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建立在一个 普通的信念之上: 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 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对人类 困难 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20周年纪念版做了全新修订。
书籍目录:
20周年纪念版前言
10周年纪念版前言
鸣谢
导言 源自心灵的教学
教学与自我
心内与心外
曲径乃通幽
章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教学技巧的教学
教学与真我
当教师丢失心灵时
唤醒我们的导师
选中我们的学科
心中的教师
第二章 恐惧的文化:教育与分离的生活
剖析恐惧
来自地狱的学生
提心吊胆的教师
令人担心的认知方式
不要害怕
第三章 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整体地看世界
当瓦解事物时
自我的局限与潜能
悖论与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悖论
把握对立的张力
第四章 求知于共同体: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
共同体掠影
现实是群体共建共享的
再探真理
伟大事物的魅力
求知和神圣
第五章 教学于共同体: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第三方
从缩影出发的教学
医学院的缩影式教学
社会研究方法课的缩影式教学
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
共同体:变异与障碍
第六章 学习于共同体:同事之间的切磋与琢磨
关门教学
对话的新主题
对话的基本规则
的领导
第七章 不再分离:心怀希望的教学
停滞、 望、希望
不再分离的生活
同心同德共同体
走向公众
赏心怡情的奖励
10周年纪念版后记
呼唤新专业人士:教育就是转变
蓬勃兴起的探究心灵运动
制度变革:一个案例研究
我们需要新专业人士
个人和机构
培养新专业人士
情感中的真相
寄语
作者简介
勇气与 新中心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帕克·帕尔默 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博士学位及13个荣誉博士学位,还荣获全美教育出版协会授予的两项“杰出成就奖”、教会出版联合会授予的一项“卓越奖”,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高级理事,Fetzer 研究所高级顾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假使我们不再向彼此游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相互讨论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一件奇妙的、不寻常的事就可能发生:我们不再死守各自的教学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样,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就会在我们自身内部和我们之间成长起来。
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假使我们不再向彼此游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相互讨论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一件奇妙的、不寻常的事就可能发生:我们不再死守各自的教学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样,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就会在我们自身内部和我们之间成长起来。
源自心灵的教学
他们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同样热衷于冒险。
「认识自我」
不好的老师在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气泡框里的话一样。
「内心世界」
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们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
——————
9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好的教学有很多形式,好的老师交给我们的知识会淡忘,但对好的老师本身却会长久铭记。
「教学与真我」
廉价的模仿是吸引不了学生的。
「当教师失去心灵」
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学生显示我有多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有多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有多认真。我就是在进行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他们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
「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
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联系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
「铸造我们的学科」
原创是威信的核心内涵。权威、威信赋予那些被认为是原创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生活的原创者,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扮演着远远疏离于他们自己心灵的角色。
「教师的内心」
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
36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
「剖析恐惧」
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
“有问题背景”的学生——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
「教师内心的恐惧」
要铲除的恐惧根植于我需要被年轻人喜爱,把没有与年轻人产生赋予教师生命...
学生们不会从一篇完美无瑕的、只提出正确问题并且都给了正确答案的文本中学会学习,但是一篇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的文本却需要我们投入,提供给学生进入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讨论和思考的空间,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从一篇文本中提取教育线索,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寻找这篇文本能教给我们什么,而且要寻找我们能教给这篇文本什么。
默许学生不发表意见,似乎是想召唤通常保持沉默的学生发表意见:当我们被赋予沉默的自由时,我们更可能选择参与。
尊重我的学生们心灵的孤独也意味着,当我听他们说话时,我得清楚我的问题把他们引进主题有多深的程度。有一些地方是人的心灵不想去的—至少是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
在我打破沉默的那一刻我阻止了所有真正学习的机会。当我的学生们知道我总是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怎么会静心思考他们自己的想法呢?
