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精)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精)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由美国南希·麦克威廉斯所著的《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精)》一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 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 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书籍目录:
介绍
关于术语(名称)
关于语言风格
部分 基本理论
内容简介
章 诊断的意义
精神动力学诊断vs精神病疾病诊断
治疗计划
关于预后
保护来访者
共情的沟通
防止脱落
附加效益
诊断应用的局限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二章 精神分析性格诊断
经典弗洛伊德驱力理论及其演变
自我心理学
客体关系理论
自体心理学
当代人际关系理论学派
精神分析对人格评估的其他贡献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三章 人格形成的性心理发育阶段观点
历史背景:人格异常的诊断
神经症性-边缘型-精神病的连续谱系
小结
进一步阅读建议
第四章 心理发育阶段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神经症性来访者的心理治疗
对精神病性患者的治疗
对边缘患者的治疗
性格的成熟度和类型的相互作用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五章 初级防御过程
退缩
否认
全能控制
理想化和贬低
投射、内摄和投射性认同
自我的分裂
躯体化
付诸行动(行动化)
性欲化(本能化)
解离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六章 次级防御过程
压抑
退行
情感隔离
理智化
合理化
道德化
间隔化
抵消
攻击自身
置换
反向形成
反转
认同
升华
幽默
总评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二部分 性格组织的类型
引言
章节组织的思路
性格病理和情境因素
人格改变的限制
第七章 精神变态(反社会性)人格
精神变态人格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精神变态患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精神变态个体的关系模式
精神变态的自体
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对精神变态人格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八章 自恋型人格
自恋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自恋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自恋者的关系模式
自恋性自体
自恋型来访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自恋诊断的治疗应用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九章 分裂样人格
分裂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分裂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分裂者的关系模式
分裂样自体
分裂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十章 偏执型人格
偏执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偏执者的防御和适应机制
偏执者的关系模式
偏执型自体
偏执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十一章 抑郁和躁狂型人格
抑郁型人格
抑郁者的驱力、情感及气质
抑郁者的防御和适应机制
抑郁者的关系模式
抑郁者的自体
抑郁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轻躁狂(躁郁型)人格
躁狂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躁狂者的防御机制
躁狂者的关系模式
躁狂者的自体
躁狂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十二章 自虐型(自我挫败型)人格
自虐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自虐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自虐者的关系模式
自虐型自体
自虐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十三章 强迫型人格
强迫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强迫者的防御机制和适应过程
强迫者的关系模式
强迫型自体
强迫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十四章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
癔症人格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癔症人格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癔症心理的关系模式
癔症性自体
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对癔症型人格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十五章 解离性心理
解离心理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解离病症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解离病症的关系模式
解离性自我
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对解离性病症诊断的治疗意义
鉴别诊断
