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规则细解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高尔夫规则细解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高尔夫规则细解(第2版)》对书中所有内容,均按照最新规则进行了调整,删掉了第一版中某些过于复杂的问题,并补充了一些更加实用的案例,以便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规则的主要精神,而不用去关注那些极端的案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高尔夫规则细解(第2版)》对书中所有内容,均按照最新规则进行了调整,删掉了第一版中某些过于复杂的问题,并补充了一些更加实用的案例,以便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规则的主要精神,而不用去关注那些极端的案例。
精彩短评:
作者:博哥爱读书 发布时间:2023-07-18 16:28:51
特别好,很有乐趣,读宝宝帮助很大
作者:明珠 发布时间:2023-11-19 12:58:14
从父亲死开始,到母亲死结束,其间黑暗多光亮少,这就是高尔基的童年!讲真,名著真不愧是名著啊!但是,高尔基真的不太适合小学生!
作者:菱夏 发布时间:2012-10-12 16:27:01
大小标题写的还行,细读内容原来是故弄玄虚,鸡肋书 都算不上。实践证明,相信书籍自带的宣传语,是愚蠢的行为
作者:suenhe 发布时间:2009-09-27 11:01:59
如果对待那些不可再回来的事与物都能像保护这些永不拓宽的路一样该多好。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23-08-16 17:51:38
门后面的画都很好看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9-11-18 10:28:56
弃坑,被评分震惊,看到一半发现,一是这是公众号文章合集,且并非文笔特好的那种;二是里面举例,很多是为了贴合自身观点强行举的。鸡汤喝到一半喝不下了。
深度书评:
通过三本书浅谈苏联的解体
作者:脸上咬个豁儿 发布时间:2020-04-28 22:06:38
《二手时间》、《大国的崩溃》和《来自上层的革命》这三本书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苏联解体的历史。其中《二手时间》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采用底层视觉,通过采访记录普通民众的声音来展现苏联解体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大国的崩溃》则采用高层视角,通过解密的高层档案将叙事视线聚焦于苏联解体前四个月的高层交往内幕,展现苏联和美国的最高层行政人员对苏联解体所起的作用;《来自上层的革命》通过列举实际数据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展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是如何激励苏联统治精英和知识分子放弃社会主义体制的。三本书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彼此并不矛盾,合在一起有助于读者形成对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更全面理解。
《二手时间》类似于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通过受访者口述的方式像拼图一样再现俄罗斯解体前后的民众的命运变迁和社会观念的转变。除了标题和序言外,作者几乎全程保持缄默,读者只听到众声喧哗:尽管人们对苏联时期的政治迫害、受到严格管制的言论环境、不人道的劳改制度、僵硬的官僚体制有诸多不满,但同时也普遍怀念强盛的国力、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较平均的财富分配、其乐融融的民族团结以及淳朴的价值观念,批评苏联解体后的高失业率、贫富差距、通货膨胀、犯罪猖獗、寡头抢夺国有资产、拜金潮、车臣战争、恐怖袭击、虚伪的民主选举等社会现象。
这可能与我们的一贯印象不同,这种印象可能是站在坦克上的叶利钦和集会保卫叶利钦的民众的影像塑造的:苏联是由于人民群众对体制不满而把它推翻的。但是《二手时间》打破了这一印象,普通民众固然对体制不满,但只是希望体制能够改善而非颠覆,在不放弃公平社会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基础上,实现民主化政治和生活富裕(《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P145所列的1991年5月的民意调查支持这一结论)。因此苏联解体的原因不免要在精英人士中寻找,《大国的崩溃》和《来自上层的革命》就把视线聚焦于苏联党政精英,以后者的书名作为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最精要概括。总结苏联解体可能要归因于以下这些因素。
1、戈尔巴乔夫失败的经济改革与党国精英的离弃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1975年后陷入经济增长快速下降的危机,与美国的差距由缩小变成拉大(1970-1975年苏联GNP年均增长率为3%,同期美国为2.2%;1975-1980年苏联为1.9%,美国为3.4%;1980-1985年苏联为1.8%,美国为2.5%),苏联计划体制下固有的效率低下、消费品短缺和服务低劣等问题暴露的比以往更加明显。