也许在真正的共同体形象中,有着融合两种模式的提示,就是主体“坐在中间且知之”。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
在书中,帕克.帕尔默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精彩短评:
作者:靠墙根 发布时间:2022-04-10 09:13:30
观点
作者:X123 发布时间:2021-10-23 20:57:24
非常一般,实际是一本比摄影入门教材稍微高一点的书,没有把作者的经验写出来,不值大家看。
作者:L大姐 发布时间:2022-03-30 10:07:30
当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的恐惧充其量也是健康的恐惧。
作者:mohicaniano 发布时间:2020-10-19 14:17:20
有罗宾.荷布、斯科特.林奇、刘宇昆、丹尼尔.亚伯拉罕……众多奇幻殿堂级大咖,老马丁压轴。多人翻译,译文不艰涩,有几个陌生译者估计是来试水的。共16篇,16段奇异旅程,甚至有赛博朋克风格的,可以在文字里想所想、畅所欲言,不是道貌岸然。编者已故,他的前言也值得读读,介绍了美国奇幻文学一路走来的历史。遗憾的是,幻字辈文学仍是小众,科幻也是。
作者:十冰柠檬茶 发布时间:2022-02-14 08:08:49
为自己的教育之路带来力量和反思的一本书
作者:哒哒哒 发布时间:2020-08-13 18:00:14
因为是jyj要求阅读的书目,最开始心生反感。但第一章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让我开心,长期以来,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终于在这本书里面被质疑了,感恩作者将老师心理上的自我构建摆在第一位。最后一章的教学变革看得我很开心。我怀疑他们真的看完了这本书才推荐的吗?毕竟嘛,这里面很多观点都是“错”的,拿去考教资是绝对考不过的。以真理为中心的教学,有心践行,无力实施。只好乐观地想着作者的话,对体制的反抗不是改革的结局而是开始。
深度书评:
【读书笔记】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源于心灵
作者:陈最远 发布时间:2020-03-31 20:30:37
《教学勇气》(The Courage To Teacher)[美]帕克·帕尔默(Palmer,Paeker J)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出版,223页,25.00元。
《教学勇气》为外国教育名著阅读课中读的第二本书。全书共七章,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直接点明此书的主题——“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善”;第二部分(二~三)则分析教学分离的原因;第三部分(四~六)探讨教育“共同体”的相关问题;第四部分(七)呼吁新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教育的转变中来。
这本书的作者的人文感性精神很强。
诚如作者所言,他不是太关心what和why,他真正关心的,是who。
他旁征博引各领域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洋洋洒洒,可能本人与他在行事风格上不同,但也是有点佩服的——是那种,如果能见到作者本人与之交谈,大概率便能对事物有新的认识的感觉。
市面上良莠不齐的教育相关著作,大多是从技巧和心灵两者出发,前者多指向教材如何分析、课堂该怎么上的技巧,后者则更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对教育者的身份进行某些标准化的要求和批判。
而这本书,则更多是从老师角度出发,思考教师自身和师生关系等内容。
如果你认为你关心教育,那么你可能应该翻一翻这本书,它可能能带给你新的启发;如果你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站在台上开始你的表演,或者你是名恐惧成为教育者身份的新手,那么你可能应该试着翻一翻这本著作,它可能能为你带来同这本书的书名所说的教学勇气。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此版书虽然在豆瓣上评分8.6,但翻译可能因为是由多人合作完成,所以翻译不算太优秀。
最近出了二十周年纪念版,然而我没有拿到。我是用此版的中文和该书的英文对照着看完的,所以可能会有点小小的出入。建议买新版的。
【1,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
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是这本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
自我认同在于构建个人生活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我完善则是将这些力量协调。
自我认同在书中大概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那便是:你先好好做个人吧!(非贬义)
作者在书中举了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两位教师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经历的大不相同,造就了后来不同的教学结果。
埃里克在自己的大学里遭到了令他震惊的文化冲击,他在这里学会了像知识分子学者一样说话和做事,但他总感觉自己是混入这个群体的异端。因为没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反思和调整,后来成为老师的他,在课堂上,用一种霸道和轻蔑的方式捍卫潜藏着的自我的痛苦。
而与埃里克有相同出身的艾伦则因为部分原因,自我得以被保护,没有被迫掩盖自己的出身,最后他将自己自身平和地融入到环环相扣的教学中,令课堂充满他的个人魅力。
他们两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教学道路。
