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荆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2:59

荆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荆轲精美图片
》荆轲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荆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804554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3
  • 页数:295
  • 价格:17.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2:59

内容简介:

从怀州河内来到榆次的荆轲,已经相当狼狈子,除去一剑一马,别无长物。前路茫茫,去既不能,而囊无余资,留亦不可,这进退之间,简直没有主意可打。

但是,以他脸上的神情,怎么样也看不出他这天的晚餐还没有着落。这就是养气的功夫。他颇自矜他的这份修养;自然,矜持也是在心里,从不会摆在脸上。

“去吧!”他对自己说:“出去走走。越是遭遇困境,越要显得潇洒。”

他本来就够潇洒的了。跨一匹骏马,悬一柄长剑,剑鞘的尖端,敲击着马凳,丁咚丁咚地直往闹市而去;看去越发像个养尊处优的王孙公子。……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高阳(1922-1992),台湾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

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

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

从怀州河内来到榆次的荆轲,已经相当狼狈了,除去一剑一马,别无长物。前路茫茫,去既不能,而囊无余资,留亦不可,这进退之间,简直没有主意可打。

但是,以他脸上的神情,怎么样也看不出他这天的晚餐还没有着落。这就是养气的功夫。他颇自矜他的这份修养;自然,矜持也是在心里,从不会摆在脸上。

“去吧!”他对自己说:“出去走走。越是遭遇困境,越要显得潇洒。”

他本来就够潇洒的了。跨一匹骏马,悬一柄长剑,剑鞘的尖端,敲击着马镫,丁咚丁咚地直往闹市而去;看去越发像个养尊处优的王孙公子。

走过一家锻冶铺,熊熊的炉火,乱爆的火星,和沉着宏亮的打铁的声音所汇成的那份热闹劲儿,对于他萧瑟的心情,构成了无可抗拒的魅力。于是,他下了马,踩着从容的步子,走了进去,站在铁砧旁边闲看着。

打铁的汉子,只穿一条犊鼻祷,映着炉火,半身油光闪亮;臂上的肌肉,一块块在滑动,就仿佛有一群淘气的小耗子藏在里面,不时在流窜似的。

他打的是一支三尺长的铁条,手法又重又准,一锤下去,火星横飞,随即化为铁屑,散落在地。这样从头到底,依次而下,打完一遍,铁条像去了一层皮,但依旧周身通红;那汉子用火铗夹起,随手往水盆中一抛,在“滋、滋”的淬铁声中,他抬起手背,抹一抹汗,同时发现了荆轲。

 说得实在些,他是发现了荆轲腰际所悬的剑。

 那把剑漂亮得很,剑柄嵌松绿石,镶金丝;金丝盘成饕餮面的花纹,手工极细。剑柄与剑身接合之处的“璏”,是用黄金铸成的。

  荆轲知道他目光所注的是什么,行若无事地微一转身,剑鞘打着铁砧,“咣当”一响,好听得很。

“足下从何处来?”打铁的汉子问。

“怀州河内。”

“喔。齐人?”

荆轲心知是因为他的口音不似卫国。他的祖先出自齐国,本姓庆;若要冒充为一直居于大国地位的齐国人,不会有人不信;但是,他不愿如此。

 “错了。我说齐语,并非齐人。”

 “是鲁国?”打铁的汉子,忽然又鲁莽地改口,“好了,不管你是哪里人,只问可许我借你的剑看一看?”

“怎么不许?”荆轲把他的剑解了下来,捏着剑尖,递了过去。

打铁的汉子,以满脸庄重肃穆的神色,徐徐抽出剑来,细细看着。那是把新铸的青铜剑,形制极其讲究,但只能作为装饰之用。

“你的剑还未开锋。”

“故意不开锋的。”

“为什么?”

“只为不愿杀人。”

“然则有何用处?”

“备而不用。”

打铁的汉子,对他的话莫测高深,只报以不明意义的一笑;然后又用手慢慢拭着剑刃,显得非常爱慕的样子。

荆轲不动声色地看着。他的剑曾为许多人鉴赏过,然而都只注意他的剑柄,像这个人那样专心致志欣赏剑身的,在他还是次遇见。

“我替你开锋如何?”打铁的汉子又说,“家师是徐夫人。”

赵国的徐夫人,天下冶工,可以媲美吴越时代的莫邪。荆轲想不到这个状貌粗鲁的汉子,竟是徐夫人的门下,于是肃然改容了。

“久仰令师的名声。此去邯郸,必要一见。足下尊姓?”

“我叫孟苍,是家师不成材的学生;不过眼高手低,名剑人目,还不至于错过。”孟苍把荆轲的剑半举齐胸,反复看了看,又说,“可惜,铅的分量多了些,如果多用些锡,还要锋利耐用。”

“反正我也不想杀人——而且,也没有人值得我及锋而试;锡多锡少,皆无所谓。”

“对了!”突然有个瓮声瓮气的声音插嘴,“反正你的剑,多用些黄金,望着好看就行了。”

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这样恶语相向,而且涉于讥刺,是极其失礼的一件事;若逢好勇斗狠之夫,说不定就会出一场人命,因此孟苍赶紧低声相劝:“别理他!他又多喝了些酒;酒德之坏,无以复加。”

荆轲还未开口,那极难听的声音倒又响起来了:“姓孟的,你在那里胡言乱语些什么?谁喝多了酒?”

