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中国古典小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6

中国古典小说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中国古典小说精美图片
》中国古典小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古典小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992791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
  • 页数:328
  • 价格:2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46

内容简介: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主要内容:在任何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中,中国古典小说都是一个突出的方面。它们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表现;其中有些作品同世界文学中的主要作品一样值得重视。夏志清教授此书对这些作品的探讨重在阐释。围绕着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常常存在许多版本和历史问题。夏志清教授不求一一澄清这些问题,而是从这样的研究中提取最需的资料,为对作品本身的基本理解和欣赏服务。换言之,他在中国古典小说方面所做的,正如帕顿·华生《中国早期文学》一书对早期中国古典文学所做的工作一样,二者不谋而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三国演义》

第三章 《水浒传》

第四章 《西游记》

第五章 《金瓶梅》

第六章 《儒林外史》

第七章 《红楼梦》

第八章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社会和个人

参考引用书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中国古典小说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中国古典小说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中国古典小说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一方面,这类小说的大多数作品质量平平,读来无所收益;另一方面也有有一些作品,虽与上属作品出自同一文学传统,却颇具堪为补偿的长处,这种长处足以吸引老成睿智的学者


如果她 [林黛玉] 是个悲剧人物的话,那么她的悲剧即在于那种固执的不切实际,在于她莫名其妙地老爱捣自己的蛋……


林临终前“宝玉,宝玉,你好……”表现出绝不宽宥的态度。尽管她的情人和她一样孤立无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她恨的人


它们声誉的提高,部分地反映了近年来大力肯定古代白话小说时所体现出来的日趋强烈的沙文主义热情。最近,传统小说被改称为“中国古典小说”,这一新的命名明确地显示了批评态度的转变。不久前,这些小说还被轻蔑地称为“旧小说”,以着重强调它们不同于在西方影响下创作的“新小说”;或者,它们被比较客观地称为“章回小说”,但“章回小说”这个名称毕竟也还带点轻蔑的味道,暗示那种把一部小说分成许多回、不顾每一回是否能成为一个首尾一贯的单元的传统写法,不值得现代人去效仿。尽管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拥护白话小说来支持他们的文学革命,但他们同时又是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学者,所以对这类文学总会多少感到有些格格不入。


与白话短篇小说直接来自说书不同,白话长篇小说还和编纂历史的传统有很大联系。修史传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许多明代的历史小说可看作是对说书传统有意识的反动而写的。(P12)

如果说说书人在写实的灵活性与广度方面取得了成绩的话,那么他们同时又是严格依照因果报应的观念来解释历史和传说的粗俗说教者。关于因果报应观念:它鼓励说书人奖善惩恶,即使奖惩不在今生,也一定会在来世兑现。但那些较好的历史小说的撰写者则不是这样,他们一反说书人试图纠正历史上的不公正的简单做法,而倾向于步武史官,和他们一样对历史持儒家观点,把历史看作是一治一乱的周期性更替,是一部伟人们不断与变乱、人俗等时常猖獗的恶势力作斗争的实录。他们比说书人更尊重事实,所以他们虽缺乏说书人叙事时活灵活现的本领,却能不为严格的道德所缚,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P12~13)

虽然只有《三国演义》声明以比较浅近的文言叙述正史为目的,是一部成功的演义小说的范例;但必须记住,在长篇小说的形成阶段,演绎体的事实叙述显然占有优势,而其他类型的小说至少也托名为历史。因此,仅次于说书人,历史家们为中国小说的创造提供了最重要的文学背景。小说家在写小说的艺术尚未十分圆熟之前,就依靠各代的历史所提供的取用不竭的人物与故事,这些人物与故事的真实性,即便是在极少艺术性的枯燥叙述里也会呈现出来。(P13)

因为明代小说继承了说书人和史官的传统,它的语言,可称作一种仅仅是笼括了各式各样的文体和词藻的白话。在“五四”运动期间,一般人都相信中国文学从元代杂剧和明人小说即已进入白话阶段,因为对这些来自下层社会的更为复杂的文学形式来说,古文看来是笨拙不足道的——这个观念在当时被用来作为支持在写作时应普遍采用白话的极有力的历史论据。但实际上,元代杂剧与明代小说都使用的是一种文言成语仍然占重要成分的白话。元杂剧的宾白固然大都采用白话记录下来,但其唱词...