之所以对这个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在看到这个片段时,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窘迫、懦弱,在黑暗中挣扎的少年形象,还有一段漂泊海外谋生中国工人的电影式片段,割裂开来的文化认同带来割裂的身份认同,令人心生怜悯。
二是因为想起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质数只要是质数就好了”时,有种躁动突然被安抚下来的镇定感,犹如即将爆发的原子弹被猛地泼了一盆冷水,原子弹突地忍住,一切归于平和。令猛如施瓦辛格的我嘤嘤落泪(不是)。
自我认同感,实际上,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有一种持续且稳定的认同感。
这个例子中,心理学上管这个现象叫投射性认同,即自己把外界环境对于自己的影响和评价内化为自我认知过程。
埃里克因为遭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他一方面认同这种知识分子学者的生活方式,极度渴望被肯定;另一方面,在说“别闹了,我和他们不一样,不会有人会认同我的”。
两股看似矛盾、对立的两股力量,导致内在自我分裂,没有办法完成有效的整合。
就像有两个小人在互殴,一个自卑,一个骄傲。它们成为了埃里克在学术和教学上重要的驱动力,并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状态向外界呈现。
第二层含义,简要概括便是,学科认同。
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而好老师则在生活里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拿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来说,古诗词鉴赏属于审美范畴。
如果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让他们明白“炼字”的妙处在哪,而不是干巴巴地套用什么“动静结合”“诗中有画”“通感”等面目可憎的答题套路,那么,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有文、美、哲功底和较高审美趣味体验的。
并且,他本身应该是美的——不是体现在面目上,而是一种整体的感觉。
他自己喜欢研究诗词,能体会到诗词的美,才能感染到学生,让他们明白美在何处。
有句句话笑称叫“告诉我你今天吃了什么,我就能明白你是什么(物种)。”说得恶心一点,你今天吃了什么,你就是什么,你能拉出给大家的便是什么。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老师是热爱所教的学科,还是只是把这门学科的教学当成一门混饭吃的教学技术,学生是能感受到的。
再扩大点理解,这说的便是人们常说的“职业”认同感了。
如果问你,你是做什么职业的,大多数的你会说“我是老师”。
不,这不够对。你(至少心里)应该意识到的是“我是一个某某课程知识传授者/学校管理者”。
只是“老师”这个大众又模糊的名词,会容易让人看不清,自己是什么角色,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真正需要做是什么。
完善,作者说是“使构建个人生活多种不同力量的协调”。
完善是基于认同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质上,作者对于自我完善的理解,接近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自我完善的定义:“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
也就是说,这“力量的协调”既指教师内心力量的协调,也指以某种方式关心学生状态,以来进行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身份冲突的协调。
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作者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既像心理咨询的一套(如在后面作者甚至还提倡教师想象一下自己是什么动物,借以了解自己的内心),也像一些哲思作品中“找到真我”的主题。
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便是在不断认同自我,完善自我。欲先认识世界,先探求自我;欲先与外连接健康的关系,先尽量达到自身内心的圆满,这大概便是作者想表达的吧——只不过他用在了教师这一群体身份身上而已。
【2,教学分离】
教学分离,主要就一个字:“演!”
走上讲台,请开始你的表演。
演一个教师身份,演自己多聪明,演自己备课多认真,演自己学识多么渊博。之所以演,原因很多。
一是上面提到的自我认同的问题。自我分裂,不把真实面目展现出来,害怕自己失去教师权威,被当成无知者、骗子和乡巴佬。
恐惧失去自我认同,但实质上就没自我认同过。
二是对于一种多元化情景的恐惧,师生冲突,交锋,怕自己处理不好。
所以要演一个可能是严厉的教师形象才“镇得住”,或者说,作为新手教师,往往会直接到隔壁班,向老教师取经,成为老教师风格的复刻版。
三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充满分离的结构。
大二的时候,我便听有老师说,有的小学老师准备公开课的时候,会把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把每一分钟中要说几句话,要有什么肢体语言,安排得清清楚楚。四十五分钟内,一切刚刚好。
这好像还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情,嘛,毕竟老师费了很大心思,毕竟各位评委就喜欢这种“天衣无缝”。
教师教学评估的教学大纲:
“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当然是让学生听懂这节课上的是什么呀!”
“如何支撑你的目标?”——“好好上课呀!”
“考核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教学目标?如何判断你的达成度?”——“喂!你能滚吗!?”
