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玉弓缘》(《“天山系列”梁羽生精品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云海玉弓缘》(《“天山系列”梁羽生精品集》)精美图片
》《云海玉弓缘》(《“天山系列”梁羽生精品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云海玉弓缘》(《“天山系列”梁羽生精品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604896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72.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6:43

寄语:

红白玫瑰,抵死缠绵:《云海玉弓缘》(金世遗、谷之华、厉胜男),名家插画(卢延光VS蒙复旦),凡预售期订购套装即可获得特别定制“天山系列”明信片(共5张)


内容简介:

红白玫瑰,抵死缠绵:《云海玉弓缘》(金世遗、谷之华、厉胜男)

本书与《萍踪侠影录》号称梁著“双峰”,然而在梁著中,却是变体。男主角金世遗是另类的、孤傲的,经历坎坷仍然飞扬洒脱,而空谷幽兰的谷之华、灿若玫瑰的厉胜男、纯如雪莲的李沁梅,亦无不生动鲜明,读来如在眼前。他们之间阴差阳错、生死痴缠的情感纠葛,也使人惊叹不已。


书籍目录:

云海玉弓缘 

 

目录 

 

上册: 

第 一 回 抱恨冰弹御强敌 忏情毒箭插酥胸

第 二 回 天旋地转不知处 柳暗花明遇故人

第 三 回 野鹤闲云无觅处 雪泥鸿爪未留痕

第 四 回 海外奇闻传后世 武林秘事动雄心

第 五 回 海外仙山藏隐秘 洞中儿女两无猜

第 六 回 某水某山迷姓氏 一钗一珮断知闻

第 七 回 各施手段相争斗 哪识柔情已暗牵

第 八 回 惊悉奇功传后世 且凭拐剑斗神魔

第 九 回 是爱是憎难自释 为恩为怨未分明

第 十 回 莲出污泥原不染 罪加稚子是何言

第十一回 凶僧辣手图翻案 侠女青霜护掌门

第十二回 太息知交天下少 伤心身世泪痕多

第十三回 壮志欲酬湖海愿 知音谁识坎坷人

第十四回 难消冤孽肝肠断 痛失奇书祸患多

第十五回 一女自伤身世恨 双魔会合练神功

第十六回 机心识破生疑虑 隐秘难瞒种祸根

第十七回 冰弹玉剑消阴煞 泥沼荒林困老魔

 

中册:

第十八回 弄鬼装神迷侠女 飞花摘叶见神功

第十九回 崂山问罪情何忍 黄海浮槎梦已空

第二十回 极望遥天愁黯黯 眼中蓬岛路漫漫

第二十一回 欲消祸患筹良策 但愿同心化险夷

第二十二回 吞舟巨浪兼天涌 裂石熔岩卷地焚

第二十三回 频生祸事情何忍 未测芳心意自迷

第二十四回 槎通碧汉无多路 土蚀寒花又此坟

第二十五回 两代求书留海外 一生低首伴蛾眉

第二十六回 识破画图寻秘笈 力张强弩奏奇功

第二十七回 青鸟未传云外讯 玉钗难绾再生缘

第二十八回 冰宫一觉真成幻 梦境迷离是耶非

第二十九回 隐迹埋踪随旧友 传音入密戏高僧

第三十回 飞花挫敌疑奇迹 摘叶回枝显异能

第三十一回 隔物传功败掌门 飞弹闭穴惊妖孽

第三十二回 毒手扬威搜劲敌 冰弹玉剑斗魔头

第三十三回 弱女陈情图弭祸 神魔恃势强凌人

第三十四回 花明柳暗孤雏现 石破天惊怪客来

 

下册:

第三十五回 为谁幽怨为谁苦 各自相思各自伤

第三十六回 惆怅深情如梦杳 暗伤心事付东流

第三十七回 暗系赤绳为月老 徒教残泪湿红妆

第三十八回 柔肠寸寸情难断 剑气森森祸未消

第三十九回 暗室除奸惊辣手 冒名求禄显神功

第四十回 庆功宴上灾星至 比武场中敌胆寒

第四十一回 一剑诛仇寒贼胆 双魔火并慑群雄

第四十二回 神功力斗修罗掌 妙药难消往日嫌

第四十三回 解困扶危闻恶耗 伤情怀旧上襄阳

第四十四回 渺渺芳踪无觅处 重重疑案费思量

第四十五回 玉女深情怀旧友 金牌有命护同门

第四十六回 诀别魔头留秘笈 重来浪子负芳心

第四十七回 专使驰书少林寺 正邪大会千嶂坪

第四十八回 唐晓澜巧使天山剑 孟神通大展阴煞功

第四十九回 千重剑气消魔焰 一片柔情断侠肠

第五十回 贺礼送来成祸害 灵丹难觅费思量

第五十一回 红烛未残妖女至 冰峰较技掌门危

第五十二回 佳偶竟然成冤偶 多情却似反无情

第三十五回 为谁幽怨为谁苦 各自相思各自伤


作者介绍:

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1949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生前任职于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他博闻多见,涉猎甚广,对历史颇有研究,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也很深,还下得一手好棋,写过不少棋评。

在梁羽生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影响广,五十多年来,在海内外读者中历久不衰。从1954年他的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开始,直到1984年宣布“封笔”,他创作的武侠小说有35种之多。其中,《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等是他的代表作。

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2008年11月7日晚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插画画家介绍:

卢延光:“全国连环画十家之一”。出版有《一百帝王图》、《一百仕女图》、《一百儒士图》、《一百僧佛图》等百图系列画集五本及个人其它画集十多本。1948年4月生,广东省开平县人,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广州美术馆馆长、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位。

 

蒙复旦:毕业于广州师范学校美术科,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班结业,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画、人物画研修班结业。作品传略载入《中国现代中青年画家名录》、《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二十一世纪杰出专家》等多部辞书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一滴晶莹的泪珠从沁梅的眼角滴下来,半晌说道:“这份贺礼,比什么都宝贵,世遗哥哥,多谢你啦!但愿过不了多少时候,我们也可以喝到你的喜酒!”

金世遗苦笑道:“你今天便可以喝到我的喜酒!我正是来和你商量——”李沁梅这一惊非同小可,禁不住叫道:“什么?你,你,你——你今天便要请吃喜酒?”顿然间她明白了,金世遗今天要娶的是厉胜男而不是谷之华!

金世遗极力抑制激动的心情,低声说道:“不错,我今天便要请你吃喜酒。只是这事是刚刚决定,我一时准备不来,所以要和你商量,借你的地方,借你的东西,借你的酒菜,给我行婚礼,宴宾客!”

李沁梅呆了一会,道:“这是终身大事,你想清楚了么?”金世遗凄然说道:“想清楚了,你还不知道吗?除了这条路,我已经是没有其他的路好走了!”

李沁梅当然明白,这完全是为了谷之华的缘故。她一百二十个不愿意金世遗与厉胜男结婚,但是,她也像金世遗一样,更不愿眼睁睁地看谷之华死去。

李沁梅眼角噙着泪珠,强笑说道:“这么说,世遗哥哥,我也要恭喜你啦。想不到咱们竟在同一日成婚,你举行婚礼所需要的东西样样都是现成的,新房也立刻可以再布置一间,你尽管借用。”

金世遗和李沁梅的谈话,人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人丛中有人哭出声来,那是江南。邹绛霞附着他的耳朵说道:“人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哭什么?”江南抽噎说道:“我只是替谷女侠伤心。”泪珠如雨,一时之间,哪能止得?邹绛霞慌了手脚,急忙将他遮住。厉胜男神色漠然,对这一切恍如不闻不见。

金世遗走到唐晓澜面前,恭恭敬敬施了一礼,说道:“我无父无母,又无亲人长辈,唐大侠,你愿意替我做主婚人么?”

唐晓澜怔了一怔,凝思片刻,说道:“令师在世上的朋友,只怕也只有愚夫妇等有限几人了。我一向把你当作子侄看待,你今日得和天下武功的女英雄结婚,我很替你高兴,主婚之事,义不容辞!”

