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附《补编》)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国历史研究法(附《补编》)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主要内容包括:人的专史总说、人的专史的对相、做传的方法、合传及其做法、年谱及其做法、年谱的种类、年谱的体例、年谱的格式、做年谱的益处、专传的做法等。
书籍目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
自序
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说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附录一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附录二 中国史叙论
附录三 新史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绪论
总论
第一章 史的目的
甲 求得真事实
乙 予以新意义
丙 予以新价值
丁 供吾人活动之资鉴
戊 读史的方式
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
甲 史德
乙 史学
丙 史识
丁 史才
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甲 人的专史
乙 事的专史
丙 文物的专史
丁 地方的专史
戊 断代的专史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史界因果之劈头一大问题,则英雄造时势耶?时势造英雄耶?换言之,则所谓“历史为少数伟大人物之产儿”、“英雄传即历史者,其说然耶否耶?罗素曾言:“一部世界史,试将其中十余人抽出,恐局面或将全变。”此论吾侪不能不认为确含一部分真理。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何如?佛学界失一道安,失一智顕,失一玄奘,失一慧能;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其他政治界、文学界、艺术界,盖莫不有然。此等人得名之日“历史的人格者”。何以谓之“历史的人格者"?则以当时此地所演生之一群史实,此等人实为主动一一最少亦一部分的主动一一而其人面影之扩大,几于掩覆其社会也。
李存勖、石敬瑭、刘智远,以沙陀三小族,窃一掌之地,而䩄然奉为共主。
朱温盗也,李存勖、石敬瑭、刘智远沙陀犬羊之长也。
四 古代坟墓 极古的坟墓,还有许多的的确确知道在什么地方,不过中国以发坟为不道德,养成风气,难以骤改。将来慢慢改变过来,则有名的坟墓,都可以次第发掘了......最有发掘价值的,莫如曲阜孔陵,因为中国人尊孔,保全得极好。不惟孔子,连孔子的子孙,历代都葬在这个地方,一点没有搬动。如把孔子及孔子子孙的坟,通通打开,历代情形,可以了如指掌。那简直是一个极好的博物院,数千年的历史,全在里边了。
我从小读过这部书,实在爱他不过。常常想:我几时能有工夫,定要把全部二十四史照他样子按着我自己所要研究的目的分类做一部《通表》才算快事哩!我这个心愿,怀抱了二十多年;但我很惭愧,到今日还没有动手。
此本一极琐末之问题,区区一事件三两年之出入,非惟在全部历史中无关宏旨,即在玄奘本传中亦无关宏旨。吾自治此,已不免玩物丧志之诮,乃复缕述千余言以滥占本书之篇幅,吾不能不向读者告罪。虽然,吾著本篇之宗旨,凡务举例以明义而已。吾今详述此一例,将告读者以读书曷为而不可以盲从,虽以第一等史料如慧立、道宣之传玄奘者其误谬且如是也,其劳吾以鉴别犹且如是也。又将告读者以治学当如何大无畏,虽以数十种书万口同声所持之说,苟不惬于吾心,不妨持异同,但能得有完证,则绝无凭藉之新说,固自可以成立也。吾又认为,善治学者不应以问题之大小而起差别观,问题有大小,研究以问题之精神无大小,学以求真而已,大固当真,小亦当真。一问题不入吾手则已,一入吾手,必郑重忠实以赴之。夫大小岂有绝对标准,小者轻轻放过,寖假而大者亦轻轻放过,则研究精神替矣。吾又认为,学者而诚欲以学饷人,则宜勿徒饷以自己研究所得之结果,而当兼饷以自己何以能研究得此结果之涂径及其进行次第,夫然后所饷者乃为有源之水而挹之不竭也。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主要内容包括:人的专史总说、人的专史的对相、做传的方法、合传及其做法、年谱及其做法、年谱的种类、年谱的体例、年谱的格式、做年谱的益处、专传的做法等。
精彩短评:
作者:宛汐 发布时间:2015-03-26 16:19:19
可惜任公补编未完全完成。部分观点至今来看仍有借鉴,部分观点虽然不尽正确或是已然为时代所弃或是难以苟同,但在任公并非专攻理论,其论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进步的了。PS.这书纸质略对不起精装。