小结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南希·麦克威廉斯(Nancy McWilliams),哲学博士,现在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应用与专业心理学研究生院教授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同时,在新泽西州弗莱明顿私人执业。曾任第39届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精神分析分会主席。她的三部著作《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治疗》和《精神分析诊断》,已被翻译为15种语言,并获得Gradiva奖和Goethe奖等多项图书奖,不仅在美国成为最畅销的精神分析教材,同时在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瑞典、希腊、土耳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多国畅销。《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中文简体版第一版于2004年出版后,获得了广大国内心理治疗学者的推崇,畅销十年,已成为精神分析学习的必备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介绍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我沿袭各家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精髓,循序渐进地加以阐述,并渗入许多我的个人理解、解释与推展。对于我来说,性格类型的描述应理所当然地遵循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含义这样的二维方向,但这样的二维方向可能难免会使有些治疗师觉得有造作之嫌。他们可能从自己的理论学派观点出发,对人格具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这些理解对于初涉精神分析治疗这一具有深厚积淀领域的学习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侧重于实际操作,而对精神分析理论、概念或哲理方面相对涉及较少。我 希望本书能成为受训者的参考读物,而非试图确立人格诊断的“金科玉律”。书中各章都会反复强调精神动力学案例分析思路和对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除了一些定义明确的基本治疗态度(包括好奇、尊重、同情、热情、正直及坦诚和谦逊)(McWilliams,2004),我无法在缺乏具体个案的具体情况下,就事论事地教授某种“技术”。
有人认为:精神分析无法应用于重度抑郁、严重创伤、少数民族、成瘾者等群体。那么,本书中所描述的、用以探索来访者的二维方向思路,若能成功地引导读者去理解精神分析疗法的丰富内涵和独特形式,必将有助于扭转这类误解。
关于术语(名称) 传统精神分析的许多观点常常遭人误解,可能与这一理论所用的特定术语(名称)有关。这些术语创立之初,具有一定的本意,但术语在特定情境下常常具有标签作用,并随之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词语的内涵本用于直接描述事物,但在实际情形中,词语的外延往往雀占鸠巢,逐渐取代内涵,并形成刻板印象。当这些词语被人们(尤其是外行人)不恰当地运用时,那么某些词语就会引发联想,甚至充满恶意。
举例来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在1835年曾被称为“悖德性疯癫(moralinsanity)”,后又改为“精神变态(psychopathy)”,“社会病态(sociopathy)”。人们每一次改变都旨在为某一现象贴上客观的标签,但这一现象是如此恼人,以至于公众主观地倾向于把这一现象归因于个体的道德水准低下。类似的情况还有“性别倒错(inversion)”这个词从“性偏差(deviation)”、“ 性欲(homosexuality)”而来。但厌恶 情谊的人会习惯用“ 恋(gay)”、“酷儿(queer)”来贬低地指代这一群体。类似的还有“智力迟钝”(retarded)“发育迟滞”(developmentallychallenged)。这样,对现象的厌恶情绪使人们对诊断名称自然衍生出侮辱性的词语外延。非心理学术语同样如此,例如大家对“政治正确”(politicalcorrectness)的争议。结果常常如此:心理学派的历史愈是悠久,其用词就愈是会被理解为负面、偏执和怪异。加之精神分析的术语常被随心所欲地、刻意歪曲地或者偏激地使用。这种现状已成为精神分析学派在精神卫生行业内外健康发展的痼疾。
另一方面,造成精神分析学派的声名毁誉参半之现状也恰恰来自其自身的影响力。随着精神分析理论日益被广大受众所接受,某些专业术语也逐渐趋向通俗化和片面性。例如,“受虐masochistic”一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晦涩难懂,不禁令人联想起偏爱痛苦和煎熬的怪人。这种反应理所当然,但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精神分析的受虐概念,是基于人性的阐释和领悟,是对个体宁愿反复将自身置于痛苦的境地,甘愿牺牲的动机的深度体察。这一术语有利于治疗师导出针对性的分析性治疗。精神分析的其他术语也是命蹇时乖,它们常常成为非分析治疗师和文学作品调侃的笑料,经他们一知半解的发挥后,被传播得面目全非。
概念随着应有的日益普及,其含义也会逐渐折损。如:随着“创伤(trauma)”一词的流行,其客观灾难性色彩已逐渐暗淡, 多用于形容“悲切”或“伤感”的内心体验。“抑郁(depression)”也变得与多愁善感不分仲伯(Horowitz&Wakefield,2007)。“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听起来像是焦躁不安(anxietyneurosis)和 焦虑(anxietyattack)的混合物。其跨度可从个体参加商务午餐时的局促不安到亲临火灾现场的恐惧感。
鉴于此,我对如何选择术语表达本书内容而感到左右为难。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希望我的选择能符合公众目前对术语的偏好,兼顾患者对特定诊断的排斥。因此,在讨论特定现象的概念时,除非原先的术语辞不达意,我才会从标准DSM诊断系统中援引专业术语。从另一角度来讲,一些学术界人士似乎 热衷于不断翻新诊断名称,而对其含义却知之甚少。他们会用“自我挫败(self-defeating)”取代“受虐倾向(masodistic)”,用“表演性(histrionic)”代替“癔症性(hysterical)”人格,以此来规避带有精神分析含义的术语。但这种术语的改变也扼杀了治疗师的分析式思维,以及对人格形成的潜意识机制的认识。