我要是真说了后面的话,大概就真的能卷铺盖滚了。
此外还有“客观主义者文化”的影响,按作者的描述,这个所谓的“客观主义”偏向于指人们一味追求科学的利器,注重办事效率,甚至支持社会达尔文主义,缺少人文精神,忽视人本身的一种主义。
还有人们头脑中非此即彼,单线思考的方式等,都促使着教师在职业中做个演员,把教育过程变成教学表演。
不过在这要申明的一点是,教师语言艺术等课程,如果是教授教师职业的基本礼仪,那就无可指责。
这里指的“演”是,演出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是以此让学生或者其他旁观者对自己有个好评价。
更何况,像一些公开课,连想要学生有个好评价都没有,把底下的学生当成了一起为评价制度牺牲的场景道具人。
拍戏还得考虑观众老爷的口味,这种方式,也未能有一份演员自觉的自身修养吧。
当然,教学分离还指实践与理论分离等问题,但主要还是一个“演”字。
【3,教学共同体】
“教学共同体”是个有趣的概念。
几年前,媒体便宣扬过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概念,相关讨论的核心东西跟这本书所讲述的东西几乎一样。
所以说,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好好沉下心看一下教育史和教育学著作多么重要。有时你会发现现代有些被炒得火热的概念,都是故纸堆镶金边。
在传统看法中,教学有两种模式。
一种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在上面呱唧呱唧讲,学生在下面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听。正如一些传统点的学校一贯实行那般。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把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这个偏指市场经济下,一切以学生好恶评价打转,并进行设计和改进的商业辅导机构。
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教学共同体”,是让学生们组成小组,一起讨论,采用演讲、实验室等操作、野外学习等各种实验性的教学方法来产生的群体联系感吗?不,也不完全是。
作者提出,在客观主义者看来,存在着一个纯洁的、为某个领域的“事实”所描述的客观体。
研究所的专家是一些被训练去认识这个客观的东西,他们不会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玷污这个客观体,他们是抹去了自我感觉的世俗牧师,或者说是一位纯洁客观体的守护者。
外行指未受过教育且充满偏见的人,他们完全信赖并仰赖专家为他们提供客观体的相关知识。
障碍波指横亘在专家与外行之间的传输点——让客观知识向下流动,同时阻止主观性从下往上回流。
而真正的“共同体教学”中心应该是个“伟大的事物”(主体),它类似于“智慧”、“道”和“真理”之类的存在。求知者们,即老师和学生们,彼此联结,共同学习。
可能因为作者有宗教信仰背景,所以用了一个类似上帝存在的“主体”这个概念描述。
简单点说,这接近一种启发式的教学,需要人有主动性的行为。
主动地发问、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们在这过程中耐心地倾听与被倾听,而不是一方安排另一方做什么,一方牵制着另一方的行动。
比如我大学上的文学概论课程。(虽然我期末考得不咋样,但我真喜欢这位老师。
在讲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从大漠(面)+孤烟(线),长河(线)+落日(点),用绘画结构安排来论述这句诗的意境,并扯到“渺沧海之一粟”,“点”落在宇宙之“大”上给人带来的孤寂、苍凉感。
那位老师知道吗?可能早便知道的,但他耐心听我表达了。
那位老师没想到过这点吗?可能是没想到过的,于是他可能便从一位学生的表达中带来新的启发和共鸣,更加接近诗歌的“道”。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认为,这个“教学共同体”并不应该只是存在于学校的课堂之中。
作者也提及了老师与老师之间教学共同体的创建。
而我以前在聊天室鬼混时,跟人讨(瞎)论(掰)过一些问题。
还是拿诗歌来说吧。
左兄有一首“新明晖火无月夜,万家灯笼我独游。遥看一城烟火盛,广兮长空寂无声。”
被聊天室的一位朋友改成了“新街灯火无月明,万人空巷我乘风。遥看一城山水色,广兮长空寥无声。”
不提格律声调,不论改动前后的好坏。
关注点是,你为什么这样(改)想呢?