作者:甘明 发布时间:2019-06-23 00:59:05
任公之文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任公之学却未至曲径,书中方法皆实用,然任公仍持英雄史观,如班马等先辈,亦可见之于任公《李鸿章传》,此美中不足也。
作者:Jophia 魚 发布时间:2015-01-24 09:37:11
我不知道为何一本2014.7出版的书,在图书馆需要登记后等书出库才可阅读,也不许外借。这样来之不易的书却让我感觉十分一般。前157描述了作者所遇到的不同患者所画的房树人HTP。其实应该是精彩的,但因为第一篇的语气语调给人的感觉实在怪异,所以之后的几篇虽然有趣也引人思考但还是没法耐心看完。第二部分以表格形式具体列明你画的每样物件所隐含的意义。看完第一部分,早已跃跃欲试,但可惜我画的鱼池不明意义~鱼是自由~那把自由给框起来了?第三部分是说明了儿童的涂鸦含义。可惜来不及看,就到了还书的时间了。
作者:觉今非又昨非 发布时间:2017-06-24 20:11:06
文笔史思俱佳
作者:灭霸丢了人间 发布时间:2019-07-27 12:13:53
真正的金针度人。
作者:梅亚扎 发布时间:2016-12-18 13:55:25
聪明人也用笨办法!又,这是治学之道啊!又,新时代新史观新责任!
深度书评:
梁启超: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分类
作者:泡面 发布时间:2019-06-12 19:51:43
1、 人类之记述始于韵语,《诗经》为中国最初之史。后有极简之编年史,如《春秋》,此类史是薄录,不能谓之著述。同时又出现一种近于史类之书,即书(志、记),《尚书》属于此类。
2、《春秋》、《尚书》二体,皆为古代正史,史学界初有组织之名著,唯有左丘之《左传》,佚名之《世本》。《左传》特色有三:1、不以一国为中心点,而将当时主要的几个文化国平均叙述;2、其叙述不局限于政治,常涉及全社会之各方面;3、其叙事有系统,有别裁,确为一种组织体的著述。故左丘可谓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又是秦汉已降史界不祧之大宗也。《世本》一书,宋时已佚,然其书为《史记》之蓝本,根据资料,可推断其书特点有二:1、将史料纵切横断,开此后分析综合研究之端绪;2、特注重于社会的事项。
3、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其《史记》异于前史最大的特点是以人物为本位。古代唯史官能做史,私人撰史,自孔子始,司马迁虽为史官,然其书实为私撰。史官对历史的专有变为社会公有,文化工具的进步使得史料容易收集,加之学者对《史记》的研究靡然成风,史学得到长足发展,到晋代打到全盛时期。
4、班固开创了
断代史
体系,史记的以社会全体为史的体例变成帝王将相家谱,以后官书都以此为例,不敢标新立异,没有复创精神。后世史书质量多良莠不齐,因体系问题,虽然有修史的名家,但是史料运用,史笔发挥,都处处牵掣不能发挥。我国古代因为有史官所以史学发达,也因为有史官而逐渐衰败,史官的性质,今古不同。
5、与传记体并峙者是
编年体
,起源是陆贾的《楚汉春秋》,后献帝诏荀悦作《汉纪》三十卷。宋司马光作《资治通鉴》以续《左传》,其经纬规制,为中古以来的大创作,后人虽纷纷接踵续之,但没人比得上。编年体的长处是内容繁杂,社会各部分都有所反应,短处是一件事被分开,年代又重复,极为不便。
6、编年体的账簿式记录方式,使得检阅十分不便,于是出现
纪事本末体,
为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他本来是抄通鉴,搞个模式方便自己阅读,没想到成了一个史书的体系。传记体以人为主,编年体以年为主,而纪事本末体以事为主,因为历史研究要探究事务的因果,所以纪事本末体和当代史学的研究最为相近。
7、传记体中有
书志
一门,源于《尚书》,专门记录文物制度,这也和当代史学研究很接近。书志类史书贵在汇通古今,观其沿革,其集大成者是唐杜佑的《通典》,该书为史志著作之一大进化。有《通鉴》而政事通,有《通典》而政制通,正史断代的不方便处能解决一半,后宋郑樵做《通志》欲续迁书,虽然章学诚对这书推崇有加,但梁启超看来,除了十二略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
8、除了上述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政书之外,还有一些
剩余的史书
。这些史书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供后人书写历史的直接材料。
①官书:起居、实录、谕旨、方略之类;仪注、律例、会典之类。
②私著:
此类以述作自居,取供述作者之资料而已。
二是搜集很多资料经过一番组织之后形成著述,专门史性质,局部史料。
①地方志:《华阳国志》为标本;各种方志等;
②法制史:《历代职官表》《历代盐法志》等;
③宗教或学术:《佛祖历代通载》《明儒学案》等;
④专明一义类:律例、金石、目录……等。
此类述著,尚在初步阶段。
9、史籍增多,
注释考证
自然踵起。
注释