别人要息事宁人,偏那家伙不通人性;气得孟苍跳脚大骂:“简直是畜类,越扶越醉。趁早替我滚!不知替我得罪了多少客人,耽误我多少交易!”

“不,不!”荆轲反过来劝他,“别动气,都是好朋友!”

说了这一句,他回过身来,看见另一面有五六个人在喝酒;其中一个,好一张赤红脸,不知是天生如此,还是喝多了酒,反正形象狞厉;特别是那生满两颊的胡碴子,和一双死鱼般的眼睛,又脏又丑,格外惹人的厌。

“劳驾,请把剑给我。”荆轲重又回身,对孟苍说。

孟苍不知该怎么办,他已看出荆轲深沉,但这样子的喜怒不形于颜色,却是深沉得不可测了。他怕他有着什么出人意料的动作,闹出事来,替他惹来难以料理的麻烦,因而踌躇着不肯把剑交回。

“不是没有开锋吗?”

没有开锋的剑,与一块顽铁相差无几。这下,孟苍被提醒了;而且听他的口气,明是猜透了别人的心思,特意说这话叫人放心的。于是孟苍把荆轲的剑,双手捧还,却到底又补了一句:“看我的薄面!”

“言重!言重!”

荆轲提着剑,向另一面走去;越走越近。那五六个人都用警戒的眼色看着他。为了松弛他们的紧张,荆轲投以友善的微笑;接着把他的剑插入皮制饰玉的剑室——剑鞘。

这时,有个年纪较长的,举起瓦缶相招:“来!喝酒。”

“多谢!”荆轲接过瓦缶,双手捧着,齐眉一举,很从容地喝干;用手指拭一拭瓦缶的边缘,把它交了回去。

“嗨!”面红如火的那人,粗鲁地向他招呼,接着问出句话来,“你怎地这等狂妄?”

“不敢。”荆轲平静地回答,“请明示,我是怎地狂妄了?”

“剑不开锋,又说不爱杀人;仿佛只要你的剑一开锋,爱杀谁就杀谁?”说到这里,又戟指瞪眼,厉声再问,“可是这话?”

这样盘问盗贼似的神情,叫荆轲大起反感;想了一下答道:“我,自觉养气的功夫,还嫌不够;有利器在身,只怕一时气愤,出手难免伤人。足下说我狂妄,未免苛责。”

那人在鼻孔里“哼”了一下,管自己别过脸去喝酒。这轻蔑的神态,使得荆轲忍不住了,猛然转身,向孟苍高声说道:“请为我的这把青铜剑开锋!”

这话一出口,孟苍不答,旁观者又都复现紧张的神色,怕是他准备要跟那莽汉拼命了。

而那莽汉头也不回,只又在鼻孔中“哼”出声来。荆轲心中一动,觉得此人万万不可轻视。

而奇怪的是,就在这时候,忽然众声皆寂;冶金打铁之处,终朝叮叮哨哨的声音吵死人,一下子静了下来,但见一炉红火,冒着纯青的火焰,这景象令人不安得很。

不安的是荆轲。他发现他陷入一场极难应付的麻烦之中;光是料理那粗鲁汉子,还不算太困难,难办的是他要周遭的人佩服。

他立刻发现,这是对他平生所学的一种考验,养气的功夫,便是要用在此时此地,于是——

他微笑着把剑又归入剑鞘,顺手举起一瓦缶的酒,在空中划过半个圈子,向所有的人表达敬意;然后,他自我介绍:“某,卫国荆轲……”

“啊!”年长的那个,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又惊又喜地说,“你就是荆卿!幸会,幸会!”

称“卿”便表示极其尊重;其余的人,虽不知荆轲是什么来头,但都受了此人的影响,改换了一副仰慕的神色。

荆轲觉得很欣慰,因为他的声名已经远播,而尤其重要的是,在这尴尬的局面中,获得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友谊。

“我唤宋意。”那年长的又说;接着替他逐一介绍,荆轲一一为礼。

快轮到那粗鲁的汉子时,他不要宋意为他报名,自己大声地说:“我姓盖!”

“喔!”荆轲注意到了他的剑,“足下来自巴蜀?”

“你听我的口音像吗?”

“口音不像,近似楚音。”

“然则你何以说我自巴蜀来?”

“只从尊剑来猜度。”

姓盖的那口剑,此时很少有人用了!因为太简陋了!长不过两尺稍余,形似韭叶;剑身与剑柄没有区别,剑柄用两块木片包住,拿根白绳子随便一缠;白绳子已变成灰黑,泛出油光,那满沾着的垢腻,不用提是如何叫人恶心了!

但是,荆轲不敢轻视,凭这么一把剑,敢于目中无人到这样的地步,可知不是个好相与的人物;荆轲从那把不起眼的剑上,就能看出他是个行家。

“天下名剑,出于吴、越、楚。尊剑形制,为巴蜀所常见,南方罕睹;因而我猜想尊兄来自巴蜀。或者,”荆轲极其轻巧地一转,把他自己的话拉回来,“曾作巴蜀之游。”

巴蜀是流放罪犯的地方,姓盖的听了他的话,大不舒服,冷笑道:“便到过巴蜀,又待何如?”