那位给的解释是,一种场景的点透视的感觉。
就原诗来说,前两句看,会让人以为你正在游街呢。结果后面一“遥看”,便有种割裂的感觉。于是用“乘风”衔接了“遥看”,构建整体。
不论这个解释有没有道理,两个人思考的偏好谁优谁劣。
把诗歌抛到一边,至少我从中得到新启发了,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注意一下那位老兄说的镜头的构图了。
总而言之,只要在参与的过程中,求知者们主动认真地思考问题,彼此倾听,交流,有反馈。教学共同体就算是有了。
然而,如果你当时和我一起上文学概论课,你会发现,有人未能参与到其中来,沟通意愿几乎为零。
除了有的人志不在此,不感兴趣,最大的原因便是认为他们长久以来的沉默,是理所当然的吧——即使他们不是个内向、害羞的人。
高考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争夺某种资格,其次是人才的选拔。学到或者不学到知识,只是副产品。
利从一孔,则无论是思想还是学术还是其他,自然便受一孔约束,跟着一孔的指挥棒走。
对于在高考升学模式下的大部分学生,从中小学便带来的习惯,没有任何在沟通和主动思考上的训练,要实现作者想要的“教学共同体”,还是有些难度的吧。
【4,教学改革】
关于教学改革运动,作者未陷入极端主义,一味呼吁进行教学运动改革。
而是阐述了教学运动改革的大致过程作为指导,鼓励教师不要失去勇气和不要陷入偏激的批判形态。
他把教学运动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的个体唤醒自我认同,产生强烈的动机,鼓起勇气。
第二阶段,这些“觉醒”的个体彼此联结,形成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互相扶持、帮助和发展。
第三阶段,这些社群将走向公众,将他们关注的问题转变为公众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接受充满活力的评论。
第四阶段,一个选择性激励系统开始出现,以支持变革的远见,并施加压力使奖赏激励系统的标准发生变化。
其实看看当下,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从来没停止过。
只不过极端一点,有的地方连孩子好好上完学都没有保障,改教学都没得改。、延伸至其他匮乏的方面,同样如此——这里还是收起我的键盘好了。
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尽可能负责地让学生学习的利益最大化,这之后有空,才谈得上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在美国的作者算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愿景和精神鼓励吧。
【5,个人的其他一点感想】
如果要勉强谈一下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启发的话,我想大概便是从中看到一点“人情味”。
小学的时候,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的牛闯进农民的田里啃食嫰玉米,农民没找主人公进行理论,就擅自把牛宰了。
主人公带着仆人,冒着风雪来到农民的家里。农民的妻子煮黑咖啡和他们仅有的豆子,热情招待和留宿主仆二人。
仆人一直在等着主人开口质问牛的事情,主人却迟迟没有,只是乐呵的与一家人围着火炉聊天。
第二天清早,风雪停之后,二人离开。
仆人忍不住问主人原因,主人公回答说杀了那头牛,农夫两个瘦小的孩子接下来的几周都能有肉吃了。虽然失去了一头牛,但收获了一点人情味。人情味是世上珍贵的东西。
以前我挺感动的,然而不是很能理解。
虽然农夫窘迫的家庭令人不忍,农夫一家人很善良,我们的确是不能欺负善良的人,但农夫什么也不说,就把人家的牛给宰了,这做得有点不合适的吧。
后来有了一点点微薄经历,被人敲击过心里某处硬硬的东西,变得酥酥的,软了下来。
我想,这种感觉可以算是身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了。
我有灵感一闪,脑袋瓜子一拍,设计过一种教学模式——核心是,把教育是教育,考试是考试分离开来。
教育教育,官方总说是教学加育人,个人觉得,国内教师自身的身份割裂性,很大程度上便是从这来的。
不过后来我发现,除了教资不够,钱不够,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地方也不在乎这玩意等等现实因素的考量之外,我这是在屈服了(笑)——虽然屈服没什么不好。
遂放弃这个白日梦构想。
从外国教育史后面那几个章节就看出来了,教育矛盾归根到底是经济矛盾,大的教育运动变革,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变革——虽然这是从一种后来人的上帝视觉看待问题。
当提到教学勇气的时候,一些人总喜欢说“可是现实是如何如何”,有的还会加上一句“我只是个老师(xx)”
他们觉得说出了一个在场的各位少有知道的真相,觉得别人只会酸溜溜的道德批判,如小白兔般头脑简单且天真,只有自己知道现实的残酷,知道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知道动嘴容易动手累死。
不过,就拿“教育公平”来说,只要不是固步自封在自己的精神小布尔乔圈子里和涉事未深的善良小孩,有人会真的相信教育公平这句口号吗?