有二,一曰注训诂,如裴注《史记》,应注《汉书》等,与史迹无甚关系;一曰注事实,如裴松之注《三国志》,与本书相辅。
考证
是审定史料是否正确,是史家求证之要具。起源于《隋书经籍志》所载《汉书驳议》,姚查之《定汉书疑》,司马光作通鉴时作《考异》三十卷,刘攽、洪迈之书稍有可观,集大成者是清代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
10、近代著录家又别立
史评
一门,其类有二:一曰
批评史迹者
,即对历史上发生的事加以评论,《左传》《史记》发起端,此后各种正史及《通鉴》皆因之,先是有专篇,贾谊《过秦论》、陆机《辩亡论》之类,宋、明以后有史论专书,吕祖谦《东莱博议》张溥之《历代史论》等,其有价值者为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和《宋论》,这类书容易意气奋发空谈一番,所以善学者还是少碰为好。一曰
批评史书者,
其所评为历史研究法的一部分,是史学赖以建设之法。有史学来二千年大成者有三人,在唐位刘知几《史通》,刘氏事理缜密,识力敏锐,勇于怀疑,勤于综核,为王充以来第一人,尤其鉴别史料之法,言之最精,郑、章不及;在宋位郑樵《通志 总序》及《艺文略》《校雠略》《图谱略》,虽其价值偏小,但将自己终身所学写出来留给后人,也有他不朽的价值在;在清位章学诚《文史通义》,章氏对于历史大原,有一种融会贯通的特别见地,和近代西方史学家暗合。
有左丘、司马迁、班固、荀悦、杜佑、司马光、袁枢等人,中国始有史;有刘知几、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有史学焉。
清代朝廷一直实行摧残文献以谋自固的文化政策,史学最为寂寥,除了全祖望一人,几近覆灭。清代的史界有建树者四家:1、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对史料的驾驭,前人难及;2、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将《左传》拆碎自立门类排比,这种方法能把一个时代的史迹深入浅出搞明白;3、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国有学史之始;4、赵翼《廿二史札记》搜求抽象史料之法,其技法可用。清代还有一些方面极为发达:1、表志之续补。万斯同《历代史表》后继者接踵,补缀无遗;2、史文之考证。朴学家专门之业,对古籍订讹纠缪,为后代省无限精力;3、方志之重修。地方史蔚为可观,为前代所无;4、年谱之流行。一人之史与家史国史一代之史相取证;5、外史之研究。起于魏源、徐松,蒙古史迹研究兴起,洪均之《元史译文证补》取材域外,史家研究范围扩大,具有世界性的性质。
中国史部书自左丘、司马迁之后最少积累达十余万卷,其数目之多令人乍舌。如何高效合理利用这些史料,是历史研究者必须搞明白的一个大问题。
历史研究法读书笔记
作者:一期一会 发布时间:2016-12-21 17:16:53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乃近代启蒙维新之先驱,政治活动家与学术大师。《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任公意达中西,批阅典籍所成的史学理论著作。正如本书自序所言“启超不自揆,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所积丛残之稿亦既盈尺。”此书乃梁任公呕心沥血之作。书成于民国十年,当是时,就历史背景而言,正是朝代鼎革,旧秩序道德尚在,新思想规范待建的时期。而对于梁启超本人来说,五四运动之影响未退,学术发展不可避免受到政治活动干预,思想界不自觉割裂为“启蒙派”与“非启蒙派”两大对垒,梁启超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缺乏政治发言权。在这一时期,梁启超不得不回归典籍案牍的未竟事业,梳理古籍史书,上溯史学源头,重估史料,是谓“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则重加鉴别,以沽定其价值”。同时考辩近今学术史之嬗变,“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以求得新史发展之方向感,同时汲取西方科学实证求真的史学观念,革新主观之观念,意图提要钩弦,得到治史新线,建立一种足以涵盖包蕴新知旧说,中外史法的历史研究法。次即为本书之成果所在。
《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为史之意义及其范围、过去之史学界、史之改造、说史料、史料之搜集鉴别、史迹之论次六个部分。整本书的线索也由此清晰展开,先沽定史学意义,讨论史学范围,得一新史之简要轮廓,在上溯古史,指出过去史学界之流弊陋习,从而提出旧史改造方案,重辩史料,论次史迹,最终得一继往开来之新史。
与梁任公1902年在所著《新史学》事事以进化论与阐述起点和目标预设,“茫然空泛”不同,本书对于史学有着较为明确客观之定义: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曰中国史。