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被党内精英寄予了发动改革的厚望。戈氏认为苏联经济的停滞一方面源于僵硬的中央集权制,中央做了许多错误的指令,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的。针对前者,戈氏提出经济民主化,打破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针对后者引入市场竞争。经济改革始于1987年,企业逐渐被赋予生产和销售的自主权,企业主管获得了提高职工工资的职权,企业的核心管理者由职工选举产生和罢免。然而中央政府没有为新的经济政策配好统筹协调,致使刚走出指令性模式的经济陷入混乱;企业为员工增加工资但由于价格没有市场化,导致民众消费能力快速提升,造成商品短缺;企业由于缺少中央规划而减少了固定投资,这一短视行为不利于经济增长。总之,戈氏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提振经济,反而在1990-1991年遭遇重大挫折——经济紧缩。1990年的GNP下降2.4%,1991年下降了13%,经济紧缩主要是中央政策导致的,同时苏联的主要东欧贸易国的共产党政权解体和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自治所引发经济混乱也是重要因素。
严峻的经济形势使苏共的领导遭遇了从上至下的广泛批评,迫使戈氏不得不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靠向私有制和自由市场。1989-1991年间矿工罢工潮揭示其中的冰山一角。矿工为追求收入提高、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摆脱莫斯科管理部门的控制、组建真正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而发动了多次罢工,罢工者与叶利钦组建联盟,要求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苏共发现自己处于尴尬的位置——它一直宣称代表的阶级竟然都不站在它这一边。
与普通民众相比,党政精英对苏联社会主义的瓦解作用最为致命。随着苏联逐渐放开私有化,越来越多的党政精英从事私有产业,获得巨大成功的现实和与国外交流的增多,让他们意识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能够获得远超过苏联旧体制下的权力和财富,所以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原本应该支持社会主义的精英们站在了资本主义一方。《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列举了1992-1993年间俄罗斯100家大企业创办情况的调查,显示62%的创办者由共青团员、政府部门委员、大型国有企业领导、原国有银行成员、高干子弟等构成。
2、公开性政策与知识分子的背离
就像文革结束后的中国需要一场真理大讨论来解放思想一样,戈氏在进行经济改革之前先实行了被称作“公开性”的政策,这项政策试图通过放松意识形态管制来激发人们的思想活力,作为撬动僵硬的苏联体制的第一步。政治犯被释放,大众媒体不再受钳制并受邀批评苏联党政机关,但是被解除禁锢的知识分子没有站在改革的社会主义这一边,相反,他们站在了社会主义的反面,为资本主义背书。这是由于被压抑太久的知识分子不相信个人自由能与社会体制相协调,而且他们羡慕资本主义社会里知识分子优渥的生活条件。对决策高层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们成为自由市场和私有制的热烈鼓吹者,因为他们对计划经济的困境有切身体会,却不了解自由市场的弊端。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要远比他们平常所自嘲的更有影响力,他们确实可以改变观念的水位甚至颠覆水上的舟船。
3、民主化改革与苏共的衰落
在启动经济改革之后,戈氏认为应当进行政治民主化改革,将改革的动力交给民众,赋予改革的认授性以消除党政机关对改革的阻碍作用。民主化改革集中在两个议题上:(1)在党干部和政府官员中进行差额民主竞选;(2)加强苏维埃的行政权力,党从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解脱出来。党内民主进展缓慢,但政府的民主改革在1989年真切地体现出来。1989年3月,苏联人选出了2250人的人民代表大会,其中虽有750人是从苏共所列的“社会团体”名单中选举出来的,被认为代表苏共的意志,但其余1500名人民代表则是从自由竞选中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再选举500人左右的最高苏维埃及其主席(戈氏当选主席)。于是议会得到了人民的授权,不在满足于苏共的橡皮图章的定位。同时戈氏进行坚定的党政分离政策,他认为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不能强加给民众,而要赢得民众的真心认同,通过党员经过选举进入立法机构的方式实现。戈氏在1988年缩减了中央委员会的部级单位,地方党组织收不到上级指令而陷入自治状态。在1990年3月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修改了宪法第六条——该条款曾保证苏共的统治地位。戈氏并实行总统负责制,此后政治局重要领导人离开政治局进入内阁,苏共的最高权力中心“政治局”只领导党而不领导国家。虽然戈氏仍然担任苏共第一书记,但是党政体制已向总统制转变。