如果所有优秀文人都放弃为民服务的传统职责,他们不就永远把这个世界交到庸俗功利之徒手里了么?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主要内容:在任何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中,中国古典小说都是一个突出的方面。它们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表现;其中有些作品同世界文学中的主要作品一样值得重视。夏志清教授此书对这些作品的探讨重在阐释。围绕着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常常存在许多版本和历史问题。夏志清教授不求一一澄清这些问题,而是从这样的研究中提取最需的资料,为对作品本身的基本理解和欣赏服务。换言之,他在中国古典小说方面所做的,正如帕顿·华生《中国早期文学》一书对早期中国古典文学所做的工作一样,二者不谋而合。


精彩短评:

  • 作者:啕啕小丸子 发布时间:2012-07-20 23:10:03

    虽然当年这部著作是为了反共才写的,但是书中的很多观点实在新颖,为大陆学界提供了新奇的力量。只是书中有些地方确实明显立场倾斜。台湾学者也总是逃不开政治的魔咒。

  • 作者:齐物秋水 发布时间:2020-08-06 17:33:59

    夏志清贬抑金瓶梅,推重儒林外史,尺度是写实主义的纯粹度,虽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但还是有失偏颇。佛教世界观的渗透,副作用固然有,却并非全无是处,金瓶梅便获益不少。

  • 作者:海阔天空祝沽笙 发布时间:2013-12-31 21:26:32

    从来没有想到,正是在我读此书期间,竟传来了夏志清先生去世的噩耗。最好的纪念就是读完它。这也是2013年我读完的最后一本书,今年的读书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读书习惯第一次被执行得如此高效,颇可记之,2014年希望继续保持这种像个学术人的状态。

  • 作者:陆钓雪de飘飘 发布时间:2020-01-01 14:10:43

    昨天没有标书,算是形式上给自己放假了,今天继续标书,算是形式上督促自己读书。昨夜读到钱钟书引用的《儿女英雄传》中的一段话:“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我想看这段话,也是懒惰者生效仿心,轻浮者生戏弄心,读书者生诫省心吧。言归正传,欧丽娟正是在夏志清等基础上提出了读《红楼梦》的很多新原则,然则物极必反,有些说法看似还原文本,细究则难以自圆其说,有好有坏。“宝钗固然不是一个叛逆者,她接受了儒家社会中作为一个女性的角色定位,也相信文人的职责在于通过仕途经济之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层意义上,跟宝玉一样蔑视八股文和官僚体系的黛玉,的确少了些“庸俗”而更受人喜爱。但黛玉对庸俗的轻视不过加强了自己孤芳自赏的倾向,而宝钗对礼教的尊崇,则意味着对自己诗人感性的有意压制”

  • 作者:狸猫 发布时间:2011-10-09 12:48:46

    作为一名严肃的读者,夏先生给出了很多阅读古典小说的新视角;不过我仍不习惯先生秉持的俯视态度,以及对于小说技巧上的穷追猛打。莫泊桑和詹姆士小说技巧固然成熟得多,却也不见得放之天下皆准。

  • 作者:小米=qdmimi 发布时间:2018-07-18 14:17:39

    这位笔下鸟儿们的大眼睛里好像有话要说的样子……


深度书评:

  •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摘录式整理

    作者:北楼鬼 发布时间:2016-03-13 22:38:03

    不管是洞见还是偏见吧,阅读夏先生的著作是个享受和学习的过程。生活忙碌,也懒于作进一步整理和写感想了,姑且摘录一些原文的观点论断(为逻辑的需要,做了微调),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们粗糙地放在一个小体系里吧。因为翻译的问题,更不免怪怪的哈哈。

    导论

    一、

    评判古典小说的尺度。

    1.中国传统长篇小说有一鲜明对照。一方面,大多质量平平;但另一方面,如三国、西游、水浒、金瓶、儒林、红楼等重要里程碑,都在各自领域开拓了新境界,对中国小说的发展路径深有影响。

    2.清末乃至五四以来,学术界、文学界普遍对传统小说存在不满情绪,或认为其没有承担起社会教育之责,或认为其在艺术和思想上无甚贡献。否定这种观点、坚持传统小说民族重要性的是共产党人,但是出于民族主义的需要而对传统小说进行义务性的赞扬,无益于我们对传统小说的理解。