“盖兄!”宋意紧接着以责备的神态和语气说,“怎地你说话总是与人作对?”

姓盖的不响,但显然地,脸上有着愧色。

荆轲依然微笑着,徐徐喝了口酒,向宋意点点头说:“剑道深微,像盖兄这样,实在难测。”

这话表面上恭维,其实有着讥嘲之意;姓盖的甚不服气,然而无法发作,想了想,问道:“嗨,我倒听听你的,剑道怎么个深微?”

这正面的考问,荆轲不敢随便回答,细细思索了一下,答道:“虽说深微,其实只一个字便可涵盖。”

“哪一个字?”

“无他,一个‘利’字而已!”

“仅一‘利’字,可以涵盖一切吗?”宋意怀疑地问。

“诚然。”荆轲断然决然地答道,“利器在手,无往而不利。”

“岂有此理!”姓盖的插进来说,“照你的说法,是剑役人,非人役剑。好没意思!”

“话不是这么说,剑未出手,是人役剑;一出手则是剑役人。此收发之间,凭乎一心;所以,依旧是人为主宰。”

“诡辩!”

“盖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宋意为荆轲不平,“相与论剑,有话尽管请说,何必动意气?”

“论剑?”姓盖的哈哈大笑,“我看是剑论——剑论人。只再把玉首、金柄、皮室的好剑,便算是尽了剑道了。”

这几句话说得够刻薄,但是荆轲辩才无碍,从容答道:“正是如此!此所以古来雄主,皆求名剑,颛顼有‘画影’、‘腾空’;少康铸八方铜剑;太甲有剑日‘文光’;武丁有剑日‘照胆’……”

“好了,好了!”姓盖的大声打断了他的话,“弄这些无稽之谈来瞎扯,还论什么剑?”

“好,那么谈些信而有征的事。且不说周穆王的昆吾剑,切玉如泥;请教,干将可有其人?”

“自然有的。”

“欧冶子呢?”

“那是越国的名冶工,又何消问得?”

 “恕我饶舌,再请问一句:风胡子,亦有其人否?”

 “那是我们楚国的良匠。”座客中有人操楚音答说。

 “然则,我要请教盖兄:干将、莫邪夫妇所铸的雄雌双铜剑,越王允聘欧冶子所铸的铜剑五口:‘纯钩’、‘湛卢’、‘豪曹’、‘鱼肠’、‘钜阙’;楚王命风胡子,求欧冶子及干将所作的铁剑三口:‘龙渊’、‘太阿’、‘工市’,可是信而有征?”

姓盖的语塞,而其余的人,包括宋意在内,却都听得津津有味,一齐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荆轲;仿佛羡慕他对于剑的典故竟知道得如此之多。

但姓盖的不肯放弃争辩;而且争到要紧的所在来了:“我问你,你的意思,可是只求剑利,而不必讲求击刺之道?”

这句话问得很厉害,荆轲不即回答,徐徐解下剑来,端然横置在面前,然后平静地答道:“只闻干将之类的名剑,水断蛟龙、陆专犀革,不闻持此剑者,讲求击刺之道;只闻专诸以鱼肠剑刺王僚,胸断臆开,贯甲达背,不闻专诸讲求击刺之道!”

他的话一完,阖座拊掌称妙。自然,姓盖的是例外,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那张赤红脸竟然发青了。

荆轲心里有些着慌,只表面上声色不露;慢慢地取起了剑,准备告辞。

“慢着!”姓盖的大喝一声,按住了他的手,“把你的剑开了锋,看看你‘水断蛟龙、陆专犀革’的宝剑,可能伤得了我盖聂一根毫毛?”

盖聂两字入耳,把荆轲惊得心里一跳,而脸上的微笑却更愉悦可人了。

“干什么?干什么?”孟苍赶了过来劝架。

座中年长的宋意,亦以微近叱责的声音命令盖聂:“放手!有话好说。”

盖聂不能不听,收回了按住荆轲的剑的手,转而握着他自己的那把短剑,大拇指按着剑身与剑柄相接之处,中间三指紧握剑柄;剑柄尽处,通常称为“首”的部位,藏入掌中,以蜷曲的小指虚虚约住。这是一个易使劲的姿势,一剑前刺,所用的力量,由身及臂,由臂及掌,而自抵着掌心的剑首贯注到剑尖;若非如此,当年专诸刺吴王僚,鱼肠剑不能贯甲穿胸,直达于背。

而现在盖聂出现了这样的姿势,意味着一动手便要判生死。于是在座的人都觉得他太过分了。

孟苍白是格外紧张。如果出了人命,他是地主,个脱不了干系,所以横身其问,翼护着荆轲问道:“何事相争?说出来让大家评个理。”

“盖兄要与我在剑上较量一番。”荆轲笑着回答。

“快去把你的剑开了锋!”盖聂再一次挑战,“难道我盖聂值不得你‘及锋而试’?”