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左右兼顾使本书内容总体上以传统精神分析术语为主,为降低专业术语的晦涩,我也会穿插一些近期、等同含义的术语。这种语言风格的目的是促进读者的内省,帮助他们理解特定术语的内在机制。我将尽量使用大家熟知的精神分析语言,力求通俗易懂;缺乏精神分析背景的读者可能会对本书内容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我希望这种批判的眼光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假以时日,相信精神分析理论将会证明其自身的实用价值。
关于语言风格 即便对精神分析理论笃信不疑,各派别间关于人格特质类型及涵义的论述仍然是众说纷纭。很多分析性思维的核心概念既未经过系统研究和证实,本质上也难以操作和掌握。 难想象对之进行实证检验(Fisher&Greenberg,1985)。很多精神分析派的学者 多醉心于释义性推理,而非科学验证精神,部分原因是目前所定义的科学研究方法排斥了实验者的主观推断。
本书在陈述观点时,力图言简意赅,而非面面俱到。也许,深谙此道的学者会尽量避免这种言辞的偏颇,但考虑到本书主要面向学习精神分析诊断和治疗的受训者,因此,我希望能尽量减少他们学习精神分析术语时,面临语焉不详时的尴尬。在此版书中,考虑到近期本质论和 论领域的进展,我努力使书中观念尽量兼容并蓄。在现实的分析性心理治疗中,我们很快就能意识到:不管我们的诊断假设多么地优美,当与人性的奥秘相比时,我们的知识仍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们与来访者的治疗关系仍然是前途未卜。因此,我希望并鼓励读者们摆脱本书的桎梏。 ……(P1-4)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Masterson(1972)曾生动地描述了边缘型来访者的两难窘境,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同:当试图亲近某人时,他们会望而却步,因为害怕被湮没被掌控;但若孤身独处,又难免饱尝辛酸,担心被抛弃。这种情感冲突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进退维谷,选近亲疏皆苦楚。
自我攻击(A。 Freud,1936; Laughlin,1967)是与内摄型抑郁密切相关的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个体在抑郁驱力影响下产生的差强人意的应对方式。内摄这一概念意味着客体丧失带来的自我不完整感,使个体通过吸纳丧失客体来填补自我,也包括同时吸纳对丧失客体排斥的部分(丧失客体造成的痛苦体验或恶劣心境)。攻击自我可以有效降低焦虑,尤其是与丧失客体的分离焦虑,将对丧失客体的排斥和愤怒转向自己,可以有效降低被丧失客体抛弃的可能。这样不仅安全,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力量感一一假使错在于我,那么我就能改变错误而扭转困境。
儿童需要依赖他人才能存活。如果他们必须依赖的客体并不可靠或不怀好意,儿童就必须在接受现实与否认现实间做出选择。若选择接受,可能会因此而觉得生活空虚而无意义,长期陷入缺憾、渴求、徒劳以及绝望的感觉,这便是情感依赖型抑郁。反之,若因为无法生活在恐惧之中而选择否认,就只能将抱怨指向自身,然后期待通过独善其身来改变命运。即认为:如果能够足够优秀、斩尽私念、克己奉公,生活就能柳暗花明。这便是内摄型抑郁。临床经验表明,人们大多倾向于选择毫无理由的自责(否认),而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接受)。
内摄型抑郁者情绪悲戚,但这种悲戚却饱含力量;而情感依附型抑郁者却凄凉被动,逆来顺受。
精神变态个体的诊断标准是:具有“战胜他人”或有意操纵他人的固有观念。这一定义准确抓住了精神变态心理的精髓。因此,精神变态人格的诊断与外显罪恶行为并无关联,而与内部动机密切相关。
精神变态性个体的主要防御机制是全能控制。他们也会使用投射性认同、解离和付诸行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来抵御羞愧,特别是残暴型精神变态个体还会努力调虎离山,以此掩盖自己变态的恶念( Ressler和 Schactman1992)。众所周知,精神变态患者普遍缺乏良知( Cleckley,1941),这不仅体现在超我的缺陷( Johnson,1949),也体现在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依恋。对于重性反社会人格者而言,他人的存在无非是自己展示实力的舞台。
观察发现,许多精神变态个体在侥幸逃脱自我毁灭和牢狱之灾后,人到中年时会突然“金盆洗手”,出人意料地成为守法良民( Robins,Tipp和 Przybeck,199)他们或许会对心理治疗更有兴趣,从而比年轻的精神变态个体更可能获益。这种改变可能是因为生理改变、激素水平降低或体力不支,从而导致了冲动减少。只要这类个体的全能防御没有改观,个体就很难发展成熟的适应功能。所有人格类型的青年——成年交接期的健康个体,都或多或少具备典型的全能感:此阶段死亡遥不可及,成人的掌控感大权在握,婴儿期的自命不凡会再度显现。(我认为精神变态个体之所以男性多见,是女性在面临自身局限时,更多地从实际考虑:身体柔弱、易遭侵害、生理家务和养育之累)。但无论成年早期的全能感有多强烈,现实总会如期而至。人到中年,身体渐衰,反应迟缓,死日益逼近。这些生活的真相也可催人成长,有助于人们认识人生的局限性,寻找新的生活价值。
反社会性人格者的童年常常充斥着不安和混乱。教条式的严厉管教夹杂着过分的纵容和忽视,形成了令人迷惑不堪的生长经历( Abraham 1935: Aichhorn, 1936 Akhtar, 1992, Bird, 2001, Greenacre, 1958, Redl Fn Wineman,1951)。尤其在暴力型精神变态个体的童年经历中,很难发现恒定一致的爱怜和保护。他们经常有个软弱、忧郁的母亲和暴、残酷的父亲,或者家庭成员有酗酒或其他成瘾行为。这样的家庭中,充满动荡、分离和丧失。生活在这种风雨飘摇、胆战心惊环境下的个体,本该发育形成的早期自我全能感和后期相信全能他人会保护自己的那种自信,将难以形成。儿童若在这一发育阶段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将不遗余力地用尽余生去确认自己的全知全能。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本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精彩短评: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10-21 11:22:07
超级棒的一本书,堪称精神分析界的易筋经,有打通如何看人之奇效。
