场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而在他去世后一年,另一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出生了,他是艾萨克·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牛顿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当他如日中天被奉为绝对正确的时候,那个天真“爆炸头”的物理学家出现了,面对牛顿,他再次选择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知道”……

    插曲结束,最后,面对这本厚厚的《头条物理学》,穆勒教授到底讲了什么呢?

    我又再次翻到书的后记,看了看他的那首诗,还是摘下最后的诗句吧:

    在室女座星系团

    边缘

    银河系中的尘埃分开又聚集,开始塑造一颗新星

    不远处的一团尘埃开始形成一颗行星

    年轻的太阳

    压紧,加热

    点燃

    温暖着婴儿地球

    无可救药地,我想起了《三体》的故事,三体人制作出智子,送到地球来封锁了我们的基础物理发展…… 而与此同时,我在翻看穆勒教授维基百科的介绍上,读到了:2015年,穆勒参与的一个团队因超新星宇宙学项目获得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正是这个奇妙的巧合,让我想到,也许物理学从来都不会是头条,没人会关心它,但穆勒教授提醒我们,那些大部分被我们关心、或是已经开不开的称为高科技的东西,比如手机、数码相机、新能源电池……它们都建立在基础物理的突破上。

    如果智子来了怎么吧,我不知道。但,在这之前,至少可以看看头条物理学,看看三体。

    亲爱的穆勒教授,请允许我在您的这本新书推文的最后,抄一句我喜欢的诗,来自三体:

    弱小和无知

    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

    傲慢才是

    p.s. 最后还是提醒一下有“五三”恐惧症的读者谨慎购买,内含大量“真题”!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体验满分(662+)
  • 情节曲折(211+)
  • 一般般(146+)
  • 三星好评(564+)
  • 种类多(378+)
  • 品质不错(493+)

下载评价

  • 网友 后***之: ( 2024-12-08 21:36:55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瞿***香: ( 2024-12-31 00:31:1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邱***洋: ( 2024-12-19 11:26:14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冉***兮: ( 2025-01-02 16:09:14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田***珊: ( 2024-12-13 01:02:3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敖***菡: ( 2024-12-23 23:41:4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相***儿: ( 2025-01-05 13:20:51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堵***格: ( 2024-12-21 08:22:36 )

    OK,还可以

  • 网友 车***波: ( 2024-12-28 11:49:29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潘***丽: ( 2024-12-31 13:23:4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09 15:14:43 )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