第一部分:史学之定义
在第一章中,作者又详细阐述了这个定义之中蕴含的四个维度:活动之体相、人类社会之赓续活动、活动之总成绩及其因果关系、现代一般人之活动之资鉴。书中做了如下的说明:史也者,即为“综合彼参与活动之种种体与其活动所表现之种种相,而成一有结构的叙述者也。”就是历史的记录与书写本身是一个叙述的过程“凡史迹皆人类过去活动之僵迹也,史家之能事,乃在将僵迹变为活化,因其结果以推得其情态,使过去时代之现在相再见与今日也”。人类之赓续活动这一点的提出,实际上是在界定史之范围,不谈人之活动,人之功业成就,而谈“人类社会”,即“凡在人类活动在空际含孤立性,在时际含偶显性、断灭性者,皆非史之范围”在这一赓续活动中,存在着历史叙述的因果关系“而昔之成绩皆为因,今之成绩为果,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
从一开始进入历史学的大门,我就时刻都在思索历史本身究竟是什么,该怎样定义历史,我们现在学习的历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思考的同时我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历史三调》《历史是什么》、甚至是勒庞的《乌合之众》都有对于历史本身的讨论,我对于这一话题本身的感触一方面就算发生在一秒之前,我们也无法还原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所谓的历史事实,仅仅是一个笑话或者一种教化。按照西方传统的观念,在希罗多的之前编年史便已经出现了,而史学的概念是对历史的分析才将希罗多德看做西方第一个历史学家,钱乘旦教授曾经提过”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才是历史“,历史的意义就在于建立在因果链与价值观中的构建与叙述。另一方面持有一定价值观的叙述者本身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不是形式科学、对象科学和技术科学,我们是在研究人类本身,上述三种科学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互为客体的,而历史学本身两者之间是互相交融、互相塑造的,历史并非是线性或者时性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共时的存在。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那就是目前那些抗日神剧,草根历史本身绝不能算是历史,而是一种价值态度,而是我们所处这段历史的史料。而本书在第一章的定义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与指导。
第二部分,旧史学之回顾及改造设想
其后的书写,梁任公先生总结了旧史学的特点与流弊并且逐一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出口,其一是读者失衡,梁任公提到“质而言之,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者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层,故其效果亦亦如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其二是“历史为死人——古人作耶?为生人——今人或后人作耶?”这里作者试图讨论的是历史的价值观问题,若为古人所做,那么著史目的就在于记载功德,隐恶扬善,以一家之价值思想为中心删改历史,而在这一问题上,作者的态度十分明确——“得直言曰为生人耳”作者强调的是摒弃价值观束缚下的历史,不能以人外求史,要追本溯源,求得所谓“历史之人格”,叙述其情态,史迹,历史中的人和事是历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历史本身,从而呼求“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死人本位的历史,实史学界改造之一大要义也”其三是界定史学范围,以收缩为扩充,古时之历史大有包含各科之意,所谓史外无学,举凡人类智识之记录,无不丛纳之于史。这是史学一重要流弊,范围广则有所取舍,往往留义理而舍史料,并且在这一取舍的过程之中,很有可能干扰其他学科之发展运行,而现今史学之改造,是将历史从一个大而无当无所不包的概念转变为一门独立学科,作者举出例子,譬如天文学,音乐、战争戏曲等等诸多领域,历史要研究阐释的是这些学科的发展渊源过程而非这些学科本身,所以说史学之改造还在于“史家一面宜将其旧领土一一划归各个科学之专门,使为自治的发展,勿侵犯其权限;一面则以总神经系——总政府自居,凡活动之相悉摄取而论列之。乃至前此亘古未入之版图之事项”所以说在史学范围缩小的同时,又明确了史学之意义所在,划定了史料范围,故而这一改造是“节精力于史之外,而善用于史之内矣”以缩小为扩充,大大促进史学之发展。