荆轲心知惹恼了盖聂的,便是这句话。然而此时不便认错,只仍旧摇摇头说:“平生不爱杀人,素志早定,不可更改。”

语气依然似软而实硬,盖聂越发生气;但他知道,咆哮无用,便换了冷静的声音:“你放心,我不致让你给杀掉!”

“就算杀不掉,至少得毁掉你的剑。”荆轲看一看他自己的剑,又说,“我这把剑,虽无切玉如泥之利,敌你的剑,却是有余。”

这便有些闪避之意了。盖聂不肯饶他,接口答道:“这更不要紧了!我这把破剑,不值几何。被你削断了,正好让孟苍送我把好铁剑。而且,我也不相信你能损我分毫;谓予不信,试一试何妨?来,来!”说着,盖聂把他的剑往上一抛,翻个身落下来;他伸出食中两指,一下子便捏住了剑尖;臂、腕、指和那把剑,不见些微的抖动。

荆轲的手低,眼是高的。心惊于盖聂的那份眼法、手法和定力,却不肯说破,只微微颔首,脸上表现出“孺子可教”的那种味道。

“如何?”盖聂晃荡着短剑,随随便便地问。

这是真正的轻蔑。荆轲血气翻腾,突有跃然一试的冲动;但马上转念,无论如何敌不过他,何必自取其辱?而且就算胜了盖聂,又如何呢?剑是“一人敌”,胜之亦是不武,何苦来?

这一想,他是彻底想通了,因而心平气和,所有的自卑和受辱的感觉都不存在了,夷然而笑,提剑起身,用一个致敬的眼风扫过周围,接着,以极清朗的声音向宋意说道:“今日幸会,受教良多。荆某告辞了。”说完,向外走去。

在座的人,都有依依不舍之意,纷纷起身相送。独独盖聂觉得异常不是味,但又发作不出来,怔怔地发了一会愣,突然一跳而起,大声叫道:“喂、喂,姓荆的,你,你没有句话,就这样走了?”

荆轲站住了脚,当转身时,心中便想好了答语:“有一言奉告盖兄,不知可愿见纳?”

  “你说!”

 “昔日越国有处女善剑,越王勾践向她请教剑道;越女以为:‘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足下刚才的态度,起先太嚣张,后来又失之轻浮。接敌如此,自取其败。以后万万不可!”

临走还开了顿教训,把个盖聂气得半死,只直瞪着荆轲,一双白多黑少的眼中,仿佛喷得出火来。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荆轲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荆轲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荆轲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和着高渐离的筑声,捧着樊於期的首级,带着徐夫人亲铸之剑,荆轲踏上了刺秦的不归路……而卓尔不凡的荆轲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燕国公主为他殉情时嘴角的那一抹微笑……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荆轲》主要内容:从怀州河内来到榆次的荆轲,已经相当狼狈子,除去一剑一马,别无长物。前路茫茫,去既不能,而囊无余资,留亦不可,这进退之间,简直没有主意可打。但是,以他脸上的神情,怎么样也看不出他这天的晚餐还没有着落。这就是养气的功夫。他颇自矜他的这份修养;自然,矜持也是在心里,从不会摆在脸上。

“去吧!”他对自己说:“出去走走。越是遭遇困境,越要显得潇洒。”

他本来就够潇洒的了。跨一匹骏马,悬一柄长剑,剑鞘的尖端,敲击着马凳,丁咚丁咚地直往闹市而去;看去越发像个养尊处优的王孙公子。


精彩短评:

  • 作者:打盹的拉布拉多 发布时间:2009-10-06 11:45:33

    发现这些中国史学大亨在文学上写言情的手法太飘逸了,两情相悦的浪漫都写得天马行空,没完没了,看得我太他妈累了。高阳如此,金庸如此,李劼同样如此,中国文人太容易为情所困。

  • 作者:Elvis 发布时间:2013-08-14 08:07:39

    荆轲行刺的始末与个中曲折在书中淋漓精致地展现了出来,本书最亮的是对荆轲与夷姞缠绵曲折的爱情描写!七夕节晚上看别有风味嘛~~

  • 作者:Glee 发布时间:2012-11-15 15:42:39

    高阳的明清小说,史料详实,用典很多。写战国时候的事情,很好避免了这一点,并无穿越突兀之感。这就是一个优秀小说家的高明之处吧。

  •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14 08:45:47

    原来古人心里也有这么多弯弯道道 历史课本上的大事记 谁说不是情势使然呢

  • 作者:庖丁 发布时间:2012-10-25 16:21:56

    历史小说还是很好看的

  • 作者:乌鸦嘴事务所( 发布时间:2016-01-20 10:28:34

    蛇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蛇精病專業強→_→


深度书评:

  • 论荆轲刺秦为何失败

    作者:千岍 发布时间:2010-10-02 03:50:36

    高阳所作《荆轲》

    实在是不忍心看下去了。

    几乎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荆轲走向秦王,走上死路。他是必死无疑的,这点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是他又是必败无疑的,这点是非常在意料之外而在情理之中的。他明明筹划的那么万无一失,滴水不漏,如果他真的刺杀成功,也许历史就会改写,至少,统一中国的将不会是那个暴虐的秦王嬴政。