民主化改革还为戈氏塑造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叶利钦。叶利钦原本受戈氏赏识而在1985年被提拔担任莫斯科市委书记,但由于1987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上指责戈氏改革不力而被驱除出高层,但是叶利钦作为改革派和苏共的批评者形象而受到民众支持。民主选举给了叶利钦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在1989年3月被选举为莫斯科人大代表,随后5月被选为俄联邦议会议长,在1990年7月苏共代表大会上,公开宣布脱离苏共,引发退党潮——至1991年7月,共有400多万党员退党,占苏联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民主选举使得党员身份不再与政治权柄挂钩。
民主制度是允许各方发声、各方利益和诉求都得到代表的制度,本身就让社会各方的观念冲突表现为政治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体制造成强大的离心力。戈氏的民主改革使反对钳制个人自由的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竞选上台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与追求优渥生活环境的党政精英结成了反苏联联盟,同时共和国普通民众的民族独立诉求也成为民选领导人不能忽视的民意。
4、共和国主权独立、819政变与苏共的瓦解
戈氏把政治权力从党政机关转移到了议会和政府手中,一方面削弱了苏共的统治地位和专制能力,一方面激励了共和国的离心倾向。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都各自有其主体民族,民族独立构成了国家独立的基础。苏联的宪法规定各共和国是平等的,它们有权退出联邦。公开性政策和民主化改革使本属地下的民族独立运动走向台面,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各国领导层更多地追求本地区和本民族的主权,击碎了苏联用武力威胁和专制制度打造的民族团结局面。1989年高加索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要求自治和主权,1990年3月波罗的海三国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但对联盟的破坏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俄罗斯的动作,1990年6月俄联邦议会议长叶利钦说服国会通过《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拥有对国内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俄罗斯法律高于苏联法律,随后其他共和国的领导层也纷纷通过了自己的主权宣言。叶利钦在1990年12月对中央政府做了大胆的攻击,他签署法案在来年对中央政府财政预算提供不到1/10的税收来源,而俄罗斯的税收占苏联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各共和国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制度改革,纷纷选出了自己的总统,叶利钦就在1991年6月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戈氏为了挽救苏联而提议建立一个新联盟,这个联盟建立在充分尊重各加盟国主权的基础上。面对苏共统治地位的不断下落,苏共高层强硬派已有很大不满。戈氏预计在1991年8月20日与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订新联盟的协议促使了强硬派发动反击,因为这份新联盟协议要对苏共高层进行大换血。政变发起者有克格勃主席、总理、副总统、内务部长、国防部长、陆军元帅等高层官员,他们软禁了远在克里米亚度假的戈氏,在8月19日凌晨期间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随后叶利钦进入莫斯科议会大厦领导抵抗运动,政变因被认为是对苏联旧体制的复辟而得不到支持,迅速被叶利钦挫败。8月22日,尽管戈氏回到莫斯科,但权柄已经旁落,获得党政精英和街头民众支持的叶利钦藉由清理政变分子之由暂停了苏共及其报纸在俄罗斯的活动,苏共中央办公大楼在示威群众的“耻辱”的抗议声浪中关闭;在强迫戈氏解除新的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内务部长的人选后,这些职位都换上了叶利钦信任的人;叶利钦还发布命令将苏联财产的所有权转归俄罗斯联邦。苏共大势已去,戈氏辞去了苏共总书记的职务,解散党中央。苏共的领导已不复存在,联盟还存在的最大标志是戈氏仍担任中央政府的最高职位:苏联总统。
5、乌克兰的独立与独联体
苏联的存在包含两个要素,(1)由苏共领导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2)由15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组成的有中央政府的联盟国家。苏联解体必须是这两个要素都不复存在。虽然在819政变后,要素(1)已不再成立,但要素(2)仍然存在。苏联解体,共和国组建独联体是在819之后四个月发生的事,讨论苏联解体必须把两个要素联合起来看待。