    3.中国小说的特色唯有通过历史才能充分了解。同时,以西方小说的尺度来考察中国小说,对公正评价中国小说也必不可少。

    二、

    古典小说的历史源流。

    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直接来自说书传统。最早以职业说书人的身份来训导、改造俗众的是隋唐时期的僧侣,唐代也已可见对凡俗职业说书人的记载。随着明代冯梦龙“三言”的刊行,口述故事对白话短篇小说的影响已告结束:后来的同类作品,全出自文人对冯梦龙的有意效仿。说书人在写实的灵活和广度上有所长,但他们同时又是严格依照因果报应的观念来解释历史和传说的粗俗说教者。

    2.明代白话长篇小说还继承了史官传统。小说家在小说创作艺术尚未十分圆熟之前,依靠各代的历史提供取用不竭的人物与故事,呈现真实性。较好的历史小说家虽然缺少说书人叙事时活灵活现的本领,但比说书人更尊重事实,能不为严格的道德所缚,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三、

    古典小说的文体、小说观及其局限。

    1.明代小说使用的是文言、成语仍占重要成分的、包含了各式各样文体和辞藻的白话(说书传统自身带有大量的诗词陈套,同时文人也有意使用浅近的文言、与说书传统对抗)。直到儒林和红楼才可见到数量可观的白话描写散文。此前,小说家仅在人物对白里注重运用白话,写人状物通常可见的是古文词汇和诗词骈文似的行文结构,而叙述时运用的散文极为刻板平淡,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平铺直叙。明清小说家很少注重情绪与气氛的联系,以至极少能将叙述、对话和描写融为一体;介绍新场面或许很精心,但之后极少对描写的细节重新提示,人物跟背景几乎脱离了联系。近乎说明式的叙述表明,小说家缺乏驾驭一个场面和展开其全部潜在戏剧性的雄心。

    2.传统评点家称赞某个小说家时,常强调其严肃的说教意图以及其简洁的文体,这些都是史家的特点。这些批评,实际上都是比较:在了解西方小说并了解其崇高的文学地位之前,对他们来说,记叙散文中唯有无人不重视的传统史籍(而《史记》作为其最高典范,常被拿来作为评判小说优劣的标准)来抬高小说的身价。传统小说家对小说这样的地位,也是满足的。

    3.古典小说没有从形式上或者风格上摆脱说书艺术和史学传统的束缚,以及依赖地以来其他文学形式。假如采用小说的现代定义(即其是不同于史诗、历史纪事、传奇的一种叙事形式),中国(长篇)小说仅在红楼里才找到这种形式的真正身份。

    四、

    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比较。

    1.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不同对小说形式的注重方面相差甚远。

    2.更重要的是,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小说观念:现代读者把小说视为虚构,其真实性唯有通过作者精密的“证明步骤”得以体现,但中国明清的作者与读者对小说里的事实都比对小说本身更感兴趣。(再简略的故事,只要里面的事实吸引人,读者都愿意接受。)(职业说书人要特地通过交待人物来历、附会史实等,以保证其故事的历史真实性。)(讲史小说自然是当做通俗历史来读,荒唐的故事附会上史实,也可能被当作事实而非小说看。)他们对虚构故事的不信任表明,他们相信故事和小说不能仅仅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无论怎样加上寓言性的伪装,它们只有作为真实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它们得负担起史书一样教化民众的责任。

    3.由此导致,中国小说家没有充分地利用小说的艺术性。他们很少觉得有职责把一段重要情节尽情发挥,直到其所有的潜在意义都戏剧化为止,相反他会让好几十个角色记在书里。在这种堆积性故事的结构中,他们恪守着说书人的叙事方式(例如章回体、下回分解的陈套)。

    4.当然,这些局限不等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上不卓越。批评的首要问题仍然是看一个故事或一部小说对人类的状况是否言之有趣或是否重要。

    五、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意识结构基础的信仰和态度(这部分结构凌乱,胡乱摘录)

    1.一个故事或一般小说是否具有复杂的真实性,除了依赖作者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人和社会的了解,他对现实的描写,总不免要受到文化传统的道德、宗教条件的限制。他有从传统中选择不同因素来构成自己世界观的自由,但却不能完全扬弃那个传统。因此,为了充分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我们必须讨论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意识结构基础的信仰和态度。