    小时候就看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时觉得那个在易水之滨高唱的侠士真是慷慨悲壮得一塌糊涂,很奇怪他刺秦为何会失败----图穷匕首见,那样近的距离,应该是万无一失了才对,而且他那把匕首还是淬毒的,只要能割破一点点皮肤,必死无疑。刺秦失败后他说:“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感觉也很牵强,另外那个秦舞阳实在是让人怄火,来到咸阳宫居然吓得尿裤子,对他强烈表示不满,很奇怪燕太子丹为什么要派这么个家伙跟他来,现在才知道,燕太子丹其实才是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

    首先,荆轲其实只是一个谋士,而不是剑客,他不善用剑,他所擅长的是养气、舌辨。不是每一个侠士都应该以剑服人的,但是他却得到了铸剑名师徐夫人的垂青,可见他养气、舌辨的才能是不言而喻的,可惜燕太子用错了地方,荆轲提出了三策,可是太子却选择了下策,因为他就为了要报当初在秦国做人质时所受到的侮辱之恨,完全不为整个燕国着想,想想看,刺秦失败会是怎样一个结果,荆轲又不是没有跟他说过,奇怪的是这样的人居然有那么一个行为见识都比他强几百倍的妹妹。而且荆轲已经表示下策太垃圾,自己“只愿为其谋,不愿成其事”,但他还是逼着荆轲这个从未动过刀剑的人去做这件事了。

    接着,所有的人都反对秦舞阳做副使出秦,只有他,提到刺秦的人选时能在第一个想到那个在闹市杀人的小P孩,这小P孩有什么好的?闹事杀人,已经显示出目无见地,行为冲动,只因为他是正宗的燕国本地人,就相信他超过相信来自楚地的盖聂,燕太子识人的本事也太差了,而且也太能疑人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是他偏偏又要“用人”,又要“疑人”。他疑人的本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田光为燕国谋划多年,不在庙堂而为天下计,他居然从来没有前去拜见过,还自诩位比“战国四公子”,真是天大的笑话!好不容易屈尊下访一次,又还怀疑别人会泄露国家机密,临走时巴巴地加一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弄得人家老人家没办法,为了国家能任用贤能,为了能让太子信任完全荆轲,只好以死示之。偏偏荆轲是个重情之人,田光对他有知遇之恩,为了举荐他而弄得自杀,荆轲的心理上不得不背负上沉重的包袱,实在是可怜得很!

    再次,是燕太子有些白痴,对于收留樊於期,就是一种想要报复秦国的心理,要知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还能卧薪尝胆十年,他却想明里暗里都反抗!明知道收留樊於期无用,如果真要刺秦则樊必死无疑,可他却动了妇人之仁,不肯下手,其实老樊这会子巴不得舍身就义,宁愿以死让荆轲接近秦王,所以这还是他“自顾私事”“不顾国怨”的体现,太傅鞠武就说他:“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其实我觉得他是在假装当好人,自己不做坏事,逼着荆轲去当逼死老樊的坏人,实在是老奸巨猾,虚伪冷酷。他喜欢秦舞阳也是,最后自己也觉得秦舞阳不足用,却还是派他跟荆轲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了,太子为何这么喜欢秦舞阳,急于送他跟荆轲上前线,我们已不得而知,舍友说难道是恋童癖?我笑死----如果是恋,就更不应该送他去死啊!倒是秦舞阳闹市杀人,据说是为了他姐姐,不知道燕太子和秦家姐姐是不是又有什么瓜葛。

    至于催促荆轲动身就更要命了,刺秦这样的大事,不愿仔细谋划,只会天天上赶着催促,如果副使是盖聂,刺秦是一定能成功的,他就是不愿等,《战国策·燕策三》里荆轲就“怒,叱太子白:‘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也不知道他急个什么劲儿,为了报仇?结果只能加速燕国的灭亡,还早早被父王杀了作为向秦祈和的祭祀。

    而荆轲自己也有错,他太重感情,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田光的死,已经对他造成很重的打击,使他报效燕国的愿望加倍强烈,接下来燕太子的推心置腹,尽心供奉,又让他更加倍地着急,再后来,樊於期、夷姞的殉国更是……好可怜,就这样一步步进逼,这个世界上没有对他造成逼迫的,大概只有任姜一个人了,如果他先遇到张良,也不会这样,可惜……这世界没有如果。秦舞阳这个祸根,也是他太过于迁就于燕太子的缘故,其实他完全可以拒绝的,毕竟这么点大的小孩,出使副使,虽然可以用甘罗之事来敷衍,但以荆轲的才情,何必用在撒这点子小谎的上面,可是他最总不忍拒绝,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迂”!

    谁都知道刺秦会死,但是谁都没去,最后是荆轲去了,虽然他为的也不是什么民族大义,说白了还是为了燕太子丹与秦王的个人恩怨,而荆轲自己,也不是死在秦王手下,而是死在各方面压迫他去刺秦的力量中的。

    可是荆轲还是堪称天下第一刺客!没有人能苛责这一点!

    什么是勇士?不是那些以武力,铁血称颂的人,而是那种明知道走下去会死,也决不退缩的精神。

    不要说什么螳臂当车之类的话,试问像荆轲这样去挡的人又有几个?