唐晓澜肯替他们主婚,很出一些人意外。他们哪里知道,唐晓澜乃是另有苦心,要知厉胜男现在的武功,已是无人能够制服,他深知金世遗心地善良,但愿厉胜男与他成婚之后,能够改邪归正,免至为害武林。

厉胜男走了过来,裣衽施礼,说道:“多谢唐大掌门不念旧恶,赐惠成全。”跟着又对金世遗道:“你好糊涂,怎么还不邀请宾客?”金世遗就似给她牵着线的傀儡似的,木然毫无表情,转过身来,面对各路英雄,作了一个罗圈揖,说道:“今日我与厉姑娘成婚,请各位赏面,喝一杯酒。”说了之后,周围静寂如死,竟是没一个人出声回答。

唐晓澜道:“今日我家是双喜临门,两对新人,一对是我的徒弟和甥女;一对是我的金贤侄和天下武功的女英雄。哈,哈,这当真是百世难逢的武林佳话,请各位同至寒舍,贺喜新人。”

众人一来见唐晓澜出面;二来这席喜酒,也是李沁梅和钟展的喜酒,于礼于情,断无来作贺客,却不喝喜酒就走之礼;三来,他们也都怀有好奇之心,虽然个个都憎恨厉胜男,却也想看看这个女魔头的婚礼。

当下各人都跟随唐晓澜,重回礼堂。但气象已是大大不同,在贺钟李成婚之时,那是喜气盈门,人人笑容满面;现在却是个个没精打采,尤其邙山派的弟子,更是又愤恨,又悲伤。江南走到礼堂的门口,忽地大哭道:“她就是杀了我,我也不愿看着她与金大侠拜堂!”邹绛霞吓得面无人色,急急忙忙将他拉下,埋怨道:“你不去就不去,大叫大嚷做什么?”好在厉胜男似乎毫不注意,她与金世遗手牵着手,走进礼堂,未曾回头一望。

礼堂上那对红烛尚未烧残,唐晓澜叫人补插一对红烛,厉胜男的侍女上来说道:“请小姐更衣。”她的新房刚在布置,李沁梅虽然极不愿意,也只得带她到自己的房中去换衣服。

钟展道:“金兄,你可要换过一身新衣服么?”金世遗摇了摇头,低声说道:“不用。”

过了一会,只见那几个侍女手持轻纱宫灯,在前引路,厉胜男披着一袭白丝轻罗,长裙曳地,娉娉袅袅,踏着凌波微步,宛如仙女下凡。李沁梅道:“我现在才知道厉姐姐不但武艺高强,一手女红,也是无人能及。你瞧,她自己做的这套衣裙多美!”原来厉胜男早料到有此刻之事,她连结婚的礼服也准备好了。李沁梅表面赞美她的说话,实在是讽刺她的。

金世遗那套衣裳,因为曾经在地上打过滚来,沾满了泥土,这对新人,并肩而立,相形之下,实在是滑稽之极。但在场观礼的人,人人都为金世遗难过,哪里还有心情取笑。

李沁梅冷眼旁观,只见厉胜男的神情甚为奇异,面上虽有得色,目光却是一片茫然,竟说不出是欢喜还是悲伤。金世遗的神情更为古怪,却似给人缚上刑场似的,人人都看得出他在极力避开厉胜男的目光。

旁人只知道金世遗心情痛苦,却还不知道他已下了必死之心。原来他已和厉胜男说好,拜堂成婚之后,厉胜男就交给他解药,他马上便要到邙山去救谷之华,待救了谷之华,然后才与厉胜男做夫妻。其实他所要的不过是解药,他准备在救了谷之华之后,便即自戕。他实在是拿性命来哄骗厉胜男的解药的。

在全无喜气、举座寡欢的情形下,这个奇怪的婚礼进行了。交拜之时,金世遗不可能避免面对着厉胜男,只见她肌肤如雪,面如白玉,在红烛映照之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凄艳”,“美”是“美”极了,却不似新娘子的“美”,美得不是令人心动,而是令人心悸。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以武热血,以情动人!

 

   巨·宗师:新派武侠开山祖师

   巨·经典:五大经典,梁羽生**之作

   巨·感动:感动半个世纪的浪漫武侠童话

     全新设计:装帧精美,新增为双封面,首次采用全新16开本,疏朗美观,适应不同年龄层的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之作:选取梁羽生作品中*有影响力和艺术价值的代表作,打造全新“天山系列”精品集,亦即梁羽生亲口承认*喜欢的作品,以满足新老读者不同的阅读、收藏需求。

     权威版本:态度严谨,精心编校,在前版本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打造***权威版本。



精彩短评:

  • 作者:博尔赫斯的绿洲 发布时间:2019-07-12 15:58:17

    考研帮大忙了,还愿

  • 作者:hx 发布时间:2022-04-28 14:24:53

    不错 简明扼要

  •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6-05 19:00:14

    图书馆借的,浏览一遍,对东巴艺术有个大概的印象。

  • 作者:Hutzenberge 发布时间:2012-10-06 17:33:00

    入门通俗读物

  • 作者:Tap your heart 发布时间:2015-07-06 13:59:44

    低端论文集,非常不建议购买和阅读。

  • 作者:Lauren 发布时间:2009-11-09 13:50:26

    题目与真题模拟度相差较远。。。


深度书评:

  • 【转】学礼堂访谈录|重视文献 渐进为学——刘建臻先生访谈录(四):《孟子正义》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2-05 09:51:09

    原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BN6mlXuH38-CV21SouECqA

    王锷:那通过你的研究,你怎么看待焦循的《孟子正义》?现在我们也是把它作为清人新疏的代表作,就是和同类型的著作相比,你觉得他的《孟子正义》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我印象当中他好像临终之前,都还在惦记这本书。似乎冥冥之中感觉好像也不行了,我知道他用一个词叫“用力过猛”了,就是写了这个书,有一部分没做完,到他儿子焦廷琥也还帮他做,所以这部书你怎么来看待它?

    刘先生:《孟子正义》这部书,在焦循的学术里程中,应该说是划句号的一部书,而且这个句号,遗憾的是还没划完整,就去世了。因为初稿已经写完,但是要清抄,焦循仅抄了12卷,过了半个月,便逝去了。后来,由儿子整理,儿子整理没完成,再由侄儿继续整理,焦循弟弟也参与其中,大家一起努力才把这部书全部整理和刊刻了出来。

    对于《孟子》这部书,跟其他人相比,焦循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这种热情,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到底源自哪里?

    第一,恐怕还是跟家族中的学术渊源有关系。因为他父亲不是以十年行善之功,方才晚年得子嘛,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哪一部典籍里面讲“善”讲得透彻呢?《孟子》。后来《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说“人之初,性本善”,主要就是从《孟子》这一体系而来的。所以,在焦循治学的思路当中,或者在心理层面,对“善”情有独钟,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这样过来的。因此,从幼年时候起,焦循对《孟子》就喜爱有加。

    第二,在读《孟子》的过程中,焦循发现,赵岐的注存在很多问题,就想一定要把赵岐有问题的注系统予以补订。

    第三,焦循在撰写《易学三书》时,渐次发现,整个儒家典籍都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里面,从画卦的伏羲,到形成卦辞爻辞的周文王,再到写《易传》的孔子这个圣人体系,然后再到《论语》和《孟子》这两部儒家的重要著作,觉得他们的思想主旨是一致的,相互之间都是用后面所成的书来注解前面的内容。故在焦循内心深处,就觉得《孟子》不仅仅是单独的一部书了,他是解释《论语》的,而《论语》又是《周易》的注脚。这么一来,《孟子》这部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异乎寻常地高。加上幼年时期异乎寻常的热情,到了中年晚年之后,对之高度重视自属情理之中的事。

    毫无疑问,他要完成这个《易》学体系,就一定要把《孟子正义》这部书写出来。写出来这个书,为什么大家对他评价这么高呢?

    第一,过去一般研究儒家《十三经注疏》,大家遵循着一个模式,就是“疏不破注”,疏的重点,就是对注解的再注解。而焦循的这部书,对赵岐的注那不是破的问题,错就是错,该订正的订正,该补充的补充,该批驳的批驳,完全打破了过往“疏”的解释传统,这是需要勇气的。也因为如此,梁启超就有了很高的评价:“新疏家模范作品,价值是永永不朽的。”