    2.西方小说家只面临基督教教义,中国小说家面对儒释道三教(而民间佛道教义上已经模糊了)。不论明代小说家私下同情的是什么,他总是不加批判地采纳各家混合一体的教义。这在有见解的作家手里却大为有用,因为他们可以将不同的态度集中在一种无法协调的紧张情势中。

    3.中国说书人和小说家描写现实的指导大前提,与三教却不相吻合:一,他们完全接受壮丽与丑恶兼容的人生;二,他们对实现自我的要求给予极大的同情,并在同情中掺杂着一种对其自我毁灭倾向的恐怖感。

    4.中国小说的并无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那种虚假的正经(他们会觉得许多我们古代小说家感兴趣的东西有伤风雅)——虽然与其说是现代人的开明,不如说是对淫秽、疾病毫无掩饰的兴致。因为“醉心于生命”,中国小所家似乎无法注意到现代西方文学常常描写的厌倦状态。我们的小说充斥着极端的英雄和极端的恶棍,而这两种角色都活得有声有色。

    5.尽管务实的中华民族固守中庸之道,但中国人的小说人物所走的却是趋于极端的路(忠臣烈妇等今天虽常被当作对封建主义的盲从,但也不失为为理想奋不顾身以维持个人尊严的荒唐英雄)。这也意味着艺术的原始和听众的天真。

    6.从说书人和小说家越来越大胆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恋人的同情。但是他们绝少有可能不强调三教的教条。源于名额的诗词曲,与浪漫伤感主义的传统密切相关,因而说书人和小说家在未得礼教的许可为恋人说话时,也会求助于它们。

    7.对于中国人伦关系造成的社会不公的盛行,说书人津津乐道的因果报应只能勉强解释。因果报应理论在白话故事中应用在一切人事上,多少是情节上相沿成习的因素,也造成话本故事的幼稚不真。但伟大的小说极少以证明因果报应的灵验为务(这一现象恐怕更多表明艺术的觉醒,而非理解力的成熟),他们实际上关心的是对不公正的反应。

    8.儒家英雄以大公无私的精神献身于公道与秩序,以求实现自我。满怀奉献热诚的大无畏的个人主义者,是历史及侠义小说的主要人物。讲史小说关心秩序的重建,武侠小说注意公道的重振。

    9.在哲学思想上,佛道启示在中国小说占最高地位。但小说家作为搁浅的鱼(庄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仅能指点出世的道路,同情心却寄与那些既想使现世比较公平安定,又要活得更充实的男女。本书的六部小说的主角都是倔强的个人主义者,并非偶然。

    10.本书后面具体的小说批评,也会讨论其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因素化为书中人物实际的冲突时成功 的程度。这要视作者的智慧、修养和技巧。小说家在描写现实时利用到他的文化中互相矛盾的事物,表明他已触及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如在世界各地,小说家别无选择只有把文明人进退两难的窘境记载下来。

    分论罢工了,等哪天有力气了再补充吧。过了二十天了,印象有点模糊,暂先随手回忆下印象深刻的地方。

    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是驳斥了胡适对三国演义结构松散,人物形象前后不一致的论点(比如关羽)。夏通过原始素材与小说文本的比较,揭示了罗贯中的艺术创造所在——他正是面向看似矛盾(也许这才更加真实)的历史素材,运用自己的艺术理解,精心选取它们(比如像因果报应这样的糟粕,根本没有取用)到小说里——同时也揭示了三国演义朴素简约的艺术美(温酒斩华雄的细节)。总之,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不但不是作者的粗心,而正是他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这些在细节中多有伏笔。温酒斩华雄一小段,袁绍、曹操等人性格也通过简单的对话跃然纸上。总之,这让我这个小时候自以为已经熟读的三国粉有了全新的观照,搞得很想重读了。

    水浒传:精读血溅鸳鸯楼印象深刻,夏指出除了生动的动作、语言外,专门用看似闲笔写武松坐下了吃酒以及刀刃倦了,赋予了小说格外真实的现实主义色彩。对作为英雄个人和作为梁上好汉群体的价值观的区分很有道理,前者有个人英雄和反抗色彩,而后者多是杀伐和自我壮大的需要而已了。对水浒中的暴力倾向,人物放纵食欲却禁色欲的特点,以及仇视女性倾向的阐述也颇有启发。