其四,“吾侪今日所渴求之者,在得一近于客观性质的历史。”作者认为旧史之一巨大流弊在于过分强调主观的目的,因文见道,以明道经世为史学目的,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强史就我”。大大违背了应有的“为历史而治历史”之原则,这一特点体现在孔子之著《春秋》之中,所谓春秋之秉笔直书,不过不应权势所迫,坚持教化道德,并不是记录本来,反之《春秋》却为尊者讳,为亲着讳,故而有“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所以以现代史学的角度,《春秋》是经而非史,故而应当持有鉴定衡平的态度,极其忠实的搜集史料,极忠实以叙论之,使其恰如本来,所谓画我须是我,“夫有信史然后有良史也”其五,人类活动相而注重情态,改造的方向在于重估史料,即“吾侪以为极可宝贵之史料,其为旧史所摒弃而湮灭以终古者实不知凡几,吾等认为原公认之史料——例如正史,殆有一大部分须为之估价”其六,古代著述大率短句单词,不想联属。作者指出旧史这一流弊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之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往叙事多以一事起止为限制,事与事之间不想联属,所以历史的对象在于整个的,成套的,有生命的,有机能的人类活动之状态综合,故而梁任公说:“善为史者驭事实也,横的方面最注意于其背景与其交光,然后甲事实和乙事实之关系明,而整个的不至于变为碎片。纵的方面最注意于其来因与其去果,然后前事实与后事实之关系明,而成套的不至于变为断幅。”这样对于史学的界定与改造,作者又在第三章自然而然提出了“今日所需之史,当分为专门史与普遍史之两途”建立新的专门史的期待。
第三部分:史料与史迹之探讨
讨论完了史学之意义与旧史学的改造之后,在本书的第三部分,顺理成章的针对历史学的血肉——史料与史迹展开讨论。在第四章《说史料》中,作者首先大体界定了何为史料——“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也。”同时,指出了史料搜集之不易,一方面“所谓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者本已不多,所留之痕又未必都有史料的价值”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某些政治目的,史料曾经遭受数次灭顶之灾,所谓书有十厄便是实例。另一方面由于历史著作者价值观的影响,大多史料未经勘定辨伪,在这一方面,作者提到“时代愈远,则史料遗失愈多而可征信者俞少,次常识所同认也,虽然不能谓近代便多史料,不能谓愈近代之史料即愈近真”这就体现在历史学研究的微妙之处,就是研究过程可能也是塑造过程,越清晰的事实或许可能是离历史真实最远的方向。
在这之后,作者详述了得史料之途径,一曰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而文字记录以外者又可以分为三部分,曰现存之实迹、曰转述之口碑,曰遗下之古物,在这三者之中,作者又做了琐碎而简单的分类,后作者得出结论,器物之史料是历史之补充——“器物本人类活动结果中之一小部分,且其性质已纯为固定的,而古代孑遗之物又不过次小部分之片段耳”所以说这类史料只能称作“一端”而已,而第二部分文字记录的史料,这部分详细探讨了如何看待历史学最为重要的支柱文字史料,首先提到了旧史,有前一部分对于旧史流弊的梳理和对其相对应的改造设想,那么对于原本被奉为史实的正史,作者的态度也是不言自明了,作者提出旧时史学界推崇《新五代史》之文以载道,因文见义,却以魏收所著《魏书》收录烦杂,体例不精而称之秽固。在梁任公眼中恰恰相反,他提出了史料与史书之畛域边界,“若作史读,唯患其不简严,简严乃能一吾趋向,节吾精力。若作史料读,唯患其不杂博。杂博乃能扩吾范围,”“史部以外之群籍,以旧史做史读,则现存数万卷史部书皆可谓为非史,以旧史作史料读,则岂唯此数万卷者皆史料,举凡以文字形诸记录者,盖无一而不可于此中得史料也。”正所谓古人记录的是史料,而我们构建的是历史,譬如《水浒》等小说,绝对不可能认为是宋朝时期的事实,可是其本身却是明朝时期十分重要之史料,从其中蛛丝马迹,语言逻辑可以窥得当是时之社会百态,那么再有一个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春秋》,《春秋》一书为经而非史得到公认,然而章学诚有云:“六经皆史。”微言大义,但是一个方面的解释便是六经本身所秉持的价值观是后世书写历史,是僵硬之史迹化为活态之体相之“史料”。这一概念的划分,使得史学定义得以明确,亦是史学范围得以扩充,使得史学研究更为方便系统。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随后列举了诸多文字史料,譬如关系史迹之政治文件、史部之外群籍、类书及古逸书辑本、古逸书及古文件之再现、金石及其他缕文、外国人著述等等,并一一有针对性的做出了评价。史料的辨别定义之后,本书详细叙述了史料的搜集与鉴别与史迹之论次。常见之搜集史料之法譬如散见史料交错,取之汇总得其结论、以一专题主线一以贯之,搜集史料,构建历史脉络,以得到历史之长线因果;消极史料的搜集补充推导,得其结果。某时代有某种现象,谓之积极的史料,某时代无某种现象,谓之消极的史料。鉴别史料之法核心在于去主观之误谬,局部的幻觉。在这一部分,作者举了诸多有趣的例子,比如《左传》中记载有名之五大战,为史之人无不下意识认为其为规模宏大之战事,其实按其史书记载,五役皆一日而毕也,战线殆无过百里者,究其实质,不过是“比得今日两村之械斗”而后作者叙述史迹之论次为“事实与事实之间,判断其联属因果”不惮繁重举例,运用前文所提及之史学思想,构筑历史脉络,举一反三,鉴往知来。