    被大家高度评价的另一个原因,是整个清代研究《孟子》的著作很多,成果也很突出,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没有哪部书能超过《孟子正义》。道理很简单,《孟子正义》这部书,不仅仅是对《孟子》原文的注解,还有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总结入清以来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出64家之说汇入其中。当然在这之前,清代人对《孟子》的研究肯定不止64家,约略统计有130多家,但是他选出有代表性的,分门别类地把他们的代表性成果融进《孟子正义》之中,且全部注明出处。这样,就使《孟子正义》这部书具有了两个功能:要了解《孟子》,就必须要看清人的总结研究成果,而清人的研究成果融入和汇萃最成功的,就是焦循的这部书,可以视作整个清代从入清到清代中期《孟子》研究的精品之作;要了解焦循的《易》学,就不能忽略《孟子正义》一书,这部书是焦循《易》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孟子正义》这部书,还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就是编写大部头的书,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完成高质量之书的模式。这种模式,引起了同时代的学者和后世的学者的高度重视。说到底,就是把宋代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史学方法引入到经学里边来了。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分工明确然后统稿的大工程,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就是因为先写“长编”,然后才完成这部书,那是史学的。焦循的成功就在于,把这个史学的方法引入到经学里面来,跟儿子焦廷琥一起,先做了个“长编”,把入清以来所有研究《孟子》的学术成果,汇成资料集,再以之为基础来搜辑具体的资料,两年时间就草成了初稿。正因为有这样的方法指导并大获成功,清代后期学者就大量模仿起来焦循的这种做法。就扬州学派来讲,仪征刘氏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虽然四代人也没完成,但具体的做法就是继承了焦循这个方法,先弄长编,后来再做“疏证”。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也是先有长编,随后再“正义”。扬州以外的呢,孙诒让做《周礼正义》的时候,也是先弄长编,后疏解正文。他们都直言不讳,明确指出就是沿用了焦循的方法。这也使焦循的《孟子正义》影响越来越大,再版又再版,到今天成为清人注解《孟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华书局专门出了“十三经清人注疏”系列书籍,《孟子正义》作为其中的一部,大概跟这个有关系吧。

    王锷:做学问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可能他不仅是为了建立他的《易》学体系,要完成这个体系,如果没有得当的方法,很难完成这么大的工程,是吧?

    刘先生:是。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和本科生还是和硕博士研究生交谈的时候,我常说,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积累先不说,总结前面一些学者的成功之道,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核心点,其成功的学术方法一定要学,这特别重要。反过来,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不一样,教的课也不一样,但是你怎么学好每一门课呢?固然每门课的成绩、知识点掌握好了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学会老师的方法。如果到了这个层次,自己慢慢就可以走向成功了。所以,清人特别是焦循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治学方法。

  • 《北方大道》自序:时代的反义词

    作者:李静睿 发布时间:2017-06-30 09:49:23

    时代的反义词

            这本书写于2013年至2016年,几年间我的生活看来平静,但在隐秘的地方,变化悄然发生,我试图注视这些变化,就像在经久不散的雾霾中试图看清某个怪物的含混轮廓,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这并不意味书中的故事有趋同的主题,它们之间并无明显关联,书中既有政治和人心的混杂产物(《北方大道》、《椰树长影》、《永生》),也完全纯粹的情感故事(《我和你只有这四个夜晚》),更有一些无法定义的作品(《盐井风筝》、《柠檬裙子》)。因我想写的东西太多,从政治到爱情,从世道至内心,当中唯一相通的,大概是人的软弱、挣扎、与犹疑,有时是面对权力,

    有时是面对爱情。

            书中的人生活在北京、自贡、纽约和东京,因这是几年间我最熟悉的城市,我虚构人物,却无法虚化背景,而城市本身,似乎也在暗示命运。2015年,我在东京生活了三个月,东京严谨、笃定、森然有序,大家列队走过十字路口,又列队走上地铁扶梯,这个城市也许有隐秘的冲动迷茫,但起码从表面看起来,它臣服于明确的秩序、既定的规则,像一个人到了中年,不再想奋力对抗些什么。那时我非常想念纽约,想念深夜的地铁,混乱的下城,整个城市都在无方向流动,像混沌初开,一切尚未被命名和定型,像三十岁的我。

            大概用了十年时间,我从一个正常意义上的文艺女青年,变成今天的自己,这种转变并不快乐,却已不可撤销,如同混沌初开之后,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我知晓明暗,辨析善恶。吃下禁果意味着被乌托邦驱逐,远离无尽无涯的快乐,意味着与身俱来的罪,却也意味着自由,自由让我不想和生活和解,而决心保持愤怒,决心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而要怒斥光明的消逝。愤怒并不是一件姿态优美的事情,好像也不大适合中年,但它确认了自我的存在,这几年中我反复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陀引用了席勒的《愿望》:“没有得到天上的保证,只好相信内心的声音。”我试图寻找内心的声音,并由此反复询问自己:你是要自由,还是要安全?