作者:骄娇二气 发布时间:2020-03-09 23:31:52
人活着,没有疯与不疯,只有有多疯。
人格走向极端,在边缘地带就会成为异类、被整个人类群体边缘化。而人又是社会性的动物,一旦被群体边缘化,得到的必然不会是多么愉快的感受。
本书以几个经典人格为经,以人格的形成原因、抵御机制、人格表现、治疗途径等为纬,钩织了一副大体的人类精神谱系图。在每一类经典的人格里几乎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人,每一种人格中仿佛也多多少少藏着一些自己的影子。人就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恐惧,认识周围人的需求和恐惧,处理好自己的内心冲突、自己与外界的冲突,让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最优化,是终生不渝的课题。
作者:tiger 发布时间:2015-09-18 18:24:28
Nancy McWilliams系列的三本书读的好爽
作者:haah 发布时间:2024-03-17 14:58:25
结构上感觉很友好,但是读完——其实是浏览完,没有特别的触动与更新。毕竟从根本上还是关于做的哲学——learn it by doing。纸质书还是被自己的材料限制了,开源,把书做成网站的话,可用性说不定很高。
作者:左元 发布时间:2018-03-31 20:26:57
不存在真理。或者说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不同的真理体系是平等的,如果只认为自己的真理是正确的,就会造成暴力和权力的压制。只有消解掉头脑中的所谓真理,或许才能有爱和自由出现。
作者:洒家乃李尔王 发布时间:2015-08-30 21:09:46
条理很清晰,边看边觉得自己什么精神问题都有。合上书回想觉得其实不是病多,是人复杂。就像作者开篇说的,对心理医生而言,人没有“疯没疯”之差,只有“疯多少”的区别。
深度书评:
陈家琪:思考虚无主义的人不会成为一个虚无主义者
作者:风之回响 发布时间:2022-10-14 12:30:02
文 | 陈家琪
“虚无主义”可以理解为关于“虚无”的意识形态。那么“虚无”指什么呢?至少可以在三个层次上区分一下这个概念:一是哲学意味上的,二是生活意味上的,三是关于未来。
哲学意味上的“虚无”可以简化为“无”,是在传统的形而上学,也就是本体论意义上而言的,它超越于人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范围,在超越的意义上相信“有”。既然是相信,它就属于信仰;为什么要有这种信仰,或者说,有信仰为什么比没有信仰“好”,这里就不说了,留待我们的讨论。
有没有未来的问题也与虚无主义有关。这里的“未来”是就我们自己,我们这个民族,还是就全人类而言的,从大里说,这恐怕又和地球有没有未来有关,所以也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问题,留给那些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或有资质的人去讨论好了,因为地球的未来到底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有多大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说不大清楚的问题。
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其实就是生活本身是不是“无”,也就是有无意义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又和“生活本身”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我们如何去看待生活。
作者以人们在收音机和电视上是如何消费“通俗文化”为例,来说明这是一种通过消费“伪现实”来躲避现实的生活方式,并把这种生活方式归结为“虚无主义”。这是一个很精辟的见解。
对现实中的我们来说,取代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是手机,取代了“通俗文化”的是“消息”或称之为“信息”。于是取代了“消费”或“享受”的,也就是对信息“真假”的辨识。而事实上我们又是辨识不了的。我们没有条件和能力去辨识波涛汹涌般扑面而来的、排山倒海的“信息”的真假。但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人,又都知道信息或消息的重要。从根本上说,它也就是一种对人的好奇心的满足。没有了这种好奇心或“求真”的欲望,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无主义。
但由于辨识不了真假,甚至无法理解这些信息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也就是生活的焦虑之所在。所以我们摆脱不了这种焦虑,也就摆脱不了虚无主义的诱惑:一切都无所谓,管它真假对错。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虚无主义:由于无法讨论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的真假对错,由于永远或只能处于管与不管或是否认真对待的自我纠结之中,所以也就不得不面对虚无主义。
只有面对与思考了“无”或“虚无”的问题,“虚无主义”才能成为一种观念上的意识形态之争,而只要它成为了一个可以面对、可以争论的问题,它就不再是一个生活于其中而不自知的虚无主义问题。
思考虚无主义的人就不会成为一个虚无主义者。
这个道理其实也并不难理解。
好好谈判-重新认识谈判
作者:郝巍 发布时间:2019-08-27 09:28:08
“儒家/中华文化势弱”说,可能还是我们不太了解自己的文化。其实我们被儒家文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士农工商牢牢抓住教育了大半辈子。《钢铁、蒸汽与资本》一书中,描述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的变化,在那之前,英国也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一个家庭主妇要做家里所有的事情。工业革命后,极大地提高了对化石能源的利用,突破了自然资源的限制。人民手里有钱,然后产生了大量的社会交换,这时候,人们就要一起达成各种行为,便有了这些谈判。因此谈判,在西方文化里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好谈判才能好好过日子。而在我们东方的社会里,还没有这样的接受,还是觉得谈判就是骗。特别是言及技巧的时候。至少我这个非商务人士是这样感觉。
这本《好好谈判》作者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概念,什么是谈判?