尽管苏联各个主要部门成为空壳,戈氏无法干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但他毕竟还是苏联外交利益的第一代表,还控制着苏联的军队、情报机构以及内务部队。戈氏试图建立一个有强大中央和统一宪法的新联盟国家。在1991年11月14日这天召开的国务院会议上,他劝说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达成了一部条约草案,承诺建立一个邦联制国家,军队、交通系统、生态和太空计划由中央控制,国家虽没有统一宪法,但总统由所有加盟国的人民共同选举产生。
戈氏的新联盟计划经过各方妥协后看似就要成功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共和国互相之间的经济依赖,一方面是由于苏联作为一个整体的利益,包括在中东的海外利益以及核武器等,因此保留一个中央政府处理外交和军事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只是各共和国对中央政府的存续仍然心存怀疑,11月25日的国务院第二次会议上,共和国领导人背弃了承诺,表示新联盟条约草案要拿到各国议会上讨论,而且乌克兰独立公投临近,共和国都在观望乌克兰的独立情况。一心独立的乌克兰领导人没有参加新联盟谈判,之后正是它的独立公投开启了其他加盟国离开苏联的多米诺骨牌。
乌克兰西部地区有很强的独立意愿,乌克兰裔美国人多次在白宫外发动独立请愿活动,要求老布什总统推动乌克兰独立。乌克兰议会领导人克拉夫丘克不仅打民族独立的牌,还强调经济自主来呼吁国内非乌克兰裔民众的支持。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同时举行独立公投和总统选举,这一天投票率达到84%,90%的选民支持独立,克拉夫丘克赢得61%的选票当选乌克兰总统。
乌克兰与俄罗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乌克兰是苏联第二大加盟国,首府基辅是苏联第三大城市,乌克兰对苏联的重要性远超过波罗的海三国,其独立所起的示范效果也远远超过波罗的海三国。此后俄罗斯政治精英不愿在缺少乌克兰这位重要的斯拉夫盟友的条件下与五个中亚穆斯林国家共处于一个联盟里。叶利钦快速宣布承认乌克兰的公投结果,12月8日,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签署并公开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别洛韦日协议》,承认独立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既有边界,保证履行苏联缔结的国际协议和承担的国际义务,并宣布在各自领土上苏联法律和苏联机构失效,否定了1922年的联盟协议,不仅要离开联盟,还要解散联盟(1922年,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苏联,这四国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
俄罗斯欲脱离联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叶利钦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启用盖达尔的激进经济改革,最有利于俄罗斯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攫取苏联的机构和资源,并不被其他共和国的资源需求和保守政策拖累,因此俄罗斯势必要保持政治经济主权。在独联体协议签订后,联盟形势对戈氏每况愈下: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的议会通过了独联体协议;加盟国相继召回他们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代表;戈氏在国防部会议上试图争取军队指挥官们的支持但遭到拒绝;中亚共和国也将加入独联体。尽管戈氏号召举行公投来决定苏联的命运,但已经没人听他的了。大势已去,12月17日,戈氏与叶利钦讨论了权力交接问题。12月21日,包括斯拉夫三国和中亚五国的共11个国家首脑在阿拉木图召开峰会,宣布成立独联体,废除所有苏联机构,由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和海外资产。12月25日圣诞节这天晚七点,戈氏发表电视辞职演说,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随后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苏联轰然倒塌。
总结:多民族构成与联邦主义固然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是戈氏的公开性政策和民主化改革却对苏联解体有着最关键的影响。抛开价值观的讨论,仅从执政党为追求自身永续长存的统治地位的现实利益角度而言,戈氏的改革无疑是反面教材。中国的改革比苏联更早,期间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但最终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国家的富强,这与原本处于世界两极中一极的苏联的轰然倒塌成为鲜明对比。执政党的统治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削弱,反而随着科技监控技术的提升得到增强。苏联解体的历史和中国崛起的现实,使戈氏对执政党的警示在于:经济改革一定要置于政治改革之前;执政党可以适度放开意识形态管控,但绝不能无限地开放言论,尤其不能放弃政治和组织领导;统治权力的合法性不一定要来源于以民主选举为标志的权利认授,还可以来源于治理绩效。
你能想象,全世界城市人口每天增加多少吗?