           当然是自由,即使这意味着重负,意味着一种不可知的动荡前程,就像哈耶克在《自由宪章》中所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可能是自由的,但同时也有可能是悲苦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一切善物,甚或亦不意味着一切弊端或恶行之不存在”,我想写的正是这样的故事,想要自由,又难逃悲苦。

           有件事非常奇怪,我惯于书写软弱的人性,含糊的情感,却在书写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越发清明的勇气,这种勇气让我决心更加严肃地活着,既拥抱文学,也关心政治,为我相信的价值徒劳地努力。这个时代大概有它火热的主题,我却只想待在一旁,做一个冷冷的反义词。

                                                                                                                                           李静睿

                                                                                                                            2017年3月29日于北京

          还有一个和编辑的问答。

           你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小说,在那个青年写作者的黄金时代曾与被一代人(80、90后)视为精神角落的几个写作者齐名,但你却没有走那批写作者通常走的路,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动因或契机吗?

           这个问题好像我回答过很多次。我初中开始写小说,第一篇就发表在《少年文艺》上,那时候也有一点点成绩,得过奖,也有挺多读者,这几年不断有读者告诉我记得我年少时的某篇小说,奇怪的是,我自己反而彻底忘记了。

           上了大学,我突然对那种“年少成名”的幻觉厌倦了,对自己当时能写的“青春文学”也完全失去了兴趣,有十年的时间,我沉浸于读书、恋爱、工作,过一种轨道内的生活,到了二十七岁,我突然又厌倦了轨道,所以辞职,写作,慢慢有专栏的机会,慢慢又有了出书的机会,慢慢再次有了一些读者。在写作上,我一直是个很幸运的人,没什么特别奋斗感,也没有委屈,获得的东西甚至比我应得的多。

           你早期的作品有以小城生活为背景的,也有一些读上去带有个人经历色彩的,但总体而言会更加关注个人如何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相处,但近几年来大家似乎都能看到你写作方向正在慢慢地发生转变(写作的母题是否变得“沉重”了?),能简单谈一谈这种转变吗?

            我学的是新闻,工作后又一直报道法律领域,先是在广州,有三年的时间每天去法院听庭,报道各种非常具体的案件,后来到了北京,负责报道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和中纪委的政策解读,连续很多年都是两会记者,那时候报社的同事没什么人知道我是个文艺青年,大家在一起讨论的,也都是时政话题,刑诉法又要修改了,拆迁条例怎样了,看守所会见是不是全程录音录像了,诸如此类。

            但在工作之外,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里尔克,看很多闷得不行的欧洲电影,写缠缠绵绵的博客,像每一个文艺青年一样,有很多心事。我喜欢自己身上能有多个维度,也没有必要把整个自我展示给相同的人看,但写作是榨干型的工作,几乎不会放过你每一点灵魂碎片,这些东西,最终都会体现在文字里,所以我写故乡,写爱情,也写政治。

           我没有特意沉重,我也并不轻视那些看起来很“轻”的题材,轻和重在我这里不是一个高下判断,而是一种文字技巧,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论述,他说“我的工作方法往往涉及减去重量”。

           我希望自己也能这样,用很轻的语言,写沉重的命题,《北方大道》里有好几篇都是这样,起码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我也写非常“轻”的情感故事,比如《我和你只有这四个夜晚》,我自己挺喜欢这一篇,这是我写过的唯一的纯粹爱情故事,因为卖出了影视版权,还替我挣了一些钱。写作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内心并没有什么区别,最终体现它们价值的,也是各自的完成度,题材是重要的,但如何完成,永远是更重要的。

            许多从早期就开始关注你的读者会有一种阿花从“文艺青年”慢慢蜕变成“文艺公知”的错觉(这是一种错觉吗?),你自己如何看待这样一种外界赋予你的标签呢?

           前面其实已经回答了一部分这个问题。我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文艺青年,只是以前职业身份和私人生活界限分明,对公共生活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工作稿件里,但后来我不再是记者,这些关注和情绪,需要一个出口,所以就会在微博上有更多的发言,微博的出现也的确鼓励了很多我这样的人更勇敢地谈论时事,公共空间就是一个广场,当他人说话的时候,无形中也会给你发言的勇气。加上我结了婚,我先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知(虽然这个词现在已经被污名化了),他对我也有很多影响,在他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更多知识性和思想性作品,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是这样的,知识型和思想性作品塑造骨骼,审美性作品则填充血肉,以前我有血肉,现在则渐渐长出骨骼。

           但我当然不是“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头衔背后需要严肃的智识支撑,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只是一个对公共事务有自己关注和理解的人。

             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接下来的写作计划吗?会一直写小说吗?有什么特别想挑战的题材?