    书里描写了几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夷姞和任姜就不必多说了,夷姞贵为公主,见识高远,有勇有谋,谋是宫闱斗争中的优良遗传,不过勇是养在深宫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让荆轲毫无顾忌地上路,她不惜自尽以断后路,并且她选择了服毒自尽,用的就是荆轲准备刺秦后自裁的毒药,顺便还为他试出了毒药的时效和毒性,真是智慧与勇气兼并的美女;任姜的勇是天性,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但是欣赏自己好人,她可以舍弃失散多年的爱子苦苦追随,但她比夷姞更理智,因为她的谋是在残暴的社会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并且这些经验换来的特殊身份无意中给荆轲帮了一个大忙,如果不是秦舞阳,荆轲必胜!这两个女人对荆轲的帮助和影响是最大的,缺一不可。徐夫人出场不多,有一种熟于世故的温柔。季子、夏姒都很可爱,只有太子妃显得忠厚到了愚钝的地步,各有特色,栩栩如生。

    读到夷姞服毒送行殉情那一段,眼泪就开始忍不住了,高阳写得真是好,整个故事结构入情入理、铺排得当。易水送行,秦宫行刺这两个高潮,都写得十分传神、步步紧扣,不愧是写历史小说的一大宗师。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历史上的荆轲死前为何会说:“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也许像高阳推测的,是为了后继有人?也许另有深意,而且他拿的是淬毒的匕首,他没追上秦王,也该拿在手上,最后那一掷,明显不会掷中,我最不解的就是他丢掉匕首这一点了,所以说他甚至是----其实不想杀秦王,他宁愿天下归一?太难解释了,我还是一个小孩子,不懂这些政治风云-_-///

  • 游侠荆轲,侠骨柔情

    作者:sebastien 发布时间:2005-09-18 12:35:50

    我想古今传颂最多的刺客故事就是荆轲刺秦王了吧,的确,史记上有记载,民间有传颂,有人透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杜撰些什么,高阳这本书就是如此吧,可是却穷尽了荆轲的侠骨柔情,谁说刺客不该有感情,彼时彼刻,身不由己吧。

    其实先秦的刺客不少,荆轲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著名,是因为历史的渲染吧,如此的事迹别人其实也不逊于他,网上就有好事的网友总结了一番,权当乐和:

    先秦著名刺客

    作者:自我风流@tianyaclub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刺客最为活跃的时期,在历史上留下累累侠名。这些刺客大多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或武艺。他们与某些权贵倾心相交,为博取功名或报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博取他人性命,虽殒身而不恤。 吴见思在《史记论文·刺客列传》中称刺客为“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

      

       1,鉏鸒刺赵盾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

       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 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

       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评价: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先秦最鲜为人知的刺客。就其事件本身来说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杀。但是,这一自我放弃过程却成就了鉏鸒的人格魅力。做为一个都吃不饱饭的底层人物,他已经远远超出了刺客的境界。我们可称他为“义士”。

      

      

       2,豫让刺无恤

       豫让,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晋国人。

       当时晋国内乱,晋侯已经成为傀儡。晋敬公五年(前447年),知瑶(智伯)胁迫韩虎、魏驹两家,起兵困赵襄子无恤在晋阳孤城。但韩、魏二人暗中与赵襄子合谋,里应外合内外夹击知瑶,知瑶兵败,被无恤斩杀于晋阳城下。无恤用他的颅骨做了喝酒的饮器,还灭了知瑶全族。但知瑶的家臣豫让侥幸逃脱,誓要为知瑶复仇。

       第一次豫让刺杀无恤是混在奴仆之中,进宫修整茅厕,藏于其内准备行刺。然而,就在赵无恤如厕之时突然感受到了逼人的杀气,急使属下搜厕所,搜出带利刃的豫让。豫让直言不讳说是为智瑶复仇,赵无恤感叹到:“智瑶死,智氏族灭无后,豫让却为其复仇,真义士也,杀士不祥!”于是释放豫让,但豫让当时明确表示还要复仇。无恤不好反悔,只是吩咐属下小心提防。

       暴露后行刺更加困难,豫让剃光胡须和眉毛,漆身使身上长满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哑。毁容之后回晋阳行乞,连豫让的妻子都认不出他了。不过一个朋友还是认出豫让来了。

       朋友说:“凭你之才,去侍奉赵无恤,必得重用,取得他信任后寻机行刺,唾手可成,何苦用这种自残的办法呢。”

       豫让正色答道:“委身侍奉别人,又要图谋人家的性命,岂不是怀着二心服侍君主。岂不败坏了天下人臣之义,这和贼寇有什么区别呢?我现在漆身吞碳,为智伯报仇,就是要使臣子怀二心者,听闻我这样而惭愧!”

       第二次豫让在一座石桥(赤桥)下诈死准备刺杀赵无恤,无恤车队到后,马突然受惊,无恤命左右搜得一死人,他判断必是豫让诈死行刺!豫让又一次被擒获,

       赵无恤质问:“你曾侍奉范氏,智瑶灭范氏,你不替范氏复仇,反侍奉智瑶,为什么我灭智瑶后你如此坚决地为他复仇?”