作者:初晓 发布时间:2023-07-07 12:19:23
近些年,很明显的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向城市,而大多数人去往城市的原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城市压力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自然也是日渐增多。
只是我没想到,全世界城市人口居然以每天2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我在读本·威尔逊《大城市的兴衰》这本书被震撼到的。无法想象,本世纪末,人类是都否都会生活在城市里。
本书中,作者追溯了城市的起源,以及如今城市的发展史。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究竟是什么塑造了城市,以及世界上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大都市,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大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就出现了,然而到公元1800年,全世界只有3%-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可从上世纪最后几年开始,农村涌向城市的人口不计其数。
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增长迅速,它也意味着机遇与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往。然而,城市人口的增多,弊端也很多,瘟疫、大流行病等疾病往往更加无情的摧残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城市环境无疑是严酷的,噪声、空气等污染会扭曲人的灵魂,损害我们的健康。即使如此,城市的魅力仍然不可抗拒。
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乌鲁克的诞生,代表着人类战胜了自然,虽然它喧嚣、拥挤,几乎没有开放的空间,但这样的布局是为了在市区中创造一种微气候,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作者将它描绘的高度理想化,似乎所有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都在这里,供人们享用。
你可能想象不到,“乌鲁克”的意思就是“城市”,而乌鲁克在超过1000年的时间里,是蕞具影响力的城市中心,它开创了改变世界的技术,体验了全新的生活、服饰、饮食和思维方式。
那么乌鲁克以及其他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呢?在本书中,作者认为:“
能单独产生城市的地方都是处在最佳状态下的湿地。
”乌鲁克是如此,位于墨西哥的圣罗伦索如此,中国商代的首批城市也是如此诞生的。
这些诱人的湿地生态系统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建筑技术、信仰、工具、农业、手工艺、贸易和思想。有了这样的基础,城市的诞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当人们聚集在一个密集、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系列快速的发明和改进才得以发生。创新会引发创新,城市迅速崛起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城市化在人类历史上也有阴暗面,它的高度不平等使得奴隶制度出现,另外还创造一种副产品,就是有组织的战争,这就为城市的衰落与毁灭带来了可能性。乌鲁克曾经维持了漫长的衰落期,在幼发拉底河再次改造时候,遭遇环境灾害,于是它便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从而走向毁灭。
当然,本书涉及到的城市还有很多,比如雅典、罗马、巴格达、里斯本、伦敦、巴黎、纽约等,每一座城市的诞生都离不开——水,但每一座城市的历史却不尽相同。有些城市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有些城市如今依然屹立于世界。
作者认为,虽然是我们建造了城市,但是城市却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如今的我们,正在见证这一切,也能够深刻感受这一切。试问,在城市教育更优化的今天,你会为孩子选择怎样的学习环境?我相信有条件的人,还是会选择城市。而当你选择去城市,你的生活状态也就随之被改变了。
《大城市的兴衰》是一本令人深刻反思的书,而本书副标题“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非常巧妙的指代了大城市的兴衰,城市,它是美好的,但是它也有不美好的一面。
现代人,真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深刻共鸣!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531+)
- 少量广告(510+)
- 盗版少(680+)
- 五星好评(332+)
- 内涵好书(170+)
- 愉快的找书体验(417+)
- 排版满分(279+)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 2024-12-12 16:09:5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冯***卉: ( 2024-12-18 08:18:0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冯***丽: ( 2024-12-07 04:21:19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戈***玉: ( 2024-12-30 19:21:30 )
特别棒
- 网友 康***溪: ( 2025-01-04 02:03:24 )
强烈推荐!!!
- 网友 方***旋: ( 2024-12-07 13:31:3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仰***兰: ( 2024-12-22 16:15:0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08:30:4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田***珊: ( 2024-12-27 13:15:32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习***蓉: ( 2024-12-13 14:32:16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怡: ( 2024-12-17 08:00:06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堵***洁: ( 2025-01-05 19:58:33 )
好用,支持
- 网友 晏***媛: ( 2024-12-29 01:19:26 )
够人性化!
- 爱因斯坦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光武帝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22新书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结构解析 董建福 系统梳理 订立合同 厘清法律难点 解决实务问题 知识产权出版社 9787513082471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宏章出版最新版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用书《机电设备评估基础》考前冲刺命题预测试卷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你离考研成功,就差这本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招标投标合规指南:核心法条注释、法规汇编与典型案例指引(含实操流程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苔丝-英语大书虫世界经典名译典藏书系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意林上学那些事儿书系--高中三年那些事儿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美术 八年级上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小学生学习常备工具书(全4册)语文词语积累手册+语文多功能成语手册+数学公式定律手册+英语单词学习手册 中国和平出版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