    西游记:同样也是因为是中国人自小以为自己很了解这部作品了,所以读了本书格外有收获。无论是揭示唐僧的“真实面目”(也就是,圣僧的外表和原型,以及故事中其实是一个无能、疑心、担惊受怕、少见真正佛教修养的喜剧角色)还是悟空的性格不同面向(比如指出了悟空的佛教领悟很高,多次路上提及心经,告诫师父担惊受怕实际上是佛教修行不够等,这跟我们电视剧的悟空何其不同也),都有启发。

    儒林外史:以后读。感觉太像是短篇小说的合体,以及那些过于寄托作者理想的人物,不喜欢。说到是中国第一个用自己的散文写景色的小说家,别有启示——因为完全没想到中国小说喜欢引用文言诗词写景其实是“陈套”(而不是我们今人所看上去的“有文化”),吴敬梓用自己的散文来写景状物,简直像是西方画家学会了用透视法看世界一样的突破——一个文学传统对它之下的作者的限制何其潜移默化,突破又何其难也。

    金瓶梅:看了夏介绍的情节,感受到了红楼的渊源。但看了介绍和评论也就感觉够够的了,从喝尿那段的恶心情节到它松散粗糙的情节和结构,估计很难有心情读了。我感受到了这书里,性是武器,是权力。

    红楼梦:把一百二十回视为一个整体评论,肯定要招人骂了。但是我却同意,无论续书如何,通行的、大众认知的红楼梦终究还是程高本,过分肢解红楼梦(比如把曹雪芹说得完美无瑕,把问题都归于续书)是不公平的(不过话说回来,夏的评论调的后四十回也过多了……)。红楼梦是中国小说里的最爱,突然不想多评了。只想说夏最后的两个看法深得我心,一是我也在宝玉赶考跟家人告别中读出了说不出的悲怆,宝玉虽然要作为一个看破红尘的角色,但他的情绪,或者说作者渲染出来的情绪,终究是不舍尘世美好的人强行割舍时的伤痛感。二是,曹雪芹虽然(可能)会让贾宝玉出家,但他毕竟还是尘世中人——他当真看破红尘,他也就不会悲金悼玉、为这些儿女立传了。因此,无论红楼梦自传性质多强,写宝玉终究得与自传分道扬镳。所以我时常也在想,大家对后四十回义愤填膺,但也许就是曹雪芹本人,也一定会为最后的结局发愁吧……

    分论部分出于对整理的懒惰,半小时写出来,都没翻书确证,变成了凭空的碎碎念。好多印象不一定准确了,请多包涵= =。

  • 抄录

    作者:麦饭石 发布时间:2009-03-16 19:55:17

    里面分别评述的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六部小说,我读得比较熟一点的是《红楼梦》,所以抄录一些关于《红楼梦》的评论。主要选取这篇中谈及的与西方小说的对比。

    “不管它们的范围如何相同,主题看起来如何相似,《红楼梦》是和《源氏物语》和《追忆似水年华》不同的小说。在后两部小说中,爱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最初的迷恋到后来的厌腻或者憎恶:紫姬、斯万和马赛尔他恩经过热烈而长久的爱情最终却感到郁郁不乐,感情空虚。《红楼梦》里的情人绝无那种成熟的眼光:他们或者一直沉浸在青春期的痛苦渴望之中,或者未及品尝海誓山盟的甜蜜滋味便寻欢作乐,主人公最终得到的悲剧性认识和肉体的欲望几乎已没有任何联系。

    确实,在他十来岁时,与花袭人就有过不正当的性关系,但这件事明白无误地说到只有一次,后来几乎未再提及。作者在这方面的缄默正强调了这一点,即对他的主人公来说,性欲本身并不是重要的。宝玉从女子身上得到的肉体的快乐丝毫也不会改变他对她作为一个人、一个朋友的那种尊重。在莎士比亚《把精力消耗在耻辱的沙漠里》这首著名的十四行诗里,爱情主要是从占有和破坏这一方面来看的,而宝玉正是因为完全摆脱了这种毁灭式的激情,才得以成为他周围所有的姑娘们的至交。