       

            在可见的未来里,我会一直写小说,目前在写一个民国题材的长篇,已经有十二万字了,希望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能完成。我从来不会特意想去挑战什么题材,写作不是要去战斗,重要的是有什么题材触动了我,这件事就像艳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方式,这种不确定感本身就是写作魅力的一部分。

            写作者当下的生存环境是所有“心怀文学梦”的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许多人都承认他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写作一些商业意味浓厚的“快消式”作品,也有许多严肃文学、新闻特稿领域的作者都纷纷开始转向影视创作等在经济回报上相对更加可观的行业,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这个问题刚才也回答了一部分。我不觉得写风花雪月有什么不好,我自己就匿名在网上连载过言情小说,都好几万字了,后来成了坑不是因为我轻视它,而是我觉得自己实在写不好,前几天我好奇去那个页面看,还有读者在催更,编辑在找我联系出版呢,我也正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写下去。

           至于剧本,这几年有很多写作者都涉及了影视业,包括我自己,除了卖影视版权,我在过去半年,刚刚和人合作,完成了一个电影剧本,当然这件事能让我挣到一些钱,但也并非完全是因为钱,我只是试图在谋生和爱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做一些不违背自己价值观和审美的工作。它当然会占用一些写小说的时间,但有时候很奇怪,工作会让你更想工作,过去这半年,我写完这个四万多字的剧本,改了三本书稿,还把长篇推进了好几万字,我知道很多小说作者在写剧本(或者任何一件比较挣钱的事情)之后就无法回到小说了,我希望自己不会这样,但万一真的这样了,我也只能接受,人生就是这样,任何一种选择,都需要付出代价。

            能和读者分享一下你日常工作、写作和生活的状态吗?

       

             当一件事被纳入生活常规,就没什么可描述的了。我每天上午处理杂事,吃很早的午餐,然后就开始写作,写作这件事所有的惊心动魄都只能体现在内心,不管发生了什么,反正五点我就起身做晚饭了,晚上读书或者看电影,我没有那种要憋足了劲写个巨著的雄心,我只是想坚持工作。

           很多人会读作家传记,纠结每天哪个时段写作、坐在哪里写作之类鸡毛蒜皮的事情,但作家的能力基于天赋和内心,写作过程一点不重要,你拿出的作品才是唯一重要的,以极为理想的创作姿态,写出极为糟糕的作品,这种事情其实很多,反之亦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小说都是挣稿费还赌债,他有一部长篇因为来不及写甚至是口述的,好像是《赌徒》,那又怎么样?他依然不朽。

     

            你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还有信心吗?

            几年前有个朋友和我做了一个对话,也问了类似的问题,我的回答和当年还是差不多:我对当下的生活没有安全感,马内阿《流氓的归来》说自己曾经在很多年里不停观看塔可夫斯基《伊凡的童年》中的一个场景:金发碧眼的孩子,开怀大笑的母亲,幸福而快乐。突然间,水井的辘轳疯狂转动,湖水的镜面被隆隆的爆炸声击碎:战争。

           就是这种感觉,我好像随时在等待爆炸声。和几年前不同的是,等待缓解了恐惧,生活本身又滋生了力量,我不是很怕了。

             你和花椒的关系怎么样?

            我满腔热情地爱花椒,花椒满腔热情地爱我先生,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哀伤而甜蜜的关系。能和花椒在一起生活,是我过去几年间遭遇的最好事情,我暂时没有孩子,但我想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情感会比血缘亲人之间更感觉奇妙,因为后者其实是上帝的设置,前者则是你的自由选择,自由永远都是最好的事情。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609+)
  • 排版满分(325+)
  • 体验差(339+)
  • 目录完整(276+)
  • 体验满分(66+)
  • 情节曲折(56+)
  • 赚了(651+)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4-12-29 23:31:5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仰***兰: ( 2024-12-28 03:41:1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晏***媛: ( 2024-12-20 08:38:04 )

    够人性化!

  • 网友 宫***玉: ( 2024-12-21 18:37:46 )

    我说完了。

  • 网友 后***之: ( 2024-12-27 07:44:1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瞿***香: ( 2024-12-17 04:25:0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家***丝: ( 2024-12-25 03:05:28 )

    好6666666

  • 网友 马***偲: ( 2024-12-17 10:45:09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30 04:23:36 )

    好用,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