本书是史学之巨著,以笔者之学识经历难以系统性的指出本书的疏漏,但是在阅读中仍然有疑惑不解之地,我认为,作者在界定史学时运用了过于宽泛的方式,他注意避免了原有进化论优先的桎梏,着重强调史之“活动”,只是活动本身是外延太广的词汇,几乎无所不包,在求得公允客观的同时丧失了系统的史学理论体系,很难实施。同时作者虽然反对旧史中以文载道,因文见义,可是此书本身就是试图以新史改造旧史,以国民视角代替官阀智识阶层视角,求得客观公理公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价值观左右历史记述的过程。所以感觉作者在著文时想要面面俱到,却丧失了其具体性与可行性。当然这部巨著的观点在当时已是思想十分进步,大大推动了史学之独立发展,书中观点之丰富,举例之详实,语言之生动,令人折服。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内容齐全(532+)
- 好评(198+)
- azw3(426+)
- 体验满分(363+)
- mobi(660+)
- 差评少(312+)
下载评价
- 网友 通***蕊: ( 2024-12-24 09:01:4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沈***松: ( 2025-01-06 10:00:3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薛***玉: ( 2024-12-25 17:31:2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后***之: ( 2024-12-09 08:12:3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汪***豪: ( 2024-12-19 06:55:05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石***烟: ( 2024-12-16 00:00:34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宫***玉: ( 2024-12-22 01:57:56 )
我说完了。
- 网友 焦***山: ( 2024-12-30 17:20:33 )
不错。。。。。
- 网友 融***华: ( 2024-12-15 03:11:22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堵***格: ( 2025-01-05 11:00:12 )
OK,还可以
- 网友 堵***洁: ( 2024-12-16 13:42:50 )
好用,支持
- 978750956047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衡水重点中学状元手写笔记升级版2.0 化学(初中版 各年级通用)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不受伤,跑到100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The Schubert Song Transcriptions for Solo Piano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世界全史(全八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机械设计基础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淡水渔业环境与水质分析/湖州农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系列丛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家居风水100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美文化辅导全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4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