谈判是谈判双方一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要赢对方。可以解决双方问题的谈判才叫双赢的谈判。
通过阅读此书,使我对谈判这件事情有了全新的和善意的认识,也非常有助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使你不是每天需要面对商务谈判的人。人资谈判,买卖谈判,家人沟通等等。当你的关注点在解决问题,你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此著作给我的最大感动,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耳闻的实例,从谈判专家的角度,进行独到的分析,表达全面的观点。谈判的技能的使用,以及自身优势的重要性,强调没有一劳永逸的谈判模式,引导读者去寻找自己的风格。
本书行文,通俗易懂,没有用高深的专业术语把读者砸晕。诚然如作者所言,谈判是一项可以习得的技能。但此技能的主观性显而易见。作者作为资深的谈判专家,将这样一个高深莫测的主题,用最易懂的语言与故事进行讲述,让晦涩的知识变得极其可读,引人入胜,也是此书的一大亮点。也可以看出作者人生经验,阅读经验的丰富,以及积极观察和思考世界的特质。
最后说说作者在本书后记中表达的一个朴素的愿望,他希望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掌握谈判,好好谈判,不在谈判中吃亏。诚然我们普通人对谈判技能非常陌生, 甚至在意识里面从来没有想把他当作一个需要有序化的知识来学习。本书的这个观点,给每一个普通人开了一扇门。用善意去思考谈判。至少于我这个普通人来讲,是非常好的。 让普通人感受到一种陌生知识的有趣,是一种贡献。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知识贡献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无漏页(87+)
- 全格式(439+)
- 值得下载(217+)
- 速度慢(384+)
- 引人入胜(183+)
- 收费(535+)
- 无盗版(156+)
- 内涵好书(503+)
- mobi(448+)
- 在线转格式(409+)
- 书籍完整(445+)
- 赞(516+)
- 中评多(278+)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怀: ( 2024-12-14 15:40:1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寿***芳: ( 2024-12-25 16:15:5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常***翠: ( 2024-12-20 15:58:5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权***波: ( 2025-01-03 07:45:5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郗***兰: ( 2024-12-15 07:02:0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融***华: ( 2024-12-23 04:23:32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苍***如: ( 2024-12-25 21:55:18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康***溪: ( 2024-12-17 18:09:53 )
强烈推荐!!!
- 网友 汪***豪: ( 2024-12-24 01:09:3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宓***莉: ( 2025-01-05 23:29:15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隗***杉: ( 2024-12-23 01:39:1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步***青: ( 2024-12-18 11:27:20 )
。。。。。好
- 网友 国***舒: ( 2024-12-15 14:40:0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14:05:24 )
五星好评哦
喜欢"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精)"的人也看了
- 【团购可咨询客服】点读版汉斯·雅尼什的幻想世界:寻找国王的皇冠海豚绘本花园平装 乐观生活快乐成长故事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会说才能赢:论辩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恋练有分考研英语<二>完形翻译新题型专项突破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新闻编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小学法治教育 七年级 内蒙古法制研究中心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盗墓1 南派三叔【正版图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供应链管理从入门到精通:一学就会,必不可少的供应链战略规划与经营指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中商原版】Picture This 看看画里的故事 英文原版儿童绘本 艺术与创意 Paul Thurlby 7到12岁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高校图书馆创新建设与管理 杨淑丽 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5分