能看得出来教育不公平,明白现实中教育不公平,不正是预先接受了“教育应该公平”这个信念吗?“教育公平”在普遍地,试图地在现实中起着作用。
再者,“我只是个xx”这句话,隐含着责任推脱之感——难道你要做到宇宙执权者,你才能做好一些事情,负起相关的责任吗?
改动一下押沙龙的一小段话作为结尾:
世界上有的知识分子,心里面多的是理论、说法、价值观,那种对具体苦痛的敏感与同情,少。他们不见得爱人,他们爱的是爱人的理论,他们同情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着的、受着苦痛的生命,他们同情的是“人民”。
相遇·分离·回归
作者:耳东 发布时间:2009-03-05 21:29:10
与《教学勇气》一书邂逅是在大学的课堂上,那节课至今记忆犹新。执教者是一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也是早我们十年毕业的校友。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梦境和一本书。他说他总是梦到自己进入教室后发现忘了备课,这样的梦境在我从教一年多来也袭扰过我数次。他还给我们介绍了从国外译介进来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教学勇气》,他与该书在书店相遇,便对其一见钟情,他向我们强力推荐了这本装桢看似普通的书,对于当时未曾真正接触教学的我来说并无多大感触,但我还是出于对他的崇敬义无返顾的买了该书。
与《教学勇气》一书相知是在站立到中学的讲台之后,教学中的挫败感让我几度陷入矛盾的旋涡中,也想起了被闲置一旁的《教学勇气》。教学实践中屡屡挫败引发的无助感让我向书中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翻开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便有一种宾至如归、似曾相识的感觉,分外亲切。作者帕尔默以独特的视角“教师的恐惧”切入,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一陈述教师的恐惧文化,以及因恐惧而导致的教师自我的“分离”,最后寻获回归的途径。帕尔默就如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一般“漫步教师的心灵”,痛陈教师的不为人所知或说不为人敢言的恐惧及痛苦。他道出了我所能经验到的甚至未经验到的以及我能言说甚至我无法言说的种种,总之在教学中的诸多压力和苦痛能在此处得到释放,因为你会发现不敢启齿的苦痛被另一个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太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奢求解放,但求理解。帕尔默有着对教师的一种深度理解,其实这缘于他三十余年的从教经历,他的宝贵经验使我们这些晚生小辈觅得了一位知音,让我们在孤寂的教育之路上不再孤寂。
从走上三尺讲台的刹那开始,教师便与学生“相遇”,从此也便与艰难和矛盾为伍,理想状态到底是一种“理想”,只作为目标供人追求。曾经高高的讲台似乎铸就了教师“高人一等”的地位,似乎为“师道尊严”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堡垒。但是如今学生“仰视”的姿态已经徒留一种外在形式,内在的实质已随时代的变迁悄然引退,甚至有了一种“反仰视”的姿态。我们总在提倡师生平等,于是我们“拨乱反正”,但如今又有“矫枉过正”之嫌。当各种法律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的一一出台,教师被置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如今教师也俨然成了弱势群体,不被尊重,积劳成疾等等早已成了突出的问题。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发展,家长日益宠溺自己的孩子,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的做派,结果这种架也逐渐蔓延到了课堂,学生变的任性,不尊重师长等等。面对这一形式教师能采取的是什么,是教育理论书上说的所谓“艺术”,但是哪几条“艺术”能够真正付诸实践。俗语有云“不打不成才”,但是“严禁教师体罚学生”一条横亘在这里,加之现在学生的“精明度”不容小视,教师举止稍一冲动,一个电话便能让你焦头烂额。但若仅凭教师的苦口婆心已经不足以冲破当下每个学生叛逆的心理防线。《三字经》中有云:教不严,师之惰。但如今再凭你教师勤快,却依然收效甚微,故而经常迷惘和矛盾。凡此种种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尤其是那些漠视教师的在书中被称之为“来自地狱的学生”的相遇俨然是教师一场“噩梦”的肇始,这些学生会消耗你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精力,此种学生在数量上的优势与你内心的恐惧成正比。你会发现:他们做学生,甚至是做一个“有问题背景”学生比你做教师的经验更丰富。这对于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体会尤甚。