       豫让说:“我事奉范氏时,他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故我就象普通人一样报答他,而智瑶却当我为国士、知己,蒙其解衣推食,我以国士那样来报答他,事情岂可一例而观!”

       赵无恤长叹:“我已经宽恕过你,不能再放了你了。”解剑令豫让自裁。

       豫让说:“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臣子的忠义,臣子为了忠义而不惜牺牲生命。上次你已宽赦我,天下无人不称赞你的贤明。今我自当受死,但我希望能在你的衣服上刺几剑,以实现我复仇的心愿,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

       无恤怜其志,脱下锦袍以成全豫让。豫让拔出配剑跳起来大喊着连刺数下,“我可以报答智瑶于九泉之下了!”说完后便自刎于赤桥。

       评价:我最推崇和欣赏的刺客,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刺客,但是,行刺过程却成就了豫让的伟大人格,完美的人性。豫让不象其他刺客是政治斗争的棋子,没人找他让他刺杀赵襄子,豫让刺杀赵襄子,是在一场政治斗争已结束,胜败都尘埃落定的时刻。他的主人并未安排他这么做,他可以不这么做,没人责怪他,可是他选择这么做,这样的选择,格外耐人寻味。我们应明白,豫让如此坚决地为智瑶复仇,与其说是为主公复仇,倒不说是为知已、朋友复仇。智瑶给了豫让尊严,豫让用生命捍卫智瑶的尊严。与其他刺客相比,他孤独是的,也就是说,他不象曹沫、专诸、要离、聂政、荆轲甚至鉏鸒那样有强大的政治势力做后盾支持,他孤身一人,去挑战一个国家最初的开创者,一个庞大政治集团的领袖。我之所以推崇豫让,最大的理由是他的精神里充满具有平等的价值意识,骨子里毫无奴性。“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他的光辉人性衬托了现在中国人普遍奴性的委琐形象!

        

      

       3,聂政刺侠累

       聂政(?—前397年), 轵邑深进里(今济源轵城南)人.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荣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之恩,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荣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荣回答:“我知道!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

       话说完,聂荣长呼三声 “天!” 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

       有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评论:最有武力的刺客,一个人仗剑冲如戒备森严的相府刺杀成功竟然又仗长剑击杀数十甲士,后又以剑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厉害! 聂政所求,是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聂政能名扬后世,是其姐姐聂荣甘愿赴死以传其名的结果。聂荣虽无惊人的武艺,却具有无畏的精神,为了信仰、亲人的名声,不惜牺牲生命,其性格刚烈坚强,行事果决,重义轻生,堪称侠女!

      

      

       4,专诸刺王僚

       专诸,(?—前514),吴国堂邑人,今无锡鸿声乡鸿山西走马港人。

       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母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见之深为敬佩,随结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这里说说公子姬光为何想杀吴王僚 :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诸樊死后,传余祭。余祭死,传夷。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名、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三个月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

        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王僚虽答应, 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后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

       评论:专诸毅然允诺公子姬光刺杀吴王僚,因为公子姬光十分尊重他的人格,以礼相待,且数年如一日地照顾他家庭生活。专诸并不考虑公子姬光的事业是否正义,在专诸这位民间武士的头脑里,没有君王神圣的敬畏观念,也无以下犯上、形同作乱的等级思想,“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专诸只认一理:知恩图报,并且以死相报!

      

      

       5,要离刺庆忌

       要离,吴国人。

       阖闾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艾城招兵买马,结连邻邦,伺机报杀父之仇,便成为阖闾的心头之患。

        一日,阖闾与伍子胥计议,寻找勇土谋刺庆忌。子胥便推荐要离前往。要离以打渔为业。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但智术非凡,胆识过人,善击剑。

        要离见阖闾后,阖闾看要离身材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很是失望。但要离献苦肉之计,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并且焚尸于市,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修治舟舰,常在左右,同谋举事。

       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顺流而下,庆忌坐在船头,要离手持短矛侍立其后,突然刮起一阵江风,要离便借风势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将死,但还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将要离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左右卫兵举刀朝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这是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两个天下勇士呢?”又说:“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庆忌死后,左右欲释放要离。要离不肯行,对左右说:“吾有三宗罪不容于世。”众问曰:“何谓三宗罪?”要离说:“为给国君做事而牺牲我的妻子,不仁;为新国君而杀故国君之子,不义;为了成别人之事,而使我残身灭家,不智。有此三罪,何面目立于世哉!”言讫,遂投身于江。舟人捞救出水,要离说:“捞我何意?”舟人说:“你回国后,必有爵禄,何不欣然接受?”要离大笑说:“吾不爱室家性命,何况爵禄?你等带我的尸体归国,可取重赏。”于是夺从人佩剑,自断其足,复刎喉而死。

       评论:高傲,对名声追求欲望最强烈的刺客。不惜自残、牺牲妻子求得一刺。当他发现庆忌也为当世大英雄时,本有机会逃脱享受荣华富贵的他再次从容赴死。要离堪称是一个狂热近乎变态的名声追求者!