    借用简奥斯丁的话来说,大凡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以见识而瞩目,或因敏感而出名。在与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四个女性中,宝钗和袭人都是明白事理的人;而跟她们相对的,黛玉和晴雯确是敏感的、神经质的、不切实际的。

    早在失意于长辈之前,黛玉就已是怏怏不乐,心绪不宁了。甚至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她与宝玉的每一次见面的结局往往不是误会便是争吵,而这些不断的争吵并没有贝特丽丝和培尼迪克之间、美拉蒙和美瑞拜之间那种充溢在争吵之中的浓郁的喜剧情调。

    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始终带有一种无尽的悲哀的色彩。即使他俩结成了姻缘,就“姻缘”这个此所包含的浪漫含义来说,他们也是不可能幸福的。如果宝玉继续爱她,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同情,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米什金公爵对娜塔西亚的同情一样。

    黛玉那种孤苦伶仃的感情纠葛以及她对将来婚事的担心,在八十二回一场梦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揭示。如此卓越的真实心理描写,在《红楼梦》之外,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梦境描写才堪与之媲美。

    搜查大观园之后突如其来的一幕幕悲剧使宝玉受到极度的震惊,他不久便病倒了。(宝玉百日禁闭出来后)作者扼要地叙述道,他“和些丫环们无所不至,恣意耍笑”。不幸的是关于这种狂欢胡闹却没有任何具体的描写。从这点来看,作者在他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中不可能含有任何放纵情欲的意思,如果这时作者让宝玉像《群魔》中的斯达洛津那样,开始疯狂地放纵情欲以显示他精神的死亡,从而拓展小说的心理广度,这恰恰是最合适的时机。但作者没有这样做,这不能说不是憾事。

    安东尼 威斯特先生在他关于两种《红楼梦》英译本的卓越的评论中,将宝玉和德米特里 卡拉马佐夫相比较。不过我觉得,虽然他们两人都是深受折磨的灵魂,宝玉却缺乏德米特里那种粗朴质朴的激情和生气勃勃的活力,不像德米特里那样,总是不断地摇摆于爱与恨之间,徘徊于极度的谦卑与极度的反抗之间。在坦率正直、天真纯朴、稚嫩娇弱和对人的同情与理解等方面,宝玉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另一个主人公——米什金倒更为相似。他们两人都处于一个堕落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一个充满同情和爱的人总被怀疑或被宣判为白痴。他们两人都发现这个世界上有着说不尽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并且都经历过长时间的神志恍惚、精神错乱的折磨。他们各自都分别与两个女性发生痛苦的纠葛,而且结局都十分悲惨。米什金公爵最终成了一个白痴,因为随着娜斯塔西亚的死,他认识到基督之爱对于这个贪婪淫荡的世界毫无效用。而当宝玉最终由痴呆恢复正常之后,也同样认识到爱情的毁灭。但不同的是,他抛弃了这个世界,表现出一种遁世的冷漠。

    如果曹雪芹处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中,他可能会用全然不同的方式结束他的故事。宝玉会像米什金公爵一样,处于一种精神死亡的状态之中;或者像长老佐西玛和阿廖沙 卡拉马佐夫一样,重新获得人类的美德使余生成为仁慈博爱的榜样。”

    这篇最后一段很精彩,我只抄录了开头,手已经敲软了。不过,下次看到了英文原著,再将相对应的原句补上,因为夏志清的英语一定非常非常漂亮。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619+)
  • 简单(517+)
  • 五星好评(99+)
  • epub(362+)
  • azw3(274+)
  • 小说多(583+)
  • 不亏(162+)
  • 赞(220+)
  • 已买(265+)
  • pdf(380+)
  • 无颠倒(161+)
  • 好评(660+)
  • 内容完整(470+)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03 06:44:35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曾***文: ( 2024-12-21 10:49:3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戈***玉: ( 2024-12-07 15:34:55 )

    特别棒

  • 网友 车***波: ( 2024-12-24 06:33:1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薛***玉: ( 2025-01-02 20:37:16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焦***山: ( 2024-12-20 20:00:31 )

    不错。。。。。

  • 网友 养***秋: ( 2025-01-02 11:25:3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步***青: ( 2024-12-13 01:39:06 )

    。。。。。好

  • 网友 詹***萍: ( 2025-01-05 21:50:37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