当教师感到内心恐惧时,一开始笑容灿烂的脸上慢慢愁云满布,你会发现极需要用严肃的甚至是可怖的脸孔来杜绝学生的“得寸进尺”,用强势武装着自己。站在高高讲台上的教师们一个个用自信、强势、傲慢迎对着学生,用“肃静、整齐”要求着学生,我们更能接受一片鸦雀无声一人独唱主角的课堂,也无以容忍一个充满对话略显嘈杂的课堂,我们有时宁愿去忽略那些来自地狱的学生以求精神的集中和课堂的流畅。我们总在以或这或那的方式让学生“怕”教师,并以一种近乎傲慢的方式扩张着,“以至于人们很难看在它背后的的恐惧,除非人们能记起傲慢经常掩盖着恐惧”。于是人们以“强势”来命名教师的地位,同时也将种种矛头指向了教师,殊不知教师已经处于重重围攻之下。教师将真实的自我与学生面前的自我“分离”其实又增添了教师的一份痛苦,在学生面前你要有“师道尊严”,你不能随便说笑,不能过多的自我表露,甚至还要将并不确定的事物当成定理来讲述,为的是能在学生评判你时能给你加分。这种“分离”状态还体现在当我们不能动用形体暴力时则会进行“话语暴力”来掩饰内心的恐惧,记得阿伦特曾说:“当暴力出现时,权力就明显处与危险之中。”当教师将话语暴力指向学生时,教师的所谓全力也就消弭了,也就是说暴力的一再使用更显示内心的恐惧。因此教师的“分离”状态正是内心恐惧的佐证。
《教学勇气》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现实的母体“恐惧”,“教育深深根植于恐惧的土壤。”我们的真实状态得到了很好得体认,终于可以勇敢的正当的面对自己的“分离”了,此书给了教师自我的“分离”一个名分。到此为止,身为教师的苦痛也减了大半。即便如此帕尔默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为我们指了一条明路“不在分离”,其实就是“回归”。“分离”是逃避恐惧的一种潜意识行为,那么当意识回归要超越“恐惧”时就是直面恐惧,“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比要切断他与他的校长、与他的学生、与他的工作世界、与他的教师心灵之间联系的渴望”,至此为止,超越恐惧的方式就变得如此简单了,教师的“回归”之路似乎也并不艰难了。引领教师“回归”的正是那份直面恐惧的“教学勇气”。
与《教学勇气》的相遇让我在与学生“相遇”后的苦痛中慢慢挣脱出来,审慎地分析自己的“分离”状态,并尝试着重拾“教学勇气”,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归”之路。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426+)
- 格式多(386+)
- 中评(145+)
- 体验好(534+)
- 快捷(143+)
- 目录完整(551+)
- 在线转格式(630+)
- 情节曲折(509+)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 2024-12-31 02:02:1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冷***洁: ( 2024-12-27 16:23:1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权***颜: ( 2024-12-30 15:24:3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2-17 21:01:28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辛***玮: ( 2024-12-08 11:33:5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宫***玉: ( 2025-01-07 00:30:36 )
我说完了。
- 网友 宓***莉: ( 2024-12-17 02:22:2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瞿***香: ( 2024-12-16 22:47:4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孙***美: ( 2024-12-23 07:11:19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13 01:34:5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习***蓉: ( 2024-12-22 14:30:07 )
品相完美
- 网友 晏***媛: ( 2024-12-16 22:20:51 )
够人性化!
- 网友 温***欣: ( 2024-12-24 23:47:07 )
可以可以可以
喜欢"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的人也看了
- 中西人论的冲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17版 绿卡图书 学霸速记漫画图解: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通用版 全彩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18年 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 文祺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5年高考试题汇编 理科综合 2019-2023高考真题刷题 2024版天星教育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GMAT数学习题 Kaplan GMAT Math Workbook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千字文》读本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美术高考技法实战从书.速写创作篇>>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汉高帝大传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保险如何创富?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