      

      

       6,曹沫刺桓公

       曹沫,春秋鲁国人。

       当时齐国欲称霸中原,连年征战,鲁国接连被齐国打败,不得已屈服了齐国。

       周厘王元年, 桓公以周王命布告宋、鲁、陈、 蔡、卫、郑、曹、邾诸国,约以三月朔日,会盟于柯(今山东东阿西南)地。

       鲁庄公前往会盟时问:“谁愿和我同去?”

       将军曹沫请往。

       庄公说:“你三次都败给齐军,不怕齐人笑话?”

       曹沫说:“我去自会雪耻。”

       庄公说:“如何雪耻?”

       曹沫说:“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庄公说:“寡人越境求盟,犹如再败了一次。若能雪耻,我听你的!”就和曹沫同行。

       这次会盟隆重庄严。盟坛高筑,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齐桓公和管仲正坐坛上。会盟规定,只许鲁君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当鲁庄公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会盟宾相告诉曹沫只能在坛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吓得宾相后退几步,鲁庄公与曹沫就顺阶入坛。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正准备歃血为盟,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顿时齐桓公被吓的目瞪口呆。管仲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

       “将军要干什么?”

       曹沫正然道:“齐强鲁弱,你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请考虑怎么办?”

       齐桓公见形势不妙,急忙说:“大夫且慢,你说怎样就怎样!”

       曹沫说:“要求归还被侵略的城池!”

       齐桓公连忙答应 ,说:“寡人马上与你立誓。”并向天指日发誓决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剑,微笑自如,遂签定盟和约。

       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许多臣愤愤不乐,都要桓公毁约,桓公曰:“寡人已许曹沫矣!匹夫约言,尚不失信,况君乎?”

       管仲也不赞同毁约 ,说:“毁约,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权衡利害,不如守约,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为好。”

       评论:不知为何司马将他作为《史记.刺客列传》的首篇人物,我个人认为他不象一个刺客,倒是个政治冒险家。在先秦刺客历史中,曹沫是比较幸运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保住了名声,更重要的是保住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有人认为,曹沫是将军,在战场上屡屡失败,就用劫持诸侯索还土地的行为来挽救和弥补自己的失败。劫持行动可换取国家一时的平安,但对医治国家的患痈却毫无益处。若不肯采用贤能、励精图治,推行全面改革,增强自己的国力,齐强鲁弱的力量就永远得不到改变。曹沫的劫持行动体现出了他的短见。但我认为,作为武将的曹沫,就劫盟本身而言是很有大无畏精神的。他当时到底是为自己雪耻想的多些还是为国家利益想的多些,我们无从知晓。但他大无畏的尚武精神难道不能为我们所敬仰吗? 如今国风靡靡不振,我们正呼唤的是这种精神。

      

      

       7,荆轲刺秦王

       中国人都知道,我也省省力气,不写了!

       评论:自古到今,对荆轲的评论褒贬不一,我不敢自称见解高于别人,可拿出来供探讨。

       浅看荆轲的壮举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厚遇,反抗秦的侵略。实质上,作为侠客的荆柯是在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正是在这件伟业完成的过程中,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和证实。理解这些,我们才能明白刺客、侠客轻生忘死、舍生取义行为的内驱力。对他们来说,追求具有超越意义的“名高于世”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一个人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在于他的选择。但最难的一种是生死的选择。在生死之间,有许多人选择了死,这说明世界上必然会有比生命更宝贵、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也许,在今天看来,荆轲不太聪明,被太子丹利用,计划不周密,武力不够强,且逆天而行。但他不避危难的这种精神,却应该看作是对人的主体性力量的张扬,是对所谓宿命的抗争。

       荆轲刺秦王,那种从容赴死的行为,不论成败,难免一死,我们都应佩服。

       侠义精神流传数千年,可惜现在的人已经失去侠义精神了,反倒是恃权横行者,恃武欺人者受羡慕。见义勇为者、反抗暴虐者遭嘲笑。悲哀呀!

      

       武力 智慧 危险性 魅力 疯狂度

       豫让 3 4 4 5 5

       鉏鸒 2 3 3 4 3

       聂政 5 2 5 3 5

       曹沫 3 3 3 2 3

       专诸 4 4 5 3 5

       要离 4 4 4 2 5

       荆轲 3 3 5 3 4

    我嘛就是就书论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不亏(522+)
  • 排版满分(501+)
  • 三星好评(664+)
  • 值得购买(142+)
  • 一般般(229+)
  • 好评多(543+)
  • 差评少(78+)

下载评价

  • 网友 养***秋: ( 2024-12-26 13:40:11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仰***兰: ( 2025-01-05 12:52:1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冉***兮: ( 2024-12-16 16:08:4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扈***洁: ( 2024-12-23 04:58:53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邱***洋: ( 2025-01-01 01:50:1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利***巧: ( 2024-12-20 19:06:3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石***烟: ( 2024-12-28 15:28:3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30 23:40:4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通***蕊: ( 2024-12-17 19:43:0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晏***媛: ( 2024-12-27 07:16:07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冷***洁: ( 2024-12-23 12:01:1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辛***玮: ( 2024-12-23 04:22:3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田***珊: ( 2024-12-22 18:02:4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寇***音: ( 2024-12-20 07:40:0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2-26 06:56:3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